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纲-来自草原的元帝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

    当公元三世纪之初,有一轩然大波,起于亚洲的东北方,欧、亚两洲,都受其震撼。这是什么事?这便是蒙古的兴起。

    蒙古,依中国的记载,是室韦的分部。唐时,其地在望建河南。但其人自称为鞑靼。鞑靼是靺鞨别部,居于阴山的。据蒙古人自著的《元朝秘史》看起来:他始祖名孛儿帖赤那,十传而至孛儿只吉歹。孛儿只吉歹的妻,唤做忙豁勒真豁阿。忙豁勒真豁阿,译言蒙古部的美女。我们颇疑心孛儿只吉歹是鞑靼人。因其娶蒙古部女,才和蒙古合并为一。和金朝王室的始祖,以高丽人而为生女真的完颜部人一样。

    蒙古部落,自孛儿只吉歹之后,又十一传而至哈不勒,是为成吉思汗的曾祖,始有可汗之号。可以想见其部落的渐强。合不勒死后,从弟俺巴孩,继为可汗。为金人所杀。部人立哈不勒子忽都剌为可汗。向金人报仇,败其兵。忽都剌死后,蒙古无共主,复衰。成吉思汗早年,备受塔塔儿、蔑儿乞及同族泰亦赤兀诸部的齮龁。后来得客列部长王罕、札答剌部长札木合为与部,乃把诸部次第打平。此时沙漠西北的部落,以乃蛮为最强。而金朝筑长城,自河套斜向东北,直达女真旧地,使汪古部守其冲。乃蛮约汪古部同伐蒙古。汪古部长来告。成吉思汗先举兵伐乃蛮,破之。公元1206年,漠南北诸部,遂大会于斡难木涟之源,公上成吉思汗的尊号。

    成吉思汗既即汗位,其目光所注,实在中原。于是于1210年,伐夏。夏人降。明年,成吉思汗遂伐金。此时金朝的兵力,业已腐败。加以这一次,汪古与蒙古言和,放其入长城,出其不意。于是金兵四十万,大败于会河堡。蒙古兵遂入居庸关,薄燕京。明年,成吉思汗再伐金。留兵围燕京。自将下山东。分兵攻河东和辽西。到处残破,黄河以北,其势就不可守了。此时金人已弑卫绍王,立宣宗。成吉思汗还兵,屯燕城北。金人妻以卫绍王之女请和。蒙古兵已退,金宣宗迁都于汴。成吉思汗说他既和而又迁都,有不信之心。再发兵陷燕京。此时金人的形势,本已岌岌待亡,因成吉思汗有事于西域,乃又得苟延残喘。

    成吉思汗的西征,是花剌子模国的骄将所引起的。先是唐中叶以后,大食强盛,葱岭以西诸国,悉为所并。然不及三百年,威权渐替。东方诸酋,多据地自擅,其间朝代的改变甚多。当辽朝灭亡时,雄视西亚的塞而柱克朝已衰,花剌子模渐盛。辽朝的宗室耶律大石,逃到唐朝的北庭都护府,会合十八部王众,选其精锐而西。遂灭塞而柱克,服花剌子模。立国于吹河流域的虎思斡耳朵,是为西辽。乃蛮既亡,其酋长太阳罕的儿子古出鲁克,逃到西辽。和花剌子模王阿拉哀丁·谟罕默德内外合谋,篡西辽王之位。于是乃蛮复立国于西方,而花剌子模亦乘机拓土,成为西方的大国。这时候,雄张于西域的,实在仍是回族。

