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有火”,明照万物,贲(bì)也。上艮下离,明而止,知止而后有定,止而有所往。
《序卦》:“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
苟合,不伦不类;得加上文采,贲。一个文饰的东西,“绘事后素”(《论语·八佾》),贲的本质为素(白)。没有洁白的本质,怎么也不能够文采。
“苟合”,两个相差太远,合在一起。孔子父母年纪相差大,因长子孟皮有残疾,不能承祭祀,乃再娶年轻太太,以求生一周正儿子。苟合就奇,虽合,但有所损伤,必有所装饰。“偶合”,两个才貌相当。配偶,当也。
《杂卦》:“贲,无色也。”
“巧言无实,令色无质”(王肃语),无质即无色,无色才要装饰地过分。先有质,加上文饰。太重文饰,“乡原(愿)者,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噬嗑”,既把害除掉,破坏完,必得建设。“贲”,文饰也。粉饰太平,开始有伪的性质,饰中有伪,故曰文饰。但最终要归于质,提醒我们:在文饰之中,不可忘了质。
文过饰非,不民主,偏要说民主。净说假,坏事做尽,还要文过饰非。人类都如此,净说违背良心之言,言行相违。何以代代如此传,还是圣人?
祖宗多聪明!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类情,没有主观,才能为人接受。知识分子要关心时政,政治乃众人之事。
德,有成果,含性与用。木头能做木头的事,我们懂其德性,可以发挥其德用。万物的德是什么?通药性,药才能有用。入手处错,养成大家说假,大言不惭。何以连讲道德者都缺德?
情,有性智之情、情智之情。性智,血缘;情智,情缘。都知伦常,何以见了弟子,就忘了伦常?讲的,自己都没有做。“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有经验、有成就,当然要写下。人的责任“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为责任之所在,责无旁贷。“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据此去做。“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食色,性也”,“率性之谓道”。《大学》与《中庸》相为表里。
类情,出发点如错了,乃造成言行不一致。开始第一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君子不夺人所爱,第一步先做人。
物没用错,就人用错,故无一“言行一致”者。通物,没有通人,人性没有弄好。是否得另类人之情、人之用?多少知识分子完全是盲从。人之为道而远人。仁没了,才加个义,成仁义。
贲卦,文饰,能给人许多启示。每代离经叛道之书仔细研究,自其中找寻真理,人世可能就不乱了!
并非不可以和女孩在一起,应是怎样和女孩在一起。男女分班,男生更偷着看、更想要看,可见出发点就错。性,德之用,完全用错了。忠忠现在上初中了,说“爷爷很开明”,没有奇迹,可以和女孩在一起玩。不可以说“不可”,却偷着看。以前骂朱子伪学者,被视为离经叛道。
应约法三章: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不夺人之所爱;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无用人性,完全用人情处理事情,自开始即违心之言,没人相信。尧、舜那么好,何以他们的儿子坏透?孔子亦明白“道不远人”,但没有勇气翻版。
孔子一辈子宣文,死后有成,人称“文宣王”,“其生也荣,其死也哀”(《论语·子张》),真能表人性者,称之为“文王”。尧为文祖,《尚书·尧典》道其功绩“钦、明、文、思、安安”,“安安”即晏晏,海晏升平。
读《易》培智,发现《易》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智不足,必要培元,孟子称“养浩然气”,道家谓“真元”。元,最古的观念。夏学,中国人之学,不碎尸万段,按时代分。入中国则中国之,非民族观,不分鼻子大小。还元,自元入手,故要奉元行事。不懂培元,不能元培,更谈不上奉元行事。
你们读书、做事没进步,学了不能用,没用!老同学到现在也没能明理,办的杂志有几人看?人必要捷足先登,即先时。何以不懂怎么为自己活?应了解什么是智慧,才能用智慧,知所以用理为难!现在是违时,热闹。问题必解决,谁先时,即领头。不谈政治,不谈别人是非。梦成真的少!中国书必读的书少,《大学》抓住要点,即能成事。
同学有干劲的,多半欠缺修养。孔方兄,内方外圆。做事,成功是目的,非要做先烈。同学勇有余,仁不足。守位曰仁,守己之位,多少有点成就。要以柔克刚,《老子》值得读,有作为者,多半不动声色,大智若愚。顽固分子总比投机分子好。
贲,亨,小利有攸往。
“贲,亨”,得文饰得中才亨,否则仅“小利有攸往”。有所守,自明而知止,知止,而后有定静安虑得,有所止就可以有所往。
文饰何以是小利?“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子张》)。先有实,再加上文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一文饰,恰到好处最难!抹多了,即“文胜质则史”,有虚文,“乡原者,德之贼也”。
成就在乎质,不在文,应树本。光重外表,利之小者,无表里合一。失了中道就坏,恰到好处最重要。“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但最难以把握。
人人都为自己打算,不为自己打算就值得赞美。一个朝代必出几个英明之主,才能延续几百年。清有近三百年江山,功在雍正。其善用情报,大臣在家不敢做坏事,没人敢骗他。政治必清明,使官不敢贪、不敢欺民。
清朝县官每天都要摆谱,享受,喝凉酒,吃钱……如此吃法,百姓焉能不穷?《红楼梦》里,下人吃得好,穿得好,不愿结婚,过着纨绔生活,家家摆谱,皆民脂民膏,鱼肉百姓。每个时辰过一两次点心。男用酒漱口,女用香的水。
《彖》曰:贲,亨,柔来而(能)文刚,故亨。
再没比《彖传》解释卦更好的,离题太远的都是废话。
泰卦,坤上乾下,坤之“上六”变“上九”、乾之“九二”变“六二”,成贲卦,艮上离下。贲卦“六二”当位,“六五”没当位。
“柔来能文刚”,王船山注:“自上接下曰来,一阳之上,一阴即至,以相错而文之。”泰卦,上坤之“上六”来,居二位成“六二”,成下离,“而文刚”。人不能光靠刚,刚受柔的调剂,故“亨”。《尚书·洪范》曰“刚克、柔克”,“沉潜刚克,高明柔克”,刚,用柔克;柔,用刚克,并非固定的,刚柔相济。
柔来能文刚,肯定的。中国人的功夫,专以柔克刚,故亨。柔来能文刚,没有痛苦,随遇而安。下策就是忍,有痛苦;忍不住,就得癌症。成功的秘诀,一部《老子》。“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六十七章》),一冒头就回去,就怕吃亏,“故能成器长”。想要御天下,必先叫大家御你。明知吃亏也得吃,否则大家都不吃,这个团体就垮了!外圆内方,做事业怀百刃之血心,百忍,“百忍堂中有太和”。心能够受一百刀,还不感觉怎样,就成功了!
