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左传-鲁宣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鲁宣公元年(公元前608年)

    鲁宣公刚即位,就急着娶媳妇。不顾老爹去年刚死,这年春天,他派执政卿东门襄仲,到齐国给他迎接来了媳妇——姜氏。

    夏天,鲁宣公跑去了齐国,与齐惠公相会,再次确认鲁宣公的君位。

    六月,鲁国的济西之田划给了齐国,以此感谢齐国扶助宣公继位。

    晋国这时候是整个北方的霸主,但是出现了中衰的势头,处理齐鲁交恶和事和宋昭公被杀的事,都不够公正,令诸侯失望,特别是郑国失望。于是,郑穆公说:“晋国已经不值得倚靠了。”于是南下楚国(湖北地区),与楚庄王会盟。

    郑国等于是正式叛晋服于楚。

    秋天,楚庄王北上入侵陈国(河南东南部的淮阳),随即又向东入侵宋国(河南东部的商丘)。北方霸主晋国当然要保护中原诸侯,于是,晋国执政官赵盾亲自带兵,援救陈国、宋国。

    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年)

    春天,郑穆公因去年已经投奔楚国了,就奉了楚庄王的命令,派出公子归生,带领军队,向东入侵宋国(河南商丘)。

    宋国执政官华元率兵在河南柘城地区迎战。战斗之前,华元先给战士们吃点好的,于是杀了好些羊,煮成白水羊肉,分给士卒们吃。华元的战车上的驾驶员叫羊斟,不知什么原因,华元偏没给他吃羊肉。大约羊斟姓羊,吃羊的话容易变态吧,华元为他的积德着想,就不给他吃羊肉。羊斟闻着羊味儿,嘴巴干嚼着,心里气得鼓鼓的。

    到了战斗打响,华元击着战鼓,车上驾着指挥的大旗,正来回发号施令呢,驾驶员羊斟回头对他说:“领导,跟你说个事儿呗。”

    华元低下头,说:“什么事儿,快说,看不见我忙吗?”

    羊斟嚼了嚼嘴,说:“昨天咱分羊,那是您说了算,现在在战场上,却是我说了算了。你看着啊,我把你带到郑军最深处去啊。”说完,一挥马鞭,四匹大马尥着蹶子就跑出阵列,朝着郑军最密集处陷去。华元吓得想跳车,可是速度太快,最后想了想,还是当俘虏比较好。等明白过神来,四面郑军杀来,跳上车把他捆个正着。宋军失了元帅,群龙无首,一下子被杀得败绩,战车四百六十乘被俘(差不多全国的坦克都没了)。

    这些战车上的人都比华元厉害,多数跳车逃跑了,于是整个战役,郑军被俘二百五十人,被斩一百人。从这个数字也看出,春秋时代的战斗杀伤力,实在是不怎么大,以四五百辆战车去迎战的规模,不过被斩百人,大约还是有“礼仪之兵”的特点吧。不过,也是因为郑国是受楚国驱使来伐宋,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所以打得也不够玩命吧。

    华元被郑国人掳回郑国,郑穆公把他好生看待,随即宋国人送来战车一百乘,文马一百驷,来赎华元。华元方才得以回国,继续为上卿,秉宋国之政。这华元,大约也是从前宋国太宰华督的族人后人吧。而至于那个羊斟,也被一同赎回来了,见面之后,华元替他着想,对羊斟说:“这回我被抓,就是你的马没被你管好,惊了,所以跑进敌阵了。”

    羊斟偏不肯借坡下驴,说:“不是马,是人。”不是我的马出问题了,是人——我干的。

    这羊斟算是君子还是小人呢,按理说,给高级执政官开车,那肯定也是个偏贵族家族的人,所以特有贵族气,觉得士可杀不可辱,你不给我羊肉,我就不给你好好开车。但是呢,用的又是小人的招术,为了报复华元,宁可让一国失败,一百人被斩。不过,当华元回来,给他找免罪的理由,说是你的马出问题了而已,从而不治他的罪,他偏非强调是我故意干的。

    羊斟干了这个公报私仇的事,也没法再在宋国呆了,跟华元说完之后,就带着老婆孩子,出奔去了鲁国。

    晋灵公(晋襄公的嫡子),在赵盾的辅佐下,已经在位十三年了,他喜欢过奢侈的生活,不像个国君的样。具体奢侈的表现,就是多从老百姓那儿敛财,用来装修自己的房子,把墙都雕刻出花纹。此外,他二十几岁,还贪玩,喜欢从台子上拿弹弓子弹人,看着下面的人抱着脑袋躲避,非常开心。

    他有个厨师,给他炖熊掌,结果半天不熟,他等得不耐烦了,就把厨师杀了。然后,把厨师装在筐子里,叫宫女用车载着,从朝堂下面运出去。

    执政官赵盾看见了,就想去进谏。士会说:“您的官最大,如果进谏不听,就没人再能后继之了。不如我先去进谏,不行您再去。”

    于是士会去进谏,走到门口和廷内,晋灵公假装没看见他,士会一直向前走到堂阶上,晋灵公才抬头看他,说:“我的过错我知道了,我会改的。”

    士会下拜,说:“人谁无过,有错而能改,就是最大的善啊。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按这个意思,能补过的人是少啊。君能够有终,则社稷就稳固啦。”

    可是过后,晋灵公依旧不改。赵盾就去屡次进谏。晋灵公看他老是进谏自己,似乎对自己不满意,心里也担忧,于是干脆派出一个叫锄麑的人,去暗杀赵盾。

    锄麑清晨到了赵盾家,看见门开着,天没亮,赵盾就起来了,正准备上朝呢。因为时间还早,赵盾坐在那里,端端正正穿着肥大的朝服,思索着国家的大事,不觉间睡着了。

    当时卿大夫上朝,是先到执政官的家里,拜见执政官,然后再上朝。赵盾就提前等着呢。

    鉏麑觉得惭愧了,他从门里退出来,叹道:“赵盾不忘恭敬,真是民之主啊。杀害民的主,是不忠。抛弃国君的命令,是不信。不忠不信有一样,不如死了。”于是,鉏麑就干脆头撞槐树自杀了。

