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2-Great Teacher Fukuzawa(伟大的老师福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那天,福泽谕吉回到家之后,下定决心抛弃掌握了很多年的荷兰语改而学习英语,并且找到了当时日本的英语达人中浜万次郎为师。刻苦学习了一年半载之后,他基本上达到了准达人的水平,然后被幕府给看上了,派人说,你想不想去美国?福泽谕吉说我想,幕府来的那人说好,你准备准备,这就要上路了。

    万延元年(1860),福泽谕吉随幕府外交团乘咸临丸渡过了太平洋去美国考察访问,就是胜海舟小栗忠顺等人一同去的那次。这次考察访美我们之前也说过,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渡洋的经验,所以大家都晕船了,一直在船舱里吐个不停。首先第一个倒下的是考察队队长木村摄津守,之后就是以副队长自居的胜海舟。这副队长是自封的,因为他是幕府的直臣,虽说小栗忠顺也是而且地位要比胜海舟高很多,不过人家为人老实,从来不搞争权夺位。

    看着胜海舟一副上吐下泻的样子,同样也被颠得脸色苍白的福泽谕吉斜眼瞄着对方然后说道:“明明就是一副晕船鬼的样子,你拽个毛啊。”

    为人本来就不怎么大度且以毒舌著称的胜海舟当场就有一种朝着福泽谕吉呕吐的欲望。

    到了美国之后众人擦了擦嘴,开始了考察访问。他们的导游是一个当地人,一边带他们四处参观一边跟他们说起了美国的历史,其中自然包括了美国第一代总统乔治·华盛顿的丰功伟绩。听着听着福泽谕吉突然问道:“请问,这华盛顿公的子孙现在情况如何了?”

    导游想了想,说道:“这个么……我也不知道啊。”

    后来,福泽谕吉回忆说:“当时我就觉得很受震撼,在日本,几乎没人不知道德川家康的子孙,可是在美国,华盛顿的子孙却几乎没人知道。我想这就是两国之间的差距吧。”

    在访问美国之后没多久,福泽谕吉又想到了自己的父亲福泽百助,其实百助是个非常有名的汉学家,但就因为地位低出身不好,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最终郁郁而终。

    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封建门阀制度是日本前进的最大障碍。”

    这个结论是相当精辟的,但有一点顺便得说一下,华盛顿似乎因为身体原因从而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所以也就没有自己的子孙了。

    在美国访问的时候,福泽谕吉特地还去了一趟书店,淘回来一本叫做《华英通语》的中英字典,凭着他厚实的汉学基础和英语知识,愣是将其整编改订成了一本《增订华英通语》之后出版发行,这是他出的第一本书。

    回国之后,福田谕吉继续在江户打理学校,将原本以荷兰语为第一外语的教学方针彻底做了修改,变成了大家一起学英语,同时,他也出任了类似于幕府官方翻译的职务,帮助整理各种荷兰语和英语的材料。

    文久二年(1862),福泽谕吉再奉幕府之命跟队去了欧洲考察。这一次比上次去美国在时间和金钱方面都要宽裕了不少,使得他能够好好地观察西洋列强的国度。结果是非常震惊的。按照福泽谕吉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如果看书,看一辈子都不明白,可现在身在欧洲,一下子全都能感受到了。这其中包括了欧洲的医院,银行,征兵制度,选举制度和邮政制度等等。这次访问带给福泽谕吉的唯一感受就是:必须要在日本普及西洋学说,倒不是说要让大家人人学英语,各个考4级,但也绝对不是向以前那样,什么会几句外语,知道外国有火车瓦斯灯的就算是兰学家了,而是要全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都从原来的那些封建等级意识,儒家等级思想中脱离出来,变换成西洋的思维方式,换句话说,福泽谕吉要引进的,不是西洋的坚船利炮,而是洋人的制度,洋人的生活思维方式,其实这也就是之前榎本武扬对土方岁三说过的,只不过榎本武扬是自己明白,而福泽谕吉是想让所有人都明白。

