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师说易经-井卦第四十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水风井 坎上巽下)

    井卦卦体:坎为水,巽为风,水风井,地中泉,养而无穷,其德不渝。

    卦德:井之德,多而不溢,天天用而不竭。

    《序卦》:“困乎上者,必反(返)下,故受之以井。”

    困上返下,最低也得有返下之术。返下,并不是等死,得有返下之道、返下之术。困上返下,困上必返下,所以必要动。

    不是返下即福寿康宁,得看返下的环境如何做,必要有做法,保持自己的立场。

    《杂卦》:“井通而困相遇也。”

    井通了,打水的人往来不穷,往来井井,“往来不穷谓之通”(《系辞上传·第十一章》)。相通,就相遇,不受困了,困与井二卦互综,“井通而困相遇”。

    人到了困境中,第一步必要先了解环境。什么时候正是“时”?此为最大的智慧。《隆中对》,先见之明。一问三不知,神仙怪不得,“圣人不能生时,时至而不失之”,时至,你叫他爷爷,他喊你祖宗。我天天等此时,但觉得等不上,台湾问题可能十年无法解决。

    《系辞下传·第七章》称“井,德之地也”,井之水,人人可用,没有分别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故曰“德之地也”。“井,居其所而迁”,井就守在那儿,但其德日新不已,德博能化。“井以辨义”,井井有条,井之德之义,真义也。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途末路谁来问你?

    德者,得也,用德来得。不要梦,真想做,有入手处。你没有用,人不理你。不要东跑西跑,经商必得跑,政治靠拢不必,偶一不慎,还下牢了!

    “井,居其所而迁”,井没动,但其德日新。修为不足,因没有继续修。证严什么奖状都不去领,但荣誉屡至。

    弹丸之地,有六千位中学老师,地位不高,但能承上启下。你们不知价值,皆成“尾人”了。人为买一条够格的小鱼,跑了两天。有此能,何以没智慧运这个能?

    “礼运”,以礼运世。我们要以智运世。科技再怎么进步,智慧非一日能成。五十年的工夫。元月六日,阮芝生择日开学,今天整五十年了。门口经过者,有两三万人。搞政治如同押宝,部分成功,部分失败。我是过来人,所以天天喊。

    有井,没变,那块土永不变。有是就有非,有好就有坏!德有了,没能继续修,等于没德,凶也。迁,有什么毛病?“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承羞之凶。

    要有用时,自找上门来,需要而有用。我失业五十年,讲学是遮羞,为了混馒头,都不必多求!

    “井以辨义”,就看你们的鉴别力,辨你义不义。成功了,亦不得“德迁”。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

    “改邑”,迁村了;“不改井”,但哪个井搬家了?

    井永不毁灭,有永恒之用,不失其用。什么都不可靠,唯有德可靠。

    “改邑不改井”,天下人都用,“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来来往往者,都可以用井。

    练习引申义,还有什么是“无丧无得”?一盏灯,可以点千万盏灯,发挥光的功用,发光作盐,人做好事,无得无丧,法施,财施。

    汔(qì,水涸)至,亦未(jú,井索)井,羸(缠绕)其瓶(钩羸其瓶而覆之),凶。

    井,本无得无丧,往来用之者不穷,济人利物之功大矣!

    “汔至,亦未井,羸其瓶”,井有其用,但任它干涸,未放绳索、桶子,还加上盖子,人亦无法取得水。虽有万善之德,但也不能忽略小器具,少一样,也不能成其德。井有其大本,在客观环境下,井亦未能尽其用,人亦然,一个井而没打水的绳子、盆子,怨谁?自井,可看出你义不义,以公德心看此人义不义。井,有人家锁上,义不义?有能力,不能与人为善,是德?要懂义、德,不当走狗。为谁修德?为天下人。如井要有绳子、盆子,修成,不可以盖盖、上锁。

