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江西城市建设正面临着二次创业的新形势?
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坚持实事求是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认真反思“十五”时期城市建设走过的道路、采用的手段和城市发展的结果,确实存在着一些值得深思和总结的问题。
一是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以2001年著名的“井冈山会议”为标志,江西省实行了相对宽松的土地政策,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县、区建立起来,江西的工业化由此快速起步,并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0年江西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是24.2∶35.0∶40.8,到了2005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8.9∶47.4∶33.7。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是同步、同频、同发展的。但是从江西的情况看,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科技、教育、金融保险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比较落后。这种状况不利于第三产业改造第二产业,不利于从根本上推动第二产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第三产业落后,还表现在没有形成比较发达的现代物流业,现有商贸业态落后。到过义乌的人都惊讶于它发达而成体系的现代物流,每天的吞吐量动辄亿元,如此规模的商业经济无疑会带来地方经济的全面繁荣。
二是城市规划滞后于城市发展。有的地方城市建设是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开始起步的,这是一种自发式的城市建设,完全是跟着感觉走,领导的水平决定城市建设的水平。有的地方虽然制定了城市规划,但由于指导思想落后、规划理念陈旧,规划层次不高,没有做到科学规划。有的地方可能在城市规划方面花了大本钱,作出符合要求的像样规划,但在实施管理方面缺乏制度保障,由于“口味”不同,每换一届领导就重新做一次规划,即使不推倒重来,也是反复调整修编,搞得原来的规划“面目全非”。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规划滞后的问题十分严重,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三是城市建设不讲辩证法。有的地方片面追求“形象工程”,热衷于搞宽马路、扩大广场,既劳民伤财,又不实用。相反,对于群众急需解决的“小事情”不屑一顾,“丁字路”“断头路”不打通,背街小巷的路面不改造、照明不安装,真正方便群众的街头小游园、小绿地和体育休闲设施不建设,群众对此有意见。总以为“重点工程”才是“民心工程”,殊不知把群众身边的“小事情”办好,就是最大的为人民服务,就是最脚踏实地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的城市在建筑风格上过分追求现代化、追赶时代潮流,缺乏文化特色和城市风格。有的城市功能不配套、不完善,如在就医、上学、交通、用电用水、休闲娱乐方面功能不全、不强,让人感到生活不方便,直接影响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还有的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楼房建设方面缺少长远打算,只注重地上建筑,不关注地下设施,只注重短期成本,不关注长期成本,结果造成城市道路修了挖、挖了再修,楼房建了拆、拆了再建,反复折腾,不仅影响政府形象,最后还增加了建设总成本。
四是城市管理滞后于城市建设。在城市化初期,城建工作的重点是建设,而花费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精力和财力十分有限,给人的印象就是重建设、轻管理。这也许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具体表现就是,许多城市政府片面讲究排场和做表面文章,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增加广场和各种面子工程,认为只有重点工程才能树立形象、赢得民心和体现政绩。后来,我们发现这是指导思想上的一种偏差,而客观的结果却是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城市管理,结果把城市搞得脏乱差、一团糟,反倒损害了政府形象,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一个城市的竞争软实力。
城市建设是一项挑战性很强的事业,城市建设者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沿着过去的道路,我们的城市建设还能走多远?传统的建设手段还有多少实用价值?面对城市建设二次创业的新形势,还能顺利实现城市建设的二次跨越吗?城市建设中日益暴露出来的缺陷和失误促使我们重新思索并要求我们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2005年11月召开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这次会议是在“十五”计划即将圆满结束并整装待发迈入“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召开的,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提出并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在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中的指导地位。我们认为,思想就是旗帜,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旗帜,举什么样的旗帜就要走什么样的道路。用科学发展观全面指导城市建设,我们今后必须创新观念,选择走一条新型城市建设道路。
新型城市建设道路究竟“新”在哪里
要知道新型城市建设道路“新”在哪里,首先要知道传统的城市建设道路的哪些局限正影响着城市建设的二次创业和二次跨越。我们综合分析一下新型城市建设道路有哪些新要求。
第一,根据中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江西城市建设的实践情况,要对当前城市建设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作一个科学准确的定位。“十五”时期,我省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基本拉开了城市框架,城市人气逐步升温、商气快速繁荣,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基本确立。从2006年开始,江西的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一个继续夯实基础与全面提高质量品位并重的新时期。这是我们对江西城市建设所处历史阶段的基本判断。我们认为,一个城市有什么样的定位,就要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有了适当的指导思想就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既不会因盲目乐观而急躁冒进,也不会因过度悲观而错失良机。要把做大城市与做实城市、做美城市相结合,既重视城市规模,又重视城市品质,把城市真正做成人气、商机聚集的大社区。
