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鬼谷子-决篇第十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前面的揣、摩、权、谋,一件事情能下的功夫,能考虑的要点都齐备后,下面就要做决断了。做决断即《决篇》。“决”,要拍板定案。重大决议往往需要集思广益的过程,就像《易经》的夬卦所讲的“扬于王庭”。前面的《谋篇第十》谈得比较多,整篇的主旨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解卦初爻“无咎”,即谋划时不能慌乱,远近亲疏的关系以及对手是谁,都要搞清楚。解卦之后,经过损、益二卦的精算,就是夬卦。解卦是解,夬卦是决,解决问题之间就是“损益盈虚,与时偕行”的精打细算,是非常冷静的分析。《决篇》就是怎么做决策,决策之后的《符言篇》,谈到了领导人作为决策人必须要有的修为。

    (一)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所有的决策就是因为有疑问,才要寻求最好的解答。我们要决策,一定是要针对一些疑难杂症——从特别困难、特别不好解决的问题下手,才能够激发我们去找到恰当的答案,这就是“必托于疑者”。如果没有疑,哪里来的决呢?决,就是决疑,解决问题。“善”,至古及今,善于做决策的,精于做决策的;“其用福”,他发挥了作用,大家都承受福报。没有人不喜欢受福的,福也是很实惠的,不是虚的。人生面临大大小小的决策,从个人到组织,必须要善于决策。如果决策善了,就使很多人得福。“恶”,如果决策很烂,决策者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其有患”,祸患马上就来了,大家都倒霉。“善其用福,恶其有患”,所以决策很重要,谁都不喜欢患,谁都喜欢福。决策要正确,就一定要搞清楚状况。有一些状况还不清楚,要想办法引蛇出洞,把它诱出来。诱出事情的真相,探知每一个人心中的利害想法。懂得诱的技巧,可以循循善诱。诱不是坏事,“包蒙”就懂得循循善诱。“善,至于诱也”,要是没有办法掌握真实的信息,怎么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旁敲侧击也好、引蛇出洞也好、循循善诱也好,都要设一个钓饵把人家真正的想法钓出来。善于决策的人,不会根据错误的、表面的情报信息做决断。“终无惑偏”,如果能够诱出事情的真相,就不会迷惑了,决策就不会走偏。这些话是基本常识,不难懂。

    “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不会有迷惑,不会有偏颇,不会偏离正道。“诱”字在《鬼谷子》里面常用。在《易经》中,专门讲说话技术的兑卦是最有吸引力、最不着痕迹的,能让大家忘劳忘死地追随他,没有办法不接受他的观点。上爻“引兑”,能够影响第五爻的领导人,使其死心塌地地相信,具有致命的吸引力。诱,没有一点魅力怎么诱呢?中孚卦第二爻其实也就是在引、在诱,“鸣鹤在阴”,不在乎你在阴在阳,只看你说什么。“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分享是很舒服的事情,利益众生。还有豫卦,让大家群情激奋。萃卦,精英分子不需要花什么成本,能吸引很多人追随,萃卦的第二爻“引吉”,能够“引”了就吉。

    “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利”,《孙子兵法》说“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任何事情都是以利动的。“有利焉”,那些参与决策的人发现对自己有利,他会欢迎并投入。“去其利,则不受也”,如果认定对自己根本没有利,他从中得不到任何的好处,他就不接受。这就是人性。“去其利”,显然没有任何对他有利的东西。还是“有利焉”好啊,大家都觉得得到利益了,才可以维持群体的和谐。所以《易经·乾卦·文言》说“利者,义之和也”。如果没有利,他为什么要参与?他怎么会和平共处?“去其利,则不受也”,没有利,绝不接受,抗拒到底。“奇之所托”,如果面临一些失去利益的人的反弹,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处理呢?强势镇压,要求人家接受?还是说服他,让他牺牲?不可能。这时候就要出奇制胜,要用奇招。《孙子兵法》云:“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绝如江河”,头脑灵活的人,能够把不利的说成利,使不愿意接受的都接受,那就得有非常的做法。打动人心,常规的方法不行,这时就用得上出奇的智慧。

