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左传-鲁文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鲁文公元年(公元前626年)

    春天,周王派使者叔服来参加鲁僖公的会葬,又派使者毛伯卫,来鲁国策命鲁文公为国君。(这是走形式的手续,国君继位,必须得到天子策命一下。)

    晋文公末年的时候,诸侯都来晋国朝拜,但是卫成公不来,还派卫大夫孔达入侵郑国。于是今年夏天,晋襄公召集诸侯,一起进伐卫国,攻到南阳。

    元帅先且居(先轸的儿子)对晋襄公说:“效尤,就是祸。(意思是,别人有错,自己跟着学,那要倒霉。卫侯不来朝拜您这个霸主,这固然是错,您也不朝拜天子,也是错,属于效尤)。请君朝拜天子,我再率军伐卫,就好些了。”

    于是,晋襄公去温邑朝拜周襄王。

    先且居、胥臣于是又统兵伐卫,夺得卫国的戚邑。

    当初,楚成王曾经就要不要立长子商臣为太子的事,咨询令尹子上。令尹子上说:“您现在还不是很老,而您是一个有很多爱的人,说不定以后宠爱了别的女人,又想换立她的儿子,那时就要出大乱子了。所以先不要立商臣。而且商臣这人,马蜂眼,豺狼嗓,满脸横肉,一看就是个狠人,不可立为嗣君。”

    楚成王不听,立了商臣为太子。

    去年,商臣就诬陷令尹子上私通晋国,楚成王杀掉子上。

    最近,楚成王又开始喜欢自己小媳妇生的王子职,果然如子上说的,他的爱又变了。楚成王意图拿王子职取代太子商臣。

    太子商臣感觉不对,就找自己的老师潘崇请教:“我爹是不是要废掉我啊,我怎么才能摸清楚啊。”

    潘崇说:“您可以招待江芈吃饭,但是对她不敬。看看就知道了。”

    江芈是楚成王的妹妹,嫁到了江国的,所以叫这个名,跟楚成王特别知心。于是,商臣把姑妈江芈请到家里,招待她吃饭,但是礼数颇是不敬。江姑妈气坏了,就喊到:“役夫(奴婢的意思,贱人!),活该你爸爸要废了你,立王子职!”

    太子商臣害怕了,又去问潘崇:“看来我爸爸是要废我了,怎么办啊?”

    潘崇说:“您逃走吧,怎么样?”

    商臣说:“不好啊,都不如这儿舒坦。”

    潘崇说:“那你就未来事奉王子职。”

    商臣说:“我不肯啊,就他那小子。”

    潘崇说:“那,你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您爹杀了。”

    商臣脸上肉一横,马蜂眼一凸,说:“好,就这么办。”

    于是商臣连夜召集私人警卫部队,打开武器库,把自己的狗腿子武装起来,偷着闯进楚王宫里,把楚成王抓了起来。

    楚成王一看是大儿子作乱,半天说不出话来,百念交集,说道:“等等,让我吃块熊掌,这样我死也无憾了。不能饿着肚子上路。”

    熊掌不容易煮熟,楚成王想拖延时间等候救援。

    商臣亮出豺狼嗓儿:“爹,天上的熊掌香着哩,您老就留着点肚子吧。到天上再吃吧。”示意左右人快动手。

    于是,楚成王被迫上吊自杀。他的妹妹江芈,听说以后,自恨不已,也上吊自杀了。

    太子商臣登上王位,是为楚穆王。楚穆王叫人给老爹商量个谥号,商量的结果是“楚灵王”,“灵”表示“乱而不损”,不是好词。停尸房里的楚成王不答应,眼皮死活不肯合上。后来改谥“楚成王”,表示安民立政,成王的眼睛才开心地闭上了(“死不瞑目”的出处)。

    崤山之战,秦军三个统帅被晋国释放回国后,秦国大夫们就都劝秦穆公:“这次战败,都是孟明的罪过。必须杀了他。”

    秦穆公说:“这是我的罪过啊。诗有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是我贪心太大,害了他们。他们有什么罪啊。”于是叫孟明继续执政。

    鲁文公二年(公元前625年)

    春天,秦国孟明带兵伐晋,以报复崤山之败。晋襄公亲自出征迎敌,以先且居做中军将,赵衰做中军佐。与秦军交战于彭衙。秦军大败。

    从前,崤山战役时,晋襄公把战斗抓到的一个俘虏,捆起来,叫自己战车上的车右莱驹用戈砍死他。结果俘虏一大喊,莱驹吓得把戈都掉了。勇士狼覃捡起戈,把俘虏宰了。晋襄公一高兴,把莱驹撤了,叫狼覃做自己的戎右。戎右,即战车上的保镖。到了先轸与狄人在箕地交战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先轸却把狼覃给换下去了,改叫续简伯做国君的车右。国君的车右,是一个非常光荣的职位,狼覃遂深觉没面子,曾经想到了死,但随后坚强起来。此次晋秦彭衙之战,双方列好阵后,狼覃率少量士卒猛轰秦军,直至战死于阵前,以证明自己的骁勇。当时的战场范围不大,晋国人全看见了,大受鼓舞,一拥而上,秦师不能敌,大败而归。