    我母亲可有一套,我的选学(《昭明文选》)就是跟她学的,其实是偷来的。写信,得叫对方马上能背起来,他才会念念不忘。要下功夫,否则祖母也做不成。

    古人从小读书,十一二岁即念完《四书》《五经》,你们连一千字也不认识。求智于前人,不会读前人之书,又如何求智于前人?第一个得认字。

    昔日县官必进士出身。以前人二十多岁就成事,当县官了。你们却还是“大孩子”!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

    巽为木,木上有水。“木上有水”,乃有所指。《易经》常用“利涉大川”,因不懂用木时,过河仍然危险。上水的工具用木,已经不同时代了。可见《易》绝非一人所作,考古在文化上有价值在此。读东西,必要细心。

    “巽乎水而上水”,木桶没入水,能汲上水?要入乎水而上水。引申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没被老虎吃,而吃了老虎。如不能降虎,能得虎子?

    一、以什么东西入水而得水?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问自己:有无入水之能、降虎之力?

    想有未来伟大的前途,有无牺牲的准备?革命事业是牺牲的,不是用嘴说的,故曰:入乎水而上水。“国父”可是用命换来的,并不是白得的,不要做梦!

    父亲,汉人叫“爹”,安徽人叫祖父“老爹”。台湾地区叫“爸爸”,是“阿玛”的音转,所以是满化。

    得有什么智慧,使器皿入水?得一壶水,也必要有力量、智慧。器皿力量得与水力达到什么程度?政治家谈何容易!

    中国哪个朝代不怕“胡人”?旧时汉人没出息,打不过人家,用和亲政策。

    说“戒急用忍”,是老宫的话,没有上半截“决定不疑”。政治靠智慧,不是靠吹牛。

    居庸关长城已修复。上承德避暑山庄,要上金山长城。历代为了抵御胡人牧马南下而修长城,有清三百年不修长城,康熙帝修外八庙,修得比热河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漂亮,说“一日军费就够了”。有小布达拉宫,请活佛住,边疆得百年和平。新疆,即新入的疆土(乾隆皇帝将最后由自己所确立的清政府统治的地区称为“新疆”,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之后,将古称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也称为“新疆”,继公元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以新疆为省名,则有“故土新归”之意)。

    要善用智慧,但要看会不会用。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井养而不穷也”,井,利万物,养而不穷,民无水火,不能生活。

    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

    “以刚中也”,无欲乃刚,欲,包括名、利、色,形形色色。色,包含一切,即“颐”。嗜好皆一,无所谓雅不雅。

    泡茶,要有火候。真有味,能叫外行人弄?有许多茶叶不能喝,我用来洗澡,皮肤细。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发而皆中节,体用不二,你就是一小天地,故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违中和,变态。中德,喜怒哀乐不发,不存“伪”。哪个人不伪?结果苦处连连!

    我的老太婆真是御夫有术。昔日八大胡同,高雅,琴棋书画皆在行。师母要我去,我就没去,现在多“后悔”!我没和女秘书握手,真“可怜”!念念不忘,真想。

    汔至亦未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有本钱,无下水之功,亦“未有功也”。汲水之具亦丧失,所以凶也。

    自己印证自己:我每天做些什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哪儿入手?“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笨人都要找一宗教来遮羞。

    有些人一旦得势,绝对出卖一切。许多人为了达自己的目的,而牺牲自己的人品,“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你眼一转,我即知你想什么。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木上有水”,从陶器时代到了木器时代。

    “劳民劝相”,“劳民”,对有功者犒劳之;“劝相”,裁成辅相,相劝以礼,辅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劳民,非一次而已,在于永续不绝。劳一次,得了甜头,想;得不到,就怨。政治是残酷的事,宁可穷到底,“有了就给人”是一个错误。