要学会受气,是初步、是涵养。想成事,能不受气?宰相肚子得像馊水缸之能受。你说一句,我回一句,常人也。要学会吃亏,养成吃亏的德。你干得这么久,更得学会吃亏。
小孩脾气坏,父母为之佩韦,即牛皮,意在提醒:“不可以老坏脾气。”个人有脾气,得自己改,柔来能文刚。哪个小孩不气父母?
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分刚上能文柔”,泰卦,下三阳分“九二”之刚,往上为“上九”,成上艮,“而文柔”,使不过柔。但未得中,故仅“小利有所往”。
太刚、太柔都不行,刚、柔必得既济。但《易》最伟大的是“未济”,并非“既济”。“既济兼未济”,刚柔交错,天文也。老祖宗的智慧,是自法自然来的,仰观俯察,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以通神明之德”,通神德、明德。神德,“妙万物”,生生之德,造物之德。始、生,“生生之谓易”,《易》为变经。明德,“大明终始,六位时成”,终始之德。第一件事“明明德”,则有“环保”的观念。“七日来复,天行也”,为天地立心。
八国联军入北京时,将太庙当饲马的马槛。我对寇、奸痛恨。有志青年再不受刺激,岂不是活死人?
“以类万物之情”,智周万物,道济天下。《尚书》是最重要的一部政书。蔡沉没做过官,注不好。曾运乾《尚书正读》不错,惜亦书呆子,不懂政治。
蔡沈(1167—1230),师事朱熹于白鹿洞书院。专习《尚书》,朱熹晚年命蔡沈撰《书集传》。
曾运乾(1884—1945),字星笠,晚年自号枣园,湖南益阳人。自湖南师范学堂毕业后,历任东北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教授。在考古、音韵方面造诣颇高。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因)止,人文也。
今本脱“刚柔交错”四字。王弼注:“刚柔交错而成文焉,天之文也。”据增。
“物相杂,故曰文”(《系辞下传·第十章》),经纬天地谓之文,指用说。法自然,经纬原为天文的作用。大发明家均自法自然来的。
锦,是按方格图案做的。百蝶衣,蝴蝶之美,天地之大文。人工尽了,也不能与于天地之大文。虫子,五颜六色,是“体万物而不可遗也”,“人之为道而远人”。
“刚柔交错”,自然之事,“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系辞下传·第十二章》),自然界有迅雷、疾电、狂风、暴雨之变,非平衡的。古时应天文之变,人亦变,得正襟危坐,《论语·乡党》“迅雷、风烈,必变”,必变色而作。
“文明以止”,止于文明,“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止于文之明。将“文”明之于天下,即明明德于天下,止于至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教成“君子儒”(《论语·雍也》)。文明在乎实践,才能把“文”明之于天下,孝友慈悌,就成为文明宝岛。
“人文”与“天文”互为表里、体用。“止于至善”,是人文,即止于一。“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老子·第三十九章》),地能载在宁,所以要得一。“吾道一以贯之”,故得天下,则“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论语·子张》)。至善,“元者善之长也”,改一为元,“一”与“元”必体悟。“蒙以养正”,“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所以,必得一。止于一,才代表“文明”。
用墨的功夫难,手劲必一。溥儒教画,先研墨一百天,从早磨到晚。写字,自“永”字开始。从“一”到“仁”,中间即为修为。中国文化应好好正视。求真明白,特别不易。
一部《大学》,文明之典。“文明以止”,“文明”是自“止”来的,“知止”而后有定、静、安、虑、得,是修为来的,“人文”也,“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止而后有定”,自己有没有为自己立所止?知止,绝对有成,就是大事业。群德,众志成城,“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人文”,人的一切行为,包含太多,好坏皆有,“人皆曰予智,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避也”(《中庸》)。许多“人为之文”不好,应用好的化之。
你们何以那么低、那么没有出息?《大学》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自己成就了什么?多么丑陋!看到什么,必要有所警惕。一个“止”字,道尽一部《大学》,知止而后有定、静、安、虑、得。《大学》固然为汉儒所写,但是“道统”早有之。
偶俗,即“易乎世”,与世浮沉,绝不会成事。读任何书,都不影响自己有前途。医、卜、星、相,做什么都有一个境界,中国无一无成方子。深自省:生为五千年文化中的国民,一生无去求,岂不如入宝山而空手归?必要体悟到极境,达至深之处才会有用,五千年文化必有五千年的功夫。要持之以恒,天天看,烂熟于胸,心中必要有部书作为主宰。
人很软弱,要以别人的智慧来支持你,软功夫,磨过一切,阿Q精神。对付凶人,用眼睛征服,“士可杀,不可辱”,是障碍物,必快除掉。年龄有关系,不到九十岁,不知到九十岁的境界,姜是老的辣。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不忘本,所以通三统、张三世。小康、大同,政治最高大同,但得经小康。三阶段:夏、诸夏、华夏;所见、所闻、所传闻;据乱、升平、太平。智能之所在,求知识,均超不出此三阶段。我对小孙子自此训练。好好练习思维,中国有文化在此。
《论语》要另排,依孔子思想之三变;修德、立身,则无时代性。懂“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才可以讲《史记》,明白《论语》。要接着讲,非照着讲,画蛇添足。
我要造就你们有思想、有头脑,和历史争长短。整理完的书,称《奉元经解》,旧注完全不要。注,后人的,画蛇添足。《中庸》“事死如事生”,《论语·先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依经解经,不可以无根据地造谣。讲书,要仔细,不可信口开河地讲,例如朱子解“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即有所疏失。
你们必要有目标,好好整理。人愈老,愈想显己有成就,退休后的人如发心,可有超乎人的成就。要知为何而活,懂得利用环境。必要好好认真,有承先启后的抱负。你们太懒,缺乏功夫,看你们的生活即知。
为什么写这个,可以说出道理。要重视思想,不是替古人算账。《易》为五经之源,亦即智慧之海。《中庸》如同小《易经》,是学术的快捷方式,与《大易》相表里。要如何思维才能真正了解?
