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营销的经济环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引言

    学习目标:了解本地经济环境、区域经济环境、全球经济环境及国际金融与外汇环境对国际营销的影响,熟悉国际经济组织的含义、特征及意义,掌握东道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及国际收支等具体内容。

    技能要求:掌握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国际收支等的基本含义,能够通过对一些经济指标的分析判断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引例】汇率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一家中国企业向比利时一企业出口一批价值3500万比利时法郎的产品,信用证合同为90天,交易日当天汇率为1美元=35比利时法郎和1美元=8.23元人民币,但90天后的汇率为1美元=37比利时法郎和1美元=8.25元人民币,这家企业90天后到手的美元不是100万而是94.6万,人民币收益不是823万而是781万元,收益减少了42万元人民币。但如果90天后的汇率为1美元=34比利时法郎和1美元=8.24元人民币,则90天后到手的美元为103万,人民币为848万元,增加了25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第一节全球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国际营销者面临的重要营销环境之一,它也给国际营销带来威胁及提供机会。分析经济环境,对企业决定以何种产品进入市场,在哪个市场销售这些产品,如何进行产品定价,如何促销及分销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经济环境

    (一)本地经济环境

    本地经济环境是指企业所在国的经济环境,它对企业的行为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直接影响。本地经济环境处于国际经济环境的中心,区域经济环境处于第二层,全球经济环境处于外层。分析本地经济环境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消费者的经济条件

    国际营销者应当了解及掌握本地消费者的收入状况及其购买决策。了解本地消费者收入尤其是可任意支配的收入,因为可任意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最重要因素。还要掌握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即购买什么,何处、何时及如何购买。此外,要了解不同消费者集团可支配收入的差异性,从而制定出适合国内目标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企业往往首先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国际消费者的需求。可见,国内消费者需求状况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对企业跨国营销有直接影响。

    2.本国经济形势

    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尤其是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如果国内经济状况好,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上升,国内需求旺盛,国内产品销售量大,进口产品增多,对外投资增强。反之,如果国内经济衰退,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国内产品饱和,出口量提高,进口能力下降。

    3.本国市场竞争性质

    竞争性质是由市场结构所决定的,一般说,市场结构有四种:①完全竞争市场;②垄断性竞争市场;③寡头垄断竞争;④完全垄断市场。不同的市场结构,会直接影响国际营销者对价格的控制能力。国际营销者不仅要分析国内市场的结构与竞争性质,还要了解竞争者现行竞争战略及未来的竞争战略。任何营销战略的成功都依赖其对竞争优势的分析,否则不可能建立起比竞争者更具优势的现行地位与绩效。

    (二)区域经济环境

    区域经济环境是指由一定地理范围而结成某一特定经济联盟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环境,它是国际营销者跨国经营所面临的重要经济环境。某国的经济绩效会受本国与他国的经济关系的影响。各国经济安排不同,从而管理经济的模式也不同。这些不同的经济安排会导致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及经济联盟的形成。

    1.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在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使区域内各成员国的商品可以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持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

    2.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而且对非同盟国家采取统一的关税率,如非洲的东非共同市场即属于此类型。它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进了一步。结盟的目的在于使参加国的商品在统一的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排除非同盟国商品的竞争,它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

    3.共同市场

    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是指共同市场成员国间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同时,劳动力与资本等生产要素可以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

    4.经济联盟

    经济联盟(Economic Union)是指成员国之间不但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建立共同的关税,而且成员国制订和执行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的差异。目前的欧洲联盟属此类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开始出现,从而构成了国际营销的重要区域经济环境。其中西欧、亚太地区、北美等出现的经济联盟对区域及全球贸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经济联盟的出现促进了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从而为各成员国企业间国际营销提供了宽松的经济环境。它们通过签订优惠贸易协定等形式,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各成员国对外贸易的自由化。例如《欧洲联盟条约》规定,成员国之间分阶段削减直到全部取消工业品关税和其他进口限制,实现工业品的自由流通。在农产品领域实行共同农业政策,逐步取消内部关税和统一农产品价格,实现农产品的自由流通,从而为其成员国企业间国际营销提供宽松的经济环境。又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规定三国间工业品贸易取消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如取消进口许可证,实行统一的关税秩序和税则。

    (2)地区经济一体化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性与排他性,对非成员国企业的国际营销构筑起环境障碍。由于地区经济贸易集团在内部所实行的贸易化政策并非非成员国所能享受的,因而造成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企业营销之间的不平等竞争。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较落后,竞争力不强,因而他们处于更不利的国际营销环境。

