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幽默感,胜在沟通力-读懂拒绝,学会说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拒绝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的试金石,我们只有学会拒绝,学会看到拒绝阴影背后的阳光,才能找到与人沟通的真正诀窍。万事无绝对,拒绝的背后很有可能是一次成功的开始。

    人无拒绝,必无进取

    阳光是世间万物的缔造者,是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资源保障,但是我们要知道,阳光和阴影是同时存在的,就像拒绝和接受也是同时存在的一样。有的人单纯认为,拒绝就会让我们走向深渊,但是我们要知道,拒绝的是事情,是人,而不是成功。

    我们不是超人,不可能接受所有人的建议,然后完成所有的任务,多数时候,我们必须要学会权衡,学会取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最重要的事情,然后集中注意力把重要的事情做好。

    我们常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拒绝,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不可能做到完美的,我们只有先进行认真分析,然后选择正确的,拒绝错误的,才能看到成功的阳光。

    威廉·奥斯勒还在上学的时候,对生活总是提不起兴趣,好像每一天都很疲惫,做事时犹豫不决,畏首畏尾。正是因为如此,威廉·奥斯勒平时错过了很多机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威廉·奥斯勒读到了汤姆士·卡莱里的一本书,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用过去的阴影看远方模糊的未来,而要毫不犹豫地做手边清楚的事。”威廉·奥斯勒如梦方醒,他决定改变自己,每天都要让新的生活影响到自己,告诉自己不要再怯懦胆小了,遇到事情,要果断去做,而不是继续选择逃避。

    威廉·奥斯勒真的改变了,他把自己过去的消极思想全部抛却了,他开始变得坚强了,他感觉自己的人生真的充满了乐趣。在这种积极思想的支配下,威廉·奥斯勒开始学医,因为他喜欢医学。经过努力,他成为了一名医学家。后来,威廉·奥斯勒创建了世界上非常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又成了牛津大学的客座教授,在此还被英国国王加封为爵士。

    威廉·奥斯勒曾经在回忆自己的转变时说:“过去我用铁门隔断了过去与未来,而在今天,我选择用百倍的勇气来做我想做的事情,所以,我取得了成功。”威廉·奥斯勒的这段话,影响了无数的人。

    拒绝可以让我们看到阴影背后的阳光,如果我们不能拒绝,只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那么,我们就会成为别人的傀儡,就会失去自己的主见。人生长路,需要我们不断奔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路上所有的风景,我们要学会取舍,要学会拒绝,自己不能完成的事情,要在权衡之后坦然说明,这样,上帝在为我们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会为我们另外打开一扇门。

    学会拒绝,但不是直来直去地拒绝,这样不仅会让我们的人生失去阳光,还会让我们走向黑暗。委婉地拒绝,让对方看到你的真诚,让对方了解你拒绝的真正原因,让他们看到你是真的爱莫能助,而不是毫无缘由地推脱。只有把事情展开说,从各方面进行分析,我们才能既不失去朋友,还能得到朋友的理解,让朋友看到你的真诚。

    王猛大学毕业以后分到一个小地方工作,开始时感到很失意,成天和一帮哥们儿喝酒、打牌。后来逐渐醒悟过来,开始报名参加等级考试。

    有一天晚上,他正在埋头苦读,突然一个电话打过来叫他去某哥们儿家集合,一问才知道他们“三缺一”。王猛不好意思讲大道理来拒绝他们的要求,也不想再像以前没日没夜地玩耍了,便回答说:“哎呀,哥们儿,我的酸手艺你们还不清楚啊,你们成心想让我‘进贡’嘛,我这个月的工资都快见底了,这样吧,一个小时,就打一个小时,你们答应我就去,不答应就算了。”一阵哄笑之后,对方也就不好食言,后来他们都知道王猛已经“另有所爱”了,也就不再来打扰他了。

    拒绝就像是舍弃,舍弃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我们才能快乐地继续出发。如果总是一味地索取,我们的人生就会很快被垃圾填满,学会适当地舍弃,适当地拒绝,我们才能为自己的心灵留下一抹闲适。人无绝交,必无至交,相对地,人无拒绝,必无进取。我们的人生不是需要来者不住,而是需要认真斟酌,然后再去取舍,对于不好的,于己无益的事情或者话语,就应该及时选择拒绝。