现在很多书不能读,因你们连《四书》的基础也没。传承最为重要,孔子有系统的思想,却缺少人传,所以后人看不懂。古人留下致密的思想,后人应再传下去。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人合一”的境界,不是梦话,“吾道一以贯之”。得了解宇宙现象,加上自己的修为,修人文之层次。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黄历记载时变,二十四节气,二十四个时变。“四时不忒”,要以天文的智慧观察时变。看到今天,应想到未来。今天的中国人,得天天察时变,瞬息万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圣人成能”,以文化成天下。“人文”,即礼、伦、序,“以化成天下”,久而成俗——习俗、民俗、风俗。伦、序不正,则天下乱矣!知自哪儿入手修?修人文,得了解人的性与情。至圣,犹是人的境界,不太高。齐天者大,“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要另树立人文,必也盘皇另辟天。
有没有将自家弄成像个人样?要以“文化”化成自己的家,成一有文化家庭,使家人满心欢喜,快快乐乐过日子。至少,也要把个人的小环境弄好,“人人为我”,如此,就有希望,不必唱高调。自己的家如都没有改变,焉能化成天下?要把心境放宽。齐家,就看你“心正”了没有。要先“正心”,心正而后身修、家齐。
人文在乎行,并非空话,要“其心三月不违仁”,才成“人文”,即“止于至善”的境界。提倡人人做孝子,天下文化。要做益世之事,实至名归。都接受了,才能化成天下。
和尚没到化境,就靠忍。我每天上课两个小时,出出气,此化俗之道、养生之道也,亦可警世。忍的人内伤,面黄肌瘦。你们必要化气,不可以用忍,光忍不行。曾文正,事繁用忍,六十多即故去。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山下有火”,火可以照明天下。明,无私,如火之光照天下。
明有所止,自明而知止,止于至善。君子以止于至善之德“明庶政”,庶政既明,何狱之有?故“无敢折狱”。
噬嗑卦专讲司法:“明罚敕法”。贲卦专讲行政:“明庶政,无敢折狱”。古时,司法与行政分立,司法归司法,行政归行政。
“明庶政”,“庶政”,众人之政,政治是管理众人的事,含“养”与“教”。贲之德,以养以教,养在教之先,衣食足然后知荣辱。明,无私,一个“私”字害尽天下苍生!权钱交易、派系林立,“庶政”乃出问题。
“无敢折狱”,狱事为庶政之要,不敢掉以轻心,详审而后发。汉以《春秋》决狱,《春秋》重人,《孟子》民贵,重视人权。折狱,得有“日月之明”。“子路片言可以折狱”(《论语·颜渊》),因他心中一点污秽都无,并非过誉之词。玩味之,可知事的正反面,知要如何处事。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此“近取诸身”。
“初九”居贲之始位,在离之初,具阳刚之德,文饰足趾,自根下功夫,“本立而道生”。
“趾”,走路用力处。没有趾,怎么走?十个小趾的作用。足是体,趾是能,要饰这个能,而非体。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可见足之重要。出门之前,先把脚准备好。汽车不能跟一辈子,脚趾头跟一辈子,本立而道生。
“贲其趾”,尽性也。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自己的本位很重要,怎么文饰,也不能失去自己的本能。不假之于物,发挥本能。做任何事之前,必先把基本的准备好。
“趾”虽小,能竟全功。不在大小,而是能否发挥能。自己能,不假他物。许多人忘了自己的本能,假他人以为荣耀,真是对不起自己!自己应奋斗,有所发挥。“夸大而愚,妄而愚”即我的学生,治之,即自知。征服人,即完全在乎己之能、己之德,什么术都没有用。“圣人成能”,并非逞能。今人以逞能为圣人,伪人逞能。成能的本是什么?“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贲其趾”,从根本做起,将趾文饰得够标准,就能发挥大能。没有贲其本,焉能处理大事?本立而道生。怎么浮狂,也不可以言中无实。一事发生了,要马上从根本认识。
应好好训练自己,在什么环境皆能行己志。培养自己,是日久天长的事。为了吃饭,找不耽误自己的事做,做不影响己志,方为有志。一天不看书,能养志?看书,也必知所择,天天净看没骨头的书,没用!人都有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学生不成才,最使我痛苦!先要像个人,不要想学圣人。不理你,不是我冷酷,因你不是铁。你们做事,一点器识、容量都没有,完全小家碧玉,净搞小势力。不是志同道合能说出?在乎自己培养,必要有真材实料。真有志向,不要放松自己,会谈说的太多,然皆不成事。
旧时文人如果没有用,只点缀朝廷,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支配,只会说,那只是时代的消耗品而已。必要有用,知识分子要好好培养自己的环境、家庭,贤妻良母总是重要的,大事不能解决最糊涂。
《象》曰:舍车而徒(徒步),义弗乘也。
“舍车而徒”,行之义,目的以行义为荣,内圣功够,故舍车。
“贲其趾”,目的以行义为荣。假物,即失义,故舍车,义不可乘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礼记·礼运》)。
舍车,并不丢脸,“赵孟贵之,赵孟贱之”,舍去外在的荣华富贵,隐居以达其志。
愈无知者,愈以有人侍候为荣。既自有,又何必舍弃,要借助外力?懂自根上贲,能不成功?舍车而徒,显己之本能。
现在小孩出门都有车接送,将来能够吃苦?何不叫他两条腿跑跑?人都有本能,自己好好悟。有些人如半个死人,完全没有生气。
自“根”下功夫,自己奋斗,有所发挥。不要忘了己之所能,而要借他人之荣耀。自己有大能,当然要舍物,而表现己之大能。好好想如何深下功夫,将本能文饰得更好,以显己之大能。愈有智,愈要用尽方法,发挥智慧文饰这个能,使能更能,知道面对现实去想。
出门就开车,身体怎能好?千万不能失本,更不能失去本能。走路,力量在脚趾。大陆的澡堂,修脚趾是一大享受。修饰好脚趾,更要发挥其本能,所以舍车而徒步。
人有两条腿,何不好好发挥其本能?车,外力;徒,本能。不假外力,以丢掉自己的本能。几千年前就有此一思想,真是了不起!