    成吉思汗既定漠南北,在天山北路的畏吾儿和其西的哈剌鲁都来降。蒙古和西域交通的孔道遂开。花剌子模王有兵四十万,都是康里人。王母亦康里部酋之女。将士恃王母而骄恣,王母亦因举国的兵,都是其母族人,其权之大与王埒。所以国虽大而其本不固。成吉思汗既侵入中原,古出鲁克和前此逃往西域的蔑儿乞酋长忽秃,都乘机谋复故地。成吉思汗怕漠北根本之地,或有摇动,乃于1216年北还。命速不台打平忽秃,哲别打平古出鲁克。于是蒙古的疆域就和花剌子模直接。成吉思汗因商人以修好于花剌子模,花剌子模王也已应允了。未几,蒙古人四百余,随西域商人西行。花剌子模讹打剌城的镇将,指为蒙古间谍,把他尽数杀掉。其中只有一个人,得逃归报信。成吉思汗闻之,大怒,而西征的兵遂起。

    成吉思汗的西征,事在1219年。先打破讹打剌和花剌子模的都城寻思干,花剌子模王遁走。成吉思汗命哲别、速不台追击。王辗转逃入里海中的小岛而死。其子札剌哀丁逃到哥疾宁,成吉思汗自将追之。破其兵于印度河边。乃东归。时在1222年。哲、速二将的兵,别绕里海,越高喀斯山败阿速、撒耳柯思和钦察的兵。钦察的酋长逃到阿罗思。二将追击。阿罗思人举兵拒敌,战于孩儿桑。阿罗思大败。亡其六王七十侯,兵士死掉十分之九。列城都没有守备,只待蒙古兵到迎降。而二将不复深入,但平康里而还。

    成吉思汗东归后,于1227年,再伐西夏,未克而殂,遗命秘不发丧。夏人乃降。1229年,太宗立,再伐金。金人从南迁后,尽把河北的猛安谋克户,调到河南。又夺人民之地以给之。人民怨入骨髓,而这些猛安谋克户,既不能耕,又不能战,国势益形衰弱。于是宋人乘机,罢其岁币。金人想用兵力胁取,又和夏人因疆场细故失和,三方都开了兵衅。国力愈觉不支。到1225年,宣宗殂,哀宗立,才和夏人以兄弟之国成和,而对于宋朝的和议,则始终不能成就。当成吉思汗西征时,拜木华黎为太师国王,命其经略太行以南。

    这时候,蒙古兵力较薄,在金人,实在是个恢复的好机会。然而金人亦不能振作。仅聚精兵二十万,从邳州到潼关,列成一道防线。太宗因此线不易突破,乃使拖雷假道于宋,宋人不允,拖雷遂强行通过。从汉中历襄、邓而北,与金兵战于三峰山,金兵大败。良将,锐卒都尽。太宗又自白坡渡河,命速不台将汴京围起,攻击十六昼夜,因金人守御坚,不能破,乃退兵议和。而金朝的兵,又逞血气之勇,把蒙古使者杀掉,和议复绝。汴京饥窘不能立。金哀宗乃自将出攻河北的卫州,想从死里求生,又不克,乃南走蔡州。而宋人此时,又袭约金攻辽的故智,和蒙古人联合以攻金,金人遂亡。时在1234年。

    约元攻金,是袭约金攻辽的故智,而其轻于启衅,亦是后先一辙的。金宣宗死的明年,宋宁宗也死了。宁宗无子,史弥远援立理宗,因此专横弥甚。弥远死后,贾似道又继之。贾似道的为人,看似才气横溢,实则虚浮不实,专好播弄小手段,朝政愈坏。灭金之后,武人赵葵、赵苑等,创议收复三京,宰相郑清之主之。遣兵北侵。入汴、洛而不能守,却因此和蒙古启了兵衅。川、楚、江淮,州郡失陷多处。这时候是蒙古太宗时代,还未专力于攻宋。1241年,太宗死了。到1246年,定宗才立。又因多病,不过三年而殂。所以此时,宋人还得偷安旦夕。1251年,蒙古宪宗立。命弟阿里不哥留守漠北,忽必烈专制漠南。1258年,宪宗大举入蜀,围合州。先是忽必烈总兵自河洮入吐蕃,平大理。留兀良合台经略南方而北还。及是,忽必烈亦自河南南下,围鄂州。兀良合台又出广西、湖南和他会合。贾似道督兵援鄂,不敢战,遣使于忽必烈,约称臣,输岁币,划江为界以请和。适会蒙古宪宗死于合州城下,忽必烈急于要争夺汗位,乃许宋议和而还。贾似道却讳其和议,以大捷闻于朝。