    君子说:“狼覃有情绪却不作乱,用勇武捍卫自己的名誉,可谓君子啊。”

    秦军败回后,秦穆公照旧用孟明做执政官,孟明散尽家财,抚恤阵亡将士家属,每日操练军队,以忠义砥砺秦人。晋国元老赵衰对诸大夫说:“秦军如果再来,一定要回避他们,孟明知道警惧而且增修其德,不可当也。孟明修德不怠,如何可以抵挡。”

    陈侯替卫成公出面求情,请求晋国与卫国讲和。

    冬天,晋国先且居带领宋、陈、郑军队,讨伐秦国,夺取汪邑,以作为对秦军年初进攻晋国到彭衙的报复。

    鲁文公三年(公元前624年)

    卫成公与晋国讲和。

    秦穆公亲自率领孟明三军再次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孟明下令焚毁全部渡船,表示不留归路,誓死克敌。秦军跃进突击,攻破山西西部闻喜地区要塞。晋军避其锋芒,按照赵衰去年的意见,坚守不出。

    秦人在晋国转了一圈,看看没人跟他打架,于是绕到黄河大拐弯以外的崤山,秦穆公在当年的谷底战场为死难将士收殓白骨,堆土立标,宰牛杀马,举行祭奠仪式。

    秦穆公班师途中,又收复了去冬被晋军抢占的江、彭二邑。

    随即,秦穆公趁机西向出兵,以迅雷之速,用不到一年时间,向西灭掉西戎二十余国,开疆一千里,控制甘肃、宁夏部分地区。秦穆公遂霸西戎。秦穆公成为陕西的西部霸主。不过他这只是局部霸主,跟晋国目前称霸中原,不能相提并论。

    君子说:“秦穆公用人能够坚持不一,孟明打了多次败仗,但是秦穆公坚持用他。而孟明作为臣子,不懈怠,能警惧自查。这是最终成功的原因啊。”

    楚穆王(商臣)发兵围攻江国(在湖北北部),晋军进攻楚国本土,以救助江国。

    鲁文公四年(公元前623年)

    秋天,晋国发兵伐秦,围攻刓、新城(陕西澄城县、大荔县),以报复去年秦国的进攻。

    楚穆王灭掉江国。

    鲁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

    六国(安徽六安地区)背叛楚国,向东投奔东夷人。秋天,楚穆王派令尹成大心(令尹子玉的儿子)率军灭掉六国。

    冬天,楚国公子燮带兵,灭掉蓼国(河南固始县地区)。鲁国大夫臧文仲听说了,就说:“蓼国是皋陶的后代的封国,但是不建自己的德行,百姓无人照顾,导致被灭了,悲哀啊。”

    晋国大夫阳处父去卫国出使,回来的路上,住在宁赢氏旅馆里。宁赢氏对妻子说:“我很久以来一直在寻求一位有德行的君子,今天总算遇到了。”从此追随阳处父,没多久又失望而归。

    他说:“我看他仪表堂堂,可实际性格太刚,不知处柔。天是那么刚阳的东西,尚且不敢干扰四季寒暑的转换,刚中亦含有柔,何况人呢,太刚能行吗?一定会凌犯别人的。而且阳处父华而不实(成语出处),自以为才能超群,就会招致众人的怨恨。刚而招怨,岂能安活,我怕跟着他遭连累,所以我离开了他。”

    同年,晋国的赵衰、栾枝、胥臣、先且居皆去世。

    赵姓最早来自于大禹时代的伯益所创下的嬴姓,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名叫造父,曾经给周穆王赶过马车,跑到遥远的中亚草原,还带着穆王拜会了王母娘娘。他因为有这样的功劳,就被封在了赵城,于是有了赵这个姓。而赵衰的春秋时代最早被史书提及的姓赵的人。

    鲁文公六年(公元前621年)

    春天,由于赵衰等人去世,晋襄公在夷地进行大阅兵,同时任命新的卿的人选,以狐偃的儿子狐射姑为中军将,同时自动是三军元帅兼国家执政官,获得晋国执政大权。以赵衰的儿子赵盾为中军佐,排名第二。

    赵盾只做了副手,不甘心,回去之后,请阳处父帮忙。阳处父从前追随狐偃,但是没有得到推荐和作官,后改追随赵衰,很快被推荐,这时候已经做了国君晋襄公的老师。于是阳处父愿意帮助赵衰的儿子赵盾,他直接去游说晋襄公。晋襄公接受。

    晋襄公于是又在山西万荣县搞了第二次阅兵,现场改任命赵盾为中军元帅,狐射姑为佐。

    狐射姑一看赵盾把自己压下去了,着急得要命,只好憎恨阳处父,想着如何报复。

    秦穆公去世。秦国夷车奄息、车仲行、车针虎等人为他殉葬。车氏三人都是秦国的能人和贤人,秦国人对此心中哀挽。

    秦国本来地处偏僻,民智闭塞,秦穆公的霸业终归是昙花一现,春秋时代接下来就没秦国什么事了。

    从前,秦穆公多次帮助晋惠公,又帮助晋文公重耳,还周济晋国以粮食。所谓“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秦穆公的仁确实不少,但是刻薄的人也许会说,秦穆公到了年老临死终于露出了尾巴,暴露了自己是假借仁而已。

