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战神:韩信-韩信封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韩信平定胶东后,把城池交给灌婴镇守,自己率军回了临淄。

    齐国可是一片膏腴之地,沃野千里,江山锦绣,兼有鱼盐之利,国富民强,是山东的强国。

    韩信与李左车、蒯彻、曹参、丁复等并马同行,路上,韩信想起了何昌大哥,说:“在齐国有一个人我忘不了。这个人叫何昌,是我的救命恩人。在东阿作战时,不幸被秦将所杀。当时我很悲痛,曾指问苍天:天地间为什么要有战争?”韩信说话时情绪很激动。他停了一下又说:“现在好了,天下平定,我要亲自去东阿祭奠何昌大哥,为他立碑。”

    蒯彻说:“现在好了,齐国平定,可以和和美美地过日子了。”

    韩信说:“但愿如此,实际却很难哪。楚军未灭,能说天下太平吗?”

    蒯彻说:“楚国是楚国的事,齐国平定足以安居了。”

    韩信说:“只有消灭战争,海内一统,人们才能真正过上安定的日子。”

    李左车说:“这一天早晚会到来的,将是对死者最好的祭奠。”

    韩信一行人一路走一路说,这天来到了临淄城东门外。

    蒯彻指着一片空地说:“这是齐王的赛马场。”

    韩信问道:“就是孙膑赛马的地方吗?”

    蒯彻说:“正是。”

    韩信想起小时候王妈妈讲的孙膑赛马的故事。那时听来,好像很远很神奇,没想到那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个故事对韩信很有启示:做事要用心去做,用心做事,没有做不成的事,所以对赛马的故事记得很深刻。

    韩信骑马走在前面,城门两侧,整齐的汉军将士列队欢迎大将军凯旋。临淄城高大威严,城门上边是巨石雕成的两个篆字:临淄。李左车说:“临淄城也有千年历史了,齐太公姜尚封到齐国,就在这里建都,至今也有八百多年了。”

    韩信听李左车提到姜太公,想起司马爷爷讲的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后来也曾拜访过钓鱼故地,并向老前辈祈祷,今天果然成就大业。

    韩信高兴,说:“姜太公也是能人,在渭水河边钓鱼,竟引来周文王。姜太公钓鱼的地方我去过,那里清幽、宁静,的确是个好地方。当初,姜尚为大周王朝建立大功,封到齐国。他没想到,后来田氏竟篡权夺位。秦始皇灭齐设郡,田儋又复立齐国,谁能想到,齐国又为我韩信所得。帝王将相从来就不是天生的。听说姜太公能看出前后五百年的历史,这千年的变化,他实在难以推断了。”

    李左车感叹道:“人世沧桑,历史沧桑,一代英杰,写一方历史,哪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呢。”

    韩信一路谈笑风生,骑马入城。城中军民夹道欢迎,都想看一眼一仗打败二十多万联军的大将军韩信的风采。

    韩信面对欢呼的群众举手示意,微笑应答,心里却不能平静:如果不是潍水的帮助,我韩信哪有今天的风采,说不定早已人头落地了。

    韩信及随行将领来到齐王宫前停下来,王宫内外,还在戒严,有一将领跑过来报告了保卫王宫的情况。韩信说:“从今天起,王宫解禁,齐王宫真正为我们所有了。”

    韩信下马,邀请文武百官进齐王宫参观游览。众将领无不高兴。韩信走在前面,眼看巍峨的建筑,脚踏光滑的玉阶,问道:“当年五霸之首齐桓公就住在这里吧?”

    李左车说:“齐桓公小白被人一箭射中带钩,大叫一声装死,骗过管仲,遂得王位。后来称霸诸侯,为一代豪杰。”

    在一边的蒯彻说:“齐桓公虽是一代豪杰,四方征战,最远只到山戎国。在那里,要不是老马识途,说不定把尸骨扔在荒野。而大将军纵横数千里,连灭魏、代、赵、燕、齐五个诸侯国,独得半壁江山,齐桓公哪有这份本事,当年秦始皇也不过如此罢了……”

    韩信忙打断蒯彻的话,说:“先生不能这样讲,齐桓公为五霸之首,历史公认,我韩信哪有那样的本领。只是路逢庸人,偶尔取胜而已。”

