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餐饮业规范化管理概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餐饮业概论一、餐饮业的定义

    餐厅(Restaurant)一词,按照法国百科大辞典的解释,是使人恢复精神与气力的意思。帮人恢复精神与气力的方法,不外乎与进食和休息有关,于是开始有人以Restaurant为名称,在特定场所提供餐食、点心、饮料,使客人得到充分休息而且能够恢复精神。在这样的一种方式下进行的营业运作,便是西方餐饮文化的雏形。

    餐饮业基本上应该涵盖三个组成要素:

    1必须要有餐食或饮料提供;

    2有足够令人放松精神的环境与气氛;

    3有固定场所,能满足顾客差异性的需求与期望,并使经营者实现特定的经营目标与利润。

    因此,餐饮业遂而发展出不同形态与风格的餐厅。其种类不胜枚举,但一般可归纳为两种,即营业性与非营业性餐厅。非营业性餐厅大都属于福利性质的,主要是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期望而设。

    二、餐饮业的种类

    餐厅以消费内容大致可分为中餐、西餐、日本料理、速食餐厅及异国风味餐厅等。若依消费方式来区分,又可分为豪华餐厅、主题餐厅、家庭式餐厅、自助式餐厅等等。若依经营方式区分,则可分为独资经营、合伙经营、连锁经营等。若依服务方式来区分,则有餐桌服务方式的餐厅,例如中餐厅、西餐厅、咖啡厅等;柜台服务方式的餐厅(如速食餐厅、PUB等)和自助餐厅。

    餐饮店依经营方向一般可以如下分类。

    (1)餐馆:凡从事中西各式餐饮供应,领有营业执照的餐厅、饭馆、食堂等均属此类。其又可分为:

    ①一般餐厅,可分为中式餐厅、西式餐厅、日式餐厅等;

    ②速食餐厅,可分为中式速食、西式速食、日式速食等。

    (2)小吃店:凡从事便餐、面食、点心等供应,领有营业执照的行业都属于小吃店,包括大锅店、豆浆店、包子店、茶楼、野味饮食店、饺子店、点心店等。

    (3)饮料店:凡以冷饮、水果饮料供应顾客而领有营业执照的行业都属于此类。

    §§§第二节餐饮业的特性

    1劳动力密集

    餐饮业是劳动力最密集的服务业之一,不论是厨房或卖场,都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各项作业的运作。虽然少部分有中央厨房的业主能够以自动化制造设备取代部分人力,但对绝大多数的经营者而言,厨房仍是高度劳动力密集区。

    在卖场部分,即使是顾客参与程度最高的速食业,其卖场的劳动力密集度与其他种类服务业相比较,仍然还是很高。由此可见,劳动力在餐饮业是不可或缺的投入要素,所以人力资源的调配安排是餐饮业的重要课题。

    2产业关联性大

    餐饮业的关联产业众多,但与食品加工业的关联最大。随着新业态的外食企业的加入,与其他企业的关联会越大,周边关连企业也会进一步增多。

    3餐饮业多属经营者自营方式

    餐饮业基本的设备,在硬件方面,以卖场的装潢、设施及厨房的设备为主。其资本大多来自股东,因此多属经营者自营方式。

    资金主要来自经营者,有其优点,也有缺点。优点在于资金的取得不困难,但缺点在于取得数量有限,在扩大产出、设备与连锁经营方面,不易于短期内完成。

    4产销同时进行

    餐饮业从购进原料、加工制作、销售交易、消费都在同时进行,有异于一般工业产品依规格大量定制,因此较不容易预估销售量以控制生产量。餐饮业生产量受顾客数量与季节气候影响,顾客在购买前不可预知,同一原料要制作成适合不同顾客口味的商品,均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交易的。因此餐饮业兼容了生产与销售。

    然而,近年来由于部分大型连锁店有中央厨房,食物可先在中央厨房做好,再运到卖场,因此也可使生产与销售分离。

    5商品易腐坏

    餐饮业一般是顾客上门来才有生意,而在食品原料由生的原料状态变化到商品的过程中,无论商品是生的还是熟的,都容易变坏。若顾客不及时购买商品,很快会腐坏。

    6座位环境也包含于商品之中

    就饮食业而言,其所提供的商品除食物外,还包括座位。座位周转率的高低,对营业收入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座位的安排、规划与设计,或设计外带、外卖、外送等不必使用桌椅卖场等,都是餐饮业商品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

