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是想象的产物——恐惧情绪的产生
恐惧情绪是人类所具有的情绪中最古老的一种。这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类完全是动物界中的弱势群体,是食肉类凶猛动物的盘中餐。
所以,远古时代的人类在遇到凶猛的食肉野兽时,就意味着自己的生命面临着威胁。由于人类太过弱小,出现恐惧情绪的几率要远远大于愤怒的情绪。
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愤怒的情绪,是因为受到了刺激性的威胁。但是,面对这种刺激性的威胁出现愤怒而不是恐惧的情绪,那是因为这个刺激性威胁的力度还不够大。最起码在当事人的主观评估里是比较小的。
当一个人面对具有威胁的刺激性事件时,会对这个威胁进行一个判断。当这个威胁是在当事人的承受范围之内,那么当事人就会出现愤怒的情绪,并且会采取战斗的方式来改变或消除威胁的刺激性事件。如果具有威胁的刺激性事件超过了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这个人就会出现恐惧的情绪,通常会采用远离的方式来逃避具有威胁的刺激性事件。
人们之所以会出现恐惧情绪,是因为刺激性事件会对他的安全和生命造成威胁,而且这种威胁往往具有压倒性,由不得当事人反抗。
在动物界,同种类的动物之间会发生争斗的现象。例如鹿与鹿之间会争斗,用自己的武器——鹿角去攻击对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都是关于食物、配偶或领地的争夺。食物、配偶和领地对动物来说很重要,属于生存威胁,因此会采用愤怒的攻击方式来解决。这是因为同种类的动物之间的实力基本相当,虽然也具有威胁性,但是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是可以表现出愤怒,奋起一搏的。
但是,一只鹿却很少和一头狮子发生愤怒的争斗。因为对于鹿来说,狮子是凶猛的食肉动物,虽然同样威胁着自己的生存,但是鹿的自我判断力告诉它,眼前的这个敌人是不可能战胜的。也就是说,狮子对鹿来说是具有压倒性的威胁,因此鹿只可能会出现恐惧的情绪,并做出恐惧应该有的反应——逃跑。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只狮子追着鹿跑,而不会看到一只鹿追着一只鹿跑。
在面对巨大的、不可战胜的威胁时,当事人的脑海中所呈现的内容应该都是关于受伤或是死亡的场景,绝对不会出现所谓战胜奇迹或是其他什么风花雪月之事。正是因为这个快速的、简单的想象,使当事人进行反击的信心大大下降,于是就会出现放弃反抗的行为——逃跑。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当事人的心理压力过大时,不单单是放弃反抗那么简单了,就会出现绝望的心理,并且陷入任人鱼肉的处境。
在动物的世界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景象:一只被狮子抓住的鹿会出现奋力抵抗的行为。但是,渐渐的这种抵抗行为会消失,并且任狮子吃掉自己。这就是因为鹿已经出现了绝望的心理,来自狮子的威胁实在太过巨大。
卡西莫多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卡西莫多是一个相貌十分丑陋的人。
正因如此,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屡遭挫折。最终,这个丑陋的被遗弃的婴儿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收养。因此,卡西莫多对克洛德唯命是从,不像是一个养子,倒像是一个奴隶。
卡西莫多由于相貌十分丑陋,受到了巴黎所有人的嘲笑与厌恶,因此,卡西莫多很少出去,总是待在巴黎圣母院中。巴黎圣母院对于卡西莫多来说就是摇篮、家、国家、世界乃至整个宇宙,而克洛德副主教就是他的上帝。
克洛德副主教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为人十分阴险。有一次,他看上了美丽的吉卜赛姑娘爱丝梅拉达。因此,这个伪君子就想尽办法要得到这个美丽的吉卜赛姑娘。
爱丝梅拉达却对这个秃顶的副主教没有一点儿好感,她早已有了自己的心上人。于是,不服气的克洛德就设计,让爱丝梅拉达变成了一个具有诅咒魔力的巫女,同时还诬陷爱丝梅拉达为杀人犯。最后,爱丝梅拉达被送上了绞刑架。
卡西莫多曾经在克洛德的授意下绑架过爱丝梅拉达,但是没有成功,因为爱丝梅拉达被路过的军官俘比斯救下,爱丝梅拉达因此爱上了这个相貌英俊的救美英雄。绑架者卡西莫多被抓捕了。
最后,卡西莫多被法官判决处以游街示众的刑罚。由于卡西莫多的丑陋相貌本来就受到了许多人的嘲笑与鄙视,再加上劫持美丽的姑娘爱丝梅拉达的罪名,大家就更加鄙视这个丑八怪了。
因此,在卡西莫多被游街示众的时候,许多人都朝他丢东西。不过,卡西莫多并不在乎这些,因为在卡西莫多的心中只在乎一个人,也就是他的上帝克洛德。卡西莫多认为克洛德在得到消息的时候一定会来拯救自己。
终于在游街示众的过程中,卡西莫多用他仅有的一只眼睛看到了克洛德,那一刻,卡西莫多丑陋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但是,这个笑容随着克洛德的转身离去而变成了绝望。
处于绝望状态中的卡西莫多继续游街示众。由于那天的太阳十分毒辣,所以卡西莫多非常口渴,他要求喝水,但是却遭到了其他人的嘲笑和拒绝。终于,卡西莫多变得越来越急躁,而周围的笑骂声却变得越来越强烈。
这时,一个美丽的姑娘拿着水壶走近了卡西莫多,并喂卡西莫多喝水。卡西莫多十分感激,在喝过水之后,卡西莫多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恩人,突然发现这个美丽的姑娘就是昨晚被自己绑架的爱丝梅拉达。
因此,卡西莫多的生命中除了一个上帝之外,又多了一个美丽的天使。在爱丝梅拉达出事后被人追捕时,卡西莫多出手相助。但是,最后由于各种机缘巧合,爱丝梅拉达还是被克洛德送上了绞刑台。
当爱丝梅拉达接受绞刑的时候,有两双眼睛一直盯着爱丝梅拉达因为绞首而颤抖的身体。这两双眼睛中有一双是克洛德的,一双是卡西莫多的。当确定爱丝梅拉被绞死了之后,克洛德的脸色露出了诡异的笑容。而卡西莫多的脸上是从未有过的绝望。
当时克洛德是坐在巴黎圣母院的最高处观看的,卡西莫多在确定爱丝梅拉达已经死了之后,就把克洛德抓起来举过头顶,并从高处扔了下去。
在克洛德刚刚被卡西莫多抓起来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吃惊,随后马上出现了愤怒的情绪,并怒斥卡西莫多把自己放下来。因为克洛德是把卡西莫多养大的人,所以他对卡西莫多有绝对的领导权。但是,这个奴隶居然敢这样对自己,这简直就是侮辱,所以克洛德出现了愤怒的表情。因为在克洛德的心中,面对卡西莫多的威胁,自己是完全可以通过愤怒来制止的。
但是,克洛德不知道的是,如今他在卡西莫多心中的地位已经今时不同往日,远远低于爱丝梅拉达,而克洛德恰恰是害死爱丝梅拉达的凶手。在卡西莫多把克洛德扔下去的时候,克洛德正好抓住了平台的边缘。
这时的克洛德在垂死挣扎,他希望卡西莫多能把自己拉上去。但是,卡西莫多根本没有看他,而是注视着远方爱丝梅拉达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的身体。克洛德紧紧抓住平台边缘的手指已经抠出血来了,如果没有人救他,他一定会支撑不住而掉下去,这样一定会摔死。于是,克洛德脸上渐渐露出了恐惧的表情,因为他不想死。但是,最后他还是掉下去死了。
当卡西莫多意识到克洛德已经身亡后,自己也纵身跳下,并吼了一声:“哦,我所爱的一切!”
