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师说易经-益卦第四十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风雷益 巽上震下)

    “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系辞下传·第二章》),《释名》:“耜,似也,似齿之断物也。”《说文》:“耒,手耕曲木也。”耨如铲,以芸田除草。益,巽为木,震为动,上木下动。

    益卦卦体:巽为风,震为雷,风雷交相作,益。

    卦德:动而巽,日进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明。

    损、益互综,损,损下益上;益,损上益下。处事之原则,“民足,君孰不足”;损下益上,是损,“民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损益之道,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也能控制盛衰。

    “出纳之吝”坏!损下益上,在上位者并不叫你如此做,但多少事因“出纳之吝”惹出来的,应给而不给,有司之吝。俭,自己有而不用,损己。

    《序卦》:“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损而不已必益”,天道好还,盛衰不常。损、益二卦互综,物极必反,不是损就是益。

    《说苑·敬慎》:“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则喟然而叹。子夏避席而问曰:‘夫子何为叹?’孔子曰:‘夫自损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叹也。’子夏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孔子曰:‘否,天之道成者,未尝得久也。夫学者以虚受之,故曰得。苟不知持满,则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

    《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重视盛衰之始,看何以盛、何以衰。

    《系辞下传·第七章》称:“益,德之裕也。”“德之裕”,裕德,为学日益,益学,日有所益。“益,长裕而不设”,“长裕”,一天比一天富裕,长益;“不设”,顺自然,不必设计,自然之为道才可靠。“益以兴利”,是利他的,“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易经》必要下点功夫,不能完全口耳之学。口耳之学,无默而识之、心会神通的境界。坐车、走路都可背书,不要乱想。早晨起来,必走人行道,静静无人,背背书,养成习惯。利用时间,不耽误事。一边洗碗,一边想正经事。背诗,写在纸上,散步就背。学文学容易,会背《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词有《白香词谱》,必要大声念,按谱唱词,熟就能生巧。今天如有责任感,必要下点功夫。今人习一半,就敢下定论。

    中国东西皆有专学,成书,喜什么就保存点什么,不二法门,即“死记”,笨方法最扎实。因懒,而一事无成,什么都不能存。“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就是个懒!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必面对自己的责任。勤,求知,好之,乐之,乐此不疲!包含知行合一的境界。人最可怕的是原谅自己,一天尽闲工夫。有心,时间随时可用。六祖成于刷碗上。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益,利有攸往”,其利在于有所作为,既可处常,亦可处变,凡事无不利也。

    “利涉大川”,古时过河为难事,以象度艰难,可以处常,亦可以济变。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悦)无疆。

    “损上益下”,一切的根基往下扎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民益,悦而无疆。

    自上下(动词)下(名词),其道大光。

    “自上下下”,当领袖必如此,故“其道大光”,“刚健笃实辉光”(《易经·大畜卦》)。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尧何以为“文祖”?“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尚书·尧典》)。均能下下。文祖,政治家的祖师爷。“自上下下”,为人之道、为领袖之道。有地位,对仆人笑着说话,他夜里笑着睡。要尊重对方,不必净用心机。

    做事业,多一分骄气多一分失败,做人没有亲切感。懂得做事,就不敢有骄气。有人骂,习以为常。

    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善),利涉大川,木道乃行。

    “中正有庆”,“中正”,真实的功夫;“有庆”,“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大学》),唯善以为宝,“仁亲以为宝”(《大学》)。“中正”,立身之德;“有庆”,乃自德来。

