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冰鉴-刚柔第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总论

    既识神骨,当辨刚柔。刚柔即五行生克之数,名曰“先天种子”,不足用补,有余用泄。消息直与命相通,此其皎然易见者。

    “既识神骨,当辨刚柔”,鉴识神骨之后,应当进一步辨别刚柔。刚柔就是阴阳。“刚柔即五行生克之数”,刚柔,就是五行生生克克的道理。有阴阳,就有五行,有五行就有生生克克。生克有时是人际关系的生克,没有办法避免。如果你与别人相克,想要交朋友就不可能。还有一种就是你自己跟自己相克,跟自己过不去。“名曰‘先天种子’”,称之为先天的生命力。“先天”代表遗传的,“种子”就如《易经》复卦所说的天地之心,是本来就有的生命力。两者都有一定的宿命性。“不足用补,有余用泄”,不足的增补它,有余的消泄它。“不足”,指阳刚不足或阴柔不足。“补”,补充,弥补。“有余”,指阳刚有余或阴柔有余。这一点一般人都知道,不够的就增补,如冬令进补。多了就要泄掉,水库积水一旦多了,就要泄洪。《老子·第七十七章》称:“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过满了就减少一些,不够满就补足一些。自然的法则,就是减去有余的并且补上不足的。换句话说,过刚、过柔都不行,要使刚柔平衡、五行相谐。

    “消息直与命相通,此其皎然易见者”,“消息”二字在《易经》中属于常用的术语,“消”是指阳消而阴长,“息”就是阴消而阳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阳刚、阴柔的盈虚消长,都与人的先天命数相关联,这在比较后是很容易推论出来的。人的行走坐卧、一颦一笑都透露出无限的消息,直接通到“天命之谓性”和你一生的命运。假定你原先有一些不足或有一些有余的,就要在后天靠着修为控制,补不足,泄有余,五行的生克都是如此。有的人对于自己的名字比较重视,如五行缺什么,就补什么。我的老师名“毓鋆”,鋆就是因为缺金,所以“均”下面加一个“金”字,要平衡平衡。这个道理一般人都知道,问题是五行没有那么简单。《孙子兵法》说“五行无常胜”,谁告诉你说水一定灭火?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大战,是水灭了火,还是火灭了水?结果是水神输了,输不起,他就怒撞不周山,把天柱都给撞折了,以致地陷东南。所以,没有那么简单,不是说谁一定克谁,要看量、看质,还要看当时的状况。《易经》中的既济卦,卦象为水火既济,为什么上面的水不灭下面的火,还能互相造就?因为火与水是隔开的,上面的水没有办法灭下面的火。可见,生克的关系要看具体情况,要重视整体的配合。

    (二)外刚柔

    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顺者多富,即贵亦在浮沉之间。金与火仇,有时合火,推之水土皆然,此逆而合逆者,其贵非常。然所谓逆合者,金形带火则然,火形带金,则三十死矣;水形带土则然,土形带水,则孤寡老矣;木形带金则然,金形带木,则刀剑随身矣。此外牵合,俱是杂格,不入文人正论。

    “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合”,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有顺逆之别,相生为顺合,相克为逆合。这里的意思是:五行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合”,木合火即木生火,水合木即水生木,这就是顺合。“五行有合法”,强调配合、合作,要从整体来配合。中国的学问非常重视整体的配合,彼此的关系超过个体。不管个体怎么样,在整体的配合中不恰当,个人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就像中医所说的人体器官的功能一样,它讲肾病,不是只讲肾脏,还包括了其他脏腑的联系。如果你只从某一个体去看它,就搞不清楚其内部整体配合、息息相关的关系。《孙子兵法》中“五行无常胜”这样的说法,在《墨子》的《墨辩》中就有。《墨辩》如果从文辞上来看的话,是比《易经》和《春秋》还要难的。墨子行走天下,他的思想表达本来是非常浅显的,但是浅显的《墨子》中偏偏就有那么难的《墨辩》。《墨辩》跟我们讲很多自然人生的道理,里面就有“五行无常胜”。换句话说,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共同的资产,他们认识到阴阳刚柔,认识到五行生克,同时知道这些都是不确定的,一定要考虑很多的状况,不能仓促下结论。“五行无常胜”,须因时因地制宜,所以不定。水与火相处,怎样才是最合适的?这要根据具体状况来确定。任何事情都要根据具体状况来确定最好的方式,五行的生生克克也是如此。