从克洛德的情绪变化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面对威胁时,如果这个威胁是可以消除的,那么当事人就会出现愤怒的情绪,并采取攻击的方式来为自己的生存付出所有的努力,所以克洛德才会怒吼卡西莫多把自己放下来。
但是当克洛德意识到,卡西莫多是为爱丝梅拉达复仇时,就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希望了,因为他根本不可能是卡西莫多的对手。卡西莫多虽然相貌丑陋,但是却力大无比。所以克洛德就出现了恐惧的情绪和表情,因为他完全可以想象得出自己摔下去会是什么结果,面对这样具有强大压力的威胁,克洛德除了恐惧之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只能在极度的恐惧之中等待着粉身碎骨的那一刻来临。
总的来说,恐惧是因可能发生的伤害而产生的情绪。既然是有可能发生的伤害,那么就是说伤害还没有发生,这一切只是当事人对具有威胁的刺激性事件的想象。因此,也可以说人的恐惧来自于自己的想象。
如果具有威胁性的刺激力度过大,那么就会超过当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觉得自己无力消除眼前的威胁,因此出现恐惧的情绪。但是,如果这种恐惧的情绪十分强烈的话,很有可能导致绝望的心理,这种绝望的心理会对当事人产生严重的伤害。例如有的人被活活吓死了。
在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党曾经把一批被抓来的犹太人作为实验的对象。有一次,纳粹党把犹太人关进了一个房间中,并告诉这些犹太人他们的手腕被割破了,最后他们会流血而死。事实上,纳粹党只是在犹太人的手腕处割了一个很小的伤口,而且这个伤口很快就不再流血了。
除此之外,纳粹党还把这些犹太人的眼睛给蒙上了,并且还在他们所在的房间中播放滴答、滴答的声音,就好像滴血的声音一样。实验的结果是,这些犹太人都死了。经过体检发现,这些犹太人均死于巨大的恐惧。
由此可见,人的恐惧情绪有时是来源于自己的想象力。此外,每个人所恐惧的刺激性事件会因人而异。例如,有的人会对某一特定物体恐惧;有的人恐惧巨大的物体;有的人会十分恐惧老鼠这样的动物;有的人会恐惧坐电梯或是飞机,因为他们担心会出现意外危险。
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未能解决的恐惧冲突。这个恐惧冲突既有共同的,也有个别的。比如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对危险的恐惧等等。有的个人会恐惧空旷的场所,也就是广场恐惧症等。
开枪之后的斯佳丽——饱满的恐惧表情
当威胁性刺激十分强烈时,人们就会出现强大的恐惧心理。这种强大的恐惧心理除了会引起饱满的恐怖表情外,还会促使当事人出现其他生理变化。例如心率变快、毛骨悚然、体表出冷汗,等等。这是因为当事人判断威胁性刺激源是无法战胜的。因此,这个时候一般会出现逃跑的行为。
但是,如果恐惧的情绪十分强烈的话,当事人就会陷入无法自我控制的恐惧状态之中,于是就连基本的逃跑行为也忘记了,出现了僵持在原地不能动的状态。如果恐惧的情绪再加强一些,那么当事人的恐惧反应就会出现十分极端的情况,有可能会丧失所有的身体能量,并且变得十分虚弱,有的人甚至会被吓死。
恐惧的情绪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情绪,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很少出现十分强烈的恐惧情绪和饱满的恐惧表情。这是因为强烈的恐惧情绪和饱满的恐惧表情在一个人面对生死危机的时候才会出现。而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文明阶段,不会再像以前一样随时面临着凶猛野兽的攻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不会出现饱满的恐惧表情。虽然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相对安全和稳定,但是也会遇到一些危及生命的意外情况。例如当人们面对武器的直接进攻时会出现饱满的恐惧表情。恐怖分子持刀或用枪支袭击并抢劫银行就是很好的证明,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出现极度恐惧的情绪并且伴随着饱满的恐惧表情。
除此之外,当人们面对沉船或火灾等会威胁生命的意外事件时,也会出现极度恐惧的情绪和饱满的恐惧表情。
泰坦尼克号是英国一艘巨大的轮船,但是在泰坦尼克号第一次航行的时候就撞上了冰山,并因此沉船。在泰坦尼克号沉入海底之前,船上的所有人都在想尽办法逃生,因为这起事件会危及所有在船上的人的生命。在人们逃命的过程中,大家表现得十分慌张。这时,人们的脸上所出现的恐惧表情一定是饱满的恐惧表情。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都会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但是人们并不一定都会出现恐惧的饱满表情,因为那些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源相对于生死危机而言比较轻微。例如一个人十分畏惧打针,但是却不得不打针时,他在打针之前就会出现恐惧的表情,但是这种恐惧的表情往往不是饱满的,而是闭紧眼睛,皱紧眉毛,嘴巴或许会紧闭,也或许会张开嘴大叫。这些都说明了当事人恐惧的情绪。
饱满的恐惧表情主要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眉头向中间聚拢,而且眉毛还会上扬;眼睛会睁大;嘴巴也会张开。
斯佳丽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作品《飘》中的主要人物。斯佳丽是一个种植园主的女儿,从小生活在一个十分富裕的环境中,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
