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师说易经-习坎卦第二十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坎为水 坎上坎下)

    此卦名“习坎”。《易经》六十四卦,唯坎卦加上个“习”字——习坎。八卦的名字,都有缺文了。何以有的卦名两字,有的只有一个字?

    一阳陷于二阴之中,此坎陷也。人生无一个没经过险,但习于险者不多。坎,险中之险,前后皆险,进退不得,处此应习坎,戒慎恐惧仍可过关。

    《序卦》:“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过,超过标准。有大过,就有大的险陷。事情不可以永远有大过。没有永远的大过于人。应学会用脑。

    物永远超过常人,太阳不永在一家红,必有点缺陷。做事,绝不要跟随日正当中的人,要跟旭日东升者走。以此原则衡量一切。

    人一开口,即知这人有用没用。必要有面对现实的勇气,不要净想当年。懂得面对现实,就天天有事做。北京旗人要饭,满而必溢也,“满而不溢,长守富也”(《孝经·诸侯章》)。讲,容易;守,不易。

    《杂卦》:“离上而坎下也。”

    坎离,“离上而坎下”,渡险继明。坎坎,知渡险,才能继明。

    《易》上经始于乾、坤,终于坎、离,习坎,继明;下经始于咸、恒,终于未济,豫解无穷。

    坎卦,加一“习”字,成习坎。“时习之”,习,左一遍,右一遍,即重复。《易》中文字颠倒、讹漏者甚多。《金刚经》,敦煌本与今本多有不同。《金刚经讲义》根据敦煌本,自此了悟佛教的意义是什么。

    江味农(1872—1938)居士,江苏江宁人。一生教宗般若,行在净土。少时即随其祖读诵《金刚经》。在《金刚经》上用功四十多年,根据敦煌写经及唐以前古注,逐字逐句校对订正全经经文,著有《金刚经讲义》,可说是《金刚经》最好的版本。

    必要有几个成才,发挥中国学问的精华。传、承,做学问,“传不习乎”?融异,美其名曰“敦化”,“大德敦化”。《春秋》以鲁当新王,自立一家。中国是倡华夏社会,既民主、自由又共产。“易(治)其田畴(增加田地),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尽心上》),儒家古时的经济制度,什么情况?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各正性命,才能“保合太和”,“保合太和,乃利贞”,否则什么都会亡。宋明理学受禅宗的影响,外儒内禅,也是一个境界,但非最高境界。六祖的智慧自性来,性生万法,如大海水。

    历代政治之可怕、无聊!朱熹将中国摆弄了八百年,戴震首先骂他。

    戴震(1724—1777),乾嘉考据学久负盛名的皖派宗师,是在儒学内部最早批判“以理杀人”的思想家。其视个体为真实、批判程朱理学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本土资源,对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明、清利用朱子,中国人的脑子因此而僵化。社会上最可怕的是汉奸,无比文人再无品的。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请马一浮到北大教书,马以“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回绝。鼓吹朱子学,有政治目的。学人多,但成就一人而已矣!民国以来,就熊十力一人,他出佛入儒。

    在险境中,就地取材,寒酸也比没有好,终无凶。遇险境,要知如何脱险。周文王老滑头,假惺惺,用美人计脱险。所以,经书中的“文王”,绝非周文王,何休注:“法其生,不法其死。”今文思想所在。

    净时髦,能叫你女儿去干?如不能,即有违良知,有害于人,焉知你女儿、孙女不如此?遇事,要以良知作为标准。以“推己及人”之术立学说。

    将中国的思想变成活泼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其时习的结果。不适时,不可为典要。

    读书太慢不行,挨累不讨好。在乎体悟,每个人所得不同,性含万法,没有标准。你们应有所创新,学而时习之,乃有所悦。都有所悦,学术进步不得了。性含无量义,后人愈想愈多。

    中国是华夏社会,夷狄进至于爵,远近大小若一,大同。近代学西方一百年如何?我至少坐屋中读五十年书,也不太笨,总有几招。坐飞机,接近上帝太近,每天得上帝的启示。

    1994年正月十六日成立华夏社会基金会。华夏怎样达成的?远近大小若一。远近,大一统。大,有文化;小,没有文化的民族。若一,奉元。教如何去做,得“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社会何以能生生不息?继明也。宇宙何以能生生不息?“七日来复”。练习将笔记串在一起,不下功夫,怎能明白?我每天琢磨三个小时。

    近代女人最好的如宋氏三姐妹,做个时代的点缀品。女孩至少要宣传华夏社会,以冰心的笔法。你们的字之丑!真不好意思问他:初中毕业了没?大学生智慧犹在蒙卦,毛病在于不深思。要做华夏社会,就得重视亚、非二洲。看你们净争些什么?佛教“怨亲平等”,何以要将此观念加在别人身上?