    来子注:“人有五性之德,即地脉井泉,流行不息者也。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不能成井养不穷之功矣。君子劳民劝相,则民德可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情,井之不穷矣。是劳民劝相者,君子之井也。”此即人生之道。来子下的功夫极深,杭辛斋以为应作为读《易》之入门书。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初六”处在井底,与“六四”应而不与,无援助之人。无帮手,得自己进修,充电。

    “井泥不食”,井中有泥巴,井水不可食,井的作用没了。“旧井无禽”,成弃井,缺修的功夫,至此,不仅人不理,连鸟也不理。

    旧井,弃井,冷静想,此话多发人深省!你没有价值了,什么都没有。

    何以“井泥不食”?居下,有居下之道;事上,有事上之术。

    《隆中对》,一举一动马上知道。有人在我门上贴讣文、写王八,孙子说是“八王爷”。

    有些人如不合他的意,即骂得滚瓜乱叫,时至即鬼叫。我觉得同学头脑简单。许多病由心理造成。

    失去价值,则什么作用都没了。记住:需要而有用。不必靠拢,要有用时,自找上门来。

    真有抱负、智慧,要好好在原地干。不必乱摆棋子,就是儿子放到北大也没有用!

    积众贤绝对成事,大家包容,天下事绝无一人成功的。

    有守,太难!外诱,太可怕了!

    我在台湾办过三人丧事:康老太太(康有为二房梁随觉,1880—1969)及其子(康同凝,1909—1978)、溥二爷(溥心畬,1909—1978)。

    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弃井,弃井连禽都不来,为时所舍,完了!

    我每天以《大易》与《春秋》修为自己,绝对走得正,行得正。“不太喜欢热闹,下次不来了。”“请客还要戴狗牌!这么乱,签个名就走。”“教圣人之学,怎么可以演武的?”我嘴总是不让人的。

    人都自弃,自绝于人,权势就完了!我绝不给人歌功颂德,说:“旧王孙会写文章还‘亡国’?”衍圣公每年写一篇祝寿文,肉麻!

    许多事不该知道的,绝对不要知道,不去,一旦有事,于你何干?不要自找是非,君子不处嫌疑之间。

    先树立牌子,与自己无关的,绝不过问;不应知的,多知就多祸。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什么时候是“时需也”,而不是“时舍也”,此即“时义大矣哉”。

    “时舍”,为时所舍弃,被时代淘汱,尽“想当年……”最没出息。人不可叫时所舍,“赵孟贵之,赵孟贱之”,给官人视你皆奴才,一旦无“关怀的眼神”,就完了。

    我因自己是人,所以如此做,净打前锋。人死,看其对世间的贡献。

    天天提醒以养脑子。与时偕行,不够力量得治时。不愿意死,还要出风头。有些人到了无办法需帮忙时,喊爷爷也可。早走一步为汉奸,时候到喊爷爷。

    不必不舒服,时所舍也。我对数人言,不是王八,是忘八。新八,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骏图”,马是寓言,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学》《庸》是中国思想之胆。《易经》《春秋》《尚书》乃最重要三经。《尚书》可以了解治世之方。不要以为《尚书》只有二十八篇,片言只语皆宝,又不是开当铺,要辨真假,《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心传,大家都用就真。

    九二。井谷射鲋(小鱼),瓮敝漏。

    井,“巽乎水而上水”,井的作用。

    井不能如谷,谷往下,水渗下。井如谷,则只能养泥鳅、鱼鲋,如“瓮敝漏”了,本身及客观环境都完了!

