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香奈儿:我靠什么征服世界-风云变幻 世界是多变的,美丽是永恒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演艺携手:与好莱坞电影的一次邂逅】

    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经济萧条的年代,是一个电影天才层出不穷的年代,也是一个属于美国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代。

    在那个真正属于电影世界的年代里,在“古典好莱坞”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自己能够成为电影里的主人公,能够过上电影里的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或许,人们并不期望自己真的能够如愿以偿,只是想让自己在失业的绝望中,找到一丝安慰与希望而已。

    倘若不是华尔街,那么这个黄金时代会更长,电影也会更加纯粹。经济危机的阴影下,投身电影事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这个不景气的岁月里,只有让观众们喜欢自己的电影,才能博得一线生机,唯一的途径,就是吸引来更多的明星大腕。

    作为好莱坞著名电影公司的米高梅也有着自己的决策,他的合伙人之一——高德温就认为,想要在经济危机下起死回生,除却明星之外,明星所穿着的衣服也是重要的一点。如果那些好莱坞明星能够身穿著名设计师设计的服饰,必定会成为画龙点睛的一笔,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可可·香奈儿。

    那个时候的可可·香奈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的衣服受人欢迎,著名的“香奈儿No.5”香水更是畅销于全球。每一期的杂志都会有关于可可·香奈儿大篇幅的报道。即便是身在美国,你也会在《Vogue》杂志上看到关于这个女设计师和她的一切。

    高德温不远千里,从美国来到法国,想要说服可可·香奈儿为自己电影公司的演员们设计衣服,他希望这个女人可以帮助自己在电影事业上更胜一筹。

    对于高德温的邀请,可可·香奈儿心中犹豫不决。自己为演员设计服装并不是第一次。在1922年,可可·香奈儿就曾经为在拉特里耶剧院上演古希腊剧《安提戈涅》的演员们设计过衣服。那是可可·香奈儿第一设计戏服,出乎意料的是,她设计的古希腊长袍受到了广泛好评。有人更是称赞可可·香奈儿的长袍“仿佛是几千年前希腊服饰的再现”。

    而后,可可·香奈儿又一次有机会为演员设计服装。这一次,可可·香奈儿将短款运动装、网球裙、泳衣以及亚瑟·卡佩尔打马球时穿的英式灯笼裤搬到了《蓝色列车》的舞台上,她大胆的尝试为《蓝色列车》赢得了成功。

    但是这一次不同,她是为好莱坞的女星设计戏服。她不知道美国与法国的审美有什么区别,不知道自己设计的衣服会不会受到美国人的喜欢,也不知道这一次动用积蓄来到好莱坞,是否会对自己打下的基础造成不好的影响。

    可可·香奈儿在为这一次的合作担忧着,同样,那些娱乐记者也对她在好莱坞的未来担忧着:“可可·香奈儿的这次选择,会是她这一生中最艰难的工作。这位扬名世界的时尚女暴君以往面对的都是女伯爵、女公爵,甚至女王,她告诉她们该穿什么。现在她却要试着对银幕上的女王做同样的事。她应该知道,有声电影已经发明了……好莱坞的众女王将会给她正确答案。”

    然而一番犹豫过后,可可·香奈儿还是答应了高德温的邀请。于是,一位时尚女设计师与美国好莱坞有了一段不解之缘。

    1931年的春天,万物复苏,预示着生命的勃勃生机,可可·香奈儿也在米希亚的陪同下,开始了自己在好莱坞的新起点。

    但是,新事业的开始并不是那样轻松。在面对众多好莱坞明星之前,可可·香奈儿需要面对的是蜂拥而至的记者,各种各样的提问让可可·香奈儿应接不暇。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她在好莱坞的工作安排:“这只是一个邀请,电影是什么样的,我能给电影提供什么样的服装,这些我都需要确认一下。我不会立刻设计服装,我还没买剪子呢。不久我会回到巴黎,我会提前给高德温先生的女演员设计礼服。我会把图纸从巴黎寄过来,我的装配工会在好莱坞把衣服做好。”显然,可可·香奈儿的回答没有什么爆炸性的新闻热点,这样的回答在娱乐和时尚界并不会吸引人们的关注。她也开始慢慢头疼这些提问了,因为她直接果断,简单明了的回答似乎让这场记者提问变得很无聊。

    好在,可可·香奈儿更快就进入到了工作状态。

    好莱坞的导演们带着可可·香奈儿参观工作室,给她讲解电影的制作过程,告诉她什么样的场合镜头下需要什么样的服装。在与提供服装的工厂进行一番沟通之后,可可·香奈儿才意识到为电影演员设计戏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一部电影的制作周期是两年,这也就意味着可可·香奈儿设计的戏服要在两年之后电影上映时依旧流行。

    当克拉拉·鲍、葛丽泰·嘉宝、丽莲·吉许穿上可可·香奈儿的衣服之后,那些怀疑她实力与能力的人们才不得不承认,这个来自法国的女设计师拥有如此高的名望不是依靠人们口口相传得来的,而是其实力所在。

    然而,一件衣服在人们眼前的呈现和在电影屏幕上的呈现是两种完完全全不同的感觉,此时的可可·香奈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可可·香奈儿设计戏服的第一部电影是《就在今夜》(Tonight or never)。担任女主角的是好莱坞女星格洛丽亚·斯旺森。可可·香奈儿为格洛丽亚设计衣服依旧保持着一贯的简约风格。但是当电影上映后不久,可可·香奈儿的担忧成为了现实,那些简单的针织套装与晚装在电影的宽大银幕上像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苍白得很,而一样苍白的还有电影那可怜的票房。显然,可可·香奈儿的简约之风在电影世界里并不卖座,远远不及那些颜色绚丽、造型夸张的衣服。

    这一次,在时尚世界里叱咤风云的可可·香奈儿尝到了挫败的滋味。之后,可可·香奈儿又接了几部电影,但是效果不理想,都以惨淡的票房收场。

    虽然可可·香奈儿并不能够让电影因为自己的服装而大放异彩,但是在纯粹的时装界里,可可·香奈儿总是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仿佛能预知未来似的。她曾预言,复制衣服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那些能够在上流社会场合穿着衣服,仅仅在沙龙舞会上出现,那么便毫无意义。只有大街小巷都有人穿着才会成为时尚,她也并不介意自己设计的衣服被人复制。

    可可·香奈儿设计的衣服大多简单朴素,将衣服的码数减小,将昂贵的材料换成新兴的合成材料,简简单单就可以复制。而此时,一些专门复制衣服的店面也已经出现。在观看完时装秀之后,便可以得到一份并不专业的设计图纸,依靠图纸,这些专门复制衣服的店便可以复制衣服,而且价格相对低廉。

    越来越多仿制香奈儿的衣服开始出现在大街小巷,而好莱坞的那些女星也开始抵制可可·香奈儿了,理由就是她们不想所有的电影明星都穿着可可·香奈儿的衣服,她们不想让巴黎毁了好莱坞,因为在她们心中,好莱坞比法国巴黎要重要得太多太多。

    对于好莱坞女星拒绝穿可可·香奈儿设计的衣服这件事,美国《纽约客》还发表过一番评论:“《莫负青春》这部电影让格洛丽亚有机会穿上了很多昂贵的衣服,这都是可可·香奈儿的功劳。香奈儿最近对好莱坞进行公开访问,但是我知道她又生气地离开了好莱坞这个光芒四射的地方,好莱坞说她设计的衣服不够轰动,她设计的衣服让一个女人看起来像一个女人,但是好莱坞却想让一个女人看起来像两个女人……”

    一番幽默诙谐的言论让大众知道了可可·香奈儿离开好莱坞的原因。其实,在可可·香奈儿来好莱坞不久之后,她便开始厌倦了这里的一切。可可·香奈儿对于好莱坞有着这样一段话:“那里的人天真幼稚。米希亚没多久就受不了了,我则是嘲笑一切。有一次,一个名演员特地为我们开了一个鸡尾酒会。他为了表达对我们的敬意而把庭院中的树木全部漆成蓝色。我的天,真是既友善又愚蠢!”