    企业为了能在高度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必须了解这些环境的变化,以便准确地评估这些区域市场的机会与威胁。

    【案例3—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给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假设有三个国家:美国、墨西哥和中国,其中美国是棉衬衣的纯进口国,中国和墨西哥都生产并出口棉衬衣。假设中国棉衬衣的出口价格为每件10美元,墨西哥的棉衬衣的出口价格为11美元,再假设美国对两国棉衬衣都征收2美元的进口税,中国棉衬衣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为12美元,墨西哥的衬衣价格则为13美元。在美国与墨西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前,美国当然选择从中国进口棉衬衣。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实行自由贸易之后,取消了所有从墨西哥进口商品的关税,但仍然保持着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在不需要缴纳关税的情况下,从墨西哥进口的棉衬衣售价只有11美元,而中国的棉衬衣仍要支付关税,其市场售价仍要12美元。在此情况下,美国不再从中国进口棉衬衣而转从墨西哥进口棉衬衣。由于墨西哥的棉衬衣便宜,增加了美国消费者对棉衬衣的需求,因此,对墨西哥的棉衬衣的进口量也有所增加。

    (三)全球经济环境

    1.全球经济环境的主要特征

    (1)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迅速增长,并且国际贸易年均增长速度比世界经济增速高出四个百分点,而国际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又高于货物国际贸易,提高了大约一倍。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替代效应,成为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2)各国经济之间相互依赖性提高

    各国之间、各跨国公司之间在产品、服务及资本之间的贸易,创造了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而由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增长以及信息产业发展等多因素推动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出现,使各国经济彼此之间依赖性日益加强。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均不能脱离世界而孤立地发展。当今一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其他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当某一国家经济不景气时,不仅限制本国经济进一步发展,而且影响了该国的对外贸易及国际投资。又如当某一个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或汇率变动时,必然影响对外贸易效益及企业的竞争力,进而影响他国的贸易。再如一国的环境污染会涉及邻国,甚至导致全球环境的恶化。国际营销者必须关注这一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3)国际市场的竞争程度有所提高

    各国实施或扩大对外开放方针,越来越多的企业跨越国界从事全球经营和销售,因而提高了国际市场的竞争程度。如在汽车行业方面,过去,美国、日本及德国是国际汽车市场的主要角色。当今,韩国、马来西亚、中国等国也加入国际汽车市场,从而使汽车市场竞争激化。在其他行业,诸如医疗设备、化学仪器、电脑、农具等国际市场亦存在激烈的竞争。全球竞争的提高驱使企业寻求更好的方法去满足国际目标顾客的需求,企业主要集中采用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及售后服务等营销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4)全球经济更加复杂化

    由于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各国的经济相互依赖的加强以及全球竞争的加强,从而使全球经济变得更加复杂,并相互交错在一起。最典型的事例是美国金融危机,不仅影响本国经济及金融,而且影响全球的贸易和金融的发展。

    2.各国经济制度

    每个国家的经济制度是国际营销者必须考虑的另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各国经济制度差异性很大,但可概括为三种类型:资本主义制度、国有制度或社会主义制度、混合经济制度。不同的经济制度性质不同,对社会经济调控方式亦不同。

    资本主义制度涵盖着众多国家,诸如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当今世界上已不存在亚当·斯密曾描述的纯粹资本主义。甚至在所谓自由资本主义的美国也存在政府通过某些立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调控的行为。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主要包括中国、解体前的苏联及瓦解前的东欧国家、朝鲜及越南等国家。原来这些国家的经济制度属于国家直接干预社会经济,企业的生产、产品的定价及分销均由政府直接控制。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方针及已解体的苏东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方式从原来直接行政干预日益转向通过法律、经济及行政手段实行间接宏观调控。

    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众多的混合经济制度模式。在该经济制度下,允许某些行业自由动作,同时,某些行业的发展受到严格的控制。

    这些不同的经济制度对企业国际营销提供宽、严程度不同的经济环境,从而使企业所面临的国际营销环境的复杂程度也不同。

    (四)国际金融与外汇环境

    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展营销活动,其资金流动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会面临汇率变化、通货膨胀、货币转换等而产生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分析国际市场上的金融与外汇风险。

    1.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的含义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由于经常发生多边资金借贷而形成的资金供求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进,国际金融活动进一步扩大,国际金融市场也在不断演变,并出现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按照经营业务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资金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其中资金市场又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