    古人对于五行合法有特别的说法,特摘录出来,供大家参考。大致如下:

    约言之:木瘦金方水主肥,土形敦厚背如龟,上尖下阔名为火,五样入形仔细推。

    分言之:木形色青不滞,体瘦修长,俱要眉目清秀,精神饱满,腰背挺直,手指尖,声音亮,骨多不为有余,瘦直不为不足,此为木形入格,若头大体小,上轻下浮,腰背欹斜者,则不足取矣。

    火形色赤不枯,上尖瘦,下肥壮,须发稀,手清秀,脚敦实,动静不常,反露焦躁,声音轰烈,此为火形入格。若面方须短,发重颈粗肚小者,则不足取矣。

    土形色黄不杂,身矮体壮,头平额宽,胸阔背厚,腹圆声沉,手掌软,脚股肥,此为土形入格。若眉蹇眼凸,节喉挺胸,肚小脚细身轻者,则不足取矣。

    金形色白不惨,头方正,体清洁,肉不盈,骨不薄,眉目清媚而有威,须发稀疏而有秀,脐深腹裹,手细指纤,声音响亮,此为金形入格。若颈短喉节,筋浮骨露者,则不取矣。

    水星色黑不晦,体肥形端,眉清目蔚,口阔颐圆,乳大脐深,腹下垂,手软厚,声圆润,气静量宽,肉重骨轻,此为水形入格。若口小齿露,神散骨粗,声音枯焦,臂部狭小者,则不取矣。

    “顺者多富,即贵亦在浮沉之间”,顺合者多会致富,但是不会得贵,即使偶然得贵,也是在贵与不贵之间上下浮沉。也就是说,五行顺合主富不主贵,即使得贵,也不会保持长久。有钱,却不一定贵、不一定有权,富与贵是两码事。而且“贵亦在浮沉之间”,突然登高位,突然贬为庶民,人生的浮沉真的很难说,但是富是没有问题的。

    人生就是浮沉,一下在水面上浮起来,一下又沉下去。就如《易经》中的坎卦,人在其中不就是浮浮沉沉吗?有时候冒起来,有时候就沉下去。过去人常讲的一句勉励人的话说:“人生在世,升沉孰意,前途如何,在乎自立。”确实如此,人生在世的升沉,谁能料想得到呢?很多事情是由命不由人的,都是命运在摆弄人。那怎么办呢?没有别的办法,还是要自强不息。不管你是升还是沉,永远记得自强不息。仰人鼻息,浮沉由人。自强不息,再怎么样都有一片天。永远要记得,自立自强,这是不二心法。人生在世,你能靠谁?靠山山倒,靠人人老,就靠你自己。有的人,有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志向,那也是浮沉。江山谁主浮沉?整个江山都有浮有沉,国运有兴荣衰败,谁来做主呢?其实自然界也是如此,整个地球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这就是土水的配合。