    韩信嘴里这样说,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韩信登上玉阶,首先进了王宫大殿。李左车说:“齐威王一鸣惊人,就是在这个大殿里主持朝政的。他杀掉弄虚作假的东阿大臣,奖励埋头苦干的莒国大臣,然后亲自率大军击退侵略边境的赵、魏、楚国的军队,使齐国中兴,威立诸侯。”

    韩信叹道:“齐国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孙武、孙膑、齐威王、晏婴,都是标榜青史的人才。”

    蒯彻在一边插嘴道:“可惜他们都不在了,当今世界,谁为尊?只有将军了。”

    韩信又推却道:“哪里,哪里,我怎能比得上他们呢?”说完,又哈哈大笑。

    韩信率文武百官在齐王宫里庆贺三天,又大赦天下,齐民欢呼,无不高兴。

    一个月后,汉王给韩信送来贺信。

    蒯彻知道汉王来祝贺,问道:“汉王送来贺信,还有别的吗?”

    韩信说:“只有贺信,没看见别的东西呀。”

    蒯彻看一眼韩信,说:“将军攻城略地,连灭五个诸侯国,唯有齐国最富庶,人口最多,也最不好管理。齐王已经被杀,齐国无王怕难慑服天下,将军何不在齐国称王?只有这样才能镇抚四方。自古以来,齐国有爵位的人很多,如果将军名分太低,恐有不服。凭将军之功,要个王位,不算过分。请将军考虑。”

    韩信这才明白蒯彻的用意。韩信想,平定魏国设了三郡,代地设郡,赵王的位置让给了张耳,臧荼封为燕王,也顺理成章。唯有齐国,齐王已死,王位空缺,除我韩信功大,还能有谁可以取而代之呢?

    想到此处,韩信对蒯彻说:“先生说得有理。可是,自己向汉王要官做,总不好意思。”

    蒯彻说:“凭将军之功,汉王应主动封你为齐王,可他只送来一封贺信,实在小气。现在,汉王连封几个王位,哪个有你这样的盖世之功?汉王不主动封赏,一是军务繁忙,二是有不封之意。可是齐王除了将军你,谁有这份资格呢?汉王不封,我们可以向汉王请立,看看他的态度,再作打算。”

    韩信想了想说:“自己请立齐王,实在不好开口。”

    蒯彻说:“搞政治的人,从来就没有羞羞答答的,何况你当之无愧呢?如果以为争立齐王不妥,可申请‘假齐王’,这一点汉王总可以答应吧。”

    韩信说:“这个很好。申请‘假齐王’,说得过去。”

    于是,韩信给刘邦写了一封书信——齐国刚刚平定,大汉体制尚未建立,政局不稳。齐人狡诈多变,田氏势力尚强,应当加强治理。齐国是历史古国,爵位高的人很多,如果不以更高一级的爵位相压制,恐有不服。为了齐国长治久安,威压楚国,本人请立‘假齐王’,以服众人。不知妥否?请主公明示。韩信带兵打仗是能手,多么棘手的仗都能打好,可在政治上就蹩脚了,有些事不知怎样说,更不知怎样做。他写完书信,总觉得别扭,又想不出更好的词语。思考再三,只好如此。于是选派心腹,带着书信去荥阳面见刘邦。

    韩信的使者来到荥阳,拜见汉王。

    刘邦正和张良、陈平在一起。韩信的使者把书信呈上去,刘邦看过书信,不禁大怒,当即骂道:“我和项羽在荥阳苦斗两年,正盼他带兵前来增援,不想他却坐享齐国,想要王位。不顾大局,私心太重,可恶……”

    张良和陈平听汉王大骂,知道是韩信请立齐王的书信。韩信的使者就在身边,两人都觉得这样做不妥,便同时在桌下踩刘邦的脚尖,提醒他。

    刘邦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说走嘴了,忙把骂出来的话转一个弯,改口说道:“大丈夫建功立业,理应封王。做王,就做个真齐王,还羞羞答答地要什么假齐王?回去告诉韩将军,封他为齐王!待我印绶做好之后,前去加封。”

    使者见汉王的态度突然转变,以为先前在开玩笑,谢恩之后退出王府。

    使者走后,张良对刘邦说:“主公怎能当着韩信使者的面大骂韩信呢?这样会引起韩信的反感,发生变故的。您想啊,韩信自入魏以来,一路旗开得胜,现在尽收齐国,实力已经超过主公,您还把韩信当作以前的韩信吗?韩信举足轻重,切不可粗心大意。好在您把话收回来了,封韩信为齐王。”

    刘邦听了默然不语。

    其实,刘邦不愿意加封韩信,自有他的内心隐密,但两位谋士同时认为不妥,他就没敢坚持自己的想法。韩信拥兵自重,不让他三分哪行!

