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20世纪80年代,尼玛无论在藏兽医学上的独特贡献和他兴办民族教育的远见卓识越来越得到人民的拥护和上级各个部门的鼎力支持。一时间前来投师取经者络绎不绝。
尼玛兴奋地看到,人民的需要和民族振兴正在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当务之急的主要课程。
更令他兴奋的是,1982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十世班禅大师视察藏区,还未从甘肃进人若尔盖地区,就决定要来视察这所在民族教育之路上大胆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新路的藏文中学。
这之前,州里一位主要领导干部提前到藏文中学进行安排。尼玛没有想到这位草原上成长起来的藏族干部经过了轰轰烈烈的20世纪70年代末和20世纪80年代初的思想解放运动,还对本民族文化抱着那样一种偏激的态度。那人说,我看叫这么多年轻人来学藏文没有什么好处。
“在平常,尼玛肯定会耐心地进行说服工作,但一来忙,二来让自己给一个本民族也算身居高位的领导讲这种道理,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压抑不住愤怒,就问藏文不好,你又懂什么先进的文字,好请你给学生们上一堂课。”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金色的十月,草原上拂动的是金黄的草浪,山顶上那些新雪,在阳光下晶莖耀眼,仿佛传说中武士们剑刃上的锋芒。在过去藏族诗人的吟唱中,知识总被喻为无敌的宝剑。
初升的阳光照亮了远处的雪山。尼玛更衣,一次次洗濯那双结实的大手,站在门口,望着身穿节日盛装的学生们,他想,自己也是在武装一支会向愚昧和落后和狭隘开战的军队,一种自豪的感情油然而生。
他在校园中巡视,們然一位将军的胸怀。
当班禅大师的座车抵近校门时,整个学校沸腾了。
学校的一切,叫大师感到十分高兴。欣然留宿在藏文中学。听了尼玛的汇报后,他非常满意,当即捐赠现金1万元,给藏文中学增添图书设备,并作了重要指示。
大师说:“藏族文化虽然有较丰富的内容和悠久的历史,但教育基础差,质量低,在实际教学中主语和副语的关系处理不恰当等原因。”
大师高兴地指出:“我今天看到这所藏文中学的办学方针、办学方法、办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都体现了民族特色,又能紧跟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更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这是一所民族自治的好学校,如果在藏族地区还有很多像你们这样的藏文中学,我们的经济文化一定会有大的发展。”
大师还对尼玛的功绩充分肯定,慰勉有加。他说:“我知道尼玛同志很辛苦,他是我们藏族学者中的好格西,为藏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大师的话,使全校师生备受鼓舞,也使尼玛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1986年7月,省委宣传部长韩邦彦和省教育厅长任贵禄到藏文中学实地考察,也认为藏文中学是一所有特色、有生气的民族学校,走出了一条健康的民族教育之路。
“韩邦彦对尼玛说你们这所学校办得很不错,数、理、化等都用藏文来开课,这不仅是藏语文教学’而是已经非常正规了。我们非常感谢尼玛老师对草原教育工作作出的卓越贡献。尼玛是草原上的孔夫子,我们要特殊支持。”
任厅长也激动地表示:“我今天在草原上亲眼看到了第一所很正规的普通藏文中学。这与尼玛老师和教师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培养年轻有为的领导班子,也培养了很多民族人才,将来一定会成为更高的一所民族人才培养学校。”
而尼玛这时已经成竹在胸,为把藏文中学从初中升级为一所藏文中专或者完全高中而奔走呼吁了。
他的想法,立即得到自上而下的大力支持。1984年,若尔盖县委、县政府从紧张财力中挤出5万元资金,文教局资助1万多元,技校自筹1万余元,修建校舍,正式挂起了“若尔盖县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的牌子。
而在这之前,藏文中学筹建伊始,1981年,州教育局拨款15万元修建校舍,若尔盖县则无偿供应了建筑用的全部木料,折算现金也是一笔不菲的数目。
