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经典战例-鲁西南战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交战时间】1947年6月30日~7月28日

    【交战双方】晋冀鲁豫野战军;国民党军整编第55、第32、第70、第66师等部

    【指挥将领】刘伯承、邓小平;王敬久

    【战果】歼敌6万多人

    1947年6月,解放战争刚好进行了一年,全国形势已发生显著变化。

    国民党政府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陷入困境,在军事上更是危机重重。国民党军被歼正规军97.5个旅,连同地方部队共计112万人,虽经不断补充,但总兵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降为373万人。其中正规军虽然还保留248个旅的番号,但人数已从200万降为150万,机动兵力严重不足。在东北和华北战场被迫转为守势,在南部战线,除对陕北、山东两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外,鲁西南、豫皖苏边界直至大别山地区兵力薄弱,形成两头重、中间轻的“哑铃形”态势。部队士气日益低落,官兵厌战情绪持续增长,战斗力急剧下降。

    同国民党军队相反,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英勇奋战,不断发展壮大,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127万人,增加到195万多人。其中正规军接近100万人,虽然在兵力装备上仍居劣势,但握有战略机动力量;在战略全局上除陕北、山东战场尚处防御地位外,其他各战场已逐步转入战略性反攻;部队士气高涨,战斗力不断提高;广大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后方日趋巩固。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消耗解放区人力物力,使人民解放军不能持久作战的战略企图,中共中央制定了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

    早在1947年1月,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就两次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要准备在5、6月间举行战略出击,“向中原出动,转变为外线作战”。

    5月4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又对整个南线的战略进攻做出通盘规划,初步决定:“(一)刘邓、陈粟两军任务是协力击破顾祝同系统;(二)晋南(陈谢)、陕北两军任务是协力击破胡宗南系统。”

    为此,中央军委决定将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置于战略地位重要、国民党军防御薄弱的鄂豫皖三省边界大别山地区。

    连绵起伏的大别山脉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的交汇地区,西跨中国南北大动脉平汉铁路,东至淮南铁路,北接淮河,南临长江。大别山区又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也最薄弱的地区。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红四方面军(即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八路军第129师的前身)的摇篮,人民群众觉悟高,有利于解放军站稳脚跟,创建大块的新解放区。如果人民解放军进入这一地区,就可以瞰制中原,威胁南京,进逼长江,直指武汉。

    中央军委的这一决策无疑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但这又是一个派十几万人的大军无后方作战、孤军深入到敌人腹心地区的具有极大危险性的行动。弄不好,非但实现不了毛泽东的战略意图,还会白白损失10多万兵力。

    派哪一支部队执行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行动呢?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里苦苦思索着。

    最后,毛泽东决定把这一重大军事行动交给刘伯承和邓小平。

    5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以邓小平为书记的中原局,领导中原地区的党政军工作。具体的战略部署是:

    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第1、第2、第3、第6纵队共13个旅12万余人,即刘邓野战军,实行中央突破,南渡黄河,在鲁西南地区求歼敌军后,以跃进方式挺进大别山,建立根据地;

    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率第4、第9纵队和第38军等,即陈谢集团,直出豫陕鄂边界地区,在豫西、陕南建立根据地;

    以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率第1、第3、第4、第6、第8、第10纵队及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组成的西线兵团,即陈粟野战军,从鲁西南挺进豫皖苏边区,扩大原有根据地。

    这样,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互为犄角,紧密配合,在长江、淮河、黄河、汉水间开辟新的中原解放区。另以西北野战军攻打榆林,调动进攻陕北的敌军北上;以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在胶东作战,继续把进攻山东的敌军东引,以策应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行动。

    5月下旬,晋冀鲁豫野战军结束豫北攻势。这时,从山东省东阿至河南省开封250公里的黄河防线上,仅有郑州“绥靖”公署第四“绥靖”区司令官刘汝明部整编第55、第68师和地方保安团队担任防守。其中,整编第55师师部率第29旅位于郓城、皇姑庵地区,第74、第181旅分别位于萧皮口、鄄城地区;整编第68师师部位于菏泽,第81、第143、第119旅分别位于东明、杜集、毕寨地区。另有整编第70师的2个旅位于嘉祥、济宁地区机动。