    明年,忽必烈自立,是为元世祖。时世祖以各方面多故,颇想与宋言和,而贾似道因讳和为胜之故,凡元使来的,都把他拘囚起来。1264年,元世祖迁都于燕。明年,理宗崩,度宗立。此时元人尚未能专力攻宋,而宋将刘整,因与贾似道不合,叛降元,劝元人专力攻襄阳。1268年,元人就把襄阳围起。围经六年,宋人竟不能救。1273年,襄阳陷落,宋势遂危如累卵。1274年,理宗崩,恭帝立。年幼,太后谢氏临朝。元使伯颜总诸军入寇。伯颜分兵平两湖。自将大军,长驱东下。陷建康。1276年,临安陷。太后及恭帝皆北狩。宋故相陈宜中等立益王于福州。旋为元兵所逼,走惠州。后崩于碙洲。宋人又立其弟卫王,迁于厓山。1279年,元将张宏范来攻。宋宰相陆秀夫,负帝赴海而死。大将张世杰收兵到海陵山,亦舟覆而死。中国至此,遂整个为蒙古所征服。汉族武力之不竞,至此可谓达于极点了。

    蒙古不但征服中国,当太宗时,又尝继续遣兵西征。再破钦察,入阿罗思。遂进规孛烈儿和马札剌,入派特斯城,西抵威尼斯。欧洲全境震动,会太宗凶问至,乃班师。宪宗时,又遣兵下木剌夷,平报达。渡海收富浪岛。当金末,辽东和高丽之间,叛乱蜂起。蒙古因遣兵平定,和高丽的兵相遇,约为兄弟之国。后来蒙古使者,为盗所杀,蒙人疑为高丽人所为,两国遂起兵衅。直至1259年,和议才成。高丽内政,自此常受元人的干涉。甚至废其国王而立征东行省于其地。对于南方,则兀良合台尝用兵于安南。其后世祖时,又尝用兵于安南、占城及缅,都不甚利。然诸国亦都通朝贡。对于南洋,曾一用兵于爪哇,其余招致而来的国亦颇多。惟用兵于日本,最为不利。世祖先命高丽人往招日本,后又自遣使往招,日本都不应。1274年,遣忻都往征,拔对马,陷壹歧,掠肥前沿海。以飓风起而还。1281年,再遣忻都、范文虎率兵二十万东征。兵至鹰岛,以“飓征”见,文虎等择坚舰先走。余众遂多为日人所杀。世祖大怒,更谋再举,以正用兵安南,遂未果。以当日蒙古的兵力,实足以踏平日本而有余,乃因隔海之故,致遭挫衄,在日本,亦可谓之遭直天幸了。

    综观蒙古用兵,惟对于东南两方,小有不利,其余则可谓所向无前。这也是遭际时会,适逢其时各方面都无强国之故。蒙古是行封建之制的,而成吉思汗四子,分地尤大。因为蒙人有幼子袭产的习惯,所以把和林旧业,分与第四子拖雷。此外长子术赤,则分得花剌子模、康里、钦察之地。三子窝阔台,即太宗,则分得乃蛮故地。二子察合台,则分得西辽故地。其后西域直到宪宗之世,才全行戡定。其定西北诸部,功出于术赤之子拔都,而定西南诸部,则功出于拖雷之子旭烈兀。所以术赤分地,拔都之后,为其共主。伊兰高原,则旭烈兀之后君临之。西史所谓窝阔台汗国,就是太宗之后。察合台汗国,是察合台之后。钦察汗国,是拔都之后。伊儿汗国,是旭烈兀之后。总而言之,世祖灭宋之日,就是元朝最盛之时。然而其分裂,也就于此时开始了。