    这里先秦古人的忠信观,和后代不一样。不是愚忠于君主叫做忠。

    有一次,赵盾在路上走,看见桑树底下有一个饿人。赵盾停下车问:“你为什么被饿成这样?”那人回答:“我是卫国的留学生,回家断了粮,我又羞于乞讨,又不会偷,所以饿成这样了。”

    赵盾给了这留学生一些饭吃,结果这留学生吃了一半,赵盾说:“你挨饿还这么挑食啊,怎么不都吃了。”

    他说:“不是,余下的我想带回家给老妈吃。”

    赵盾就命他都吃完,又送他一些好吃的肉干儿,叫他给老妈。

    赵盾周济困乏,仁义常如此。尽管如此,但针对他的暗杀活动却一浪高过一浪。

    九月,晋灵公摆下鸿门宴,要在宴会上杀死赵盾。

    赵盾也没在意,就赶去赴宴。他的车右提弥明作为保镖,等在外边车上。

    酒刚开始喝上,两厢晋灵公的甲士就布置好了。保镖提弥明从殿下看看不是好事,冲上殿去拉住赵盾说:“按照周礼,国君赐酒,喝三杯就够了,再多喝无礼,来这儿又不是为了喝撑自己的!”说完,拖了赵盾就往外跑。

    晋灵公赶紧叫唤:“两边!关门——,放狗——!”只见一只晋灵公豢养的大獒,“嗷——”地一声跳到殿当间,直扑赵盾。提弥明训练有素,三拳两脚,居然把半人高的恶犬击毙。然后拉着赵盾撒腿猛跑。

    呼啦啦后面的甲士冲上来了。提弥明断后,与之搏斗,被砍成肉泥。赵盾趁机抱头夺门,甲士刚要再追,自己内部却反水了——桑树下那个饿人,现在当了晋灵公甲士,霹雳扑噜跟其他甲士殴成一团,以报从前赵盾济肉之恩。

    一看敌人自己斗起来了,赵盾赶紧逃出宫殿,来到大街上,侥幸活命。赵盾光着脚站在大街上,也不敢回家,径往国境线上奔命,打算也躲到翟国去,因为他在那儿的草原诞生的。

    赵盾的堂弟赵穿,是个莽撞人,听说赵盾被国君打跑了,于是就跑去见晋灵公,二话不说,就把这个可恨又可笑、可悲又可怜的小昏君杀了。晋灵公尸体倒在朝堂,上面沾着酒菜,满面愤懑凄惶。

    赵盾听说了,也就不出奔了,回了都城绛城(山西西南部的冀县)。

    史官董狐,在史书里于是写道:“赵盾弑其君。”然后拿到朝堂上给大夫们看。赵盾很惊诧,瞪着眼珠问董狐:“不是这样啊,不是我杀的啊。”

    董狐回答:“你是国家上卿,你出逃但没有逃出国境。只要在国境内你就是政府负责人,就要对国家安危、主子性命负责。你从国境回来以后,至今也没杀死作乱之人(赵穿),赵穿是你的族人,我不说你弑君说谁呢。”

    赵盾有口难辩。孔子后来评论这事说:“董狐,是良史官啊,写文件也不隐瞒,赵盾,也是良大夫啊,因为这法令规定而受了恶名。可惜啊,要是跑出边境,就没这责任了。”

    赵盾于是派赵穿去洛阳,迎回了呆在那里的晋襄公的一个弟弟黑臀,立为新的国君,是为晋成公。

    至此,齐、宋、晋国君终于不得好死,印证了周太史叔服根据哈雷彗星的预言。

    鲁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

    春天,楚庄王北上讨伐陆浑地区的戎狄,陆浑在洛阳西边不远,可见即便中原也散布着戎狄蛮族。楚庄王讨败陆浑的戎狄后,随即就到了洛阳,在周天子的城外边检阅三军,做出吓唬周定王的样子。

    周定王就派王孙满出去犒劳楚庄王。

    王孙满就是从前观看秦军的那个小孩,现在也长大了。他到了楚军中,与楚庄王相见,楚庄王说:“听说你们天子有九鼎,我们楚国也是有鼎的。不知你们这九鼎的大小轻重如何。”

    问这些话,是很无礼的。

    王孙满说:“这些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德行。从前夏朝正有德的时候,九州的牧长都贡献了青铜,于是铸出了这九鼎。九鼎神秘、诡奇、高贵,鼎身上画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这样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神,什么是奸。老百姓进入山林川泽,就知道躲着这些奸的魑魅魍魉了。到了夏朝末期的桀,开始不学好,于是鼎就搬换到了商人手里,传了六百年(指夏朝被商所灭)。到了商纣王的时候,这人暴虐,于是鼎迁移入我大周。这就看得出来,有德的时候,鼎虽然小,也是重的,谁也挪不动;无德的时候,鼎虽然大,也是轻的,可以挪。但是上天给人的德,也是有时间终点的。当初我们周成王在洛阳安放这个鼎的时候,占卜了一下,说上天给我们七百年的国运。如今周王室的德虽然是开始衰落了,但是年头还没到,所以鼎之轻重,是不可以问的!”

    楚庄王“问鼎”,碰了一鼻子灰,只得随后回国去了。

    王孙满很会编故事,晋国这时尚是诸侯霸主,虽然对诸侯的控制不如从前重耳和晋襄公时代那么牢靠,但楚国目前尚未能压倒晋国。所以楚庄王问鼎实在是问得太早了。而且,以楚国人的力量,文化上也是很难征服中原,有些欲望也只能忍着了。

    冬天,已经改投奔事奉楚庄王了的郑穆公去世了,儿子郑灵公继位。

    鲁宣公四年(公元前605年)

    春天,楚庄王送给郑灵公一只大鳖,祝贺他新继位。

    于是大鳖被请到厨房门口,准备肢解。这时候,大臣公子宋和公子家,入宫来汇报工作,走到宫门口,公子宋的食指突然跳动了几下。他举着不停地跳着的食指,高兴地对旁边的公子家说:“你看,我的食指在跳呢!前一次它跳,随后就吃到了稀罕物!这次肯定又要有稀罕异味吃啦。”

    俩人进宫以后,果然看见厨房门口绑着只大鳖,大厨师正举着雪亮的菜刀要解鳖呢。于是俩人相视而笑。上面的郑灵公看他俩笑,于是问:“你俩笑啥?”