    同学到北京,没有问我:“要先看什么?”有一个还说:“皇宫才如此!”根本没细看。你们必要知自己有不懂,要问。生来就是跑单帮的,不懂求知,求智慧之发展。舜之成为大智,是自好问、善察左近言论来的。

    必要有应世之道,不可以盲目。

    你们太缺德了,何以不养点德?就我忠言逆耳,人不可太过。你们知少胆大,看破世情惊破胆。人必要留有余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我每天修行,引起你们一念之善。你们根本不知道明天是什么。

    不要受约束,必要“学而时习之”。不“终过”,还可回去,矫枉必得过正。《易经》细讲,每句话都有问题。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习坎”,处险而习于险、势。“学而时习之”,习了,久即成。

    “有孚”,“孚”,诚也,有诚信。“有孚”,不失己信,则心无愧咎。吴佩孚,名取得好,出门什么都不佩,就佩孚。

    存心养性,心有所主,定于一。习坎,又需持之以恒、诚,享患难之福。在苦环境中,必习于苦,然后才足以有为。

    “维心亨”,不忧不惧,自己有主宰,成为宇宙的主宰,则可渡险。习于坎了,才能履险如夷,要练习有“临危不乱”的功夫。

    “行有尚”,行动有所尚,有目标。知险而能用险,以险为利、以患为利,则无入而不自得。

    聪明,不显山不露水,那人是你的工具,所以,三达德第一个是智。人没有经过苦,就不生长智慧。食不求饱美、居不求安适,随所遇而安,没有不高兴的。

    读书必要能用上,才是学问。走平路,陷到泥里,知此,就知了解社会事不易!做事,不要净看到私利,此最为迷人,是陷的初步,最后连良知都没有了!没有比陷再险的了,故曰“险陷”。

    有些小孩,正事不足,乱事有余,何以不能做正经事?不要净想办不到的事,则苦恼少。求不得之苦,多苦!人生最苦的,即求不得之苦。我一生不想办不到的事,没有求不得之苦,故体健。

    在这块土上,谁是成功?许多事,冷静想才有用。小人物潮起潮落,何不说些造就人的话?何不好好平平稳稳地做个人?为何谈话总要于人有害?走得正,行得正,人人皆知。应以平常心做事,不要因小利而有损于人,就争小利,太损害人,最后被干掉了!是普通人,潮起潮落,何不本着良知做事?往前争可以,但可别侵害别人的利益。现在每天都报复,无日无之。

    险中之险,“坎窞”。“率性之谓道”,好好做点正经事,多说造就人的话,别开口净批评。养成自知,自知才能做事。

    做事绝不许侵害别人,尤其在今天,可能命不保。没有必要做违背良心的事。“言语,君子之枢机”,话不谨,就招祸了!

    《彖》曰:习坎,重险也。

    圣人(孔子)说习坎是重险,“重险”,险而又险,如在刀尖上跳舞,进退不得之际。险中之险,处此应习坎,戒慎恐惧。有习坎的功夫,习于险才能履险如夷。遇险愈镇定愈好,儒家之学以定静为功夫,《大学》“知止”,而后有定、静、安、虑、得。

    天下没有不苦的事,不苦焉能成事?人没经过艰险,怎能不平庸?习坎,在危险环境中,哪有不惊心动魄的?坐牢不舒服,要心平气和,得三四个月以后。能坐几十年牢而不发疯,就可以做领袖了。

    有思想,要推动,培养你们要有智慧。没有成就是一回事,造孽的却不少。应按部就班,“率性之谓道”,如证严。许多庙皆职业团体,和尚不过是乞士。

    讲中国学问,做事绝不许离开中国思想的标准。中国文化是要把人造就成什么?士君子。“天下之人人皆有士君之行,而少过矣”(《春秋繁露·俞序》)。小孩并无造孽,何以要把他们造成小菩萨?

    人最卑鄙的,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大学》“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讲五十年,犹未使学生不嫉妒。心中嫉妒,就没法成事。说人不好,忘了自己比人家不好,有人形?必要懂知别人有长处,才能见贤思齐。你败毁人,人亦败毁你,此即险陷之根苗。应以证严为法,也做成功的事,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慈济有十戒,证严奉行《法华经》,将经变成实行的纲要。

    “慈济十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抽烟、不吸毒、不嚼槟榔,七不赌博、不投机取巧,八孝顺父母、调和声色,九遵守交通规则,十不参与政治活动、示威游行。

    我们天天讲奉元,何以不能做《大易》与《春秋》的实行者,把中国文化思想马上实用化?

    伦乱了,伦之本为孝,则失孝了,“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劫机、劫公交车,没安全感,在险陷中,大本不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本立而道生。问自己:尽孝了吗?

    大环境皆在坎中,别以为你坎、我不坎,识坎,认清楚,否则进退不得,出不去了。即使险陷,只要自己行得正、走得正,大家都好起来,就有希望。有过错,“过,则勿惮改”。最重要的是心理革命,而非心灵改革。

    今后讲学贵精不贵多,成立同学会也如此。我讲五十年,要交班了,得有人接。对自己有错误的认识,高估了,对别人焉能有助益?