    国际外汇市场是外汇买卖的场所。是各类外汇供求组成的外汇交易及各种外汇资金调拨、清算及供求关系的总和。外汇市场是在西方国家放宽外汇管制的情况下,随着商品经济、货币信用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在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避免或防止外汇风险的发生,提供国际性的资金融通和国际结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汇市场根据有无固定场所来划分,可以分为有形外汇市场和无形外汇市场两种形式。目前世界上大约有30多个外汇市场,其中最重要的有欧洲的伦敦、法兰克福、苏黎世和巴黎,美洲的纽约和洛杉矶,亚洲的东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等,它们各具特色并分别位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营业时间上此闭彼开,各市场间汇率差异微小,他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统一的世界外汇市场体系。

    2.国际金融与外汇环境对国际营销的影响

    (1)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企业国际营销需要良好的国内、国际金融环境,以利于企业融资、投资。但环境的变化是不以企业的意志为转移的,特别是外汇汇率,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诱发各种风险,需要企业认真对待,这也是国际营销环境与国内营销环境的一个重大区别所在。

    (2)对销售策略的影响。外汇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对国际营销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对产品价格、产品销售额及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影响。企业必须从财务收益和市场占有率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调整战略适应汇率变化,既要保持国际市场适度占有率和销售额,同时又要减少因汇率变动对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案例3—2】日本A公司因进口货物要向美国B公司支付一笔5万美元的货款。A公司为保险起见,可通过日本银行在远期外汇市场上用日元购买5万美元,但是在3个月后交割。假定签订合同时,远期汇率为1美元=130日元,3个月后A公司以650万日元的价格购进5万美元支付给美国公司。如果此时汇率为1美元=131日元,日元贬值,则A公司的这个远期合同获得了5万日元的收益,如不购进远期汇率,现在要支付655万日元才能购得5万美元。反之,如现在汇率为1美元=129日元,则A公司为避免外汇风险而损失了5万日元。

    二、国际经济组织

    (一)国际经济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1.国际经济组织的含义

    国际经济组织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国际经济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政府或民间团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通过一定的协议形式建立的具有常设组织机构和经济职能的组织。狭义的国际经济组织仅限于国家政府间组织,不包括非政府间组织。

    2.国际经济组织的特征

    (1)它是国家之间的组织,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组织。

    (2)成员一般是国家,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非主权实体也取得了一些国际经济组织的正式成员或准成员资格。

    (3)调整国际经济组织成员间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调整国际经济组织成员间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国际经济组织法。

    (二)国际经济组织的意义

    国际经济组织是世界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1.国际经济组织是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就经济问题进行协商和合作的场所

    国际经济组织是国际经济交往中建立联系的一种纽带,是现代国家以及其他经济活动主体进行经济交流与合作的一种经济形式。国际经济组织对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的促进主要是收集和传播信息,是一个合作决策得以做出的场所,同时为执行这种决策,将决策化为行动提供行政机制。

    2.国际经济组织是制定调整国际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并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机构

    经济管理和监督可能是多边的、区域的、双边的和国家的,其中多边的和区域的经济管理往往求助于国际经济组织。从各成员的共同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是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职能之一,它往往通过制定各成员统一执行的法律规范来执行这种职能。很多国际经济组织制定的原则、规则、制度成为它所调整的领域普遍遵守的基本准则。国际经济组织一般不会直接规范各国商人的具体商业行为,但它制定的规范为各国对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个样板,使各国政策趋于统一。

    3.国际经济组织提供了解决国际经济争端的途径

    国际经济交往加深的一个必然后果是与经济交往的相关矛盾和纠纷的增加。这些矛盾和纠纷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又必将危害国际经济交往的顺利进行。国际经济组织为争端当事方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渠道,使争端尽可能通过协商友好地解决。它还往往提供一个专门的争端解决机构和设计一整套争端解决程序,以便为争端解决提供一个权威方案,甚至规定惩罚措施,保证争端解决方案得到执行。国际经济组织合多方之力,使争端能在合理和有利于大多数国家的基础上解决,从而为国际经济组织建立的经济体制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

    4.国际经济组织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支持机制

    国际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主要体现在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提供了重要的体制保障和政策架构。全球经济一体化涉及生产、流通各领域,国际经济组织在每一领域都有活动并成为支持该领域一体化的重要力量。在过去五十多年中,由于国际经济组织的积极活动已建立了一个一体化的制度框架,为跨国境交易创造了一个更开放的环境。

    (三)国际经济组织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经济组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1.根据参加者类型不同,国际经济组织可分为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经济组织

    政府间的国际经济组织是基于政府间的协议建立和运作的国际经济组织。它的参加者是各国政府。这种组织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都是典型的政府间的国际经济组织。

