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白话全译-调虎离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原典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文善于利用上天赋予我们的有利条件给敌方造成困难,采用人为的假象引诱敌人就范。既然对敌人进攻会有危险,那么,引诱敌人出战反而对我方有利。

    解读“调虎离山”,意即把老虎诱出深山外。将老虎诱出深山外干什么呢?是为了便于捕杀。古人云:山高林深,必有猛虎出没。山林是虎的巢穴,虎踞山林之中,当然更有威势。要想在山林中与虎相斗,势必难以取胜,而如果能将其诱出,使其离开巢穴,变优势为劣势,要一击成功,就容易多了。

    此计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虎”,指代敌方;“山”,指代敌方占据的有利地势。强敌占据地利相当于强上加强,好比兽中之王老虎,如果占据大山,借百兽以增势,便可横行无忌。而当对方失去有利地形,加上与百兽分开,便大大分散、减弱了虎势,再行消灭时,则容易得多,正可谓“虎落平川被犬欺”。因此,面对占据有利地势的强敌,不便强攻时要诱骗、调动其离开优厚的自然条件,我方取胜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它的核心在一个“调”字。“调”要做到巧妙、灵活,隐真示假,既要达到让“虎”离山的目的,又不至于弄假成真,让“虎”反咬一口。

    因此,在运用调虎离山之计时,要灵活运用“调虎”的技巧。一般而言,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一、利用各种手段迷惑敌人,造成敌人在判断上的失误。或者根据敌人的特点和需求,以多种利益进行诱骗,促使敌人离开其有利地势或赖以生存之地,以达到我们调虎离山的目的,形成对我方有利的局势。

    二、激怒敌人,使其丧失理智,最后不知所措,只得撤离。

    三、在敌人的内部或外部制造混乱,敌人为了自保就会逃离。

    四、断其后援根本,使其感到原地不可留。

    五、向敌人讲明形势,对其晓以利害,让其自动退让。不动干戈是上上策,但有其局限性,敌人必须是明智之人,否则很难实行。

    在古今中外的战争舞台上,运用这一计谋调动敌方脱离有利地形,逼其就范,再加以消灭的例子举不胜举。在现代政治、经济、处世等各种领域,此计的应用也极为广泛,常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调虎离山”是让敌人失去所依所凭的一种方法。既然是计谋,用得好,用得对,才能奏效。用得不好,或是让对手识破了,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反受其害。因此,在使用“调虎离山”策略时,要充分把握以下几点。

    一、“调虎离山”计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出现时使用:遇到实力强于自己的敌人,或对敌方的固守无可奈何。这是一种弱者战胜强者的战略。假如对手只是一只“兔”或是一只“山鸡”,那是大可不必费神费力去引诱其离山。而如果是强者对弱者使用此计,得手之后,取胜就更轻松了。

    二、“调虎离山”中,“虎”是强者,并不能任由我们调遣,因而“调”其实只能是“诱”。这是此计的关键,也是难点。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并防范对手获悉你的动机。因此,“调”还要伪装得尽可能逼真,做到不露痕迹,不动声色,让对手真正感觉自己必须“走”。

    三、“调虎离山”的目的在于诱使敌人出击后,寻机将其消灭。因此,事先一定要有后续行动的充分准备,即“虎”离开了有利的条件后,如何快速打击它。否则,待“虎”醒悟,虎再归山,要捕就不容易了。

    四、“调虎离山”是一个阴险的谋略,目的在于促进对手的优劣势转换,从优变劣,从而削弱对手的实力,减少自己的竞争压力和危险。因此,在政治斗争与商战中,人们常常运用此计来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要格外注意。要想不陷入“调虎离山”的圈套,必须多动脑筋,切不可因为一时之小利而轻举妄动,酿成大错。

    当然,还可以采取以下防范对策应对敌人的调虎离山之计。

    一、抢先占领有利地势,并稳坐泰山,不为利诱所动。如果我们已经抢占了有利地形,就不能性急浮躁,轻易放弃这一优势。要经得住各种诱惑,并千方百计地诱使敌人来我们这里决战,这是问题的关键。

    二、要能有去有回,灵活掌控自己的根据地,不被敌人霸占。就是说,当我们不得已必须出山时,应该事先规划好归山之路,确保出得去,也回得来。另外要注意,离开山林不宜太远,以保证一有问题就可及时回营。

    三、对适合自己的地形条件做到心里有数,但也不要过分依赖条件。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特点,了解适合自己的条件。做到发现对自己有利的地势时可以前行,而对自己不利的地势,一定要尽早回避。这就是可以利用条件,但不能过分依赖条件的道理。