    “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人际关系由本来走得近,到最后“窝里反”,一辈子都不往来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疏远的关系呢?因为不能够接受坏事情。“恶”,隐含了未来的善,“有利于善者”,但是“隐托于恶”,表面上看到的都是一些恶,是对对方不利的因素,其实对他可能是好的,社会也显得更公平、更和谐。但是中间有一段时间看着是恶,对他来讲是坏事情、是不好的决策,伤害到眼前的利益,这就叫“祸兮福所倚,恶兮善所倚”。事实上是有利于善的,但是因为它隐托于暂时的恶中,“则不受矣”。人情自然如此,有的人不愿意想那么多,或者不管你怎么说明暂时的牺牲能够促成长期的再发展,他还是不愿意接受。因为表面的恶是现实的,大家都能够看到。虽然长期看来恶会往善转化,但是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像《庄子·齐物论》中曾经说过一个寓言:“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你看,连猴子都知道朝三暮四,何况人呢?这个养猴子的老头,每天早上给猴子吃三升栗子,晚上给猴子吃四升,猴子就不高兴了;改为早上吃四升,晚上吃三升,猴子就高兴了。殊不知,总量依然是七升。人这么聪明的动物,有时也和动物一样。因为眼前的利益受损,就不乐意接受,没有想到长期会受益,故关系就日渐疏远。

    从经济形势来讲,有些行业短期内确实吃亏,没有办法与其他行业竞争,但是长期来说,整个社会的经济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原先吃亏的行业会慢慢好转,甚至好过其他行业。有些人就认为,眼前吃亏对他不好,他希望马上获利。你要跟他讲“福兮,祸所倚”,更是“不受矣”。有些人眼里,失去就是失去,失恋就是失恋,失业就是失业,失婚就是失婚……所以“致疏远”,你要是坚持这样做,你们的关系就越来越远,因为他想要的东西没有了,曾经给的收回去了。面对这种状况,要想说服,就得出奇。

    “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离害”,不是离开祸害,而是与祸相连。《易经》中的离卦之离就有网罟之象,人在网中,出不来,正好掉到祸害里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决断下来,有的人失去利益、吃亏了,有的人更倒霉,以致罹祸罹灾,倾家荡产,他们当然不高兴。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就说明当初的决策考虑未周,出现失误,让很多人倒霉,蒙受祸害。“失利”,甚至“离害”,说明决策有问题,没有出奇制胜,没有考虑到很多人的利益。做出这样一个失误的决策,如果你连一个补偿的想法都没有,只要求大家忍,那会很麻烦的。失利离害,没有人愿意,你说这是眼前的困难,实质上是获利的,没人会相信,现代人更没有那个耐心。

    由上可知,鬼谷子讲的是实情,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表面上看起来是有利的,其实可能隐含着不利;表面上看着是祸,其实搞不好隐藏着福报。福祸会相互转化,可是人看不了那么远,要求一般人都去接受,确实难。从老子、鬼谷子、韩非这一路下来,包括孙武,他们也是嘴上挂着“道”,讲自然规律,讲人性,但是人事可怕,人心复杂,利害的因素太难看清。如果面对现实,要去度这种痛苦,就要去了解这里面的污秽,不然你根本束手无策。不是靠念咒就可以解决问题的。那些宗教的领袖,绝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像禅宗五祖弘忍就有宰相般的智慧,他能够憋到最后一刻挑选传人,而且还能够想法子保护他十几年,内心明明很欣赏慧能,但表面上绝不激发其同侪的嫉妒。若以为“事无不可对人言”,六祖早就死于暗杀了,弘忍多么了解世故人情!这也是《谋篇》里面的关键点:不要老是满口忠信仁义,那一点用都没有,但是你的行为和智慧以及思维要中正。中正并非仅仅是仁义道德,而是智慧,就是修为恰到好处,做出恰当的安排,才会有长远的结果。弘忍保住了慧能这个法脉,禅宗到慧能的时候大放异彩。所以,为了将来的大放异彩,就要内心中正,不要一天到晚满口仁义道德、阿弥陀佛,要以结果论,从长远来看事情。可见,世间的智慧跟出世的智慧并不是不相通的,出世的和尚、道士一样通人情世故,有老辣的智慧。

    (二)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是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而不得已而得之者,可则决之;去患者,可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杰出的人能够成大事,主要是因为有五种不同的方法。哪五种呢?