    7餐厅的选址要适当

    餐厅坐落的位置,与营业的关系重大,如果位置选择恰当,位于集客力良好的地区,在营运上势必占尽便宜;所谓集客力良好的地区,应是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流动量大等的地区。交通便利,使得人们得以不费时不费力地光临。人口集中或流动量大,可带来大量的消费者。

    同时再将每地区的特殊因素,如人口密度与性别比率、职业与平均所得额、工商业、机关、学校以及娱乐设施场所等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也应多加考虑,这些都是餐厅繁荣的重要附带因素。

    另外,还要考虑市场的接近程度,如能与社区居民紧密结合,为他们提供真诚的服务,以获得他们的好感。当他们有餐饮聚会的需求时,必定选择附近有特色且体面的餐厅。

    在交通便捷但停车不易的情况下,餐厅的选址,也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8营业有明显的高峰时段

    餐饮业每日营业有明显的高峰时段,因此在经营上需要有特殊的安排。这种高峰现象可分两方面说明。在一天之内,由于受到人们一日三餐饮食习惯的影响,一般来讲,营业时间通常是三段区分:早餐在上午7至9时之间,午餐在中午11至14时之间,晚餐在下午17至21时之间。而如今消费市场变化多端,一日24小时,除早、午、晚的三次正餐时段外,尚有下午茶、宵夜、午夜点心等消费时段。

    营业时段对顾客来说是一种信约,不能失信,必须调整员工的作息时间来配合营业时间。在正餐的尖峰时段,顾客们不断涌人,又很快地退了出去。此时,对场地的需求量较大,但一般餐厅的空间与餐桌的数量均有限,无法同时容纳过多的顾客;尤其是速食店,更要把握食物烹调与服务的快速特点,尽量满足顾客需求。如何突破这种购买时间的限制性,是发展的重要关键,而且也要针对不同时段提供不同商品。

    在全年营运中,有明显的冷热淡旺情形。例如火锅业、冷饮业,在旺季卖场面积可高达数百平方米以上,但在淡季却不到100平方米。而经营者多以延长营业时间、人手调配、雇用兼职人员,来解决旺季的大量餐饮作业;在淡季,则减少人工的雇用或关闭某部分(区)卖场来应付、减少其费用的支出。

    §§§第三节餐饮业的类型与定位

    近年来,由于国民收入的提高,在外就餐人数的增加,再加上饮食习惯追求多样化,使得餐饮业蓬勃发展。各式各样的饭馆餐厅林立,种类各异,不胜枚举,分类方式也各有不同。根据服务内容,餐饮业可分为如下几类。

    1中式餐饮业

    因为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口味差异颇大,并各自形成独特的餐饮特色,较知名的如川菜、粤菜、江浙菜、湖南菜、上海菜等,均属于中式名菜系。

    由于传统中式餐饮采取合菜方式,一道一道慢慢上菜,对于小孩子较缺乏吸引力,不过其他各年龄层都是中式餐饮的稳定消费群。近来有所谓“中菜西吃”,意图将中式餐饮加以变革,以吸引年轻的一代。

    2西式餐饮业

    我们一般把欧美各国料理统称为西式餐饮。欧美各国菜式、服务均有差异,比较知名的有法国菜、意大利菜、美国菜等;英国菜、瑞士菜及德国菜则居少数。

    中国人接受西餐的人口中,仍以中青客层为主,未来不妨可针对特殊消费需求(如保健)市场、老年人及儿童客层加以开发,其中西餐本土化或推出儿童餐、亲子餐等,都是可行的方式。

    3咖啡店业

    咖啡店最早始于公元1683年意大利威尼斯的Caffé House(咖啡屋)。因为威尼斯商人从中东学到喝咖啡的习惯,这种喝咖啡的风气逐渐蔓延到欧洲各国,咖啡屋成了各地知识分子或上流人士聚会的地方。

