中学生不能不知道的世界哲人.-10.管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管子(约前725年~前645年),即管仲,名夷吾,字敬仲,春秋时期齐国颖上(今安徽省颖上县)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管子在齐执政40年,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富国强兵,其九会诸候、一匡天下的丰功伟业和民为邦本、礼法并用、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的深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讴歌和后人的礼赞。管子生平

    约公元前725年,管子出生在齐国颖上(今安徽省颖上县)。据说,管子的祖先是姬姓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

    管子的父亲管庄曾是齐国的大夫,但在管子年少的时候就去世了,管子与母亲相依为命。家道中落,生活贫苦,管子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

    为维持生计,管子便与好友鲍叔牙合伙经商。每次经商赚到钱,管子总是多分给自己,而少分给鲍叔牙,鲍叔牙却从来不生气。别人背后议论管子,说他贪财、自私。于是,鲍叔牙便站出来为管子澄清。鲍叔牙说,管子之所以样做,是因为他家庭贫困,而鲍叔牙自己也是出于自愿。

    后来,管子与鲍叔牙一起从军。管子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认为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听到讥笑后,又一次站出来为管子辩解。鲍叔牙说,管子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怕死,而是由于他家里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他供养。

    在长期的交往中,管子与鲍叔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管子曾多次对人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后来,管子与鲍叔牙一起从政。管子辅助齐国公子纠,鲍叔牙辅助齐国公子小白。后因齐襄公昏暴,齐国发生内乱。为避乱,管子随公子纠去了鲁国,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去了莒国。

    公元前686年,齐国动乱,公孙无知杀死了齐襄王,自立为君。一年后,公孙无知又被杀,齐国一时无君。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得知后,都想尽快赶回齐国夺取君位。

    为使公子纠顺利当上国君,管子带兵在途中伏击公子小白,并亲自射中小白。小白中箭倒地。其实,箭矢只射中了小白衣服上的铜扣。管子以为小白已死,遂放慢了回国的速度。而小白则乘机抢先赶回齐国,登上君位。公子小白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设法杀死了公子纠,并欲杀死射他一箭的管子。鲍叔牙极力劝阻,指出管子乃天下奇才,要齐桓公为齐国强盛着想,忘掉旧怨,重用管子。齐桓公接受了建议,接管子回国,不久即拜他为相,主持政事。

    管子执政后,着手整顿内政。他先划定了齐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将国都地区划分为15个士乡和6个工商乡。士乡的百姓以当兵为业,每5家为1轨,设轨长;每10轨为1里,设里有司;每4里为1连,设连长;每10连为1乡,设乡良人;每5乡为1帅,设元帅。平时务农,战时即组成军队,每家出1人,1轨出5人组成1伍,1里50人,1连200人,1乡2000人,1帅1万人,组成1军。如此寓兵于农,约征得兵力3万人,战车千辆。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训练1次,这使齐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工商乡的百姓从事手工业生产和经商。他又将国都以外的地区划分为5属,每属10县,每县3乡,每乡10卒,每卒10邑,每邑30家,各设官员管理,使全国组织成军政合一的整体。

    管子又实施经济改革,制订了“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根据土地的优劣征收赋税,使赋税趋于合理,从而提高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他又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和贸易,根据年成的好坏来收存和散发粮食、物产,还由**来控制山海之利,铸造货币,从而使齐国的经济繁荣起来。

    管子在选才用人上也作了改革。他大胆打破了世卿世禄的旧框框,设立了新的用人制度,提出了以道德品质、才能学识和功劳为依据来任用官员的思想,从而提高了国家机构的行政效率。

    管子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齐国迅速振兴,日益强盛起来。

    接着,管子又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即“尊王攘夷”。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所谓“攘夷”,是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管子的这一举措,获得了各诸侯国的赞同,使齐桓公取得了政治上的号召力。

    公元前652年,周惠王去世。齐桓公会同各诸侯国拥立太子郑为天子,这就是周襄王。周襄王即位后,派人送祭肉给齐桓公以示嘉奖。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会盟,举行受赐典礼,并依据管子的建议,订立了盟约。至此,齐桓公在管子的辅佐下,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史称“九会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公认的霸主。管子因功勋卓著,被齐桓公尊为“仲父”。

    公元前645年,管子病逝。

    管子一生在齐执政40年,使齐国一跃而为强国,称霸于天下,其历史功绩和治国思想为后世广为传诵,史学界称之为“中国古代第一相”。管子著作

    管子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

    《管子》共86篇,其中10篇亡佚,实存76篇,兼有战国、秦、汉的文字,集有一批“管子学派”的思想和理论,后人认为它绝非一人一时所作。

    《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外交和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等众多领域,被学者视为“百家争鸣的**”时期的代表作,曾经达到“家有之”的程度。《管子》一书虽非管子所作,但书中记录的都是管子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