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李小蝶最显著的特点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好吃懒做。以前李小蝶注重的是口腹之欲,以及最讨厌人家让她干活。至于穿着打扮,她根本不讲究,别说穿什么花哨的衣服了,有时候要不是周氏唠叨她都想不起来换衣服。
而自从见过方青林之后,李小蝶那沉睡的爱美之心被唤醒了。她忽然觉得自己的衣服又土又旧,没有一件能衬托出自己的美貌,根本没办法穿着去见方青林。于是,李小蝶便缠着周氏,让她给自己做新衣服。
要是在以前,周氏根本不会多花一个钱的,但现在情况有了变化,周氏是这个家里最支持李小蝶想法的人。因此,周氏难得大方一回,带着李小蝶做了好几身新衣裳,务必要让李小蝶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其次,李小蝶从前那张不时忘了洗干净的脸上,开始堆积胭脂水粉。她化妆的功力不足,常常用料过重用力过猛,让人对那张惨遭蹂躏的脸心生同情。
而最具违和感的是,李小蝶忽然变得很像一个淑女。她现在走路两步迈不了从前的一步远,好像地上有什么东西扯着她的腿不让她往前走似的。现在她坐在椅子上也不翘脚了,端端正正一动不动地坐着,像怕把椅子压坏一样。
对此,周氏非常赞赏,觉得离成功又近了一步。而王氏除了在心底暗暗为李小蝶买衣服花的钱不高兴之外,也没有别的。
李小蝶也不扯着嗓子骂李有成了,她觉得那太不像样了。现在她直接冲上前,一手拎起李有成,一手扬起巴掌往李有成的屁股上招呼,飞快地问候李有成的屁股几下之后,她放下哇哇大哭的李有成,扭过脸仍迈着均匀优雅的步子走了,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对这点,王氏心里可有意见了,虽然她知道是李有成挑衅的次数居多,但王氏认为李小蝶那么大了,李有成又是这个家里唯一的男孙,李小蝶该让着他。
王氏还不至于阻碍李小蝶和周氏的计划,因为她自己的女儿还没有大到可以嫁人,不然她才不管什么辈分高低,一定要让自己的女儿插一脚,不会把这个金饽饽便宜了李小蝶。
但是,王氏也不愿让李小蝶和周氏太高兴。有一次吃饭,家里做了肉,李小蝶又和李有成抢着吃肉,王氏在旁边冷眼看李小蝶,像没事一样什么话都没说。
过了两天,李小蝶穿了新衣裳,又在镜子前扭来扭去的时候,王氏走过来,笑着说:“哎呦,小蝶又做新衣服了。”
王氏说完,站在一旁,拿眼上下打量李小蝶,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李小蝶看见了,瞪着王氏,说:“怎么,衣服不好看吗?”
王氏笑笑,先作出为难的样子,踌躇了一下,才说:“这衣服嘛,是挺好看的。”
周氏沉着脸说:“花了那么多钱,能不好看吗!”她这次可是下血本了,李小蝶一定得给自己争气才行。
李小蝶听了王氏的话,语气很冲地说:“那你是什么意思,衣服好看人不好看是吧!”
王氏仍含笑说:“你看,我就是怕你生气,刚刚才不敢说的。我是你嫂子,咱们那么亲,我还能害你不成。我知道小蝶和娘的眼光都非常好,这事原用不着我跟着操心,只不过,娘毕竟年纪大了,有些问题想不到。我这做嫂子的发现了,要是不告诉你,倒是真的害你了。所以,明知道你要生气,我还是得来做这个恶人。”
李小蝶和周氏见她说得好像很严重似的,忙问:“是什么问题?”