    “涉大川”,即到彼岸。

    “木道乃行”,过河得用木,“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系辞下传·第二章》)。

    做事时要怎么做?渡艰险,得有凭借。

    益动而巽(顺),日进无疆。

    “益动而巽”,“巽,德之制也”,有了成就,必要动而能谦逊。

    “日进无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知己所无,每天有新的境界。

    读完书,还要学怎么做,主宰出乎动,知道就得做,知行合一。连打扫庭院,也都有术。损上益下,才能为主宰。处友之道,必真心相处,遇事互相琢磨。讲多少,懂,就必做多少。你们一做事,就不懂得容,专权跋扈,有我没你,只有集团利益,焉能成事?君子不器,有容乃大。器之容量有数,不是器则无所不容,无所不包,故曰容乃大。做事不易,讲太清楚,有碍口之事;讲不清楚,就有听错的。深体《大易》之道:一致百虑,殊途同归。知己之不能,能有所进步。必见贤思齐,非满足现状。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天施地生”,“乾施坤受”,施不求报。天地之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其益无方”,满招损,谦受益。

    会背一点,即生命力。人家骂,马上有反应。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时,“当其可之谓时”。“与时偕行”,无方所、无限量,“舟车所至,霜露所队(坠)”(《中庸》)。《学》《庸》乃智慧的东西,马上能启发智慧。益天下时,必与时偕行。

    损、益互综,两卦必对着看。读书不要怕麻烦。二卦对照细看,为政之道于此二卦最能表现出。“知所以用理为难”,难在“知行合一”。

    有志,用自己脑子看要如何对付未来。不要光有想法,没有做法。

    有一点阳光,目张不开不行。耍人,要给人留面子。

    如连自己的利害都躲不开,还为人算什么命?人都自私,应先打理好自己的前途。“利有攸往”,办事无障碍。

    人必要活跃,中国人即谈政、搞政,读书要活泼,父子都以此为法则,孝、友没有代沟。此即知识的效应,进一步可以治国。不讲空,仁者爱人,懂得爱就爱。

    许多事不在早晚,在乎“中的”,即“君子而时中”,可以处常,亦可以济变。

    佛,从迷到悟,觉了。儒,“先迷失道,后顺得常”(《易经·坤卦》)。百姓难知“悟”,但“顺”易知。先觉者,悟;百姓,顺。

    只要有怪就相信,怎能不怪?游地府。

    不过尔尔,造成有脑的机会,要顺理成章,“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张良成章了。

    我年年检查身体。有目标,心广体胖。胆、量、识,智、仁、勇。

    我察事入微,“色庄”者,伪君子也。“有孚”,人以诚信为主,都耍花招,无一成功。你脑子有毛病,才看人有毛病。

    每个都要深入,我休闲时看佛经,佛经经中国人之手即神化,宝贵,《心经》《金刚经》“般若”有点智慧。我喜用脑,看《圣经》,觉得不够深入。《易经》每天看一卦、半卦,启发无穷。

    “至大无外”,由大到天,学大则天,天是大的作用,但比大小。既是学大、则天,那何以不称天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天,有统它的。日月、星辰、山川,天之所统。

    “夏,中国之人也”,“入中国则中国之”,诸夏→华夏。21世纪必自文化开始,宗教信仰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操,中国人一开始即“祖宗”,生殖器崇拜。

    革命不易成功,且为人类带来痛苦。《尚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最早一般人并无姓(黎民),豪族才有姓(百姓)。

    《诗经》每天奏厕时看一首,必要自己深入,否则如听评词,一点用也没。

    大男人应“损上益下”,老婆“其悦无疆”。行有余力,必要懂得关心别人。

    要涉大川,木道乃有用。没有人对不起你,社会即需要而有用,是你对不起自己,应夜以继日弥补自己之短。

    《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周恩来(1898—1976)百岁冥诞,在天津成立纪念馆。

    1998年2月28日,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建立,原南开中学周恩来青年时代在天津革命的活动纪念馆建制撤销,并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易经》的文字谁写的不管,当时即有此思想,此民族能不优秀?

