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师说易经-震卦第五十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震为雷 震上震下)

    震,一阳始生于二阴之下,震为雷,震,动也,“雷以动之”,“动万物者,莫疾乎雷”(《说卦传》),雷有动之义、生之义,雷动万物生,有朝一日春雷动。

    春雷惊蛰,二十四节气应认识。养自己的生机,微阳,应好好培养,有希望。天地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亦必按自然好好养。摄生之道,到什么时候吃什么,斋戒。想身体好,必在年轻就好好养,以养微阳。

    《序卦》:“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

    震,一阳生。《说卦》“震,一索(求)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得男即得仁,生生不息。每日读《易》,则做事有把持。

    《说卦》:“帝出乎震”,“万物出乎震”。帝,主宰义,“震者,动也”,一切主宰出于动,主宰是由奋斗中锻炼来的。

    《杂卦》:“震,起也。”

    主宰义,动义、起义,主宰出于动、出于起,亦即主宰是由奋斗中锻炼而起的,不能、不动不能成事。“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动要正于一,止于一,止于元,元为善之长。

    主宰,主器者,震为长子,主器者莫若长子,家中盼有长子。人必得死,这是实际的事。我重视年轻人的行为。

    重视某人,未见;人送书,我震惊,这第一,那也第一,凡人也,庸俗。好坏应由别人说,伟大与否,看后人是否接受。

    打孔子,但孔子既未言也未被打住,我们不及孔子,能不更加努力?

    震亨,震来虩虩(xì,戒惧貌),笑言哑哑(中规中矩)。

    来子注:“盖《易》之为理,危者使平,易者使倾,人能于平时安不忘危,此心常如祸患之来,虩虩然恐惧,而无慢易之心,则日用之间,举动自有法则,而一笑一言,皆哑哑而自如矣,虽或有非常之变,出于倏忽之顷,犹雷之震惊百里,然此心有主,意气安闲,雷之威震,虽大而远,而主祭者自不丧鬯也。此可见震自有亨之道也。”平日居安思危,无懈怠慢易之心,有训练功夫,此即修养、素养。

    “震亨”,震中即含亨之道,但是不易,尧之子也未能亨。想动能亨,不易。

    “震来虩虩”,“虩虩”,恐惧貌,动之时得“虩虩”,有所戒惧,“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不可以轻举妄动,要戒惧小心。

    “笑言哑哑”,莫轻言笑,要笑得中规中矩。“巧笑倩兮”(《论语·八佾》),巧笑得倩兮。人最难的即笑,失笑。“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以约失之者,鲜矣”,以礼约身,以礼作为一切原则,约束自己。

    震惊百里(百里之众),不丧匕(勺、匙)鬯(chàng)。

    此为比方,《易》曰象,《春秋》曰况。

    “震惊百里”,“寄百里之命”,百里之众,诸侯之国,有“震惊百里”的功夫,“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自有主宰。

    “不丧匕鬯”,鬯者,百草之本也,上畅于天,下畅于地,无所不畅,故天子以鬯为贽。“主敬立人极”,何等镇静,不失其常。

    “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处大变而不失其常,绝不失态,则近悦远来。说话总得“震惊百里”,人修到“震惊百里”绝不失态,必有“震惊百里”之能。平时必有训练功夫,临危难时不致手足无措。

    人有修为,一语吓得人掉筷、跌跤。刘备落筷,英国铁娘子跌跤。邓小平数语,即收回香港。我担心有些人“不知以为知”之愚。不能谨言之人,不能打入核心,无决策能力。

    “政大”某生,人问我:“何以理他?”我说:“他有修养,他说假话,别人揭穿都不脸红,定有用,尤其办外交。”其他色庄者,书呆子也。每天问自己:“我能干什么?我为什么忙?”天下最没用的,莫过于书呆子。孟尝君养鸡鸣狗盗之徒。

    得任何位,要尽全力发挥作用。没有表现成绩即恶德,不重视此位,就不要接受。

    赞美人的长才,用其能。“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主管必要有德,干事有能即可,有能则不能责其不能之处。我当年,干事工人边做事边喝酒。

    中国传统大买卖,有钱的有几个当铺,是赔钱买卖,有钱懂得舍善。乡下人将棉衣送当铺,老板问:“需多少钱?不来取,只有烧掉。”到时必来赎。

    酒看酒花,用人用其才。就怕是废才,废才钱在那儿都不花。“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识人。我们批评,是以我们的尺批评一切。自己如是废才,又如何知人才?

