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2-会津第一的聪明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其中,白虎队队员筱田仪三郎带了二十个几人组成了一队,他倒也不急着去找食物,而是带队悄悄的来到了新政府军的营地跟前,打算先劫个营再说。

    这想法是很好的,毕竟天黑下雨,正是偷鸡摸狗的好时机,但筱田仪三郎独独没有考虑到的是——战斗力的差别。

    当白虎队才刚刚靠近人家的营地,连营门的门把手都还没摸到,就被觉察了。于是新政府军倾巢出动,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枪战,不过短短几分钟,筱田队全线溃败,大家四散而逃。因为是晚上而且还下着大雨,尽管队长筱田仪三郎大声下令说撤回城里,可包括他在内,这些没有作战经验的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该咋个逃法,连会津城在东南西北都不知道,只能是“夺路而逃”,就是只要看到能落脚的,就可着劲儿的跑,而新政府军显然因为被吵了睡觉而非常恼火,对白虎队展开了全线追击,慌不择路的孩子们一口气穿过了赤井谷地,来到了位于泷泽村右边的饭盛山山脚下。

    当时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泷泽村在哪儿,会津城在何处,所有人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逃,赶紧的逃。

    山脚下分别有左中右三条岔路,其中,除了队员酒井峰治之外,其余的人都选择了左边或者右边,就这样,筱田队被分成了三组。

    我们先从走中间的酒井峰治开始说吧。

    酒井峰治没走多久,就听到了马嘶叫的声音,误以为是敌人靠近的他暗自下定了决心,如果一旦被俘那就是莫大的耻辱,只有自杀一条路了。

    随着马嘶鸣的声音越来越近,那匹马也出现在了峰治的眼前,这时他才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一匹劣种马,也就是所谓的农耕马,所以主人绝对不会是打仗的士兵,而应该是农民。果然,在马的附近,酒井峰治找到了前来避难的农家母子俩,于是,他便把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然后一下子就摸出了3两金子交到了对方的手里,为的是买一条能够通往泷泽村的路。

    3两相当于24万日元,将近2万人民币,作为问路费来说那基本就是接近于巨款了。所以农家母子很爽快的就告诉了他,沿着这条路下去就能到泷泽村,为了让这位少爷能够确切无误地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农妇还搞了一回售后服务,在告之路的同时,又让自家的孩子当了一回向导,领着酒井峰治走向了泷泽村。

    但是,走到半道儿的时候,他们碰到了一个酒井峰治的熟人,叫又次郎,是个农民。又次郎告诉峰治,现在从泷泽村到会津城的这段路上都是新政府军,去不得。于是酒井峰治临时改变主意,打算去泷泽村隔壁的牛之墓村,找他的另一个熟人,也是农民,叫庄三。

    然而,到了村子之后,他发现庄三不在家,想问问别的村民他去哪儿了什么时候回来,不想众村民一看到酒井峰治的打扮,纷纷退避三舍,躲避不及。

    他一开始想不明白,觉得大家都是会津的子民,怎么现在看到自己就像羊看到狼一样?

    最后一位特好心的村民告诉酒井峰治,之所以看到他要躲,是怕他抢东西。

    酒井峰治终于明白了过来:会津城已经陷落,大家把他当成了从城里落荒而来的逃兵,生怕他杀人放火搞破坏。

    当然,这种传闻是没根据的,当时的情报传递非常落后,出现了假情报或者旧闻当新闻之类的都是特别正常的事情。但是酒井峰治当真的,他觉得既然城池已经陷落,自己也不能再苟活于这个世界上了,应该找个地方一刀结果自己,随着城里的亡灵一起,升天堂或者落地狱。

    说来事情特别凑巧,就在酒井峰治来到了一颗老树底下准备给自己下刀子的时候,被人从后面一把抱住。

    那人就是他要找的庄三。

    这天庄三外出办事,回来了晚一些,路过老树正好发现一个家伙跪在树前一边哭一边拿着刀对着肚皮就要戳,仔细一看,居然是酒井峰治。

    庄三冲过去一把把刀给抢在了自己的手里,然后对酒井峰治说:“千万不要急着自杀,小少爷。”说完,便拉着他回到了自己家。

    来到屋子里,庄三拿出了一块很破的头巾和一套很烂的粗布衣服:“酒井少爷,您把这衣服给换上吧。”

    意思就是要他打扮成农家的小孩子然后混下山,之后再想个什么其他的法子混到城里头去。

    酒井峰治穿上那套衣服之后,便告别了庄三独自一人出发了。走了整整一天一夜,也就是在24日的早上,迎面走来了一支队伍,有个三四百来人的,看装扮,像是会津的。酒井峰治再一看,认出走在最前头的是会津朱雀队士中三番队的原田主马。

    接下来就是很俗套的一幕了,酒井峰治哭着跑上去说啊我可算找到组织了,原田主马先是一愣:这是哪儿来的小要饭的?再是一惊:哎呀这不是酒井家的小儿子么?你咋跑这地方来了?还穿着这身衣服?酒井峰治哭着说叔叔敌人把我们的城都攻下来了,你快去救救容保大人吧。

    原田主马说你不要急我这就先跟我们大人通报一下。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这支来历不明的朱雀队是打哪儿过来的?

