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天下:战国全史-秦灭六国(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荆轲迟迟未动身,他在等一个朋友的到来。这个朋友是谁呢?史书上没有写,或许是那位屠狗的朋友,或许是武林中的高手,这个朋友尚在远方,一时间还赶不过来。可是太子丹却困惑了:现在万事俱备,荆轲却仍然不出发,莫非他害怕了,想反悔了?

    太子丹又前来催荆轲:“时间差不多了,荆卿还不想动身吗?要不然,我先派秦舞阳去吧。”这是话中有话,话中有刺,听起来十分刺耳。

    荆轲听后勃然大怒,厉声叱责道:“太子您这是什么意思?去了却完不成任务,就只是没用的小人一个罢了。拎着一把小匕首前往强大的秦国,很多事情都是无法事先预料的。我之所以还待在这里,是等待我的一个好朋友一同前往。既然太子认为我故意拖延时间,我这就走,就在这里跟你诀别了。”

    说完后,荆轲打点了行装出发,同行的人还有秦舞阳。除了马车衣物之外,还带上三件最重要的东西:一个是装着樊於期人头的匣子,一幅燕国督亢地图,在卷起的地图里,还藏着一把锋利的匕首。

    谁都明白一件事,入秦国心脏,无论是劫持或是行刺秦王,都是难以脱身。说白了,荆轲这一去,能生还的机会,恐怕连万分之一也没有。

    送别的一幕显得十分悲壮。太子以及参与该密谋的宾客,身着白衣白帽,一路送荆轲到易水河畔。渡过了易水河后,太子丹等人为荆轲、秦舞阳饯行。喜欢喝酒的荆轲又喝下几杯酒,喝了酒后,他总是要放声高歌,他的好友高渐离也前来送别,这一对乐队组合要合奏他们最后一次旁若无人的曲目。高渐离以手击筑,声音富有节奏与力量,他所用的是“变徵”的音调,这种音调苍凉而凄婉,一般用于悲歌。确实,在今天这种生离死别的气氛中,能不悲从心生吗?

    荆轲并不是一介武夫,他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在这时候,他即兴演唱,歌词就两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两句词,无形中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所有人都被这悲壮的歌声所感染,不知不觉之中,已是泪流满面,哽咽难语。

    难道除了悲戚之外,就别无其他吗?不能总是想着赴死,还要想想伟大的事业啊。高渐离突然一变调,从“变徵”音调转换到了“羽”音调,这个音调高亢有力,荆轲的歌声也从悲壮转变为慷慨激昂,充满了一往无前的战斗激情。所有人听得热血沸腾,怒发冲冠。

    千里相送,终有一别,这旷世绝唱,最后也要曲终人散。前面停着一辆马车,秦舞阳先上了车,荆轲唱完了,也跳上马车,向西奔驰而去。他不曾回头看一眼易水,看一眼朋友,他不想留下什么记忆。对一个将死的人来说,记忆有什么用呢?对一个勇闯虎穴的人来说,留恋只能使自己的意志变得脆弱。

    三荆轲刺秦王(下)

    尽管行动计划早已制订完毕,可是毕竟到了秦国,一切都存在变数。最大的变数,就是秦王究竟会不会接见荆轲呢?这次荆轲到秦国,是以燕国使者的身份,要献上樊於期的人头以及燕督亢地图。冲着这份大礼,秦王应该会接见荆轲,但谁也不能百分百保证。为了慎重起见,荆轲采取更为稳妥的办法,他送了一大笔钱给了秦王的宠臣蒙嘉,让他先到秦王那里通融一下,因为燕国的礼物太贵重了,非得亲自交给秦王不可。

    蒙嘉没有怀疑,况且收了人家的钱财,便进宫对秦王说:“我大军逼近燕国,燕王害怕了,不敢兴师抵抗,情愿举国上下当秦国的臣子。为了表示诚意,砍下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装在匣子中,同时献上燕国督亢地图。燕王专门派使者前来向大王禀明情况,现在就等着大王您的召见了。”

    秦王嬴政一听,一拍大腿,好啊,樊於期这个老贼终于死了,燕国又要不战而降,这可谓是双喜临门哪。于是传令,在咸阳宫召见燕国使者,要用极隆重的礼仪来欢迎。

    当然,谁也不曾想到,燕国使团藏着巨大的阴谋。

    这一天,天空晴朗。秦国君臣,齐聚咸阳宫,个个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神情,他们在大殿里井然有序地坐好后,秦王嬴政传令:宣燕国使者进殿。荆轲走在前面,秦舞阳跟在后面。荆轲手中持着一个匣子,匣盒已打开,里面安放的是樊於期的脑袋;秦舞阳手中则捧着燕国地图,地图也用一个长形匣子装着,在地图轴卷里,是一把见血封喉的匕首。这是决定命运的时刻,不仅决定燕国的命运,也决定秦王的命运以及荆轲、秦舞阳的命运。对刺客来说,最强大的武器是什么呢?其实不是削铁如泥的匕首,而是一颗强大的内心。