    井,本用以养人,“井养而不穷也”。“瓮敝漏”,不用,自然慢慢消耗掉,不用的东西易坏。

    读书要仔细,上句不懂,不读下句。静下来,是功夫。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九二”与“九五”,相应不相与。人到没有相与,就坏!即使是阳刚之才,亦无作用。只能下与初相比,成“井谷射鲋”。

    井要漏水,没有外力了,无辅相,“无与也”,根本无人加入此环境,没人性也。东西置之不用,不行。

    “井谷”,或用石或用木,如果木、石坏了,旁边会渗水,水浅只能养泥鳅。什么环境都有环境的产物,酱缸第一层有蛆。什么环境养什么东西,鳟鱼贵,但养也费事。

    打水,有瓮等于没瓮,“无与也”。环境破坏了,水浅,只能养泥鳅,别的鱼来会干死。

    “井以辨义”,井何以坏了?“无与也”。“无与”,能找到同志?到了穷途,无与你相应者,所亲比的不足以成事。

    不要争名,要夺实,唯有自然环境过不去。好好研究实际问题,如何为社会谋福利。

    井,入水上水,利于众生者。一爻一乾坤,一爻一宇宙。人很容易穷上。

    九三。井渫(xiè)不食,为我心恻(痛)。

    “井渫不食”,“渫”,水清洁。治井,清洁水在那儿,但是没人吃。有用之人无人用。

    “九三”阳刚居正,居巽之上,上应“上六”,为进爻,能成井养之功,但“上六”无位,不得施其用。

    “大行不加,穷居不损”(《孟子·尽心上》),不损、不越己之所守,人处穷不易,往往为人所利用。

    “为我心恻”,“恻”,心痛。这么好的水无人饮用,所以“心恻”,心凄凄焉。旁观者清,为我心恻。

    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两种断句法:一、“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二、“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我主张后一断句法。

    “可用汲,王明”,希望有个王,是个明者,才能起用贤才,并受其福。此为传统解释。

    “可用汲王明”,“汲”,求也,求王明。没有比求还可怕的,是个功夫,但也急不得,要放长线钓大鱼。有用之人无人用,彼岂会因此而成废物?会用之人可用以“汲王明,并受其福”。

    汲修,整理环境。人生最要,有一美满的家庭。

    我这支是最有学问的,有汲修主人、汲修居士。汲修主人第一个与皇帝冲突,由王变成庶人。

    爱新觉罗·昭梿(1776年—1833年),清朝礼亲王代善第六世孙,字汲修,自号汲修主人。嘉庆二十年,因虐下获罪,革除王爵,圈禁三年。半年后释放,但未复其爵。道光时病故,其文稿大多散失,后由端方搜集整理,有《啸亭杂录》十五卷。

    汲修不易,我不敢再修,乃称安仁居士。

    人之修,要汲修,可以用此清洁水汲王明;若成功,则能成井养之功,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小象》与爻辞不同在哪儿?“求王明”,“王明”,王者之明。王,天下所归往也。

    爻辞:把环境弄得乱七八糟,再整理好,亦无人相信,旁观者“为我心恻”,仍不用井水。如果尚在等待,即以道殉人。

    《小象》:东西作废与否,就看有没有用的人。但我们非停在“为我心恻”之境。若有头脑,“行恻也”,用此好环境,“求王明,受福也”。

    “井渫不食”者,若有智者,则可使其对人类有用,并受其福。

    “求王明,受福也”,“汲王明”,就为“求王明”。“求王明”,得知谁是“王明”,识人、识势。“求王明”,寻找一个王明,革命思想。革命,创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六韬·武韬·伐启》),有德者居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不是效愚忠。“求王明”,非愚忠之士,是革命的。

    假设另辟途径,还可以慢慢汲王者之明,犹可受其福。有时正应固然重要,但正应用不上,亦不得不另求王明。得王明之君提拔,亦得有知人之明。

    不必正应,就与父母正应外,谁都不必正应。有此德行,另辟路线,另求王明。胆量识,缺一不可。明乎此,则无不可用之环境,无不可用之人。

    此爻于我们现在很有警惕。昔日求“王明”,现在求什么?

    “汲王明”,慢慢寻找,如找活佛一样。“汲王明”,对方是否“王明”?