    具体就是,重耳刚刚死去,秦穆公不哀矜重耳的儿子还在新丧,就跑去中原跟重耳抢食,长途袭郑,这就是没有仁心了。那么说,从前半辈子的仁行,还是勉励做的而已,是假借仁喽。

    不过,人的心到底是善还是恶,是仁还是不仁,其实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事,不同的时段,不同的背景条件下,都是复杂变化的。即便最后是不够很仁,也不能说从前全是在装仁。

    不管怎么样,秦穆公最终取得了吞灭戎狄二十余国,“遂霸西戎”的成就,是很了不起的。

    秦穆公把很多机会都让给了晋文公,总得来讲,是可敬的。

    齐桓公大度公平,晋文公处事周正,宋襄公执昵于仁,秦穆公宽厚少私,都不是小人、奸人和凶巴巴逞力逼人者。当最后人们忘记了他们曾经控制了多大的地盘,建立了多大的功业,记住的却是他们的处事和为人风格。功业如流水,精神永光芒。

    八月,晋襄公去世。

    随后晋国大夫们商议,谁来继位。晋襄公的儿子夷皋岁数还小,执政官赵盾觉得主子年幼,压不住诸侯,就建议立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为君,赵盾说:“公子雍好善,而且岁数大,并且现在待在秦国,他回来,也可以修复秦晋邦交。”

    中军佐狐射姑(狐偃的儿子)不同意,认为立晋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乐好。赵盾说:“公子乐现在是待在陈国,陈国是小国,不能给他当后援,他当了国君无威。”

    于是,赵盾派大夫先蔑、士会去秦国请公子雍回来。狐射姑也偷着叫人去陈国接公子乐回来。(士会,是从前大司空士蒍的儿子。)

    这时候,狐射姑见国君晋襄公已死,国内无君,胆子就大了,正是报复阳处父的好机会。年初都是阳处父捣乱,让自己跟赵盾的官位掉了个个儿。于是到了九月,狐射姑派人刺杀了阳处父。

    执政官赵盾大怒,开始办案,以“阳处父一案”为启端,处死了杀人凶手(狐射姑的亲戚),使幕后元凶狐射姑出奔翟国。

    听说狐射姑跑了,赵盾倒不多计较,把狐射姑的妻子家产送到翟国,让狐射姑一辈子呆在那里。

    赵盾派自己的家臣骈臾,把狐射姑家属财产护送入翟。骈臾从前曾经被狐射姑污辱过,半路上,骈臾的跟班就劝骈臾趁机杀光狐家的家属。骈臾说:“赵盾夫子对狐射姑以礼相待,送还其家小,我趁机以报私怨,这是勇敢吗?报自己的私怨却使得赵盾怨我,这是聪明吗?以私害公,这是忠吗?我不勇、不智、不忠,如何事奉夫子赵盾!”遂不计前仇,把狐射姑家属财产安全送到了翟国。

    鲁文公七年(公元前620年)

    夏四月,宋成公去世,儿子宋昭公继位。

    去年,晋大夫先蔑、士会,奉赵盾之命,跑去秦国接公子雍回来做国君,这时还没有回来。

    这时候,晋襄公的夫人穆赢着急了,天天抱着晋襄公的儿子夷皋堵在朝堂门口哭,说:“先君指定的继承人,嫡生的长子,奈何你们就不要了啊,偏去外国找什么国君。”下朝以后,穆赢又抱着太子追到赵盾家里,向赵盾直叩头。

    孤儿寡母这么一哭,国人都哀怜太子而归咎于赵盾。赵盾顶不住了,只好立晋襄公的嫡子夷皋即位,是为晋灵公。

    小孩儿晋灵公即位,国外还不知道信儿呢,先蔑、士会禀告秦康公(秦穆公的儿子),迎接晋国公子雍(晋襄公的弟弟)回晋国当国君。秦兵保护着公子雍,渡过了黄河,准备回晋国。

    刚刚进到令狐地区,赵盾的军众在那里列阵以待。

    赵盾说:“鄙国已有国君啦,请秦兵回去吧。”

    先蔑、士会分外诧异,对赵盾喊:“是你叫我俩去秦国请公子回来,现在公子回来了,你又不要了,不行。”

    赵盾说:“已经立了国君了,他只能回去。”

    赵盾跟下面人一商量,必须动武,于是连夜进兵,袭败秦军,秦军人数少,被晋国人咬着屁股一直追到刳首。这就是所谓“令狐之役”,秦军失利。用袭击打乱敌人秩序,不给他谋虑的时间,乘其恐惧而进攻,往往得胜。这也是列国首次有人采取偷袭的办法。

    先蔑和士会只好保着公子雍回到秦国。

    随后士会在秦国待了三年,但是他却不去见先蔑。别人问他:“你都不去见见先蔑,是不是太不给人面子了。”士会说:“我和他一同跑到秦国,不是因为觉得他有道义,而是不得以。我为什么去见他?”士会和先蔑虽然都流落在秦,但不因无聊,就去见先蔑。士会交友很讲原则啊。

    狄人侵犯鲁国,鲁文公派使者向晋国通报。赵盾于是派人到翟国,责怪逃亡在翟国的狐射姑(翟国是狄人的国度),说他不该纵容狄人入侵鲁国。狐射姑接受。于是,下次翟君问狐射姑:“赵盾和赵衰,谁更贤?”