一爻一乾坤,读明白一爻,就能成事。自义理可以想很多,只知字面,则无法了解深意。趾,一切行之本;贲,即加以训练,可以成为舞蹈家。深思义理:趾,就十根小骨头,但是可以美态无穷。
张派(张君秋)花腔比师父梅兰芳高,本之则无,至少差两个音符,高不上去。马连良大舌头,将缺点变成优点,自成一家,马派,声不尖、沉闷,耐听。
马连良(1901—1966),在师法前辈的基础上,独出心裁,加以融会贯通,成“马派”,以“美”为核心,取各家神韵,一招一式,都显示出自己鲜明的特色。他的嗓音甜净醇美,善用鼻腔共鸣,晚年又向苍劲醇厚方面发展。对于气口、音量,甚至音色,都有较高的驾驭能力,演唱从容舒展。唱腔新颖细腻,流畅华美,大段、成套唱腔固然饱满酣畅,而小段唱腔或零散唱句,同样推敲打磨,愈见精彩,决不草率从事。他的流水板、垛板,都轻俏灵巧,层次清楚,节奏多变,于闪板、垛板时,气口巧妙。散板、摇板更见功力。念白,充分做到了传神、俏美和富于生活气息,抑扬合度,顿挫分明,绝无矫揉造作痕迹。对白,自然生动,有如闲话家常。做工,于洒脱中寓端庄,飘逸中含沉静,毫不夸张而具自然渗透的力量。
麒麟童(周信芳,1895—1975),没功夫,会摆架子。杨派(杨宝森,1909—1958),声音高亢,清新。
杨宝森的演唱,则颇具余派稳健含蓄、韵味醇厚的特点,在吐(咬)字、发声、行腔等方面的技巧,体现了余派那种刚柔相济、曲中有直、圆而不滑、平中见奇的艺术特色。在倒仓后,杨宝森能扬长避短,就玉塑型,充分利用自己嗓音偏低、音域宽广、嗓子坚韧耐久、胸腔共鸣较好的长处。各种演唱技巧配合得当,使其声音甜美隽永,柔和圆润,宽畅饱满。他以那醇浓的韵味、低回婉转的旋律及稳健的节奏,来表现苍凉、悲哀、凄惨、沉郁的感情,有很好的艺术效果。他吐字坚实有力,实中有虚而不轻飘,使得每个字、每个音听起来都十分饱满、醇厚。他在唱腔处理方面更有新意:高低音的变化幅度虽然不大,但是把抑扬、强弱、虚实、大小等种种关系,表现得错落有致、柔中见刚,其旋律与节奏舒展流畅,气口处理巧妙得当,有时一气呵成,声情并茂,振奋人心。
是用嗓子的,少吃猪油。
“坐山看虎斗,泡上冻顶乌龙”,做任何事总要怀着愉快的心情,养着愉快心,“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怕。必要善用智慧。
不要英雄主义,天下事无一人成功的,你们必要懂得怎么做。“相与”才有价值,不可以跑单帮。“相与”才能成事,找志同道合者,三三两两。成事了,也未必成功。能有自知之明者,才叫真有智慧。有大志,可以做很多事业。
择书如择友,完全在乎自己吸收。《大易》之道,孔子读了“可以无大过”。净看无用之书,于己有何用?政纲政策怎么订的?完全不知所云,于实际生活有多大关系?必要求实学。写文章不要写废话,有过经验后才立言,光写文章,绝不可看。
要读活书,不要胡扯!选活书,想用世,必下仔细功夫。客观看,读完此书,有什么用?何以他要写这部书?有时,作者对实际政治无认识,只根据理论讲。没作用的书,没心得,没有用。应读有用书,此讲原则,看有用东西,认识作书人当时的背景与环境,才知其思想产生的渊源,以之印证自己的环境,自己应如何想。
六二。贲其须。
“六二”阴居阴位,在明之中。
须,在颐;髭,在口;髯,在颊。近取诸身,从“趾”到“须”,中间历程没说。
中国旧规矩,男人六十必蓄须,娶儿媳就得留胡子。儿子结婚,公公得先留胡子。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开宗明义章》)。小孩第一次剃发,做成毛笔,叫胎毛笔。
《象》曰:贲其须,与(附)上兴(起)也。
比“六二”,“柔来文刚”,与“初九”“九三”比附,相得益彰,群德,“群龙无首,吉”是自群德来的。天下无一事能自己成功,不争首,相与相成,才能成就事业。《礼记·礼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即天下文化,可约言之,以六个字表达出:行礼运之至德。
须虽美,仍须附于颐以为文,虽有美,没有附,亦显不出。在文饰之前,应先重其体,如看脸之胖瘦,须相与相成,才能成就事业。好坏绝对在客观环境内,附得有智,如爬藤类靠大树生存。须,得长在脸上,在文饰须之前,还要看脸型,即须的环境,看脸的胖瘦,必要两下相得益彰,相与相成。
文饰之道不易,治国之道亦如是。偶一不慎就假,欺世盗名。文与质不相称,名实不相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最要在有形,人得成形,“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人不人,人哉!人哉!有形,“苟有形质,犹可即(就)而求之”(《人物志·九征》),就其形可求也。自己有形,则人一看就知。