    似乎,这一次的好莱坞之旅并没有给可可·香奈儿带来愉快的回忆。但是对高德温而言,他与可可·香奈儿依旧是很要好的朋友与合作伙伴。虽然这次好莱坞的结局并不圆满,但是互相合作的两个人还是达到了双赢的目的。高德温的一部分电影,还是因为由可可·香奈儿设计衣服而大受好评,可可·香奈儿也借此机会在美国打开了自己的市场。

    经济萧条的年代,对于商人来讲,双赢就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华尔街的崩盘,还是给了所有国家和商人们重重的一击,直中要害。

    可可·香奈儿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她不得不将自己所有衣服的价格缩减至一半,减少了对昂贵布料的使用。灵机一动,可可·香奈儿决定舍弃那些昂贵的面料,改用棉布料制作晚礼服。在此之前,没有一人用棉布面料制作礼服,哪怕只是尝试一下。这个来自法国巴黎的女设计师,成了吃螃蟹的第一人。

    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知道是何原因,决定去品尝那个带有硬壳的生物,但他却为人们寻找到了一种美食,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大胆勇敢。可可·香奈儿靠着这种大胆,也为人们寻找到了一种别样的美丽。1931年的春季系列服装展中,那些细麻、棉质单珠与薄棉纱布制作而成的晚礼服,成为了全场的焦点,也成为了时尚的新宠。

    1935年,时间又来到了一年的盛夏。这一年,可可·香奈儿收到了艾里布离世的消息。与艾里布在一起的日子对于可可·香奈儿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因为这样,这个坚强的女人才会在艾里布离世之后,过着一段迷茫的时日。

    此时的可可·香奈儿已经52岁了,年过半百的她越来越觉得生命的脆弱,她开始意识到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她不可能永远都年轻,总有一天,自己也会和艾里布一样,抛开一切的烦恼与忧愁,放下所有手中未完成的事情,到那个故事里的天堂。

    趁活着,就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趁活着,就要将自己的时尚世界做到最后一刻。

    又一位情人永远离去,可可·香奈儿又一次面临伤心。从25岁遇见初恋情人巴勒松,到52岁送别艾里布,可可·香奈儿的身边从来不缺爱情的滋润。她渴望爱情,但却从不会因为爱情而放弃自己的自由与事业。

    于是,可可·香奈儿放弃了安逸与稳定,因为她知道自己想要的还有很多,她想要在剩下的生命里完完全全投身于时尚事业和自己的公司,她想要让法国,甚至是全世界都成为自己时尚帝国的一部分,她要让每个人都知道可可·香奈儿的名字,让整个时尚界都为她疯狂。

    可能是因为爱情的失意让可可·香奈儿感到忧伤,可能是因为事业的繁忙与压力让她需要找到一条放松的路径,总之,不知道从何时起,可可·香奈儿学会了吸烟。瘦弱的女人,一双修长的玉手,食指与中指之间夹着一根香烟,这是可可·香奈儿的随性不羁的姿态,她从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即便自己是一个吸烟的女人。所以翻看关于这个女人的照片或是电影,你都会发现,她时常与香烟为伴。

    伴着袅袅的香烟,可可·香奈儿忘却了艾里布离去的悲痛,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好像每一次伤心,只有投入工作才能忘却现实带给人的残酷。

    慢慢地,悲痛与哀伤得到缓解,可可·香奈儿也在工作中找到了存在的意义。这个执着坚强的女人,一旦工作起来,便会一丝不苟,要求完美,她说:“当你开始工作,就必须继续下去,如果你不用心去做,你将一事无成。”

    这是一场战斗,可可·香奈儿将自己的生活看作是一场持久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只有自己依靠自己,全神贯注,才能够忘记一切。忘记孤单,忘记悲痛,忘记寂寞。

    【棋逢对手:时尚女王与新秀的时装大对决】

    与好莱坞的合作不算好也不算坏,可可·香奈儿的公司开始遭遇了事业上的挫败,经济萧条带给她事业的影响也不曾减小。种种情境都告诉可可·香奈儿,未来的路艰难不易。然而眼下,一场时装界里的大战正在向可可·香奈儿逼近,而她不得不应战。

    可以说,自从走上时尚设计这条道路,可可·香奈儿未曾遇到过对手,直到那个叫作艾尔莎·夏帕瑞丽的女人的出现。

    艾尔莎·夏帕瑞丽是来自意大利罗马一个贵族家庭的女人。家境富裕的她从小就受到了文化艺术的熏陶。1917年,艾尔莎·夏帕瑞丽在一次英国伦敦的宗教会议上,遇见了一位伯爵。18岁的她情窦初开,被这个男子深深吸引。就这样,花季女孩艾尔莎·夏帕瑞丽嫁给了这个她心爱的男子。新婚之后不久,艾尔莎·夏帕瑞丽便和丈夫一起移居到了美国,然而这段婚姻却仅仅维持了不到三年,在他们的第二个女儿出生后不久,艾尔莎·夏帕瑞丽的丈夫便抛弃了她们母女三人,而且没有留下任何财产。无奈,艾尔莎·夏帕瑞丽只好带着女儿们回到了纽约。

    命运总是习惯在困苦中增添哀伤。这一年,艾尔莎·夏帕瑞丽的小女儿不幸患病,由于女儿的病情极不稳定,艾尔莎·夏帕瑞丽只好将她送至私人医院。此时的她,穷困潦倒,再加上女儿的医药费,让生活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也是在这一年,艾尔莎·夏帕瑞丽开始了命运的转折。白天,艾尔莎·夏帕瑞丽为古董商工作,到了晚上,她会来到巴黎的时尚餐厅。这个新开业的餐厅,自营业开始,便吸引了诸多的高雅人群,那些文人雅士经常会在这里聚餐。这一点对于艾尔莎·夏帕瑞丽走入时尚世界来说至关重要。

    与可可·香奈儿一样,艾尔莎·夏帕瑞丽也经历过离别,经历过艰苦。她们都是有故事的女人。往往有故事的女人都会成为不俗的一类。

    1927年,艾尔莎·夏帕瑞丽初次步入了时装界。最开始,她只为个别的几个朋友设计衣服而已。夏帕瑞丽设计的衣服别致而又新颖,她会将一件针织套衫设计成为黑白两种颜色,强烈的颜色对比加上胸前儿童涂鸦式的蝴蝶图案,让艾尔莎·夏帕瑞丽一举成名,并被《时尚》杂志评为“本年度的毛线衫”。于是,在时装界初出茅庐的艾尔莎·夏帕瑞丽开始了自己的时尚事业。她先是在一间阁楼上开起了服装店,随着自己的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艾尔莎·夏帕瑞丽开始扩大自己的店面。

    1929年,艾尔莎·夏帕瑞丽开设了运动服装店;1934年,在凡都姆宫,艾尔莎·夏帕瑞丽开设了高级时装店。也是在这一年,艾尔莎·夏帕瑞丽又在伦敦的格罗夫纳街36号开设了豪华服装店。她是第一个将拉链用在时装上的设计师,也是第一个将化纤织物带入高级时装界的设计师,她与可可·香奈儿一样,有着太多大胆的设计和奇妙的想法,她们都是敢于创新、敢于开拓的设计师,她们也都愿意自己设计的衣服被复制,成为大街小巷的流行,她们注定是属于时装界的女人。

    在艾尔莎·夏帕瑞丽出现之前,时装界就只有可可·香奈儿独霸一方,而她的出现,也将必然爆发一场时装大战。可可·香奈儿与艾尔莎·夏帕瑞丽的战争,就此打响。

    艾尔莎·夏帕瑞丽在颜色上的创造力和创新力,还要归功于她青年时期的旅行。每一次的远足都会让艾尔莎·夏帕瑞丽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当艾尔莎·夏帕瑞丽走上设计时装的道路后,曾经的那些北非土族人的色彩、美洲暴发户的狂放都成了她设计的灵感。艾尔莎·夏帕瑞丽认为时尚就是新奇,而新奇就需要强烈的色彩才能完全体现,所以艾尔莎·夏帕瑞丽是如此的喜欢艳丽颜色,罂粟红、紫罗兰、猩红,都是她喜欢的颜色,她尤其钟爱粉红色,她觉得粉红色“明亮、不可思议、大胆、合适、纯洁,不仅富有生命力而且最具有原生态的特性。”

    独具匠心的艾尔莎·夏帕瑞丽会将巴尔干人服装上的大贴袋用在夹克衫上,会将东方的原始味印花布用来设计衣服,会将西服的翻领形状设计成少见的茶匙形和三角形,会将香水的瓶子设计成类似人体构造的形状,会将女式包装饰一个可以发出闪烁磷光的装饰物,会将帽子设计成鞋子的形状,会将平日里佩戴的围巾设计成蜻蜓的形状……艾尔莎·夏帕瑞丽的想法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人们总是惊奇为何她的脑子里会有这么多看似猎奇,但是却不失优雅的怪想法。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艾尔莎·夏帕瑞丽将肩部作为了时装设计的重点,她开始着重注意女性肩部的“平”和“挺”,在加宽垫肩的同时收小了臀部,这成为了艾尔莎·夏帕瑞丽又一设计。对于这种夸张的男性化的女性服饰,有杂志评价艾尔莎·夏帕瑞丽是“最具想象力的创造”,而这种衣服也成为了时尚的领导者。