    “有以阳德之者”,从正面下手,用德行感化人、帮助人、造就人、照顾人等。这是大家都能看到的方法:去照顾人,帮他解决问题,对他有莫大的恩典。有用阳的,就有用阴的:“有以阴贼之者。”有的则是暗中下手,破坏他的阴谋。“贼”是害,但这里不是指要暗中伤害、戕害某人,而是要消除人心中的恶念、阴谋。表面上不揭穿他,但是私底下就让他的恶念、阴谋整个瓦解,让其没有办法得逞。这属于遏恶扬善,一般人从外表看不出来,而那个想要搞鬼的人,发现自己的恶被抑制住了。“有以阴贼之者”,这需要些功夫,既要顾全对方的面子,还得让对方不敢轻举妄动。“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都能成事,因为我们做一件事情,有时候正面的人群策群力把它完成,也有一些反面的人嫉妒,自己不能成,他怕你成,就用尽心思破坏,但是我们让他没有办法破坏,就得以阴对阴,这也能成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到处都是,我们不得不“以阴贼之”。

    “有以信诚之者”,这个好懂,有的就是用诚信办好事情。真诚跟善良还是非常重要的,那是人的本质,不过前提是你必须强悍,必须足智多谋。

    “有以蔽匿之者”,有的是偷偷进行一些事情,绝不说出来,也不让不需要知道的人知道。换句话说,这种台面上的、冠冕堂皇的,一般人都看得到,但是台面下的动作,诸如间谍网,斗智斗法,是台面上不一定看得到的,照样斗得很激烈,即使看不见硝烟,还是在进行战争。枪杆子里出政权,有时是阳面的军事斗争,有时是暗中的间谍之战,都很激烈。“有以蔽匿之者”,在历史中,有时真相永远不会被揭开,有些秘密被带到了坟墓里。所以说,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台面上,台面下交织的斗争同样复杂、激烈。

    “有以平素之者”,有的事情是用比较正常、平常的办法就可以解决的,不需要用非常的方法。

    以上五种方法,属于阴的大概有两种,一种是“阴贼之者”,一种是“蔽匿之者”。其他三种都可以说是阳面的,一般人看得到的。圣人针对芸芸众生各式各样的对象,用的其实还是阴、阳。其决策就像《易经》的夬卦,夬卦大部分是在台面上,姤卦则大部分在台面下。但是夬中有姤、姤中有夬,夬卦的第三爻就是台面下的互动:“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夬卦的第三爻,就是第五爻不方便出面的时候派第三爻这个密使用民间的身份,去跟上爻谈,互相试探底线,看可不可以寻求解决之道。这样的谈判当然是行踪隐秘的。而姤卦中也有那种台面上的决定性的一刹那,就是姤卦的第五爻:“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前面不知道做了多么细密、多么长久的布局,但是“有陨自天”(陨石从天而降)的时候,就一下子确定了。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没有事先铺垫的阴,哪有后面的阳?如果纯阳无阴,很多事情就不可能搞定;如果纯阴无阳,那么事情就没完没了。假定是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解决的,就不要用非常办法,为什么要复杂化呢?所谓的奇招,是正招没有用的时候,没有办法简单解决的就得用奇,用很多韬略阴谋。

    “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一”不是数量词,而是整体不可分割的意思,即专注。“阳励于一言”,我们想用明的方式来施恩、照顾人,赢取人家的支持,那就要专诚、专注,即真诚地激励对方达到效果。“阴励于二言”,在阴的情况下,以隐暗的方式驱使对方,这就要“二言”。“二言”就让人无所适从,使对方迷惑。这是因为发现对方不是一个好家伙,就要让他搞不清楚真正的状况,你不能跟他开诚布公,而是要故布疑阵、虚虚实实。这属于斗智,而非欺骗。对方不是好人,而是一个破坏分子,那就不用客气,让他无所适从,搞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还不好问你。用“二言”来达到目的,就不要“一致”跟“致一”了。对好人简单,是什么就是什么,说一不二;对坏人则虚虚实实。“平素、枢机以用”,“平素”,就是用平常的、正常的方法就可以解决。“枢机”,事物的关键、关窍。这就是说,事情并不奇特,总是有一些常规,但你还是要掌握关键之处来加以运用。“四者微而施之”,阳、阴、平素、枢机,这四者综合使用,在隐微不显的情况下来实施。