    第二、中西文化的交通

    从近世西力东渐以前,有元一代,却算得一个中西交通最盛的时代。因为前此中西交通,差不多只靠海路,至此时,则陆路也发达了。

    在西半球尚未发现,绕行非洲南端之路,亦未通航,黑海、地中海、红海、波斯湾,实在是东西两洋交通的枢纽。而其关键,实握于大食人之手。所以在当时,东西交通,以大食人为最活跃。当北宋中叶,十字军兴,直至南宋之末,这二百年之中,虽然天方教国和景教国蹀血相争,极宗教史政治史上的惨苦,然而开发文明的利器,罗盘针、印刷术、火药,中国人所发明的,都经大食人之手,而传入欧洲。给近世的欧洲以一个大变化。至元代西征成功之后,其疆域跨据欧洲,而其形势又一变了。

    元太宗时,曾因奉使的人,都经民地,既费时又扰民,商诸察合台,拟令千户各出夫马,设立站赤。察合台也赞成了。他即于所辖境内设立。西接拔都,东接太宗辖境。如此,欧亚两洲之间,就不啻开辟出一条官道了。

    当时景教诸国,正因和天方教国兵争,要想讲远交近攻之策。于是1245年,罗马教皇派柏朗嘉宾(Plano Carpini),1253年,法王路易第九又派路卜洛克(Rubruk),先后来到和林。而当时的商人,更为活跃。他们或从中央亚西亚经天山南路,或从西伯利亚经天山北路,远开贩路于和林及大都。至于水路:则自唐宋以来,交通本极繁盛。在宋时,浙江的澉浦、杭州、秀州、明州、台州、温州,福建的福州、泉州,广东的广州以及今江苏境内的华亭和江阴,山东境内的板桥镇,都曾开作通商港。输入的犀、象、香药等,很为社会所宝贵。政府至用以充籴本,称提钞价。而税收或抽分所得,尤为岁入大宗。元时,还继续着这般盛况。

    蒙古是新兴的野蛮民族,戒奢崇俭,不宝远物等古训,是非其所知的。所以对于远方的珍品,极其爱好。尤优待商人和工人。其用兵西域时,凡曾经抗拒的城池,城破后都要屠洗,独工人不在其列。太宗时,西商售物于皇室的,都许驰驿。太宗死后,皇后乃蛮氏称制,信任西商奥鲁刺合蛮,至于把御宝宫纸交给他,听其要用时填发。又下令:凡奥鲁刺合蛮要行的事,令史不肯书写的,即断其腕。此等行为,给久经进化的中国人看起来,真是笑话。然却是色目人在元朝活动的惟一好条件。元代本是分人为三级,以蒙古为上,色目次之,汉人、南人为下的。所以当时,大食、波斯的学者、军人,意大利、法兰西的画家、职工,都纷集于朝。特如意大利的马可波罗(Marco Po-to)在1237年来到中国。仕至扬州达鲁花赤。居中国凡三十年。归而刊行游记,为欧人知道东方情形之始。

    和元朝关系最深的,自然还是大食的文化。蒙古本来是没有文字的。成吉思汗灭乃蛮之后,获塔塔统阿,才令其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字书国言”。后来世祖命八思巴造新字,于1270年颁行。案成吉思汗的灭乃蛮,事在1204年,则蒙古人专用畏兀字,实在有六十余年。蒙古字颁行之后,虽说“玺书颁降,皆以蒙古字书之,而以其本国字为副。百官进上表章,则以汉字为副。有沿用畏兀字者罚之”,然而后来又说:亦思替非文字,便于计帐,依旧传习。而终元之世,回回国子学,亦是和普通学及蒙古国子学并立的。西方输入中国的文化,除宗教而外,要推美术和工业两端。《元史·阿尔尼格传》,说他善于画塑及铸金为像。