    艾尔莎·夏帕瑞丽在用料方面,与可可·香奈儿一样,都十分严格谨慎。她喜欢超现实主义画家们的画,喜欢非洲人独特的图腾,艾尔莎·夏帕瑞丽会将自己喜欢的这些抽象派的图案印在花布上,甚至是骷髅、骨骼这样看似恐怖的图案,她也会出现在时装设计上。这其中,超现实主义画家达里曾经为艾尔莎·夏帕瑞丽设计了很多的印花图案,这也使得艾尔莎·夏帕瑞丽设计的时装更像是一件艺术品。

    在“二战”时期,艾尔莎·夏帕瑞丽的战时系列让人充分感觉到她的超现实色彩:“有一袭晚礼服被伪装成日常穿着,而夜晚,当一个女人走出地铁要去出席一个正式场合的晚宴的时候,她只要拉开丝带,这件日常穿着的连衣裙就会瞬间变身为一袭晚礼服。颜色也丰富多彩,有马其诺防线蓝、外籍兵团红、飞机灰,还有羊毛连身衣,可以让人们方便地在床边的椅子上,在突然空袭的夜晚迅速套上,逃到地下室去。还有一件白色的,据说可以抵抗毒气。”

    从一位单亲妈妈到一位女设计师,艾尔莎·夏帕瑞丽之所以能够在时装界崭露头角,成为备受瞩目的新星,还是源自于她所设计的衣服更注重舒适性。艾尔莎·夏帕瑞丽认为,人的形体就像是建筑物的框架,不论线条、细节多么有趣,都必须同人体这个“框架”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在服装设计上,人体是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只有得体、合适,才会产生活力。当人体与花纹发生冲突必须要舍弃一方的时候,艾尔莎·夏帕瑞丽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后者。

    对于服装造型的理解,艾尔莎·夏帕瑞丽像是一位雕塑家或者是建筑学家,对于色彩的理解,艾尔莎·夏帕瑞丽却又像是一位现代画家。

    这样的女人对于可可·香奈儿来说,实在是一位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让她不容小觑。一直称霸时装界的可可·香奈儿与新兴起的艾尔莎·夏帕瑞丽之间,悄无声息地蒙上了一层敌意与冷漠的阴影。对于这个女人,可可·香奈儿从来不直呼其名字,而是叫她“那个意大利女人”,或者说那个“会做衣裳的画家”。

    在可可·香奈儿看来,艾尔莎·夏帕瑞丽超现实主义并不能主导潮流,那只是一种错觉。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显然可可·香奈儿对于时尚的理解更为深刻。

    面对强大的劲敌,可可·香奈儿始终保持着低调的防守状态,这与艾尔莎·夏帕瑞丽的高调截然相反,如同香奈儿的衣服一样低调简洁。

    这一时期的可可·香奈儿开始在脖子上做文章,偶尔也会使用垫肩,来让女性的腰部在视觉上变得纤细。在这一时期,长及脚踝的晚礼服又流行了起来。

    可可·香奈儿觉得,一件衣服的制作需要找到重点。拖地的长裙需要低垂的领子,覆颈包胸的衣服需要露出双腿。正所谓“如果你想掩盖住某个性感部位,就得暴露出另一个部位”。

    显露优点、掩盖缺点是制衣和穿衣的重点。如果一个人身材娇小,那么衣服的腰线就要提高,这样看上去才会拉长身高,变得高挑;如果一个人臀部下垂,那么衣服的背部腰线就需要放低,这样下垂的臀部就会被遮盖。

    依靠这一理念,可可·香奈儿大胆地将传统的拖地长裙剪短,露出脚踝,而白色与奶油色的使用,也使得这样的裙子变得纯白朴素。

    无论设计出怎样的时装,可可·香奈儿始终坚持着“衣服要能够随着身体而活动”这一设计理念。每个人的身材都是不同的,但是如果剪裁合适,那么每个人都会穿,而且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会感到合身。

    作为可可·香奈儿的标志性代表,那条黑色并且带有白色衣领和袖口的裙子成为了香奈儿的标签,她还是如此喜欢黑色与白色。在可可·香奈儿的很多设计里,都使用了这些颜色。粗花呢做成的白衬衫、黑白相间的针织衫都是这一时期问世的。

    一场无声的战斗打响,两个热衷于时装设计的女人开始了各自的征战。有些时候,命运就是这么乖张,让这两个独具才情的女子相遇,非要交集在时尚风雨中。她们各自坚持着自己的设计理念,各自经营着自己的时尚沙龙。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艾尔莎·夏帕瑞丽和可可·香奈儿的店仅仅隔着一家酒吧,这家叫作“雷茨”的酒吧,也成为了这两个女人经常光临的地方。为了避免见面,也为了不让自己尴尬,可可·香奈儿经常是从酒吧的后门进来,而艾尔莎·夏帕瑞丽则从另一侧进来,高傲的她也因此嘲弄地说道:“可怜的香奈儿,我走正门,她却只能走后门!”

    过往已经成为回忆,人们的眼光需要看向新的潮流。此时的人们,对于黑色已经没有了最初的狂热喧嚣,华丽又重新成为时尚的焦点。这个突然出现的艾尔莎·夏帕瑞丽夺走了可可·香奈儿不少的顾客。

    似乎,在这一场时装的战斗里,可可·香奈儿处于劣势,就连著名的《时代》杂志也作出过这样的评判。他们将艾尔莎·夏帕瑞丽的照片作为杂志的封面,并写道:“艾尔莎·夏帕瑞丽在服装沙龙里拥有最高的权力,已经成为超现实高档服装的决裁者……她比同时代的设计者更加疯狂,更具有独创性,她现在就是‘天才’的代名词……”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那些夸张猎奇的时装,也只能如昙花一现,不能成为主流;相反,低调而又富有内涵、高贵而又不炫耀的时装才会成为经典。这是一场战斗,一场持久战,只有经过时间考验,才能分出胜负。

    1940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尚之都法国因为遭到了重创而沦陷。艾尔莎·夏帕瑞丽在此时移居到了美国,一直到法国光复以后,艾尔莎·夏帕瑞丽才重回法国巴黎继续她的时装事业,然而多年的退出,让艾尔莎·夏帕瑞丽的创造力再也回不到当初的巅峰时刻,曾经显赫一时的时装生涯也就此了结,曾经的辉煌只能留给历史。

    棋逢对手,可可·香奈儿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虽然她可以迎接对手的挑战,但却阻挡不了时代更迭的脚步,对于未来,可可·香奈儿感到了担忧。

    【毅然淡出:活着,已经是最好的了】

    可可·香奈儿为时尚而生,为工作而活。她将自己所从事的时尚事业看作是自己的生命,是自己的全部。对于时装,对于工作,可可·香奈儿似乎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力和热情。那个小小的瘦削身躯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它们需要被应用。

    1939年,法国巴黎的时装秀依旧如期进行。这一年时装秀的主题被定为“逃避主义”。宽阔的T台上,身材窈窕的模特在高傲地展示着自己的服饰。对于这一次的时装秀,有杂志评论:“巴黎很俗气,并且精于世故;在巴黎,女人只有到了35岁才有可能被称为美丽——但是现在的巴黎突然变得单纯、古怪、温和,而且有点女孩子气。”

    随着这一季时装秀的开启,可可·香奈儿也加入到了逃避主义的浪潮中。所谓的逃避主义风格,就是华丽而浪漫的格调。时局的动荡不安让人们开始怀念曾经的荣华富贵,于是,一阵怀旧风开始刮起。作为上流社会的可可·香奈儿也会经常接受别人的邀请,去参加各种华丽的舞会以及奢华的派对。

    虽然可可·香奈儿本人也开始出入舞会和聚餐,但是香奈儿的衣服依旧保持着简单和朴素的风格。是的,简单朴素是可可·香奈儿一贯独有的风格。这一时期的香奈儿女款日装依旧保持着这种风格,但是晚装却有了天差地别的改变:女衬衫的袖口被镶上了边,夹克衫可以不用系上,而是随意地敞穿,香奈儿标志性的山茶花也被装饰在了衣服的肩部,颜色也不再是黑白为主,可可·香奈儿为自己的衣服加入了蓝色与红色。这是典型的乡村风格,意味着可可·香奈儿的晚装系列不再拘谨固定,而是加入了更多的新鲜元素。

    她的勇敢创新可以让她将自己喜欢的色彩与图案加入到时装的设计中,她坚信可以主宰自己的时尚王国,但是可可·香奈儿却不能够与时代的大潮相对抗。

    1936年的4月,新一轮的投票选举让巴黎开始变得不安分,大部分的人将自己的选票投给了左翼联盟。作为左翼联盟的社会主义领袖,莱昂·布鲁姆是一个犹太人,因此人们也开始担忧自己的国家会被犹太人带领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于是,带着这种担忧,法国的底层工人们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担心自己作为劳动人民的权利将不会被政府和国家兑现。事情愈演愈烈,工人们开始了罢工游行,想要以这样的抗议方式来争取自己的权利。

    可可·香奈儿却信心满满,她坚信自己的时尚王国不会动摇。但是很快,现实给了可可·香奈儿沉重的一击。

    5月的某一天,可可·香奈儿同平时一样来到自己在康朋街的店面前。然而没等进入到店内,可可·香奈儿就发现自己店面的橱窗上被贴上了“不准进入”四个大字。她曾经的自信被击败,她的员工开始抗议她这位老板,并不想让她继续工作。从未遇到过这样事情的可可·香奈儿顿时勃然大怒,她气冲冲地走进店里,要求与员工代表谈话,然而她得到的回答却是:“员工代表不打算见您。”这一句回答,让可可·香奈儿心底气愤的火焰彻底地爆发了,气急了的可可·香奈儿觉得自己被无视了:明明是自己的店,为什么自己不能进入?明明自己是老板,为什么员工代表不能见?