    公子宋就举着指头,那指头还在动,大约这个楚国的鳖确实不同凡鳖,它一见要被宰,就把一种特殊的信号散发了出去,公子宋的手指受了鳖电波的感应,所以才动的吧。此时手指还在翻译着鳖电波,公子宋举着它说:“我刚才跟子家说,我手指动,就要吃稀罕异味儿了,上次吃稀罕异味儿前,它就这样动过。”

    郑灵公眼珠一转,说:“是啊,这次确实有稀罕玩意儿,是只楚国大鳖啊。呵呵。”

    公子宋举着食指,食指还在弹动,高高兴兴地出去了。

    到了吃饭的时候,群臣都来了,公子宋也来了。最后一道好菜,大鳖的羹,也装在鼎里抬上来了。公子宋哈哈直搓手:“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我食指一动,就要吃好东西啦。”

    但是,郑灵公故意使坏,让仆人给大伙分鳖羹的时候,一人分一勺,偏偏分到公子宋面前,鳖羹就分完了。

    郑灵公哈哈大笑:“你说你手指头灵,我看,还是没我灵。”

    当众出丑的公子宋腾一下子就站起来了,跳到装鳖汤的大鼎旁边,拿手指在汤里一抄,举起来嘬了一口,然后气囔囔地跑出去了。

    公子宋翻脸,跑回家生气。他的举动属于大逆不道,非常不给国君面子。公子宋也很怕郑灵公找他算账,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伙同公子家,杀了郑灵公。

    郑国人立郑灵公的一个弟弟郑襄公为君。

    楚庄王这时候已经继位九年了,但是他刚刚继位的时候,却并不顺心,遇上了年轻君王常见的烦恼:强臣在朝,大权旁落,楚国的内政外务都由权臣令尹包揽。

    一个国君不可能自己管理好诺大的国家,楚王必须借助自己的副手,也就是令尹来管理国家。令尹相当于后代的宰相。宰相是很容易分掉皇帝的大权的,后来的皇权社会摸索了很久,皇帝们才搞出了制约宰相的一系列办法,譬如不许同一家族世袭宰相,用谏官牵制宰相。但是,楚国的十一位历任令尹中,有八个,都是来自同一个家族的,这个家族也就是“若敖氏家族”。若敖氏,也称为斗氏。斗氏(若敖氏)家族人才辈出,有斗伯比、令尹子文、令尹子玉、司马子西、令尹子上等等。这几个人都是在楚成王时代位居高位。到了楚穆王(商臣)时代,任用的两个令尹:成大心、成嘉,都是令尹子玉的儿子。如今楚庄王初年,依旧是成嘉做令尹。他们都是斗氏家族,或者说若敖氏的。

    若敖氏家族为楚国的扩张,立过恢弘的功勋。历代楚王也很宠爱斗氏,把大片新占领地和令尹的位子赏赐给他们。于是斗氏家族封邑广大,还自有军队,兵强马壮——当时卿大夫可以从封邑上征兵,成为家族武装。

    若敖氏家族势力强大,楚庄王已经感到了他们的威胁。如今,斗氏的令尹成嘉死了,斗越椒继任令尹,他也是斗氏的。

    从前,楚成王时,令尹的子文的弟弟司马子良生下了一个小孩,就是这个斗越椒。令尹子文看了,说:“必须杀了这个孩子,这孩子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如果不杀,将来毁灭若敖氏(亦即斗氏)的就一定是他了。”但是他弟弟不听。

    子文大为忧戚,临死时候,把自己的直系子孙聚在一起,说:“等未来斗越椒一执政,你们赶紧跑,否则就完蛋了。不过,我估计还是会被灭族。如果人的在天之灵也要吃祭祀东西的话,那若敖氏的鬼以后怕是要饿肚子了!”

    如今,斗越椒果然做了楚国令尹,执楚国之政,为人又骄横。处长王和令尹斗越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有意削弱斗越椒的权力。

    斗越椒见势不妙,本年秋天七月,斗越椒刺杀了楚国的司马蒍贾(就是从前论说子玉必败的那个小孩,他是支持楚庄王的),然后宣布造反,与楚王军展开激战。

    斗越椒的若敖家族部队都是精锐,他本人也膂力超人、箭法精湛,向楚庄王连射两枚重箭。铜箭疾劲有力,射穿楚庄王的车辕,透破鼓架,铛地一声凿在战鼓后边的铜钲上。第二枝箭随后跟到,划破车辕,射断战车伞盖的中心骨架,差一点戳着楚庄王。王军大为惊恐。

    楚庄王擦着脖子上的冷汗,急中生智大喊:“先君楚文王攻灭息国的时候,得到三支利箭,斗越椒偷走两支,现在全射完啦,大家不要害怕。”

    楚庄王随即接着战鼓,王军方才略为稳定,奋勇进击,终于杀溃叛军。斗越椒一家老小及旁门亲戚——即整个若敖氏这一积累了一百多年的庞大家族,全被灭族了。整个若敖氏绝户了。若敖氏的先人在天上流浪,地下无人祭祀之,成了饿鬼,所谓“若敖之鬼”,也就这样徘徊着出来了。

    “若敖之鬼”这个词就是指没有后代的老光棍的意思。

    冬天,楚庄王北上又讨伐郑国,因为郑国目前还是追随北方霸主晋国,而不肯事奉自己。

    鲁宣公五年(公元前604年)

    冬天,楚庄王再次北上伐郑,又向东进伐陈国。陈国被迫与楚国取平讲和。晋国执政官赵盾派荀林父带兵南下救郑,又讨伐陈国(因为陈国跟楚国讲和)。

    鲁宣公六年(公元前603年)

    秋天,赤狄(蛮族)进攻晋国,围攻怀邑,一直打到邢丘(河南北部温县)。晋成公打算讨伐赤狄,荀林父说:“不着急,让他再劳顿下自己的百姓(打仗要折腾百姓),以盈他的贯(一串钱,成语恶贯满盈),这样就可以把他们毙掉了。”等敌人自我消耗到内忧外困的时候,再去打。跟郑庄公从前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一个意思。“恶贯满盈”其实也是这意思,等对方的恶满到够了一串的时候,就会被众多的仇恨者把他干掉。