    “于是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度”,忖度、推理;“验”,验证。能做到上述的要求,用过去的事做参考,以未来的事做验证,再参照平常发生的事,就可以决断了。过去发生过什么事情,我们一定要了解,未来可能有什么事情应验,当下是什么样的形势,都要客观地计算、参考,然后做出正确的决断。决策就是这样。

    “王公大人之事也”,给王公大人做事。鬼谷子所说的都是给王公大人们处理事务,像张仪、苏秦就是。第一种是“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危”不是危险,是高的意思。假定王公大人要做决策了,他没有办法决定,我们要帮他分析并做出决策,做了这个决策,他会得到很多的美名,这是好事,可以直接做出决定。得到高的地位,崇高的美名,这当然好。第二种“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少而成功多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成本低,收益高,很容易成,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处和太大的风险,而且不需要花太大的力气,那当然好了,可以直接决定去做。第三种是“用力犯勤苦,然而不得已而得之者,可则决之”,还有一些事情也值得去做,不过做起来很辛苦、风险也高,但是非做不可,就要冒风险、分析利弊、控制风险,一定要做成。这跟前面“不用费力而易成者”是截然不同的。总有一些事情是容易办的,有一些事情是不容易办的,但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做不行,做了可能不赚钱或者赔钱,但是你非做不可。第四种是“去患者,可则决之”,做这件事情可以去掉一些祸患,当然要做。第五种“从福者,可则决之”,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处、带来福报的事情,当然要做。

    (三)

    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基。以正治乱,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基”,决策就是因为人情太难、人心太诡诈,所以善于决情定疑,是处理一切事情的基础。做事情就是这样,一个决策接着一个决策,累积出来整体的效果。“以正治乱”,拿正去治乱;“决成败”,决定人生的成败;“难为者”,下决断是很难的事情。决策很难,因为很难真正做得圆融、圆满,失败却很容易。像鬼谷子这样的顶尖高手,他也说“难为者”,决策确实不容易。无论人生成功多少次,有时一次失败就把前面所有的成就给毁了,要做到圆善有终,多难!通常这种智慧裁断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人们都会有这种慨叹。像《论语》中孔子讲历史的时候,就说“才难”,人才特别难得。夏、商、周三代,人才就几个,都能数得出来的,有的还牺牲了。所以我们不要觉得成事很容易,觉得天底下都是人才,没有的事。

    “故先王乃用蓍龟者”,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最后还是没有办法,只好谋于卜筮,用龟壳和蓍草占卜,帮助自己做出决定。但最后还是得自决,根据你的经验、智慧、修为来做出最后的决断。

    (四)

    《决篇》用《易经》来归纳总结,其宗旨就是蛊卦四爻齐变,变为豫卦。未来就是豫卦,“验之来事”,预示、预测未来。蛊卦就是事情难办,很难突破体制上的很多麻烦事,所以要“干蛊”,蛊就是过去的事情。蛊卦通过二、三、四、上爻的努力,达到了一个豫卦的前景。这就是《决篇》,所有的决策是立基于准确的预测上,决策之后,才能激发大家的热情和斗志,使其参与行动,那就是豫卦。但是,做出决策是不容易的。蛊卦,代表过去积累的弊端,体制上很难突破,贪腐、特权都是阻碍。第二爻“干母之蛊,不可贞”,动都不能动,在短期内根本不能突破,因为领导人有问题。第二爻爻变就是艮卦,时止则止,时行则行,不见得永远不能动,只是眼下阻力太大,不能动。第三爻“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还要维持改革的大方向,要突破。有时候人碰到“干蛊”困难的时候会中途败退,第三爻告诉我们,要挺到最后,即使“小有悔”,未来也“无大咎”,因为大方向是正确的。蛊卦的第三爻要突破的是什么呢?就是特难突破的第四爻:“裕父之蛊,往见吝。”最后还是突破了,坚持到最后的第六爻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盖子揭开了,第六爻爻变,变成升卦了,由“据乱世”变成“升平世”。组织的品质往上提升了一大步。四爻齐变是豫,未来看好。

    说得很容易,突破好难,我们要有那个耐心才行。人们通常在“干母之蛊,不可贞”的时候,充满了挫折感,没有耐心去周旋,常常就想放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