    这是一种在日本非常重要的思想的雏形,后来被叫做叫做脱亚入欧,我们之后会说。

    庆应二年(1866),福泽谕吉出版了《西洋事情》的第一部共计3册,之后的几年里他又分别出了番外篇3册和第二部2册。

    这套书对于日本来讲有着跨时代的意义。

    在此之前,日本人如果想要系统地了解外国的事情,除了一些零星散碎的书刊文章,主要是依靠我们中国的魏源写的那本《海国图志》,之前也讲过,这书当时在日本卖地脱了销。但很快,日本人发现,这玩意儿渐渐地就变得不那么好用了。

    原因很简单,第一,魏源并没有去过外国,他的书纯粹就是初级入门级别的科普类,并且也只是根据林则徐的《四洲志》加工而成,而林大人的那本东西则完全就是道听途说得来的,他是自己组成了个翻译小组,类似于我们今天看动画片的字幕组,然后弄来了国外的书籍和报纸汇编而成的,要说真实性实用性,肯定不如亲自踏上外国考察之后再写出来的东西强;第二,《海国图志》成书于公元1842年,二十多年来世界变化日新月异,而书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要想了解最新最真的外国行情,要想拿着这本《海国图志》来个以不变应万变是不可能的。

    就在这种老经典拿在手上舍不得丢可又已经没了啥多大实用价值的鸡肋时刻,《西洋事情》横空上市,这本书从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科技等方面入手逐一详细介绍,值得一提的是,福泽谕吉在书中并非一味地只是介绍说明,还经常会夹杂一些自己对于西方文明以及如何建设今后日本的看法,比如在第一部里,他就提出了自己原创的“文明政治的六个条件”,也就是说只要达成这六条,便是文明国家。它们分别是:

    1.对于自由的尊重

    2.宗教自由

    3.科学技术的导入

    4.学校教育的扩大

    5.法治主义

    6.国民福利的充实

    顺便一说,这自由二字,原来日本是从中国进口过来的,在两国的意思都一样,指的是随便,想干啥就干啥,带有“自由放任”的意味,而福泽谕吉则根据英语的liberty赋予了它新的含义:人在自己所拥有的领域自主追求自己设定目标的权利。这后者,最终在清末民初时又被我们中国人给引进回了中国,当你现在在说到人身自由信仰自由之类的词汇的时候,请自行起立怀念一下我们敬爱的福泽谕吉老爷爷,当然,如果你不愿意想他也可以,那就想想一万日元如何?

    《西洋事情》上市之后,立刻遭到了疯狂抢购,一时间日本洛阳纸贵短短几个月就销售了34万册,比当年的《海国图志》更厉害。当时在那些自诩兰学者或者是开明爱国人士中,据说最流行的街头问候是:

    “今天,你看《西洋》了吗?”

    “哇,到现在你都没看过《西洋》啊,你out了!”

    不得不说,这要换了几年前,估计福泽谕吉书还没卖出去人就被尊攘派给天诛了,现如今好在有了新选组,把搞天诛的人给反天诛了,从而为宣传西洋知识扫清了道路。

    《西洋事情》的叫好又叫座,着实让福泽谕吉赚了一大笔钱,但他却并未因此而发财,原因是这笔钱都被用在了那所兰学塾的几个贫困学生身上了。

    要说每个学校都有几个这种学生,福泽谕吉他们自然也不例外,对于这类学生,谕吉往往是不但免除其学费,甚至在生活上面也给予经济援助。这样一来钱常常就不够用了,于是他便自己去接来自于幕府或者民间的各种翻译资料,以此赚取一点翻译费。

    后来有的学生看不下去了,对他说,老师,这个资料我们来翻译吧,您就别受累了。

    福泽谕吉正色道:“你们来学校是学习的,而不是为老师赚钱的。”

    多年以来,离开适塾的时候,绪方洪庵对他说的话,一直都记在心里。

    据说好几年前日本发生过一起案子,一个大学生把老师给捅死了,原因是这位老师窃取了他的研究成果,在论文上冠上了自己的名字在刊物上作了发表。这事儿当时闹的很大,结果连漫画家青山刚昌都知道了,他以该事件为原型,改了几个名字,想了个作案手法,给画到漫画《名侦探柯南》上去了。