    狐射姑就说:“赵衰,冬日之日也(和气)。赵盾,夏日之日也(炎烈)。”以此吓唬狄人,不敢再去侵犯晋国及其附庸国们。

    秋天八月,齐侯、宋公、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与晋国执政官赵盾在扈地会盟,以通报晋灵公继位的事。晋灵公年幼,所以没有出席,赵盾主持会盟。这是第一次大夫主盟。

    从前鲁庄公是老大,弟弟们分别是庆父、叔牙、季友。鲁庄公还有一个儿子,是东门氏,叫东门襄仲,目前是鲁国的执政官。

    庆父的儿子公孙敖目前是鲁国的大夫。公孙敖有两个媳妇,自是姐妹,都是来自莒国的,分别叫戴己、声己。今年,戴己死了,于是公孙敖派人去莒国,要娶个莒女做夫人。莒国人觉得戴己死了,应该声己升上去当夫人,觉得不好把闺女嫁给公孙敖为夫人。公孙敖觉得去一趟也不能白去,就说:“那就把这个女子,嫁给东门襄仲吧。我替东门襄仲求聘。”

    莒国人同意。

    东门襄仲和公孙敖,互相也等于是亲戚。

    冬天,徐国进攻莒国,莒国来请求与鲁结盟,公孙敖被国君派遣去莒国结盟。既然要出差去莒国,于是说好,顺便替东门把莒女迎击过来做媳妇。公孙敖到了莒国,从城上往人家院子里看,终于瞧见这莒女了(称作己氏),一看,真美啊。于是,就把己氏娶了当自己的老婆了。

    公孙敖回国后,东门襄仲气坏了,心说你这是抢我媳妇啊。于是请示鲁文公,要发兵进攻公孙敖,请鲁文公批准。鲁文公准备答应。叔仲(叔牙的孙子),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对鲁文公说:“臣听说,兵起于内,叫作乱,兵来于外,叫作寇。寇是被别人打,那是没办法,乱却是自己打自己。大臣互相打,这就是乱,而您不禁止,不等于叫外寇趁机来打我们吗?”

    鲁文公于是不许东门出兵。叔仲又给东门和公孙敖之间互相讲情,终于言和。最终公孙敖把己氏(他抢着娶的)送回了莒国。公孙敖和东门襄仲之间和好如初。

    鲁国人强调的是个“忍”字,也就是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从前庆父作乱,杀死国君,但是新君和执政卿(季友)还是忍着,照样把庆父的儿子公孙敖定为了贵族,给予封地。结果现在公孙敖又惹事。

    鲁文公八年(公元前619年)

    秋天,周襄王驾崩了。

    鲁国的公孙敖奉命去洛阳给周襄王吊丧。吊丧完毕,他也不回国,直接拖着行李,跑去了莒国(在鲁国东南)。然后住在莒国己氏家里,跟己氏过起了小日子。

    东门襄仲气得要命。

    这公孙敖也是不爱江山爱美人了,为了私奔到己氏家,自己在鲁国的产业名位全不管了。(此事还没完。)

    鲁文公九年(公元前618年)

    从前,晋襄公时期,晋国的先都、士谷、箕郑父、梁益耳这四人,本来是有机会做三军的将佐(即卿)的,但是先轸的孙子先克,跑到晋襄公那里大声疾呼,说狐氏和赵氏,一直是追随重耳的功臣,在国内人气最高,应该得到善报。于是晋襄公就命狐偃的儿子狐射姑为中军将,赵衰的儿子赵盾当中军佐,后来又换了个个儿。这样,就把先都、士谷、箕郑父、梁益耳四人做卿的机会给挤了。于是,今年春天,他们伙同和先克有私仇的蒯得,合伙杀了先克(先轸的一个孙子)。

    执政官赵盾脾气火爆,毫不客气地把这五个人处决了。给亲自己家族的先克报了仇,也扫除了异己家族。

    楚国大夫范山对楚穆王说:“晋君现在年少,顾不上控制诸侯,您趁机可以北图中原啊。”楚穆王同意,想恢复从前成王对中原曾有的威势。

    楚穆王亲自领兵,北上讨伐郑国(是晋国的附从国,从城濮之战后听从霸主晋国指挥),俘虏郑国公子坚、公子龙。郑国只得向楚国求和。晋国执政官赵盾带领鲁国上卿东门襄仲、宋国华耦、卫国孔达、许国大夫,联兵救郑。楚军则已退去。

