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天下:战国全史-大决战(1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很快,西周君就明白什么叫“以鸡蛋碰石头”了。秦军以泰山压顶之势直抵西周,西周一弹丸之地,如何抵挡?西周君已经没有选择了,他只能亲自前往秦国请降,献上三十六座城邑以及三万人口。仅仅拥有三万人口的西周,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秦国吞并了。秦昭王放逐西周君,这位西周领主最后郁郁而终。西周君死后不久,周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周赧王也去世。周赧王名义上是天子,他在位时间很长,总计有五十九年,可是他只是一名窝囊天子。周赧王不用说号令天下,就是在西周这一小块地盘里,也没有实权,他仅仅是依靠西周君才得以勉强生存。这位周天子不仅没有权,也没有钱。据说他曾向别人借钱没还,结果债主追上门,天子为逃债躲在王宫内台。这件事成为一时的笑柄,后来人们把这座台称为“逃债台”。秦灭西周后,老朽的周赧王也一命呜呼,象征周室权力的九鼎落入秦人之手。

    西周虽然灭亡了,可是西周的百姓却不愿意成为秦国的臣民,他们纷纷逃到东周。此时周赧王已死,东周君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不敢把王冠戴在头顶。从此之后,再无周天子,周王朝实际上也宣告结束了。

    秦昭王到了晚年,终于实现秦武王没能实现的梦想,灭了西周,把九鼎扛回秦国了。正当他得意扬扬时,不料却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河东太守王稽私通外国,出卖秦国的军事情报。这件事可不得了,东窗事发后,王稽被判处死刑。这又一次把秦国宰相范雎推到风口浪尖上。王稽与郑安平一样,都是范雎的救命恩人,也都是在范雎的推荐之下,成为秦国军政界的要人。令范雎尴尬的是,这两个人最终都成了叛国者。

    范雎的地位已是岌岌可危。事实上,两年前郑安平在邯郸之战中率两万秦军投降赵国,那件事已经让范雎的威信扫地了。秦国的法律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就是说,推荐、任用某人时,是附有连带责任的。倘若所推荐的人犯了法,那么推荐人也要遭受同样的惩罚。范雎推荐郑安平为将军,郑安平却临阵倒戈投降敌人,按秦法规定,范雎也要被判处“叛国罪”,这可是夷灭三族之罪。可是范雎非但没有被治罪,连小小的惩罚也没有,又是为什么呢?这都是因为秦昭王撑开一把巨大的保护伞,硬是保住范雎。当时弹劾范雎的人很多,理由十分充分,可是秦昭王下了一条命令:“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谁胆敢拿郑安平投降的事情攻击范雎,就治他的罪。

    由此可见秦昭王对范雎信任到了何等地步。谁能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复起。仅仅两年后,又发生了王稽私通外国之事,范雎又一次被卷入旋涡之中。这件事,不仅让范雎狼狈不堪,也令秦昭王十分为难,长唏短叹。范雎硬着头皮对秦昭王说:“国君有忧,臣子应当感到耻辱;国君受辱,臣子应当身死谢罪。大王终日闷闷不乐,请给我定罪吧。”

    秦昭王并不直接说郑安平、王稽的事情,而是说起楚国的威胁:“听说楚国生产的铁剑十分锋利,武器精锐则士兵就勇敢,我担心楚国想图谋秦国。如果不事先做准备,要是有突发事变,就无法应付了。如今武安君白起已经死了,而郑安平、王稽等人又叛变。国内没有大将,而国外则强敌环伺,我很担心。”

    范雎听得出来,秦昭王是以委婉的方式批评自己。在范雎上台后,他实施“远交近攻”的外交战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邯郸之战的失败,却是对他的一大打击,东方诸侯又一次联手对付秦国,范雎的战略很显然已经不顶用了。秦昭王力排众议,保住范雎,但他需要范雎再次证明自己的价值。只要范雎能打破东方合纵,就能平息众人的议论。

    可是范雎有办法吗?说实话,他已经江郎才尽、黔驴计穷了。就在这个时候,秦国来了一个江湖游士,扬言自己可以取代范雎成为秦国宰相。这个人自称是天下才俊,能言善辩,是饱学明智之人。究竟这是个什么人呢?他是江湖骗子,或者真有些本事呢?范雎打算会一会他。