    朱雀队的年龄范围我们之前说过,是18岁到35岁,属于人的一生中最能打的岁月,而且又是士中队,也就是中高级武士出身的队伍,换句话讲,属于年轻的贵族队伍,装备精良,战斗力绝对不弱。而在当时会津城周围或者附近,若真要有这么一支能打的精锐部队,松平容保也犯不着把小孩子白虎队给派出去送死了。

    事实上,这群人是从日光口赶过来的。

    日光口在日光那里,也就是今天的枥木县内,过了这个关口,一直往北走也能到达会津,当时新政府军分两路,一路主力,走的是越后口;一路非主力,走的是日光口,打算来个夹击,结果非主力的那伙人运气不好,被卡在日光了。而他们的对手,是大鸟圭介的传习队,当然,不能只有他一个,不然的话早被灭了,新政府军的主要对手是会津藩家老,叫山川浩。之前露过一次脸,从小栗忠顺那里拿钱的那个。

    他是一个比较神奇的人物,通称大藏,所以也常常被叫山川大藏,当时虽然只有23岁,可却已经是会津藩的家老了。

    他爹死得早,在他15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两年之后,也就是文久二年(1862),年仅17岁的山川浩便当上了会津藩铁炮队的队长。铁炮这玩意儿在当时属于高精尖武器,能够统领一队洋枪兵的,往往都是各藩精锐,像山川浩这么年轻就能担任该职,不但在会津,就算在整个日本也是非常罕见的。

    值得一提的是,山川浩的这个铁炮队长的位子是他自己考上去的。说到这里,就有必要讲一下当年会津的人才选拔制度了。虽说那会儿会津还没搞全民平等,所谓的人才都是从武士子弟中筛选,但也是要经过层层选拔数次考试之后才能最终确定的,而这考试制度也是大有讲究,在会津,假设有田中和铃木两人去参加考试,田中家里比较有钱,他爹是年薪150石的高级武士,而铃木家里比较困难,他爹一年辛辛苦苦干到头也就10石大米,那么在考试的时候,10道题目铃木只要做出6道就算合格,而田中的话,错误在2题以上就直接out了,因为会津人信奉一条:越是地位高的子弟就越是要严格要求。

    山川浩他爹在活着的那会儿年薪是1000石。也就是说,他山川浩去考试,考100分也就能当个60分使,万一不慎拿了个99分,只能叹一口气下次再来了。

    17岁的山川浩考了铁炮队长之后不过1年,松平容保就被任命为京都守护职,他也因得跟着一起去京都赴任而离职了。离职之后,会津藩上头对其做出了以下的一番评价:

    “虽然年少,但却能和前辈融洽相处,理论知识也非常丰富,为人老成稳重,对部下在外严谨,在内宽松,故而人人都心服口服,言听计从,上下和睦如同兄弟。”

    到了京都之后,他勤勤恳恳地又工作了2年多,然后爆发了四境战争,也就是幕府第二次对长州发起的讨伐战,当时会津藩并没有参加,其实本来幕府有请,但被以维持京都治安要紧为理由而拒绝了,不过拒绝归拒绝,松平容保还是派出了军事观察员,那就是山川浩。

    结果他看了一半就跑回京都了,松平容保问你怎么不看了?山川浩愤然回答说:“看不下去了!”

    确实是看不下去了,这幕府倾几乎全国之力攻打一个长州,却被人打的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年轻气盛的山川浩再也忍耐不住了,在一次会议上对松平容保发出请求,希望会津出兵参与这场会战。

    还没等松平容保说什么,会津家老小森久太郎跳了出来:“你小子想找死啊?想让会津藩覆灭么?”

    小森久太郎大家多少应该有点印象吧,就是之前池田屋事件中让广泽富次郎去忽悠近藤勇的那位先生,当年连天皇面临被绑架的危险他都没去鸟一下,更别说现在幕府跟长州打仗了,那绝对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主儿。

    接着一群会津的老头子们也跟着一起跳了出来,大家轮番对山川浩展开了车轮批斗,搞到最后只能由松平容保出来打圆场,说算了算了,山川还年轻,你们几个老人家不要太过分了,别扼杀年轻人发言的积极性嘛。

    当然,这么一闹,会津出兵的事儿也就当是说过就算出过了。

    山川浩挺愤怒的,但也没辙。

    庆应二年(1866),幕府跟俄罗斯商讨边境问题,派了当时的外国奉行,也就是外交部部长小出大和守出访俄国,山川浩作为会津藩的代表陪同随行(会津藩负责北海道的防务),当时他也就21岁,算是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属于不折不扣的攘夷派,当然,跟京都街头杀人放火搞恐怖袭击的极端尊攘派还是有区别的,他是那种特别不鸟外国人但也不提倡赶尽杀绝的类型。

    一行人到了俄国,下了船有人来帮忙搬行李,是旅馆派来的一个俄罗斯小伙子,人高马大非常魁梧,扛着箱子拎着包,就往前迈开了步子。等到了旅馆,东西一放,日本人非常客气地鞠躬道谢,然后小山大和守把钱拿了出来给人家,接着就准备走了。

    但是那个俄国人看了看手里的钱,没动。

    小山大和守有些纳闷:莫非给少了?他也不好意思问人家说你再把钱还给我我数数,而是伸长了脖子往对方手里瞄了几眼之后,确定没有少给,于是笑着又鞠了个躬,准备回头走人了。但那位俄国人还是没动弹,而且用非常奇怪的眼神看着这群日本人。

    大家有点纳闷了:那不成这俄国也流行攘夷?这家伙打算攘了我们?