    人生很美好,但是美好并不代表人生的每一段时间都是美好的,而是说,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会来得更加长久,会让我们记忆更加深刻,而不美好的事情已经被我们的记忆细胞无情地拒绝了。美好的东西总是容易被人所记住,因为它的美好为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带动起了我们积极的情绪,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选择美好的东西,而放弃不美好的东西。

    拒绝别人并不是弃我们的面子于不顾,而是给自己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我们在更广阔的空间,更长的时间里去体会,去选择,如果做到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美好。

    灵活沟通,拒绝也是一种美

    拒绝别人,当我们说“不”的时候,也需要照顾到别人的面子。我们不要因为顾及自己和别人的面子,就一味地答应,这样只能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再想要抽身而退,就变得千难万难了。

    我们要学会说“不”,要学会在照顾到对方面子的基础上去拒绝,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为拒绝而得罪人。身边人既然能向我们提出要求,就证明他们认可我们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坦诚,一位哲人曾说过,不要去欺骗你的朋友,你能骗到的,都是相信你的人。

    我们在拒绝别人时候,所使用的理由要实在,这样会减少拒绝别人所带来的尴尬。

    “这个没人干的闲差和销售总经理比起来,我能有什么盼头……”

    故事发生在1947年的一天,那时小沃森刚刚接管公司的工作,成为了IBM的第二任总裁。

    说出“没有盼头”之话的中年人叫伯肯斯托克,是IBM公司未来需求部的负责人。他是当时刚刚去世的IBM公司二把手柯克的好友,而柯克以前又和小沃森是对头。所以,伯肯斯托克理所当然地认为:柯克死后,小沃森肯定不会放过他,与其被人赶走,还不如主动辞职,闹个痛快。

    伯肯斯托克就是抓住了小沃森和他父亲一样脾气暴躁、很要面子的特点,准备来到他的办公室故意当面向他发火。这样,在辞职前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奇怪的是,当伯肯斯托克说着那样“没有盼头”挑衅的话而走进总裁办公室时,小沃森却显得平静,一脸微笑地看着他。

    这反倒让伯肯斯托克有点紧张了,一时间他没有言语,不知所措。

    小沃森趁势说:“如果你真行,那么,不仅在柯克手下,在我、我父亲手下都能成功。如果你认为我不公平,那么你就走;否则,你应该留下,因为这里有许多机遇。”

    “……”

    “如果是我遇到现在的情况,理智会让我最终决定留下来。”

    伯肯斯托克愣了一下,继续嚷嚷道:“我刚才的话你没有听见?”

    小沃森没有回答,仿佛真的没有听见似的。实际上,小沃森几乎已经达到了“沸点”,但他同时深深地明白,伯肯斯托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有他在,公司就握住了一大有力的资源。所以,小沃森竭尽全力地去挽留他。

    事实证明,留下伯肯斯托克是正确的,在促使IBM从事计算机生产方面,伯肯斯托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小沃森极力劝说老沃森及IBM其他高级负责人赶快投入计算机行业时,公司总部里支持者相当少,而伯肯斯托克全力支持他。伯肯斯托克对小沃森说:“打孔机注定要被淘汰,假定我们不觉醒,尽快研制电子计算机,IBM就要灭亡。”

    小沃森相信他说的话是对的。小沃森与伯肯斯托克联手,为IBM立下了汗马功劳。小沃森在他的回忆中还曾写下这样一句话:“在柯克死后挽留伯肯斯托克,是我有史以来所采取的最出色的行动之一。”

    小沃森不但挽留了伯肯斯托克,后来还陆续提拔了一批他并不喜欢却有真才实学的人。这样的容人之量,展现出的正是小沃森的精明之处,他容下了伯肯斯托克,挽留住了人才,进而借助他人的力量,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照顾到别人的面子,就是要求我们要有容人之量。古今中外,大凡成大事者,莫不是以大胸怀掌握住了大局面:齐桓公不计管仲一箭之仇,拜其为上大夫,管理国政而成就霸业;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计魏征曾谏言谋害自己之前嫌,重用魏征,从而治国安邦,贞观长歌。