    当时的元朝,有王揖使宋所得明堂针灸铜像。年久坏掉了,没有会修的人。世祖叫把给他看。他居然制成了一具新的。关鬲脉络,无不完备。当时两京寺观的像,多出其手。元代诸帝的御容,织锦为之的,亦是阿尔尼格所制。当时的人,叹为图画弗及。其弟子刘元,则精于西天梵相。两都名刹的塑像,出于其手的很多。又火药的发明,虽起自中国,而火炮的制造,则中国人似乎反从欧洲学来。《明史·兵志》说:古代的炮,多系以机发石。元初得西域火炮,攻蔡州始用之,而造法不传。直到明成祖平交趾,得其枪炮,才设神机营肄习。至武宗末,白沙巡检何儒,得佛郎机炮。1529年,中国才自行制造起来。有最初的发明,而后来不能推广之以尽其用。这个,中国人就不能不抱愧了。

    第三、元的制度

    凡异族人居中国的,其制度,可以分做两方面来看:(其一)他自己本无所有,即使略有其固有的习惯,入中国以后,亦已不可复用,乃不得不改而从我。在这一点上,异族到中国来做皇帝,和中国人自己做差不多,总不过将前代的制度,作为蓝本,略加修改罢了。(又其一)则彼既系异族,对于中国人,总不能无猜防之心。所以其所定的制度,和中国人自己所定的,多少总有些两样。元朝的制度,便该把这种眼光来看。

    元朝中央的官制,是以中书省为相职,枢密院主兵谋,御史台司监察,而庶政则分寄之于六部的。这可说大体是沿袭宋朝。至于以宣政院列于中央,而管理吐蕃,则因元朝人迷信喇嘛教之故,这也不足为怪。其最特别的,乃系于路、府、州、县之上,更设行省。在历代,行省总是有事时设置,事定则废的。独至元朝而成为常设之官。这即是异族入居中国,不求行政的绵密,而但求便于统驭镇压的原故。这本不是行政区域,明朝乃废其制而仍其区域,至清代,督抚又成为常设之官,就不免政治日荒,而且酿成外重之弊了。元代定制,各机关的长官,都要用蒙古人的。汉人、南人,只好做副贰,而且实际见用的还很少。这也是极不平等之制。

    学校,元朝就制度上看,是很为注重的。虽在当时未必实行,却可称为明朝制度的蓝本。我国历代,学校之制,都重于中央而轻于地方。元制,除京师有普通的国子学和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外,1291年,世祖诏诸路、府、州、县都立学。其儒先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和好事之家,出钱粟以赡学的,都许立为书院。诸路亦有蒙古字学、回回学。各行省所在之地,都设儒学提举司,以管理诸路、府、州、县的学校。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又有蒙古提举学校官。其制度,总可算得详备了。

    其科举,则直到1315年才举行。那已是灭金之后81年,灭宋之后37年了。其制:分蒙古、色目和汉人、南人为二榜。第一场:汉人南人试经疑、经义,蒙古色目人则但试经问。第二场:蒙古、色目人试策,汉人、南人试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第三场:汉人、南人试策,蒙古色目人则不试。案宋自王安石改科举之制后,哲宗立,复行旧制。然士人已有习于经义,不能作诗赋的,后来乃分经义,诗赋为两科。金朝在北方开科举,亦是如此。至此则复合为一。此亦明制所本。而其出身,则蒙古人最高,色目人和汉人、南人,要递降一级,这也是不平等的。

    其猜防最甚的为兵制。元朝的兵,出于本族的,谓之蒙古军。出于诸部族的,谓之探马赤军。入中原后,发中国人为兵,谓之汉军。平宋所得,谓之新附军。蒙古和诸部族,是人尽为兵的。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十以下,都入兵籍。调用汉人之法:其初或以户论,或以丁论,或以贫富论。天下既定之后,则另立兵籍,向来当过兵的人都入之。其镇戍之法:边徼襟喉之地,命宗王带兵驻扎。河洛、山东,戍以蒙古军和探马赤军。江淮以南,则戍以汉兵和新附军。都是世祖和其一二大臣所定。元朝的兵籍,是不许汉人阅看的。在枢密院中,亦只有长官一二人知道。所以有国百年,而汉人无知其兵数者。其民族的色彩,可谓很显著了。