第二,在对江西城市建设发展阶段作出判断之后,就要提出适合新阶段发展的城市建设指导思想。我们理解主要有三条:一是要把做大城市与做美城市结合起来,使城市建设逐步由以拉框架、建骨架为主转向全面做强城市。在建设城市过程中,要瞄准培育城市竞争力目标,认真研究城市适度规模的问题,通过做“实”城市,从指导思想和具体路径两个方面完成由追求“大”向追求“强”的转变。二是要把改造老城区与建设新城区结合起来,同步提升老城区生活质量和新城区人气。不管是老城区还是新城区,都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不能一头热一头冷。三是要把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始终贯穿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江西虽然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上暂时可能落后于发达地区,但格调、品位不能落后,更不能低俗,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尤其重要的是,尊重并接受广大群众对城市建设管理的参与意识,但决不能随意迁就极少数人的愚昧观念。这是我们根据中央的新精神,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提法和新打算。这个指导思想不是几句空话,也不是几条漂亮的标签,而是需要我们实实在在体现到城市建设上来,体现到我们具体的城建项目安排上来。
第三,城市建设要立足城市经营,贵在形成良性循环、滚动投入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要进一步开放城建领域和城建项目,让多元主体都参与进来,使城建领域成为一个充满投资机遇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板块。城市建设要从眼睛盯市长转向眼睛盯市场、看社会。市长的钱袋子是有限的,市场的潜力则是无限的。毛泽东同志说过:“战争的深厚伟力蕴藏在民众之中。”今天我们也说,城市建设的“源头活水”同样来自广阔的社会和民间。要让社会投资、招商引资、银行贷款、政府投资、部门投入一起上,把所有可以调动的因素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使市场经济蕴藏的一切能量都想办法爆发出来。
第四,城市建设要开创新局面,必须进行理论创新,拥有先进科学的理论指导体系。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城市经营的正确思路,城市的发展应该有丰富内涵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可以这么讲,总理的报告体现着国家的意志。城市要进行二次创业,老思维、老办法是打不开工作局面的。哪个城市率先拥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体系,哪个城市的建设就会在大发展中率先实现突破和崛起。有人可能会说,搞城市建设不需要科学发展观作指导,这么多年过来了,都没有提科学发展观,我们不是照样干得不错!应该说,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度过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已经再也不是“一条路两行树,一条街两排楼”的时候。如果我们对城市建设的定位准确,对城建项目的安排得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会办傻事、走弯路,就会劳民伤财。
科学发展观要落在实处
在城市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理解上,而要真正“落在实处、干出成绩”,掷地有声。
我们讲要把老城区改造与新城区建设结合起来,到底怎样处理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的关系,要处理好这对关系,在改造老城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那就是要坚持新老城区互动的原则,不能割裂新老城区的经济联系。在老城区,要谨慎、从严审批房地产开发项目,特别是要严格控制规模、体量较小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有序地把经济开发的热点引导到新城区。尽管老城区的土地价格较高,出让老城区土地政府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但仍要坚持严格审批划拨用地调整为经营性用地的事项。对于老城区的存量土地资源,要坚持“分散收储、统一规划、整体出让、成片开发”的原则,同时要确立“多拆少建”的指导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城市增绿计划,能绿化的地方尽量绿化起来。这是推动城市提高品位、实现整体增值的重要举措。要引导房地产开发项目向城市新区转移,促进老城区和新城区协调发展。在老城区,千万不能见缝插针搞房地产开发,造成老城区超负荷运转,更不能见缝插针搞违章建筑,破坏城市景观。为什么这些年老城区改造困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城区没有建起来。要重点建设新城区,适度改造老城区,通过建设新城区带动老城区的改造。不能孤立地看待新城区,也不能孤立地看待老城区,新老城区都是城区的有机组成体,都要联系起来看。老城区不合理分流,新城区就没有希望,老城区改造也实现不了。要让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等生产力要素流向新城区,就要提高新城区的人气和商气。如何提高新城区的人气和商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医院、学校、酒店、会展设施、体育设施、文化设施、交通设施、休闲设施和住宅小区等一系列功能性项目建起来,否则我们拿什么来聚集人气?特别是要把高质量的学校项目策划好。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子女是父母生命和生活的希望所在,孩子往哪里去,父母就会往哪里跟,孩子过去了,父母就会跟着过去。这样一来,就要购房购物,房地产项目就会上来,商业就会跟着繁荣。
我们提出要把做大城市与做美城市结合起来,使城市建设逐步由拉框架、建骨架为主转向全面做强城市,怎样具体理解和实现这一目标?全面做强城市,目的是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具体途径是要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使我们的城市既适合创业又适合人居、生活,靠优质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引来八方宾客。围绕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来安排方便市民生活和外来客商的功能性项目,安排彰显城市文明的生态性项目,安排突出城市个性的文化类项目,有品位的人总是愿意居住在有品位的城市里面,一个城市有品位的人所占比例越高,这个城市就越有希望。特别是外来投资者,多是成功人士,他们在努力创业的同时,也在追求着比较高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如今,我们做城市就是要做环境!