    六四。井甃(zhòu),无咎。

    “甃”:一、砖砌的井壁;二、治也,以砖垒井,修井的模范。

    既渫且甃,则井日新。坏环境,加上人工,则无咎。环境坏,整理整理。

    “六四”以柔居正位,上承“九五”之君,下无应与,虽不能成井养之功,但不至于废其事,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来子注:“修井畜泉,能尽职矣,安得有咎?”讲人生,讲得淋漓尽致。

    必要常下功夫,每天下“渫”“甃”的功夫,除自己内心的污秽,补己之短,不可以大而化之。自己先把德、能修好。

    之所以“无咎”,因修身、修法、修井。修井,石头、木板,缺一不可。修法,亦得有法的专家。修身,人不能遗世独立,永远在环境中,身不修,家也不能和。

    强梁者,没有脑子,不是勇者。《中庸》有“南方之强”“北方之强”。

    “阋墙之斗”会养奸,足以养奸。人要善用智慧。

    事说完,应酝酿至滴水不漏,人、木、物料。料不足,小儿科!要什么有什么,如此没出息,碰人即小儿科。

    九五。井洌寒泉食。

    “洌”,甘美之泉,又凉又甜。泉,以寒为上。

    “寒泉之食”,指德,中正。中,未发之性;正,止于至善。“天下之动,贞乎一者也”。

    “九五”阳刚中正,井养之德已具,井养之功已行。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井水清新,大家都吃。当令,井洌、泉寒,食。因其中正也。

    发挥的力量多,井德立,井的作用完全发挥。得中正,才能如此,“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老百姓对环境都满意了,天德也明。天何以明畏?自我民明威。天要明德,自我民明德。反之,说得再好,而所行男盗女娼,举世如此,即共业。吃生猛海鲜,人类也得如生猛海鲜。我不信宗教,就信因果。正,止于至善。我觉得慈济忙死也难救天下人,因为一人无法为全人类修善。

    上六。井收(成),勿幕(盖)。有孚,元吉。

    “上六”居井之上,井德之成,井功大成,“井养而不穷也”。

    “井收”,井修好了;“勿幕”,不要用盖盖上。井修好,必要有井之德,不用盖子。不擅其有,不私其利。

    井晚上上锁,是为了避免丢东西,怕晚上有人自杀。看井之人叫井官,看猪之人叫猪倌。

    “有孚”,诚信;“元吉”,善吉。

    很多人为善,并不是善心。有些人舍钱,以老佛当保险公司、看家狗。十多年前初一,我赴圆通寺后面的庙,看到许多关公像及佛像被毁,庙里尼姑说是六合彩不中者所为。佛像大的,拿去整理即有人请。不是信仰,不能有守不会成功。

    到底道德能不能影响此世界?释迦牟尼佛究竟影响了什么?无遗物。

    印度人不信佛,所以是“佛教中国”。唐朝最崇佛也灭佛,佛教对唐朝无作用。如此,若想“咸宁”,是不是应用中国之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乾道变化”,才能“各正性命”。读《乾坤衍》,不接受也得读,可以再续《乾坤衍》。

    求人间净土,但佛教并未提药方。中国提药方,字句何所指?如何下手做?

    “嫉妒”徒祷告文,只不过吃饭,别人不要抢我,否则不对。

    奉元祷告文:“秉大至之要道,行礼运之至德。通志除患,胜残去杀;智周道济,天下一家;强德未济,复奉元统。”此祷告文才能行。第一步要“万国咸宁”,“群龙无首”为终极目的。现在国家宁静,应好好想。

    和尚是职业,佛经都不明白,如《法华经》。不明,是没慧根,应言慧道。儒“先迷失道,后顺而有常”。

    鸠摩罗什译经有得处,非常人所能了解。证严释《法华经》,自己写序,修苦行,一个半榻榻米挤三个人。《静思语》中有智慧。台湾地区佛学有境界,印顺、圣严。印顺念经,好议论,讲完无人信。出家人僧团,生活在一团。“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父未领进门,如何修行?