    6月,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月底强渡黄河,先在鲁西南地区求歼敌军,尔后向大别山进击,在鄂豫皖边界地区实施战略展开。

    邓小平和刘伯承对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坚决照办,立即着手部署转入战略进攻的各项准备工作。

    根据当面敌情,6月20、26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布《鲁西南作战基本命令》和《补充命令》,决心首先发起鲁西南战役,歼灭刘汝明集团,并在运动中歼灭来援之敌一部,然后向大别山挺进。

    具体部署是:冀鲁豫军区独立第1旅于6月27日先行秘密渡河,在戴庙、蔡家庄地区接应第1纵队渡河,并配合第1、第2纵队行动;原在黄河南岸的独立第2旅在旧城集、临濮集地区接应第6纵队渡河,并配合其作战;第1纵队于魏家山、张堂等渡口渡河,在独立第1旅协同下,围歼郓城及其以北守军;第2纵队于孙口、林楼等渡口渡河,以1个旅围歼皇姑庵守敌,主力插至郓城以西协同第1纵队作战;第6纵队于李桥、于庄等渡口渡河,围歼鄄城及其西北地区守军;第3纵队为战役预备队,进至白衣阁附近,视情况随第6纵队或第2纵队渡河,扩大战果。

    为保障渡河作战的秘密性、突然性,在主力渡河的前一天,以太行、冀南军区部队在豫北伪装主力发起攻势作战,以豫皖苏军区部队向开封以南地区出击,麻痹、迷惑敌人。

    6月30日夜,渡河战役正式发起。

    在冀鲁豫军区独立第1、第2旅的接应下,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共13个旅12万余人,以突然勇猛的动作,从山东阳谷以东张秋镇至菏泽以北临濮集间150余公里的正面上,一举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踏上了黄河以南的土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之举,大大震动了美蒋集团。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不禁骇然:这简直是惊人的事件!不亚于当年法国“马其诺防线”被攻破。

    美国记者杰克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写道:

    我经历了多次战争,但从来没见过比共产党这次胜利渡黄河更为高明出色的军事行动,说他高明并不在于这次军事行动本身,而主要在于这一军事行动的构想——它的胆识、气魄,特别是他们创造性的想象力。

    蒋介石赶紧安慰美国朋友:大使先生放心,我将亲到前线指挥,把刘邓共匪逐回黄河以北。

    为迅速堵塞南线战场中央出现的缺口,拱卫战略要地徐州、郑州,蒋介石飞抵郑州进行部署,从豫北抽调整编第32、第66师,从砀山抽调整编第63师、第153旅,从豫皖苏地区抽调整编第58师2个旅,连同整编第70师组成第2兵团,并将王敬久由鲁中战场的泗水调来,任兵团司令官,增援鲁西南。同时命令刘汝明死守郓城、菏泽。

    王敬久以第153旅进至定陶,与退守菏泽的部队组成西路;以地方团队防守曹县城;以整编第32、第66师各2个旅经金乡北上,会同整编第70师组成东路;以整编第58师及整编第66师第199旅配置在金乡作为后应。企图以整编第55师坚守郓城,吸引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城下,然后以东、西两路援军向北钳击其侧后,意欲逼迫刘邓背水作战,将解放军消灭在鲁西南或全部逼回黄河北岸。

    对于蒋介石迫我背水而战的图谋,邓小平指出:我们绝不去学韩信。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我们只能有一种选择。为着人民的利益,我们要生存下去,让敌人去跳黄河。

    刘伯承、邓小平决定采取攻其一点(郓城)、吸其来援(金乡)、啃其一边(定陶)、各个击破的方针,以第1纵队等部攻取郓城;以第2、第6纵队迅速从东、西两路援敌之间向南,攻占定陶、曹县;以第3纵队进到定陶以东待机。

    郓城是鲁西南地区的一座古城,是国民党军的重要据点。刘邓大军突破黄河防线后,郓城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对刘邓大军而言,攻打郓城可吸引国民党军主力来援,伺机各个击破;对国民党军来说,守住郓城,可吸引刘邓大军于城下,有利于东西两路援军的钳击。