    非政府间的国际经济组织不是由政府间协议创建的国际经济组织,其参加者不是主权国家的政府而是个人、民间团体、法人等。这种组织在国际经济关系的特定方面往往也有重要的影响力,典型的如国际商会、国际清算银行等。

    2.根据主要活动范围的不同,国际经济组织可分为广泛性的和专业性的国际经济组织

    广泛性的国际经济组织是在所有或一系列重要的经济领域都进行调节的组织,典型的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等,它们的活动都涉及贸易、金融、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的多个方面。

    专业性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主要在某一具体经济领域活动的组织,根据国际经济活动的构成,又分为国际贸易组织、国际金融组织、国际投资组织、国际税收组织等。贸易领域的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金融领域的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投资领域的组织如解决一国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的国际中心等。

    3.根据作用的地域范围不同,国际经济组织可分为全球性的和区域性的国际经济组织

    全球性的国际经济组织是对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进行调节并产生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这种组织一般都属于联合国系统,是联合国的机构或专门机构,如作为联合国主要机构之一的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作为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非政府间的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往往也和联合国有固定的联系。但也有部分不属于联合国系统,如世界贸易组织建立时,其成员国即力图使它避免受到联合国的影响。

    区域性的国际经济组织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经济发展进行调节并产生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它接收成员时一般只对特定区域的国家开放,关注的问题主要是本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区域性经济组织有的涉及本区域的贸易、投资等,以促进本地区的全面经济合作为目标,这种组织被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也有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只关注经济活动的特定方面,如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等各种区域性的货币组织就只限于促进区域内成员的货币合作,这些组织被称为一般区域性经济组织。

    (四)主要的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1944年7月1日至22日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1947年3月1日开业,同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其宗旨是: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从而促进和保持高水平的就业和实际收入;促进汇价的稳定,在各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率安排;协助建立成员国之间经济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帮助消除阻碍世界贸易发展的外汇限制。

    2.世界银行集团

    世界银行集团根据1944年7月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1956年成立了国际金融公司,1960年成立国际开发协会。至此上述三个国际金融组织形成了世界银行集团,所谓世界银行是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其宗旨是:通过提供资金、经济和技术咨询、鼓励国际投资等方式,帮助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世界贸易组织

    从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到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他们的宗旨相对于《关贸总协定》增加了三个新因素:涉及服务贸易产品;表述了可持续发展,“寻求保护和维护环境”;承认需要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能获得与它们国际贸易额增长相适应的经济发展。”

    【案例3—3】《关贸总协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积极作用之一就是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在第一轮谈判中,23个参加国达成双边关税减让协议123项,涉及商品税目45000项,使应征税进口值54%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35%,涉及贸易额100亿美元。在第二轮谈判中,33个参加国达成双边减税协议147项,涉及关税减让5000项,使应征税进口值5.6%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35%。在第三轮谈判中,39个参加国达成双边减税协议150项,涉及关税减让8700项,使应征税进口值11.7%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26%。在第四轮谈判中,28个参加国,使应征税进口值16%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15%,涉及贸易额25亿美元。在第五轮谈判中,45个参加国家,使应征税进口值20%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20%,涉及贸易额43亿美元。在第六轮谈判中,54个参加国使工业品的进口关税下降35%,涉及贸易额400亿美元。在第七轮“东京回合”谈判中,99个参加国采取了一揽子办法,按照一定的公式,使关税水平降低30%左右。通过这七轮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税率已从1948年的36%减低到20世纪80年代的5%,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税率,也在同期下降到13%左右。

    4.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通过196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以下简称“贸发会”),确定贸发会议为联合国常设机构。其组织结构:成员(全体联合国成员国、联合国专门机构成员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中国于1972年首次派代表参加贸发会,成为其成员国);组织机构(会议、贸易和发展理事会和秘书处。理事会下设立三个委员,他们会分别是货物和服务贸易与商品委员会,投资、技术与有关金融问题委员会和企业、商务便利与发展委员会);决策方式(一票投票权;采用一致同意或协商一致的决策方式)。

    除了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以外,还有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和其他类型国际经济组织。

    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包括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其他类型国际经济组织包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贸易类国际经济组织:国际商会、石油输出国组织;金融类国际经济组织:国际清算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及其他区域性开发银行;运输类国际经济组织: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事委员会、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保险类及其他国际经济组织:国际海上保险联盟、国际航空保险公司联盟、国际伯尔尼协会等。

    第二节东道国的经济状况

    一、国内生产总值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CA+I+CB+X(3.1)。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到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是使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完全地转化成流通的财富,这是不一定的。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意义