    刘邦虽然封韩信为齐王,但戒备之心更重了。

    韩信的使者回齐国以后,把汉王的态度原原本本地向韩信作了汇报。因为汉王发怒,韩信很不快活,但刘邦毕竟加封自己为齐王,弄不清汉王的意思哪是真哪是假。

    韩信加封齐王后心里高兴,时间一长,也没把刘邦发怒的事放在心上。

    韩信加封齐王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许多人前来祝贺,但好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得到汉王的正式加封,弄得韩信很尴尬。韩信又不好去问,只好含含糊糊地应承着。这样,韩信封王的事,从初冬开始,一直拖到春天。

    其实,刘邦是故意把封王的事拖着不办,就是要观察韩信的心态。

    就在韩信不满丛生的时候,汉王派张良到齐国主持授封仪式来了。

    早春二月,杨柳吐绿,燕子归来,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青草。韩信经过漫长冬天的等待,终于等来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张良带着汉王赠与的王冠、王印、绶带,带着六六三十六个礼官先走赵国,再东渡黄河来到临淄。

    使者事先快马加鞭,提前向韩信报告了这个情况。

    张良进城那天,韩信出城十里,迎接张良。

    韩信和张良一见面,非常感动,拉住他的双手,久久不放。两人客套一番后,上马并行,从西门进入临淄城。

    临淄城像逢重大节日一样,城内城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全城旌旗飞扬,张灯结彩,人们喜笑颜开。汉军将士都换上崭新的衣服,刀枪擦得锃亮,队列整齐,迎接张良。老百姓听说王宫前要举行册封仪式,都争着来看热闹,只是士兵把守得严格,不让闲杂人等接近现场,老百姓只得远远在一边观看。

    册封仪式是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在王宫前广场上举行的。

    王宫前临时用木杆搭制一个三尺高的木台,台上红毡铺地,四周彩旗飘扬,台前悬挂着五个大红灯笼。文武官员分列台下两边。礼兵全副武装,精神抖擞。张良坐在台上,身边是候封的韩信。

    授封仪式开始了,张良手捧帛书来到台前,宣读汉王的册封令——汉大将军韩信,自汉中拜大将军以来,不辱使命,屡立奇功,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定三秦,伐项羽,功不可没。特别是汉二年八月东渡黄河以来,擒魏豹,斩夏说,取赵地,定燕国,今天又力克强齐,平定东方。韩信大将军守无不坚,攻无不取,战无不胜,使顽敌闻风丧胆,望风披靡,为大汉事业建立了奇功。为表彰韩信大将军功绩,镇慑齐民,特加封韩信为齐王。单独行使国王一切权力。希望齐王不辜负汉王一片心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一心不二,忠于汉王,率领全军继续为汉王大业建立奇功,为天下一统再显神威。谨此加封!册封令很短,张良一会儿就读完了,韩信双手接过帛书。接着是授王印,授绶带,授王冠,授王袍,无不热烈隆重,鼓乐喧天,台下将士无不欢呼喝彩。

    册封仪式正好用了一个时辰,而后韩信与张良一同回王宫,文武百官随从。授勋台改为戏台,又上演大戏,军民共同观看,全城大庆。

    晚上,王宫里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招待张良及随行官员。真是丝竹仙乐,美酒飘香,佳丽成行,灯红酒绿,天上人间。

    临淄城庆贺韩信得王位,一连十余天,不知吃了多少肉,不知喝了多少酒,一切开销全部由王府支付。

    张良在临淄城住了半月,韩信把张良奉为座上宾,把他招待得十分满意。临别前的那天晚上,张良和韩信作了一番彻夜长谈。张良说:“汉王对授封仪式非常重视,要我一定把事情做好,不知你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

    韩信说:“我向汉王请立假齐王,完全是从齐国安定考虑的,没有一点私心杂念。主公心怀大度,加封我为齐王,高兴还来不及呢,哪有不满意的地方?”