    为什么要结婚?女的侍候人,男的如牛拉车,结果一无所有。人不通的,我如此说,因九十。小和尚瞪眼看,老成诸公。人的问题,应正视。发而皆中节,而谁中节了?什么都圣人,话也圣人,因九十,说“喜欢老虎”,“食色性也”,叫他不失“中”,还愉快。明乎此,地狱能不空?

    阋墙之斗则养奸。要懂得用脑子,先客观,不要迷途。走错路,悔之晚矣!

    近一百五十年,几人成就了?王船山无书不注,人格好,道德观强,但智慧不高。智慧,以熊十力为高。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大成”,井养之功大成,元吉在上。

    孔子集大成,大成至圣先师。“齐天大圣”比“至圣”高一级。元始天尊,中国最高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尊者,至高无上,师尊、令尊。

    “井,井养而不穷”,掘井、修井、、瓶,不穷。何以做事皆裹足不前?

    井卦说什么?读完书,不觉有用,即不行。近代史、现在事不懂,净做“殡仪馆的化妆师”,所为何来?私斗,完全无智、无修养的功夫。

    淡水姓洪的亦上法院。亲兄弟尚且如此,怎对你们有期望?不用外力,内斗就可以断送你们的幸福。

    教五十年都没教出名堂,都快进棺材了!无比我再关心这块土的了。人穷,胆子就大,唱高调。

    不要私斗,要养群德,“百忍堂中有太和”。“赵孟能贵之,赵孟能贱之”。你们想事,我不明白,忘了自己是登梯上楼的。头脑不清楚。你们完全不识本,如想要成功,必要厘清观念,不要如喝奈河桥上孟婆汤,一迷,前世都忘掉。

    什么是“谦”?有无改造自己的大魄力?保持清新,将来才足以有为。

    陈学圣,学生;陈健治,半个学生。到处都是我们的同学,但成形的没几个。遇事,必慎思之,明辨之,然后笃行之。斗,总有人收渔利。

    中国是老大的文明古国,中国人看人有步骤。

    有德,多难!德在,仍要天天注意修,否则就“德迁”了。修德,得“时中”,日新又日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有难处即退却,忘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好好努力,不要妄想。我替良知宣传,为讲道,行道。

    满身狗屎怎么洗也有味道,跳到黄河都洗不清。《易》讲“洗心”。不要怕,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还来得及。在原则内办事,绝不吃亏。我陪这个时代长大,记忆力特别好。

    研究清史的,重视《啸亭杂录》,我自小受此书影响。

    《啸亭杂录》十卷,《续录》五卷,昭梿作。述及有清一代之掌故、制度、轶闻,足以补正史之不足,其价值于史学界早有公论。

    我写《啸亭续续录》,要这一代人死了才出书,不想使这些人受到刺激。我写的东西存在美国。

    我要以同志的心,去劝劝某对结婚的尼姑、和尚,要让四个孩子过社会生活。人之生也直,真人。

    我们的同学如真会利用环境,可以承上启下。老师说的话,小孩会听,全家行动。中学老师合在一起的力量,真足以成事。我怕死后不安宁,一人比不上王永庆,多人合在一起则足以成事,资产得会利用,不要看不起自己,成就在自己。

    《金刚经》释迦讲的经,有智慧。每天看一卷《六祖坛经》,心就很清,《六祖坛经》多用中国话。

    知识分子贵除天下之患,千万不能把步子走错了。

    都未出毛病,“往来井井”,外王功夫成了,当修养书,好好看,不要当工具。井卦,船山讲得最啰唆。

    我得《大易》与《春秋》的好处多,坐在屋中,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待了五十年,五十年风风雨雨太多了,人说好道坏,我都不在乎。有守才有为,守最难,守得住?燃眉之急,不必做梦。要悟,不要再糊涂了!