    在坎险中,不是没办法,“九五”“坎不盈,坻既平”,可以“无咎”。

    习,重也。习坎,“学而时习之”。朱子云:“习,鸟数飞也。”鸟之习,在练羽,受刺激,毛就丰,能飞了。小鸟非一下子就会飞,要天天习,愈飞愈高。

    习,坏习气,习气太坏了。习出毛病,险陷都来了。坎险,乃自习来。“性相近,习相远”。懂得“习坎”之深意?“习相远”,乃离中、性远了。

    有一学人讲《老子》,可能老子也不懂,新名词太多。

    中国最高神——元神,即上帝。道教为元始天尊。称世尊(佛)、师尊。我不反对宗教,反对迷信。自宇宙万物,体会妙万物主。

    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

    “水流而不盈”,中国人赞美水之德——“盈科而后进”,无论怎么流,淌满一切坑,再往前走。永不会满而高出于地面,能平天下之不平。不懂谦虚即“盈”,满而必溢。

    孔子赞美流水,“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川流不息。可不能“许水德”,淌得太慢了。好名,被糟蹋了。

    “行险而不失其信”,应如水。无论在怎么险陷的环境中,诚信仍为第一要义。

    为人做好事,即修行。无论做什么,无诚不行。必要有自信,没先能建立自信,什么也办不到。在坎中,要怎么出险?就在智与德。天下无傻子,笨人多想一天,也终于明白。聪明人则和你斗一斗,要你吃亏。一个人必受过危险了,日后才知怎么出险,事非经过,不知难。

    水流之形虽危,但仍不失其信德,“盈科而后进”,就因刚中。刚,无欲;中,率性而行,喜怒哀乐之未发。做事得有你的配,绝非一人能成功,往前奋斗,必要有承乘应与,才可以成功。乘,高过你;承,低于你。应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承乘应与,四者缺一不可。

    动心机的,无一不失败。

    维心亨(通),乃以(因)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

    对人有诚信,有孚,“维心亨”。万事唯心不变,祸福皆在己。“维心亨”,除了“心”的作用外,没有办法。爱,是发之于心的,“心”在中间,不是口说。有孚者,心无内疚,“维心亨”,不忧不惧。心怀鬼胎,别人不知,唯心痛、愧。

    “维心亨”,我一生就为此三字活,外面障碍于我无关。己心亨了,即成为宇宙的主宰。六祖《无相颂》,即懂“维心亨”。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自性,虔诚合掌至心求。

    “刚中”,既刚又中,无欲又“发而皆中节”。于坎险中,守住刚中之德,若无其事。

    “行有尚”,行为有所崇尚。遇险时,必要知出险之道。环境险,本人不一定险,在险境中也不投降,丧失自己的格。行有所崇尚,即有目标,“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富贵行乎富贵。

    “行有尚”,做事有宗旨、目的;“往有功”,有功可尚,将心所想的都表现出来,则无所往而不有功。

    人说话得留半句,做事要留余地。一样话,何以必得那么说?将来如果冤冤相报,何时了?皆咎由自取。

    大学毕业不知做什么,乃行无尚。应在大学时就有目标,什么环境都能行自己的目标。行有尚,才能达人人为我,国家才有成就。做事光知有想法,不知有做法,怎能成功?有想法,必得有做法。有知行的功夫,才能往有功也。

    试问自己能做什么?社会并不是养老院,而是需要而有用,充实自己,就能通对方。要有方向,行有尚,懂自己缺什么就补什么,求阙,自育。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古时有“天险”观念,不容易!不可升,高不可升。

    “地险”,兵家必争之地。“山川丘陵”,山河之险。丘,山之一半。陵,又低于丘。皇陵,即小山丘。

    “设险以守其国”,以城郭沟池设险守其国,最要利用环境,得善用环境。知险,能用险,以险为利,此为人的智慧。无一城是修在平地上的,国都大多在龙盘虎踞处。“设险”,是为了保卫国家,应先了悟自然环境。要解危,必要快快设险,今天有形的丘陵已无多大用处,得设看不到的险。

    “维心”,当然亨。如真万众一心了,绝对没问题,但心一多,就完了。自己心中都没险,又如何设险?

    在家有小孩,别强迫小孩按你规矩行事,“所学乎上,所成乎中”,要他自己发挥。不要使孩子左右都不行,尽量使小孩发挥自己的小脑子。自始即要小孩自由发展。会背书不能解决问题,有什么用?必看《原儒》,多看几遍,真懂。

    险之时用大矣哉!

    险之时用太重要了!险不足惧,要懂得险之时用,乘险。居险之时,致险之用,要得时之用。

    政治也得有术,“险之时用大矣哉”!懂利用险之时用?得知时,用险。知险,知什么时候用险,险在何处?如何利用时之险,以转败为胜?