    张良听韩信的话,知道是解释引汉王发脾气的事,说:“将军不要想得过多,那一时期,由于楚军攻打荥阳特别急迫,汉军吃紧,汉王的脾气总是不好,动不动就发火骂身边的人,不要把那事放在心里。”

    韩信说:“我从小家境贫寒,母亲死的时候,埋葬的钱都没有。后来参加楚军,不能受项羽重用,是汉王破格任用我为大将军,使我天下成名。知遇之恩,没齿难忘,我怎能因一两句话的小事,就记在心里呢?”

    张良说:“汉王对将军的军事才能非常敬佩,常常在众将领面前表彰你的功绩。汉王常说,如果没有大将军,大汉在军事上很难打开局面。汉王说的都是真心话。”

    韩信说:“我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都是众将士浴血拼命所致,我不过出谋划策而已。常言说:‘世无英雄,故使竖子成名。’我就是捡了这个便宜。”

    张良说:“将军过谦了。魏王魏豹、赵将陈馀、楚将司马龙且,都是当世一流的军事人才,他们也曾有决战决胜的美名,但他们在将军面前却一败涂地,将军的才能非同一般。我来齐国前,汉王嘱托我:告诉韩将军,现在天下未定,项羽是头号强敌,务要将军做好会战的准备,再建奇功。”

    韩信说:“我受汉王之恩,怎能不尽犬马之劳?我虽在齐国,但随时听从汉王的召唤,马革裹尸,誓死不辞。请汉王放心,我韩信虽为齐王,但也是汉王的齐王!”

    张良听韩信说得实在,非常高兴,便从行囊中拿出一对玉龟、一只翡翠绿、一只玛瑙红,都是晶莹剔透,没有一点瑕疵。

    张良把玉龟放在韩信面前,说:“这是汉王给你带来的礼物。这对儿玉龟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天下独有。龟的寿命长,永恒、坚定,希望你能理解汉王的一片心意。”

    韩信收下玉龟说:“谢谢汉王送给我这么珍贵的礼物。龟有灵性,人更有灵性。人的坚定龟是无法相比的。”韩信说完,拿出一份王宫珠宝账册,说,“你明天走的时候,我也送给汉王一件礼物。账册上有的,只管选用,然后你自己也挑选一件。”

    张良说:“我向来和这东西无缘。给汉王的,我还是要挑选一件。”

    韩信和张良聊了许多许多,谈得很投机。

    张良回到荥阳后,把出使齐国的情况详细地向刘邦作了禀报。刘邦听了也非常满意。

    韩信被拜为齐王后,想用李左车为相国。

    李左车推辞说:“我老了,不堪重用,谢谢你的好意。赵国还有许多事要我做,我还得回赵国去。”

    韩信说:“看天下局势,还有一仗,你打完这一仗再走不行吗?”

    李左车说:“正因为这事,才要想离开你。下一仗就打项羽了。项羽对赵国有恩,我不忍心和他直接作战。”

    韩信知道李左车原是儒学家,理解他的心情。想李左车自破赵归附以后,休兵备战,推荐蒯彻,征服燕国,东破强齐,水淹联军,奇计百出,韩信舍不得他离开,只是无法强留。

    临别那天,韩信给李左车准备了好多礼物,并亲自送了他一程。临别时,李左车什么也没说,转身要走。韩信说:“今天和先生一别,不知何时再能见面。先生还有什么话对我说吗?”

    李左车转过身来,说:“你喜欢《孙子兵法》,你知道孙武的故事吗?孙武把兵法献给吴王阖庐,又帮助吴王打败了楚国,然后北威齐、赵,使阖庐称霸诸侯,其功可算大了。可他后来却被吴王逐出吴国,死在深山。”

    “先生的意思是……”

    李左车说:“没什么,随便说说。”李左车想了想,又说,“我在玉龙潭和老道人分手时,他送我几句话:‘功成则退,君臣无猜。相安无事,可永葆名节。’这是至理真言哪。”

    韩信再问,李左车什么也不说了,只说道别的话。临别时,韩信送的礼物李左车一件也没收,只带着两个随从骑马回赵国了。

    韩信怅然良久,眼望李左车远去的身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却说项羽听说援齐楚军全军覆没,司马龙且被韩信所杀,周兰被擒,大惊失色。