    就这样,员工们与可可·香奈儿僵持了一天。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想让作为老板的可可·香奈儿答应他们“反对目前的工作合约”、“争取给薪年假”、“每周40工时”、“扩大工会权利”等等诸多的条件。

    这些员工想要用自己的方式争取利益,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可可·香奈儿之所以能够做到如今的地位,她是有能力的,也是有智慧的。这个狮子座的女人充满了勇敢与倔强。这些员工并不知道,他们这样简单粗暴的抗议方式对于可可·香奈儿来说,并不能奏效。

    执着的可可·香奈儿不会妥协,她是果断的女人,这一次,她也用自己的果断给了员工们一个回应:马上开除三百名抗议的员工。

    轰轰烈烈的罢工就这样被可可·香奈儿压了下来。对于那次惊心动魄的突发事件,可可·香奈儿有着这样一段回忆:“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是爱慕者的失望才引起这场抗议的——心灵的绝食抗议……事情已经很清楚了,为了安抚她们失落的心情,我告诉她们,我很乐意为她们做一件事情,我愿意提供一幢房子作为她们的度假中心。于是我就在乡村建造了一座员工度假中心。这是个实验,花了我100万法郎,可是我并不心疼,之后我又陆续建造了平层小别墅……那一年我造福了400名员工,我让她们有了一个舒适的度假地。我还负责她们的旅行费用,为她们支付二等舱的车票。另外,我把原先规定的14天带薪假期改成了一个月。”

    “二战”在即,数百万的人应召入伍。1939年9月2日,以欧洲的德国、意大利等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对于政治,可可·香奈儿一直没有什么清晰的认识,可以说是矛盾的。但是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可可·香奈儿却清楚地知道,所谓的绥靖政策不过是在耽误时间而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的不久,可可·香奈儿就做出了自己的回应:她关闭了自己的公司,并且遣散了所有的员工,只留下康朋街31号,继续经营珠宝与香水。

    一些人认为,可可·香奈儿的这一做法是对1936年员工罢工的报复,另一些人揣测,可可·香奈儿在“一战”的时候赚了太多的钱,而如今关闭公司是为了让自己的心里好过一些。也有一些人觉得,可可·香奈儿开始惧怕艾尔莎·夏帕瑞丽的存在了,为了不让自己太难堪,所以才退出的。无论怎样,可可·香奈儿已经关闭了自己的公司,这一做法,也让她的那些工人失业了。为此,巴黎工会还特意找到了可可·香奈儿,想要劝说她重新开张,就算不为了那些工人着想,也要考虑那些香奈儿的客户。然而,下定决心的可可·香奈儿依旧不为所动,因为她知道,现在的情况不是设计服装的时候。她早已为自己的未来做好了打算,她要在战争结束后转行,不再做时装行业。隐隐约约,可可·香奈儿总觉得日后不会有人再去做高级时装了。

    关闭公司,退隐江湖,可可·香奈儿住进了丽兹酒店。视工作如生命的可可·香奈儿开始了半退休的生活状态。

    对于这段歇业的空闲时光,可可·香奈儿在20年后如是说道:“我以为我可以漂亮地结束我的事业,然后另起炉灶。但我错了,‘二战’中,人们仍在做服装生意,而且同样很有市场。”

    就在可可·香奈儿关闭公司的这段时间,巴黎工会再一次派人找到她,想要可可·香奈儿为那些慈善机构以及战地护士制作衣服。就像是一个随时会引爆的炸弹一样,巴黎工会人员的到来点燃了可可·香奈儿心中的怒火。一直以来,可可·香奈儿都觉得自己委屈,她觉得自己受到了屈辱,她想要找到一个发泄的点来解脱自己。于是,可可·香奈儿将心中的怒气全部发泄到了他们身上:“真的是我吗?你们是在开玩笑吧?光是看到她们我就会倒胃口,还要我给她们做衣服?真是可笑。如果不是她们,当时那一大堆年轻的小伙子如今还能够活蹦乱跳的呢!”

    “二战”爆发后,德国纳粹占用了可可·香奈儿所住的丽兹酒店,并与酒店签署了一份协议:只能留下26位服务人员与18位客人,其余的人必须一律搬走。幸好,可可·香奈儿在这18位客人之中,虽然还能够继续居住在丽兹酒店,但她还是被要求从豪华套房搬到了康朋街的小房间。

    纳粹的侵入,让丽兹酒店也变得不再安全,朋友米希亚想要可可·香奈儿离开这里,但是这个倔强的女人依旧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为什么我要搬到别的酒店去呢?反正巴黎的所有旅馆迟早都会被占用的。如果这样,到最后我要搬到哪里去呢?我想我还是继续住在这里吧,虽然现在的房间比较小,但是它很便宜!”

    随着纳粹分子的猖狂,丽兹酒店终究不是安身之处。可可·香奈儿离开了酒店,坐着车匆匆离开了巴黎,去往了自己在波城的别墅。

    在山上的别墅住了几周之后,可可·香奈儿决定不再这样躲藏下去了,她要去图卢兹投靠她的好友毕加索。

    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作为设计师的可可·香奈儿,还与画家毕加索有着交集。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是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在1919年毕加索的婚礼上,他的第一任妻子奥尔加所穿的就是香奈儿的衣服。白色的缎子加上薄纱,虽然不是传统的婚纱,但却也典雅高贵。而这件衣服的设计者可可·香奈儿也被毕加索邀请到了自己的婚礼上。

    然而,这段婚姻却并不如香奈儿衣服那样永葆美丽。婚后,毕加索与这位俄罗斯芭蕾舞演员妻子便开始有了隔阂和矛盾。慢慢地,夫妻关系开始有了裂痕。此时,毕加索也患上了密闭空间恐惧症,他开始不想与妻子奥尔加同处一室,他要去市区找自己的朋友,他觉得继续待在这里,自己会疯掉,或彻底崩溃。

    此时,可可·香奈儿成了毕加索的救星。可可·香奈儿将自己在市区的房间腾了出来,让毕加索住下。与这个画家朝夕相处,可可·香奈儿开始慢慢发觉,自己被这个男人吸引:“我被一种激情俘虏了,他很邪恶。他像一只老鹰一样将我控制,让我充满了恐惧。我能感觉到他进来了:一些东西令我的身体蜷缩起来;他来了,我看不到他,但是我已经知道他在房间里了,然后我看见他了。他习惯性地看着我,我发抖了……”

    日久生情,生的不知道是爱情,还是习惯。对于毕加索与可可·香奈儿的这种微妙感情,好友米希亚并不看好,她极力反对并且破坏他们的感情。最终,他们的感情如狂风暴雨一般,来得快,去得也快。不是因为好友的从中作梗,而是他们都太过于强势,这样的两个人注定不能产生爱情,更不能维持下去。

    虽然与毕加索的感情就这样消失了,但是命运不忍心让这个女人在战乱里孤独一人,于是这一次,可可·香奈儿遇见了阿佩尔·费诺萨。他是一位西班牙人,也是一位雕塑家。在与阿佩尔·费诺萨初见后不久,可可·香奈儿就与这个西班牙男子确立了恋爱关系。

    阿佩尔·费诺萨让可可·香奈儿着迷,而可可·香奈儿,也让这个西班牙男人仰慕和钦佩:“她真的非常聪明,对我也很好,而且她也从来不给别人任何机会。”然而这段爱情还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年之后,这段爱情便无疾而终了。没有谁不喜欢谁,也没有谁辜负谁,分开的原因是因为阿佩尔·费诺萨不喜欢可可·香奈儿吸毒,也不喜欢她周围那些吸毒的朋友。

    当你所爱的人开始吸毒,那么你的选择也就只有两种,要么与她一起吸毒,要么劝她戒掉毒品,阿佩尔·费诺萨果断地选择了后者。因为可可·香奈儿并没有离开让她上瘾的毒品,所以离开的只有阿佩尔·费诺萨。

