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健康的身体.-22.怎样选择理想钙制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前市场上各种补钙药品及保健食品品种繁多,如果你确实需要额外补充钙,到底应当怎样选择呢?科学选择补钙药品和保健食品,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原料来源

    无论补钙药品,还是补钙保健食品,其原料来源不外天然和人工化学合成两大类,其中当然包括许多品种,其优缺点分析如下:

    (1)海洋生物:牡蛎、贝壳、蚌壳、珍珠母等海洋生物中,均含有丰富生物碳酸钙,是生产人类补钙产品的良好原料,我国许多钙制剂就是用这些原料生产的。但是,这些产品毫无例外地来自近海,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工业污染,其中铅、铝、镉等金属污染十分有害。

    (2)骨粉:哺乳动物也和人一样,其身体内的钙99%集中于骨骼,因此,动物骨也同样可以作为钙产品的原料。但是,铅、镉等重金属毒物,绝大部分也集中在骨骼之中,因此,动物骨粉中容易包含这些重金属。

    (3)矿物质:大理石、石膏、阳起石和代赭石等矿物质中,其主要成分是矿物碳酸钙,均含有丰富钙,按说也可以成为商品钙原料,但因为其溶解性差、吸收率低,又容易有放射性污染等问题,因此,一般不作为商品钙的原料。

    (4)化学合成钙: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钙,由于其纯度高、产品规范、钙含量稳定以及避免了其他金属毒物、霉菌污染,已经成为商品钙制剂的主要原料来源。

    (5)用化学合成钙生产的商品钙:作为商品钙制剂原料的人工化学合成钙有: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碳酸钙、柠檬酸钙、醋酸钙和苏糖酸钙等。

    2.钙含量

    上面所讲的人工化学合成钙中,除碳酸钙为无机钙外,其余均为有机钙。有机钙分子量大,其分子中钙元素所占的比重较小,因此钙含量比无机钙低。前面我们已经讲过,碳酸钙元素钙含量较高,为40%;其他各种有机钙元素钙含量分别为:醋酸钙23%、乳酸钙与L-苏糖酸钙13%、葡萄糖酸钙只有9%。而它们的人体吸收率相差并不是很多,碳酸钙最高,为39%,葡萄糖酸钙最低,为27%,其余均在30%~40%之间。可见化学合成碳酸钙含元素钙高,人体吸收率也较高,是钙制剂的良好来源。现在一些商品钙的宣传广告中说,他们的钙是离子钙,吸收好;而另外的产品宣传,却称钙为分子吸收。到底哪种方式好呢?其实这些纯粹是宣传手法,钙盐的吸收,无不需要在胃酸作用下,形成氯化钙,然后离解为钙离子,才能被吸收。无论哪种钙制剂,其吸收的方式都一样,根本不存在离子吸收、分子吸收的问题。

    3.重新认识活性钙

    活性钙曾经在我国风行一时,不仅有活性钙药品、活性钙保健食品,同时许许多多食品中强化了活性钙。宣传者说,活性钙是离子钙,便于吸收。认为“活性”一定比其他“非活性”的钙产品好。其实活性钙是以牡蛎等为原料,经过煅烧而来的。牡蛎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经过煅烧即生成氧化钙。可见活性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它没有“活性”可谈。有些商品为片剂或粉剂,其主要成分当然是氧化钙;有的配制成溶液(或为冲剂),其主要成分则为氢氧化钙,活性钙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研究所曾经抽取市场上8种商品钙制剂:碳酸钙、碳酸钙+维生素D、中药+维生素D、骨粉产品、活性钙片、活性钙冲剂、乳酸钙冲剂和醋酸钙,进行动物喂饲试验。结果各组血钙均有提高,但活性钙两个组提高较少,醋酸钙组几乎没有提高;各组骨密度无差别;活性钙两个组动物胃肠明显胀气、黏膜充血,而且还有动物出现扭体反应,在24小时内死亡。可见,活性钙不仅补钙效果差,而且碱性强,副作用大。因此,建议最好不再使用这种制剂。胃酸缺乏的人和婴幼儿最好不要选用以碳酸钙为原料的商品钙制剂。

    以上介绍了选择商品钙应当从哪些方面分析,有了这些知识,便不会听信广告宣传,而可以科学地选用。当前商品钙品种繁多,不下200种,下面介绍部分代表性的产品。

    1.钙尔奇-D:化学碳酸钙,600毫克/片,同时含维生素D。另有300毫克小片型。

    2.劲得钙:化学碳酸钙,300毫克/片,另含维生素D。

    3.巨能钙:L-苏糖酸钙,80毫克/片。

    4.活性钙泡腾片:氧化钙,100毫克/片。

    5.超微钙:化学碳酸钙,500毫克/片。

    6.龙昌钙+D:牛骨髓、冰糖、大枣制成,含钙100毫克/支,另含维生素D。

    7.珍珠钙(胶囊):以珍珠、牡蛎等为原料生产的活性钙,0.3克/粒,含钙120毫克/粒。

    8.纳米钙:化学碳酸钙,500毫克或125毫克/片;冲剂250毫克/袋。

    9.协达利:化学碳酸钙,500毫克/片。

    10.美信钙+D:柠檬酸钙,315毫克/片,另含维生素D。

    11.鳗钙:鳗鱼脊椎骨制成,含钙25毫克/片。

    12.大天力骨髓壮骨粉:骨髓提取物,含钙160毫克/袋。

    13.资生钙:化学碳酸钙,200毫克/支。

    14.尊钙:贝壳、柠檬酸钙,含钙200毫克/支。

    15.盖中盖:乳酸钙。

    16.葡萄糖酸钙(片):0.5克/片。

    17.乳酸钙(片):0.5克/片。

    18.多种钙(片):含元素钙16毫克/片。

    19.钙素母(片):含元素钙30毫克/片。

    20.龙牡壮骨冲剂:含元素钙12毫克/包。

    补钙的对策

    对策之一:食补当先中国居民钙营养的症结在于膳食钙严重供给不足,解决的首要措施当然是食补。在人们的各种食物当中,牛奶及奶制品含钙丰富,每天饮用一两杯牛奶,便能保证膳食钙供给。没有条件喝奶的人,每天食用豆类食品和豆制品,也能达到同样目的。食补不但经济,还在补钙同时,获得了其他许多营养物质,最符合生理状态,也没有钙过多的忧虑。