    以前,项羽也知道韩信打了许多胜仗,但总没有把他放在心上。没想到楚军在韩信面前竟血本无归。司马龙且也是楚军名将,此人战败,何人还能抵挡韩信?这时,项羽才回想起韩信在自己帐下做郎中时的件件往事。他没有忘记,韩信因军中大事多次提出谏议,项羽总以为他人微言轻,没有认真听取。韩信离开楚军时留下一封长书,自己看也没看就扔掉了。韩信走后,项羽一点也没觉得惋惜。没想到,他到汉军却被刘邦拜为大将。项羽开始还耻笑刘邦,汉军无人,任用韩信。哪想到韩信在汉军中越来越显出非凡的本领,一直逼到楚军头上。楚军在荥阳三次大败以后,给项羽一霸天下的雄心泼了一盆冷水。那时,他对韩信只有恨,而今天,对韩信却是思念。

    项羽非常懊悔,当初,怎么没重用韩信呢?今天却成为自己的对手,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呀?

    就在项羽懊悔心焦的时候,武涉来见他,说:“项王不要忧虑,我可以出使齐国,说服韩信归附楚国。至少也要他保持中立,不再为刘邦出力。”

    项羽知道,武涉的辩才在军中很有名气,见他自告奋勇出使齐国,非常高兴,说:“如果你能说服韩信归顺楚国,我同样加封他王位;即使韩信不能归楚,能保持中立,也是你的功劳。这件大事就拜托你了。”

    项羽一向为人强悍,天地不服,今天在韩信面前,却显得无奈。

    武涉从中看出项羽恳切的心情,知道这次出使责任重大。

    这天,武涉带三五个随从,悄悄离开荥阳,到齐国见韩信。

    两人在王宫见面,摒退左右后,武涉说:“当初,天下豪杰并起,反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这是为了天下人生活安定。后来众豪杰推翻了秦王朝,霸王项羽分封天下,诸侯各得其所。诸侯本应守望自己的封地,过太平日子。然而刘邦却从中作乱,出汉中,取三秦,并吞诸侯,把黎民百姓又拖入战乱之中,这是天大的罪过。”

    韩信说:“天下动乱,过在项羽。当初,关中封王时,我就预料天下必乱。项羽不听劝阻,一意封王,这是根源。汉王并吞诸侯,一统天下,是长治久安之计。我跟随汉王,志亦在此,你怎能说汉王有罪呢?”

    武涉说:“刘邦是个包藏心机凶险不测的人。他为人奸诈,心毒手狠,不讲友情,不认亲情,儿女不顾,太公发妻不管,何况别人?你和他在一起不会有好下场的。刘邦还贪得无厌。他侵夺三秦大地后,还不满足,又出关攻打别国,竟打到彭城。项王仁慈,当初鸿门宴上放他一条生路,刘邦兵败彭城后,又放他一条生路。可刘邦却像一只赖皮狗,重整军队后再起祸端。他还身怀大恶。多年争斗,不知多少人死于战乱。百姓生活无法安定,往往成村成县地流离失所,赤地千里。人们恨刘邦,恨不能寝他的皮,吃他的肉。”

    武涉看了看韩信,又说:“现在你为他打仗,尚能保一时平安。将来仗打完了,你一定被刘邦所擒。封你为齐王,是迫不得已,是权宜之计。现在你认清这事还来得及,待项王兵败以后,后悔就来不及了。当今天下,轻重在你一人。你投靠项王,则楚胜;投靠刘邦,则汉胜。项王思贤若渴,多次和我谈起你的才能,无不唏嘘感叹,后悔不已。项王说,如果你回到楚军中,仍加封你为齐王,掌辖燕、赵大地,并为全军元帅,一点不会折损你的尊贵。同样为王,一个凶而险,一个平而安,请问将军,你想走哪条路呢?”