    这个口吐狂言的人,名叫蔡泽,是燕国人。蔡泽长相很丑陋,鼻梁下陷,鼻孔上翘,脖子短,两个膝盖伸不直,有些蜷曲,给人的印象不太好。

    可是不要小看他,他虽然其貌不扬,可是内心很强大,执着地认为自己命中注定富贵。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却四处碰壁。他与许多纵横家的经历很类似,倘若不经受挫折苦厄,就难以迈向人生的巅峰。他曾经游历各国,想凭借自己的本事混个一官半职,但可能因为长相太对不起观众,没有哪位王侯要用他。他曾到去过赵国,可是被驱逐出境;曾前往韩国魏国,路上又遇到强人打劫。这一系列的挫折,足以打消一个人的雄心,可是他对富贵的信念丝毫不动摇。当他听说秦国宰相范雎因为郑安平、王稽的叛变事件而陷入困境时,他眼睛一亮,看到了机会,于是西行前往秦国。

    此时的蔡泽只是无名之辈,而范雎是名震天下的秦国宰相,两人的地位有天壤之别。为了引起范雎的注意,蔡泽故意使用激将法,自称倘若有机会见到秦王,秦王一定会放弃范雎,改用他为宰相。

    范雎听了后不禁哂然一笑:“蔡泽是什么人哪?我通晓五帝三代以来的历史,对天下百家学说都有研究。说客们的诡辩之辞,我可以一一驳斥。我倒要看看这个狂妄的家伙有什么本事,看看他如何夺我的相位。”于是便派人去召蔡泽前往相国府。

    蔡泽进了相国府后,仍然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范雎心里很不痛快,便问说:“你曾放言说要代替我成为秦国宰相,有这么一回事吗?”

    “是的。”蔡泽大言不惭地回答。范雎一瞧,这小子嘴可真硬,我且看看他有何本领,便接着问:“我想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道:“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他们三个人结局好不好呢?”范雎是个明白人,见蔡泽搬出这三个人,都是曾经对国家有功,但下场悲惨的例子。蔡泽是想通过这三人的结局,向他暗示,他范雎如今已是岌岌可危,弄不好恐怕要落得此三人的下场呢。可是范雎不想在对话中落入下风,便强词夺理地说:“这三个人,都是忠义之人。君子为忠义而死,可谓是视死如归。与其苟且偷生活着受辱,不如死后光荣。士杀身以成名,正是义之所在,虽死而无憾,怎么能说这三个人的结局不好呢?”

    蔡泽摇摇头说:“商鞅、吴起、文种这三个人,作为人臣,他们是没有错的,有错的是其君主。可是世人欲建功立业,难道不想圆满吗?性命与功名可同时成全的,这是第一等事业;成全功名,却丢了性命,这只能算次等;牺牲名声而保全性命,那只能算下等了。您说是不是?”

    你想想,范雎也是个热衷于功名之人,怎么会不同意蔡泽的说法呢,他只得说:“是。”蔡泽又问:“在仁慈纯朴、任用忠良、信任旧交、重视功臣等方面,当今秦王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践相比,您觉得怎么样?”范雎不做正面回答,只是说:“不知道。”其实他心里明白的,秦孝公与楚悼王无条件地信任商鞅与吴起,而越王勾践成为吴王夫差的阶下之囚后,无条件地把国家交给文种。秦昭王呢?秦昭王绝不会把国家无条件地交给范雎,他对范雎虽然信任,可是达不到以上三位君主的程度。

    蔡泽又说:“您对国家的贡献,相比商鞅、吴起、文种如何?”范雎如实回答:“不如他们。”蔡泽分析道:“如今秦王信任功臣不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践,而你对国家的功劳以及受宠程度,也不如商鞅、吴起、文种,可是您的财富却比他们三人要多得多。倘若您不急流勇退,恐怕以后面临的灾祸比他们还严重,我可真为您感到担心。远的不说,就说白起吧。白起以数万人之众征伐楚国,一战攻陷鄢、郢,再战夺取汉中;而后又攻伐强大的赵国,杀四十余万人于长平之下,血流成河,声沸如雷,使得秦国拥有帝王的基业。可是白起大功告成后,秦王赐剑令他自杀于杜邮。以上我所说的四个人,为什么都以悲剧收场呢?这是因为他们能伸而不能屈,能进而不能退的缘故。自从您做秦国宰相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功劳到了极点。如果这时您还不隐退,那么就只能是商鞅、白起、吴起、文种的下场了。《周易》言‘亢龙有悔’,请您认真考虑这件事吧。”

    听到这里,范雎不由得冷汗直流,对蔡泽行礼道:“幸蒙先生指点,范雎恭敬听从您的意见。”到这个时候,他已经对蔡泽另眼相看了。此时蔡泽还站着说话呢,范雎赶紧请他入座,并推为上宾。