    智慧典例

    普鲁士的“巨蟹”阵

    “调虎离山”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它的关键是“调”。如果敌方占据了有利地势,且实力雄厚,防范严密,此时,我方不可硬攻。正确的方法是设计相诱,将敌人引出坚固的据点,或将其诱入对我方有利的地区,予以歼灭。

    1757年,是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处境最艰难、局势最不明朗的一年。普鲁士军队被来自四面八方近40万敌军围攻:在西面,戴艾斯提斯元帅率领的10万法军以及苏比兹元帅率领的3万法军,正向柏林逼近;在东面,8万俄军已深入东普鲁士境内,打通了通向柏林的道路;在北面,瑞典1.7万人的军队已经开始从波美拉尼亚登陆;在南面,由道恩元帅指挥的10万奥军,正大举向北挺进。此时,普鲁士几乎陷于绝境。

    面对危机,普鲁士国王腓德烈大帝并没有惶恐。在对不利的局势进行全面分析之后,他决定在敌军还未实现最后的合围之前,争取时间先将敌军中最弱小的一支力量歼灭,然后再相机而动。于是,他先命令贝芬公爵率领4万余人前去牵制道恩元帅的奥军,然后以10万金币的价格收买了接替戴艾斯提斯担任法军指挥的李希留公爵,让其10万法军按兵不动。最后,腓德烈大帝亲自率领普军精锐主力与苏比兹决战。

    狡猾的苏比兹为了回避与普军决战,连连向后撤退,导致敌军的包围圈逐渐缩小。为了争取时间,并有效改善局势,腓德烈大帝率领总数为2.2万人的普军,一路尾随苏比兹军,寻找战机。

    而苏比兹却一退再退,最后撤进了布劳恩斯多夫坚固的营地内。敌人的新营异常坚固,腓德烈觉得强攻难以奏效,便主动退至罗斯巴赫,制造撤军的假象,诱使苏比兹离开他的营地。

    苏比兹的部下,本来就因为疲劳之苦和骄狂之气对苏比兹的撤退极为不满,现在,腓德烈不战而退,让他们更加相信普军是虚弱而不堪一击的。于是,将领们纷纷向苏比兹建议,应该迅速进攻来结束战争。苏比兹在将领们的强烈督促下,第二天便开始一路进攻。腓德烈大帝的“退却行动”,不仅让苏比兹最终下了会战的决心,还诱使他走出来,放弃了坚固的阵地,失去了有利的优势。

    在罗斯巴赫,腓德烈布下了新型的口袋阵。以炮兵阵地居中,以骑兵和步兵为左右两翼,东西长而纵深浅,攻势十足。它的左右两翼如同巨蟹的两支长钳,可以随时伸展出去打击敌军的两个侧翼;而中央的炮兵阵地,如同巨蟹大张的血口,朝着正面而来的联军,喷射出密集的炮火。狂妄的法军本以为普军会摆出一个防御阵形,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是一只张着血口的“巨蟹”。

    1757年11月5日下午3时30分,当最后一名敌军踏进自己布下的迷阵时,腓德烈下达了攻击的命令。只见38个中队4 000名精锐骑兵,伴着地动山摇的呼喊,以铺天盖地的威势扑向法军纵队的右翼。法军纵队立即乱作一团,队形很快被炮火轰散。随后,普军的7支步兵营在炮火掩护下,直插法军的左翼,向法军投射出猛烈的炮火。法军顿时大乱,人仰马翻,自相践踏。

    经过近3个小时的混战,法军官兵的尸体漫山遍野,落荒而逃的散兵四处逃命。普军最终以500余人的伤亡,毙伤敌军7 700余人,擒获俘虏5 000余人,缴获大炮67门。更重要的是,这场胜利使得普鲁士攻破了联军的包围战略,解除了来自四面法军的威胁,重新唤起了普鲁士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腓德烈大帝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在于他能将正确的战略和出色的战术紧密结合。在敌强我弱、四面临敌的不利条件下,他运用了一条正确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在决战场上,他又巧妙地采用“调虎离山”的战略,成功地将敌人引入了自己的口袋阵。

    华尔克抢占航线

    “调虎离山”顾名思义,是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造成“虎落平川被犬欺”的局面。在经商活动中,掌握主动权是最重要的。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可以使竞争对手损耗财力、物力,为自己赢得主动,达到控制局面、大获其利的目的。

    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消息一传开,便在美国掀起了一股疯狂的黄金热,成千上万的欧洲人背井离乡奔赴美洲淘金。