    我们总有这么一种印象,认为刺客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翻墙越壁,如履平地。可事实并非如此。武艺高强者,绝不意味着内心强大。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刺客其实武艺很平凡,比如春秋时代著名刺客要离,就是个弱不禁风的人,却刺杀了天下第一勇士庆忌。若论武艺,荆轲恐怕不如秦舞阳。秦舞阳十三岁就杀人,被公认为燕国勇士,可见是好勇斗狠的角色。可是秦舞阳的内心,远不如荆轲来得强大。他捧着地图匣子,跟在荆轲身后,每爬一级台阶,他都感觉手脚发软,额头渗出汗滴,恐惧的念头不断涌出来,身体不停地颤抖,无法控制住这种害怕。

    可是荆轲却像往常那样自然,步伐稳重而有力,没有流露出一丝惊慌。这已经不仅仅是超凡的勇气了。我们都知道紧张是什么东西,也都经历过紧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出现,往往是我们所无法控制的,尽管我们可以不断对自己说“别紧张、别紧张”,可是身体就是不听使唤。当然,我们面对的情况,与荆轲所要面对的,那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他面对的,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一个人,这个人的强有力,即使在两千多年后也是得到公认的;他身陷敌国的心脏地区,四周都是卫兵把守,这里就是龙潭虎穴。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怀揣着刺杀的阴谋,却能面不改色心不跳,这种强大的内心,是罕见的。

    荆轲走入殿中,献上樊於期的人头,验证无误后,接下来应该是要献上燕国地图了。可是这个时候,站在殿门之外的秦舞阳脸色大变,他的四肢控制不住地抖动着,神情恐慌。秦国的大臣们一瞧,这什么使臣啊,紧张得这等模样。荆轲注意到了,便回头看了一眼秦舞阳,对他笑了笑,缓和一下紧张气氛,然后上前向秦王道歉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野鄙人秦舞阳,从来没见过天子,所以心里害怕而紧张,希望大王不要见怪,让我们能顺利完成出使的任务。”

    由于害怕,秦舞阳差点露馅了,还好荆轲十分巧妙地化解了秦国君臣的怀疑。可是这么一来,原先制订的计划不得不更改了。

    在太子丹的计划里,秦舞阳是刺杀行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也许还是主要的行动人,因为藏有徐夫人匕首的那个匣子,便是在秦舞阳手中。依照次序,荆轲献上樊於期人头后,应轮到秦舞阳献上地图,到时翻开地图后,他立即取出匕首,凭借高超的武艺,劫持秦王。倘若劫持不成,便把秦王当场刺死。这时在大殿之上,荆轲与秦舞阳两人离秦王最近,两个打一个,胜算是相当大的。

    可是从一开始,荆轲对秦舞阳就不太放心。太子丹只以武艺来挑选刺客人选,他不知道比武艺更重要的是胆力。荆轲原本要等待一位朋友,一个在关键时刻能镇定自若、不失方寸的朋友,但太子丹像催命鬼一样催他上路,只好勉为其难地把秦舞阳派上场了。

    在生死决战开始前,秦舞阳胆怯了,他浑身发抖,连装地图与匕首的匣子也拿不稳了。秦王嬴政虽然感觉到有些奇怪,可是他根本没想到这两个人居然会是刺客,一点也没往那方面去想。所以他只是对荆轲说:“你把秦舞阳所持的地图取来吧,寡人看看。”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匣子里取出地图,双手捧着。这幅图有点沉,因为里面暗藏一把兵器。武器已在手里,从这里走到秦王面前,一定不能慌乱,荆轲神色自若,没有半点异常。其实他心里在盘计着一个问题:究竟是劫持秦王呢,还是直接杀了他呢?

    根据事先的计划,劫持秦王显然比较好,只要把秦王当作人质,纵有千军万马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要出了王宫,带着人质上了马车,一路向东,谁也不敢阻拦。这是最佳方案,有秦王当人质,诸侯国就可以跟秦国讨价还价,这也是荆轲等人唯一可以生还的办法。但是劫持的难度比较大,在秦王根本没防备的情况下,突然拔出匕首袭击,杀死秦王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这么做只是刺死一个暴君,对天下大局不可能有重大影响。

    劫持还是刺杀?荆轲已经没有时间来细细想这个问题了。

    他捧着地图走到秦王的案前,地图是卷起来的,他把地图慢慢地展开,只见图上画满着山川河流的记号,秦王看了不禁拍案叫好,这张图可太珍贵了。荆轲仍然不紧不慢地展开地图,已经翻到地图的末尾了。突然间,图穷而匕首现!秦王感到眼前有一道刺耳的强光,分明是一把锋锐的匕首闪闪发亮,他大吃一惊,出于本能身子往后一仰,双手缩回来,这是躲避偷袭的下意识动作。