    过了几天,范雎做了决定,打算辞去宰相之职。这天,他一大早上朝,对秦昭王说:“臣有一个客人,刚从山东过来,名唤蔡泽。这个人能言善辩,对三王五霸的故事了如指掌,对世界格局的变化有深刻的洞察力。我见过的人很多,但论及才能,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我自己也比不上。我冒昧地向您提出来,秦国的政务完全可以托付给此人。”

    秦昭王一向对人才很重视,听范雎这么一说,心里十分高兴,便召见蔡泽。蔡泽果然十分有本事,跟秦昭王一席话后,秦昭王便对他产生了好感,任命他为客卿。这时范雎乘机提出来,自己老病缠身,已经不适合担任相国,请求归还相印。秦昭王极力挽留,可是范雎已经决定要急流勇退了,他以病重为由,坚持上缴相印。

    范雎辞相后,秦昭王便任命蔡泽为秦国宰相。蔡泽从一位默默无闻的说客,一跃成为权倾天下的秦国宰相,这也算是一大奇迹。纵观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最大的资本,并非是地位或权势,而是一颗强大的心。蔡泽在最落魄的时候,在屡屡碰壁的时候,仍然坚信自己命中注定富贵,这种超强的自信力与毫不动摇的信念,是他最后取得成功的不二法宝。倘若他在范雎或秦昭王面前表现出一丁点儿的不自信,那么权力又岂能凭空而降呢?

    只是蔡泽担任秦国宰相的时间并不久,因为他窜起得太快了,遭到很多人的嫉妒。作为一个明哲保身的人,他在风光几个月后,也称病辞职。不过蔡泽的运气不错,秦昭王封他为纲成君,后来他在秦国待了十几年,衣食无忧,一直在秦始皇时才去世,也算是战国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在范雎免相后的第四年(前251年),秦昭王病逝。他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六年,超过半个世纪。秦昭王是秦国扩张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君王,他的统治可以分为两期,第一期是魏冉当权的时期,第二期是范雎执政的时期。

    魏冉当权时,秦昭王大权旁落,这并没有影响到秦国的扩张。魏冉慧眼识英雄,挖掘了军事天才白起。白起为秦国的疯狂扩张立下汗马功劳,他先后取得伊阙之战、伐楚之战、华阳之战的胜利。范雎取代魏冉后,秦昭王得以亲政。白起仍然光辉夺目,在长平之役中歼灭赵军四十余万,打垮了秦国最强大的一个对手。可以说,魏冉、范雎、白起三人撑起了秦国的霸业。

    秦昭王死后,太子安国君继位,史称秦孝文王。这时秦孝文王已经年过半百,五十三岁了。他有帝王的命,却没有帝王的福,仅仅一年后就死了。秦孝文王的儿子子楚成为新的国王,史称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在位时间很短,前后仅四年,是个过渡型的人物。在这四年任期内,秦庄襄王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灭了东周;第二,置三川郡。

    西周被秦国吞并后,东周君惶惶不可终日,为了自保,他只能联合东方诸侯对抗秦国。可事实证明东方诸侯联盟向来是松散的,这也给了秦国各个击破的机会。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遣宰相吕不韦率领秦军入侵东周。东周的命运与西周如出一辙,在秦军的打击下,很快瓦解了。东周君被放逐到一个叫阳人聚的地方,东周灭亡。

    两周先后亡于秦国之手,这也宣告了周朝八百年历史的彻底结束。事实上,从春秋时代开始,周王室就失去了号令天下的权力,但长期以来,周王在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直到战国时代,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些新兴诸侯都还需要周王室的正式册封。在“齐魏相王”及“五国相王”后,重要的诸侯全部自封为王。从这个时候开始,诸侯已经不需要“周王”这块招牌了,周王室的地位更是江河日下,灭亡只是迟早的问题。

    秦灭二周,政治意义要远远大过军事价值。长期以来,窥视周室的人不在少数,大家之所以迟迟不动手,并不是因为周王室有什么实力,而是会引起严重的政治后果。吞并周室,势必要成为天下公敌,倘若一个国家还没有达到一枝独秀、雄视天下的程度,那最好还是别打周室的算盘。在战国中后期,秦、齐、赵是实力最强的三国,齐国在乐毅打击下已经一蹶不振,赵国经长平惨败后,也无法也秦国抗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国终于狮子大开口,把残败的周室一口吞下,把象征天下权力的九鼎夺走。到这个时候,秦国一统天下的蓝图已经隐约可见了。

    但是不要忘了,东方六国总兵力仍然有两百万之多,比秦国要多得多。秦国要一统天下,显然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就如前面所说的,东方诸国的总兵力仍然维持在两百万的水平,倘若合心拒秦,秦国想要削平东方,并非易事。然而东方诸国绝非铁板一块,各国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甚至兵戎相见,无疑加速了衰亡的速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