    对策之二:运动与补钙同等重要宇航员的膳食是经过科学配制的全营养,他们肯定不缺钙,但由于失去地心吸引力,即失重,以及缺少运动,使他们毫无例外地发生骨质疏松,回到地球时,站立和行走都困难,只有通过艰苦训练,才能恢复。一个人长期卧床,即使没有任何疾病,膳食钙供给再多,1周后尿钙排泄增加,2周后出现全身骨痛,以后每周骨钙减少0.9%,很快便会发生骨质疏松。

    由以上资料不难看出,单单补钙并不能保证骨骼健康,必须同时注意运动。就骨骼健壮而言,运动和补钙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对策之三:是否患病应由医生诊断人们常讲对症下药,诊断是治疗的必要前提,只有明确患了什么疾病,才能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医生诊断疾病实际上也和警察破案一样,要经过缜密的调查,获得必要的证据之后,才能确诊。医生经过询问病史,做详细体格检查,必要时再经过化验检查和器械检查,最后根据全部资料分析判断,做出正确诊断。简单的疾病,医生一次即可做出诊断,复杂的疾病甚至要经过多次、反复、多项检查之后才能确诊。只有明确诊断,才能正确治疗。如果在座的人身体出现问题应该到医院去找医生,而不应该让厂家、商家去做检查。

    对策之四:选好钙要遵循科学原则怎样选择好钙,不能只凭明星说,广告讲,应当遵循科学原则。

    ●钙盐的吸收,无不需要在胃酸作用下,形成氯化钙,然后离解为钙离子,才能被吸收。无论哪种钙制剂,其吸收的方式都一样,根本不存在离子吸收、分子吸收的问题。

    健康链接

    过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易患肾结石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特别是更年期妇女的常见病。据统计,全世界约有两亿多患者,中国即有4000多万患者。所以,服用钙制剂及维生素D(VitD)预防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很多。国外最新的研究指出,中老年人过量补钙及VitD易患肾结石。这是因为补钙及VitD易引发高钙尿症,且特别好发于有隐匿性高钙尿症的患者。所以,绝经妇女在治疗骨质疏松时为防止肾结石的发生,在服用钙制剂及VitD前应测定尿钙排出量,服用过程中应定期随访,如出现尿钙过高和草酸钙过饱和,建议停止服药,应用其他替代疗法。专家特别指出,在服用钙制剂及VitD的同时加服噻嗪类利尿剂,钙制剂及VitD引起的肾结石极易被忽视。因为,通常在停药后很久才会被发现。据统计,药物导致的肾结石占肾结石总发病率的1%~2%,而中老年人长期过量补钙及VitD是发生肾结石的常见原因,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宋广林健康语录

    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孕妇,他们每日均需要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如果每天有20分钟的室外活动,就能够满足一天维生素D的需要。晒一天太阳,足够人体20天维生素D的需要量。

    无论什么人种,也无论男女老少,人的一生都面临着缺钙危险。钙到用时方恨少,补钙需从儿童少年时。

    钙盐的吸收,无不需要在胃酸作用下,形成氯化钙,然后离解为钙离子,才能被吸收。无论哪种钙制剂,其吸收的方式都一样,根本不存在离子吸收、分子吸收的问题。

    广告中讲的“离子吸收”的钙及“分子吸收”的钙,都不会有任何区别。因为任何钙制剂(钙的化合物),都要在小肠内离解出钙离子,方能被吸收。

    满足膳食钙最好的办法是,每天喝1~2杯牛奶,并经常食用豆类食品和豆制品。

    药补不如食补

    专家倪青简介

    倪青,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内科博士,国内知名的中青年医学专家,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秘书,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十批“北京市科技新星”。

    食补就是通过调整平常饮食种类和方式等,以求维护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食补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补养虚衰之体,二是补充人体缺乏的某些营养成分,达到卸病延年,养生益寿的目的。

    食补在古代是非常受重视的,历代医家都极为推崇。以食品特有的性能防治疾病是中医治疗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食补、食疗的饭菜、果品、肉食等,不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等成分,食用后可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要求,还含有能够直接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能提高人的防病抗病能力,增强体质,推迟衰老,所以是“固本之道”。食补作用和缓,既可保护胃气,一般又没有副作用,不需要懂得太多的医学知识,容易掌握;另外服食方法多样:炖、煮、蒸和煲汤,任凭自己的口味,在进行滋补调养的同时,还可享受美味佳肴。因而食补深受人们的喜爱。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民间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药补不如食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然而,食补也具有局限性,谷肉果菜等食物本来就是我们一日三餐常吃之品,补益力缓,虽也有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但其偏性要弱得多,对于有明显虚弱症状或有疾病的人,如要进行冬令进补,还得要用力峻、效专的药补,否则难以奏效。当然药补的难度大,需要辨病辨证施补,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补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作用较强,食补营养价值较高。

    故药补和食补各有特点和功效,可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因此,笼统地说“药补不如食补”是片面的。应当相互配合,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相得益彰,这样补益功效才会更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