    本来咖啡屋单纯只卖咖啡饮料,随着竞争的加剧,咖啡屋也开始供应点心,不久又增加了餐点。

    我国的咖啡店业沿袭欧美,也是定位于中上阶层的上班族或新社区家庭,因其对于咖啡饮料的接受度较高。而且大多数的咖啡店针对上班族用餐的特性,供应简便的早餐、午餐及晚餐。近年,美式、意式咖啡为话题,加上本土及日式咖啡连锁经营者攻城略地,市场空前繁荣。

    4快餐业

    快餐业的定位,在于便利性及快速服务,让消费者可以不必排队等候很久,就可以迅速取得食物。

    1955年美国麦当劳的崛起,主要针对一般上班族,因为麦当劳体会到这些上班族希望能到一个不用排队苦等的餐厅,赶快取得食品来解决午餐或晚餐的用餐需求。

    我国的快餐业已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吉野家等速食连锁业也纷纷来到中国,俨然成为外食市场的主力。但近年由于空前竞争,加上租金、食材、人力成本高涨,不少连锁业已悄然退出市场。

    一般来说,速食业主要目标市场大部分锁定在儿童、青少年,次要目标市场则为有小孩的年轻夫妇家庭、上班族。

    5日本料理业

    日式料理在中国也日渐增多,自然培养了一群日本料理的爱好者。日本料理的目标市场主要为中、青年客层,以白领为多。

    6烤肉业

    烤肉的由来是,当年成吉思汗时期,因为经常在沙漠地带活动,过的是游牧生活,即走到哪里,战到哪里,吃到哪里。当时成吉思汗所率领的部队,每位士兵手上一定有两样兵器:一为圆形盾,二是矛。当猎到动物时,就以三支矛架起圆盾,俨然就是一个炒锅,蒙古烤肉因此而流传下来。

    蒙古烤肉,顾名思义以肉类为主食,搭配蔬菜等副食,佐以酒、酱油等调味料,采用自助式,随顾客的意愿自由取用食材,还可满足顾客自己调味的乐趣。整个进食过程豪放、自由,可说是一种很有趣的餐饮方式,趣味性大于口味性。此外,许多蒙古烤肉店提供西式自助餐的沙拉吧,采用吃饱为止方式经营,增加餐饮的丰富感。

    由于蒙古烤肉的进食方式富有趣味,对于儿童、青少年很有吸引力,但因为所费不菲,所以目标市场锁定为有小孩的家庭、商务应酬、中上阶层的客层。

    7火锅店

    火锅店在我国可谓是遍地开花,从开始的涮羊肉,到后来的肥牛火锅、四川火锅,种类繁多,价位也有高、中、低档。比较知名的有东来顺、金山城等。火锅店业近几年来,因为同行的竞争激烈,出现了一价吃到饱、低价位及鸳鸯锅、麻辣锅、鱼头火锅等的经营方式,目标市场面向一般消费大众。

    §§§第四节餐饮店的组织基础一、餐饮业组织概述

    组织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所组成的,为达成共同目标,在有意识的合作之下持续运作的社会机构。以下将分别介绍现代餐饮店组织的特点、作用及原则。

    1餐饮组织的特点

    餐饮组织实际上是餐饮店经营组织,即按照经营目标和管理模式所组建起来的经营整体。组织也具有一种管理上的职能,是实现一定的经营目标,互相合作,协作行动的过程。餐饮组织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层次和相应的责任,各岗位人员为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进行分工协作。

    组织管理是餐饮店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任何企业组织机构都应高效率地实现经营目标,否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通常,餐饮店组织层次和部门应当尽量的精简、稳定,以便于信息的沟通与传播,并要随着餐饮市场和经营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另外,由于餐饮店规模不同、经营目标不同、设备与设施不同,因此餐饮组织结构也不尽相同。

    2餐饮组织的作用

    餐饮店组织能够使经营趋于稳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并使分散的、孤立的、微弱的力量凝聚成强大的经营力量。使各部门都有明确的责任,可减少推诿和推卸责任的现象,以便提高管理效益,加速企业决策,加强计划和制度的执行。