    夏天,楚军又侵陈国。

    秋天,楚公子朱再次伐陈,被陈国人击败,楚公子伐被俘虏。陈国战胜楚国,反倒害怕,怕楚军报复,于是主动请和,两国取平。

    冬天,楚大夫斗越椒来晋国聘问(访问),手执着币与鲁文公相见的时候,态度简傲。叔仲于是说:“若敖氏(即斗氏,不同的名称而已)的宗族,必然因此人而被灭族。傲慢,神不会保佑他的。”

    鲁文公十年(公元前617年)

    秋天,陈国、郑国因为两次被楚国攻击,陈共公、郑穆公不得不和楚穆王在息县盟会。晋国对中原诸侯的控制减弱。

    冬天,楚国召集郑国军,将一起进攻宋国。宋国司寇华御事说:“楚国意图叫我们臣服于它,我们确实打不过楚国,不如主动顺迎他,不要叫老百姓因为打仗而受罪。”于是主动迎接楚穆王。宋国犒劳楚军,并且表示听命于楚。

    于是,楚穆王、郑穆公和宋昭公一起到孟诸去打猎,宋昭公作为右队,郑穆公作为左队,楚为中队。楚穆王下了命令,早晨的时候,车子载着燧木,一起出发(去烧野兽)。结果,宋昭公违命(也不知具体犯了什么规)。于是楚国负责秩序的司马申舟,把宋昭公车上的仆人,给拉下车来,鞭打一顿,在军中徇示。

    有人对申舟说:“国君是不可辱之的。”(打国君仆人,等于打国君。)申舟说:“我是按照我的职守做的,有什么算是过分的呢?我不敢爱死,而乱掉官职和职守。”

    鲁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

    夏天,鲁国的卿叔仲,和晋国的卿郤缺,在承筐相会,商议郑、陈、宋等诸侯都去跟从楚国了,这一局面该怎么应对。

    鲁文公十二年(公元前615年)

    冬天,秦康公为了报复几年前好心好意送晋公子雍回国继位,却挨了晋国兵偷袭的怨恨(令狐战役),就发兵讨伐晋国,夺取羁马(山西西部永济县)。

    晋执政官赵盾率领三军奔赴羁马迎战,上军佐骈臾(本是赵盾家臣)建议深沟高垒,把跨河来战,给养运输困难的秦军拖垮,然后再打。

    秦康公也深明此中道理,希望尽快与晋军交战。于是他问迎立晋公子失败而流亡在秦国的晋大夫士会,怎么才能与晋军尽快交兵呢?士会说可以诱敌出战。

    秦康公问:“诱谁好呢?”

    士会说:“赵盾的叔伯兄弟赵穿,有勇而狂,诱他好了。”

    赵穿这个人,年少好勇,但是不懂打仗,瞅着骈臾当上了卿(上军佐)而自己没当上,于是嫉恨骈臾,心说:“你算什么东西,我堂哥家的家臣而已,居然当了卿,我是从前晋襄公的女婿,这么高贵的身份,还没当上,哇呀呀!”于是想给骈臾拆台,偏不肯打持久战。

    这一天,赵穿看见秦军跑在他所在的上军的壁垒外讨敌骂阵,就愤恨了,说:“我们啃着难吃的干粮,穿着讨厌的牛皮甲,目的不就是为了打仗吗?”于是,他带着自己的个把人儿,直取秦军主阵地。

    赵盾听说了,为了避免覆军杀将,只好硬着头皮冒一次险。晋军全员出壁垒交战,与秦军交战一番,不分胜负,随即各自回营。

    当夜,秦国人过来对赵盾说:“今天我们没打够,明天咱们接着打。”

    骈臾对赵盾说:“秦国使者说话时眼睛乱滚,大话压人,显然他是在骗我们。我估计,秦军是想逃跑,所以发起佯攻讯号,保护主力平安撤退。我们趁机今夜在黄河岸边设下埋伏,把撤退的他们逼死在那里吧。”

    赵穿和胥甲听了,非常嫉妒骈臾的高明主意,于是俩人故意使坏,拼命阻拦:“约好明天打,结果不到钟点半夜去设伏,无勇无信,算什么好汉!”

    当夜,秦军果然遁去,而晋国受赵穿、胥甲阻拦,也没有去伏击。事后,赵盾追究责任,将胥甲革职,以胥甲的儿子胥克佐下军。赵穿呢,因为有赵盾这层关系,就不了了之了。

    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

    去年河曲战役,士会给秦国人支招,帮了好大的忙,于是这年六月,赵盾召集晋国六卿会议,决定把士会弄回晋国来。

    于是,赵盾派魏邑大夫“魏寿余”,让他在魏邑假装叛乱,然后派兵抓捕了他全家,又放纵他夜里逃逸去了秦国。魏寿余到了秦国,见到秦康公,就说愿意带着人回去策反自己的封邑魏邑,以魏邑降于秦国。魏寿余说:“光我一个人还不足以办事,不如叫士会跟着我一起去。”(士会正在秦国。)

    士会故意表示不愿意去:“如果魏寿余是诈,到了晋国就扣留了我,我回不来了,君还认为我是背叛秦国,非杀了我在秦国的家属不可。”