    当时,由于没有横贯美国的铁路,所有去加利福尼亚淘金的人都要坐轮船绕道南美的最南端,路途遥远,耗时费力。一位名叫范德比的商人意识到这是个发财的好机会,便亲自前往尼加拉瓜,与尼加拉瓜总统签订了一项协议。该协议规定,由范德比负责开辟一条横贯尼加拉瓜的航线,作为回报,过往船只的“过境费”由其征收。航线开通后,范德比在几年内便赚得了数百万美元,航线变成了他的“聚宝盆”。

    商人华尔克看到范德比靠这条航线发了大财,顿时心生嫉妒。于是,他决定把范德比的航线夺过来,为己所用。但华尔克清楚地知道,范德比从商几十年,算得上商场老手,和他争斗需要动一番心思。最后,华尔克决定使出“调虎离山”之计:先设法让范德比出国,然后乘其不备下手。这样不仅可以成功地抢占航线,还省时省力。

    随后,华尔克用重金收买了范德比的私人医生,并详细告知其如何行动。一天,私人医生对范德比说:“您的心脏近来很不好,我建议您到国外休养半年,不然会有生命危险。”范德比此时格外注意保养身体,他对医生的劝告深信不疑,不久,便起身到巴黎休养去了。

    范德比一走,华尔克便立即行动起来。他带领几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从尼加拉瓜登陆,在内奸的配合下,迅速占领了尼加拉瓜的总统府。尼加拉瓜总统一气之下心脏病突发,命丧黄泉。华尔克很快扶植了一个民族败类出任总统,将自己封为尼加拉瓜军队总司令。不久,尼加拉瓜新政府宣布取消范德比在航线上的特权,原属于范德比的“聚宝盆”就这样轻而易举便到了华尔克之手。

    自古商机易得也易失。在淘金浪潮中,范德比捷足先登,大获其利。精明的华尔克抓住要点,明知爱财者亦爱其命,便买通范德比的私人医生,帮助自己搬走了“占山猛虎”,夺走了本属于范德比的胜利果实。

    贾尼尼成功破计

    商业竞争中,不少阴谋都是借“调虎离山”而实现的。要识破此伎俩,就需要严密防范,审时度势,在觉察对手有施计的苗头时及时回营,果断反击,保全自己的实力。

    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意大利银行创建者马迪欧·彼得·贾尼尼因为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干预,决定辞去意大利银行总裁一职,着手创办泛美股份有限公司。

    为了让华尔街认可并支持他的“商业银行全国网络化”观点,贾尼尼委托别人促成自己与摩根的面谈,但摩根根本不理睬。于是中间人将另一位叫渥卡的银行家介绍给了贾尼尼。

    当时渥卡出任华尔街一家名叫布雷亚商行的中型投资公司董事长。初次见面,贾尼尼对渥卡非常满意,便请他担任泛美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之后,渥卡通过一系列行动,取得了贾尼尼的完全信任。然后,令贾尼尼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放心到欧洲休养的他,却中了渥卡等人的“调虎离山”之计。

    1929年10月29日,在伦敦的贾尼尼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惊人的消息:华尔街股市大暴跌!他立即动身赶回美国。途中,他收到了一份电报:您的儿子玛里奥已辞去泛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的职务!

    在随后的几天里,贾尼尼持续发着高烧,无法动弹。当泛美公司的股票价格滑降到每股28元时,他又收到一份电报:渥卡准备出卖泛美股份有限公司!他再也无法坐以待毙,马上让护士小姐帮他发出了一封电报,指示玛里奥将布雷亚商行以原价退还给渥卡,叫渥卡回到华尔街去。很快,他收到了回复:渥卡以缩小公司规模为借口,宣布将关闭加州的意大利银行连锁店和纽约的美国信托及储蓄银行。

    原来,渥卡正在筹备突然召开一次股东临时大会,宣布关闭意大利银行;同时,已经大肆散布谣言:意大利银行已经支撑不住了,劝大家赶快取出存款,卖掉股票。渥卡打算用这种方法让泛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价暴跌至每股2元,然后他再趁低收购,将公司吞为己有。

    不过这一次渥卡失算了。他没有料到贾尼尼这么快就返回美国,并立即组织了一系列有力的反击。贾尼尼先教会玛里奥如何处理各分行之间的资金调度以及对付挤兑的办法,同时在美国各大报刊上登启示:泛美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渥卡,正居心叵测地准备侵害每一位善良股东的基本权益,企图让下属银行纷纷陷入濒临破产的处境。除此之外,贾尼尼还向特拉华州的威明顿法院提起上诉,指出渥卡所召集的紧急股东会议实属无效。结果,贾尼尼胜诉。