    (1)国内生产总值是SNA核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综合性指标。

    (2)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经济领土是指由一国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也就是在本国的地理范围基础上,还应包括该国驻外使领馆、科研站和援助机构等,并相应地扣除外国驻本国的上述机构(国际机构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常住单位,但其雇员则属于所在国家的常住居民)。经济利益中心是指某一单位或个人在一国经济领土内拥有一定活动场所,从事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并持续经营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单位或个人,一个机构或个人只能有一个经济利益中心。一般就机构(单位)而言,不论其资产和管理归属哪个国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机构在所在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就个人而言,不论其国籍属于哪个国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居民在所在国就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因为常住单位的概念严格地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范围,所以其对于确定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口径,明确国内与国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种交易量的范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以总额和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期了。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因此,即使总产量没有增加,仅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仍然是会上升。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上升只是一种假象,有实质性影响的还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所以使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时,还必须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做出调整,从而精确地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动。因此,一个季度GDP缩减指数的增加,便足以表明当季的通货膨胀状况。如果GDP缩减指数大幅度地增加,便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利率上升、进而外汇汇率上升的先兆。

    【小资料3—1】处在不同的人均GDP阶段,居民追求的消费品是不同的,把握其规律就能为寻找市场机会提供依据和方向。

    (三)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研究东道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不仅可以看出该国经济发展态势,而且还能因此判定其货币汇率的变化趋势。如果东道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东道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11国中除爱尔兰(9.0%)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国家的GDP增长率仅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这促使欧元自1999年1月1日启动以来,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贬值了30%。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该国的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这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二是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三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并且经济增长率高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

    二、通货膨胀率

    (一)通货膨胀率的含义

    通货膨胀(Inflation Rate),是一种货币现象,指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属于不同的经济范畴,但两者又有一定的联系,通货膨胀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扭曲商品相对价格,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促发经济泡沫乃至损害一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权基础。

    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而价格指数则是反映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指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速度(以通货膨胀为准)。以气球类比,若其体积大小为物价水平,则通货膨胀率为气球膨胀速度。或者说,通货膨胀率为货币购买力的下降速度。

    在实际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由于消费者价格是反映商品经过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终价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因此,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我国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即CPI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计算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可以分别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GNP折算价格指数。国际上经常采用第一种,其公式如下:

    CPI=a1(P1t/P10)+a2(P2t /P20)+…+an(Pnt /Pn0)(3.2)。

    通货膨胀率={(本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100%。

    注意上式,通货膨胀率不是价格指数,即不是价格的上升率,而是价格指数的上升率。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分

    (1)爬行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3%之间)。

    (2)温和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3%~6%之间)。

    (3)严重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6%~9%之间)。

    (4)飞奔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50%之间)。

    (5)恶性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50%以上)。

    2.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分

    (1)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2)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3.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

    (1)平衡通货膨胀(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照相同比例上升)。

    (2)非平衡通货膨胀(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4.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分

    (1)公开性通货膨胀。

    (2)隐蔽性通货膨胀。

    (3)抑制性通货膨胀。

    5.按照成因不同分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3)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4)结构性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率和消费者价格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一般说来当CPI的增幅>;3%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的增幅>;5%时,我们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近几年来欧美国家GDP增长一直在2%左右波动,CPI也同样在0%~3%的范围内变化,而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首先是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近两年来GDP增长都在9%以上,CPI却没有多少波动,表面看来这可以说得上是“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自如,市场行为反映十分理性。”其次一年之内CPI大起大落,前后相差几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除非经济生活中有重大的突发事件(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国的CPI大幅波动有些异常。最后随着CPI大幅波动,国内经济一时间通货膨胀率过高,民众储蓄负利率严重,一时间居民储蓄又告别负收益,通货紧缩阴影重现。

    (四)通货膨胀率和零售物价指数

    零售物价指数(Retail Price Index,RPI),是指以现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的价格指数。美国商务部每个月对全国范围的零售商品抽样调查,包括家具、电器、超级市场售卖品、医药等,不过各种服务业消费则不包括在内。汽车销售额构成了零售额中最大的单一构成要素,约占总额的25%。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个人消费增加,便会导致零售物价上升,这将可能带来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令政府收紧货币供应,利率趋升,为该国货币带来利好的支持。因此,该指数增加,理论上亦利好于该国货币。

    三、失业率

    (一)失业率的含义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失业率=失业人数/(在业人数+失业人数)

    在美国,失业率每月第一个周五公布,在中国台湾地区,则于每月23日由行政院主计处公布。失业数据的月份变动可适当反应经济发展。大多数资料都经过季节性调整。失业率被视为落后指标。