    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恋爱,就好比天空的云,不知不觉中到来,不知不觉中飘去,让你不曾察觉,只是会在很久之后,在某个一个瞬间感觉到它的存在,你才恍然大悟:原来,爱情它早已经来过了,只是自己太过于粗心大意。

    吸烟、吸毒、弃女、情妇、设计师、时尚先锋……这样的可可·香奈儿是怎样被炼成的?她是一个矛盾体,她的存在让人唏嘘和惊异。偶尔也会让人不禁去遐想,到底是怎样的经历,才能成就这样的女人?到底是怎样的生命轮回,才会让这样的女人经历如此的大是大非?或许,这一切的一切,即便是说上千句万句也不能让人明白,只因为命运总是那么让人捉摸不透,无法预测。

    【纳粹风波:行走在政治的边缘地带】

    可可·香奈儿,她用自己的名字抒写着历史的传奇。

    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在感情世界里来去自如,这是她一生的格调,这样的格调,想必世间少有人能够坚守;她是一个行走在时尚中的女子,向往着时尚与美丽,所以独自一人支撑起了自己的香奈儿王国,成为一手遮天的时尚女王;她是一个身处在凡尘俗世中的孤寂女子,她惧怕爱情,却也渴望爱情,在伤心绝望之后,她拨开自己眼前的迷雾,仍然一如既往,执着地去寻觅那个童年幻想中的白马王子。

    勇敢果决,大胆执着,可可·香奈儿一个让多少人爱慕的女子!

    每一次走过橱窗,映入眼底的总是那迷人的黑色风情和她那简洁干净的香奈儿5号。从奥巴辛到巴黎,从好莱坞到意大利,在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欧洲国度里,每一处都留下了可可·香奈儿的足迹。

    她的人生一直在打拼,与命运斗争,与对手竞争。不服输的可可·香奈儿就这样赢来了自己现在的一切。似乎,这一路走来,她的人生都是华丽光鲜的。但是与纳粹的盖世太保相爱,却为这段华丽的人生抹上了污点。

    这段与纳粹相爱的故事,还要从1940年的9月份说起。

    由于战争,男人们都应征入伍。可可·香奈儿的外甥也不例外。1940年9月,德国纳粹开始释放那些被逮捕的囚犯,然而可可·香奈儿的外甥却没有被放出来。经历过战争与囚禁,即便是身强力壮的青年男人身体状况也会大不如从前。为了外甥的健康,可可·香奈儿决定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自己的外甥弄出来。

    四处寻求门路的可可·香奈儿在朋友那知道了一个叫作汉斯·君特·冯·丁克拉格的德国人,朋友告诉他,也许这个人能够帮助她。

    就这样,可可·香奈儿认识了这位让自己名声受损的纳粹党人。

    这个男人拥有着德国与英国的血统,他的法语和英语都很流利,舞也跳得很好。他有着一头浓密的金色头发,一双深邃的蓝色眼睛,魁梧而又高大的身材,敏捷灵活的思维,可可·香奈儿被他的英俊潇洒吸引住了。这样的男人往往很受欢迎,被吸引的不止可可·香奈儿一个人。自从与妻子离婚之后,冯·丁克拉格便与几个巴黎贵族女人交往过。

    在接触几次之后,可可·香奈儿与冯·丁克拉格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男人与女人之间,掺杂着似爱非爱的朦胧情愫,细腻流淌到每一个角落,慢慢渗透着深刻的印记。一种莫名的情愫开始萦绕在了两个人之中,它叫作爱情。

    说来就来的爱情不能够被刻意安排,它来了,你就安然接受,它走了,你就沉静放手。双眼迸发出炽热的花火,那叫作爱情。爱情来了,就要勇敢面对,哪里还顾得了许多!我们不能回避也不能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情地享受爱情带给我们的甜蜜与幸福,如此就好。

    对于这段毁掉自己名誉的爱情,后来的可可·香奈儿回首过往,表现得非常坦然。而对于冯·丁克拉格的纳粹身份,她也很淡定。这样的坦然与淡定,我们或许可以理解。可可·香奈儿与冯·丁克拉格是十足的姐弟恋,这个时候的可可·香奈儿已经58岁了,而冯·丁克拉格才45岁,比可可·香奈儿足足小了13岁。58岁的可可·香奈儿已经不再年轻,尽管她可以隐藏自己护照上的出生年月,可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年龄,但是自己的容颜在慢慢地衰老,那一面不会撒谎的镜子在时时刻刻告诉可可·香奈儿,自己的最美年华已经逝去。她不能抵挡岁月的无情,也不能无视自己的老去。当这样的一个女人,在面对爱情的时候,谁还会如此的计较呢?一份合拍的爱情来之不易,得到就要珍惜,不要去管那些条条框框,不要去在意那些微小细节。爱情里,人们本就是糊涂而迷茫的,对于自己和爱人的过去,不要去分个清楚明白。活在当下,才会让自己快乐。那样敏感的时期和备受瞩目的身份,一个女人为了爱情能够如此地奋不顾身,该是多么的勇敢大胆!她抛弃了道德,推开了教条,可可·香奈儿心中有的,只是对爱情的执着与坚持而已,这也符合她一贯的处事风格。

    与冯·丁克拉格相爱的日子,确实是可可·香奈儿快乐的时光。处于人生尴尬年龄的女人,又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妙滋味。

    对于这个冯·丁克拉格的身份,可可·香奈儿或许有那么一丝丝的怀疑。这个就职于德国驻巴黎大使馆的男人,实际上却是一个间谍。冯·丁克拉格的上司瓦尔特·舍伦贝格是希特勒的左膀右臂,他们专门负责为纳粹德国搜集情报。

    洗尽铅华,抛去一切的外在,可可·香奈儿不是设计师,不是时尚人士,不是女商人,不是带有任何头衔的人,她只是一个渴望被人呵护疼爱的女子,今生与来世,或许她只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被深爱的女子,如此便无憾。半生已过,却无爱人陪伴。当冯·丁克拉格出现的时候,她格外珍惜,他成了她的牵挂、她的欢欣。她喜欢他的幽默风趣,喜欢他的开朗活泼,喜欢他的一切,喜欢到不在乎他的一切。她开始了和冯·丁克拉格在丽兹酒店的同居生活。她的朋友越来越少,人们对她的非议也越来越多。

    就是这样的喜欢,给可可·香奈儿带来了麻烦。

    1942年的夏天,可可·香奈儿被带走接受调查,调查的内容不过是审问可可·香奈儿与冯·丁克拉格的关系。

    与冯·丁克拉格走在一起,有人觉得是一种利益的勾结,有人觉得冯·丁克拉格会说服可可·香奈儿卖国,总之,对于这样的结合人们是不看好的。

    当冯·丁克拉格知道有人将可可·香奈儿带走审问的时候,愤怒的他开始召集德国士兵,想要去搜查拘押可可·香奈儿的房间。然而,却没有人能够解释这一切。也许,只不过是人们将这样的爱侣组合妖魔化了,他们的结合简简单单,就是因为爱情,别无其他。因为除了冯·丁克拉格一个德国人之外,可可·香奈儿并没有接触过其他的德国人。她就是这样的直接而简单,她根本就没有想太多,所以那个时候的可可·香奈儿也不会知道,自己喜欢的冯·丁克拉格会背着自己,利用自己与英国的关系为德国情报组织提供帮助。

    被爱情滋润的可可·香奈儿做着内心的挣扎,她想让这一份爱情变得简单,所以她尽量去忽略冯·丁克拉格的身份和那些德国人,她像对待其他朋友那样对待冯·丁克拉格,对于自己,可可·香奈儿也尽量如同以前一样生活。

    可是战争带来的影响,让人们不能如愿以偿。

    战后的巴黎物资缺乏,一些依旧坚持时装的设计者开始学会了如何在这样缺少布料的时代中生存。他们将大衣改成短款外套,将外套改成露背上衣。他们在想尽办法,让时装潮流不会因为战争而干涸。

    然而可可·香奈儿在战前就已经将自己的时装沙龙关闭,仅仅留下香水和珠宝店还在营业。被战争摧残后的巴黎,已经很少有人需要这些奢侈品,于是,可可·香奈儿的收入急剧减少,或多或少,这给习惯了贵族生活的她带来了危机感。隐藏的危机促使可可·香奈儿去做一些事情,例如劝说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绕过同盟军,与德国进行停战谈判。

    多年之后,可可·香奈儿的助手对那个时候的她印象颇为深刻:“每天早上她都会详细地阅读报纸。《法兰西晚报》的社长非常吃惊,香奈儿居然会如此了解国际时事。她也会情不自禁地这样做:她会把自己放在国家元首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为国家考虑,下一步该做些什么……她是一个公司的领导,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所以她总是很操心。倘若你听可可·香奈儿说话,你就会认为她应该为当前的形势负责。在“二战”期间,她认为自己应当促使丘吉尔和德国谈判,她有自己独到的想法,那些大人物不和她商量真是可惜。”

    为何一个时装界的设计师敢于去和英国首相谈判呢?