1982年州又下拨基建款17万多元,扩建校舍。
1983年又为学校购置了生活用车。
藏文中学最初招收初中三个班,共90名学生。到1985年,即开始招收高中生。技术学校也维持在2~3个常设教学班。
两校在1985年以前,都使用尼玛自编或主持编撰的自编教材。据统计共有用于技校文化课的小学文化程度教材5种,中学教材13种,职业技术教材12种。前述尼玛公开出版的几种教材,即是在职业技术教材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整理而成的。到1985年,藏文中学又在全国藏区首先使用五省(区)藏文统编教材,从而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保证了和全国招生考试的对口衔接问题。
而这时他已经疾病缠身了。
而且患的是胃癌。
1985年,沿红军长征路线采访的《经济日报》记者这样写道:
“这所藏文中学是一座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学校,四周绿草如菌,院内鮮花盛开。记者来到一间教室门口,高大魁梧的尼玛迎了出来,他穿着草地藏民的紫红衣服,满头黑发,面带笑容,两眼充满活力。但面色有些苍白,右手经常捂住自己的胃部。尼玛对藏医的造诣很深,对自己的胃病更是了如指掌。目前他已不能正常进食,病情越来越严重。在县委领导的再三催促下,今年五月十六曰他到解放军第四军医大附属医院诊治,医生要立即给他动手术。尼玛相信医生的诊断,更感谢医生甘冒风险,为他动手术的决心。但他想了一会儿,摇摇头,谢绝了医生的好意。立即赶回草地。人们埋怨他不该这样做,他笑笑说,自己有好多事情没有安排,要争取时间。”
他确实有许多事情,他给工作留下了充裕的时间,而没有给治病留下时间。
让我们看看他这段时间在忙些什么吧。
他于1981年倡议,并得到县委和县政府等部门大力支持,建立了“若尔盖县藏兽医学会”,并出任理事长。1985年夏天,学会筹备举办一个为期两月的藏兽医理论培训班,一切事情,无论巨细他都亲自过问指点。并且负责教材编写工作。
这仅仅是他众多工作日程中的一项工作。
也是这一年,他还为县志撰写了1万多字的材料。
他还担负着草场寄生虫研究的课题。
这些都是在他日常的工作之外承担的各种任务。更多的他有兽防站、文化技术学校和藏文中学的具体的行政、教学和兽病防治的工作。而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作为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只是到他把某一个方面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时候,就让人们过分注目而几乎忽略了他另外的成就与精深造诣。
事实就是这样,包括在本书行文过程中也是如此。
当他在民族教育上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时,我们也沉浸在这事业的辉煌中,而忘记了他更是一个高级畜牧兽医师,几乎忽略他从曾被全盘否定的传统民族文化遗产中研究整理出了藏兽医这样一门独立系统的学科。当我们回溯到他这卓越的成就时,才不得不记起正是他在藏人医方面的精湛学识和技术,才为他移植这种理论到兽防工作上建立功勋奠定了基础。在他身边的人估计他诊病的病人在5万人次以上。他的学生们叫我看看他生命最后几年中寓所的门槛。厚实的门槛确实已经快要给一双双脚掌给磨断了。
谁也不会怀疑这个数字。
从1964年他走上工作岗位,他生命的1万多个日日夜夜里,他平均每天诊治5个以上的病人。考虑到本乡就有设施齐全、药物充足的卫生院,加上草原上地广人稀的特点,就可以知道这个数字有多么不可思议,他医术的高明和医德的高尚就可见一斑了。
他的学生们都说:“老师不是胃上得病,而是别的地方那才是怪事呢。”
都说,只有吃饭的时候才是他的休息时间,而这个时间却被他用来处理那些他认为会干扰他正常工作的杂事。比如找人谈心,见见前来的亲戚,更多是用这个时间给人看病。有些时候,不是病人前来,而是什么东西包来的排泄物一类很脏的东西,他却立即就能放下饭碗就仔细分析,找到症状与病根,给人开方拿药。所以人人都说:“难道阿古尼玛还会得别的什么病吗?”
让我们容后再谈这叫人痛心疾首的病吧。
我以我拙劣的笔追述一个圣人的生平事迹,耳边响起了《宇妥·元丹贡布传》中,医圣的妻子多吉错姆的祈祷:“您在人间的北部这块雪栅之地上点燃了医学的教诲明灯。您保护了人们的生命。为了帮助我们受苦受难的人们和学徒们,伟大的学者宇妥,把您的慈悲停留在这里保护我们吧!”