    (二)失业的分类

    1.按照失业的表现形式分类

    (1)周期性失业。就业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而国民收入水平又取决于总需求,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周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2)自然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3)隐蔽性失业。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做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

    2.按照造成失业的原因分类

    (1)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寻找工作或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现象。增加职业训练计划与提高信息沟通(使失业者能确实掌握就业机会)可降低这方面的失业。

    (2)结构性失业。结构性的失业指市场竞争的结果或者是生产技术改变而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通常较摩擦性失业持久,因为结构性失业常表示人员需要再训练或是迁移才能找到工作。

    (3)季节性失业。农业、营建业与旅游业特别容易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4)非自愿性失业。如果工资品的价格相对货币稍有上升,现行货币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劳动总供给量和在此工资水平下的劳动总需求量都将大于现有就业量,那么劳动者就处于非自愿性失业状态。

    (三)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是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

    一般认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都是难以避免的,它们与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水平,与经济周期无关。因此,它们也被统称为自然失业。自然失业与总劳动的比率就是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一般被认为是经济社会所难以消除的,因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总是存在的,是一个国家能够长期持续存在的最低失业率。充分就业既意味着一个国家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意味着一个国家所有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一国经济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所有的经济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即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自然”的定义并不明确,没有人能明确地指出一个社会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它会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而变化,以中国台湾地区而言,一般认为自然失业率是介于1.5%~2.5%之间。

    (四)失业率的影响

    可以通过失业率指标判断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一直以来,失业率被视为一个反映整体经济状况的指标,而它又是每个月最先发表的经济数据,所以失业率被称为所有经济指标的“皇冠上的明珠”,它是市场上最为敏感的月度经济指标。一般情况下,失业率下降,代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利于货币升值;失业率上升,便代表经济发展放缓衰退,不利于货币升值。若将失业率配以同期的通胀指标来分析,则可知当时经济发展是否过热,是否构成加息的压力,或是否需要通过减息以刺激经济发展。

    另外,失业率数字的反面是就业数字(The Employment Data),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非农业就业数据。非农业就业数字为失业数字中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主要统计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职位变化情形,它能反映出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及其增长,数字减少便代表企业减低生产,经济步入萧条。当社会经济较快时,消费自然随之而增加,消费性以及服务性行业的职位也就增多。当非农业就业数字大幅增加时,理论上对汇率有利;反之则相反。因此,该数据是观察社会经济和金融发展程度和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国际收支

    (一)国际收支的含义

    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

    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常为一年)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

    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交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的定义为: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地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2)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包括:商品和劳务的买卖、物物交换、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无偿的单向商品和劳务的转移、无偿的单向金融资产的转移。

    (3)记载的经济交易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

    (二)国际收支的产生和发展

    1.国际收支的产生

    国际收支是由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往来活动而引起的。生产社会化与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日益增多,国际交往日益密切,从而在国际间产生了货币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关系必须在一定日期内进行清算与结算,从而产生国际间的货币收支。

    国际间的货币收支及其他以货币记录的经济交易共同构成了国际收支的主要内容。

    2.国际收支的发展

    国际收支是随着国际经济交易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主要的国际经济交易是对外贸易,因而早期的国际收支概念是指一国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差额。金本位货币制度崩溃后,演化为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进一步增加与扩大,就发展为被各国普遍接受的广义的国际收支。

    (三)国际收支的调节

    1.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分类

    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而平衡则是相对的、偶然的。

    (1)周期性不平衡。周期性水平衡量指由于国际间各国所处的阶段不同而造成的不平衡。经济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当一国处于繁荣阶段,而贸易伙伴国处于衰退阶段,易造成本国的贸易收支赤字。由于各国经济都会经历繁荣和衰退的交替,就有周期性,两国的国际收支也会交替地出现顺差和逆差。只要经济周期不太长,程度不太深,这种失衡就是短期的、较轻微的。

    (2)结构性不平衡。结构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国际市场对本国的出口和进口的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本国贸易结构无法进行调整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如果本国产品的供需结构不能满足国际市场产品供需结构的变化,如不考虑资本项目,将会导致本国国际收支长期不均衡。

    (3)货币性不平衡。货币性不平衡是指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如果一个国家货币发行不当,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价上涨,生产成本上升,本国产品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下降,进口上升;或者利率下降导致资本外流增加,内流减少,使一国国际收支处于逆差状态。

    (4)收入性不平衡。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增长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各国处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经济增长率会导致收入水平不同,进而影响进出口需求。如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相对较高,人们收入较高,进口需求增加,国际收支会产生逆差。

    (5)季节性和偶然性不平衡,季节性和偶然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季节变化或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如由于气候原因造成一国粮食减产,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2.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经济影响