    3餐饮组织的基本原则

    餐饮店要想进行规范化的运作,并获得经营上的成功,在创建餐饮组织结构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餐饮店的组织结构首先要保证经营权集中,实行部门主管负责制,可以避免因无人负责和多头交叉管理而造成管理混乱的现象。但是,也应该根据专业性质和工种的不同,给各部门下放适当的权力,以及时处理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维持正常经营。

    (2)责权统一的原则。

    餐饮店应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人员层次、部门、岗位责任及他们的权力,以保证经营组织工作有序。责任制的落实必须与经济利益挂钩,以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制定好的制度不要因人事变动而随意更改。

    (3)经营目标与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原则。

    餐饮店经营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因此经营组织设计的层次、幅度、任务、责任和权力等都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基础。当战略目标发生变化时,组织结构就应及时地随着战略目标做相应的调整。

    (4)精简高效的原则。

    餐饮经营组织的设计与工作岗位应在完成其经营目标的前提下,尽量达到精简高效。精简高校的组织机构能降低人力成本,从而有利于市场竞争。

    (5)不断调整餐饮组织的结构。

    在餐饮店的经营过程中,随着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原来的组织结构就可能不再适合新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就应随着企业的战略目标的改变而做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餐饮组织的系统功能

    1餐饮组织系统的功能

    (1)权力系统。

    ◎部门。

    ◎上级、直接上级、授权上级。

    ◎下级、直接下级、授权下级。

    ◎隶属关系。

    (2)定位系统。

    ◎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能在组织系统表中找到自己的岗位。

    ◎组织系统表中没有标明岗位的人不在餐饮企业之内。

    ◎每个岗位都能在组织系统表中找到自己的固定位置。

    (3)分工系统。

    ◎把餐饮店经营所需要的工作分配给相关人员。

    ◎确保工作都有人干。

    ◎确保人人都有工作干。

    要求:

    把工作界定清楚,既不重叠又无空白。

    (4)协作系统。

    ◎确定岗位之间的关系。

    ◎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是以岗位为基点传递的。

    ◎互相服务。

    ◎互相控制。

    2餐饮组织的调整

    随着餐饮店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外部市场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了保证餐饮店经营的顺利进行,在必要的情况下,需对组织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1)组织调整方式。

    ◎过渡型。即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逐步的将原来的组织结构进行部分上的调整,这是餐饮组织调整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根据企业当前的实际需要,局部地进行组织调整,这样可可以不彻底打破原有的成功经营理念和方法。其缺点主要是缺乏总体规划,不能进行总体上的改善。

    ◎计划型。即经过周密的计划,制定出最为理想的组织调整方案,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这种方式称为计划式。它的特点是考虑企业经营可持续发展上的需要。这种调整方法经常与管理人员培训结合在一起,使管理人员有思想准备,阻力小,效果也比较理想。

    ◎重组型。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完全抛弃旧的经营组织,建立新的组织结构。这一方式适用于那些经营失败的,并且人员老化,大多数管理人员不适应现代餐饮经营的企业。采取这种方式应该保持一定的谨慎,必须保证新建立的组织的有效性。否则容易使职工产生不安全感,造成士气低落,影响经营,甚至引起对餐饮的强烈不满。

    (2)餐饮组织调整的基本内容。

    ◎组织结构的调整。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调整内容包括精简与合并某些管理部门,开发新的管理部门,改变以前的管理职位及其职权范围,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调整各部门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将总经理的部分权限下放到下层管理部门,扩大部门和主管的自主权等内容。

    ◎部门工作的调整。部门工作调整主要是针对各部门、各层次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重新组合,改变以前的工作流程,更新企业经营设备,采用新工艺和新方法生产和服务,实行新的管理技术,提高经营效益和产品质量。

    ◎管理人员的调整。无论是组织结构的调整,还是部门工作的调整,都必须通过改变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和工作态度才能够实现。因此,必须把对人的调整工作作为重点来进行,以人为重点的调整是根据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特长,职工特长、爱好和工作态度及企业经营目标和策略变化作相应调整。

    三、餐饮组织的基本形态

    1幕僚式

    此形式的特色是这些“指挥者”均是幕僚顾问性质,仅能提供各部门专业智能或改进意见,但不能直接发布或下达行政命令。换言之,这些人员的建议或指示,必须先通过各级主管人员,才可到达各部属。