    冬天,楚军北伐郑国,郑国与楚国讲和取平,楚军退回。

    鲁宣公七年(公元前602年)

    夏天,鲁宣公和齐惠公一起讨伐东夷的莱国。

    赤狄又侵晋国,抢走向阴地区的谷子。

    冬天,晋成公、鲁宣公、宋文公、卫成公、郑襄公、曹文公在黑壤盟会。郑襄公在大臣公子宋的劝说下,也来参加会盟(郑等于是摇摆在晋楚之间)。

    鲁宣公八年(公元前601年)

    春天,白狄和晋国讲和取平。

    安徽舒城一带的舒人背叛楚国,楚讨伐舒人中的舒蓼一部,灭之。楚庄王巡行到合肥以东地区,与东方的吴越两国取盟,然后回国。

    晋国执政官赵盾去世,郤缺继任执政官兼三军元帅(是郤芮的儿子)。胥克(河曲之战的胥甲的儿子)患有神经病,郤缺免去了他的下军佐的卿位,由赵盾的儿子赵朔继任。郤、胥两家从此结仇。

    陈国和晋国取平。楚庄王伐陈,陈改和楚国取平。

    鲁宣公九年(公元前600年)

    九月,晋成公在扈地病逝。晋军于是回国。

    晋成公的儿子继位,是为晋景公。

    鲁宣公十年(公元前599年)

    春天,鲁宣公拜访齐国,齐国因为鲁宣公对齐态度一直很好,服了齐国,于是返还鲁国的济西之田。

    夏天四月,齐惠公(公子元,齐桓公的二儿子)去世,儿子齐顷公继位。

    鲁宣公去齐国吊丧。

    陈国的国君陈灵公为人好色。

    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郑灵公的妹妹),嫁给了陈国夏邑的夏大夫。夏邑是夏大夫的封邑,夏姬就跟着他姓“夏”。年轻的夏姬和老夏结婚以后,夫妻朝朝相狎,夜夜欢淫,终于老夏受不了了,纵欲过度而死。

    夏姬闲着也是闲着,就跟陈国大夫孔宁私通,又和陈国大夫仪行父私通。

    俩人有美不敢自专,就一起上报领导,向国君陈灵公推荐夏姬。陈灵公于是也跑去夏姬家访问。夏姬盛装迎候,娇滴滴地像新莺巧语,毕竟曾是郑国国君之女,动止高雅,娇美可羡。陈灵公于是和夏姬也发生那个。

    这一日,孔宁、仪行父、陈灵公这哥仨,每人一件,穿着夏姬赠的内衣,在朝堂上跳舞,乱蹦。大夫洩冶规谏:“公卿一起在这里宣淫,给老百姓起的是什么带头作用啊。你赶紧把那内衣藏起来吧。”

    陈灵公红着脸说:“我能改。”

    于是,陈灵公把这事对孔宁、仪行父说了,这俩就干脆请求杀了洩冶。陈灵公默许,于是二人杀死洩冶。

    陈灵公、孔宁、仪行父三人经常开车,到夏姬家去,一风流就是一宿,次日早上吃完早饭才走。老百姓们看不惯,就编了个歌儿讽刺他们:“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这首歌后来收进《诗经》里,名叫《株林》。从此“株林”就成了成人俱乐部或者色情聊天室的代名词,呵呵。可惜现在沈阳人不懂,他们大东区有个小区就叫株林小区,我还路上看见过,不知道怎么想的。

    陈灵公、孔宁、仪行父三人,都和夏姬私通,这一日,他们仨在夏姬家里饮酒,酒酣耳热之后,陈灵公就开玩笑,指着旁边夏姬的儿子,对仪行父说:“我看夏姬的儿子有点儿像你,莫不是你生的?”

    仪行父说:“我看他也像您。”

    三人拍掌大笑。夏姬的儿子夏征舒心中羞恶,于是在马厩那儿埋伏起来,等陈灵公过来上车,将陈灵公射杀。

    孔宁、仪行父逃奔楚国。因为这时候陈国是臣服于楚的。

    六月,郑国也背叛晋国,改与楚国结盟。晋景公于是带领诸侯伐郑,郑赶紧又和晋结盟,表示臣服于晋。

    楚庄王于是又伐郑。晋国卿士会带兵救郑,打跑了楚国兵。晋国等诸侯的军队于是驻守郑国,郑国结盟于晋。

    鲁宣公十一年(公元前598年)

    春天,楚庄王又伐郑,抵达栎邑。郑国大夫子良说:“晋、楚两国不以德来争取诸侯,而专靠用兵来打(通过用兵来打,使得郑国臣服于自己)。那么,我们也就谁来打我们,我们就臣服于谁好了。晋、楚两国都不讲信用,我们讲什么信用?”意思是,等下一次,另一个国家来打,我们再服它,这样反复变化,不讲信用,但也不怪我们。

    既然现在是楚国又来打。于是郑国又与楚结盟,表示臣服于楚。(郑国就这样摇摆于南北两大强国之间。)

    冬天,因为陈国国君陈灵公去年被夏姬的儿子夏征舒杀了,夏征舒属于弑君,也算是有罪,而陈国目前是臣服于楚国的,楚国作为他的老大,不能不管陈国的这个内乱。于是楚庄王带领几家诸侯,北上攻陈。

    楚庄王到了陈城下,向城上喊:“你们不要抵抗啊,我们进去是为了正夏征舒的弑君之罪的!”

    陈国人还真没抵抗,楚国率领着诸侯维和部队,遂开进陈城,抓住夏征舒(夏姬的儿子),找了个城门热闹人多的地方,把他给车裂了。

    夏姬的儿子杀死老妈的情夫陈灵公,属于贵族杀国君,有理说不出去,只好被正法,也够可怜的。

    楚庄王趁机灭了陈国,把陈国变成自己的一个县。大夫申叔时进谏,说:“如果一个人牵着牛,老去别人家的庄稼地里走,结果都给踩出条小路来了,对方作为报复,就把他的牛给没收了。这个报复,是否有点过分?夏征舒弑其君确实有罪,但是您把陈国就灭了,是不是也有点过分?而且,您以讨伐有罪之人的崇高名义召请诸侯一起来伐陈,结果却把陈国占为己有了,让诸侯都知道您实是贪图它的土地而来的,那您以后还怎么号令天下诸侯呢?”