    黄琳和李恒是同事,不知从何时起,李恒喜欢上了黄琳,经常下班后约黄琳去看电影、吃饭,可是黄琳对李恒没有那种心动的感觉,所以一直以来,黄琳都保持着不温不火的态度,对李恒的邀约也很少答应。

    某一天下班后,李恒当着公司同事的面告诉黄琳,晚上要请黄琳去吃饭。黄琳想拒绝李恒,又怕伤了李恒的心,不拒绝李恒的邀请,似乎在暗示李恒可以继续追自己。

    黄琳动了动脑筋说:“李恒,我一直以来都把你当作哥哥,对你只有哥哥的亲情感。我不想破坏你在我心中哥哥的伟大形象……”

    李恒听了之后,立马明白了黄琳的意思,又很感谢黄琳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台阶下。

    试想,如果当时黄琳很断定地拒绝了李恒,两人的关系肯定会发生改变,可能会从朋友变成陌生人,可能还会有一个人因为这次拒绝离开公司。但是,聪明的黄琳用了委婉的方式,既满足了李恒的自尊心,又让两人的关系在朋友的基础上更近了一层。

    人活一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需要他人施以援手。所以,多一个对手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人际交往过程中,“找借口”的作用不可小觑,无论是个人隐私,还是社会活动,适当功妙的借口会成为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有助于办事圆满成功,我们避免不了拒绝的发生,却可以在拒绝时采用适当并合乎情理的借口,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因为拒绝而带来的伤害。

    坚持原则,学会拒绝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社会人,这就注定我们每天打交道是不可避免。这时就需要我们分清主次,接受自己应该接受的,拒绝自己应该拒绝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和身边的事。

    对他人的困难急人所急,热情帮助,这都是应该的,但前提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遇到做不到的事情,就要学会拒绝。但是,直截了当地说“不”,会使对方感到失望和尴尬,不利于和谐的人际交往。所以,擅用表达策略和交际技巧,给出一个合乎对方期望的回答,即使是拒绝,也能让对方很容易地接受。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永远不拒绝他人是不可能的。左右逢源,力图做“老好人”,或者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自己无法承办的事情,最终都不一定能得到我们预先期望的好结果。相反,如果能恰当地表达,温和而坚定地说明自己的情况,那么,不但可以让对方遭受拒绝后失望和不满情绪降到最低,而且还会给人以简单真诚的印象,有利于日后双方和谐的交往。

    曾经,美国某报纸为了增强影响力,几次三番地邀请林肯去参加他们内部的编辑大会。林肯推脱不下只好勉强答应,对方欣喜若狂,并想趁势把林肯作为该报的“品牌”。

    林肯觉得自己并非一个编辑,所以出席这样的会议不大合适。为此,他想用一个小故事让报社的领导明白,不要再邀请自己出席这样的大会了。

    “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个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可是她也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

    她说:“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过的最丑的人!”

    “你大概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当然有办法了,虽然你生就这副丑相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待在家里不要出来的嘛!”

    大家为林肯幽默的自嘲而哑然失笑。林肯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拒绝意图,温和但却让人在愉快地氛围中领悟到他的意图。

    不做滥好人,温和而坚定地拒绝,可以让对方看到你的良苦用心。对别人提出的要求,永远点头,并不能让我们得到什么,更会因为一味地同意,而把我们自己逼上绝境。林肯拒做滥好人,而是选择了引用一个故事,委婉地拒绝了对方的请求,进而使得自己从中抽身而出。

    生活中,有很多人不会说“不”,也有人不敢说“不”。比如一个门卫,明知道不出示通行证的人不能放过,却不敢拦阻上司家人的车;一位鉴赏家明知道是赝品,却不好意思驳朋友的面子而向外人道出不是真迹的缘由。