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建设中的内涵还表现在生活和谐和惠民、亲民上,这就要求我们讲究和运用城市建设的辩证法,既做形象又做民心。那么如何具体体现城市建设的辩证法呢?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重点项目与民心工程的关系问题,正确处理好抓大事议大事与抓小事办实事的关系问题。除了解决城市基础性问题,还要求我们在城市建设中认真体现亲民和便民的要求,真正考虑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最大程度地为老百姓设身处地考虑为出发点,绝不能做劳民伤财、让老百姓伤心的事情。我们要注意打通让人头痛的“断头路”和“丁字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做起。城市里的大路固然重要,也出形象、显气派,但市民终归不能总走在大路上。其实小路对于市民生活更重要,更便于市民的出行,在市民生活中的位置更高。特别是里弄小巷的改选,更是深得民心,市民是拍手称快的。江西省上饶市在财政状况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2003年开始在3年的时间里,拿出2500万元资金,先后改造了398条里弄小巷,实现了路平、灯明、水流,老百姓非常高兴,每年“两会”期间都要受到代表和委员们的好评。由此我们明白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把群众关心的小事情做好,就是最讲“三个代表”,就是把路真正修到广大群众的心里,把事情真正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资金是城市建设最大的瓶颈,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机制,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城市更是如此。沿海发达城市的建设资金主体是政府财政收入,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主体是经营城市的收入。这就要求欠发达地区的城市政府具有更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和更高的城市经营水平。那么,怎样走出一条越建设越有钱、越有钱越建设,具有发展后劲的城市建设道路呢?我们在这里提出一个城市开发建设的有序性问题。2004年,江西省上饶市进行水南街改造。街边有一块50亩的收储土地,单价40万元/亩,尽管当时资金紧张,但政府考虑到水南街改造之后周边地价一定会上涨,为避免造成损失,硬是咬咬牙没有挂牌。水南街改造完成之后,地价上涨到80万元/亩。这种地价变化同样可以从水南片区的房地产开发市场上得到印证。有一个开发小区,楼盘价格由建设前的900元/平方米上涨到1400元/平方米,开发商大大赚了一笔。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没有做到城市开发建设的有序性、没有做到项目建设与土地经营有机结合,说明我们没有做到有序地规划项目、有序地准备项目、有序地储备土地、有序地建设项目。目前我们基本上都是每年年初定项目、算账、找钱,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事情都定下来,紧接着开工建设。我们习惯性孤立地看待项目建设,认为项目建设是纯投入,没有产出、没有效益、不求回报的建设行为,没有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来思考问题、看待项目建设,没有与土地运作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城市增值的效益大量流失。在执行这种“有序性”原则上,要始终坚持土地收储在前、城建项目建设在中、土地出让在后,把城市建设的过程真正变成土地资源增值的过程。全面经营城市必须立足于城市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必须立足于为政府创造效益、聚集财富。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走出一条越建设越有钱、越有钱越建设的具有良性循环和发展后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落实科学发展观,城市建设还要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如何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和谐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一丝不苟地落实这些理念,同样是我们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十六届五中全会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这一要求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来,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要研究城市防洪圈和城市生态圈项目,切实保护、利用城市绿地、山体、水体等自然资源。有人说,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建设没有条件讲科学发展观,等将来经济发展了再讲科学发展观也不迟,这是非常大的错误。科学发展观是统筹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有的地方在经济上可能暂时存在差距,甚至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赶不上来,但在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前却是平等的,都要讲究生命质量和健康文明。就像城市里的鸟语花香是惠及千百万市民的共同财富一样,绝不会因贫富而产生差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