    楚庄王听了这番话,立刻醒悟,下令给陈国复国,陈成公即位,接茬给楚国当尾巴。

    楚庄王没有贪恋夏姬的美色,而是由组织上牵线,把夏姬改嫁给楚国大夫连尹襄老。

    今年春天,郑国与楚庄王盟会,表示臣服楚国,随后不久,郑国又与晋国人接触,表示继续事奉晋国,于是楚庄王准备再次伐郑。

    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

    春天,楚庄王率兵北上,围攻郑国都城新郑。围攻三个月后,攻破郑国。

    楚庄王攻入城来以后,见郑襄公光着膀子牵着条羊,跑在城里主干道上迎接自己。楚庄王责问他为何去年与我结盟后,又跟晋国人勾勾搭搭。郑襄公说:“孤不能顺应天意以事奉您,使您怀着怒气来到敝邑,是孤的罪过。既然是孤的罪过,我现在敢不唯命是听吗?您是想把我流放到江南也好(指湖南);把我下放到海滨劳改也好,把我的地盘剪了分给诸侯也好,我都没话讲。但是,如果您能念及从前敝邑曾经与您相好,或者记挂着我们的开国祖先郑桓公、郑武公的面子,哀怜我们,不泯灭我们的社稷,使我们改事奉于您,那是我的心愿啊,但我们不敢这么指望啊!”

    楚庄王听了这凄凉哀婉的话,就心软了,预备赦免郑襄公。下边大夫赶紧拦住:“不能饶了他啊,这家伙抵抗我们半天,非灭了他的国不可。”楚庄王说:“这人说话能这么低三下四,说明对民众必然听从信用,我哪能指望侥幸可以灭掉他的国呢?”

    楚庄王感觉郑襄公能低三下四,肯定在郑国很得人缘,于是不敢轻易吞并郑国。下面大臣又说:“那不灭郑,但是这次围郑,我们死了好几个大夫,士兵死者数百,奔波千里,怎么也得在他城里抢一通啊。”

    楚庄王说:“我听说,古代诸侯喝水的木杯子不磨透了,皮裘不被虫子磕坏了,不穷到这个地步,不会出去征伐四方抢东西补给自己。君子爱礼而不图利,服其人而不取其土,他们服了,咱就回去吧。”

    于是,楚庄王亲自挥动大旗,督促士兵都撤出城外,退出三十里驻扎,不许任何人在城里抢劫。随后,楚庄王在城外与郑国取盟。

    夏天,按照以往一贯的作法,听说郑国遭到楚国攻击,为了使郑国愿意臣服于自己,晋景公就派出荀林父为元帅,前往救援郑国。

    荀林父是以前晋文公重耳的驾驶员,因为是给领导开小车的,升的就快,今年已经当上了执政官和元帅(取代郤缺)。但是他能力有限。

    楚庄王为了麻痹晋军,就派人到晋军营中,请求讲和。荀林父接受,并且说定了盟会的日期。

    按照会盟的通例要求,双方从定了日期后,就不得再进行军事戒备。所谓戒备,就是战壕工事,以及警戒部队做好战斗准备,一旦遭遇敌人突袭,方便给主力腾出装甲上车和列阵的时间。约定会盟后就不可再设这些戒备,否则对方会视我为无盟会之意,取消会盟。

    不过,楚庄王说好盟会讲和,只是为了使得晋军不设戒备,过了两天,他突然又派将军乐伯,以许伯为御手,摄叔为车右(保镖),突然单车向晋军壁垒进行挑战,以激怒晋军的主战派,促使晋军在全军无备的情况下与楚军交战,从而战败。

    楚庄王派出乐伯、许伯、摄叔三人乘一辆单车向晋军壁垒挑战。该怎么挑战呢?其中的驾驶员许伯说:“挑战,据我所知,对于驾驶员来讲,就是要偃旗息鼓,驱车疾驰,从从容容迫近敌人营垒。”

    车左(站在战车上的左位)乐伯说:“我听说挑战,车左要从左位猛射敌营,同时代替御手执辔,让御手下车,从从容容调换马匹鞍子,显示我们的傲骨和对敌人的无限轻蔑。”

    摄叔是车右,说:“我听说挑战,车右需要劈入敌军营垒,抓住一个俘虏,从从容容割掉他的耳朵,抓他回来。”

    于是这辆挑战的单车,直驱晋营,三人各自“秀”了一段,都履行了他们所说的挑战的要求,然后押了一个俘虏,不紧不慢顺着小路往楚营回去。感觉三人都是大侠,要什么打什么。

    不料,晋军也不是吃素的,一个小队从后面蜂拥追击,摆出角形追击队列,包抄这辆单车,境况非常严峻。

    乐伯站在单车上,左射马,右射人,压制追军,晋人纷纷中箭栽倒,使晋军两翼不能再进。乐伯手里很快射得只剩一支箭了。刚好,路上树林里跑出一只麋鹿。“车左”乐伯一箭发出,麋鹿应弦而倒。

    车右摄老四放下大戟,从右边跳下车,扛了死鹿,奔到迎面而来的追军那里,对追军将领鲍癸说:“不好意思。一打仗,就没有好吃的了,送你们条鹿尝尝鲜吧。”

    鲍癸对手下人说:“咱这么多人,追他一个车,也够欺负人的。他车上左边那个人善射,右边这个人说话有礼,都是君子啊,中间那个驾驶员带着墨镜也很酷。我放了他们吧。”于是晋军拿了鹿,兜头回去。

    乐伯三人顺利完成任务,带着射光的箭袋,回营向楚庄王交差。

    看见楚国人已经欺负到咱们家门口了,晋军军官魏锜和赵旃,也要求去挑战,给楚国人一个回敬。荀林父说:“已经答应跟楚国人讲和取盟了,不许挑战。”于是这俩人说,那我们去召盟。因为刚才发生了小摩擦,可能两军不再取盟了,所以过去召盟,重申我们晋军还是愿意跟你们结盟的,这就叫召盟。于是荀林父授给他们以中军将使命的凭证,让他们代表自己,派他俩去了楚营。