但是,斯佳丽平静和富足的生活却被一场战争破坏了,这就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内战——南北战争。之前斯佳丽是一个任性自私的大小姐,但是通过这场战争,斯佳丽变得更加勇敢了。这场战争本来是属于美国南北方的男人们之间的利益争夺战,而妇女们只是作为后勤力量。可是,斯佳丽就在这场战争中亲手开枪杀死了一个北方军人。
在战争期间,北方军队逐渐逼近南方联邦首府亚特兰大,而斯佳丽就居住在亚特兰大。当时斯佳丽是被梅勒妮(艾希里的妻子)邀请到亚特兰大的。梅勒妮是为了让斯佳丽散心,因为斯佳丽的丈夫查尔斯在这场战争中去世了。
由于北方的军队打到了家门口,所以斯佳丽准备离开亚特兰大。而且,斯佳丽还接到了父亲的来信,斯佳丽的母亲和妹妹都患上了重病。这样一来,斯佳丽就更加想离开亚特兰大。
由于梅勒妮有身孕,而且就快要临盆了,不能奔波,而梅勒妮的丈夫艾希里又在前线。所以,不久之后,斯佳丽就接到了艾希里的来信,在信中艾希里托付斯佳丽照顾梅勒妮。由于斯佳丽喜欢艾希里,就答应了他的要求,留在亚特兰大照顾梅勒妮生产。
有一天晚上,斯佳丽发现有一个陌生男子来到自己的住处。这名男子穿着北方军队的军装。斯佳丽马上意识到这个陌生男子是敌人,而且很有可能会对自己以及住在这个房子中的所有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在那一刻,斯佳丽恐惧极了,并且紧皱眉头,睁大眼睛,张开嘴巴。斯佳丽马上想到的就是逃跑,但是意识到逃跑没有用,于是就决定留下来抗争。斯佳丽突然想起了自己身上的手枪,于是斯佳丽就趁其不备,朝这个军人开了一枪,这一抢又误打误撞地要了这个军人的命。斯佳丽在开枪的时候,双手一直在颤抖。在那名军人被击中倒下去的时候,斯佳丽也浑身瘫软地蹲了下去,并且脸上有恐惧表情的残余,可以说明斯佳丽还没有完全从恐惧之中走出来。
饱满的恐惧表情与饱满的愤怒表情十分相似,因为都是睁大眼睛、张开嘴巴、紧皱双眉。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区分这两个表情之间的不同呢?从细微之处着手。
虽然人在极度恐惧和愤怒的时候,都会紧皱双眉,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就可以发现,饱满恐惧表情中紧皱的眉头是上扬的,并且在你的额头中央形成了英文字母U的颠倒形状。而饱满的愤怒表情中眉头是向中间、向下皱紧的。
虽然在这两种情绪中,人们都会提高自己的上眼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睁大眼睛。但是,由于眉毛皱起的用力方向不一样,所以提升上眼睑导致眼睛周围皮肤所形成的褶皱角度也会有所区别。恐惧表情中眼睛周围皮肤的褶皱角度和眉毛一样向上。而愤怒表情中眼睛周围皮肤的褶皱角度则是朝向中间并且向下的。
虽然人在愤怒和恐惧时,都会张开嘴巴,好像会喊出声音来一样。但是,所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愤怒时,张开嘴巴实际上是释放多余的能量,因为人在愤怒情绪时身体中会积聚很多的能量,所以需要释放能量。因此,愤怒时张开嘴巴更多用于怒吼,怒吼可以释放人的能量。
而恐惧时人们因为需要逃命,所以需要从外界获取更多的能量,因此恐惧表情中的张大嘴巴更多是用于深呼吸。所以,恐惧和愤怒表情中张大嘴巴的口型是不一样的。
恐惧表情中的口型是嘴角朝左右方向用力,而愤怒表情中的口型是嘴角朝向上下用力。因此我们可以观察到,恐惧表情中张开嘴巴的口型呈扁平形状;而愤怒表情中张开嘴巴的口型则呈圆形。总体来说,恐惧的口型没有愤怒的口型看起来更加饱满。
惊讶+悲伤——恐惧的表情组合
恐惧的表情其实就是惊讶表情与悲伤表情的结合体。也可以理解为是惊讶之后预支的悲伤情绪。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恐惧的情绪,是因为遇到了强烈的外界刺激,而且这个强烈的外界刺激对当事人产生了压倒性的震慑力,因此当事人出现了不想抵抗的心理,其实就是恐惧的情绪。如果面对这个强烈的外界刺激,当事人想要抵抗,那么引起的就不是恐惧的情绪,而是愤怒的情绪。
恐惧情绪会让当事人的想象力朝着消极的方向发展,在这个短暂的瞬间中,当事人会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出这个强烈的外界刺激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结果?由于恐惧情绪的影响,当事人脑海中所出现的画面只能是悲惨的结果。既然主观意识认定一定会出现不良的后果,那么当事人所能采取的行动只有逃离了,因为除此之外,当事人在那短暂的瞬间内想象不出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
除了逃离的办法外,如果当事人的恐惧情绪实在太过强烈的话,那么当事人很有可能会出现放弃抵抗的行为。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吓傻了,其实就是一种放弃抵抗的表现。
总的来说,恐惧情绪是对未知危险的一种主观评估后出现的情绪。也就是说,所谓的危险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而只是在当事人的头脑中预演了一遍而已。当危险真的发生,并带来了不良的后果,那么当事人所出现的情绪就是悲伤,而不是恐惧了。
李逵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生得粗壮黝黑,人送外号“黑旋风”。李逵心粗胆大、坦率真诚,同时也是一个鲁莽好战的人。
李逵为了救宋江与戴宗,不仅劫法场,而且还当众杀死了许多人,最终不得不上梁山。李逵、宋江和戴宗三人上梁山后没多久,李逵就想起了家中的老母,因此打算回家把自己母亲接到梁山上享福。李逵的孝心自然得到了宋江的允许。
不过宋江素知李逵鲁莽的性格,于是在李逵临行前嘱咐了很多次,让李逵不要鲁莽行事,只要能把老母安全地带到梁山即可。
谁知,李逵在回家寻母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打劫的“李逵”。话说,李逵正独自一人走在林间,突然面前出现了一条大汉,那大汉见到李逵就喝道:“留下买路钱。”李逵观察了一下面前的这个人后反问道:“你这厮是什么鸟人,敢在这里劫财?”