    秦康公说:“你放心,如果你被魏寿余骗了,我指着太阳发誓,我一定把你家小给送过去的。”

    于是魏寿余带着士会过河,过了黄河就一起鼓噪,劫了士会就跑。士会本来也想回国了,就笑嘻嘻地跟着跑。

    河对岸带着兵马准备等他们得手了就过河去接收魏邑的秦康公,一看果真士会是被魏寿余骗了,劫持回不来了,于是就按照自己发的誓,把士会的家小也从秦国给送到晋国去了。

    其实秦康公可能也看出来了,自己是被魏寿余、士会俩人给骗了,但是他还是送回了士会家小。大约承认被一个人骗,比被俩人骗,要有面子一点吧。秦康公的憨厚,大约是遗传来自他爸爸秦穆公的了。

    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

    春天,周顷王驾崩。

    夏天五月,齐昭公薨去。

    齐昭公(本名公子潘),是齐桓公的第六个儿子。从前,齐桓公一死,六个儿子就互相混战争位。最近几年,齐桓公的第五儿子公子商人,一直乐善好施,把自己的家产都散给国人,收买老百姓和士大夫,给自己拉选票。同时家里收养死士,等齐昭公如今一死,就派人杀了齐昭公的儿子,自己登上君位,是为齐懿公。

    秋天七月,洛阳城里的周朝内史叔服先生观测到了一颗彗星,即是著名的哈雷彗星,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当然他没有管它叫哈雷彗星,只是按他的描述,从时间和位置上看,当是哈雷彗星。彗星是很凶的兆示,星占家叔服于是预言:不出七年,宋、齐、晋的国君皆将不得好死地死去。

    随即,楚国的大王楚穆王也薨掉了。他的儿子继位,是为楚庄王,但人还年少。

    晋国公孙敖私奔跑到莒国,与己氏一起生活,呆了两年,并且一起生了俩孩子。公孙敖却又想念鲁国,想回鲁国来。于是他留在鲁国的大儿子文伯,就向执政官东门襄仲请求,希望能同意自己的老爸回来。东门说:“回来可以,但不能参与朝政。”公孙敖接受。跑回来以后,就闲呆着。呆了三年,又想念莒国的己氏了,于是携带了所有家小资财,跑回了莒国。

    九月,公孙敖在莒国死去了。家属派人来鲁国请求,希望能运回国安葬。鲁国不许,因为公孙敖一再叛逃,实在不像样。

    有齐国人给公孙敖的家属出了个主意,说:“鲁君毕竟是你们的亲戚,你把老爹的棺材装在车上,给放到鲁国边境的堂阜,鲁君必然会给接回去的。”

    于是,这样办了。鲁国得到消息,觉得公孙敖虽然不像样,但是亲戚,不管亲戚,把他棺材给推出国外,也不像话。于是,把公孙敖的灵柩运回曲阜安葬。公孙敖作为庆父的儿子,成为了鲁国的孟孙氏的第一代。他的儿子惠叔,经过鲁文公批准,袭承他的爵位。

    鲁国执政官(即上卿)东门襄仲派人去洛阳,凭着鲁国跟天子关系好,向周匡王请求把齐昭公的妃子昭姬嫁给自己,说:“齐君已经杀了其子,还留着他妈有什么用呢,不如给我吧。”(据说东门跟她本有私通关系。)

    周匡王于是派卿士单伯到齐国,要求齐懿公把上任昭公的昭姬送给鲁国东门(大官人)当姬妾。齐国怒了,扣押了单伯,并且不交人。

    鲁文公十五年(公元前612年)

    秋天,齐懿公恨着鲁国东门襄仲凭借天子的势力跟自己要昭姬,就南下侵伐鲁国西境,季文子跑去向晋国告状。季文子是季友的孙子,是鲁国季孙氏的第一人,此时是卿,但不是上卿(即执政官)。上卿执政官是东门襄仲。

    十一月,晋、宋、卫、蔡、郑、许、曹各国国君在扈地会盟,商议讨伐齐国,替鲁国报仇。齐国派人来贿赂晋灵公。于是,最终没有出兵伐齐。(齐本也是晋国霸主下面的诸侯,他进攻鲁国,就等于违背同盟之间互相不得攻击的规定,所以需要讨伐。)

    晋国在这次国际事务中,显得无能为也。

    齐懿公按照这次会盟要求,不得不把昭姬送给鲁国,送给了东门(大官人)。但是齐懿公心中照旧恼恨,他觉得晋国和诸侯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样,于是又去侵击鲁国,随即又讨伐曹国,攻入郊外,理由是曹国今年曾经朝拜鲁国。

    季文子说:“齐侯怕是不得好死吧。他自己无礼(指去年扣押天子使者,不按天子说的话办),却讨伐我们这有礼之国。礼是为了顺天的,他自己反着天,还讨伐别人,这样下去,必然不得好死。他凭借政变取得君位,奉着礼去守着位子,还怕不得善终呢(怕别人报复或者讨伐他),现在又屡屡干无礼的事,怎么能好的了呢?”