    魏锜和赵旃,俩人都在闹情绪。魏锜是从前跟随重耳流浪的魏仇的儿子,魏仇因为烧死僖负羁一家被重耳废掉车右官职,他这儿子魏錡想重新申请个公族大夫当当,一直没批,所以恨晋国领导人,这时候明明看出晋军不利于决战,但他想给晋军捣乱,帮倒忙。他先于赵旃到达了楚营之后,就进去见楚庄王,说我代表晋军元帅,给你们下战书,不会盟了,咱们择日开战,这是凭证,日子你们定。

    楚庄王见晋将代表荀林父过来宣战,于是就和这魏錡商定了战日。这个假传圣旨的魏錡,随即高高兴兴离开了。

    晋国方面随后来的另一个人赵旃,是从前赵盾的堂弟赵穿的儿子,他想做卿,进入三军将佐序列,也没批,他也心里有气,也以召盟为名,来到楚营。他来此的目的是为了挑战,给今天白天来挑战的乐伯一个回敬。但是白天挑战,闹不好自己会被俘虏,于是他选择半夜到达,他弄了个席子铺在楚营外,自己坐在上面,指挥部卒偷着钻进楚营去,杀人放火,制造混乱。

    待至天色黎明,楚庄王亲率三十乘警卫兵车,驱逐赵旃,赵旃弃车逃奔松林内,楚庄王的战车保镖屈荡下车与赵旃博斗,赵把自己的甲裳挂在树梢,轻身逃脱。

    这时候,荀林父见两个去召盟的人一宿未归,怕有闪失,就派出少量战车接应。晋国战车远远开来,捻起尘埃甚高。楚方望见车尘,以为晋军已经出动,而且既然已经得到晋国的宣战通知,楚庄王遂亲自带着警卫车参战,并且所有楚军出动,朝着晋军营垒杀来。

    荀林父此时却是等待着盟会时,所以全无戒备,士兵连着甲上车的时间都没有。荀林父手足无措,竟然在军中击鼓命令:“全军撤退,先渡河者有赏。”晋军在一片惊慌混乱中,连忙北撤,抢渡黄河往北边老家山西逃。

    晋国兵士狼狈奔窜,跳进黄河,攀住急流中的船舷,争抢上船逃命。已经上了船的,怕船被下面的人攀翻,就拔剑去砍他们的手指。于是,血淋淋的手指像无数小鲫鱼一样掉到船里,船上的士兵们一掬一掬地把它们捧着抛进黄河。这就是“邲之战”,地点在河南省邲地,黄河南岸。

    楚庄王一战战败晋军,称为霸主,中原说一不二的强宗,荣登春秋时期的最好一任霸(春秋五霸的人选,古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此外还有其他说法。其实严格来讲,只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算是霸主。而如果以国家论,只有晋国和楚国算是霸主)。

    晋军在逃跑的时候,下军大夫荀首本来已经逃上渡船了,听说自己儿子荀莹被楚庄王俘虏了,心疼得不行,立即带着兵下去救儿子。

    荀首弃船上了战车,向楚军连续射击,但他每次摸到一只好箭,都留着不用,交给副官把着,却射普通的箭。车右(保镖)急了:“咱们晋国的董泽有无数蒲柳,可以打造无数好箭,你不赶紧社稷,省什么劲儿的啊。”

    荀首说:“我必须省出好箭去射敌将。坏箭也许能射伤,但未必能射死啊。”话音刚落,楚将连尹襄老赶到了(正是夏姬的现任老公,去年结的婚)。荀大爹赶紧拿出好箭,一箭射杀这个新郎官,下车抢了他的尸体,又活捉了楚公子谷臣。荀大爹觉得够换回自己的儿子了,赶紧急驰奔回黄河。

    晋将赵旃——就是把召盟改成挑战的那个,挑战回来,刚到晋营,见楚军杀来,他乐了,好哇,终于给晋国捣乱成功了。这时,晋兵都奉命往黄河岸边逃跑,赵旃也赶紧跑。他有四匹好马拉着的一辆快车,他很孝顺,把这辆车让给了自己的叔父和兄长们坐,而自己乘另一辆差马拉的车。但是他的这两匹劣马,都是太极马,像老牛一样,把他气得跳了车,一头扎进了旁边的树林里!

    从树林出来以后,望见晋国逢大夫驾着战车也前面跑,于是他赶紧喊:“逢大夫!等等我,救命啊!——”

    逢大夫的战车正载着自己的俩儿子在前边逃跑,事先嘱咐俩儿子不许往回头看,你一回头看,若有人求救,那就不好办了。俩孩子不懂事,偏回头看,一看就看见了赵旃在后面喊爷爷救命呢。

    俩孩子还说呢:“爹,赵夫子在后面喊您呢。”

    逢大夫气得要命:“叫你俩不许回头——偏回头,这回有人求救了,怎么办!没办法,你俩只得下去去死了。这车装上他,就没法装你俩。车太沉了,都跑不掉。赶快下去。”

    俩孩子哭着下去了。赵旃呼哧呼哧从后边爬上车来。逢大爹忍住心酸,深情地望了一眼孩子们,说道:“你俩看准那棵树吧,回头我就上那儿去给你俩收尸。”说完打马驱车而走。

    战斗结束后,逢大爹回到战场收尸。俩孩子都死在那棵树下了,并且互相罗在一起,这样父亲来收尸的时候,容易辨认出他俩一点。唉。

    郑襄公一看楚国打胜了,于是向南跑去楚国,朝拜楚庄王,从而彻底当了楚国的附庸。

    许国也见状去朝拜楚国。

    中原的重要国家,除了宋国以外,都背叛晋国而朝拜楚国了。

    晋国败退回国后,三军元帅荀林父为自己的统帅无方,主动向晋灵公请死。晋景公意欲批准。上军将土会连忙上前进谏,说:“从前城濮之战后楚成王杀死败将子玉,自毁长城,引得这边的晋文公重耳大喜,导致楚国的成王、穆王两代不能竞争于晋。而荀林父平时事奉君主进能够尽忠,退则能够补过,他接受此次教训,以后肯定加倍努力,还是给他个机会吧。”