贲己须,修饰己须;在“与上兴也”,得和上发生关系,有环境。“上”,包含德、智。人有成就,必要有人提拔,“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有无此种智慧?主子无法做天下范,训练不了人才。周恩来是高手,训练出多少人才。
做事目的在成功,必要善用智慧,可绕个弯过去。要看左右客观环境办事,方法得变。这边不怕,那边也不怕,完了!甘罗安邦,非安床。
甘罗,战国时秦左相甘茂之孙,十二岁时成为秦相吕不韦宾客。吕不韦企图攻赵,他自请出使赵国,说服赵王割五城给秦国,并将赵所攻取的部分燕地给秦,因功任为上卿。
“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论语·宪问》),深思怎么用智慧。
九三。贲如(语气助词)濡(滋润)如,永贞吉。
“九三”阳居阳位,在离之上,明之至。
“濡如”,润泽,一点一点,滋润愈久,成就愈深。“濡如”,得天天做。
“永贞吉”,正固之道永守到底,则谁也没办法超过你,吉。如有一点成就了,就溺于所安,则一天天坠落,“管仲之器小哉!”“管仲知礼乎?”“管仲俭乎?”感到享受,就一天比一天坠落!甘地成事,一天比一天俭,只剩一条裤子,最后成圣。人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
既装饰脚,又装饰头,为的是质量好,而且得永远好。讲品质,品是濡的功夫,贲是质。“贲如濡如”,有本质,加上文饰“诚于中,形于外”,才能“永贞吉”。是靠自己,而非靠外在,外来东西无法控制,人家一有高过你,就来不及了,孤陋寡闻也。
化妆,也得慢慢来,哪有立竿见影、一本万利的?装饰自己,得慢慢来,不是大喊一声,就成了。最会化妆的,是慢慢地上妆,自然,看不出来是化妆的。文质彬彬,彬彬即“濡如”,慢工出细活。想文明社会,也得慢慢地化成。
“永贞”,不在一时之名,必要有多大的正知正见才能守。人有贞节,太难了!“永贞之吉”,永远是“贲如濡如”。“厉,无咎”,乃自“终日乾乾”来的。人有享受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知此,就懂得要怎么做事。
有所欠缺,就“贲如濡如”,改正自己的缺点。人必御己,马连良大舌头,但将短处变成长处,而成为马派。后来唱马派的,还得故意学大舌头。言菊朋,我的一家子,天资高,皇室有爵位,清帝逊位后,下海成名角,也自成一派——言派。
言菊朋(1890—1942),幼年就学于清末陆军贵胄学堂。满业后,曾在清末理藩院,即民国以后的蒙藏院任职。值京剧兴盛之际,言菊朋好听京剧,常出入北方戏场、茶园,常至“春阳友会”票房彩唱,并与梨园界广有交往。由于旧时代对演剧业的轻视,言菊朋亦以“请假唱戏,不成体统”的名义,被革职。言迫于生计,加之对京剧的酷爱,遂“下海”为专业演员。言有很高的文化素养,精通音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自己挑班后,又在“谭派”基础上,博采众长,吸收京剧其他行当和京韵大鼓的唱念方法,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创立了以音韵声腔取胜,具有自己演唱方法的艺术,世称为“言派”。其演唱特点:腔由字生、字正腔圆、吐字归韵精确。在演唱上多用字重腔轻的方法,旋律丰富,抑扬顿挫,千折百回,若断若续,变化多端。行腔似险而实圆,似纤细而实苍劲。每出戏的唱腔都各有异致,绝少雷同。念白也深具功力,字字清晰,娓娓动听。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侮)也。
第三爻教人戒伪。“三多凶”,“其柔危,其刚胜”(《系辞下传·第九章》)。
王弼注:“永保其贞,物莫之陵。”
“永贞”,正固且永久,恒,永守得住。“永贞之吉”,靠自己有的,非靠外在的,外来的东西无法控制。“终莫之陵也”,焉有人敢凌辱你?“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女子自己严肃,没人敢碰你。坤卦讲“永贞”,“永贞以大终也”。
社会变迁大,要留得清白在人间,不容易!要做事又要把持得住,太难太难!做事,别人知否不重要,应问自己知否?人做坏事多,则永不宁,到晚年往往会精神崩溃,不要做亏心事,胜不过去,就崩溃了。权势有用?权势一过,就完了!