    虽说福泽谕吉这个人的很多思想很多行为我个人都是不赞同的,但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伟大的老师,真正配的上老师这个称号的人。

    之后,福泽谕吉又去了香港,新加坡,巴黎和伦敦等欧亚各国公干,在游历和考察中,他敏锐地察觉到,随着幕府和倒幕势力矛盾的日益激化,战争几乎就在眼前,不管最终是谁赢,对于日本来讲,都既是一场劫难,也是一次新生,而新生的国家最需要的,就是人才。

    所以他决定在这次回国之后,尽量地减少参与幕府的政治外交活动,一心开好学校。

    庆应四年(1868)四月,兰学塾被改名为庆应义塾,后来这所学校又改了名,就是今天的日本庆应大学。

    这个时候,戊辰战争已经爆发,而4,5两月又正是彰义队在江户闹腾得最欢的时刻,经常是课堂里的课上着上着,外面就开始了打枪开炮杀人放火,渐渐地就弄的人心惶惶,学生们生怕哪天好好地坐课堂里上课突然这屋顶就被人给轰塌了。

    在一天上完课之后,福泽谕吉却并没有马上离去,而是继续站在了讲台前,示意大家也等会儿回家,自己有话要说。

    清了清嗓子之后,他开了口:“你们知道吗?从前在法国皇帝拿破仑吞并欧洲各国的时候,荷兰的形势一度岌岌可危,如风中残烛一般,不但本国领土不保,就连在海外的殖民地都几乎被人给占了个一干二净,当年风光无比的荷兰帝国,一度连容他们升一杆国旗的地方都没了。然而,就算是这样,这个世界上照常会有一个地方,每天升起一面荷兰的国旗,那就是我们日本的出岛,不管拿破仑的铁蹄如何厉害,出岛的荷兰国旗永远飘扬不落。”

    学生们并不知道他说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

    “现在,我也知道,外面乱得很,天天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但我还是想说,希望你们能够坚持下来,因为只要有我们这个学校的存在,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学习西洋文明的路没有被截断。不管外面发生什么骚乱变动,这个国家的西学命脉绝都不会断,因为,我们就是日本西洋学的出岛!”

    说完,福泽谕吉平静地宣布下课,然后缓步走出教室。

    从此,就算外面炮火连天,庆应塾里却不会出现一个因此不来上课的学生。

    不过,要说战争虽然打得凶,但彰义队仅在一天内就被剿灭了,从此战线北移,跟江户的福泽谕吉以及他的学校再也不会发生任何关系了,可有一天晚上,他的学长大村益次郎却突然找上门来,说你随军去虾夷吧。

    福泽谕吉很奇怪,觉得自己虽说学过剑道也会用枪,但你大村益次郎这半夜三更的找我来该不会就是让我去当一个炮灰小兵吧?如果不是当兵而是当指挥官,自己又没学过这行,上了战场也是浪费军粮,更何况现在学校开的好好的,没事儿闲着去北海道那地方作甚?

    大村益次郎说谁让你去战场扛枪了?你知道么,高松凌云大鸟圭介他们都在那里啊,还有那几个谁我叫不出名字来,总之我们的那些老同学好几个都混在虾夷地区了,这榎本武扬肯定是必败无疑,到时候你要是在的话,搞不好还能留他们一条性命呢。

    福泽谕吉想了想,问,你咋不去?你去说话不是更有分量?

    大村益次郎当场就急了,说我要能去还犯得着这大冷天大半夜地跑你家来么?我这不是上面有事儿嘛?总之现在唯一合适的就只有你了,你要不去,那几个搞不好就挂了。

    福泽谕吉一想倒也是,大鸟圭介那厮暂且不说,高松凌云是个耿直正派的人,弄不好真的会做什么傻事,算了,我还是去一趟吧。

    就这样,他跟上了黑田部来到了这虾夷之地。

    再说这黑田了介听了福泽喻吉的翻译介绍之后,大为感慨,当下就命令手下给榎本军的使者拿来了五杯日本酒,说今天我请你喝酒吧,接着还附了一封信给榎本武扬,说:如果需要,武器和粮食都能给你提供。

    这种感情上的交流类似于三国演义里陆抗跟羊祜,不过也就维持了三天而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