    (1)国际收支逆差的不利影响

    持续的、大规模的国际收支逆差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存在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的国家会增加对外汇的需求,而外汇的供给不足,从而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币的国际地位降低,可能导致短期资本外逃,从而给本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带来不利影响。

    ②如果一国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不仅会严重消耗一国的储备资产,影响其金融实力,而且还会使该国的偿债能力降低,如果陷入债务困境不能自拔,这又会进一步影响本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并失去在国际间的信誉。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爆发的国际债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债务国出现长期国际收支逆差,不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所致。

    (2)国际收支顺差的不利影响

    持续的、大规模的国际收支顺差也会对一国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①持续性顺差会使一国所持有的外国货币资金增加,或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抢购本国货币的情况,这就必然产生对本国货币需求量的增加,由于市场法则的作用,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价就会上涨,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对本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不良影响。

    ②持续性顺差会导致一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因为如果国际贸易出现顺差,那么就意味着国内大量商品被用于出口,可能导致国内市场商品供应短缺,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出口公司将会出售大量外汇兑换本币收购出口产品从而增加了国内市场货币投放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如果资本项目出现顺差,大量的资本流入,该国政府就必须投放本国货币来购买这些外汇,从而也会增加该国的货币流通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③一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容易引起国际摩擦,而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就意味着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因其顺差而出现国际收支逆差,从而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他们要求顺差国调整国内政策,以调节过大的顺差,这就必然导致国际摩擦,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演越烈的欧、美、日的贸易摩擦就是因为欧共体国家、美国、日本之间国际收支状况不对称之故。

    可见,一国国际收支持续不平衡时,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该国经济带来危害,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调节,以使该国的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3.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当出现赤字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外汇缓冲政策。外汇缓冲政策指一国利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措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这种方法可以融通一次性或季节性的国际收支赤字。该政策受到储备规模的影响,只适于规模较小的短期的国际收支赤字。

    (2)财政货币政策。出现赤字时,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该政策可以降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从而降低进口;调整国内商品与国外商品的价格比,促进出口;提高国内利率,改善资本账户的状况。其局限性:改善国际收支往往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

    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可以从三个渠道来影响国际收支:①收入效应。②利率效应。③相对价格效应。

    (3)汇率政策。利用汇率变动消除国际收支赤字,主要取决于以下条件:①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是否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②本国是否有剩余的生产能力可以利用,以便增加出口商品的生产能力。③贬值带来的本国贸易商品和非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优势能否维持一段时间,汇率贬值引起的通货膨胀能否为社会接受。④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政策管制,是否会引起贸易伙伴国的报复。

    本章小结

    经济环境是国际营销面临的重要的营销环境之一。国际营销面临三个层面的经济环境,即本地经济环境、区域经济环境及全球经济环境,而且这三层经济环境往往相互影响,交融式地对企业国际营销发生作用,此外,还面临着国际金融与外汇环境,企业对之难以把握和适应。

    研究国际经济环境不仅要分析不同层面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同时还要研究国际经济组织和东道国的经济状况。

    复习思考题

    1.本地经济环境对国际营销产生何种影响?

    2.全球经济环境的特征。

    3.国际金融和外汇市场对国际营销的影响有哪些?

    4.国际经济组织的分类。

    5.通货膨胀的类型。

    6.试述通货膨胀率和CPI的关系。

    7.试述通货膨胀率和RPI的关系。

    8.失业有哪几种类型?

    9.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分类及其经济影响。

    10.当出现赤字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调节?

    案例分析

    中国香港地区:有前景还是没有前景的市场?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后,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仍然是一个自由港和独立的海关区域,并且能决定和执行自己的经济政策。中国香港地区保留自己的货币和维持自己在世贸组织中独立的成员资格。

    1.作为商业中心的中国香港地区

    中国香港地区是世界第十大贸易地区和第三大金融中心。在仅4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620万人口。居民平均收入超过25300美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排名第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有一流的纺织品、服装和玩具的制造商和出口商。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没有其他的商业中心能比中国香港地区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自由贸易、自由企业、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和在贸易问题上的“直接不干预”政策以及税率。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遗产基金会把中国香港地区经济列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

    中国香港地区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是外向型的,并且它的发展和福利主要依靠贸易业绩。除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对中国香港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明显的贡献。中国香港地区凭借其战略地位、基础设施和商业关系,已经发展成贸易、金融、通信和为整个亚太地区提供商业服务的中心。