    早在1924年,可可·香奈儿认识了一位美丽的英国女人薇拉·贝特,她是英国王室的亲戚,而温斯顿·丘吉尔是她的好朋友。这样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人,却通过共同的朋友薇拉·贝特而结识了。与可可·香奈儿相谈甚欢的丘吉尔还曾去康朋街参观过她的沙龙。

    凭借这样的关系,可可·香奈儿自信地认为自己可以成为英国与德国的和平大使。凭着这样的信心,可可·香奈儿与薇拉·贝特去往了马德里,带上薇拉·贝特,可可·香奈儿觉得这是为此次出行上了保险。

    但是事实证明,可可·香奈儿在政治方面还是不如在时尚界那般得心应手。不要说谈判,可可·香奈儿根本就没有见到丘吉尔的面。

    她本以为,自己带上薇拉·贝特——这个与丘吉尔关系甚好的女人,自己便可以完全胜任这件事,即便是自己在冯·丁克拉格的面前夸大了自己与丘吉尔的关系,那么这个与王室有关系的女人也会帮到自己。然而,这一次,可可·香奈儿认清了事实,自己的计划也以失败而告终。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随着德国军队的撤离,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士兵开始期待巴黎的解放。想要重获和平与自由的心让解放者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控制住了政府的办公地点,胜利就在眼前。

    1944年8月25日,法国军在巴黎建立了新的政府。巴黎自由了。

    而那些曾经与德国纳粹同流合污的人开始惶惶不可终日,巴黎解放,法国军也要开始清理那些在战争中背叛法国的叛国者。法国民众建立起了一个自由法庭,不算是正规的,因为他们想要严惩那些叛国者。数万名的女性被剃成了光头,甚至还脱光衣服进行裸体的游街。这给她们带来了羞辱,也丧失了尊严。尽管这样以暴制暴的行径不被政府认可,因为实在是太残忍了,但是法国戴高乐政府也只能无奈地任其进行。

    通敌叛国的人也想要生存,可是想要生存,就意味着逃亡。

    两个月后,冯·丁克拉格决定逃亡到瑞士,他还劝说可可·香奈儿与自己一同走,但是可可·香奈儿拒绝了。她是法国人,她是勇敢的人,她什么都不怕,即便是要面对残酷审问,也不会退缩。该面对的就要面对,逃避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

    当可可·香奈儿被法国代表逮捕的时候,她就已经做好了面对一些的准备。高傲的她依旧像女王一样,毫无畏惧。

    她被带离了丽兹酒店,本以为自己会迎来牢狱之灾,但仅仅被审问了几个小时,可可·香奈儿就被释放了。

    人们开始猜测聪明的可可·香奈儿究竟是怎样为自己辩护的。有英国记者还做过这样的定论:“拿破仑做了几件超级简单的事情后就成功地当上了将军,香奈儿也效仿拿破仑,她在商场的窗户里声明香水免费给美国兵,那些美国兵就排队去领香奈儿五号香水。如果法国的警察碰到了香奈儿的头发,香奈儿就会非常愤怒。这样她就赢得了非常宝贵的喘息时间,然后她就开始四处求救……她还尽量避免和她的朋友们见面,尤其是那些被指控犯有叛国罪的人。”

    其实,真正救了她的是温斯顿·丘吉尔。他的一封“绝密信件”让可可·香奈儿逃过了一场牢狱之灾。

    虽然毫发无损地被释放,但是身负骂名的可可·香奈儿已经不再被法国接受了。有朋友建议她先到国外去小住一下,避一避风头。对于这个时候的可可·香奈儿来说,这是最好的办法,对于流亡的地点,可可·香奈儿选择了瑞士的洛桑。

    瑞士,一个在“二战”中保持中立的国家,而洛桑是瑞士的法语区地带。洛桑是一个并不算大的坐落在莱芒湖畔的城市,就这样,可可·香奈儿开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活。但可可·香奈儿不会想到,自己这一离开,就是10年之久。

    【东山再起:全世界重新爱上她】

    法国,是可可·香奈儿的故乡。她从未离开过法国,即便是工作,也只是短暂地离开。这个她熟悉的国家,有着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爱人、自己的事业,而离开这里,可可·香奈儿就什么都没有了。

    在瑞士的时光,让可可·香奈儿感到无聊,她最怕的,就是无聊。

    如果说没有了爱人、没有了朋友,她都可以继续自己的生活,如果没有了事业,没有了工作,那么一切就都失去了意义。

    无所事事的可可·香奈儿开始了忙碌——从一个酒店搬到另一个酒店,然后再搬回来。她的精力与时间无所投放,只能漫无目的地“折腾。”她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摆脱痛苦。

    无聊的日子在1949年的冬天结束,因为可可·香奈儿遇到了同样在瑞士的冯·丁克拉格。

    孤寂无聊的日子让可可·香奈儿感到害怕,她怕自己就这样孤独下去。尽管与冯·丁克拉格之间经历了一些事情,但这个自己爱过的男人依旧保持着吸引女性的闪光点。再一次遇见,可可·香奈儿依旧对他燃气一些旧情,异国他乡重逢,曾经的爱侣又在一起了。

    然而朝夕相处之后,可可·香奈儿与冯·丁克拉格的生活却越来越不和谐了,她开始看不惯冯·丁克拉格的游手好闲。可可·香奈儿是一个强势的人,也是一个要强的女人。生活不能给她安慰,在瑞士,她想要拾起自己的时装业,让它重新开始。

    想法仅仅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真正让她决定东山再起的是某一日,可可·香奈儿在报纸上读到了“克里斯汀·迪奥”的名字,以及关于他的“New Look”。

    战争过后,女人们开始一扫硝烟的阴霾,她们开始按捺不住自己想要美丽的心,上流社会的贵妇们开始想要好好地展现自己。于是,时装界掀起了复古的奢侈之风。浪潮中,一个名叫“克里斯汀·迪奥”的男人出现了。他所设计的衣服侧重于展现女性的柔美和妩媚。圆润的肩部取代了棱角分明的方形垫肩,热辣的短裙取代了朴素的外套,其中,宽大的钟形裙和显露曲线的短外套成了克里斯汀·迪奥的最爱,它可以轻松地将女性的腰部以及胸部曲线显露无遗,并且将这种风格取名为“New Look”,也就是所谓的新风貌。

    1947年的2月份,寒冷依旧强势地侵袭着巴黎的每一个角落。严寒的二月,克里斯汀·迪奥的时装秀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舞台上,模特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舞台下,社交人士、评论员、杂志记者代表让沙龙座无虚席。这一场“New Look”的时装秀火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它就像是一场革命,轻而易举地俘获了人们的心。人们也开始相信,克里斯汀·迪奥就是上帝赐予时尚界的天才,他拯救了人们的黯淡无光的生活,也拯救了巴黎的时尚霸主地位。

    对于这个男设计师,可可·香奈儿的眼光里带有一丝藐视,这个男人设计的衣服,她也并不看好。同样作为时尚设计师,当有记者询问可可·香奈儿对“New Look”的看法时,直率的她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看看我就好了。”在“New Look”流行的浪潮中,可可·香奈儿依旧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她不用任何激烈的言语和过分的行动,就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反对“New Look”风貌的观点,她毫不畏惧,也不加掩饰。

    克里斯汀·迪奥的出现让可可·香奈儿决定复出,她的斗志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爆发了。克里斯汀·迪奥这种设计时装的方式,曾经是可可·香奈儿一心想要灭绝的,如今自己刚刚隐居,奢华复古和束缚女性身体的紧身衣就又卷土重来。她不喜欢克里斯汀·迪奥的设计,不喜欢他设计的那些衣服,如果时尚界被这样的人占据,那么时尚就要被摧毁了。时尚圈需要自己,可可·香奈儿这么觉得:“我曾经试着说服我自己,不要老是只想着自己……我总会有什么地方可以去、总会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的。我已经准备好要重新开始。活到这么一大把年纪,我从来都没有清闲过……我涉足时装业和制造香水,都是出于偶然!我发明了许多令人赞叹而有用的东西:这些发明可以使一些人变得贫乏,也使一些人看起来更加丰富。我在自己的周围播种善意,结果却只能收获侮辱。我尽心尽力地改善员工的环境,她们却不知回报……我很喜欢这一切,它们满足了我的破坏欲和对变化的兴趣。人们只有在生命面临支离破碎的时候才能认出它来。世界不过只是斗争和混乱。与赛特所说的恰好相反,我将会是个很不安分的死人。假如有一天我躺倒在地上了,我会抖抖身子,想法子尽快回来,然后重新开始。”