李逵这一问不打紧,居然问出了一个“黑旋风”。那人回答道:“若问我名字,吓碎你心胆!爷爷叫黑旋风。你留下买路钱和包裹,便放你过去,留你性命。”听到这个大汉的名头后,李逵不怒反而大笑起来:“你这厮是什么人?哪里来的?敢在这里冒充爷爷的名头。”
最终李逵制服了这个假李逵,并从此人的嘴中得知他的名字叫李鬼。李鬼在得知自己遇到了真的李逵时,他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吃惊,如下图。因为他没有想到天底下居然有这么巧的事情。李鬼之所以冒充李逵的名头,其实就是为了混口饭吃,而且已经成功抢劫了许多路人,没想到这一次居然栽到了真李逵手中,所以他出现吃惊的反应也很正常。
但是,这个吃惊的反应所维持的时间十分短暂,李鬼虽然不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但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他的大脑也一定在飞速运转,思考着面前这个强烈刺激性事件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后果。
首先,李鬼想到的是攻击,但是他马上就会联想到李逵之前制服自己的手段,因此会得出一个结论,自己根本不可能是李逵的对手。于是,愤怒反击的方式在还没有实施的时候就已经在李鬼的大脑中放弃了。所以,李鬼只剩下一个办法,那就是恐惧地逃离。因此,李鬼会出现恐惧的情绪和面部表情。
在李鬼的心中,肯定会想象出李逵在得知自己冒充他的名头打劫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打劫并不是一个光彩的事情,这会给李逵好汉的名头抹黑。这样一来,李鬼就会受到李逵的惩罚,而这个惩罚的方式极有可能就是被杀。面对可能会被杀的结果,李鬼自然会出现恐惧的情绪和表情。
因为“被杀”的结论只是存在于李鬼的想象之中,所以李鬼只会出现恐惧的情绪而不是悲伤的情绪。令人悲伤的结果并没有真实发生,只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中,也就是说自己有逃离这种悲惨结局的可能。于是,李鬼的心中存在着一丝侥幸的心理。
当然,李鬼并没有逃离,他现在在李逵的掌握之中,根本逃不脱。因此,李鬼开始为自己求情。李鬼告诉李逵说自己上有老母要养,如果李逵杀死了自己,就意味着一尸两命。李逵此番的目的就是寻母,看到如此孝顺的李鬼,自然动了恻隐之心,并放过了李鬼。
后来李逵路过李鬼家,发现李鬼并没有什么所谓的老母,还想杀了自己,因此李逵一怒之下就把李鬼杀死了。杀了李鬼之后,他继续上路。
最终,李逵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母亲,并准备把母亲接到梁山上去享福。在回梁山的途中,李逵的母亲口渴了,因此李逵放下母亲去找水。谁知在李逵回来后,却不见母亲的身影。这时,李逵出现了恐惧的情绪和表情,因为他担心母亲会出现什么意外。而且,寻找母亲的过程中,李逵也会在头脑中想象母亲会出现的严重结果的画面,于是李逵必然会出现恐惧的心理。
后来,李逵发现了血迹,并看到了四只老虎正在啃着人的骨头。因此,李逵认定是这四只老虎把自己的母亲给吃了。李逵十分愤怒,就挥起斧子杀死了这四只老虎。在杀了这四只老虎之后,李逵的气消了。摆在李逵面前的只有一个令人悲伤的结果——母亲死于猛虎之口。于是,李逵只可能出现悲伤的情绪,而不是恐惧或愤怒。
皱眉头,张嘴巴——恐惧与惊讶的差异
既然恐惧的表情是惊讶和悲伤的结合体,因此我们来分析一下恐惧表情与惊讶表情之间的区别。这两种表情有着天然的联系,它们往往在一个人的身上先后出现。
林冲由于受到了高俅的迫害,被逼无奈只好上梁山落草为寇。但是,成为草莽流寇的过程对林冲来说并不顺利。因为当时梁山的势力还没有发展壮大起来,梁山的主人王伦并不是一个深得人心的寨主。
在林冲刚上梁山的时候,并没有受到寨主王伦的欢迎,反而是百般刁难。不过林冲终于还是留在了梁山,因为它除了梁山也无处可去。
由此可见,梁山寨主王伦是一个嫉贤妒能、心胸狭隘之人。尽管如此,林冲也没有表现出自己的不满,而是忍耐下来。或许王伦正是看中了林冲这一点,才让林冲这个比自己武艺高强的人留在了梁山。
后来晁盖等人上梁山的时候,王伦根本没有收留的意思。最终,林冲在吴用的激将法下杀了王伦。在王伦被杀的时候,他一定很惊讶,毕竟在他心中林冲并不是一个容易冲动行事的人。随后,王伦就会陷入恐惧之中,因为他看得出来,林冲是真的要杀他,而且他在劫难逃。
眉毛的区别
人在惊讶时,会抬起自己的眉毛。由于当事人还没有判断出所面临的强烈刺激是否会对自己产生威胁,所以说惊讶的情绪是不带有消极或积极的意味的,因此抬起的眉毛只是单纯地抬起,眉毛的形状显得很自然,没有任何扭曲的现象。
人在恐惧时,其眉毛整体看来是紧紧皱在一起的。但是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恐惧时人的眉头是抬起的。恐惧情绪的产生是可怕的强烈刺激所引起的,因此恐惧的情绪属于消极情绪中的一种。
由于可怕的强烈刺激实在太让人恐惧了,因此人们需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去关注这个可怕的刺激性事件,也就是尽可能地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搜集任何对自己有益的信息。既然是搜集信息,就必须调动起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而眼睛就是搜集信息的最重要的器官。
所以,人们需要睁大眼睛去观看。在睁大眼睛的时候,必然会伴随着抬起眉毛的动作。而皱起的眉毛则说明了事情的严重性,也正是因为事态严重,才能引起当事人的关注。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恐惧表情中的眉毛还有向下压的动作,这是因为双眉下压表示对刺激性事物的强烈关注。