    人的思想与行为,不靠牌子、谁的后人。有人养就坏,荣宠,孔尚任(1648—1718,孔子第六十四代孙)作《桃花扇》。

    从哪儿看懂,这儿有益。朱子,伪学。批评“讲错了”,代表另有看法,不依样画葫芦。说我讲错,不是嫉妒,就是没读书。怕臆说,依经解经,有根据。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必要守口如瓶。不懂忌惮者,乃成小人。“戒慎乎其所不闻,恐惧乎其所不睹”(《中庸》),戒慎恐惧即忌惮,曾子为忌惮之士,临终对弟子说:“《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免掉战战兢兢。

    谁看过“天命”?谁听过“天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万物而不可遗也”(《中庸》)。

    要发掘智慧。对小孩要随时启发:不要如鱼整天摇头摆尾,什么都会,就不会动脑。有些年轻人,除会追女朋友外,什么都不懂。

    “奉元宗”如有成就,全在乎你们。我吃的还不如你们,吃饺子,喝原汤。想事,不可以索隐行怪。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速辞)迁,有过则改。

    风雷,风以导和,雷以动之,“雷风相薄”,“雷风不相悖”(《说卦传》),迅雷烈风,至速者也,雷以震懦,风以导和,风雷交相帮助,所以为益。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择其善者而从之”,“过,则勿惮改”,迁善改过,益莫大焉。

    王船山云:“益者,学以益性之正;损者,修以损情之偏。君子之善用损益也。”天下无难事,必要冷静想。主观讲学,投权势之所好,发得不中节,即情领性,以欲率性;发得皆中节,则情即性,性即情。

    讲公羊学,流弊很多。康老夫子讲“公妻共产”,荒唐之至!誉之者曰圣人,毁之者曰疯子。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来子注:“必其所作之事周悉万全,为经久之良图,至于元善,方可无咎。苟轻用败事,必负六四之信任矣。”净作文章,根本没深思。做事“周悉万全”固然重要,然不识人亦必“轻用败事”。

    “利用为大作”,其利在于做有益于天下之事。“大作”,视有无智慧“利用为大作”。

    是伯乐才识千里马,一般人将千里马当驽马用。“以小任大”坏事!具臣,备数之臣,难当大任。必善用天下之才,以济天下之难,才能“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有本原之善,才能元吉。“下不厚事”,没有显己,“无成有终”(《易经·坤卦》)。“元吉无咎”,自“下不厚事”来。

    下卦雷,为震,“帝出乎震”,一切的主宰都出乎震。春雷动,生生不息。“初九”为震之主,乃大主宰之所出,确能成事,就看有无识才之伯乐。

    在下位既不作秀,也不争功,最后无成有终,无以己为厚事者,才元吉无咎。“上下交征利”(《孟子·梁惠王上》),坏!要玩味。

    章的嘴能说,历史又多一段,就欺天下。孔子“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论语·卫灵公》)。

    将几千年专制思想下的“伪”去掉,必要讲“真”的,但去伪存真最难。

    应先知己,才懂得努力,不必专门看别人。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同损之“六五”,损受下之益,益受上之益。如有益人之德,连十朋之龟都不违,又何必卜?有其德,受其福。“六二”以柔居中,处益以谦冲,益不召自至。

    “永贞吉”,“永贞”自哪儿来?坤卦“用六,利永贞”,“以大终也”(《易经·坤卦》),能择善固守,故吉。

    “六二”以柔居中,当位,虚中,得“九五”之宠益,“王用享于帝,吉”。

    治国不可以用暴力,必用谦逊之德,敬天爱民。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六二”与“九五”为正应,中正虚中,有德受外来之福,永贞吉。

    《大学》“一言偾事”,公然土匪、怪兽!真想好,没智慧,一出口,出毛病,问题马上逼到门前。貌如其人,人如其貌。

    遇事大而化之,什么也得不到。再装腔作势,解决不了问题。这一代年轻人,聪明过了头!愚者好自用,贱者好自专。

    读书,真知未来?诸葛亮如真知未来,何不叫其学生先死?真懂阴阳八卦,让姜维先死,也不必死那么多人。

    “乐不思蜀”会比“死得光荣”好?刘备的子孙,一乐不思蜀,一英烈自杀。吉与凶,怎么看?文天祥、袁崇焕、洪承畴。好死不如赖活。什么是真的吉凶?益,占便宜,却凶了!