    然而往往,越是想讨好每一个人,越是达不到众人满意的结果。岂知越是想讨好每个人,最后谁也没讨好,因为,过多的逢迎让所有人都不曾注意到我们的“好”,却反而责备可能的不周到。越是想对得起每一个人,就越有可能谁都无法满足。要知道,一个人的精力、体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顾及每一方面。除此之外,我们自己的阵脚也被扰乱,原有的方寸也会变得不再平衡。

    白雪前些日子打电话回原来的公司向老同事问好,不料同事的一句客套话就把她的好心情搅没了,她分明听见有人在电话那头诉苦:“天气好热呀,你走了,都没人给我们买可乐了。”现在想想,白雪真的很后悔,要是当初刚进公司时,不依着那帮懒人,后来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落了个不得不离职的下场。

    白雪刚进公司时,觉得自己是个新人,一定要赶快融入办公室的团体里面去。于是她刻意地巴结同事们,每逢休假日值班,只要谁开口,她都答应,为此不知浪费了多少个休假日,久而久之都变成值班专业户了;平时上班,白雪总是早早就到了,收拾台面,打扫办公室,只要谁说一句“没吃早餐好饿呀,有没有什么东西填肚子?”白雪就赶紧拿出自己买的牛奶麦片,送到他们手上;炎炎夏日,白雪还经常买些冰镇可乐带给大家喝。她成了大家公认的“大好人”。

    但是,随着白雪身上的“新人”标签渐渐被摘掉,她的工作也渐渐繁忙了起来,这让经验还不够丰富的白雪有些应付不来。因此,白雪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工作上,不再像以前一样帮同事们擦桌扫地买早点了。可没想到的是,她这一“撂挑子”,同事们却开始纷纷抱怨了起来,有的还当着白雪的面开涮:“哎呀呀,我们小雪也是公司的老人了嘛,年纪不大,还真有老员工的做派了。来来来,辛苦一下,帮我把这份材料送到经理室去吧。”没办法,碍于情面,白雪只能耐着性子继续当他们的勤杂工。

    不仅是同事们拿她当“服务员”, 白雪的顶头上司也会时不常地让她做些额外的工作,这些事说是工作,但其实绝大多数都是上司的“私事”。同事们有不合理要求,白雪还能以一句“那不是我分内事”推托,但顶头上司开口了,白雪就真的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有一次,白雪的顶头上司派她去车站帮忙接一个亲戚,白雪虽然手里有一大堆工作要做,但还是答应了下来。结果,她刚一出公司的大门,就被出差回来的老板撞了个正着。当时正是上班时间,老板张口就问:“白雪,你这是去哪啊?”这是去替上司办私事,白雪哪敢实话实说?于是她只能硬着头皮编瞎话,说是出去招工。

    结果后来,老板从别人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把白雪叫过去狠狠地训了一顿,说她身为人事部职员都不能做到“诚信”二字,又怎能管理他人呢?再说,你的工资是谁发给你的?你凭什么在工作时间去给别人办私事?

    在老板眼里留下了这样的坏印象,在公司待下去只会自讨没趣,于是白雪递交了辞职申请,老板也并没有挽留她。“人见人爱”的她就这样黯然离职了。

    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这不是毫无根由的,与同事相处,保持适当的距离是应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密空间,不要等到别人厌恶的时候再幡然醒悟。我们都不是三头六臂的怪物,有些事情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既然无法完成,就要选择适时抽身而退。

    学会拒绝,学会区分,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又能让我们产生吸引力。温和而坚定,优雅而明确,如此能进能退,在守住自己底线的同时,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拒绝对方时要保持一个温婉而平和的态度,也就是说不要在他人一开口时就断然拒绝。对他人的请求流露出不快的神色,或坚持完全不妥协的态度,都会让人感到难堪。要懂得给对方一个面子或退路,实际上也是给拒绝一段缓冲的过程。我们应以真诚可亲的态度,耐心地让对方把话说完。然后,诚恳而明确地说出事实,开诚布公。委婉地道出苦衷,坚定地说出原则,必能获得朋友的谅解,赢得对方的尊重。