但“永贞”太难!稍一马虎,即露出“黄脸婆”。西太后的本来面目,没有几个人见过。许多女人卸妆时,绝不叫先生看到,屋中绝不许点灯。现在的人,什么规矩也不知。
装腔作势,也得天天装。“久假而不归”,焉知其非真?此为活智慧。要持之以恒,永不懈怠。人都是自己塑造自己,习以为常,就改变不了。怎么培,就怎么结果。别人以为你装腔作势,但你能永贞,则无人能凌驾于你。
孔子“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五十而知天命”,开始著书立说。以孔子之智,都得费段苦功。你们最可怕在,自己不知自己不懂。常人不加倍努力,怎么治事?人一己百,人十己千,照样惊天动地。
永贞,最难!不永,愚也不明。真能了,到时真如泉涌,不冒都不行,源源不绝。熊十力晚年才冒,应接不暇!不是读博士就有学问,必到时候。
“白”是质,一装饰完,成为上品。想有成就,“濡如”是功夫,滋润。一个东西成了,是慢功。京戏用许多红色,但人不觉其艳。要将自己饰成什么材料,完全在自己的功夫。鬼精灵,灵明不昧。哪类人怎么用,完全在乎你,识人最重要。
六四。贲如皤(音pó,白、素)如,白马翰(疾)如,匪寇婚媾。
“六四”阴居阴位,在艮之初位,与“初九”相应与。
“皤”,白也,即质、素。“绘事后素”,先有白,后有文彩;先有本质,才能成其文采。一个人想修德,必有圣洁的本质。
“翰如”,形容马飞之快!翰,疾也!四雪蹄最名贵,少之又少。蒙古马多,有奇异马出现曰龙驹,四尺以上马曰龙。天下名马半在御槛里,有马官训练。
“贲如皤如”,白加上文饰。一张老脸就是怎么贲也不行,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装饰。“绘事后素”,想化妆美,也必要本质好。由此爻可知,保持洁白之体,比文饰更为重要。一个人想修德,也必要有圣洁的本质。
“白马”,形容“皤如”没有受采的;“翰如”,翰,鸟疾飞也。白马得到消息了,飞得如鸟之快速。“匪寇婚媾”,“六四”与“初九”,天经地义的夫妇,中间被“九三”隔离,而耽误了婚媾。“婚媾”,结婚。有机会就“白马翰如”,仍要找相应的结婚。
由三至四,中间是奋斗的功夫。好事多磨,不动心,不为小人所动,心有所定,向“初九”,中虽有波澜,“终无尤也”。“六四”与“初九”为正应,相为文饰,相为文德,阴阳合德。
伪君子,却不止一个老婆。我今天有这样的家庭,毫无血缘关系,还天天过得热热闹闹的,谈何容易?什么叫人生?有多大的容?等到“白马翰如”,至少还有个人样!哪个年轻人没有梦?所给的环境,必比他梦的环境好,他才待得下去。
“生不如死”是什么样的环境?一天就等三餐。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六四”阴居阴位,“当位,疑也”。“六四”与“初九”,既相应又相与,但环境阻隔,乃至“疑也”。障碍在有“九三”寇。但“六四”守正固,“当位”,心有定向——“初九”。“九三”寇,中有波澜,但不为所动,虽是好事多磨,“终无尤也”,尤,小的毛病。没真寇,结果结婚媾,环境很重要!
由本爻可知,保持洁白之体,比文饰更重要。《易》,一爻一世界,读了就是智慧,得会用。本质清白,人家照样疑,得不处嫌疑间。什么事都必仔细、小心,不可大而化之,则可以减少很多的麻烦。
“当位疑”,所有斗争都此三字,谁也不相信谁,无取信之道。
不是寇婚的,他虽在我们中间,我们要结婚,“终无尤也”。真有智,则“白马翰如,终无尤也”,但距“永贞,以大终也”还远!
“贲如”,白的;“皤如”,亦白的。第一眼看,是白的;第二眼看,确是白的。既证明是白的,那白的作用是什么?应如白马跑得快,要达到目的。因不是寇,而是要婚媾。“翰如”,如婚媾之急。“终无尤”,因为当位而不变。每人都有位,“素其位而行,不务乎其外”。做事,总是一线之隔,成败就在此。
我题《后金胜壤》,太祖在老家(赫图阿拉、兴京,位于今辽宁新宾)登基,不知有大清。
绝不能叫任何人利用,如朱子。当位,对方都疑,偶一不慎,当位而受疑。利用朱子,标准的愚民,伪学,自南宋经金、元、明至清。看一个人的立身,多么的难!学理学的,无一不伤品败德,从古至今皆然。马一浮(1883—1967)一辈子没到大学教书。
先道德而后学问,博学之,审问之。
“君子不处嫌疑间”,“当位疑也”,何况不当位?权势、利诱,能胜过的人太少,多少人处在嫌疑间。知人,也得识时。此何时也?所为何来?自己应做什么?怎么做?如无所为,那真有福了!
