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嘟》第二季-开门大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今天我穿了一身红,为什么呢?羊年到了。摆的也是一只羊,银羊。本人属羊,今年是本命年,所以就必须穿红的。也因为正值新年期间,穿红的也是图个喜庆。生活中,我们特别希望自己有一个吉祥的兆头,所以要去测字,要去算命,有人还要算紫微斗数,还要看自己的属相、星座……不管测什么,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吉祥的寓意。

    在中国古代,从朝廷到民间,更讲究这种吉兆。

    让自然的东西按照人为的意愿去长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明朝末年,有一个人叫巢端明(也叫巢鸣盛),他辞官回家以后,突发奇想,开始种植葫芦。我们都知道葫芦有两种,一种是亚腰葫芦,一种是做瓢的,那种大肚子葫芦,过去农村一破为二,舀水用。巢端明种葫芦干什么呢?是种着玩,所以就要范制。范制葫芦今天特别流行,花鸟鱼虫市场上很多人都买这个东西。用它养鸣虫,就是能叫唤的虫子。

    巢端明发明的这种养殖葫芦的技术,叫范制技术。我们老说模范模范,模范是什么呢?模是一个模子,范是一个范,也是一个模子,它有各种技术,比如捆扎是一个技术,用绳子捆来捆去,让这个东西长得奇形怪状。还有一种就是做一个模子,让葫芦随着这个模子去长,长出来很有意思。

    巢端明发明这个技术以后,到了清朝,被康熙皇帝看见了。皇上觉得这个事有点意思啊,竟然能让自然的东西按照人为的意愿去长!康熙就下了谕旨,说咱得赶紧做这个。所以我们今天找到的最早的匏器文物,底下写着“康熙御制”。凡是写御制的,都是皇帝亲自用的。写年制的那就另说了,如果你买瓷器啊,你买带款的东西,上面写着“大清乾隆年制”,那就是宫廷里普遍使用的,或者是宫廷范围的,比如当年的官窑不一定都是在故宫里用,有可能在承德的避暑山庄也用,这也写着“大清乾隆年制”。但是如果写着“乾隆御制”,那肯定是皇帝本人用的,匏器上写着“康熙御制”,显然是康熙皇帝自己用的。

    “冬怀鸣虫”是要倾听自然之声

    范制葫芦其用途之一便是养虫,养鸣虫。鸣虫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绿色的,就是俗称的蝈蝈;另一类是黑色的,就是俗称的蛐蛐。蛐蛐里头,有“大油葫芦”,有所谓的“棺材板”,这都是养着玩斗蛐蛐呢。蝈蝈是夏天的鸣虫,夏天的时候到庄稼地里,到山上去,都可以听到那“蝈蝈蝈蝈”的响亮声音。这么点大的一个虫,发出的声音超出我们对它的判断。蝈蝈是夏虫,夏虫最多叫到秋天就不叫了。那怎么能让它在冬天也叫呢?就要人工去培育它。人们为什么冬天喜欢虫叫呢?今天的人不太能理解,我告诉你,是因为古代没有录音。你听到的都是当时发生的声音,比如今天晚上睡不着觉了,放一支悠闲的曲子,让你入眠。古代是没有这个待遇的,就算你是皇上,你也只能在身边弄一个乐队演奏。

    “冬怀鸣虫”是要倾听自然之声。今天听到的很多声音都不是自然的声音,譬如你们听到我现在的声音是经过处理的,尽管跟真实的非常接近,但毕竟是处理过的声音。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看电影也好,看电视也好,听广播也好,你很难听到自然的声音。但古人不一样,他们听到的所有声音,是自然的声音,没经过处理的声音。所以,在冬天听夏虫鸣叫,就有极大的乐趣。

    你想想,大雪纷飞的日子,这怀里揣一个鸣虫——蝈蝈的叫声非常清脆,蛐蛐的叫声非常悠长——是多么惬意和好玩!我前些年还老养呢。

    蝈蝈乐队演出“万国来朝”的秘密

    蝈蝈受热可以鸣叫。根据这个特性,乾隆年间利用它演了一出大戏。

    每年大年初一,一万个人工饲养的蝈蝈,全都装在蝈蝈笼里,搁在太和殿及左右两侧。大年初一,一元复始,普天同庆,乾隆皇帝要隆重上朝庆贺新春。那时候,就算有乐队也都是简单的打击乐,比较冷清。虽然没有演奏,可是等皇上迈进大殿那一刻起,一万个蝈蝈却会同时鸣叫,如同一个庞大的乐团。

    蝈蝈是虫子,它怎么能够不约而同地鸣叫呢?这是一个技术,养蝈蝈的人是知道的。为什么呢?蝈蝈叫与不叫之间,只有半度温差。负责饲养蝈蝈的人,控制着温度,在乾隆皇帝到了大殿门口刚要迈腿的时候,拿热气一烘,只要有一个蝈蝈开叫,所有的蝈蝈都会跟着叫。当时,这个仪式被命名为“万国来朝”。把生活中的小事变成一个颇具政治含义的大事,大清国拿一万个蝈蝈做文章,算是别出心裁,耐人寻味。

    有人会说,蝈蝈真的是半度温差决定叫不叫吗?我再跟你说件事你就相信了。我年轻时喜欢匏器,都是清代的,我会买些蝈蝈冬天搁在里头养着玩。我爹在世的时候,我就送给他一个,冬天,老爷子拿着玩儿很有意思。它是他晚年生活的一个乐趣,天天揣在怀里,精心饲养。蝈蝈过去叫百日虫,但是人工喂得好,能长到来年五一。我一回家,老头在那打麻将,我一听蝈蝈叫就上去说:爹,输钱了吧?他就说,你怎么知道?我说,蝈蝈叫了。他说,蝈蝈叫跟输钱有什么关系呀?我回答,输钱你肯定燥热,身体燥热蝈蝈就开始叫。