    齐懿公不知道低调,这个批评是对的,不过,说鲁国多有礼,怕也不对。东门大官人没事抢人家上届国君的妃子,也不算很有礼。

    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

    春天,鲁国和齐国讲和,互相见面盟誓,把前面闹的不愉快,暂时说合过去了。

    夏天,楚国闹出大饥荒。戎族乘机攻击楚国西南境,一直扎到湖北西部的兴山县,屯兵在楚邑大林。另一部戎族攻打楚东南边境,进逼阳丘,侵入湖北南部的枝江县地区。同时,庸国人(在湖北西北部竹山县)带领群蛮背叛楚国。麇国人(在庸国以北)也发兵南下带领百濮(位于湖南的蛮族)聚集到楚国南部枝江县一带,将要攻击一百公里以东的郢都(湖北江陵)。楚国四境皆警。

    为了躲避麇国人百濮的兵锋,楚国众大夫建议向北一百公里迁都当阳,当阳那儿有山,可以据守(就是未来张翼德一声怒吼的当阳长坂坡)。

    大夫蒍贾(就是从前论说子玉必败的那个小孩,现在已经长大了)反对,说:“我们能北上去当阳,麋人和百濮也一样能追来。我们不如向西北去打庸国人,这些麇人和百濮都是看到我们闹灾荒,所以来伐我们。我们主动出击去打强敌庸国,麇人百濮见我们仍有实力,必然怕了,就会主动撤退回国。而百濮是乌鸦一样聚集在一起的零散部落,一旦撤回去,就散了,再聚集不起来了。”

    楚庄王(是楚穆王商臣的儿子,已经继位三年)听从蒍贾意见,出兵北伐庸国。楚军出兵向北,行军仅仅十五天,西边枝江的麇人和百濮果然见势不好,一哄而散。楚军继续向北上,到达庸国(湖北西北部的竹山县),与庸兵接战,结果大败。令尹斗般还当了俘虏,三天后从监狱越狱逃跑。斗般打算喊楚庄王带着部队来增援,下面大夫建议:“不如再继续跟庸国人打,故意打败了才好呢。”于是又跟庸国人打了七次,次次都是败走。庸人骄傲,遂不设戒备。

    楚庄王立刻乘坐国道驿车(接力跑,快),亲赴前线指挥,把各家大夫的军队重新组织,分成两队,从山地两路夹击疏于戒备的庸国,并且说服了当地蛮族也叛庸从楚,又拉来了秦国人和巴人帮忙,终于灭掉了庸国。

    宋国目前的国君宋昭公是宋成公的儿子,宋襄公的孙子。宋襄公的遗孀襄夫人这时候还活着,她看上了自己的另一个孙子公子鲍。公子鲍是宋昭公的庶弟,长得美而艳,襄夫人想跟他私通,他不肯,对老龄妇女不甚感兴趣,于是拒绝了她。襄夫人就急了,把自己的私房钱全拿出来了,给公子鲍。公子鲍就用这些钱,施舍小米,周恤饥民,收买干部,最后人气值扶摇直上,内阁六卿中有五个倒都支持他。宋老太太为了讨公子鲍喜欢,使出更厉害的一招,干脆向宋昭公下了毒手,遣人把他杀死在去打猎的路上。

    宋昭公被杀死,于是公子鲍得以上去当了国君,是为宋庄公。得到老奶奶襄夫人一再帮助的是宋文公(公子鲍),于是就同意跟老奶奶那个了。

    宋国发生弑君案,宋昭公被杀,宋文公继位。当时的世界跟现在的世界是一样的,国内没人管,不等于国际上没人管。霸主要维护其他国家内部的秩序和主持公义。

    于是,晋国作为霸主,其执政官赵盾派出晋、卫、陈、郑四国军队,由晋大夫荀林父率领,向东到宋国讨伐宋文公(公子鲍)。

    四国军队到了宋国,宋文公赶紧贿赂晋国军统帅和国内的晋灵公,以及诸侯国参战部队的统帅(都是大夫)。

    于是,四国军队就饶了宋文公,打道回府。郑穆公看晋国既不能妥善处理齐国侵鲁的事,又不能秉公处置宋国,于是说道:“晋国人已经不配做霸主了,我还是找南边楚国去吧。”

    于是郑穆公暗中产生背叛晋国(自城濮之战后就一直追随晋国),改与楚庄王盟好的念头。

    鲁文公十七年(公元前610年)

    去年春天,齐鲁暂时和解了,但是今年夏天,齐懿公再次侵伐鲁国边境。

    鲁文公十八年(公元前609年)

    这年春天,齐懿公又要讨伐南面的鲁国,刚刚命大军戒严,结果他自己病了。医生对他进行了诊断,说:“可惜啊,到不了今年秋天,君就要死了。”

    消息传到鲁国,鲁文公很高兴,心说齐国不会来打我了。结果他更惨,到了二月,鲁文公自己却先死掉了。

    齐懿公是从前齐桓公的六个高级儿子的老五。齐桓公死后,三儿子公子昭、六儿子公子潘、五儿子公子商人依次相继继位,分别是齐孝公、齐昭公、齐懿公。

    如今齐懿公已经在位四年了。他喜欢美女,而且喜欢熟女,已婚不已婚的都不在乎,他的跟班阎职的媳妇很不错,他爱上了,就对阎职说:“寡人爱上你的妻子了,你再另娶一个媳妇吧!”