    火与金也是一样,虽然讲真金不怕火炼,但世界上还是假金多。“金与火仇,有时合火,推之水土皆然,此逆而合逆者。”这句话的意思是,金仇火,有时火与金又相辅相成,类而推之,水与土等之间的关系都是如此,这就是逆合。“仇”,又称“侮”,就是反克,如火本来克金,反过来,有时金也约束火,这就叫做金侮火或金仇火。俗语说“金火相成”,金没有火炼,成不了有用的器具。五行之间的相仇关系有:金仇火、火仇水、水仇土、土仇木、木仇金。是仇家,是冤家,碰到彼此就相克。金与火像仇人,但是有时“合火”,相反相成。人有金形,又有火形,只是有的盛,有的衰,这是因为搭配的方式不同。“金与火仇”的“仇”字,如果深入分析,不能完全说是仇家、仇恨,通常的仇都是因爱生恨,所以称怨偶。怨偶开始也是偶啊,只是后来结怨,因爱生恨,反目成仇。如果“仇”的对象是陌生人,那就莫名其妙了。曾经是偶,后来有怨,怨摆不平,人生就变得仇恨难平,就如《易经》中的家人卦变睽卦,最后变蹇卦,路走不通了,就要寻求和解,恩仇俱泯,即解卦。“仇”字念qiú,是配偶的意思,一旦有怨,就变成了怨偶之仇(chóu)。人情不容易长久,有心病了,能不能恢复交情呢?就要看未来的机会,看你怎么合。火与金像仇人一样,但是有时“合火”。“推之水土皆然”,就是依此类推,水淹土、土挡水,关系也紧张,但是一样可以相互成全。

    “此逆而合逆者”,这个关系就不是顺合顺,而是逆合逆。但是这时反而容易出人头地,因为是非常状况,做官的精英分子永远是少数。“逆而合逆者”这种五行的搭配,其贵非常,虽然两种形式相克,但是搭配得不错,贵不可言。《史记·高祖本纪》记载: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刘邦为泗水亭长时,还要下地干活,才能维持生计。乡野中不知名的人看到吕后和两个儿子在田地里锄草,就说他们是贵人,再看到刘邦,更是“贵不可言”。“不可言”,就是不能说,因为已经贵到快要被杀头的地步了。秦始皇得知东南有天子气,就要东巡来镇一镇这种气。这种贵,其实是有逆的成分在内,“逆而合逆”,但是配合得好,“其贵非常”。但是你还要细分,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怎么细分呢?“金形带火则然”,由于仇火,所以金形人带有火形之相,就很高贵。金是方的,火上尖下阔,又有红色。古人云:“金盛得火,大器铸成。”所以真金不怕火炼,反而锻炼成材。“金形带火”,以金为主的形,带一点火形,不缺燃料,可以不断地冶炼,那一点小火烧不掉金,反而让金更坚强,这就是“其贵非常”。如果反过来就糟了:“火形带金,则三十死矣。”反之,火形人带金形之相,金便被克,所以这种人活到三十岁就要早亡。可见,火形只带一点金形,那一点金早就烧光了,烧光就不盛了,根本不可能锻炼坚强。“三十死矣”,可谓夭寿。如《易经》研究大家王弼,二十几岁就走了,是不是火形带金?金不胜火,火多反误金。

    “水形带土则然”,如果是水形人带有土形之相,便非常高贵。水来土掩,如果筑有坚固的堤防,水难以泛滥成灾,还可以规范好水,使之变成水利。这不是挺好吗?堤坝就是土做的,可以让水收束,这就是《易经》中萃卦的概念。萃卦《大象传》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就是筑堤防水的象。水坝是土堆积出来的,使水做有效的运用。“不足用补,有余用泄”,什么时候蓄水、放水,水跟土都配合得很好。这就是水盛,得用土去规范,故“其贵非常”,能成气候。但是,“土形带水,则孤寡老矣”,相反,如果是土形人带有水形之相,那么就会一辈子孤寡无依。也就是说,若土形带水,一点小水,就会被多余的土掩得光光的,就像人“孤寡老矣”,老穷终身。

    再看木与金:“木形带金则然,金形带木,则刀剑随身矣。”如果是木形人带有金形之相,便会非常高贵。“木形带金”,虽然金克木,但是那一点金不足以克这么盛的木。相反的话,“金形带木”就惨了,如果是金形人带有木形之相,那么就会遭刀剑之灾,遇杀身之祸。金太盛,把木都砍削光,结果可能如同在战场上被“刀剑随身”。这就是以阴阳五行来看人的体相,就像一个分类系统。这里举了金与火、水与土、木与金这几个例子,并没有把五行的生克全部讲完,其余的大家类推就可以得知。