    2混合式

    此形式的特色为该指挥系统乃综合上述两种组织形态的优点,加以综合交错运用。目前此形式为现代企业经营的餐厅所最常见,且普遍为人采用的一种。

    3直线式

    此形式的指挥系统系由上而下,宛如直线垂直而下,每位员工的职责划分十分清楚,界限分明,部属须服从上级所交下的任何任务,并努力认真去加以执行,每人权限职责划分明确为直线式的特色。

    四、餐饮组织的基本构成

    1餐务部

    负责一切餐具管理、清洁、维护、换发等工作,以及废物处理、消毒清洁、洗刷炊具、搬运等工作。它在餐饮部门中居于调理、服务和外场三单位的协调工作。

    2餐厅部

    负责饭店内各餐厅食物及饮料的销售服务,以及餐厅内的布置、管理、清洁、安全与卫生,内设有各餐厅经理、领班、领台、餐厅服务员及服务生。

    3厨房部

    负责食物、点心的制作及烹调,控制食品的申领,协助宴会的安排与餐厅菜单的拟订。

    4宴会部

    负责接洽一切订席、会议、酒会、聚会、展览等业务,以及负责会场布置及现场服务等工作。

    5饮务部

    负责餐饮店内各种饮料的管理、储存、销售与服务的单位。

    6管理部

    负责餐饮部一切食品、饮料的控制、管理、成本分析、核算报表、预测等工作。它不直属于餐饮部,为一独立作业单位,直接向上级负责。

    7采购部

    负责饭店内一切用品、器具的采购,对餐饮部甚重要,凡餐饮部所需一切食品、饮料、餐具、日用品等均由此单位负责采购。此外采购部尚有审理食品价格、市场定价、比价检查之责。

    §§§第五节餐饮业的经营理念

    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变,服务业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提升,而餐饮业在民以食为天的前提下,更是欣欣向荣,其发展空间不可限量。因此,行业的进入者不断增加,竞争状况也愈加激烈。如何才能经营成功,如何才能制胜,经营理念的确定成为关键。

    国内餐饮业界由于麦当劳汉堡、肯德基炸鸡等形态餐饮业进入,引起不小震动。而这些国外经营者所导入的新观念与技术,也对整个外食产业的经营管理,注入了革新的动力。

    因此,餐饮业如何由“家业”转变为“企业”经营,已成为经营者的当务之急。有心的经营者,对于今后餐饮经营的制度化、现代化将投注相当的精力。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品质(Quality)

    消费者对于餐饮的要求日趋精致化,在产品品质方面,以往只要求能饱肚,如今不但要能满足视觉、味觉、嗅觉到整体感官的需求外,更强调健康、高纤、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及低糖,蔬菜水果等则标榜纯天然、绿色无农药;所以在餐饮的品质上要求与日俱增。

    二、服务(Service)

    在餐饮业的高度竞争下,服务是迎战竞争的良策之一,应以完善亲切的服务赢得顾客的青睐。而提升服务品质的当务之急,是强化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人员的素质。

    三、卫生(Cleaning)

    餐饮的卫生,与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而且随着消费者消费意识的高涨,餐饮业如不能彻底实施卫生制度,为消费者提供强而有力的卫生保证,将被消费者所舍弃。

    至于卫生制度的内涵,从硬件的环境、装潢、设备、餐具,到软件的人员的清洁习惯、餐饮制备的过程,都要严格要求。像“必胜客”门前总是排起长龙,巴西烤肉也成为反季节销售的赢家,吉野家的生意十分兴隆,这都和他们严格的卫生条件有很大关系。

    四、价值感(Value)

    吃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可是当生活水准逐渐提高后,在饮食方面进一步会要求好吃,更上一层则要求精致。

    所谓吃气氛,或上某餐饮店所彰显的身份、地位、品味等,都是餐饮店在提供餐膳外,所提供给消费者的附加价值,附加价值愈高,所必须付出的价钱自然随之水涨船高。

    价值感的创造,可借助装潢、餐具、菜式、盘饰、人员素质提升、服务强化等方面来达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