    由于贾尼尼享有极高的声誉,众多股东都对他持有很深的信赖,愿意支持他。在四个月后举行的股东大会上,贾尼尼以1 537万股的信任票再次夺回了泛美股份有限公司的控制权。

    在这场大规模的股市搏斗中,渥卡与华尔街银行家们之所以能够得逞一时,很大程度上缘于“调虎离山”计谋的巨大效用。但贾尼尼的及时归来,不仅让这一计谋夭折,还帮助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最终成为登上全美第一大商业银行总裁宝座的银行大王。

    行窃者的伎俩

    生活中,许多不法分子经常利用“调虎离山”的伎俩躲避人们的注意,伺机行窃。对于这种人,我们要提高警惕,多加防范,尽量避免因为陌生人的干扰远离自己的财物,不给行窃者以机会。

    一天,赵小姐像平时一样到公司上班。她刚打开公司门,电话就响了。电话里传出一个男声,很着急地说:“你们怎么这么晚才上班?有一个紧急通知,卫生局马上要派人来检查,你们快点搞一下卫生吧。”因为刚上班,同事都还没到,赵小姐放下电话,便开始拖大堂的地板。

    这时,又有一个同事来上班了。电话再次响起,赵小姐的同事接起电话,电话那头说:“卫生局刚下了一份文件,你们马上派个人到高新大厦拿一下文件。”同事放下电话,向赵小姐交待了一声,便奔高新大厦去了。

    两分钟没过,电话又响了,还是那个男声:“卫生局的检查团很快就来了,你们快点搞卫生。”赵小姐心想,怎么老打电话来催呀?放下电话后,她又继续回到公司大堂拖地。

    这时,一名男子从门外探头进来对赵小姐说:“搞干净点啊!”赵小姐看了一眼这名男子,40多岁的样子,头上还带着一顶摩托车头盔。她嘴里答应着:“我正在打扫呢。”心里在想:这个工作人员怎么像个摩的司机?因为打扫要紧,赵小姐没再多想。看到门口的垃圾筐里有些垃圾,她便拿起垃圾筐出去了。

    不一会儿,赵小姐的同事回来了,说卫生局根本没有下发什么文件,他还特地打电话去局里问了,也没有要检查卫生这回事。而那几个莫名其妙的电话,也没有引起赵小姐和同事太多的猜疑。

    到了中午,赵小姐突然发现自己放在办公椅上的手提包不见了。这时,他们才开始把丢包,那几个“愚人电话”以及“摩的司机”联系在一起。赵小姐分析,那个人频频来电话就是为了支走办公室里的人,然后趁机行窃,提包很有可能就是在自己倒垃圾时被他拿走的。

    原来,为了方便业务联系,赵小姐公司的门口招牌上留有公司的电话号码。没想到行窃分子竟然利用这一信息行起了“调虎离山”的伎俩。

    “调虎离山”助晋升

    “虎”在职场中是很多的,比如同事中的竞争对手,思想狭隘的顶头上司等等,这些是我们事业发展的绊脚石。所以,我们要运用独特的思想理念和容易干出成绩的锦囊妙计,使用“调虎离山”之计,把我们的绊脚石搬开,在得到上级认可与支持的同时,做出成绩。

    因为投稿命中率比较高,小赵在某厂做宣传工作的时候,引来了科室人员的嫉妒。特别是她的顶头上司,因为害怕有一天小赵会顶替了她的位置,总是限制科室人员越级汇报工作。规定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先跟她说,再由她向主管书记报告。

    有一次,主管书记和厂长想单独给小赵安排一项工作。她的顶头上司谎称小赵有别的工作要做,阻止了厂领导与小赵的接触。小赵得知后心想,要想在企业有所发展,必须有主管书记的认可才行。而现在,她的顶头上司就像一只“虎”一样,骑在了她和厂领导之间。怎样才能“调虎离山”呢?

    不久,企业主管部门安排业务骨干外出培训,小赵也在名单之中。因为外出培训安排了不少旅游项目,很多人都争着抢着想去。小赵却主动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她的顶头上司。上司走后,小赵主持了半个月的部门工作,她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因此受到了领导的赏识。没过多长时间,她就被调到了厂办公室,担任副主任兼厂长秘书的职务。

    在职场中,如果你的才能过于突出,有可能取代你的顶头上司,那么,上司往往就会抱着“潜龙勿用”的态度,让你在工作中处处受压制。这样,你的事业无疑会受到限制。这时,你只要巧妙地运用一下“调虎离山”之计,越级表现,你的才能就很有可能被你上司的上司发现,命运也将从此改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