    中国香港政府对外资和本地公司一视同仁,没有偏好。没有任何特别的激励提供给海外企业。开办企业的程序是尽可能地少。没有任何关于最小资本的规定,没有任何关于在公司所有权上本地和海外参股比例的规定。中国香港政府帮助合资企业寻找合适的本地伙伴。同样,也没有关于本地雇员与海外雇员相对比例的规定。然而,通常很高的生活费用(主要是住房)使得公司不能大量使用国外雇员。对于外汇、资本或利润的转入或转出也没有什么限制。

    2.中国香港地区和中国内地的经济相互依赖

    现存的香港——大陆纽带将为未来的发展建立一种模式。中国内地是目前中国香港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中国香港地区投资的主要来源。中国香港地区已发展成为“中国公司的国际部”,“管理”着中国的出口或进口。中国每年出口到美国的近70%的部分,是通过中国香港地区以再出口的形式进行的。中国香港地区已建立起同中国内地和世界各国的商业社会关系。优良的电信和交通运输设备以及成熟的金融市场,使中国香港地区扮演着“服务商”的角色。其中一个重要作用便是充当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地区之间的中间人。

    在中国内地吸引外资的30年期间,已估计实现的总投资达2200亿美元,大约60%来自于中国香港地区或经由中国香港地区。中国香港地区80%的制造商在对岸已经配置了劳动密集型生产设备。在中国南部经营的中国香港地区的公司,现在已经雇佣了大约400万人,超过其在香港本地制造工人的10倍。6000名以上中国香港地区的管理人员、专家、技术人员和监督人员目前正在中国内地工作。另外,中国香港地区20%的资金周转发生在广东省。

    同时中国内地也在增加对中国香港地区的投资。中国内地是中国香港地区的最大的投资者(250亿美元),领先于美国和日本。主要投资于航空部门(例如Cathay Pacific的大多数所有权)、电信和不动产。事实上,据估计,截至中国香港地区回归时,中国内地的买方控制了中国香港地区不动产市场的20%。中国银行仅次于中国香港地区银行,是中国香港地区的第二大银行集团,它发行的中国香港地区流通的货币得到了中国香港政府外汇存款的全力支持。

    3.中国香港地区与美国的商业联系

    关于亚洲市场,最关键的是进入,即进入市场和获得市场信息,对许多美国公司来说,中国香港地区的战略地位、发达的基础设施和商业技巧为美国在中国香港地区的活跃提供了很好的激励。

    目前超过900家的美国公司在中国香港地区经营,这个数字是5年前的两倍多。实际上,《财富》500强中在亚太地区做生意的每一家公司都在中国香港地区有代表机构,通常是一个区域总公司。Polaroid远东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Polaroid远东有限公司的香港办事处是一个全资子公司,是管理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内地、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印度等区域的总部。它创立于1971年,现有69名雇员,管理着财务、销售和市场以及人事。

    对美国制造的商品来说,中国香港地区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市场。事实上,中国香港地区人均进口的美国商品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多,是日本的4倍、欧洲的5倍。

    中国香港地区还是进入中国内地的便利的踏脚石。Polaroid公司最近宣布在上海建立一个合资制造企业,生产用于出口的照相机。除了制造照相机,Polaroid希望能开发中国内地的办公照相器材市场。中国香港地区的作用就是为中国新的策划执行部门提供培训和销售以及营销支持。Polaroid远东公司中国贸易部的销售和市场营销经理陈先生认为中国的大部分人仍然不熟悉西方模式的商业活动。陈说:“中国香港地区带领中国更接近世界”。在中国香港地区的其他美国公司有:

    (1)金宝汤料公司。金宝汤料公司建立了价值为50万美元的研发中心,为其进入亚太地区打前站。这个新中心将开发一系列适合中国偏好的罐装产品。这项经营是进入中国的一个跳板。

    (2)摩托罗拉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是世界第四大半导体制造商,在中国香港地区建立了一个数百万美元的最尖端技术的芯片制造工厂。这个工厂将供应整个太平洋地区,这是一个140亿美元的半导体市场。

    (3)国际废水管理公司。国际废水管理公司在一家国际财团有70%的股份,该财团赢得了数百万美元的合同,在中国香港地区建造和生产亚洲第一的化学废水处理设备。

    无论发生什么事,中国香港地区都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中国香港已经是中国海外的非官方的商业首都。对美国企业来说,中国香港地区将是一个发现合适的合伙人和进入中国市场的地方。

    问题:

    (1)中国香港地区营销经济环境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企业的国际营销有何影响?

    (2)把中国香港地区作为进入和在中国内地市场销售的基地有什么好处?

    (3)把中国香港地区作为中国内地转口贸易基地有何好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