一分工,就易合作。抢旗夺号,人家都明白。求荣,纷争。应识时、知务。
按本分做事。名位与权势,连出家人也不放过。不是不争,而是怎么争。非不做,而是怎么做。要做活的。
成事,可真不容易。人就是人,就好好地做人,不要净扯闲。到底是捡便宜,还是吃亏?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jiān,浅小)戋,吝,终吉。
“六五”柔得尊位,为贲之主,但下无应与,乃上求贤于“丘园”。
孔丘,字仲尼。丘,在孔子时代何所指,不得而知,值得研究。依经解经,即以经证(正)经,必要下功夫。
“丘”,山的一半。在山腰做事者,为“丘园”。“贲于丘园”,即野无逸贤,只要是贤者,政府都用了。
“贲于丘园”,丘园,在野,野无遗贤,“举逸民”。丘园之君,都有文采。溥儒号“西山逸士”,即自我放逐。遗民,是被逼的。先朝遗老,做官的。
多少人专做机心事!“吾谁欺?无臣而为有臣,欺天乎?”(《论语·子罕》)谁都不可欺!今天“正人心”为第一要义。家家都齐了,家齐必国治。
“束”,不只一块,许多块捆在一起,“束脩”。“帛”,丝织品中最普通的。祭孔,有燎帛,死人烧纸自此来。与祭人看着烟,称“望燎”;完了,祭祀才完成。“束帛”,非一件。“束帛戋戋”,拿几块小块束捆在一起。信笺,“笺”,形容小的东西。“束帛”,不多不少,并非行贿。文王请太公,连“束帛戋戋”都没有。
能有成就,必有牺牲。“隐居以求其志”,不是等死,要去干,不是发牢骚。姜太公“隐居以求其志”,可不是牢骚客。礼贤最重要,“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礼不在多,礼到即可。礼最重要,但不是多,虽“吝,终吉”。“吝”,应给人而不给。可以有俭德,但不可以吝赏,否则无干部。
不可说“人无千日好”,跟着一个人不易,今天儿子都要自成小家庭。人都得老,将会很可怕,身体不好,多希望别人能照顾。“率性之谓道”,不必外求,佛在家中坐,何必远烧香?佛教亦重孝道,故有目莲救母。每个人都想有一最温暖的家,最真的。绝不可违背人性,我现是“言必正性”。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有喜”,得有成物。三顾,礼贤下士,以心会心。因得“上九”高贤,为君的有吉,乃天下之喜。哪代帝王无不懂得养贤、尊贤?经过这些步骤,就野无遗贤。
相面,常看很有用。处过两天,谈过两次话,可断定一个人的终生。不以成败论英雄,于右老一坐,不能不承认,看之就不凡。气度不足,成大事办不到。貌不压众,还谈什么?
上九。白贲,无咎。
“上九”居贲之极,在艮之上,“分刚上而文柔”,以节柔之太过,“丘园”之君,无求荣之心。
“贲”,本身最美,无色。“白贲”,白其质,求其本色,不必文饰。“白受采”(《礼记·礼器》),但如采得不好,还不如不采,而“守其白”。强调本质的重要!必文胜而后返于质,“文质彬彬”(《论语·雍也》)。孔子返鲁,删《诗》《书》,订《礼》《乐》。
“绘事后素”,“礼后乎?”(《论语·为政》)强调本质的重要。“白贲”最高,白受采,受采就不同,或为高手,或为俗手,就看修养如何,是否为能手?
贲卦最后一爻,仍强调本质的重要。文胜质,中有间,外力一加,即剥而落。如文不过质,就不易剥落。
返朴,文彩太多必伪,“文胜质则史”(《论语·雍也》)。懂得是实学,每句话皆用得上。不必看眼前的乌云,马上过去。在乌云下努力,成功非一日之功。
吃素应注意,素鸡有防腐剂,绝不可吃。我不常吃豆腐,因有卤水。豆腐皮亦有卤水,古人喝卤水自杀。我吃豆子,各类豆子。要吃新鲜东西,不进素食餐厅。青菜、水果,愈鲜愈好。不要乱买东西,进口水果没有养。报名学气功,真是生气的功。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上得志”,双关语:高尚之贤得志,但“六五”得高贤,亦得志。
纯其素,永保素不易,“绘事后素”。人一尘不染,谈何容易?君子不处嫌疑间,偶一不慎,就完了!
与草木同朽,是是非非皆不足道,但不与草木同朽者则不然。事过境迁,都得浮在水面上。《性理大全》《周易折中》,康熙帝假他人之威以愚民。
清康熙帝为了巩固统治,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他尊奉程、朱,排斥陆、王,不仅刊刻已经成书的理学著作,还令儒臣搜集资料,重新编辑不少程、朱之书,刊行全国。较大且重要者,有《性理大全》《朱子全书》《周易折中》《性理精义》等。康熙此举虽促进了清初的统一,巩固了统治,增强了国力,但也使理学进而衰颓,和清文化专制、思想界万马齐喑。
人没有不愿向上的,一线之隔!分裂国土,唯一死刑,辨忠奸。必得守得住,特别不易!
贲卦每一爻,均可写一本书,自纲引出思想,是智海。第一爻立本;第二爻相与,言人之所附;第三爻戒伪,讲文饰之道(术、方法);第四爻讲当位疑;第五爻礼贤;第六爻仍守住本质,高尚己事。贲卦各爻,层次分明。
贲,文饰。彩绘的东西,慢慢地必得剥落,因非自肉生。智,性智,乃本智;情智,有点文饰,随环境转。聪,耳听得清楚;明,眼看得清楚。聪明,不代表智慧。智慧怎么来?