    一直在边上没说话的俄国接待官员笑着告诉小山大和守,说这哥们儿不是要怎么你们,而是觉得你们给的钱太少了。

    小山很郁闷,说自己给的钱够了。俄国官员一边笑一边摇头表示,没说你们钱不够,而是要小费。

    小费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都知道,所以这里就省略俄国人对日本人进行的解释了,总之一番话说完,小山大和守虽说不爽,但还是决定入乡随俗给他点小费,也算是开一回洋荤了。

    正当其一边掏钱包一边要走上前,被人给拦住了,是山川浩。

    只见他一步跨到那位俄国搬运工面前:“你想要小费?”

    俄国人没答话,因为听不懂日语。

    “我来告诉你,你做了工作,我们给你钱,是天经地义,如果要额外打赏,那也是我们的事,哪有你这种下人主动赖着不走讨赏的?你知道不知道羞耻啊!”

    山川浩很激动,说话很大声,但俄国人依然没搭腔,因为实在是不明白这哥们儿说的是啥。

    “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你这个异国人!为什么不回我的话?!”

    废话,人家那不是不明白日语么。而且,现在身在俄罗斯的你们,才算是不折不扣的异国人吧?

    然而,在气头上的山川浩越说越愤怒,根本就没考虑到这些东西,甚至有一种无视压倒性身高体格差距的冲动,想上去揍那个搬运工一顿。

    最终一旁俄国官员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上来打了个圆场,表示小费么也不用给了,大家就这么散了吧。

    一直到离开,那位搬行礼的小伙子还没弄明白那些日本人干啥发那么大的火。

    这就是当时的日本人,他们处在和国际社会既接轨又脱轨的地方,刚刚被人强行打开了国门,见识到了西洋物什的厉害,所以有了一种说不出口埋在心底里的自卑感,而日本人本身又是特别敏感的,故而每当发生了什么,即便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只要触碰到了那根灵敏的自卑神经,他们便会一跃而起,作出一些你想都想不到的举动。

    不过,这种近乎神经质的自卑感,常常也会伴随着环境的改变和人本身的素质而发生着变化。

    去完俄国,大家接下来的行程是上法国和德国考察。

    主要参观的是克虏伯兵工厂,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是用了这家生产的大炮打败了法国和奥地利。

    参观的时间不长,也就几天,但效果显著,回国之后,山川浩就不喊着要攘夷了,转而开始接触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并且还搞起了会津藩的军制改革。虽然德国给他带来的震撼很强,但因为当时的幕府学的是法国,所以向来紧跟大哥步伐的会津藩,实行的也是法国军制。

    很快,伏见鸟羽会战就爆发了,在这场战役中,山川浩以及他的那支铁炮队是归会津老将林权助指挥,结果老人家最终没能挡住新政府军那更先进的大炮,被打成了重伤,不久之后便撒手人寰了,而山川浩也只能随着兵败的松平容保由京都退到大阪,再由大阪来到江户,最终回到了会津。回家之后松平容保就把军队分成了好几队,之前也有说过,什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都是这会儿搞出来的,分完之后,山川浩带着朱雀队就和大鸟圭介的传习队直奔日光口了。

    名义上因为大鸟圭介是幕府的人,所以担任了总督,但实际上他本人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大小事宜其实都由副总督山川浩说了算的。

    攻打日光口的是土佐藩的板桓退助和谷干城,双方先是在日光的今市(枥木县内)打了一仗,结果大鸟圭介的传习队跟土佐藩军拉了个平手,接着,传习队退入了日光口死守,土佐藩架起了大炮死攻。

    双方是从庆应四年(1868)的闰四月底开始打起的,没过几天之后,板桓退助被调去越后了,而大鸟圭介则发挥了他的专长——逃了。于是只剩下山川浩和谷干城两个人单挑。

    从闰四月底开始,一直打到七月中旬,几乎三个月时间谷干城没能前进一步,而山川浩指挥有方,手下朱雀队沉着应战,让新政府军叫苦不迭。

    最终结果是7月15日,山川浩听闻敌军快要攻到会津城下了,便打算放弃日光口回援老家,于是他撇下谷干城,当天便率部北上,为了避开一路上可能碰到的新政府军或者倒向新政府的藩国,朱雀队的大伙七绕八绕地兜了不少圈子,所以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饭盛山这里,前脚刚到,后脚就碰到了酒井峰治,山川浩便将其安排在了自己的队伍中,一起向会津城继续进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