    现在全世界,天灾天天有,人祸也不断。世界之变,因果,在劫难逃。世局瞬息万变,非常人所能料也。乱必出奇人。各显其能时,绝非常人所能。依现在看,我还是诸葛亮之父,自十三岁就懂得斗。天下绝无白捡的事。现已成预言了,非唱高调。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传·第二章》),懂得《系辞传》这一段,才懂《易》。

    人求分外,必凶。不想办不到的事,可少多少苦,求不得之苦!智慧非一天培养出来的。

    修养、背景不同,作为绝对不同,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要再自豪。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益之用凶事”,“六三”阴居阳位,处震之上,能安分守己,就能躲开凶事,危难正是最好表现时,无咎。“谦”可避一切之凶。

    人生无不在险阻盘错中,阅世久愈觉社会很残酷。残酷与幸福,乃由人之理智与不理智来。人必为自己活,要善用智慧。

    “有孚,中行,告公,用圭”,断句不同,意思有别。

    一、“有孚,中行,告公,用圭”,一切告之于众,无私。明于众人之前,大家互相合作,才能和谐。有事,不自作主张。做任何事,不可私自决定,得请示后才做,使在上者相信自己。《尚书·皋陶谟》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做事按良知去实行,有计谋必大家明白。

    二、“有孚,中行告公,用圭”,凶事,乃上之所与。在险境中,行为必合乎中。以“中”为标准,“过与不及”都不行。中行,其行合于中道者,有事找一有力者转告。

    读《易》,将每句话用到事上,就通理。

    见面用圭,享礼用璧。圭,含信、节义,有如今之到任国书,回国时再拿回。敬圭,即敬其国。国宴交换璧,不可要回。每朝用璧不同,均有分类,代表吉祥、欢乐。符,传达之信物,虎符;琮,诸侯间的信物。

    祭祀少用圭,多用于朝聘。祭祀用璧,圭璧,“故宫”没有,我有一汉朝的。手中有的东西不使之糟蹋。我的王阳明字,世界一宝。

    私最难去。“私”字作祟,乃不能合作。证严才华并不高,但有德,言行一致,在佛教史上亦不多见。天下之成就,绝对是有德者居之。古今多少才子佳人,有如过江之鲫,而今安在哉?证严不错,不像有些人见利就忘义。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益卦是好卦,但三爻亦凶。“三多凶,五多功”(《系辞下传·第九章》),三爻是苦爻,“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易经·乾卦》)。“六三”虚中,守虚中之德。懂,能行?

    “固有之也”,“固”,本,常也,能安分守己,就能离开凶事。在险境中,行为必合乎中行,有事要找一有力者转告。

    六十四卦,唯谦卦六爻皆吉,谦不易,能避一切之凶。

    人性,性之德,什么都有,恢复人性,本立而道生。社会习以为常,人性的基本问题都没了。修德非一两天之事。

    知识分子应明辨是非。大学生应是人类良知的代表。五四,绝对有目标。你们自小读书,就没有灌入有分量的东西。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中行,告公从”,“六四”损己以益下,行为必合乎中行,遇事“合其谋”,大家对计划有共同的主张,则无阴奉阳违者。事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不可以好大喜功,如此,大家才会从。

    “利用为依迁国”,“依”,依山傍水,来子注:“国有所依,则不费其兵,而民有所依矣。”“六四”能有所依,如损“六三”之“得其友”。

    “迁国”,“振恒,凶”(《易经·恒卦》),大无功也。民生为大事,迁国是缺德。南京不保,迁都重庆。

    结婚,发昏,后面跟着坟墓。悟了,就后悔了。我最缺聊天的对象。读书得有功夫,自其谈话感其少有智,智慧是培养的,元培。

    为子孙计,打蛇要打在三寸,知要害。何以什么都不做,就任人宰割?脑子得日新。“欢迎所有团体,以至于个人”,釜底抽薪,架空你。胆小如鼠,欺善怕恶,就想捡便宜。知耻,才近乎勇。