    “动乎险中,大亨贞”。动乎险中的本钱是什么?必利艰贞,即具有贞德。其次,要因时制用。险,得用这个险。现就在险中,别自我陶醉。水之为用,固然伟大,但戏水也得有技术。

    利用自然环境,还要法自然环境设险。这是药方,正可用上。险不足惧,要懂“险之时用”,乘险。环境,就看怎么利用。谁都不敢面对环境,你面对就成了。得知时用险,知什么时候用险,必懂利用“险之时用”。险中弄险,显才能。险在何处?如何利用时之险,以转败为胜?政治也得有术,险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水洊(jiàn)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彖传》讲“渡险、出(除)险”之道。《大象》讲“以水为师”。读坎卦,要懂怎么出险。老子以水为师,以柔克刚,水可将石头磨圆。儒家以水为师,圣人无常师,“率性之谓道”。

    “水洊至”,“洊”有两义。一、再也,再至,水再至,中间有空间,经过一个险,再来一个险,不以为险,就要利用这个险。水之德,“盈科而后进”,填满天下的一切不平,平天下之不平。二、仍也,水仍至,中间无空间。食谱早拟就,菜一道道上,即仍至。来一客人,再准备,就来不及。水仍至,接着淌,水中人却不自觉。

    “常德行”,与一般人不异之行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习教事”,“学不厌,教不倦,诲人不倦”。以“常德行”,行“习教事”,履险如夷,在险的环境中修养自己。

    川流不息,不舍昼夜,“常德行”,天天如此,不索隐行怪,是人人能行的德行,与人打成一片。非常人,常人就不与你在一起。人处富贵就变,“素富贵行乎富贵”最难!

    非生而知之者,是先觉觉后觉,“习教事”,以平常的行为“习教”的事,修人性所能发出的无量本能、智慧。得数次,并非一次来的,所以用“习”字。《坛经》,六祖一辈子得来的。“学而时习之”,有所得,故“不亦说乎”。渡险,并非易事,就在“习”的功夫。

    有智慧,看书,真有无尽的甜蜜!我一天看一品《坛经》。几本书摸透,不易。修与生俱来良知的事,不违背良知。自己要下功夫。

    荀子的思想与孟子完全相反,看其《天论》,自此看荀子对天的观点。明白《天论》,绝不迷信。

    荀子(约前313—前238)约晚于孔子(约前551—前479)一百多年,那时孔子的思想已被改变了。荀子固然亦唱高调,说“夺然后义,杀然后仁,上下易位,然后贞”(《荀子·臣道》),有御天的思想,但是仍脱不掉旧学的束缚。可见思想的分歧多么严重。旧思想之集大成者为周公。

    新说要立住很难,连弟子都不接受。孔子的弟子如子路,有传统派的忠君思想,程度不及,仍死在“迷”上,愚忠!孔子本身的思想有三变。人的思想得有进步,晚年再定论。

    前有障碍,不一定要铲除,应利用之。知险、习险,不知不觉将险变成帮手。何不投其所好,以达成自己的目的?“世路难行钱为马”,但如碰上岳飞,就没用。渡险,必要有胆(勇),三达德缺一不可,胆小不得将军做。得“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立说以领导时代,只要能“常德行,习教事”,就能领导社会。习教事,非成方子。

    讲中国学问,做事绝不能离开中国思想的标准。中国文化是要把人造就成“士君子”,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然后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士者,事也”,能干事,有行的功夫;君子,成德之谓。士君子,事君子,不是讲的,必要知行合一,即言行一致。怎么成德?事做得好,习教事,学而时习之。

    曲求,索其情,索求。求一东西可不易,得天天求,分寸不可失。求学,要下“曲求”的功夫,但非一日之功,如程门立雪,还要有耐力,常德行,习教事。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dàn),凶。

    坎中之坎,陷中之陷,即“窞”,当然凶。“坎窞”,深处于险中之险。如无“习坎”的修养,入“坎窞”就凶,难以自拔。

    年轻人做事,光知道往前跑,而忘了后面的险,都不知明天怎么样。都有想法,但做事只知有想法,不知有做法。哪个同学成功了?

    有想法,“行有尚”;必得有做法,才“往有功也”。非一往,就有功,得有做法。不知自责,光知批评,嫉妒。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居险,在险中不知险,又入于深险中戏水,“失道凶也”。

    “道”与“教”的关系如何?体用也。办教育,教为道之用,“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戏水,失了水之道,就凶。按水道行,没有毛病。处世,以刚明为尚,有孚即刚中,把持之,守诚信,恒其德。不当位,则祸不单行,必要天天小心翼翼,否则“失道凶也”。

    为政,得有为政之道,“失道凶也”。“为政以德”,大放厥词,就得罪人。玩火自焚,险中之险,玩水入于“坎窞”。坎中之小坎,没人知;真懂,就躲开。社会上玩票的,最后完了。

    脑子要活,要会用。不要一点品德都没,转圜余地皆无。既得的利益不能丢,还得占点小便宜,才聪明。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九二”阳刚,中而不正,但还不失德,在险中就不要妄求,以待亨时,识机,“求小得”。但又有几人知自己处在险中?知自己有险,求所以处险、出险之道。脱险不易,但知险更是不易!知有险,就会戒惧小心。

    “九二”启示人:须知险、识机、识时,然后俟机、俟时以出险,则虽未能立即出险,能小有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没办法出于险中,虽居正中之位,也没办法达到目的,没有大成就。但只要是锥子,不会不露尖。

    受外国气太久了,重民族主义,得利之处,同仇敌忾。没办法出险中,能够同仇敌忾?你们不能救时,也得自救。

    在下卦坎,一阳困于二阴之中,求则可小有德,因未出中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危、微之中)”,中道,中国,“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想得通,用得到,才成其为中国。“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知耻近乎勇。中国需要做的事有多少?