    法律亦很不平等的。案辽当太祖时,治契丹及诸夷,均用旧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太宗时,治渤海亦依汉法。到道宗时,才说国法不可异施,命更定律令,把不合的别存之,则辽已去亡不远了。金朝到太宗时,才参用辽宋旧法。熙宗再取河南,才一依律文。这都是各适其俗的意思。元朝则本族人和汉人,宗教徒和非宗教徒,都显分畛域。如蒙古人杀死汉人,不过“断罚出征”和“全征烧埋银”。又如“僧、道、儒人有争,止令三家所掌会问”,“僧人惟犯奸盗诈伪,至伤人命,及诸重罪,有司归问。其僧侣相争,则田土与有司会问”等都是。

    赋税,行于内地的,分丁税及地税,仿唐的租庸调法。行于江南的,分夏税及秋税,仿唐朝的两税法。役法称为科差。有丝料和包银之分。丝料之中,又有二户丝、五户丝之别。二户丝输官,五户丝则输于本位。包银之法:汉人纳银四两。二两输银,二两折收丝绢颜色。此外又有俸钞一项。把诸项合起来,作一大门摊,分为三次征收。赋役而外,仍以盐、茶两税为大宗。其行盐各有郡邑,是为“引地”之始。此外总称为额外课。就是征收随其多少,不立定额的意思,其名目颇为琐碎。

    宋、金、元、明四代,有一厉民之政,便是钞法。钞法是起于北宋时的。因宋于四川区域之内,行使铁钱,人民苦于运输的不便,乃自造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一交一缗。三年一换,谓之一界。以富人十六户主之。后来富人穷了,付不出钱来,渐起争讼。真宗时,转运使薛田,才请改为官办。这本是便民的意思。然而后来,官方遂借以筹款,而推行于他处。蔡京时谓之钱引。南宋则始称交子,末造又造会子。成为国家所发行的纸币了。交会本当兑换现钱的,然而后来,往往不能兑换,于是其价日跌。大约每一缗只值二三百文。然而这还算好的。金朝亦行其法于北方,名之为钞,则其末造,一文不直,至于以八十四车充军赏。金朝的行钞,原因现钱阙乏,不得不然。后来屡谋铸钱。然而所铸无多,即铸出来,亦为纸币所驱逐。

    所以元定天下之后,仍不得不行钞。乃定以钞与丝及金、银相权。丝、金、银是三种东西,岂能一律维持其比价?这本是不通的法子。况且后来所造日多,其价日落,就连对于一物的比价,也维持不住了。至于末年,则其一文不值,亦与金代相同。明有天下,明知其弊,然因没有现钱,仍无法不用钞。而行用未几,其价大落。至宣宗宣德初(1426年)明朝开国不满六十年,已跌得一贯只值一两文了。于是无可如何,大增税额;又创设许多新税目,把钞都收回,一把火烧掉。从此以后,钞就废而不用了。当金朝末年,民间交易,已大多数用银。至此,国家亦承认了它。一切收入及支出,都银钱并用。银亦遂成为正式的货币。然而量物价的尺,是不能有二的。银铜并用,而不于其间定出一个主辅的关系来,就成为后来币制紊乱的根源了。

    第四、元帝国的瓦解

    元朝从太祖称汗,到世祖灭宋,其间不过74年,而造成一个空前的大帝国,其兴起可谓骤了。然而其大帝国的瓦解,实起于世祖自立之时,上距太祖称汗之岁,不过55年。而其在中国政府的颠覆,是在1368年,上距太祖称汗之岁,亦不过171年;其距世祖灭宋,则不过90年而已。为什么瓦解得这么快?