总的来说,恐惧表情中眉毛的动作比惊讶表情中眉毛的动作要复杂。因此,恐惧表情中眉毛的动作不仅需要抬高眉头,帮助眼睛搜集更多有用的信息;还需要表达出当事人紧张和承受压力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出现皱眉的动作。
眼睑的区别
人在惊讶时会尽力睁大自己的眼睛搜集信息,而且由于只是单纯抬起眉毛,所以睁大的眼睛显得十分自然,眼睑部位并没有褶皱出现,显得很平滑。
人在愤怒时,也会睁大自己的眼睛搜集有用的信息。但是由于受到皱紧和下压的眉毛的影响,因此眼睑部位会出现褶皱。
最大限度地睁开眼睛,所代表的原始意义其实就是帮助当事人本身快速地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判断自己目前所面临的处境是否安全。
一个人在出现恐惧的心理时,他的神经会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敏感的状态,他的整个神经系统都在随时准备着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情况。而这种心理活动表现在外部就是睁大的眼睛。也就是说,一个人对所面临的危险事物的关注度越高,那么他的眼睛也就会睁得越大。
同时,一个人恐惧的情绪越是强烈,他的眼睛也会睁得越大。如果他一下子把眼睛睁到了最大的程度,那就说明所面临的危险对他来说是极度恐惧的,他出现了非常强烈的恐惧情绪。
眼睛的睁大程度与恐惧情绪的强烈程度正好成正比,眼睛睁得越大,他恐惧的情绪越强烈,他恐惧的面部表情也会显得越饱满。这一规则同样适用于惊讶和愤怒的情绪和表情,一个人眼睛睁得越大,他惊讶和愤怒的情绪会更强烈,而且惊讶和愤怒的表情也会显得更加饱满。
一个人惊讶和恐惧的表情从整体来说是比较容易区分的。但是如果我们仅仅观察眼睛的局部特征,就会发现恐惧和惊讶的眼睛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在于眼睑是否出现了褶皱,如果有褶皱那么就是恐惧的表情;如果没有褶皱,那就是惊讶的表情。这是由于眉毛的不同动作所引起的。
除了眼睑的区别外,瞳孔的变化也可以区分出惊讶和恐惧的表情。人的瞳孔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情绪的变化,很难伪装。总的来说,在出现消极情绪时,人的瞳孔是缩小的;在积极情绪时,人的瞳孔是扩大的。
这是因为人们在被消极的情绪所影响时,就会出现想要逃离刺激性事件的心理,因此瞳孔就会缩小,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我不愿意看到眼前的这一切。例如,当一个人看到了一个相貌丑陋的人,他就会出现厌恶的消极情绪,表现在瞳孔上,就是缩小。
当人们在被积极的情绪所影响时,他就会出现想要靠近刺激性事件的心理,因此他的瞳孔就会扩大,所表达的意思是他想要看得更加清楚或者想要靠近刺激性事件。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十分感兴趣,那么当他在看这个事物时,我们通常会形容他两眼放光。这并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而是写实性的。其实,这种从眼睛中所放射出来的光芒就是瞳孔扩大的表现。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一个人在扩大瞳孔时,他的眼睛好像真的会放光一样。
例如,一个爱财之人或是守财奴,当他看到金钱时,瞳孔一定是扩大的,而且他的眼睛还会放射出一种光芒,这种光芒传达出了他对金钱的渴望。相信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葛朗台,在看到大把的钞票时,他的眼睛也会放出贪婪的光芒。当然这只是文学性的描写,实际上只是瞳孔的扩大而已。
惊讶既不属于积极的情绪,也不属于消极的情绪,但是惊讶时所出现的睁大眼睛的行为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信息。所以,这时人的瞳孔不得不扩大。
恐惧的表情是惊讶和悲伤表情的结合体。而惊讶表情中人的瞳孔是扩大的,悲伤的情绪属于消极的情绪,所以悲伤表情中的瞳孔是缩小的。因此,恐惧表情中的瞳孔很特殊,是有变化的。人在恐惧时,他的瞳孔首先是扩大的,但是这个扩大的瞳孔所维持的时间十分短暂,然后马上就会缩小。
总的来说,区分惊讶和恐惧表情中眼睛的不同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观察者的细心。而如果通过眉毛来区分惊讶和恐惧的表情,就会变得相对容易。恐惧时人的眉毛有明显的皱起和下压,但是惊讶却没有这种变化。
嘴巴的区别
惊讶和恐惧的饱满表情中,嘴巴都会张开。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惊讶和恐惧的表情中,张开嘴巴的口型是不一样的。
惊讶表情中,张开嘴巴的口型没有上嘴唇提升的参与,只是下嘴唇随着下颚的垂落而自然打开,主要的作用就是吸入大量的空气,摄入能量。
这是因为人在惊讶的时候,还没有对刺激性事件是否会对自己产生危险做出判断。即使还没有判断出是否危险,人们也早就未雨绸缪,做好了逃跑的准备,这是所有生物的生存本能。而张开嘴吸入空气,实际上就是为逃跑的动作储存能量与体力。
人在恐惧时,张开嘴巴的口型中,上嘴唇会提升,嘴角的肌肉会大幅度地向两边拉开,下嘴唇的打开是下颚自然向下垂落和下嘴唇肌肉拉长和下降的共同作用。嘴巴张开的作用与惊讶一样,目的是为了吸入大量的空气和摄取大量的能量。只不过恐惧需要摄取更多的能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勇气去面对危险。