    拒绝是一门大学问

    我们当然希望可以满足他人提出的每一个期望,但这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这时,拒绝就派上了用场。拒绝不当,可能会给对方带来不同程度上的伤害,所以,如何婉转地、合理地拒绝他人就成为一门必修课程。

    既然爱莫能助,就应该在最初的时候选择拒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不得罪人。当然,如果我们想要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接受,就应该展现出自己的亲和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一次完美拒绝,而这样的完美拒绝,正是我们向成功不断迈进的重要保证。

    说出自己的理由,真正把拒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而这正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展现出亲和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先承后转,而这样的转折就会因为亲和力的呈现,而变得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某地新成立了一家补习班,老师均为大学教授,因此一时间人满为患。不过,绝大多数的家长带着孩子前来,都会开门见山地说:“我的孩子今年没有考上大学,我没别的办法,只好找您帮忙来上补习班,请您无论如何也要帮我这个忙。”

    刚开始,是一个年轻的老师接待的。当她听到家长这么说,就如此回答道:“这怎么可能!再说我们教室已经坐满了,现在不招收了!”

    这位老师原以为,如此回答就能打消家长的念头。谁知,越来越多的家长涌向这里,有的甚至已经来过很多遍。可是无论她如何回答,那些家长依旧不依不饶,非要让她“开开后门”。

    不得已,这位老师请求校长的帮助。这天,校长接待了几个家长。他听完家长的诉说,然后叹了口气:“是呀,孩子考大学是人生的大事,做家长的哪能不操心呢。去年我的孩子也没考上大学,当时我也特别着急。”然后他再据实陈述情况:“但是,我们这个补习班其实只有一间教室,面积很小,现在已经挤满了学生,连讲台两边都摆上书桌了。实在没有地方。如果让孩子在这种环境里听课,你想效果会好吗?”

    听到校长这么说,那些家长也不无遗憾地离开了。后来几天,这些家长也再没有来纠缠。看到这样的场景,那个年轻老师竖起大拇指说:“校长,还是你厉害!”

    校长笑了笑,说:“年轻人,你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就像这拒绝人,也是一门大学问!”

    这位校长说得没错,拒绝的确是一门学问。而校长的语言,更是这门学问的精髓。由于先前说了那些赞成、同情的话,尊重了对方的愿望,谈话双方就有了互相理解的感情基础,这样,对方才能相信你所陈述的情况都是真实的,从而理解你的拒绝是出于无奈。所以,那些家长才不会继续前来纠缠。

    校长的拒绝方式,正是典型的“先承后转”。当一个人有求于人的时候,往往都有惴惴不安的情绪,如果你一开始就说“不行”,会使对方这种不安的心理加剧,甚至使其产生强烈的反感。相反,如果你先赞成,然后陈述事实,对方就会容易接受你的拒绝了。

    这种拒绝方式,可以说是“百发百中”。例如,你自己做了点小买卖,你的朋友过来说要跟你合作,两个人合伙干。这时如果你直接说不行,我就自己干,那么很可能你们的关系就掰了。但是如果你能先承后转地回答:“你这个设想很不错,只是目前条件还没有成熟。”这样既拒绝了对方,又给自己留了后路。学会打人情牌,而不是冰冷地拒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保持人脉的基础上,继续前行。

    除了先赞赏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感情上表示同情,再说明无能为力。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对方相信你的拒绝确属无奈。而对方也会因为你委婉的拒绝,表示理解,就会更加看重你这种诚信。力所能及,当然要尽力相帮;力所不能及,就应该选择抽身而退,而这正是明智的一种体现。

    一个热爱文学的大学生,想与某位作家成为朋友。在一次交谈中,他热情地说:“今晚6点,我想请您在海天楼餐厅共进晚餐,我们好好聚一聚,顺便交流一下思想,您愿意吗?”

    然而这段时间,这位作家最近忙于新的创作,所以无法抽出时间赴宴。于是,作家亲切地笑了笑,同时带着歉意说:“对你的邀请,我十分荣幸!也许在吃饭的过程中,咱们会谈得更深入!但是,最近我在忙于创作,实在是忙得无法脱身,十分抱歉!”