    大过平常之时,跟着的即坎。许多事,盈虚有数。对时,怎么治时?拨乱反正。应自己找自己的麻烦,真有责任,天天找用什么方法能治时?今天即失序,如何恢复这个序?现在有卧龙冈之安宁,有无天天找材料?有大志绝不会去搭班。应治时,怎么对付时?搭班,演得不红,往车下推,使之退班,因戏演得鼓掌者少,赚钱不多。志,一件事;能办得到否,又是一件事。治时,得有丰富的知识,你们下功夫了?每天看戏,坐山看虎斗,犹比搭班高一级。应知要做什么。

    愈乱愈没有位。听我之弦外之音,非就事论事。无躲灾之术,不懂什么叫险,一登台,岂止骄、傲、慢?就以为宇宙间只他一人。

    治时,责任;躲险,智慧。怎么对付现在?不满意者,对付之。何以闹这么多事?已公认的,再胡扯,即索隐行怪。大宇宙不因这个地方而改变。“圣之时者”,并非空话。自己造制多少麻烦?人不能脱时,否则格格不入。治时,非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做事业,旁有险(自然环境)、陷(人为的,推波助澜者,陷害者)。必有反对者,不会大家都拥护你。坎,险与陷。人不会都一个看法,个人的审美观不同。丑女,亦有可能嫁俊男。

    要防险与陷,大畜、颐,大过、坎、离,自然演变的。大智者早知,能防未然。

    中国抬头了,能对世界有担当。每件事都有来龙去脉,细究其中,有高深的学问。成功,表示有远见;失败,表示陷害者有先见。社会事即押宝,但真懂的少,最能骗人的才能唱“失空斩”(京剧《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合称)。早知,又何必演此出戏?不知什么棋来出什么子,孔明根本是个骗子。现在唱戏的,完全没有味!

    有智慧、头脑、冷静的思维,有独立的作为,不盲从。有反对,让你达不到反对的目的,躲过去。说,不高明,痛快嘴而已。高明者,四平八稳坐在那儿等你,失败再批评。有思想,能看一个问题。

    佛牙,看从哪一立场看、什么环境看。我票戏,师母说“五音不全”。做事,入什么班,人家给你封号,烙上印子,死后也得讲。

    每天做事,看要独行?或是搭班?要做事,绝不搭任何班。不能自以为走得正、行得正,有无知自然之险、人为之险?

    坎卦,怎么出坎?坎一定险,但位不同,如有所求,只有“小得”。曼德拉坐牢,求修养、德,成为南非国父。“小得”完,出来即大得。要知己之位,在险中求,犹有“小得”。知位很重要,什么环境都可用,乘势。

    我讨厌人家说风凉话——龙蛇杂处。人不理你,没有反应,不以你为对象。选举没人,说人才济济,挤不上来。上不来车,就领头的来。人说话要特别有修养,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你不说,谁知你有多少斤两!言行,荣辱之枢机。

    “九二”阳居阴位。在危险环境中,阳刚之士而以柔用事,“忍”之重要,不能忍就不能成事。小苗初长,无一直的,经百般痛苦才长出的,屯。为天下服务,必无欲,以柔应天下事。一刺激,就发脾气,成不了事;仍笑者,最可怕,真厉害,不发疯,还朝着你笑。

    未出险中,不清楚。中道,中国人的标准。未出规范,做事中规中矩,就成功了。

    六三。来之(往)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枕,躺下,“险且枕”,以险为安身之处,随遇而安。

    “来往坎坎”,“六三”阴居阳位,乘“九二”之刚,处于两坎之中,“坎坎”,坎而又坎,来也坎,往也坎,此一环境多可怕!“来之坎坎”,坎中坎,险中险,中间一点空隙都没有。一个字的意境差得多,一刹那一停顿即决定胜负,人事、国家大事即如此。

    “险且枕”:一、“枕”,躺下,以险为安身之处,在险境中,还自以为依安枕,在胜负关键时刻,稍一停顿,坎窞就来了;二、在险中必找到一个依靠,此一依靠还得是个枕,不是木砖。枕,是帮助头的,此时身子不是站的。要知怎么躲险,必要有一可助你头的枕头,身子得卧着。“卧如弓”,不可如尸。找砖,没用;枕,才能助你脱险,出坎窞。

    人脱险,得用什么方式才可?细腻处。革命是要成功,不是要做先烈,否则谁做元老?环境坏没关系,进入险中之险,在此环境当中,唯有装死,可以躲过灾、逃过劫。宇宙间的神秘,虫子可以装死脱险。如一个人不懂预防险,净装英雄,则连虫子都不如。做完事,没有牺牲,才是真的成功。

    遇事,不可人云亦云,必要有自己的看法、说法。《易》之智,智周万物,类万物之情。

    “入于坎窞”,不能出坎,处之又无安,往来于坎险中;“勿用”,柔弱无能为,“终无功也”。不能做事,怎会有功?处险,求出险之道,以出险为功。何以堂堂一个人,险都不知,如何应付?大家看热闹,每天都有笑话。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来之坎坎”,两个“坎”,本身无法摆平,第二个环境又摆不平,时也?命也?人在两个环境中生存不易,即使不动都不易。