    “此外牵合,俱是杂格,不入文人正论。”“牵合”,牵强凑合。“文人”,是正面的意思,是很骄傲的口吻,说文人是高级知识分子,谈面相、谈人生,是在比较高的层次谈,不是俗人、江湖术士那一套。这句话的意思是:除此之外的种种牵强附会的说法,都是些杂凑的模式,不能归入文人的正宗理论。阴阳刚柔、五行生克之外,谁为主,谁为辅,或者富,或者贵,或者贫寒,或者凶死、夭折,作者认为讲得很全面,其余的都是“牵合”之论,入不了文人的法眼。“牵合”之论,都是“杂格”,文人自然不屑于去谈。“格”,是一种格调,本身就有正的意思,是一个标准,如人格、品格、格调。“杂格”则似是而非,配合关系也不佳,不入流,不值得谈。

    《冰鉴》的作者讲到这里,一定是觉得自己指点江山很得意。结果有注解家就说“未必尽然”,浇他冷水,意思是,不见得吧,你成见太深,别那么骄傲。这是用注去破本文,大概注解家不大服气,觉得作者所说太武断。这个注很有意思,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经验,经验未必全面,不可一概而论。

    (三)内刚柔

    五行为外刚柔。内刚柔,则喜怒、伏跳、深浅者是也。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伏亦不伉,跳亦不扬,近蠢。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内奸者,功名可期。粗蠢各半者,胜人以寿。纯奸能豁达者,其人终成。纯粗无周密者,半途必弃。观人所忽,十得八九矣。

    我们看《刚柔篇》的最后一段。“五行为外刚柔”,意思是说,前面所说的五行,是人的阳刚和阴柔之气的外在表现,即所谓的“外刚柔”。看来,刚柔算是很具体的了,不像阴阳那么抽象。刚柔,《易经》的八卦也分刚柔,《系辞传》就说“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有的人就比较刚强,像《易经》的坎卦之类就称“刚中”;有的人则比较阴柔,而离卦就是“柔中”。“柔中”者人际网络比较温暖,会发光,能够跟人配合无间。“刚中”者就不见得,这个人可能很阴险,可能很坚强,也可能平生坎坷,交朋友不会轻易付出,而是经过内心计算才付诸行动。

    外面的刚柔,那只是五行显现在外面的,诸如肤色、体型、身材。有外就有内,除了外刚柔之外,还有内刚柔,即有内在的刚柔。真正的刚是什么?真正的柔是什么?有时候我们不能只看外面的表象,还要看内在的本质,这就是内刚柔:“内刚柔,则喜怒、跳伏、深浅者是也。”内刚柔指的是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激动或平静的情绪和有时深、有时浅的心机或城府。“内刚柔”是什么呢?《大学》云:“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也就是说,看一个人的行止、动静,可以显现其个性的刚柔。《尚书·洪范》称:“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沉潜,刚克;高明,柔克。”这里讲的是政治的大法,个性决定命运,领导人自己偏刚还是偏柔,用的幕僚臣子是偏刚还是偏柔,都有对应关系。所以,领导大致分成三种,做到第一种“正直”特别难,只能做第二种“刚克”或第三种“柔克”。孔子所说的“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论语·子路篇》):中行者就是正直;狂者偏刚,故进取;狷者就画地为牢,有所不为,偏柔。