    作家的拒绝,不仅没有让大学生尴尬,还连连点头,表示理解作家的工作。

    有人情味的拒绝,往往能说到对方心坎里,也正因为这样,生活中的我们才愿意用这样的方式拒绝。

    张强和李刚是大学同学,两个人在同一座城市中生活。这一天,张强找到李刚,想要管他借一笔钱,以此做点小买卖。

    听完老同学的话,李刚说:“张强,你张罗的这个买卖我很看好。但我也实话和你说,最近我刚刚买了房子,手头一时没有活钱了,就只能放弃了。不过我会帮你想想办法,问问银行的朋友,看看能不能拿到贷款,你看这样行吗?”

    张强自然没有再难为李刚,于是谦虚地告辞了。

    其实,人生没有我们想象的复杂,只要我们学会思考,学会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方法,就能让拒绝充满人情味。我们都希望身边人跟自己讲心,但是我们总是要求别人如何做,却不去想自己要如何做,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如果我们不能起到表率作用,无法带头大打人情牌,就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去如何做。

    总而言之,拒绝是一门大学问,只有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你才能一语中的,收获良好的口才能力。平常生活中,我们也应多接触他人,还可以进行模拟训练,这样在拒绝别人时,才不至于吞吞吐吐,让简单的一句话变成空洞烦琐的累赘。

    面对别人的请求,有时候我们是真的无能为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拒绝,才能做到不得罪人呢?因为,不恰当的拒绝,有时会让对方产生不快,从而导致彼此双方之间的交情出现裂痕。

    想要达成一次完美的拒绝,我们就应该采用先承后转的方式去拒绝别人。当别人有求于你、向你提出一些要求,你可以先去肯定一下他的要求中的合理部分,用你的肯定设置一个缓冲带,然后再说明你无法照办的原因,这样就可以避免直接拒绝而带来的生硬感。

    拒绝要选择正确的时机

    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但是,当我们偏偏遇到有人横加阻止的时候,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果断去拒绝。当然,拒绝不一定是大刀阔斧的阻止,更有可能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

    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想要把它解决,就需要我们把它交给时间,让时间去沉淀,随着时间的流逝,任何事情都会变淡,而成功也将会在下一秒钟继续起航。时间是所有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法,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等到淡下来之后,我们再去解释,这样,不管是什么样的拒绝都会被众人所接受。

    如果我们在事情白热化的时候去拒绝,肯定会事倍功半,就算我们做再多的事情,也无法让事情峰回路转。拒绝不是一味地迎难而上,更多地,则是需要我们迂回作战,不要去硬碰硬,退而求其次,让时间流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更加光明的未来。

    日本有一位名叫白隐的禅师,他德高望重,很多人都千里迢迢求他布道。

    一天,住在白隐禅师隔壁的一户人家,愤怒地闯进寺庙,要找白隐禅师理论理论。原来,这户人家有个未出阁的女儿,可这女儿的肚子竟一天天大了起来。家人知道女孩怀孕后,大发雷霆,一定要让女孩说出孩子的父亲是谁。女孩刚开始不肯说,但最后迫于压力,就说出了白隐的名字。

    女孩的父母听后,就拉着女儿来找白隐禅师兴师问罪。一时间,庙里的大小和尚,村里的父老乡亲全都过来围观,对着白隐禅师指指点点,想不到一个德高望重的和尚,竟也做出这样见不得人的事。然而,白隐得知众人的来意后,竟一点辩解和解释都没有,他只轻轻地说了一句:“是这样吗?”

    等到孩子生出来以后,这户人家就把孩子抱到寺里送给白隐,白隐接过孩子,依然只轻轻地说了一句:“是这样吗?”

    从此以后,白隐名誉扫地,臭名远扬。他为了抚养孩子,挨家挨户去乞讨奶水,忍受了数不清的讥笑辱骂。怀中的婴孩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健康长大。

    这一切,都被孩子的母亲,那个年轻的女孩看在眼里,她被感动了,母爱在她心里复苏,最后她终于良心发现,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孩子的父亲根本不是白隐禅师,而是另有其人。

    于是女孩与其父母再一次来到寺院,向白隐禅师道歉、忏悔,并要领回孩子。只见白隐禅师非常仔细认真地把孩子包好,送到他们手中,然后,轻轻地说了一句:“是这样的吗?”