    就在这个时候,荆轲右手抄起匕首,左手一把抓住秦王的衣袖。这时满堂的人都吓得惊叫起来了,谁也没有反应过来到底怎么回事,只见荆轲抓着秦王的袖子,匕首向前插去。倘若荆轲狠狠插下去,秦王恐怕就此毙命了。可是很明显,荆轲这一刀,并没有使出全力。在案台之上,只有他与秦王两人,荆轲在那个时候,认为自己可以力擒秦王,所以这一刀只是虚招。秦王与荆轲之间,毕竟还隔着一个案几,就这么个小东西的阻挡,让秦王脱身了,他奋力后退,挣脱荆轲。荆轲不是拉着秦王的衣袖吗?但这个丝绸制的衣服,华丽却不结实,秦王一退后,荆轲一扯,结果袖子给扯断了,秦王挣脱了。有时我们不得不感慨,许多微小的细节可能改变整个历史。如果秦王穿的是结实的衣服,那么就不容易挣脱得掉,就可能被荆轲劫持了。这一幕太快了,坐在下面的大臣们一时间都不知怎么办,只呆呆地看着这出戏的进展。

    秦王挣脱荆轲后,马上就要拔出腰间的宝剑,可是这把宝剑平常就是佩着玩的,说白了就是个装饰品,他哪里想得到有一天能用得上呢?这把剑太长了,秦王还得边跑边拔,情急之下,竟然拔不出来。

    这时荆轲跳过案几,猛追过来,秦王只得绕着柱子走,跟荆轲玩捉迷藏。这时气氛紧张到了极点,秦王一刻也不敢分心,甚至连喊一句“卫兵”的空闲也没有。在大殿之外,有精锐的卫兵,全副武装,但问题是,没有秦王的命令,谁也不准进殿。就算大殿之内杀得热火朝天,卫兵们也不能动,这就是秦国的规矩。那殿上不是还是一帮大臣吗?没错,是还有一帮大臣,但这些人都不准带武器,赤手空拳,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被吓呆了。

    这时的秦王实在没有机会去骂这些蠢蛋大臣,保命要紧啊。他那把长剑一直拔不出来,而荆轲手中可是有一把匕首的。幸亏秦王平日也算练过点拳脚,反应还颇为敏捷,没让荆轲逮住。呆若木鸡的大臣们开始缓过神来了,侍医夏无且毕竟是学医之人,反应速度还算快,他腰间绑了一个药囊,情急之下拿来当武器了,把药囊往荆轲身上扔过去。荆轲没看清飞来的是什么暗器,一闪身躲过去了,但就这工夫,下面有人喊道:“王负剑,王负剑。”意思就是从背后把剑拔出来。

    这一招果然有效。趁荆轲躲避药囊那片刻时间,秦王把剑推在背后,右手往肩后一抄,抓住剑柄,往上一拉,唰的一声,宝剑出鞘了。

    秦王长剑在手,而荆轲仍然只是小匕首,尽管匕首很锋利,但要刺中秦王已经很难了。有一件事荆轲可能始料未及,那就是秦王的武艺比他估计的要厉害得多。刚才秦王是赤手空拳,现在是长兵器对短兵器,底气更足,挥剑主动进攻。荆轲的武艺怎么样呢?只能算一般,一把小匕首怎么敌一柄长剑呢?在交战中,秦王猛然一击,一剑砍在荆轲的左腿上,荆轲一踉跄,摔倒在地。

    受伤不轻!荆轲知道无法生擒秦王了,他把匕首奋力向秦王掷去,只要锋利的刀锋在皮肤上划出一丝血迹,秦王也会中毒身亡。可是荆轲这一记飞刀,没有准头,没有扔中秦王,扔中秦王身旁的铜柱,“叮”一声,匕首掉在地上了。这时秦王飞身上前,举剑连刺,在荆轲身上戳了八个窟窿。

    荆轲知道任务失败了,他身上血流如注,站不起来了,只能倚着柱子。这时下面的那些秦国大臣才纷纷上前,而殿门外的卫兵奉命进来了,那个吓得半死的秦舞阳也被抓起来了。这时荆轲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把所有人吓一大跳。笑声过后,他坐在地上,冲着秦王怒骂道:“今天我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将你生擒、劫持,逼迫你签订条约,以回报太子的知遇之恩。”

    从荆轲死前的最后一句话,也可以得知,刺秦的失败,并非他没有机会结果秦王的性命,而是企图活捉秦王。可以说,荆轲的这一决策是行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秦舞阳能正常表现,合两人之力,制服秦王,那是有可能的。但是在秦舞阳已经出局的情况下,荆轲仍然幻想生擒秦王,这成功的机会就大大降低了。

    听了荆轲的辩白后,秦王更加怒火中烧,马上令卫兵上前,你一刀我一戟,把荆轲捅得像马蜂窝。也有一些史料称荆轲是被肢解而死,活生生地砍成几大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