    韩信说:“当初我在项王部下,多次向他提出谏议,也想干一番事业,然而终究没有得到项王的重用。项王言不听,计不从,致使我弃楚从汉。我怎能再回过头来背汉从楚呢?如果那样,后人一定骂我反复无常。我韩信虽然没读过诗书,但绝不能出尔反尔。先生过去待我好,我不能忘记,但先生也不能强夺他人之志,给后人留下骂名。”

    武涉又劝道:“将军不想归楚,君子亦不夺他人之志,但我不得不为将军的前途着想,只好为你谋划第二条道路。将军既不想投楚,也不必从汉,自立为王,三分天下,才能永保平安。如果天下成鼎足之势,互相钳制,也会出现稳定的局面。将军以为如何?”

    韩信说:“三分天下和百分天下有何不同?只有一统天下,才有太平。韩信披荆斩棘,为的就是一统天下!”

    武涉说:“你知道世界上什么最愚蠢吗,蜜蜂。一生为他人辛劳,直至累死。你帮助刘邦攻打项王,是最愚蠢的选择。项羽兵败之后,你必自食恶果。现在,正是三分天下的好时机,你失去这个机会,再也找不回来了。请你不要愚忠,像蜜蜂一样为别人酿蜜。”

    韩信说:“我在项王那里,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而我在汉军营中,汉王却破格拜为大将军,任我能施展才能,名威天下。我如果没有今天,项王也不会派你说服我。汉王对我很好,他穿的衣服给我穿,他吃的饭给我吃,他坐的车给我坐,还把数万军队交给我指挥,言听计从,如今又拜我为齐王。如果我背叛汉王,于情理不通,与大志相悖,我死也不会那样做。”

    武涉说:“如果不听我的劝告,以后必有后悔之日。还请将军认真思考,不要痴迷。”

    韩信说:“我的志向已定,虽死不移。你回去替我谢项王,谢他没有忘记我。”

    武涉旁征博引,数点历史,列举事实,一再强调陪伴刘邦的凶险,一再强调三分天下才安全。韩信见武涉还在喋喋不休,就对他说:“你可以走了。要不是看在楚军旧情,我把你交给汉王,他会剥你皮、挖你心的。”

    武涉不能说服韩信,只好告辞。他知道蒯彻在韩信军中,想一想又来见蒯彻。当年武涉游说天下时,和蒯彻相识,二人志趣相投,无话不说。

    武涉见到蒯彻之后说:“齐王韩信即将大祸临头了,你是他的幕僚,为什么不给他指一条生路呢?”

    蒯彻说:“先生之言,骇人听闻。韩信刚刚拜为齐王,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为何说他大祸临头呢。”

    武涉说:“我听说,乐极生悲,物极必反,日中则昃,极寒则暖。凡事到了极点,都会发生逆转,这是人力无法抗拒的。现在韩信虽然被拜为齐王,其实,汉王并不信任他。因为他掌有重兵,能决定天下大事,刘邦才封他为齐王的。你想,主不信任臣,臣会有怎样的下场呢?现在,项王在,韩信还能求得一隅偏安,项王一旦兵败被杀,韩信就会大难临头。只是韩信身在事中,迷惑不解。你切不可耽误了他。”

    不论武涉怎样说,蒯彻只是发笑,不作回答。

    武涉说:“先生为什么只发笑?”

    蒯彻说:“我听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凡事都有定数。齐王自有他的天数,你又何必远涉千里为他操心呢?”

    武涉激动地答道:“吃人家的饭,就要为人家做事;穿人家的衣服。就要替人家求暖。你在韩信帐下已经多时,韩信待你不薄,你怎能在主人大难临头之际,袖手旁观,坐谈高论呢?”

    蒯彻又是发笑,说:“先生不必操心,顺从自然,依托天道,天下事都有其归宿。你是楚军谋士,何必为汉军的事操心呢?”

    武涉不能说服韩信,也没能说通蒯彻,只好回荥阳,向项羽报告说:“我实在无能,不能说服韩信,没有完成使命,请项王治罪。”

    项羽说:“我知道先生尽力了,只是韩信不念旧情,铁心跟随刘邦。待我有余力时,定要亲率大军教训韩信,到那时,韩信才能认识我项羽。”他叫武涉出帐休息,不必自责。

    武涉不能说服韩信,韩信却正在威胁彭城。

    楚国自司马龙且被消灭之后,彭城已无兵防守,韩信一旦率大军南下,直取彭城,后果不堪设想。

    因而,韩信成为楚军心腹大患,让项羽昼夜寝食不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