    “阿斗”代表受降。没有知识,连苍蝇都不如。苍蝇见到吃的,有裂缝就下蛆,没几天就长小虫。一有机会就下蛆,使其不发挥作用,看了也想吐。找不合理就下蛆,有正义感。

    人必要自己做出,才叫别人尊重。“非主流”转过来即主流。

    《象》曰:告公从,以(因)益志也。

    “六四”处益之时,居巽之始,若得中行,事事“告公”,得到信任,有权任事,以益天下为志。

    四多惧,近君,伴君如伴虎,常会投君之所好,才得君之所信,结果成宠臣、佞臣,故多惧。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惠”,《说文》:“仁也。”仁爱,《尚书·皋陶谟》:“安民则惠。”益下之惠,“小人怀惠”(《论语·里仁》),益下之惠,则“惠而不费”(《论语·尧曰》)。为益之大,莫过于大信;为惠之大,莫大于心。信以惠心,则众望所归,“勿问,元吉”。

    下于上曰“告”,上于下曰“问”。“六三”“六四”,“告公”;“九五”,“勿问”,有诚信,“元吉”。以诚惠人,人怀其德,“有孚惠我德”。

    “九五”为益之主,在巽之中,谦逊之君。“有孚惠我德”,有诚信,不必夸功,百姓会怀你的德。德不是空的,是有善行后之称。领袖人物必“有孚惠心”,百姓则“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

    惠民,惠而不费,“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圣人贵通天下之志,贵除天下之患,就是惠,非家至而日说者。

    惠我德,大得志也。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易经·屯卦》),志,心之所主,志于道,一切抱负均得以实行,“志大得也”,“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益卦最重要的两爻,即“六二”“九五”。“六二”,“永贞吉”,“利永贞”,臣之德。“九五”,“元吉”,“飞龙在天,大人造也”,君之德。

    写领袖学,恐挂一漏万。为历代领袖作评传,评论其得失。李后主(李煜,937—978),皇帝当不好,却是“词皇”。康熙帝恐是帝王中最有实际政绩者。乾隆帝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却是“败家子”。

    终日之所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懂得社会事不易,才知要发愤图强。好名者,必作伪。

    哪个时代不拿孔子当招牌,将孔子的后代当哈巴狗养。读活书,明白“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可以振奋自己,父母好坏不影响你的伟大。碰上有“山川之志”者,只要你本身够标准,绝对用你。山川,代表公。

    一句话,都可以写一篇文章;写完,慢慢改,讲出要点之所在。今天再写注解式的没有用。

    讲“民主”百年了,还觉得应有“当官的父母”才说得出口,那几千年前是何等思想?

    老百姓真“得惠”,得经过什么层次?所说的话都到今天为止。“示惠”,要百姓真觉“得”了,才是惠,必经“贵通天下之志”,才知天下人之所需。“慈济功德会”,“功德”岂是自己说的?取名没有智慧,难道吃饭还要歌功颂德?

    一个家也成政,有家政。个人是“行为”,团体即“政”。人与人相处,有一定的关系,即“序”。序,一步步来的,有伦有序,天下没有白捡的事。

    旁敲:知其看过谁,去过哪些地方。不直接问,拐弯问。没受过训的,就告诉人了。一言不发,则知你至少受过训,问不出来。

    应知怎么用脑,多复杂的社会,必要曲求之。声东击西,拐弯抹角,激将法。

    《人物志》熟,一看人即知。懂用脑,最后绝对成功。成功是要运筹帷幄的,而不是激声恶斗。

    能齐家就能治国,不必想得太高深。《易》为智海,就看你怎么读。

    不能掉到厕所,出来绝对不香。老谋深算,不要太天真,要有万全的准备。

    韩信(前230—前196)其貌不扬,居然登坛拜将,此必有内相,据说韩信的大便是方的,异相。相一人,不能光看其外相,特殊的必有内相。

    上下,相邻关系。人不能每天独行,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汉儒以易有“变易、交易、不易”三义。设无交易,社会即无生生,生生乃自交易来的。变易,以流形言,阳极则变阴,阴极则变阳。阳数,以九为最高数,1+3+5;阴数,以六为最高数,2+4。中国以5为数之祖,《河图》《洛书》5皆居中位。