    原来元朝人既不懂得治中国之法,而其自身又有弱点。蒙古人的汗,本系由部众公推的。忽图刺之立,便系如此。太祖之称成吉思汗,则是汉南北诸部的大汗,亦系由诸部公推。太祖以后,虽然奇渥温氏一族,声势煊赫,推举大汗,断无舍太祖之后而他求之理。然而公举之法,总是不能遽废的。所以每当立君之际,必须开一“忽烈而台”。宗王、驸马和诸管兵的官,都得与议。太宗之立,因有成吉思汗的遗言,所以未有异议。太宗死后,太宗的后人和拖雷的后人,已有竞争。定宗幸而得立。又因多病,三年而死。这竞争便更激烈起来。太宗后人,多不惬众望;而拖雷之妃,很有交际的手腕,能和宗王中最有声望的拔都相结。宪宗遂获登大位。太宗之孙失烈门等谋叛,为宪宗所杀。并杀太宗用事大臣,夺太宗后王兵柄。蒙古本族的裂痕,实起于此。宪宗死后,世祖手下汉人和西域人多了,就竟不待忽烈而台的推戴,自立于现在的多伦。于是阿里不哥亦自立于漠北。拖雷后人之中,又起了纷争。后来阿里不哥总算给世祖打败。而太宗之孙海都,复自擅于远。察合台、钦察两汗国都附和他。蒙古大帝国,遂成瓦解之势。

    因海都的抗命,于是常须派亲王宿将镇守和林。世祖是用汉法立太子的,而又早死。其时成宗戍守北边。世祖死后,伯颜以宿将重臣归附成宗,所以未曾有乱。成宗既立,武宗继防北边。成宗死后,皇后伯岳吾氏,要立安西王阿难答。而右丞相哈刺哈孙,要立武宗。因为武宗在远,先使人迎其弟仁宗于怀州,监国以待。武宗既至,杀安西王,弑伯岳吾后而自立。武宗以仁宗为太子。武宗死后,仁宗继之。却自立其子英宗为太子,而出武宗之子明宗于云南。其臣奉之奔阿尔泰山,依察合台后王。仁宗死,英宗立。为奸臣铁木迭儿所弑,无子。泰定帝立,死于上都。

    子天顺帝立。签密院燕帖木儿,迫胁大都百官,迎立武宗之子。于是抄袭武宗的老文章,一面先使人迎文宗于江陵,先即皇位。发兵陷上都,天顺帝不知所终。明宗至漠南,即位。文宗和燕帖木儿入见,明宗暴死。文宗再即位,然而心不自安。遗命必立明宗之子。文宗死后,燕帖木儿要立其子燕帖古思,文宗皇后翁吉刺氏不肯。于是先迎立宁宗,数月而死。燕帖木儿又要立燕帖古思,翁吉刺氏仍不肯,乃再迎顺帝。顺帝既至,燕帖木儿不让他即位。迁延数月,恰好燕帖木儿死了,顺帝乃得立。既立之后,追治明宗暴死故事。毁文宗庙主。流翁吉刺氏和燕帖古思于高丽,都死在路上。

    如此,每当继承之际,必有争乱,奸臣因之擅政,政治自然不会清明的。况且蒙古人本也不知道治中国之法,他无非想朘削中国人以自利。试看他户、工二部,设官最多,便可见其一斑。其用人,则宿卫勋臣之家,以及君主的嬖幸、诸王公主的私属,都得以平流而进。真是所谓“仕进有多途,铨衡无定法”。再加以散居各处的蒙古、色目人对于汉人的凌辱,喇嘛教僧侣的骚扰,自然弄得不成个世界了。

    元代之主,惟世祖最为聪明,颇能登用人才,改定制度,然亦好用言利之臣。后来则惟仁宗以李孟为相,政治稍见清明。此外大都仍是游牧部落酋长的性质,全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元代诸主,大都不认得汉字的——而又都运祚短促。在位长久的,世祖而外,惟有顺帝,而其荒淫又特甚。客帝的宝位,自然要坐不住了。