    有些人外表好像很温和,说不定是外柔内刚;有些人看起来好像很刚,其实是色厉内荏,胆怯得不得了。所以,要由外刚柔的五行,看到内刚柔。内刚柔“喜怒、伏跳、深浅”,这六个字就是一个人自然而然的表现。“喜怒”,不是平常的情绪,一种是喜悦的时候,一种是愤怒的时候。“伏跳”,“伏”是情绪低迷,不大爱讲话,也不愿意表现,更不想搭理人,恹恹的样子;“跳”则正好相反,情绪激昂,走路都飘飘然,走两步还跳两步或者转一圈,一定是有好事来临,或者是有一点浮躁,压抑不住内心的情绪。还有就是“深浅”,有些人是很肤浅的,一眼就可以把他看透;有的人就很深沉,你看的时间越长越看不懂,其人城府很深,不轻易表露情绪,喜怒不形于色。老子曾教训年轻的孔子说:“良贾深藏若虚。”一个会做生意的人,其库存是不会告诉你的,外面显现得好像什么都没有。《易经》中的贲卦就像官样文章,成人世界的人际应对都是假象、文饰、包装。包装什么呢?包装里面的斗争、杀机,如噬嗑卦,噬嗑的另外一面就是贲,要笑里藏刀、口蜜腹剑。贲卦是表现在外面的色相,其《彖传》分析的重点就在刚柔,如“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这就是贲卦的结构,涉及卦象三阴三阳的刚柔搭配。柔来文刚,用柔去包装刚,其实刚得不得了,外表柔就是假装,这个人城府很深。刚上文柔,刚也能够去美化柔,柔也可以去美化刚,所以不要轻易被骗。

    “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意思是,遇到令人高兴的事情就乐不可支,遇到令人恼怒的事情就怒不可遏,但是事情一过就忘得一干二净,这种人近于粗糙。“喜高怒重”者比较粗糙,心思没有那么细,其情绪都是直线条的。一高兴起来,大家都知道他在高兴;一生气的时候,谁都晓得他在生气。这种人完全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做起事来也粗心大意,以至于“过目辄忘”。这样的粗人,情绪、记性几乎都是粗线条,当然无法做《孙子兵法·火攻篇》所谓的“明君良将”了。孙子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这就是智者不怒,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以在情绪狂喜狂怒的时候做出战争的决定,否则会让很多人送命。明君良将绝对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近粗,否则,怎能担大任呢?

    关于“过目辄忘”,其实除了粗心大意的原因,还有对于岁月的无可奈何。岁月溜走的时候,谁都留不住。人老了,难免“过目辄忘”,老是忘掉一些事情,一天之中不知道有多少时间都在找钥匙、找手机。我们小时候就听说过训练记忆力的方法,这些有用吗?没用。有时事情真的是忘得很快,有的人是忘小事,有的人则忘大事。这都是粗,用心不深细。“过目辄忘”很可怕,但有些人就这么活着。

    “伏亦不伉,跳亦不扬,近蠢。”“伉”,强健。“扬”,高昂。意思是,情绪平静的时候不激昂,而情绪激动的时候也激昂不起来,这种人近于愚蠢。在低迷的时候,生命的那种刚劲完全没有了,人家在旁边拼命鼓劲,他还是没精打采,对什么都恹恹的,没有任何兴趣。这种人其实也不是没兴趣,而是真的太蠢,反应不过来,可能是生命的灵性不够的原因。人在比较激动的时候,却没有那种扬扬得意、很奋进的样子,对这种人是不是感觉没劲?连跳的时候都不能给人以昂扬的感觉。这两种人还好,对他们不需要有太多的戒心。还有一种人你就要提防了,这种人既不粗也不蠢。

    这种人“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初念甚浅”,遇到事情,刚考虑时似乎不很深刻。“转念甚深”,一转念又想得非常深入、非常周密。这是一种先浅后深、由浅入深的表现,浅是柔,深是刚,刚柔相济。人就是动心机、动念头,起心动念转换很快,一转念就想到很深很深,这种人是什么人呢?“近奸”,奸诈。人有时候对别人居心叵测、心怀不轨,也不见得是第一念,但是就是因为念头一转,就动了坏主意,心中就在计算、布局、推敲,开始察言观色。所以,人的第一念通常还是善念多,《易经》中算卦也是靠第一念,“初筮告,再三渎”。我们不能说“近奸”的人坏透了,他不会见人第一面就打坏主意,总要稍微接触之后,才盘算怎么利用、陷害人,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对于这种人你要观察,往往是“初念甚浅”,关键就在那一转,“转念甚深”,就“近奸”。“近奸”说明作者还是留有余地,没有说此人一定是奸诈之人,只是告诉你要小心提防,这个人可能是奸诈之人。