    三天二地:天一天三天五,地二地四。一、二、三、四,生数;六、七、八、九、十,成数。生数,成之端倪;成数,生之结果。

    人的“位”与“时”不合适,就是条龙也没办法;如碰到位与时,即使非龙也成了,时势造英雄。

    人生最苦的是求不得苦!本是不可得,偏要求。名与利,最可怕!放得下,没有人能累你的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安心为第一步功夫,然后理得。心安,不简单!得理,初步境界。心安理得,则心静如水。

    理学很重要,是针对空虚而来,“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是实践之学。先把自己修好,才能站得住。得理(知)易,理得(行)不易!求知后,必过智慧的生活,理和欲要分清。将己欲当成志,最糟、最可怕的事。

    每天要静,“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欲少,初步功夫,无欲乃刚,才能宁静,但非没目标,要致远。“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证明其志有十分。不想求不得苦,不想玄,想一句话,通了,就不要胡思乱想,将之当志,不切实际,妄想!想成习惯,一辈子净空想。

    读卦时,必勤用手画爻,才知卦之变。每天看一爻,持之以恒。我常将一爻弄几个礼拜,看过几本重要书,一爻一爻解决,否则如何明白?《易》注,就有四百多本。卦爻辞,看法不同,注解乃有别。解经,不可有意气之言,标新立异,索隐行怪。当趣味研究,一生也有贡献,但必念兹在兹。

    《易》有圣人之道四,卜只是其一。《易经》之道,放诸四海而皆准,“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易》有用,但并非马虎人所能了悟。我虽是一介平民,但站得稳。立身,必要自己站得住。读书不能用到处世上,没有用。

    人世、宇宙间,即承、乘、应、与。六爻,代表宇宙一切的行动,人与人的关系。

    社会上即需要而有用。会画画,还必要遇上文人领袖才有用。社会上没有真理,就是需要而有用。

    “生身是真真,哪有真孝人?”又有何真理?为了金钱,亲兄弟不能相让。说社会不公,社会焉有公?

    中国何以有“仁”的观念?“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夫妇即仁,二人偶也,追不一样的。二人偶,最大的作用得合德,“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乃生生不息。

    把最神圣的说成最肮脏的东西,糟!公的为父,父母与子女,均为符号。父母与子女,慈与孝。兄友弟恭,有先后之别。偶的作用是生,生生之谓仁,杏仁、桃仁。“仁”中最宝贵的为“精”,精之用为“神”。蛋在灯下一照,看有无精?无精不能生,老太婆一看便知。刚健中正纯粹精,无具此,即李莲英。存“精与神”不易,表现在外的为神。从精到神,即练气功。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是气功的祖师爷。“直养而无害”,“人之生也直”,“率性之谓道”,违背人性就不是道。

    养你小,养他老,孝;走了,称考。孝不是讲理论的,是自“行”来的,行孝。男子,女子子。神,“体物而不可遗”,“妙万物而为言者也”,言,恰到好处。人身体的结构妙,惟妙惟肖。

    发掘脑子的无尽藏,融会贯通,依经解经。讲课脑子要活起来。妙化每个人的脑,不必抄袭,过去的就过去了,按环境再想,绝对高明。环境复杂,应再建设思想。行尸走肉没有用,抄一辈子书,与你有什么关系?21世纪应再来个百家争鸣,人脑能造前所未有的。

    “玩其辞”,玩,口里含糖,舌头滑来滑去,真功夫,真滋味。说我讲错,必有一标准,与那个标准不同。圣之时者,发掘无穷的东西。

    穿着,代表哪国人,不是冒牌,标准。张生,盗情。师母有计,欲擒故纵。过来人,有许多笑话,成圣人。

    用古人智慧启发我们的智慧,性生万法。《金刚经》应是佛讲的,不造谣,是思想,是智慧,无上正等正觉。“般若藏”较具智慧。

    慈济功德会,穷人变成慈济“功德”的工具。

    满人在未入关前,读《三国演义》。罗贯中“右汉”,处处有偏见,不提曹操怎么好。你们不用环保,脑子早就清洁溜溜。孔明斩马谡,说“非哭马谡,乃哭先帝之言”,喊“三分天下有其一”,何以不造就接班人,而净用骗?