    怎么叫水桶入水?此为功夫。入水,才能上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一个原则下,要什么得什么。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要什么有什么。权、力量、势必要把持得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要时常开会,看怎么模拟“入乎水”?能“得水”与否?我的高招多得很,奉元书院若无智,如何叫顽石点头?读书,在读智慧。

    伏羲如何画八卦?“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一看环境,井最有德,人皆离不开井,叫人“法井”。一般人“则井”就够了。法天,尧才有资格成为“文祖”,“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人皆教子,但都成了?我为馒头而教书。得自己去用心,不是天天来此就成了!

    廿五史,我又活了两个历史了!什么东西都一瞬间,八十几年变了多少?才智不足,就得下功夫;才智足,向谁学?想学,得好好学。

    欧阳修《醉翁亭记》,定稿,原文剩“环滁皆山也”一句。为文,贴文,来回念,一再修改。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学“鹅”字,他母亲笑道:“写鹅费尽一缸水,唯有一点似羲之。”而那一点,正是王羲之所填的。

    我自从海洋受污染后,不再吃生鱼片;怕市场的菜有农药,到乡下买菜。此为长寿之秘诀。

    识时,才知自己要做什么。“求王明”,亦得有智。

    年轻不挨骂,能好好读书?人好玩,但必有一时候,不可以到二十多岁了犹不知为何而活。救国救民必要有大智,“敌国不可狎”(《春秋繁露·俞序》)。讲过的东西不可以忘,必要深入才知讲什么。

    你们脑子一点污染都没有,不必环保。完全做白日梦,拿妄想当志。几人每天看报了?要识时,离开时,谈什么?

    世情变化,有演绎性。近代史必要知,知历史的演变。《易》即讲一个“时”字,孟子称孔子“圣之时者”。

    中国传统文化即一“仁”字,仁者,生也。大至之要道——乾元、坤元。仁,二人偶也,二人不守规矩了,生是必然的。中学生不是叫他不生,而是太早生了,太忙。为人父母的要如何教生?得优生、优育、优教。三优,优要用智慧。不叫孙子怕,优教也得有办法。

    没有高的天资,就学欧阳修写《醉翁亭记》的精神。王羲之以一部《黄庭经》换得一群鹅。要下功夫,此二人皆非庸才。你们一问三不知,还不知好好学,等捡谁的便宜?每天表现的就是幼稚,焉有文化?骂人“不是人”,代表一切。一张口,就知你德行。问题到门前了,你不找他,他找你。必要懂自求,非要求“王明”。

    “臭美”这句话,早晚应验,人死多了,必得臭。

    井卦穷上必返下,返下,就得有返下的做法。如断绳了,应创造环境;井治不成,则井的作用就没了;旧井无食,成废井,不仅人不理,连鸟也不理。

    以前火腿吃不了,现在狗腿都没,没用即完了。

    做教主,奉元教主,不跟人跑。有特殊立场,才有特殊地位。一失立场,地位没了。

    穷上返下,也得保持自己的立场,不能成为滞泥,泥之细,虾食之。上无应援,则自己动。

    井,有井的作用,若未好好部署环境,则将自己的本能失掉;失掉之后,不但人不理,连禽也不理。若还活泼则还有人,门不罗雀,有人来,总比门可罗雀强。

    我对学生不客气,是在刺激学生努力。最少比别人多活五十年。

    什么环境养什么东西,什么环境有环境的产物。何以坏了?环境被破坏了,只能长泥鳅,别的鱼来就干死。

    到了穷途,穷途末路能不反?人最可怕的是“智不及事”,净以一己之孤陋谈论。

    作文章,还有伏笔——李密《陈情表》“舅夺母志”,掩他母亲改嫁之事。你们有此智?你们斗得了我?我每做一事,有几条逃亡路子。你们什么也不懂,还自以为是专家。

    做事,应知怎么找关系;失败,找替身。你们偶一不慎,就给人做替死鬼;成功,则是别人做老板。胡搞,怎么死都不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