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打金兵时,仿佛金兵都是一群脓包。但是看其他人打金兵,我们就会觉得宋兵是一群脓包。为什么反差这么大呢?其实都是由岳飞的天才军事作战能力决定的,并非宋兵有什么两样。不过岳飞这时候还只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角色,所以不能对整个战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他个人的胜利自然不能挽回整体的失败。
当年九月,岳飞在平定县与金兵作战时,传来噩耗,粘罕攻破太原,李纲和宗泽带着残兵退到黄河以南,准备在黄河边阻拦敌人。十月,金兀术又破镇定,攻打中山城,整个宋廷震撼。宗泽发来紧急命令,让岳飞不要在前线恋战,赶快退到黄河以南,和大部队一起准备在黄河边迎敌。
十月中旬,粘罕大军攻打潞安,潞安节度使陆子敬拼死守城,终因兵力不足被敌人攻破城池,城破之后陆子敬自刎殉国。
十一月,金兀术和粘罕两支大军已经来到黄河边上。其时,黄河上已经结冰,宋军和金兵隔河相望,随时准备开打。这时朝廷让赵构派人议和,赵构同意割让西北三大军事重镇,尽管如此,金人并没有罢战的意思。金兀术这次出征志在窃取中原神器,并非小小三镇就能满足的。
金兀术开出条件,除非宋钦宗退位,让张邦昌当宋朝皇帝,他们才肯罢兵。金兵为何提出这个条件,原来张邦昌一直在金国做人质,他本身就是金国的间谍,在金国待了一段时间,跟金兀术的关系越来越好。赵构逃跑之后,张邦昌不但没有逃跑的意思,还自愿认金兀术为干爹,张邦昌比金兀术还大十岁,这么做确实得到了金兀术的欢心。
钦宗当然不可能接受让张邦昌当皇帝的条件,只好让各路将领驰援京师,大家合力抵抗金兵。
战局的形势对宋朝很不利,与此同时,乌诗弥率领的东路军也从保州出发,在雄州大破宋兵,从河北一路杀到黄河边上。三路大军齐聚黄河边,随时可以拿下东京。
看到金兵旌旗猎猎,赵构想,这次京城肯定守不住了。赵构是聪明人,让秦桧和罗延庆率领五千人马,保护自己龟缩在归德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
金兵二十万大军渡过黄河,沿途的宋军一触即溃,根本不能形成有效的抵抗。赵构这时已经在打算盘了,他料定京城会陷落,而自己当皇帝的机会真的来了,于是特命刘光世、刘浩、岳飞等人来归德府守卫。他希望东京城破之后,这些将领能够在第一时间拥戴自己为皇帝。
这时候的东京城中,李纲不再是领导防御的人,而只是一个没有多大权力的老人而已。果然不出赵构所料,东京不堪一击,十一月二十五日,东京城沦陷。金兀术废掉宋钦宗,让钦宗传位给张邦昌。然后金兵在东京城内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洗劫,金兀术让一支金兵将徽宗、钦宗等宗室千余人押回金国首都,余下的金兵继续在中原洗劫。
不过金兀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攻破汴梁,灭掉北宋,大大激发了中原百姓的同仇敌忾之气。宋朝皇帝被俘虏后,宋人的抗战决心反而越强,金兵遭遇到的攻击和抵抗越来越多,有的地方几乎全民皆兵,加入抗金洪流。金兀术原本以为灭了朝廷,捉住皇帝,汉人就会束手就擒,哪知结果却恰恰相反。他自以为了解汉人,直到此时,才发现自己并不真正了解汉人。
张邦昌虽然被金人扶上皇位,但实际上仍旧只是一个傀儡,他自己也非常清楚这点。所以虽然当上了皇帝,张邦昌在各方面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过金人扶植起来的这个伪楚政权,只存在二十三天,也就在众人的一片唾弃声中垮台。
为了团结起来抗金,大家急需立一个新皇帝,但赵宋的宗室都被金人掳走,只剩下康王赵构。在大家的一致请求下,第二年五月一日,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是为建炎元年,南宋朝廷成立。
赵构应时势的需要成为皇帝,当上皇帝三天后,即启用李纲为左丞相。赵构此举让朝中的投降派非常慌张,这些人开始攻击李纲,说金人特别憎恨李纲这个人,如果任命李纲为丞相的话,只怕金人会恼羞成怒。还有的人说李纲这个人有震主之威,重用他的话我朝会非常危险。赵构没有理会这些言论,还是召见李纲。
李纲见到高宗后,说道:“老臣心中只有赵宋王朝,当然被金人憎恶。如果说老臣的才能不足以当丞相,这个倒说得通,但说老臣被金人厌恶就不能当丞相,这就说不通了。”
高宗点头:“朕何尝不明白呢?大人你为国尽忠鞠躬尽瘁,现在国家正是需要用你的时候,朕自然不会管那些小人的言论,希望大人能够再次为国效力。”
高宗赵构虽然年轻,但是深谙权术之道,他又何尝不担心李纲有“震主之威”呢?其实他一早就有了妥善的安排,安排李纲为左丞相那是为了收取民心,他知道李纲在百姓心中有很高的威望,如果自己重用李纲,百姓就会认为自己是明君,从而拥戴自己。但他又清楚,李纲性格刚强,不好驾驭,于是又安排了自己的心腹黄潜善为右丞相,秦桧为中书侍郎,这些人能对李纲起到很好的牵制作用。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赵构并不是真心想要抗金。他重用李纲不过是一场政治秀,他认为宋兵压根儿就打不过金兵,抗金的话只有死路一条。当确定了金人不可战胜的思想之后,赵构主要的精力就放在如何坐稳自己位子上面,在他看来,收复失地不太可能,保住偏安王朝才是最重要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