    “六三”病入膏肓,反而自我陶醉,粉饰太平,不知求出险之道,“终无功也”。在坎险中,知险才能脱险,如不知险最可怕,出坏事没想到。

    环境在乎自己怎么运用,就看时与位,殷忧启圣,时势造英雄。同一个时,有人正逢其时;因位不同,有人倒楣,有人不倒楣。岳飞死,秦桧正升官,骂名千载,同日月。郑成功在台湾史上,永有荣誉,真是“开台圣王”!最公平的是评。

    “终无功”,反之为“往有功”,因“行有尚”也。在此环境,也不能都上吊。

    不要以为自己无用,全世界都无用。做好事,才有人批评,因你阻碍了他。证严仍有人批评或嫉妒。社会非你做好事,大家都说好。

    人能渡险最难!我一生尽在险中混,一天福都没有享过。看用什么脑子看。每天说话,都得有分寸,才能同住三十年。

    对事了悟深浅,通;对事不通,乃乱。《易》首要通,“通天下之志”;其次能分类,“类万物之情”,不能错了类。做事没有成就,乃不通。

    想像个“人”,真不易;人上加个字,成贤人、圣人、大人,更是不容易!骂人“不是人”,多大的教训。评“人也”(《论语·宪问》),可不得了!评“君子哉,若人”(《论语·公冶长》)更不得了!没有人格,完了!

    释迦体悟到“人生是苦”,对了,要度苦,无论谁都得苦。

    我到乡下,专到一对老夫妇自家卖饭菜处用餐。出门,每餐一定喝一瓶啤酒,在日本学会的。求之不得时,对一东西才有真体悟,感到真有滋味。但实际上,这老两口时常顶嘴,这叫情。

    对事没有通,就不能入圣。要察微,懂微妙处。旁观者与身体者,绝对不同。通情达理,即通、类。

    人生就这么麻烦,所以说人最苦。有肉身,苦就多,尽生闲气。有苦,往苦里钻。过午不食,吃流质的。人生就在矛盾中生存,没办法度苦,死了就不苦。极乐,创教者,有想法。《道德经》,中国人的宗教不得了。

    “一画开天地”,崇拜“一”。孔子得“一”了,说“吾道一以贯之”;孟子亦得“一”,说“定于一”“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易经》不说“一”,说“元”;《春秋》亦讲“元”,“唯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以元也”。《易》与《春秋》讲孔氏之学。思想是进步的,从“一画开天地”,到“演一”,到“元”。要深求,可以写一本书。

    思想如何进步?奉元,创造一个时代奉元行事,得有理论基础,要立说,融会贯通。成说,亦得第三代。找出许多根据,往前演。《乾坤衍》即衍元,第一代。不冒牌,称奉元,承认元思想,然后奉元行事。不能欺师灭祖,亦非儿戏。绝非空话,得下功夫。要你们立未来之功。你们的成功,即我的成功。天天骂,正因你们进步得慢。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从下卦到上卦,“乾道乃革”,革即变,就不同了。从三到四,从内卦到外卦,坎道乃革,变了。到第四爻,坎道乃革,抓住机会,虽无成就,亦可无咎。

    打开天窗,说亮话,不自欺欺人。昔一切行仪皆有一定,但处艰难时,就不要讲究那么多的礼,一切以简约为原则。

    “樽酒”,不知里头装什么。昔装酒用木器,装米用竹器。一樽之酒。

    “簋贰”,“贰”,一,副也;二,两个。贰簋可用享,祭器。

    “用缶”,缶,泥做的瓦器,可以节乐,如今击瓯,亦可盛酒,即瓦盆。

    “纳约自牖”,“约”,简约,简是简,但也不能失际;“牖”,墙眼,今窗户,受明之处。在成败之交,必善养俭德,讲自约之道,自窗户递进缶。当险难之时,燕享之礼,以简约为尚,虽寒酸,终无咎。

    “无咎”自哪儿来?自“坎道乃革”来的,“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早晚有天保持现状,要抓住机会,可别以为是“逐鹿中原”的机会。没能出险,但还能保持小安。

    天天为你们捏把冷汗。真有了不起的才能,也必要看环境,有所保留,不可以忽略别人的存在。施设(设备)很好,不必回报的。设备俱全,要回报的。

    “六四”当位,阴居阴位,重臣之位,陪的是当位之君。两人都是正牌货,怎么做事?大环境坎陷,君臣如何配合?“柔顺得正”四字表达这一爻。柔,阴之性;顺,阴之德。如此做,即得正。正,贞夫一者也。最可贵在能发挥己之性德,无论在何时皆要发挥性德。必真正深入。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刚柔际也”,相比。既是刚柔,无论怎么近、怎么相交,中间仍必有际。交际、国际、边际,即胜负的关键。丝怎么粘,仍有间。社会上好像一个,结果不是一个,因中间有分际,必要守分际。人与人的分际,与“节”相近,必注意细节处。“刚柔际也”,在刚柔之际,不谈小事,没守际,就出问题。不可失序,要知“际”的重要。

    在成败之际,盛衰之交,必要善养自约之道,守分际。到处花钱,最后扯到连裤子都没了。无论什么环境,必有缓冲机会,即际,把持不住,死无日矣!

