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出色的领导者.-第十二节物流管理的内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PDM是Physicaldistributionmanagement的字头缩写。日本译为物的流通管理或物流管理。是把过去各自独立进行技术革新的包装、装卸、保管、输送以及情报的技术或机能组成一个综合系统,寻求降低生产到消费之间流通费用,创造企业新利润的概念。

    物流合理化的最终目标,是促使从产品销售到原材料采购各部门的一切活动步调一致;如果不一致,想要更多的降低流通费用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物流合理化是与包括情报传递技术和流通机构等在内的整个经营组织合理化密切相关的。

    从整体系统的观点来看,物流是必要的。这样看就是把物流费用当成总成本来掌握。

    另外,美国研究市场学的学者,对物的流通用语多用“商业后勤”的说法。Logistics在军队里的意思是“兵站”,是管理军需的组织。如果直译Logistics则为“企业兵站”。

    “Logistics”是指军队进行作战时,为了能够有效地使用人。物、财、情报。服务等战略物资,用更好的方法总括起来,承担供应任务的机构或组织。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广义战略上,使这个机构和作战研究(Operationsresearch,简称OR)系统化,使必要的物资按需要的时间供应到指定地点。后来认识到这种“企业兵站”的机能,对企业的物流活动也有很大作用,因此,“商业兵站”的理论便引进到流通活动领域中来,它和PDM作为同一概念应用。

    物流的管理内容是什么,就是物流的管理对象是什么的问题。这是私营企业进行物流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管理方法,首先要明确管理对象,有了管理对象,才能产生管理技术,提出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对于私营企业来说,物流管理的内容一般应包括:

    1.库存管理

    物流上的库存管理一般指商品经营量的管理,但还必须包括包装、材料、物流机械、部件的管理,货车、货柜管理以及发货计划、购买计划、向外委托计划等的管理。

    2.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即物流中的操作流程管理,包括:工程编制、时间管理、目标计划。发展计划以及要求物流加工时的待运时间管理。

    3.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也是物流费用的管理。应从费用用途和发生时间等具体关系中找出时间系列的变化,从不发生无益费用的金额管理入手,进行物流管理。

    4.商品管理

    库存管理是数量管理,商品管理则是管理商品本身,具有质量管理的特点。

    5.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即管理有关物流活动的设施(仓库、配送中心)和物流作业的装备,包括运送车辆等。活动要素的标准化也是管理活动的一个条件。

    6.人员管理

    从业人员管理具有劳务管理的特点,是从物理性,精神性两方面管理从业人员。

    7.其它管理

    私营企业在生产管理的基础上,要建立相应的物流管理系统。私营企业的管理者从这个意义上认识物流管理,目的是为了消除物流中的浪费、不合理及混乱,在现有的目的和条件下获得最大效果。由此产生的物流管理方向是:

    (1)量的调整。无论是物流网点,还是物流的技术设施,都有一个经济意义上的经营量适度的问题。不合理的大量经营会导致事故和错误,反而破坏效益。尤其是网点、设备、机构多的企业,更不能片面追求量的扩大。

    (2)方法的正确组合。物流的运输机构、作业机械、包装方式。处理方法有许多种类。选择物流活动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考虑如何把这些机构、机械、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混合仓库就是运输机构结合的一个例子。

    (3)要能够恰当反馈。物流一方面必须对政策变化。意外事件、环境条件的变化能够恰当反馈,另一方面还必须保持在日常经营中维持高效率的反馈能力。

    (4)维持机能间的联系,使之有关联性。各项活动的效率不等于物流的总体效率。单个活动的效率再高,但相互间的联结松驰,也会失去总体效率;品种集中再快,但捆包落后,快速调出货物也只能是空话,因为总时间延长了。必须找到使联结活动顺利进行的方向。

    (5)保持工程平衡。生产管理上的工程平衡为线路平衡。一项活动的工程不平衡,必然影响物流效率的提高。因此,必须研究如何掌握物、人、机械设备的平衡问题。

    (6)活动要标准化。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大前提。不仅企业单位、运货方式、处理方式、机械设备、货架等要标准化,价格、接货方式等交易条件的标准化也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必要条件。活动要素的标准化是管理活动的一个条件。

    (7)实现最低费用。所谓减少费用,正确的说法就是实现最低费用,即实现在既定条件下进行物流活动的最低费用。大目标是如何掌握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使之降到最低水平。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进行物流活动的管理。

    一般来说,私营企业物流的管理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用数字模型计算效率(平衡率、各种效率指标等);

    (2)制作图表,并进行分析(座标图、矩阵图等);

    (3)调查、分析方法(典型调查法);

    (4)现场判断(秒表法);

    (5)以弹性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工程分析等;

    其他(模拟、计算机、图型等)。

    这些技术的实施基础就是物流管理的基础,它应该具有“据此可以判断”的特点。具体可分为以下七项:

    (1)工数(工程阶段等);

    (2)费用(成本管理、费用效率等);

    (3)时间(滞留时间等);

    (4)人(劳动生产等);

    (5)通流方法(货物流通等);

    (6)场所、设备等(空间效率、装备生产率等);

    (7)其他。

    上述要素的各种组合,创造出物流管理的方法。其发展过程大致是:主观型管理――用数字表示单纯的结果,依据结果实施管理――划细数量,进行分析、管理(OR等)――相关关系计算式化,导出效果――导出结果,制成关联图表――物流系统座标图化,采用计算机管理。这些管理方法虽然还只是活动管理的水平,没有整体系统化,但范围已相当广泛,种类也多样化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