    元朝当世祖时,江南还屡有叛乱,后来才逐渐镇定。顺帝初年,反者屡起。然尚未为大患。至1348年,方国珍起兵于台州,元朝就不能戡定。于是白莲教徒刘福通,起兵安丰,奉教主之子韩林儿为主。李二起于徐州。徐寿辉起于湖北。郭子兴起于濠州。张士诚起于高邮。长江流域,几于非元所有。

    顺帝既荒淫无度,其臣脱脱、太平、韩嘉纳等,因而结党相争。嬖臣哈麻、雪雪,初和脱脱相结,后又变而互排。南方乱起,脱脱的兄弟也先铁木儿带兵去征讨,连年无功,反大溃于沙河,军资器械,丧失殆尽。脱脱不得已,自出督师。已把李二打平,进围张士诚。而二人把他排掉,于是大局愈坏。革命军之中,气势最盛的,要算刘福通。居然于1358年,分兵三道北上。自挟韩林儿陷开封。但元朝的兵虽无用,而其时,有起兵河南,护卫元朝的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则颇有能力。刘福通攻陕西的兵,给他打败。回兵再救山东。刘福通的将,遣人把察罕刺死。其子库库帖木儿,代将其军,到底把山东也打平。刘福通还有一枝兵,北出晋冀的,虽然打破上都,直攻到辽东,也终于破散了。福通在开封站不住,只得走回安丰。革命军的势力又一挫。

    然而驻扎大同的孛罗帖木儿,先已因图据冀宁之故,和察罕相攻。至此,仍与库库构兵不止。顺帝次后奇氏,生太子爱猷识里达腊。后及太子,都阴谋内禅。哈麻、雪雪,亦与其谋。事发,二人都杖死。然宰相搠思监,仍系因谄事奇后的阉人朴不花而得的。搠思监和御史大夫老的沙不协,因太子言于顺帝,免其职。老的沙奔大同,搠思监遂诬孛罗谋反。孛罗举兵犯阙,杀搠思监和朴不花,太子奔库库。库库奉以还京。此时孛罗已给顺帝遣人刺死,而奇后又要使使库库以兵力胁顺帝内禅。库库不可。顺帝封库库为河南王,命其总统诸军,进平南方。李思齐自以和察罕同起兵,耻受库库节制,和陕西参政张良弼连兵攻库库。库库之将貊高、关保,亦叛库库。于是下诏削库库官爵,命太子总统天下兵马讨之。未几,明兵北上,又复库库官爵,叫他出兵抵抗,然而已来不及了。

    明太祖朱元璋,初从郭子兴起兵。后自为一军,渡江,取集庆。时徐寿辉为其将陈友谅所杀,据江西、湖北,形势最强。而张士诚徙治平江,亦在肘腋之下。太祖先后把他打定,又降方国珍。1368年,乘北方的扰乱,命徐达、常遇春分道北伐。达自河南,遇春自山东,两道并进。会于德州,北扼直沽。顺帝遂弃大都而去,于是命徐达下太原,乘胜定秦陇。库库逃奔和林。顺帝匿居上都,太祖命常遇春追击。顺帝又逃到应昌,未几而死,太祖再命李文忠出击。爱猷识里达腊逃奔和林,未几亦死。子脱古思帖木儿袭。时元臣纳哈出,尚据辽东。1387年,太祖命蓝玉等把他讨平。乘胜袭破脱古思帖木儿于捕鲁儿海。脱古思帖木儿北走,为其下所弑。其后五传都遇弑。蒙古大汗的统绪,就此中绝了。元朝分封诸王,大都不能自振。惟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据云南不降。太祖当出兵北伐之时,即已分兵平定闽、广。徐寿辉死后,其将明玉珍,据四川自立,传子升,亦为太祖打平。1381年,又遣兵平云南。南方亦都平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