    晋景公于是叫荀林父继续做元帅不变。(晋景公是晋成公的儿子,继位已三年。)

    晋景公不杀荀林父,和从前秦穆公不杀孟明,正相呼应,胜过楚成王杀令尹子玉。把重视人才放在重视法令之上,是可取的。而诸葛亮杀马谡,属于不知大体。

    鲁宣公十三年(公元前596年)

    齐顷公见山西的晋国大败给楚庄王了,自己胆子也大了,也决定背叛晋国。于是,他向南出兵,进攻莒国。莒国原本也是霸主晋国的小弟,这种进攻莒国的行为,就等于背叛霸主晋国了。(齐国素来对晋国是貌合神离,一有机会就要在山东欺负鲁国、莒国,而后者都属于晋国驾下的诸侯。)

    秋天,赤狄再次侵伐晋国,打到了清地。

    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

    中原国家除了宋国,大多臣服于楚庄王了。那么,现在就是收拾宋国了。楚庄王见齐国也背叛晋国,于是想联结齐国共同对晋。于是,派大夫申舟到齐国去聘问,并下令不要向宋国请求借路。

    这是楚庄王伐宋的一个战争借口,楚使者申舟要到齐国去,必须路过河南山东交境的宋国,可是楚庄王故意不给他准备借道的手续。

    申舟说:“郑昭宋聋(意思是,宋国死活不肯向楚国就范,是个聋子——从前宋襄公的时候,就拼死跟楚国作对;而郑国则会见风使舵,眼神儿好使(昭),总是在晋楚之间,唯强是从)。我去齐国,经过宋国,没有借道手续,宋国人肯定杀死我啊。”

    楚庄王说:“你死了的话,我给你报仇。”

    于是,申舟前往齐国,半路经过宋国,宋国执政官华元果然杀掉非法入境的申舟。

    楚庄王听到这消息的时候,正在宫里悠闲地把俩手插在袖子里呆着,当即大怒,挥袖而起,穿着袜子就蹦出去了。捧鞋的侍从追到庭院中才给他穿上鞋,捧剑的侍从追到宫门才给他佩上剑(成语“剑及履及”,表示行动坚决),驾车的御手追到街市上才让他乘上车。楚庄王乘车直接住进军中,不再回宫,直到起兵去攻打牛脾气的宋国,给申舟报仇。

    楚庄王这么做,大约是为了激发士兵的斗志。

    秋天九月,楚庄王的楚军开始围攻宋国都城商丘。

    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

    宋国向“霸主”晋国告急求救,但是晋国在邲之战新败之余,无力相救。

    楚庄王于是一直围攻宋国。

    到了五月,宋国投降,臣服于楚。楚国控有了中原的郑、宋、陈等主要诸侯。

    楚军从宋国凯旋回国,半路经过楚国北部的申、吕两县(都在南阳盆地,原本是诸侯国,被楚吞并为县的)。楚令尹子重于是跑来对楚庄王说:“这次打仗,我们家族没少出力,您又不让劫掠宋国人,我们家耗费的那么多人力物资,怎么弥补啊?不如把申县、吕县的一些田地赏给我。也不是我要,我下面死了很多人,得补偿他们啊。”

    卿大夫私家也拥有城邑,他们从城邑上征兵,也帮着国君出征,所以子重要求取得申、吕两县田地给自己,作为对我家族的补偿。

    楚庄王答应了。

    大夫巫臣,这时候正担任申县县长,连忙跑出来阻拦:“申、吕这两个县,是国有的,国有资产不能流失啊。凭着这两个县出的人力物质,可以防御北方。您把两县土地多给了令尹私家,他私家肥了,享乐舒服了,这两个县却又空又轻了,如何能抵御得了晋国人。到时候,晋军非越过这两县,直打到我们的汉水上啊。”

    楚庄王想想也是,虽然子重也是王族子弟,但也不能保证他家肥了以后,肯把家里的人和钱都用来资助国家打仗。于是叫来子重,说两县土地不能给了。

    子重无奈,只把巫臣恨得痒痒的。

    楚庄王这里做的,似乎有加强王权,而削弱分封制的意思。而正是国际的战争,促成了他这么做。

    夏天五月,赤狄所建立的潞国发生内乱,晋国三军元帅荀林父乘机击败赤狄,灭赤狄所建的潞国(山西潞州)。

    晋景公非常高兴,奖励了荀林父一千户狄民,又赏赐了上军将士会,说:“如果不是你当初劝阻我不要杀荀林父,就没有今天了。”

    看来,不杀邲之战败给楚庄王的荀林父,是对的了。

    鲁宣公十六年(公元前593年)

    春天,晋上军将士会,率领晋军,攻灭赤狄的甲氏部、留吁部和铎辰部。赤狄果然在晋国在打击下,基本灭亡,这都是从前“恶贯满盈”的结果啊。

    三月,晋执政官荀林父退休,晋景公命士会担任执政官兼三军元帅。士会当政以后,晋国大治,晋国的强盗都主动向西跑到秦国去了。

    至此,以春秋五霸为主体的春秋百年故事,暂时告一段落。

    对于乱世来讲,中原不是个好地方,因为那里是“四战之地”。东面的人要西面的,南面打北面的,都得先打中间的。所以,立足中原要想强大,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就看到,春秋时代的五个霸主,就分别在中国的四个边上,而不在中间。

    东边,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个出场的霸主,齐国的齐桓公。齐国是在山东。

    西边,是春秋时代的第三个霸主,也就是秦国的秦穆公。

    北边,是春秋时代的第二个霸主,也就是晋国的晋文公。晋国是哪儿,现在的山西简称晋,晋国就在山西,是北边。

    南边,整个湖北为核心,还有安徽、湖南部分,就是楚国,霸主为楚庄王。

    所以,这四个霸主,都是在边上。而在中间的诸侯国家,没有一个强大的,只有一个宋国的宋襄公,也被算做了春秋五霸之一,但是其实不够格。

    所以总的来讲,春秋的五大霸主,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其中四个都在四个边上,而不在中原。这四个,就跟东邪、西毒、北丐、南帝似的。