此外还需要注意,人在出现饱满的恐惧表情时,还会出现深呼吸的动作。这种深呼吸的动作实际上是在帮助当事人释放恐惧情绪所带来的压力。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对方深呼吸的动作,进而判断对方是否处于恐惧状态。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人极度恐惧时,会紧闭眼睛,张开嘴巴尖叫,尤其是女性。所以我们会认为,这种表情属于恐惧表情中的一种,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导。
人在出现恐惧情绪的时候,是不可能出现紧闭眼睛的表情的。因为恐惧情绪和表情的出现是由于对未发生的危险结果的想象,也就是说悲伤的结果还没有产生。因此,这个时候人们的神经是紧绷的,警惕性是最高的,需要随着危险的刺激性事物的变化,做出最快的反应,以保全自己,尽量避免出现令人悲伤的结果。既然是高度警惕的,那么人们就会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去收集信息,而人们的眼睛是最重要的收集信息的器官,这一点之前已经提过。
那么,这种紧闭眼睛尖叫的表情,不是自行阻断了搜集信息的重要途径吗?这样一来,如果危险逼近了,当事人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知道,所出现的应对性动作也就会慢很多。这样一来,会给当事人带来更加严重的悲惨后果。
所以,这种紧闭眼睛尖叫的表情并不属于恐惧表情,而是当事人已经默许了最坏结果的出现,属于悲伤情绪和恐惧表情的衍生。其中,紧闭眼睛就说明当事人根本不愿意看到眼前这个悲伤的结果。
紧闭眼睛尖叫的表情属于一种本能的反应。尖叫除了能释放当事人面对悲伤结果的压力之外,还具有恐吓的作用。因为尖叫的声音实际上是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一种攻击手段,当事人企图依靠高频率的声音来吓走对手。例如,狮子在和同类争夺地盘和配偶时,就会出现狮吼的现象,实际上就是威胁对方,希望对方能够从这声吼叫中感受到自己强大的攻击力,从而知难而退。
担忧、不安、害怕——恐惧的衍生情绪
当一个人遇到强烈的外界刺激,并且这个刺激对当事人具有压倒性的威胁时,当事人就会出现恐惧的情绪。但是只用“恐惧”来形容这种被威胁的感受未免有点太过笼统,所以我们需要按照恐惧情绪的不同程度而划分出不同的情绪。
面临危险的时候,人们会出现恐惧的情绪。但是,这种威胁对当事人所造成的影响有可能是强烈的,也有可能是轻微的,因此我们把恐惧的情绪给当事人所带来的不同程度影响按照从弱到强的顺序进行划分:担忧、不安、害怕、恐惧。
实际上,这四种不同状态的前三种属于恐惧情绪的衍生情绪,都涉及了自身利益受到威胁,只是被威胁的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才会有四种不同的情绪。
冉·阿让是法国文学家雨果所创作的《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让出身十分贫苦,自小就父母双亡,幸好有一个年长的姐姐,不然年幼的冉·阿让就成了一个孤儿。可是,冉·阿让姐姐家的生活并不如意,一家人总是为吃不饱饭而担忧。
有一次,冉·阿让的姐姐工作了一天,但是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这意味着一家都要饿肚子了。看着因饥饿而哭泣的外甥,冉·阿让于心不忍,就去面包店偷了一块面包。但不幸的是,冉·阿让被捕了,并被判处五年监禁。
冉·阿让是一个性格十分倔强的人,他认为自己不过是偷了一块面包而已,根本不应该被判这么重的刑罚。于是,冉·阿让在监狱服苦役期间,好几次想越狱逃走,但是都没有成功,每次都被抓回来。就这样,冉·阿让被判处的刑罚越来越严重,一直在监狱中待了十九年。
在冉·阿让刑满释放后,他拿着自己仅有的行李和在监狱中做苦役攒下的钱,前往指定的城市去谋生。但是在途中,冉·阿让却饱受歧视。
不过,这些都在冉·阿让的意料之中,他并没有在意。但是,天很快就黑了,冉·阿让决定为自己找一个暂时的安身之所。可是,他没有找到。尽管冉·阿让表示自己会付钱,但是没有一家旅馆或是一户人家愿意收留他,大家也不愿意让这样一个刑满释放的犯人住在自己家中,因为这会给自己的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
在冉·阿让求助的过程中,那些人看到冉·阿让时,所产生的情绪就是担忧。因为他们担心冉·阿让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尽管这种危险发生的概率十分低。但是,那些人的内心仍然无法平静,还是有轻微的恐惧,也就是担忧,毕竟冉·阿让这个潜在的威胁还是存在的。
最后,冉·阿让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要求,只要能给自己一个像狗窝那样的住处就可以了。尽管如此,还是没有人家愿意收留冉·阿让一个晚上。不过,有人为冉·阿让指出了一条路,让他去找主教大人米里哀,米里哀是一个颇受当地居民尊重的人。那人表示,只要冉·阿让去找米里哀,米里哀一定会为他提供一个住处。
冉·阿让无奈之下只好去教堂找米里哀,米里哀果然收留了冉·阿让。由于当时正值吃晚餐的时间,所以米里哀就吩咐唯一的女仆和自己未出嫁的姐姐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并且嘱咐她们吃晚餐的时候要用银制餐具。这是米里哀的习惯,只要有客人来访,那么用餐的餐具就改为银制的,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如果只是自己用餐的话,米里哀会选择用锡制的。