    可可·香奈儿早就已经与香奈儿时装融为一体了,她不想自己的香奈儿品牌被人遗忘,被时尚遗忘。重新开始,是可可·香奈儿心中的头等大事。

    1953年,时尚女王可可·香奈儿要重返时尚舞台的消息不胫而走,好奇心驱使人们想要看看,这个已经将近70岁的女人要怎样重新戴上时尚女王的桂冠。

    终于又可以重新工作了,终于又可以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了,她要击败时尚界的那些不正之风,她要让女性解放自己的身体,解放自己的心,她要让那些盲目崇拜“New Look”的人们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才是真正的时尚。

    斗志昂扬的可可·香奈儿回到了巴黎的丽兹酒店。她将自己的时装店重新装修了一番,又将自己的沙龙和工作室翻新了。10年过去,虽然此时的她已经是70岁的高龄了,但是她依旧是那个曾经在时尚界叱咤风云的可可·香奈儿。

    曾经的时尚女王回来了,可是等待她的,却是自己与威泰默家族之间的商业纠纷。

    曾经在香奈儿5号香水风靡世界的时候,可可·香奈儿感觉到了力不从心。她看到了自己香水的潜力与未来发展,她想要在老佛爷百货商场出售自己的香奈儿5号,但是依照目前的生产能力还远远不够,于是,可可·香奈儿结识了威泰默家族。

    威泰默家族是典型的犹太家族,他们继承了犹太人的聪明才智,凭借这样的智慧,威泰默家族将一家舞台化妆品公司成功转型为可以自主生产、销售的化妆品公司。威泰默家族的实力和影响足可以满足香奈儿5号香水的生产量和销售要求,可可·香奈儿由此看到了商机和希望。

    经过多年的合作,可可·香奈儿开始慢慢感到不甘,她深深地觉得自己香水的利益被严重稀释了,自己身为香奈儿5号及其他香水的创始人,却只能分得10%的股份。她想要维护自己的利益,想要维护香水公司的利益,于是,与威泰默这个犹太家族的纠纷让可可·香奈儿头疼不已。

    为了赢得与威泰默家族的官司,可可·香奈儿甚至还用德占时期的反犹太法来驱逐威泰默家族。曾经的小矛盾逐渐变大,愈演愈烈,不可收拾。

    直到1947年,他们与可可·香奈儿签订了一份协议,这场香水风波才算是平息下来。协议里说明了可可·香奈儿的利益:从5月份开始,可可·香奈儿每年会从销售的所有香水中获得2%的专利权使用费,另外,她还获得了以往专利权使用的赔偿金,香奈儿公司也拥有了在世界各地生产并销售“香奈儿女士香水”的权利。

    这个时候的可可·香奈儿早就不需要依靠而工作而生活了,她所赚得的财富金钱足以养活她的后半生,而且过得还会十分滋润,之所以这么做,不是为了金钱,而是可可·香奈儿觉得,自己该有的就必须有。

    赢得了自己应有的权利与利益,可可·香奈儿开始着手自己的复出。此时的可可·香奈儿依旧执着而又倔强,可可·香奈儿坚信自己的幸运数字是5,就像是“香奈儿5号香水”带来的不可复制的传奇。重返时尚界的她将自己的第一次时装秀安排在了1954年5月5日,她坚信,自己可以延续“香奈儿5号”的经典。

    而70岁的她依旧是战前的打扮:瘦削的身体,低调的服饰,装扮一些珠宝首饰。而复出之后的时装秀,也是一如既往地贯彻了朴素简洁的风格,可是这种风格并不被人看好。当一个又一个模特从自己身边走过的时候,观众开始感到无趣和失望。

    这一次时装秀,可可·香奈儿依旧延续20世纪30年代的风格:黑色和白色为主,宽松的外套,宽松的裙子,既显不出胸部的曲线,又看不出臀部的线条。时装秀的内容,只有衣服和鞋子,没有帽子,没有手套和珠宝。在色彩艳丽的环境中,这些黑色和白色显得太过于压抑和沉闷,就像是一场灾难的演绎。

    又一次,可可·香奈儿高估了自己,时装秀并没有继续传奇的续写。现场气氛尴尬而又冰冷,可可·香奈儿也感到了这种冰冷的气氛,面部有些忧伤。

    时装秀一结束,人们就匆匆离场了。这些观众,有一部分是奔着可可·香奈儿曾经的名气来的,有一些是在“二战”中成了叛国者,他们希望可可·香奈儿能够成功,这样自己就可以沾光,抹去叛国者羞辱的过往。

    无论是基于什么样的理由,这些前来观看时装秀的观众都失望而归。各种各样的杂志媒体开始对可可·香奈儿失败的时装秀进行了直接露骨的评论,尖酸刻薄的话语是人们对于这种20世纪30年代的古老气息不再有怀念的证明,而这些话,也证明了这一次可可·香奈儿是失败的。

    连锁反应就是这样的可怕。时装秀的衣服只卖出了10件,它的失败直接导致了“香奈儿香水公司”的股价大跌,而这些收入是可可·香奈儿唯一的经济来源。

    面对失败,可可·香奈儿本人却是出奇地平静,她平静地接受人们的采访,接受朋友安慰性的祝贺,这个执着的狮子座女人依旧坚信,自己会再一次被时尚接受的,这一次的失败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

    可可·香奈儿一生都不曾放弃过自己的梦想。童年时她梦想自己可以过上富足生活,于是她怀揣梦想,在奥巴辛孤儿院默默地与命运抗争;当自己的女帽店入不敷出的时候,她宁愿卖掉自己的首饰也要继续坚持;当亚瑟·卡佩尔离开她的时候,这个坚强的女人把自己封闭起来,她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往日的自己,开始新的生活。如今,可可·香奈儿已经70岁高龄了,人生已经走到了结尾,曾经的艰苦磨难都已经挺过来,这一次小小的失败更不会打垮她。

    半年之后,可可·香奈儿终于迎来了事业的曙光。1954年的11月,《ELLE》杂志的封面女星,穿着香奈儿的女性套装,戴着毛边帽子。这一张封面照片证明了可可·香奈儿的复出成功,香奈儿女装重新回到了时尚主流。

    随后的时装秀,可可·香奈儿推出了没有肩带的晚礼服和喇叭裙,面料是充满梦幻和浪漫的蕾丝。在其他服装面料的应用上,可可·香奈儿采用了印花面料、绸缎和天鹅绒等合成材料。

    曾经中断的传奇再度续写,可可·香奈儿的成功继续在历史上恣意展现。然而对于重回大众视野的香奈儿时装,有些人却抱着批评的眼光看待,他们认为香奈儿的女装从战前到现在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创新与改变,可可·香奈儿做的只不过是在完善细节而已。她只不过将衣服的纽扣和衬里做了些改动,其他的外观或者风格并没有改变。事实如此,但是这些人的理解却是片面的。的确,可可·香奈儿始终在重复着一种风格,但这也正是属于香奈儿的风格,有些时候,一成不变也是一种创新。它更需要设计师有着超凡的能力,让这些看似一成不变的时装永远流行。这些年,香奈儿女装几乎变成了一种制服,穿着这些制服,你不必担心自己的外表和线条,它会带给你无尽的安全感和与众不同的时尚个性。

    复出成功,让可可·香奈儿找回了信心,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也让这个精力充沛的70岁女人不再感到空虚与无聊,可可·香奈儿在收复了欧洲大片失地之后,也将美国市场成功归为了自己时尚王国的领土。

    美国《生活》杂志给予了香奈儿大量的好评。那些美国女性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她们开始狂热地追逐香奈儿时装,她们相信,只有可可·香奈儿才会改变自己,只有香奈儿才真正配得上“时尚”二字。甚至,这些美国女人不远万里来到巴黎,只为能够买一件香奈儿的时装或是配饰。

    直到今天,香奈儿依旧保持着这种迷人的风采,让世界各地的人追随在它的身后,将拥有香奈儿当成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从巴黎到美国,从欧洲到世界各地,可可·香奈儿在不断扩大自己时尚王国的领土。在与克里斯汀·迪奥的这场时尚战役中,可可·香奈儿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在此之前,对于自己重返时尚舞台,可可·香奈儿充满了自信:“我因为机缘巧合成为设计师,因为机缘巧合我又制造了香水。现在我要去做点别的什么,但是做什么呢?我不知道。又一次,机遇会决定一切,但是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不会离开太久,我什么都没打算,但是当时机到了,我就能感到我将抓住什么,并且牢牢掌握。”

    她真的抓住了,也真的牢牢掌握了。她的自信为自己赢得了成功。

    然而成功并不是终点。所有的荣誉、成功、称赞,都不能让这个年逾古稀的女人停下工作的脚步。在年龄和岁月的面前,可可·香奈儿对于工作的热情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如此,你才会在1954年的巴黎,看到一个女人穿着朴素的黑裙和毛衣,挺胸抬头,高傲地走进自己的店里,然后她会将自己毛衣的袖子卷起,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着一支香烟,或是连续站上几个小时,或是埋头默默地坐在地上,就这样开始自己全神贯注的时尚事业。