这时,医圣已经有一百二十五岁的高龄了。而尼玛却只五十九岁,就已经清楚地感到了死神的召请。他深夜静思,也想起了医圣宇妥说过的话了:“我在死之面前已经无所畏惧,我抱着幸福的思想向前正视着它。”他相信这不是传记作者妙笔生花,只因为他心中也升起同样庄严而圣洁的感情。但他心里没有默诵出医圣的后半句话。
那是一句号召:“你们这些学徒应当像我这样做,跟随着我。”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当今这个功利纷纭的社会。同时,他只想让追随者们从他行为中去效法,而不是驱使。他只想把更多的知识的火种用生命的佘晖点燃,撒布到万里草原的每一个角落。
3.再上层楼
尼玛这时越来越感到教育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他在取得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思考。他在这一时期已有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科协常委,四川省教育学会会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协常委,州科协常委,县人大常委,县政协常委等二十多个社会职务。他把每一个地方都看成宣传振兴民族教育民族文化的讲坛。
具体方面,他在奔走呼吁建立在藏文中学初中基础上的藏文高完中或中专。
宏观上,在民族教育发展方向和质素提高上,也在积极为各级领导部门进言献策。他的一篇《关于今后藏文教育发展方向的几点建议》就是这段时间提出的。
文中建议:为保证中学阶段藏语文教学的质量,建议改革小学学制,这主要是根据办藏中几年存在生源在藏汉两种语言上难以取得一致而令人满意的成绩而提出的。因此,具体建议把民族地区的学制小学改为七年。其中四年主攻藏语文,三年主攻汉语文,克服偏废和语言能力不均衡的弊病。
其次,建议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多地创办农牧业技术学校,在这条建议中,他这样写道:“就目前而言,中学生升学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而国家培养一个中学生,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花费很大。落榜回乡的学生在现阶段没有用武之地,人才在自然埋没,确实令人心痛,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我们地区,很多乡村财力雄厚,拥有六七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资金,常用此以信贷等方式帮助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但这不是长远之计。各乡村应利用这些经费,积极创办农牧业技术学校,重视技术生产,让回乡知青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使整个社会兴旺发达,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是我们努力的大方向,望上级有关领导予以重视。”
第三,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师资力量。
第四,在正面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同时,把学校看成一个综合的小社会,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独到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识。在世界众多民族的历史中,这种没有权势而关注着民族历史与发展,并不时发出警醒之言的,叫做先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创立时,就是这样的人物引领人们走上自律和与野蛮告别的道路。藏族的宗教是移植而来,历史上也出现过众多杰出人物,但人们习惯上更多崇拜而很少领会他们的精神实质,并忽略他们的巨大人格力量。尼玛先生也是这样。采访中,竟然有人主张替他寻找转世灵童,成为一个以形式上生生不息的活佛系统。把一个人当成一个人,还是当成一个神,也可以检验出一个民族的性格。一个伟大的人物如果被轻易地推上神的位置,对这些主张者来说,把一个人推上神的位置是永远推卸了效法与贡献的责任。人一变成神,就不可效法了。崇拜当然比贡献来得便当而且轻松。
我们心灵上隐秘的悲哀啊!
1986年,尼玛又开始了他的奔波。目的只是把藏文中学升格为高完中,并发挥他们的优势,创建一个畜牧兽医中专班。县、州一级一级获得支持。尼玛,他所培养的自己的接班人牡丹。若尔盖县文教局长,阿坝州人民政府的区主管副州长一道赴成都省教委争取批复。省委也极端重视,会同民委等有关部门召集专门会议听取汇报。
尼玛对升格问题和开办畜牧兽医中专班的设想及可行性进行了详尽的说明。随行的局长却把一份意见完全相反的材料送到了厅长的面前。
还是牡丹趁领导专心听取汇报时,趁机收回毁掉了。
对这种行为,尼玛是可以感到非常的愤怒的。要知道那个局长他本身对这一地区的教育发展就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更何况是领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之命来做争取工作的!回到招待所,躺在床上,牡丹服侍他吃了药,才把这事告诉老师。他想老师会拍案而起。不想老师却陷人深深的缄默。
许久,他才问自己的学生:“你看,我这样做不是为自己求名求利吧?”
学生摇摇头。
“我不是说你觉得怎么样,我是说别人会有这种感觉吗?”
“那我也只有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自己的民族了。”
晚上,教委设宴席招待他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