米里哀收留冉·阿让和用银制餐具的决定却遭到了姐姐和女仆的反对,因为她们担心这样会给自己带来危险。面前的这个人是因偷盗罪入狱的,他很有可能会趁着晚上大家都睡着的时候,把这些银餐具都给偷走。
这时,米里哀主教的姐姐和女仆所出现的情绪应该是不安。不安心理产生的实质是,当事人主观预测的不好结果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明知道有可能发生,但是到底是否会发生,还是不确定。
在这两个女人的心中,如果冉·阿让没有住进这里,即使自己家有可能被偷盗,但是并没有盗贼住进家里的概率大,因此她们只会出现担忧的心理。但是冉·阿让住进了家中,那么被偷盗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其心理状态也就变成了不安。
冉·阿让过了那么长时间的穷苦日子,看到这里有银制的餐具和烛台,而且米里哀主教又没有上锁,所以冉·阿让就禁不住诱惑,趁着米里哀和那两个女人熟睡之际,把这些银制的餐具和烛台都偷走了。
冉·阿让在偷盗成功后,就把银制的餐具和烛台放进一个口袋中,匆匆忙忙地逃走了。在冉·阿让逃走的过程中,遇到了巡逻的警察。
冉·阿让在看到警察的时候出现了害怕的心理,他认为,如果警察来检查自己的包裹,那么就一定会发现银制的餐具和烛台。对于一个刚刚走出监狱的人而言,包裹中出现这种名贵的东西,一定会引起警察的怀疑。那么,自己就会被警察带到米里哀那里确认,这样一来,自己所面临的就是再度入狱。
于是,冉·阿让在遇见警察时,出现的条件性反射就是逃跑。因为害怕心理的实质是,当事人认为不好的结果很有可能发生,所以希望通过逃离的方式来避免这种结果的出现。但是,冉·阿让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个逃跑的行为引起了警察的注意。
警察最后抓住了冉·阿让,并从他的包裹中搜出了银制的餐具和烛台。如同冉·阿让所想的那样,警察对冉·阿让所拥有的贵重物品产生了怀疑,非让冉·阿让作出解释。不然,就把冉·阿让送进警察局。
无奈之下,冉·阿让撒了一个谎:“这些银制的餐具和烛台是米里哀主教大人送给我的礼物。我在他那里借宿了一晚。”警察并不相信冉·阿让的话,于是决定把冉·阿让带到米里哀主教那里进行确认。
在冉·阿让被带到教堂附近的时候,害怕心理渐渐转变成了恐惧。恐惧心理是担忧、不安、害怕、恐惧这四种心理中最严重的情绪。恐惧心理的实质是,当事人主观认为没有办法避免即将发生的严重后果。就像冉·阿让被警察押着去对质一样,对冉·阿让而言,即将面临的结果就是被再度关进监狱。
不过,让冉·阿让意外的是,米里哀主教并没有指认他,而是对警察说,那些银制的餐具和烛台的确是他送给冉·阿让的。这样一来,冉·阿让就免去了一场牢狱之灾。不过最重要的是,冉·阿让的灵魂得到了救赎,从此之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苦命的贾迎春——担忧微表情
担忧属于恐惧情绪中最轻微的一种,往往能被人的理智所控制,一般不会看到典型的恐惧表情。人在担忧的时候,嘴巴会轻微地闭合。这个微闭嘴巴的动作既说明了当事人所面临的压力,同时也表明了当事人正在努力克制自己的担忧情绪。
在饱满的恐惧表情中,人的上眼睑会提升,并且眼睛睁大,这是为了捕捉更多的信息。但是在担忧的表情中,眼睛却没有明显的变化。这是因为引起人们担忧情绪的并不是直接的刺激性事件,所以并不需要调动视觉器官去搜集信息,眼睛自然不会睁大,上眼睑也就不会提升了。
在担忧的微表情中,眼睛几乎没有变化,嘴巴的动作也不明显,观察起来比较困难。唯独眉毛的变化容易被观察出来。人在担忧的时候,眉头会上扬而且皱紧,这表明了当事人心中的压力和担忧。
贾迎春是《红楼梦》中的人物之一,是贾府的二小姐。贾迎春在贾府所有聪明伶俐的姑娘中算是资质平庸的人。不仅如此,贾迎春的性格也十分软弱无能,在被人欺凌时,贾迎春不会反抗,而是一味地忍让。
贾迎春的首饰曾被下人们拿去赌钱,她不仅不予追究,而且当有人为她出头,准备追回那些首饰的时候,她甚至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因此,下人们便为贾迎春取了一个绰号——“二木头”,被针扎一下也不吭声。
在抄检大观园中,贾迎春的丫鬟司棋因为与其表兄有密切来往,所以在抄检的过程中被发现了可疑的东西,面临被赶出大观园的命运。司棋苦苦哀求贾迎春出面救救自己。可是,司棋似乎忘记了,自己的主子贾迎春,是一个懦弱的人,根本不可能为自己出头。最终,司棋在被赶出大观园的时候,不堪受辱,一头撞死了。
贾迎春懦弱的性格也是造成她悲惨命运的重要原因之一。贾迎春的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于是拿贾迎春抵债。贾迎春最后不得不嫁给孙绍祖。虽然孙绍祖是孙家的少爷,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棍,而且臭名昭着。
贾迎春自己不愿意嫁给这样一个恶棍,可是她那懦弱的性格并不允许她反抗。最终,贾迎春不得不委屈地嫁给了孙绍祖。在嫁给孙绍祖之后,就开始劝诫孙绍祖改邪归正。可是孙绍祖不但不听劝,还对贾迎春拳脚相向。
有一次,贾迎春回娘家,迫不及待地去找王夫人哭诉。虽然王夫人只是贾迎春的婶娘,但是由于贾迎春自小养在王夫人身边,所以在她的心中,早已把王夫人当成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面对养女的悲惨遭遇,王夫人也很痛心。但是,王夫人更多的是无奈,毕竟贾迎春已经出嫁了。王夫人对贾迎春说:“我的儿,这也是你的命。”这算是一种安慰,让贾迎春认命。在贾迎春回孙家的时候,王夫人的脸上明显露出了担忧的神情,眉头上扬、皱紧,嘴巴闭紧,眼睛没有明显的变化。