人每天少用性智,多半是情智。何以不爱国,净用情智——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伟人用性智故伟大,发挥一己所不欲。情智要达到性智,必要培养,要返本求源。“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就怕无德、无品,每天应知自己的缺点,每月保持自己的优点。复正,得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复正,复元,复性,一步一步来。
嗜欲深者,天机浅。智慧是自培养来的。绝对能管自己,肉吃多了,头脑绝不清楚。
识时,与科学观念没关,有看不见的力量。你们要自求多福。你们发财,我也花不到钱。所为何来?要识时、知敌。爱国是大前提。必得识时,要懂得民心的向背。
识时,并非感情用事。就因伪饰,所以剥了。珍品彩绘,日久亦剥落。
势利之诱,连朱子也挡不住。“朱子曰”比“康熙曰”有用。朱子犹有良知,避居福建讲学。熊十力说“五经遭窜改”,启发人做有用之学。
好好研究外国语,必要与外国学者讲得一样好。应学实用之学,必要知敌,了解敌人,真了解。时间、智慧够,做通儒,否则学实学,不要自己骗自己。
本质美,不必化妆就美,自内里发出的。化妆到一境界,达标准,是末路。一举手、一投足,绝对中规中矩。昔日女子训练之严格!娶什么?什么目的什么下场?贤妻或闲妻?自己必使自己达到水平。
有多少智慧、知识完全用不上,就等于没有学。先道德,后学问。开风气之先者真是造孽,能讲道德?必须把学的东西一点一点用于生活上。为人师者,必须说点人话,不要做事都有目的。
我写《恶僧传》,还打和尚,不修行,当职业。赞美证严、慈济,有点人性味。医生结仇,因没有医德,所以遭到报复。有人看了十年的病,犹不知是什么病。不可以用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来掩饰一切。
我坐屋中五十年,必我、必固,不怕死,谁敢惹?与“高尚其事”一样得志。华夏精神,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守死善道,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自杀的。
人始终能白,太难!“白贲无咎”。有德,才是“上得志也”,得志,非得钱。文采,也得有白。脸抹得太白,下面不值得一看。年轻轻浮就撑不住,必要下精一的功夫。
尧传舜,“允执厥中”。禹时,“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要“执中”,得费多大的功夫?因历代都出几个“怪物”,明末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清末谭嗣同。
骄官穷,骄客富。“子罕言利”(《论语·子罕》),子实惠利,懂经济学,“惠而不费”,“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小人怀惠”,“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学,中国的社会学。
今天为文,没有组织,尤其报纸文章。朱自清,白话文好的。经书真明白,也不易。练习为文,对一卦来个总论,一爻一爻凑在一起。
本容易,而求诸难,就天下不平了!在必用阴谋的环境,不用阴谋怎么办?“吾党之直躬者,子为父隐,父为子隐”(《论语·子路》)。读书,不要“读输”了!必要把自己训练得如常山之蛇。但没有质,怎么训练也不成,因他根本不明白你说些什么。
对你们担心,自经验来的。有想法,还要有做法。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是阴谋,不是德,否则纣是君,必感化之。要看是要成事,或是成德?胜王败寇,要用阴谋。看谈德或功业,有时一迟疑,德没成,功也没立,成败就在一念之间。
儒家搞一辈子,要做什么?为往圣继绝学。所以,要造就承学脉的人才。必要“学而时习之”。
《易经》的注应另写,因为时代变了。圣人不能生时,时至而不失之。朱子到金门看马,但仍是亡宋之学。元、明都用,因理学能愚民,绝对没有生命力。文饰漂亮,但一出汗,完了!不卜而已矣,“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中国文化绝不是那样,必得还“元”,看老祖宗是如何想的,老百姓接受这个。学术是跑接力的。我自经验过来,觉得仍需中国这一套。
文、武之道,大孝、达孝有别。要追本溯源,自来源——“元”追。“长白又一村”,老祖宗那一村打出江山,“又一村”要文化上的大变革。中国时代变了,必要复中国文化的“元”。今天的丰功伟业就是要还“元”,所以要奉“元”,另辟一代文化的江山。要点抓住,就可以立说;博文强记,则可以引申很多。
心有多宽,就有多大成就!《大学》说“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几千年前就有的智慧。学大,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看别人好就嫉妒,焉能成事?就因为你感到有我,才觉得苦。没有到大德,就不生作用,“大德敦化”。天下一家,中国一人,大同,华夏,夷狄进至于爵,远近大小若一。
读《易》,以事卜,并非骗人。如有秘诀,何不自己发?如是命,又何必卜?在“剥”时,需要哪种人才?
许多儒丐,狗屁都不是。儒家教人活着享受,非死后才享受。弟子出家后更爱财,我不喜,说她比在家还认真。我喜穷人,必要有让穷人上的庙。
喜欢一人,也必知其短;不喜一人,应恶而知其美。人要求知,应看其长。何以多少人牺牲自己,而就造就了他,必要分析之。得有才智,否则是个废物,连买馒头都得识货。想成一点事,必得有诚,头脑得特别致密。不知饰能,专饰非、饰过,净做浑事,还设法掩饰。
失伦失序,就缺德。好好自“通德类情”入手,绝对立学。积非成是,何以不正视?“君子不入庖厨”,伪君子!自“类人”开始,天下才能和平。培元,元培,即成能了,“圣人成能”。按元行事,奉元,好好坐着想,不要再讲假话。
何以“类物”严格,能物尽其用,却无好好“类人”,使人尽其能?医生有医术无医德,则难尽其能,所以并非科学家。有成就的科学家,真是尽其能。
《易》为智海,“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利贞者,性情也”,如不了解性情,又怎么类情?一部《易经》,就讲类情。《易经》者,情书也。
“中和”还未达到,必要“致中和”,才能“保合太和”,此修养之层次。“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人人皆有尧、舜之德,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则“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研究《易经》,得打破砂锅璺(wèn)到底。天天笔之于书,不对的废掉,早晚打通!
智周万物,道济天下,裁成天地之道,辅相万物之宜,自此入手,否定过去人为的,才能建立真正的“万国咸宁”文化。
一法通,百法通。真大本通了,到哪儿一看,就知对不对。活着必要有意义,不要坐着等死,求不得之苦,最苦!没有来生,要好好努力。说“人死如灯灭”,中国人多有智慧!
民国学术勉强就一个熊十力。历代都改书,读书人逢迎胡扯。有抱负,不能因小害大,司马迁中了读书人的毒。士尚志,应按己志行事,何必与草木同朽者争?一个人一出手,就知其成就多大!现在应做什么?如都不知,还扯什么?争什么?自低身价。济世活人,要自哪儿入手?光有想法,没有做法,一做就糟。所争不过一个“伪”字,都在名利中,皆名利中人。
每周整理笔记,作索引。随时写,想到就写。要整理,不断地改,才能深入。用心啊用心!不要争长短,一笑置之!私心窃笑:“小子,没出息。”有出息的人,绝对有量。多少名流,而今安在哉?
培养思想家,大思想家才能成大政治家。智慧,是平日培养的,遇事要思,“思之思之,鬼神通之”。中国思想的演变有三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