    她的名字叫可可·香奈儿,一个人们都知道的名字,她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事业,也将自己的一生冠上了“时尚”的标签。

    【独特见解:不能出现在大街小巷的时尚品是失败的】

    当你问一个女人,最想要一件什么奢侈品的时候,相信她们的回答都是三个字——“香奈儿”。

    香奈儿早已经成为时尚和奢侈的代名词。那些活跃在娱乐圈和银幕上的女人们,是香奈儿最忠实的粉丝。

    作为香奈儿中国区的形象代言人,周迅总是能完美演绎香奈儿服装的精髓。姚晨也曾经连续两次参加过巴黎的香奈儿时装秀,作为Fashion Icon,徐濠萦搭配出来的香奈儿,让它多了几份都市的时尚气息。流行音乐巨星席琳·迪翁也深深爱上了香奈儿带给自己的感觉,想起自己拥有了第一件香奈儿,席琳·迪翁觉得那是一次奇妙的邂逅:“那是在1994年,我终于拥有了一双鞋子和一套淡粉红色的套裙,香奈儿很昂贵,而且那种风格的衣服不可能作为演出服装。按道理说我不应该犯这种购物错误,但我还是买了,我希望自己在舞台下、在生活中穿着它,就好像初恋的感觉。我知道,香奈儿是每个女人的梦想。”

    香奈儿是每一个女人的梦想,人们想要穿着它出入各种场合,只是想让自己时时刻刻都魅力无穷。

    女人爱美,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女人都是如此,这是天性。可可·香奈儿深知这一点,所以她将自己的顾客锁定在了那些家境显赫的上流社会的女人身上。生活对于她们来说只有享乐,没有苦难。她们有着花不完的金钱财富,有着参加不完的各种聚会需要自己闪亮登场,也有着大把大把的时间。她们爱打扮,更多的是为了互相攀比。她们不在乎价格,只在乎攀比的结果。

    因此,在人们的印象里,香奈儿是奢侈品,是只有贵妇才能消费得起的品牌。

    当可可·香奈儿名声大震,当香奈儿女装成为时尚标签的时候,大街小巷开始出现了山寨香奈儿。

    那些衣服或配饰与真正的香奈儿几乎一模一样,唯一的差距就是悬殊的价格。可以说,香奈儿复制品的售价是一个普通百姓能够接收的价格,但是真正的香奈儿,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拥有。

    似乎所有的设计师都十分反感并且反对自己的作品被复制,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人窃取,所以不遗余力地打击那些仿冒品。为了避免自己的作品被人仿制,一些设计师或是在自己衣服的标签上涂上紫外线涂料,或是在店面和裁缝店的每个房间都挂上“仿冒即偷窃”的警告语,或是在每一场服装秀之前收走记者的笔记本,为的就是不让他们将自己新款服装给散播出去。然而可可·香奈儿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她丝毫不介意自己的作品被人复制,甚至还十分开心,因为那些专门复制衣服的店可以让自己的香奈儿品牌遍布大街小巷。

    不得不说,可可·香奈儿真的是一位商业奇才。原来早在20世纪50年代,可可·香奈儿就有先见之明,她开始懂得怎样与其他人共享利益,享受他们给自己做免费广告的快感。如今,那些控诉盗版的企业和公司,显然都不如这个法国女人懂得经商之道。

    “不能出现在大街小巷的时尚品是失败的。”可可·香奈儿说。所以,当那一日,可可·香奈儿从自己蓝色的凯迪拉克走出,看到街边小商贩售卖的仿冒香奈儿衣服的时候,她无比开心,激动的可可·香奈儿亲吻了小商贩的脸颊,并说了一句:“谢谢你。”这时,人们才注意到,那个用纸板和木棍搭起来的临时摊位上,七零八落地堆放着一些衣服,那是香奈儿米色黑边金纽扣双色套装,而每件外套,售价才100法郎。

    回忆起那一幕,步入老年的可可·香奈儿依旧兴奋无比,她依旧清晰地记得自己对那个小贩说的话:“这是我此生最辉煌的一刻。100法郎的香奈儿,真令我开怀。继续加油!”对于可可·香奈儿而言,能够让她开心的不是她设计的衣服能够创造多少财富价值,而是有人能够让自己的衣服大众化、平民化。

    可可·香奈儿将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持续到底。她没有挂上警告语,也没有没收笔记本,如此强硬的她才不会将自己的精力和心思花费在如何打假的上面。可可·香奈儿会大方地展示自己的产品,甚至还会在自己生产之前,将设计样品刊登在杂志上,让人们了解当下的时尚潮流趋势。

    换个角度,其实被复制才是成功的。那些地摊上的仿制品让人们都知道了香奈儿的存在。如今,“可可·香奈儿”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字,人们反而忘记了这个女人的原名“嘉柏丽尔”了,人们只记得,这个名叫可可·香奈儿的女子是一个不能没有事业和工作的女人。在旁人看来,她可以没有爱情,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但唯独不能没有工作。她的性格也决定了,这样执着和坚强的女人是必须要工作的,成为贤妻良母或是温婉主妇,都不是她的理想。

    多年之后,曾经在可可·香奈儿的沙龙里工作过的人,为人们描述了这个“工作狂”工作时的画面:“可可·香奈儿围着模特儿忙碌,先是双膝跪地,有时候索性趴下。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坐下,一边还不知所云地喃喃自语。她脖子上用丝带挂着把剪刀,参照着图样,然后就直接在衣料上裁剪起来。

    “这是一件米色真丝礼服,不规则的裙摆,领子像交叉的围巾。只见可可·香奈儿这里调整一道边,那里抻直一个褶,一寸寸简化着衣服的线条,让它在底部柔顺地张开。然后,她开始在手臂处下功夫:‘这该死的袖子,我怎么老是弄不好!’可可·香奈儿嘀咕着。

    “已经是下午时分,可可·香奈儿还在忘我地工作。她对袖子始终放心不下,敏捷地又掖又别,最后总算满意了。衣服被送到楼下加工,这是为一位顾客定做的。此时,可可·香奈儿才想起来,她的午饭还没有吃。当然,她的模特也一样。

    “可可·香奈儿的助手在她走后拿着吸铁石在地板上到处移动,好把散落的缝衣针和别针收拾起来。向来喜欢整洁的可可·香奈儿容不得她的工作室里一片邋遢。”

    人们总说,认真工作的男人是迷人的,其实,工作中的女人也充满了魅力。工作中的可可·香奈儿让人觉得是如此的干练和精明,事实也的确如此。她让自己的香奈儿品牌从康朋街的沙龙走出了法国,走向了世界各地。香奈儿的美名不用依靠那些复制品和仿冒品也能够称霸时尚界。

    跨过一个世纪,香奈儿的足迹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巴黎、纽约、东京、首尔、北京、伦敦……无论在哪个国家,你都能看到带有巨大的双C Logo的专卖店。

    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的香奈儿精品店,它们都会坐落在高档商场、五星级酒店、高级会所这样聚集名流的地方,只有这种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才会吸引更多的潜在的消费者。

    如同多年来香奈儿女装始终保持一种风格一样,每一个香奈儿的店面也都保持着同一格调。巨大的落地玻璃窗镶着黑色的边框,像是一个相框。如此醒目的大玻璃,可以让路过的人们清楚地看到香奈儿服饰的款式,也可以伴着店内的灯光,让时装充满了光泽和质感。路过的人们,会因为那流畅的线条和充满时尚气息的款式而流连忘返。

    走进店内,到处是可可·香奈儿喜欢的白色和黑色的装饰,白色的墙面反射出柔和的灯光,与黑色的搭配显示出了无限的神秘与高雅。样式简洁的桌子上摆放着鲜花和杂志。轻松、舒适、简洁,是香奈儿品牌和店面给人的第一感觉。无论你走进哪一家香奈儿专卖店,都是如此。

    在中国香港,中环的遮打道可谓是时尚地带。每一位去香港购物的人都会被这个购物天堂所吸引。作为香港著名的商业中心,遮打道云集了多家大型购物商场,而且都是世界知名的高档货品。在众多琳琅满目的品牌中,人们多少会眼花缭乱,但是香奈儿的双C标志,依旧醒目,仿佛带着香奈儿5号的暗香,指引着你的目光,让你一眼就能看到它的身影。

    镜梯、扶手椅、米白色羊毛地毯,随处可见的黑白搭配,这些香奈儿的标志在遮打道的店里,没有丝毫改变。遥远的香港与法国巴黎康朋街的香奈儿总店一脉相承。照片里的可可·香奈儿也没有改变,依旧瘦削、干练,坚强而执着,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时尚的精髓和意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