    一批评,人即将己定。棋看不懂,不要说话,莫以己看即对,人即非。事之决定复杂,了解不深则不知。

    我不腰酸背痛,因常嗑瓜子,越来越精神。同学要有素养,不因五十平方米即跌倒,莫轻言笑。

    蔺相如完璧归赵,即没吓住。廉颇,武夫即武夫,最后“将相和”,识大体。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规矩)也。

    震来,何以虩虩?动时,不可以轻举妄动,要戒惧小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平时,安不忘危,居安思危。

    此“福”自何来?因有“恐”的功夫,所以“致福也”。“恐致福也”,由于懂得戒慎,所以致福,因戒惧而致福,“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论语·述而》),不能轻敌。对什么都掉以轻心,糟!

    “后有则”,所以“哑哑”,中规中矩,规矩即则。人在有经验后之得,才是法则,经验之则。

    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近)也。

    “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此为治国平天下、做人之要道。

    一般为政者往往“刑近略远”,则人积怨在心,左右尽覆舟之民。刑近,则民可覆舟,清朝之失败在此;略远,则屏藩不固,国威不达。

    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出”,进也,有万全准备之后,出可以担负重责大任,出任、出仕、出征、出生入死。

    “守宗庙社稷”,震为长子,一家之主宰;国君,一国之主宰。有担当,才能负国之重任,为社稷之主。

    “以为祭主”,鼎,祭也,诚敬者方可主祭,为国家之主。

    震卦讲修定的功夫,修“震惊百里”的功夫,“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说苑·君道》)。“望之俨然”,气势足,就有几分慑力,气势要壮!

    “主敬立人极”,平时有训练,临难时不致手足无措。“主敬立人极”,欲少,不偶俗。承任者必修至此,平日有修养,不但能“不丧匕鬯”,更能临危受命。

    读每一卦,自问是否有此一修养?何以每天所作所为皆妾妇行,庸庸碌碌?

    做事业,必要懂得“狼狈为奸”,都不能容则不成。都必像自己一样,合己即人、不合己即不是人,如此,岂能养才?

    今天读书人,几人比得上畜生?自年轻即要养度,研究彼此才之短长而用之。

    《象》曰:洊(jiàn,再也)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洊雷”,震再震,威震,震慑。

    以威修己,严己身,“出门如见大宾”,自尊而后人尊之,“君子不重则不威”,男孩平常就要培养威仪、气势。

    一个男人必要有慑力,否则谈不到威仪。“望之俨然”也是修养,必要慢慢来,一旦养成了,造次必于是,颠沛、患难皆必于是。

    养的功夫是随时,自己调整自己。昔人自铜镜中看自己的行住坐卧,以改正自己的怪样,此即习的功夫。习,鸟数飞也,最后乃鹏程万里。“或跃在渊,自试也”(《易经·乾卦·文言》)。人无一次就成功的,做事看自己有无自试功夫,有万全的把握再做。做事先想到自己的好处,乃消刚之最,无欲乃刚。

    “恐惧”,戒慎恐惧;“修省”,修身省察己过。人欲重,足以亡身,如当政则足以亡国,不能救国救民则能害民。

    愈懂得谨慎,愈能成功。居安思危,时时心存警戒,吃亏就少。处处给人难堪,人必永记在心,而思报复。人找你麻烦时,绝不可以躲避,愈是躲愈来得厉害。不惹人、不欺负人,则无真正怀恨你者,不积怨在人,但也不要怕事,必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先礼后兵。

    要找助力不易,不惹人则少一阻力。做事业有据点,互相合作。不能因各有据点,而相互竞争,致两败俱伤。

    一个人气质低,人品就低,“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人品决定一切,人品高,价值亦出头。有真精神,则人不忽略其长处。好坏皆在自己,出人头地,则走在人前头。谁做事都想成功,想成功没有不用人才,自己必站得住。勤能补拙,中国书太多,生在中国“太累”,学无止境,死而后已。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初九”处震之初,为下震之主,知震将来,知道戒惧,有所愓励,其后才能“笑言哑哑,吉”。

    《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震来虩虩”,不惶宁处;“恐致福也”,因恐惧修德而致福;“笑言哑哑”,中规中矩,知有则而不违法度。

    亲身做事,不怕做错。责其不做,不责其错。

    六二。震来厉,亿(大,十万曰亿)丧贝,跻(升)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六二”乘“初九”之刚,当震来时,其势猛烈,故大丧其贝,去而避于高陵之上。