    你们何不研究三国何以魏成功?非偏袒谁,必要冷静。有《汉魏丛书》,可以参考。

    《汉魏丛书》为明代新安人程荣所编辑。按四部分类,共收书三十八种,经部十一种,史部四种,子部二十三,集部无书。为了表明各朝代之间的递嬗关系和发展脉络,除了收录汉魏时期的重要著作外,也少量收录汉以前和魏以后的图书。

    《汉魏丛书》收录诸书,巨细不遗、大小均收,且不作任何删节,举凡原书的序、跋等一律予以保留,能较完好地展现诸书原貌,提高其文献和版本价值。

    “狡兔死,走狗烹”,连老太婆会说的俚语都不懂。

    暑假好好下功夫,办不到的事不必想。你们天天妄想,专想办不到的事。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上九”亢在上,居益之极,求益无已,贪得无厌,人弗与之,或攻系之。

    不能损上益下,而“上下交征利”(《孟子·梁惠王上》),“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守不住中,“立心勿恒”,“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当然凶。

    恒,站得住,“其心三月不违仁”,始终如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系辞下传·第五章》云:“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安其身,身无愧怍;易其心,坦荡荡;定其交,以道义交,则淡以成。真滋味本是淡,淡味方能长。君子之交淡如水,乃道义之结合;势利之交,无不凶终隙末。

    “立心勿恒,凶”,恒,杂而不厌,“久而敬之”(《论语·公冶长》)。我在台北假的家和乐,秘诀在于尊重对方。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在于“久而敬之”,“君子笃恭而天下平”,“笃”字最难!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系辞下传·第五章》称:“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社会就两个行动:“莫益之”和“或击之”。“偏辞也”,偏心眼,不能人我兼顾;“自外来”,祸自外来,太自私,人皆群起攻之,咎由自取。知道普通事,然行之维艰。

    “上九”处益之极,欲益天下之民,但没有相应与,不能行益于人。位不对,环境不允许,且无对象,常会苦闷;立心无恒,乃反而取于人,尽做利己之事,自私,只为自己打算,凶。

    为政不能从心所欲,只能留几寸,不能过几寸。做人亦如是,说话要留三分,做事多做三分。就是朋友间,也要有分寸,否则后继不足,就怨你。

    不要妄想,把持住真的,想实际的。

    一叶落而知秋,不要小人得志就妄为。

    应落子不凡,行家也吓住。要有修养,虽不能百发百中,亦证明有功夫。每天读棋谱,即读历史,但看棋谱,不如下棋。现已是廿六史了,已承认是一朝之史的时代了。何不脚踏实地建设祖宗留下的这块土?汉、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人皆知。

    中国是“厚往薄来”的文化。人必要有远见。

    披坎肩走路还有风。要有真实的问题研究,不要落空。

    社会学博士问:“请问这儿到绿岛怎么走?”连绿岛都不知,还在我面前吹牛,除了骗你无知的老爸外,还会什么?不知自己不懂,光知骄傲。有些大学教授天天除上课外,净想些什么?有为中国子孙设几个蓝图?是学人,应叫天下人学你。学智慧,不要胡扯。人都差不多,就看谁冷静地去学。

    社会上不是累死,就是呆死(等死)。问自己:“想些什么?今天做些什么?”治国平天下要有专学,自专学下手,懂自己干什么,就忙不过来。今天分类极为清楚,学一东西就忙不过来。“内其国而外夷狄”,分层次。

    尽性,如何尽己之性?己性之用在良知良能,凭自己的良知良能做事。没有良知良能怎么理事?完全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没有守,能有为?有守有为,严守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