王氏又看两眼李小蝶,说:“这衣服没问题,小蝶长得也没问题。只不过……只不过,小蝶要是能瘦点儿,穿上这身衣服就更好看了。”
王氏话一出口,李小蝶和周氏都沉下了脸,她们以前只想着把李小蝶打扮得漂亮,倒没想过这个问题。她们知道王氏说的是事实,李小蝶确实相当胖,因为她吃下去的每一碗饭都很争气没有辜负过她。
人胖没什么,自己若是愿意做个理直气壮心宽体胖的胖子,那是自在的很。胖子大多很可爱,李小蝶却不是这一种。
王氏又说:“我倒不是说小蝶有多胖,只是,现在的大家闺秀都特别注意维持体型。青林是见过世面的,只怕他喜欢的也是苗条的姑娘。”
周氏和李小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不仅李小蝶每顿饭都自动少吃一碗,就算有时候做了好吃的李小蝶控制不住,周氏也不准她多吃。
李小蝶嘴馋惯了,饭量又大,没过几天就吃到了苦头。看着李小蝶饿得眼泪汪汪又不得不咬牙坚持的样子,王氏在心里暗爽,她才不管方青林喜欢胖的还是瘦的,但她知道李小蝶和周氏一定会这么做就是了。
现在李小蝶不打李有成了,因为肚子饿,她有时走路都是飘的,不用刻意控制自己就很文雅了。为了能少饿点,她常常躺在床上不动。
周氏虽然有时候也心疼女儿,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李小蝶以后嫁了方青林,还愁没好日子过,自家也能跟着沾光。再说本已经下了,要是不成功多亏,因此,周氏就严格地监督着李小蝶。
每次饿的时候,李小蝶就在心里念叨“我一定要嫁给方青林,过有钱的少奶奶生活”,以此来抵抗自己的痛苦。
在全方位折腾自己的同时,李小蝶还紧锣密鼓加紧与方青林接触,力争尽快让两人的感情升温。
大姑母他们在周氏家里住了几天,便到镇上买了一所房子,把家搬到了镇上。到了镇上,大姑母又很快盘下一间铺子,开始教方青林学做生意。
这以后,周氏、王氏和李小达、李小飞他们便不时去拜访大姑母,李小蝶去的次数最多,每次见了方青林都缠着他半天。方青林心里很困扰,但为了礼貌还不能太发作。
李小蝶实在是有点太急迫了。不过,谭宁月不关心她们怎么鼓捣,她们有事忙,不来烦自己,那是再好不过。
大姑母他们搬家之后,谭宁月不像周氏和王氏一样经常去拜访,便很少见到大姑母了。
谭宁月从来不想攀附别人,也不想走捷径,她只愿意靠自己的付出去获得,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她更不会假装亲热过度表现,就算别人会因此疏远自己也无所谓。
不过,谭宁月有一次去赶集在街上遇到了大姑母,大姑母很开心地叫住她,和她说了好一阵子的话。
大姑母说:“宁月,你是个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不容易,可是你做得非常好,我替我的弟弟和那没福气的侄儿感谢你。小柔和小安也多亏了你照顾,这两个孩子幸亏有你。”
谭宁月说:“大姑母不用跟我客气,小柔和小安是我的家人,我自然要好好对他们。”
大姑母欣慰地看着谭宁月说:“你说得很好,大姑母也要告诉你,你和小柔小安也是我的家人,我也会照顾好你们。有什么需要大姑母帮忙的地方,你一定要开口。”
谭宁月感激地答应了,真没想到李家还有一位这么善良的亲人。
后来小安告诉谭宁月,大姑母常常把他接到家里去吃中午饭,谭宁月心里更是感激。大姑母不是空口许诺的人,她是真的有心对他们好。
这天小柔在家里做家务,谭宁月去赶集,走到镇上时,想到有些日子没有见到大姑母,便先拐到她的铺子里和她问声好。
大姑母见了谭宁月,亲切地招呼她进来坐。以前谭宁月曾带着小柔来过一次,大姑母的铺子位于街上的繁华地段,铺面又大,虽然才开了很短的时间,生意已经有兴旺的苗头。大姑母确实很有生意头脑,方青林看上去也很聪明勤奋。
刚说几句话,方青林从铺子后面走出来,见到谭宁月,眼睛亮了亮,便走上前打招呼。方青林的眼睛在谭宁月身旁搜索了一下,眼中的光彩消失了,和谭宁月说了几句话就做事去了。大姑母也在旁边说话,方青林的样子,谭宁月没有特别留意。
又和大姑母说了几句话,谭宁月便起身告辞,大姑母叮嘱谭宁月常来,还让她也带小柔来坐,让小柔别那么认生,谭宁月答应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