    “勿逐,七日得”,“六二”居中得正,开始虽不免有失,但能以柔顺守中,终则不求自得。“七日得”,七日来复,一阳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勿逐”,弱国不能以硬碰硬,必静待其变;“七日得”,至极而变时,七日得矣。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也”,否极泰来,人有亏损,天有补报。

    《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六二”乘“初九”之刚,又无应与,所以震来,自处危厉。此时,当以柔顺中正自守。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苏苏”,后来其苏,死而复生。“苏苏”,《释文》:“疑惧貌。”不安。“眚”,灾难。

    “六三”居的不是正位,但在震之时不能坐等,必拼命往前干,才能免灾难。

    用刚易,用柔难,用之不当则懦弱。久炼之刚,刚中之柔。百炼成钢后,才能成绕指柔。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六三”阴居阳位,不中不正,“位不当也”;处上震将尽,下震继之时,若能奋发有为,去其不中不正,震惧能行,可以无过。

    人得正位之时很难,不在正位之时就要奋斗,当震来时才能免灾难。

    九四。震遂泥(nì)。

    “遂”,无返之意;“泥”,致远恐泥。“遂泥”,沉溺于欲而不能自拔。

    “九四”居震动之时,不中不正,且陷于重阴之中,而不能振奋。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以刚居震,阳刚本能震动,但溺于欲不能自拔,所为不能正大光明,故“未光也”。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六五”柔君,为震之主,“夕惕若,厉无咎”,能励,有所事事,故无大丧。

    处太平世都不易,况乱世乎?才虽不足以济变,但中德犹可以自守。如中德皆无,就亡了。

    《象》曰:震往来厉,危(正)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处震之时,居尊位,“危行也”(《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正言正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正行言逊),正行。

    “其事在中”,处事不失中,有中德,故“大无丧也”。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论语·子路》),有守方足以有为。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

    “震索索”,心神不安宁,元气萧索;“视矍矍”,视而不专,目光惊惧不安;“征凶”,往前凶。

    “上六”阴柔,处震动之极,所处环境不安,惊疑未定。人到绝望时,看什么都化成阴。

    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

    “震不于其躬,于其邻”,震虽未临己身,看到别处有事,千万得警惕小心,未雨绸缪,才能“无咎”。

    婚媾有言(闲言闲语)。

    处震之极,惊恐未定,夫妻间亦不免闲言闲语。

    一个男人娘娘腔的,亦不免“婚媾有言”。

    夫妇之间尚有言,况其他?自己要知轻重,“刑(型)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一部《大学》,家齐而后国治、天下平。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中未得也”,未能得中道,失中,失性。

    得中,方不至于“索索”,心神不宁,魂不守舍。

    “畏邻戒也”,有所戒惧,看到别处有事,应有所戒备,要加以小心,好好计谋,防未然,则虽有凶,无咎。

    如何修养震的功夫?威仪,震慑,雄赳赳,气昂昂,有点杀气才像个男人。男孩必养些生气,树杀气,有气概才行。

    真有学问、智慧的,必有镇定功夫。“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经过明辨之,才有正知正见。无能明辨,就无正知正见,决策本身就有问题。可以写书卖钱,给后人看,但并不明白那时的事。

    “世卿非礼也”,不做世卿了,即必过平民生活,要知足常乐。不管是什么出身,皆过自家生活。小家庭三部曲:始有、稍有、富有。知足常乐,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千万不要为自己找欲。先修己,有诸己而后求诸人,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

    成功的家庭都像样,成就是自脚踏实地来的,曾文正家四代了,子孙犹循规蹈矩。民国时期的政客之未能有成,因皆伤品败德。要锻炼自己,练成铁肩,铁肩挑重担,人人皆可以救国。

    孔子之志未能实行,乃志在《春秋》,《春秋》为其政治蓝图。司马迁受腐刑后,之所以不死,因志在《史记》,《史记》上承麟书(《春秋》)。你们怎么读《史记》《春秋》?

    奉元是本钱,就看你们的智慧怎么去发挥,识元之源,百家争鸣。中国什么都不多,就书多,有几本有用?“养浩然气,读有用书”,有智慧者可把史书都读活了。

    21世纪非中国人不可,人类才有幸福,这非靠吹牛,得有一套思想。中国思想非外国人看得懂。心胸要宏观。你们学已立,要安澜,四平八稳就可做。如无奋斗目标,以什么方向做?

    以实践证明什么叫真理?真理与权势无关。道理与真理是一个,什么政权都影响不了。怎么用心?必以道,绝不可以奸诈。怎么做事?头脑不清楚,能做事?唯道与德永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