    你不信吗?有时候回家我爹在玩牌呢,听不见蝈蝈叫,我说今儿我爹赢钱了。果然我爹那天赢了好几毛钱。只要赢钱,心静自然凉,体温就差那半度。

    只要多了半度体温,那蝈蝈就拼了命地叫。夏虫对温度的敏感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人对温度的感觉,至少得有几度以后才能反应出来吧?比如一个人靠伸出手,来判定温度是二十二度还是二十三度,我想没有这个能力。我估计差上五到十度,基本上伸出手就能感受出来。但是,极为细微的温差,蝈蝈就可以感受到。“万国来朝”就被列为吉兆,背后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只是乾隆皇帝不知而已。或许,乾隆皇帝也知道这是一个把戏,却不愿意戳穿。为什么呢?他很需要“万国来朝”的政治含义。

    “老佛爷”迷信吉兆

    慈禧太后对吉兆更为迷信,她身边的太监和宠臣,想的点子就更邪乎。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的时候,照例要庆寿。为太后祝寿,只拿点蟠桃来自然是不够的,要有节目啊。相传,李莲英为老佛爷精心设计的第一个节目是放生。放什么呢?放鸟。把鸟笼全都拎到万寿山,在今天的颐和园里边。慈禧太后坐在那儿,懿旨一出,手下忙着把所有鸟笼都打开,鸟儿从笼子里纷纷出来,四散飞逃。逃出樊笼的鸟儿,见皇家园林里青山绿树的,没飞几下就全都落到了树上。李莲英就说,老佛爷仁慈啊,你看这鸟,你放了它,它都不愿意远去。慈禧太后绝非等闲之辈,她说,小李子你别拿这事儿蒙我,这里头一定有诈,只是我闹不清楚怎么回事儿。李莲英说不是有诈,就是因为老佛爷慈悲啊,这些鸟就是不愿意远去。您要不信啊,下面还有放生呢。

    放什么呢?放鱼。放鱼的时候,老佛爷走在昆明湖边,仔细目睹着,想要见证还有什么奇迹。一百桶鱼同时下湖,直接就倒进去,这鱼就游到湖里面去了。五分钟后,所有的鱼都游回来了,在岸边冲着老佛爷叭嗒叭嗒嘴,吹泡泡。李莲英就说,自古以来有驯鸟的,它可以不飞落在那儿,但没有驯鱼的啊,如果不是老佛爷您慈悲,这些鱼能都游回来吗?慈禧太后就信了,高兴之下,重赏了李莲英。

    其实,这里面包含着玄机。

    这鸟是人工孵化的,从来没有飞过,它飞不远。你们注意看啊,每天在城市公园遛鸟的人,为什么拿着个鸟笼子甩来甩去呢?是让鸟锻炼胸大肌。鸟在飞行中,其肌肉释放力量的能力非常强,有的鸟能飞一万里地,不停地扇着翅膀飞。但人工孵化的鸟,肌肉没有什么力量,怎么办呢?又不能放出去,放出去万一回不来呢?他只好来回遛鸟。甩动笼子的时候呢,鸟就抓住笼子之间的木杠来回摆动,练习胸大肌。慈禧太后寿辰上放生的这批鸟,从来没有训练过,自孵养出来就关在一个小笼子里,肯定飞不远。刚放出来的时候,有点兴奋,有点惊慌失措,扇着飞两下,马上就必须落在树枝上,因为它没有力量飞远,这就是其中的玄机。

    鱼为什么要游回来呢?跟温度有关。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一杯水中可以上半截热,下半截凉,不信你回去试试看。你拿半杯凉水,再慢慢把热水添进去,只有上半截是热的,温度不均匀。那么,在大面积的水中,往往是深处水凉,浅处水热,对吧?比如说昆明湖,中间的水是凉的,边上的水相对中间的水是热的,就差几度。养育的这些鱼,事先是测过温度的,换句话说,桶里的水温跟岸边的水温是一致的,把鱼倒进去的时候,它们拼了命地往远处游,但远处的水比较凉,鱼一感受到凉,马上折头往回游,所以,几分钟以后这些鱼全会游到靠近岸边。这又是另外一个玄机。

    这些道理就不是老佛爷能懂的。老佛爷看到的都是表面现象。今天老说,有图有真相,但你未必知道真相的玄机。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历史上的这些吉兆,都暗含了某些科学道理。有些道理未必是当事人能够知道的,也许后世才能分析出来。今天生活中也有很多吉兆,有人认为那是迷信,其实它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渴求。在文化和科学之间,我们很愿意选择文化。

    这羊是银子做的,很敦实。这是绵羊。中国本土原产的羊,就是我们常说的山羊。绵羊历史上叫胡羊,是从西域过来的。绵羊跟山羊有两点不同:第一是角,绵羊的角圈打得比较大,有的甚至有一圈半,山羊的角相对较细而弧度小;第二是尾巴,山羊是一个小尾巴翘着,绵羊是一个大尾巴。绵阳尾巴俗称羊扇扇,是说跟大扇子似的。

    这银羊是西藏文物,是佛教中的一种摆设,取吉祥之意。古代汉字总把“吉祥”两个字写成“吉羊”,“羊”和“祥”是通假的。这东西是清代的。

    我刚发现,这还是一个公羊,它的性别象征物还是很壮观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