    乾隆帝下江南,专门玩票。康熙帝假观水利之名,实际想看南方服否。

    今天最怕的就是“刚柔际也”。一个环境,内部问题多于外部,就没办法。到敌人都一拍即合了,怎么动也没用。

    学东西,当智慧用,也不必急功近利。无悟到一个境界,绝不停止。读书,书是书、你是你,没用。得学而时习之,到悦己之得的地步,才能停。独一处,好在“独”,慎独,发独。

    没守际,出问题。怎么亲密,也要守分际。师生关系,犹父犹子,弟子师父,一失序,就完了!逆伦,许多不应发生的事发生了,毛病究竟出在哪儿?问题必得深究、面对。始终没有分际。际之重要。

    现有初中生打老师嘴巴,真是曾几何时。刚来台时,生活苦,但绝对各守分际。许多问题,何以不严格限制?风气开放,试问如是自己的儿女,可让他们如此做?多么不面对现实!歌颂者没有人性,何不使自己的儿女率先躬行?对青年人有坏的影响,即使可以收多少税,也不可以开放。下一代是宝,可以自欺乎?

    五伦、人伦,中国文化讲伦的关系。“事父母几谏”(《论语·里仁》),“几谏”,孝也,此谏,有特别的礼貌,有伦。“见志不从,又敬不违”,违,就乱伦,故“劳而不怨”。此伦理之深情,内中充满了亲情。

    有伦,谏亦必合乎伦,不可以公开互咬,而乱了政伦。乱伦,社会焉能不乱?古时尸谏。

    《孔子家语·困誓》:“未有若史鱼死而尸谏,忠感其君者也,不可谓直乎!”

    中国人讲:是人,就得守礼。乱了,即失伦,不失伦不叫乱,故曰乱伦。

    佛教有界,法界。奉元文化能“溶天下界际而为一”,故曰“天下一家”。倡奉元文化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天下一家。倡天下一家,怎么成天下一家?人类都想求得和平。本是同元生,相煎何太急?要懂得入手处,好好立说。“天下为公,天下一家”,见《礼记·礼运》,达安仁的境界,“安仁者,天下一人”,没有分别心。

    《易》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现在读的是《周易》,为国定本。孔子至汉朝,已经三百多年了。孔子删订六经,六经大致已定。殷墟甲骨是卜辞。熊十力以《周易》唯乾、坤两彖辞为真,余皆遭窜改了。

    一个奉元文化,可以写好几部书。必要通经,才能致用,实行出来。必要懂得行。哀莫大于心死!

    九五。坎不盈,坻(chí)既平,无咎。

    “九五”,当家的,中正,在坎险时的领导人。

    “坎不盈”,未能济险,大显于时。虽具备中德,但未大显,就无法出险。

    “坻既平”,“坻”,来子注:“水中小渚也。”水中的小沙滩。《诗经·秦风·蒹葭》云:“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音dǐ,高地)”。水不满,才显出坻,否则为水漫(大水),即看不出。坻,河中小沙滩,早晚有平的时机。

    必要往远处看,不要只看近处就做决定。人只要有良知,早晚有希望,就怕心死了。过,始终无改,永远是过。不贰过,改了就不是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如全天下剩你一个,就快了!

    坎,孟子称科,“盈科而后进”。称科,显不出险。人心最险,“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危与险有别。戏目,怎么唱又是一回事。

    教书者总想有点成绩,但教了五十年,够格的学生又有几个?太难了!成就事业者,最低限度得有守,有守才能有为。我相信因果,最可怕,本身必报,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唯有业随身。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坎不盈”,水未流也。因水必盈科而后进。水流时,都得盈。不淌,只进一半,故不盈。“中未大也”,虽是中正,未大也。

    时很重要,时没到没用。新很不易,今天是新,后天可能是旧,孔子是圣之时者。有人有道德、学问,但一辈子无遇到时。

    上六。系(缚)用徽?,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系”,捆绑,“徽”,牢固的捆绳。“系用徽”,用牢固的捆绳捆绑。

    “置于丛棘”,棘,长小刺的小树,东北有很多棘,但怕火攻。棘已经够难受了,放在一堆棘中,能够舒服?

    “三岁不得,凶”,很久不能脱丛棘,环境还在丛棘之中,怎能不凶?三,虚数,见汪中《述学》。

    来子注:“上六,以阴居险之极,所陷益深,终无出险之期。”集团分赃,时代进步的障碍。来子注:“死亡之祸,不能免矣!”古今升升沉沉者,皆无贞节,阴险、自私!

    每个人都受捆绑,最大的捆绑即“伪”的绳子。伪君子用“伪”捆绑自己,无法表现真面目。人的情,就是个“伪”字。伪,即“徽”。伦,为人之首。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上六”位极又失道,失刚明出险之道;“凶三岁”,在险陷中,时间太久,则凶。

    本是阴柔之士,守在险之极,终身之凶,即因失了性德。以阴居险之极,所陷更险,不得解脱,业力未尽。死不能免矣!