从王夫人担忧的神情中,我们可以得知,贾迎春虽然不是王夫人亲生的,但也是有感情的。所以,在面对贾迎春悲惨的命运时,王夫人才会有担忧的情绪。
在王夫人心中,贾宝玉的地位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在贾宝玉被贾环报复,用蜡烛烧伤脸的时候,王夫人的情绪就是不安,怕宝玉的脸上留下疤痕。因此,在宝玉治疗的时候,王夫人的整个状态是坐立不安。
贾宝玉在家中最畏惧的就是他的父亲贾政,每次见到贾政,就好像耗子见了猫一样。所以,贾宝玉在看到贾政时所出现的情绪是恐惧。有一次,贾政听说了贾宝玉的许多不好传闻,再加上贾环诬告丫鬟金钏的死是贾宝玉造成的,贾政一怒之下决定好好教训宝玉,于是就出现了宝玉挨打的一幕。
在王夫人得知贾宝玉挨打的消息后,她所出现的情绪和表情是害怕。王夫人倒不怕贾政会把宝玉打死,毕竟虎毒不食子,所以并不会出现恐惧的情绪。但是王夫人担心,贾政在愤怒的情绪下,没轻重打伤了宝玉,而宝玉又是她的心头肉,所以王夫人才会露出害怕的表情。
由此可见,担忧、不安、害怕和恐惧这四种情绪的出现是由刺激性事件在当事人心中的严重程度决定的。如果是与当事人没有关系的事件,尽管刺激再强大,也不可能会引起最强烈的恐惧。例如“9·11恐怖袭击事件”,只有身处世贸大楼中的人们才会出现强烈的恐惧表情,因为自己的生死与这个恐怖袭击事件密切相关。而那些生活在其他地方的人们,在听到恐怖袭击事件时,一般会出现担忧和不安的情绪,而不是恐惧。
刚烈的尤三姐——不安微表情
相对于担忧而言,不安的情绪程度加深了一些,如果一个人听到了不好的消息,就会出现这样的神情。不安的微表情是:眉头上扬并皱紧;上眼睑提升,眼睛略微睁大;嘴巴微微张开。
尤三姐是《红楼梦》中宁国府贾珍的妻子尤氏的继母带来的妹妹。尤三姐和她的姐姐尤二姐一样长得十分漂亮,但是性格却相差很多。贾珍、贾琏等人是好色之徒,所以在见到这样漂亮标致的姐妹二人时,就想调戏。尤二姐性格比较软弱,因此沦为了这些人的玩物。但是,尤三姐不甘心自己像姐姐一样成为他人的玩物,所以就用泼辣的性格保护自己。
贾珍、贾琏等人见尤三姐不是一个好惹的主,就渐渐打消了调戏尤三姐的念头。后来,贾珍、贾琏等人才知道尤三姐已经有心上人了。此人使是柳湘莲。
一次,贾琏出去办事,正好遇到了柳湘莲。他想起尤三姐非柳湘莲不嫁的事情,就决定做一回月老,成就一段美好姻缘。贾琏就把尤三姐钟情于柳湘莲的事情对柳湘莲说了。柳湘莲一无妻子,二无心上人,在听到有一个漂亮的女子非自己不嫁的时候,想也没想,就答应了这门亲事。柳湘莲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还把随身携带的“鸳鸯剑”作为信物交予贾琏。
后来,贾琏便把这把鸳鸯剑交给了尤三姐,尤三姐有了希望,于是整天在家等待柳湘莲来娶自己,认为自己终于有了一个可以终身依靠的人。
柳湘莲与贾宝玉的感情不错,在一次聚会中,柳湘莲就随口对贾宝玉提到了这门亲事。柳湘莲对这门亲事也颇为疑惑:“我平时和这个女子并无往来,她为何钟情于我?”贾宝玉笑道:“你以前总说一定要找个绝色美人,而这尤三姐的美貌天下无双,你为什么又如此多心呢?”听到贾宝玉这样说,柳湘莲就问起了尤三姐的来历。
贾宝玉也没有多心,就实话实说了,柳湘莲在听到尤三姐现住在宁国府时,十分吃惊:“这门亲事断断不可。你们东府除了门口的那两头石狮子是干净的,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更别说那样一个标致的美人。”
柳湘莲在和贾宝玉分手后,马上去找贾琏和尤母退婚,退婚的理由就是自己已经定亲了。贾琏在听到柳湘莲要退婚的时候,十分不满:“这婚姻大事岂能当成儿戏,既然已经定亲,就不能随意反悔。”柳湘莲已经下定决心要退婚:“我宁愿受罚,可这婚事我实在不能从命。”
在柳湘莲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尤三姐就在里屋偷听。这时的尤三姐是不安的,如下图。因为尤三姐担心柳湘莲听什么闲言碎语误会自己。在听到柳湘莲决意退婚的话后,尤三姐的不安表情才渐渐转变成了悲伤,最后挥剑自刎,以死表明自己的清白。这时,柳湘莲才知道尤三姐是这样一个刚烈的女子,后悔不已。
关云长单刀赴会——害怕微表情
在现实生活中,饱满的恐惧表情通常不太容易出现。那么,一个人表达自己恐惧情绪时,常常会出现什么样的表情呢?即害怕的表情。
害怕的微表情具体表现为:眉毛扬起并皱紧;上眼睑提升并且眼睛睁大,但是没有恐惧饱满表情中眼睛睁得大;嘴巴因为上嘴唇的提升而张开,明显露出牙齿,但是,不会夸张到像饱满恐惧表情中,嘴巴张大到可以放进一个鸡蛋。
害怕的情绪仅次于恐惧情绪,因此在面部表情上很相似。但是,毕竟害怕没有恐惧情绪来得强烈,所以面部肌肉也就相对放松很多,不会显得那么饱满。
在小说《三国演义》的描写中,赤壁之战结束后,蜀汉与东吴之间展开了一番争斗。
诸葛亮用计气死了周瑜,并夺取了荆州。由于荆州的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刘备就派关羽镇守荆州。东吴孙权不甘心荆州就这样被刘备夺去,于是想办法准备把荆州夺回来。最后,孙权命令鲁肃宴请关羽,并在宴会上埋伏杀手,杀死关羽,然后再夺取荆州。
关羽自然知道孙权的用意,但是又不能不去,而且还不能带太多的人手去参加宴会。最终,关羽就带着十几个随从和自己的宝刀——青龙偃月刀前去赴会。那些埋伏的杀手看到关羽单刀赴会的威仪形象时,都出现了害怕的表情。
不过,由于这些人并不是在战场上与关羽相遇,没有面临直接的生命危险,所以并不会出现饱满的恐惧表情。
最终,关羽不但没有被杀害,而且还威风了一把,挫败了敌人的锐气,同时也打消了孙权夺取荆州的念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