    防守郓城的整编第55师是西北军旧部,战斗力不强。第1纵队针对郓城守军防御特点,采取“收其外围,剪其羽翼,诱敌深入,适时攻势”的战法。

    7月4日黄昏,第20旅在炮火掩护下,向南关发起攻击,歼第29旅1个团。第1旅攻占西关。此时,奉命来援的整编第70师被阻于巨野附近。

    7日18时,第1纵队借着夜幕发起总攻。经一夜激战,至8日5时许,攻克郓城,全歼整编第55师师部及2个旅1.1万人。

    10日晚,第6纵队向国民党军在鲁西南地区的又一重要据点——定陶发起了进攻。

    在炮火的支援下,第16旅从东门、第18旅从北门迅速登上城墙,突入城内。经5小时激战,攻占定陶,全歼守军整编第63师第153旅。

    与此同时,第2纵队收复曹县,第3纵队到达定陶以东地区。

    这时,国民党援军东路整编第70师(1个半旅)、整编第32师和第66师主力,分别进至六营集、独山集、羊山集地区,彼此间隔10~15公里,由北向南摆成一字长蛇阵。

    刘伯承、邓小平认为敌援军除整编第66师是蒋介石嫡系、战斗力较强外,其他均属杂牌、战斗力不强,且远道而来,立足未稳,集结位置不佳,便于各个击破。遂决心采取“夹其额,揪其尾,断其腰,置之死地而后已”的战法,集中4个纵队立即发起进攻。

    13日拂晓,第1纵队将位于六营集的整编第70师、独山集的整编第32师隔开,并切断其与羊山集整编第66师的联系。当日中午,第2纵队在谢集歼国民党军1个团,随即向东协同第3纵队包围羊山集。

    王敬久发觉所部被分割为三段后,举棋不定,先令北边的整编第70师和南边的整编第66师向中间的整编第32师靠拢;复令整编第32师向北接应整编第70师,再向南靠拢整编第66师。

    整编第32师在第1纵队追击下,师部率1个旅逃入六营集与整编第70师会合,其第139旅则被第1纵队和第6纵队一部追歼于逃往嘉祥的途中,防守嘉祥城的整编第70师一部也被迫向济宁撤逃。

    与此同时,第6纵队主力紧缩对六营集的包围圈。

    刘伯承、邓小平考虑六营集为仅有200户人家的村庄,敌军2个整编师师部和2个半旅挤在这一狭小地区内,若对其四面围攻,敌必作“困兽之斗”。因此决定采取“围三阙一,网开一面,虚留生路,暗设口袋”的战法,以第1纵队在六营集以东布成袋形阵地,以第6纵队由西向东对六营集发起猛攻,逼迫敌军突围进入预设好的埋伏圈内,予以歼灭。

    14日下午,战斗打响了。整编第32、第70师果然向东突围,一头钻进了第1纵队的伏击圈。战至次日8时,仅整编第32师师长唐永良率一部逃往济宁,其余被歼。

    15日,第2、第3纵队对羊山集发起攻击,但因该处守军以羊山作依托,南侧地形低洼、积水较多,虽经两天激战,进展不大。

    此时,蒋介石得知整编第32师等部连续被歼和羊山集整编第66师告急等情况,于19日飞抵开封坐镇指挥,从西安、洛阳、豫北、山东、汉口等地抽调7个整编师又2个旅向鲁西南驰援。

    20日,蒋介石又令王敬久率整编第58师和第199旅,在飞机、坦克掩护下由金乡北上,以解羊山集之围。

    刘伯承、邓小平为争取先机之利,以独立第1、第2旅进至万福河阻援,将第199旅和由羊山集出来接应的1个团全歼。接着,集中第2、第3、第6纵队于27日对羊山集发起总攻。战至28日晚,全歼整编第66师师部及2个旅。

    至此,鲁西南战役结束。经过28天连续作战,共歼国民党军4个整编师师部、9个半旅6万多人,缴获各种炮820余门及大量军用物资,打乱了国民党军在南部战线的战略部署,开辟了挺进大别山的道路,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9日,中共中央通令嘉奖。毛泽东指出,鲁西南战役的胜利“足与今年二月华东人民解放军在鲁南战役和莱芜战役中歼敌四个师部十二个整旅的记录及今年五六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中长路吉沈路等处歼敌八万的记录相媲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