    要注意的是,这个奸才有意思呢,很多成功的人都非常奸:“内奸者,功名可期。”内心奸诈的,懂得用脑筋,心思很细密,城府很深,遇事能进能退、能屈能伸,日后必有一番功业和名声可以成就。也就是说,在名利场中,如官场,你要是不懂得奸一点,早就没了前程。就算没有什么害人之心,防人之心是一定要有的。形形色色的人中,王八兔子贼、神仙老虎狗,样样人皆有。“内奸者”,才适合在官场中混。换句话说,如果是粗、蠢之人,得罪人还不知道,踩到人家脚还没有感觉。近粗、近蠢的人,到了官场就等于是送死。“内奸者”懂得用脑筋,思虑很深,就算一开始没进入状态,马上会有所警觉。这种人就可以做官,猎取功名。

    “粗蠢各半者,胜人以寿。”“粗蠢各半”,既粗俗又愚蠢的人,“胜人以寿”,即以寿胜人,寿命比一般人要长。又粗又蠢的人,没有别的长处,就是活得长。也算是妙哉了。其实也有道理,那种内奸者,天天要动脑筋,担心这个,盘算那个,机关算尽,心力自然耗费得多,怎能长寿呢?粗蠢者不用花什么脑筋,有什么情绪也不用掩饰,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睡就睡,自然活得顺心。粗蠢者既不会成功,也不会失败,活得晕晕乎乎的。“胜人以寿”,超过别人的地方就是活得特别长。既单纯,也快乐,不必想那么多,所以想要活得长,还是粗蠢一点比较好,心思太细腻不行。你看林黛玉,心思太细腻,绝不粗蠢,很快就香消玉殒。

    可见,太敏感容易感情受伤,太用心机也活得累,寿命都不见得会长。但是,“纯奸能豁达者,其人终成”。“纯奸”,内外俱奸。“豁达”,指心胸开阔,举止大度,做起事来纵横捭阖,行动自如。这种人,其心可以任意支配其刚柔,喜怒不形于色,行动随心所欲,将来一定能够功成名就。成功者稍微用一点心机,但是很豁达,就像刘邦“纯奸能豁达”,跟人相处得很愉快,转念也很快,从善如流。

    “纯粗无周密者,半途必弃”,“纯粗”,指性情过刚而且一味性刚的人,这种人做事自然无周密可言。“弃”,废,败。无论干什么必然要半途而废。“纯粗无周密”者,心思不周密,肠子都是直的,难免半途而废、功亏一篑。直肠子就没有办法对付人。人的肠子是弯的,弯弯肠子才能够吞镰刀头。要跟人拼一拼,就要把肠子弄弯,这就是斗。要做大事、取江山,纯粗的人绝不可能做到,比如项羽。无论干什么,必然要半途而废。那种匹夫之勇的人,只能当伙计,老板就得有些“纯奸能豁达”的味道。像刘邦这种,一般人就学不来,他是天生的无赖,天生的豁达,前面失败几次,后面依然可以重整旗鼓,马上又斗志昂扬。有些人就老忘不掉、放不下、豁不出去,焉能成事?“纯奸而能豁达,其人终成”,因为百折不挠,想得开,中间即使有一些挫折不如意,马上就抛掉了。重整旧山河,再出发,又有什么关系呢?

    “观人所忽,十得八九矣。”以上这些,就是“内刚柔”,如果你能观察到人们忽视的地方,差不多就有十之八九的准确度了。一般人看人,常常忽视特别重要的地方。如果一个人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偏偏那里就是关键之处,看人自然是八九不离十。有心人注意到了,观察入微,这些被大家忽视的地方可能就是你的成功之处。所以,要留心,要特别注意细节。有些观察能力是先天的,有的就靠后天的严格训练。尤其是一些特殊行业,像间谍学校训练特务,就专门训练这些。不要小看细微处,那里可以决生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