    白隐禅师的选择是明智的,他不愿意在风口浪尖去强加辩解,这样只会让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就算是子虚乌有的事情,经过你的一番辩解,也会变得跟真的一样。对待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关注它,拒绝解释,让时间去改变一切,等到这段针锋相对的时期过去,我们再去平心静气地解释,就会更容易被人所接受了。

    拒绝并不是彻底的拒绝,有时候更是一种迂回的方式,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喘息的机会,也可以为我们身边的人提供喘息的机会,让大家都冷静下来,只有这样,大家才可以平心静气地坐下来交谈。拒绝不是莽夫的行为,不是当即就做出的判断,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判断。

    想要让自己的拒绝取得成功,就要求我们找到成功的时机。找到最适合的时间点,去沟通、去解释。这样,问题才能被圆满解决。冲冠一怒,不计得失地拒绝,是非常不可取的,这样,只会让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口才的魅力不单单体现在内容上,更多地则体现在时机上,而选择出最恰当的时机进行沟通则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钱学森用他的一生,实践着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诺言。

    钱学森是世界知名科学家,也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但他对中国院士和外国院士这些荣誉称号却看得十分淡漠。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院和美国工程院曾先后邀请他去美国,拟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均被他拒绝。

    钱学森在青年时代就怀着学以致用、报效祖国之志出国留学,而当真正学有成就,名声海外时,钱学森便奋力争取回国。

    回国以后,他勤奋工作,将自己学到的所有知识、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甚至将个人一生所得的几笔较大收入,或作为党费上交组织,或全部捐给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地方。

    耄耋之年后,钱学森虽长期卧床静养,但仍旧时常思考一些国家建设中的大事。面对国家给予的诸多荣誉,他或者请辞,或者婉拒。并时常感叹“自己对祖国人民做得太少,而人民给予的太多了”。

    此类拒绝案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也曾发生过:那时的日本啤酒市场,一直由麒麟啤酒公司独占50%市场份额。三得利公司最初生产威士忌,市场份额占第一。但是,它们在继续生产威士忌的同时,也进入啤酒生产领域,然而由于对整个日本啤酒市场来说,三得利公司毕竟是个新手,所以啤酒上市以来,并没有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有一天,三得利公司的佐治敬三社长找到阪急集团的总裁小林米三先生,请求对方销售自己公司的三得利啤酒。当时阪急集团销售的威士忌酒是三得利提供的。所以,佐治敬三跟小林米三关系很近,平日里时常交往。而且小林米三的妹妹正是佐治敬三的嫂子。这么一种亲上加亲的关系,使佐治敬三提出的请求也有些自然而然。

    可是,阪急集团的经营方针是跟一家企业只能发展一种业务。既然公司在威士忌酒的销售上已经选择了三得利,那么再销售对方生产的啤酒,显然有悖于公司的经营方针。因此,佐治敬三的要求受到小林米三的拒绝:“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虽然我们彼此交情不浅,可也不能违反公司的经营方针。以后有机会再补偿你吧。”佐治敬三只好知难而退。

    小林米三平素就酷爱饮啤酒,自从那次在公事上拒绝佐治之后,每天晚上,无论在哪家酒店喝酒,他是非三得利啤酒不喝。经过他的这种“补偿”,许多酒吧、俱乐部都逐渐开始销售三得利啤酒。

    选择拒绝,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做更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与其为子虚乌有的事情殚精竭虑,不如活在当下,为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而努力奋斗。拒绝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住自己的原则,保持住自己的本心,而这些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小事,而放弃掉自己的原则。

    让心灵沉淀,为的就是让事情淡化,而这样的做法为的就是把手上的问题更好地解决掉。与其说拒绝是对别人的一种否定,不如说是一种扪心自问。想想别人,再想想自己,我们只有找到真正合适的方法和时机,才能让自己在人生长路中走得更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