    道者,济险之道。阴柔,失济险之道。失道,失了性德。小孩懂得“风吹”,伪了。赤子之心,洗澡时抱着裤子到处跑。

    现在用脑,谁都有办法出主意。有孤儿寡妇存在,所以要设福利社。你们的福利,应自己求。吃素,是为了戒杀,杀是犯戒。

    现在缺中国传统文化,而造成年轻人没有人性,这一代没有“道德”观念。我活一天讲一天,叫你知“不孝者下地狱”。人最难的是说真话,不管喜欢听与否。既是“愿与我主相亲,与主日近”,何以死还哭得如此厉害?人必要有德行。看《礼记》,人必得做人的事。我愈来愈与上帝接近。

    老祖宗有智慧,从人性出发。从革命就将人性丢了,应该拾回,现最缺少的是人性,陋!我还要再修书院,好好下功夫。

    大陆在旧文化圈长大,走到哪儿都可看到中国文化。庙如同公司,又如何感动人?手戴念珠,不知为何要戴?如要躲过劫,必自“正人心”开始。

    “行有尚”,得做,不可以光作秀。“有它,吝”(大过卦“九四”),别有所图不行。“乃以刚中也”,不是小孩,必被人主宰、支配,应主宰自己的生命。养胆识,有胆即勇,必有勇有识。

    习坎,重坎。“坎,习坎”,有此一说。“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这卦今天都可以用上,必要好好下功夫。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论语·八佾》),现在说,已经来不及了。没有双赢,只有一家赢。

    我一生看过多少次败亡、仓皇辞庙日。兵临城下,看撤军时,百姓乱成一团。

    “性相近,习相远”,习并非好话,习性。何以人相差如此多?因为“习相远”,完全不懂如何训练自己,完全是习性。“学而时习之”,要习所学的。

    八卦中,有七卦讲“吉”德,唯坎卦讲“凶”。坎,本身无罪孽。坎为水。

    老子之学,五千言能传世,影响人类。何以成家?即以水为师,称“上善若水”(《老子·第八章》)。孔子亦屡次赞美水之德,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智者乐水”(《论语·雍也》)。可见水本身无病,但如戏水,就没顶了,习不当也。习水,习,戏也,戏水不行,应“以水为师”。说人“习性坏”,即习气不好。

    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习坎不好,如何渡习坎之危?许多皆作文,根本不知所云。习坎,即戏水,不行,有灭顶之忧,如何解此忧?

    八八六十四卦,就坎卦一个“心”字:“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孔门四教“文、行、忠、信”,可见“行”的重要。“行有尚”,“尚”,配也,行得有配,行为必有所匹配。一般称“配偶”,娶公主的称“尚主”,亦即配主。

    天下无一人可以成事,必要有群德。失败,是累积很多错误的。《大学》要人有容,能容多大,则成就多大事。能忍才能当皇后,慈安说她别无所长,就是能忍。有德,有容乃大。怎么耍术,那是自欺。“水清无大鱼”,看什么都不对,就剩你自己了。“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就是看到,也要装作没看见,才能处在一起。

    人要做事,必要有配手,唱戏也需要配角。戏是给每个人看的,得热闹,所以必要有丑角、配角,花好也必要有绿叶扶。

    想行事,先把配角找好,“行有尚”。以三步:“有孚”“维心亨”“行有尚”,解“习坎”之危。如习得好,还可以得金牌;习不好,则有灭顶之灾。

    “有孚”,即有诚信,不诚无物,心不诚,和谁联系?藏娇,还必要有金屋,有金屋才能藏娇。

    “维心亨”,有钱也不能买心,必维系住心才能亨。领导人无诚信,能维系人心?“行有尚”,还得找好配角,得有承乘应与,穿一条裤子的,才可以破“习坎”之危。

    坐着慢慢读,求智慧。得一智慧,就能应方圆(规矩)。必心如明镜,才能映万物,过而不留,迎而不将。都听你的,总有一天不听。“来者不拒,去者不追”。

    《孟子·尽心下》:“往者不追,来者不拒。”《春秋公羊传·隐公二年》“公会戎于潜”,何注:“来者勿拒,去者勿追。”

    六祖大字不识,能成一个学派。看你生活,就知你有没有。

    中国怎么估德?“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表现全德,外王之德。“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内圣的境界,守住“不失赤子之心”,即无人为之伪。人绝不能失分寸。

    人生是苦海,无论谁都得苦。佛家讲“苦、集、灭、道”,要度苦,求“到彼岸”的智慧。般若波罗蜜之“般若”,佛家释为“妙智慧”,意即有别于一般的智慧。“波罗蜜”,佛家释为“到彼岸”,然究竟是何意?俗云“到家了”,即指做一事到家了,亦即到一境界了。因为有了妙智慧以后,做事才能到一个境界。

    在坎中,要知位,什么环境都可以用,能乘势;其次要识时,或正逢其时,春风得意,或流年不利,时运不佳,有人倒楣,有人得意。能渡险最难,对事了悟,通;不通,乃乱。能通,才能下“类”的功夫。做事不成功,乃不通所致。通天地之德,通情达理,政通人和,四通八达。对事没通,就不能入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