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传到鹅溪中学语文老师周学庄耳里,气得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冷笑了一声,对老朋友杨老师说:“老杨,我们到街上去开开心。”说完,拉了杨老师就走。
到了镇中心,他们径直进了李老板的铺子。杨老师似乎已明白来的目的,于是和周老师一起,装模作样地看起服装来。李老板一看是镇中的两个穷老师,知道油水不大,只是勉强地打了声招呼,就只顾忙自己的事了。
一会儿,周学庄看中一条四十五元的裤子,问了一声:“老板,可以试一下吗?”李老板过来说:“试吧。”周学庄慢慢换下自己的裤子,又慢慢试穿新裤子,还叫杨老师前后左右看看,然后脱下新裤子叠好后,却不付钱,就拿着裤子,又东张西望起来。一会他看中一件水洗布茄克衫,一问价钱也是45元,他取下来前后里外仔细翻看一遍,又试穿了一下,很满意。这时,他问李老板:“可以用它换裤子吗?”老板说:“当然可以。”
于是,周学庄将裤子交给老板,拿起茄克衫转身就要走。
李老板急忙拉住他,说:“你还没付钱呢?”“付什么钱?”“你不是要买茄克衫吗?”
周学庄说:“我不是用裤子换的吗?”
李老板急得脸涨得通红,说:“可是裤子你也没有付钱?”
周学庄不慌不忙地说:“裤子我已经退还给你了,要付什么钱?”
李老板提高嗓门说:“那你付茄克衫的钱?”“茄克衫我是用裤子换的呀?老板。”“那么你付裤子的钱?”“老板?你又忘啦,裤子我已退还给你了。”
如此这般,反复了几次,李老板竟说不出一个有力的理由,证明周老师必须付钱。站在一旁的杨老师暗暗直乐。
两人的争论引来了许多围观者。他们了解李老板的为人,并且明白周老师在戏弄李老板,因此随着周老师每一句答话,人们帮着起哄响应,奚落李老板,高喊着:“人家是用裤子换的嘛?”“周老师不是把裤子还给你了吗?”
李老板被大家哄笑得晕头转向,狼狈不堪。最后,他一把从周老师手中夺过茄克衫,气急败坏地嚷道:“没有钱就不要到这里来捣乱。出去?你们统统出去?”
周学庄还是那样不慌不忙地说:“李老板,看起来只顾赚钱是不行的吧?还是要学点东西,不然总有一天你被人家骗光了,自己却说不清楚。老实告诉你,刚才我逗你的那一套中还有大学问呢,你要从道理上驳倒它还不容易呢?鄙人今天不过是和你开个玩笑。再见?”说着,拉了杨老师扬长而去。
人们也哄笑着议论着拥出店门,李老板呆呆地站着,半天没有还过魂来。
(慕莲)
哲学先生评曰:
在这个小故事中,周老师是借用诡辩来暴露李老板的不学无术。其手法有二:一是含糊其辞。“换”字通常包含两种意义:以他人的东西换他的另一样东西,或以己物换他人之物。周学庄用一个模棱两可的“换”字不知不觉把其第一义变成第二义。第二种手法是偷换论题,李老板要求付费,但是周老师以换了商品为由来避开这一要求,李老板不能识破这一手法,所以完全被周老师牵着鼻子走。实际上李老板要击破这一诡辩,只须自始至终紧紧抓住裤子的所有权这一点不放,强调:“这裤子是我的,不是你的?”指出硬把别人的裤子说成是自己的就是诈骗,要犯法,这就能处于主动地位。诡辩违反逻辑的法则和规范,李老板文化水平低,又不重视学习,当然不能击破,只能被人戏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