    阎职很大度,说:“那好,但我没钱没势的,哪容易再娶到啊?”

    齐懿公说:“那你当我的车右好了。坐着我的车,当我的保镖,再泡妞就好办了。”

    于是,阎职失去了媳妇,却换到车右这样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一顶绿帽子。

    齐懿公从前当公子的时候,曾经跟邴歜的老爹打官司,为了争一块庄稼地的归属权。结果打输了。当了国君以后,齐懿公就利用职权,把邴歜的老爹从坟里挖出来,施以刖刑——把他的大脚给断掉了,以泄自己的私愤。梦中看着自己的老爹在黄泉公园里单脚跳跳着走路,邴歜气得直要哭。为了安慰他,齐懿公就也让他当了自己的驾驶员。

    今年五月这一天,齐懿公去临淄城外的申池避暑游玩。在清澈的池水旁、茂密的竹林下喝酒,终于喝多了,咧着嘴睡着了。两个仇家,戴了绿帽子的车右阎职,和他爹被砍了脚的驾驶员邴歜,则正在泡在水里游泳。驾驶员邴歜忽然拿起鞭子,照着阎职的脑袋抽了一下子。阎职大怒:“为什么要打我的脑袋!”并从水里冒出头来。

    “你留着脑袋有什么用?就是为了顶着一个绿帽子吗?”

    阎职瞪着眼,头上顶着一块青苔,说不出话来。但他旋即回答说:“我顶着绿帽子是难看,不过,你爸爸在黄泉公园里用一条脚走路,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啊!”

    邴歜脸也红了。

    于是两人都互相懂得了对方的心思,准备联手起义。俩人话也不说,就朝着岸上齐懿公躺着的地方游走过去。爬上岸来之后,偷着朝着齐懿公摸去,一个抱腰,一个抽剑。齐懿公还不明白怎么回事,脑袋就被切下来了。然后二人把尸体藏了,逃奔。

    齐桓公当初有六个高级儿子,三六五都在君位上体会一遍了,老二还没有体会,于是二——齐桓公的二公子公子元,在齐国人的支持下,继位,是为齐惠公。

    齐懿公因为荒唐,国人不喜欢他,所以国人没有立他的儿子接班,而立了二。

    六月,鲁国这边,鲁文公也下葬下去了。鲁文公是二月死的,但是六月才下葬,这是古人的礼,国君死了不立刻就葬,要放一放,看看没有复活的可能了,再葬下去。

    鲁文公有两个高级媳妇,大媳妇叫姜氏,生下了恶。二媳妇叫敬嬴,生下俀。敬嬴是个有心计的女人,就偷着去结好鲁国的执政官东门襄仲。东门襄仲是东门氏的掌门人,本人是从前鲁庄公的小儿子。

    东门于是葬完鲁文公后,就打算立敬嬴所生的俀为新的国君。大夫叔仲不同意。叔仲是叔孙氏的掌门人,叔牙的孙子。

    东门于是就北上跑去齐国,找新继位的齐惠公(齐桓公的二儿子公子元),请求他支持自己立俀为国君。

    齐惠公君位来的也不算正经,于是不想跟鲁国打仗了,反倒要讨好鲁国。他觉得,如果支持鲁国嫡子继位,那自己没什么功劳(因为人家本来就该继位),支持鲁国的非嫡子的俀继位,俀未来对自己的感激才深。这样鲁国巴结我,我的君位就也稳了。于是,同意东门所请。

    有齐国撑腰,东门襄仲胆子就大了,到了冬天十月,东门襄仲杀了鲁文公大媳妇生的恶,而立了二媳妇生的俀。是为鲁宣公。

    东门随即以鲁宣公的名义召叔仲入宫。叔仲的家臣长“公冉务人”(不是日本人)劝阻,说:“你去了,非得死不可啊。”

    叔仲说:“是国君召我,死也不能违令。”

    公冉说:“这不是真的国君的召令啊,何必听从呢?”

    叔仲认死理,还是去了,于是进去,就被东门杀死。尸体被埋在马粪里。(这是因为他不赞同东门立小儿子俀继位。)

    原嫡子恶的妈妈——鲁文公的大媳妇姜氏只得回娘家去。她娘家是齐国,临走的时候,路过曲阜城中的“市”(农贸市场),这儿人最多,她哭道:“天啊,东门真是无道啊,杀了嫡子,而立庶子。”

    农贸市场里来买小菜的人,闻言都哭了。于是鲁国人称他为哀姜。(东门襄仲净干坏事,他死后东门家族势力就消弱了,季文子(季孙)、孟孙氏(公孙敖家族)、叔孙(叔仲家族)开始崛起,成为鲁国所谓的三桓,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儿子季友、庆父、叔牙的子孙,所以称为“三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