    这四个霸主,哪个是最强大呢?我们分析一下,

    先说东边,东方的齐国不易成为最强的国家,这是因为齐国南边有一个鲁国。鲁国相对也是个大国,它的存在,就制约了齐国的发展。这就像中国是个大国,但旁边有个俄罗斯,这就影响中国在国际上的作为。

    再说西边,西边是秦国。秦国在陕西,缺点就是离中原有点远,从秦国的核心地区——陕西宝鸡一带,到中原核心,得有一千公里。而且秦国的文化、经济基础在当时还比较落后,人才也少,所以秦国在春秋时代不是很强。

    而北边的晋国,即山西这里,却成为春秋时代最强的霸主国家。晋国位于山西南部地区,汾河和黄河交汇处,其实文化基础是比较强的,以前的夏朝和商朝,核心地区都涵盖这里。而且山西南面和东面都是太行山,再往南是黄河,往西也是黄河,所谓表里河山,易守难攻,也很占地理优势。它跟西边的秦国山西地区一样,都是表里河山,易守难攻。

    除了地理的因素,人的观念也很重要。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人,要想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单靠力是不行的,道德更是个长效的机制。所谓“暴雨不满日,飘风不终朝”,暴雨下起来,下不了半天就完了。在道德水平上的竞争,更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公司这样的组织,能够长期有优势的关键。在古人看来,道德是国家的根本,而不把凭借诈谋或者力气而取得暂时优势,作为追求的首要目标。这一点在春秋五霸这里颇有体现,也是春秋时代在我们今人眼里显得特殊的地方。

    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春秋五霸的共同特点。

    鲁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92年)

    晋景公在五年前的邲之战被楚庄王打的晕头转向,随后次年,齐国的齐顷公也趁机背叛晋国(表现为南下进攻晋的附从国莒国),晋景公没办法,于是这年春天,就派出大夫郤克出使齐国,想恢复与齐国的盟好,联合齐人一起跟南方的楚国对抗,并且邀请齐国在断道会盟。

    郤克出使到了齐国临淄。郤克是前执政官郤缺的儿子,但是他有个缺点,就是从小缺乏补钙,身材矮小,是个罗锅!齐顷公为了让老妈有活话剧看,就找了一个很正点的齐国罗锅,挤眉弄眼地引导郤克走上大殿,好比克隆出来的一样。俩人一前一后走,登殿上台阶,特别好看。齐顷公让老妈在帷幕后面藏着看。看得老妈哈哈大笑,却一小心笑得太厉害了,被郤克听了个正着。

    郤克大怒。他举起前爪大叫:“士可杀而不可辱也!哇呀呀!胆敢如此对待外国政府大员!”

    “对不起对不起,我是忍不住开了玩笑而已!”

    “谁笑话我来着,赶紧给我交出来!”郤克脖子通红。

    “不好意思,是我的老妈哎。老妈不能交出来啊,您原谅一下吧。”齐顷公说。

    “喂,是吗?好!”郤克拧身朝着帷幕那边咬牙切齿,然后一弯腰,下了大殿,也不谈邀请会盟的事了,留下自己的副手乐京庐在齐国继续谈邀请齐国在断道会盟的事,自己则先回了晋国。

    性格刚烈的罗锅郤克,把荣誉看得比性命还宝贵,他回到绛城,就向晋景公请战,要求讨伐齐国。

    晋景公说:“公报私仇没道理哦。而且,我本来是叫你联合齐国打楚国的,怎么你跟齐国先打起来了?”

    “现在齐国君主傲慢已极,我们只有打疼了他,他才服服帖帖跟我们联手呢!”

    晋景公不许。

    郤克又请求以本家族的武装伐齐,晋景公还是不许(大夫家族有武装,这是分封制的特点,后代没这种事了,所以卿大夫们容易弑君)。

    六月,齐顷公派出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四人,代表自己去断道与晋景公等诸侯会盟。半道上,走到敛孟,高固就先逃回了齐国。

    夏天,晋、齐、鲁、卫、曹、邹会盟于断道。歃血的时候,不许齐国人参加,并且把齐国的三个代表给捉了起来(嫌齐侯没有来,而派了四代表,路上还跑了一个)。

    晋大夫苗贲皇替齐国代表求情,说:“他们有什么罪过啊?从前诸侯事奉我们先君,都非常积极,现在他们都说我们的群臣不讲信用(委婉之辞,实际是国力不行了),于是诸侯都怀有二心。齐君也是怕来了不能得到礼仪招待(因为郤克的事),所以没来,派了四个人来。旁人都劝他们四个别来,说:’国君不去,你们去了,一定会逮捕你们。‘他们说:’不能绝了两国之君的相好,宁可赴死。‘于是,冒险来了,我们应该善待他们,以来远人。结果捉了他们,使那些说闲话的人说中了,这不亦错了吗。”

    于是晋景公命看守放松看管,于是这三个人都逃走了。

    八月,晋景公从断道会盟回国。

    晋国执政官士会,见郤克出使齐国受了污辱而回来,就主动打报告要求退休,让位给郤克。他说:“郤夫子愤怒已极,为了报仇,他需要当上晋国三军元帅,以便领兵。我要是不让位给他,他非害了我不可。”

    于是,士会退休,郤克接任三军元帅兼执政官。

    鲁宣公十八年(公元前591年)

    春天,晋景公、卫国太子臧,联兵讨伐齐国,抵达阳谷。(为了上次会盟齐侯不来的缘故。)齐顷公与晋景公在缯地相会,互相讲和。

    晋军回还。

    鲁宣公本来事奉齐国,关系挺好。但是去年断道会盟,鲁国参加了,以齐国为敌,等于是一定程度地惹了齐国(齐国国君都不去,大臣也不想去,鲁宣公却去,当然令齐国不满。)如今,晋齐又讲和了,鲁国担心齐国来讨伐自己,而齐国讨伐我们的话,晋国因为跟齐国讲和了,有可能不来积极救我们。于是鲁宣公派人向楚国求助,希望借楚兵以抗齐国。

    秋天,楚庄王病逝。儿子楚共王继位,楚共王还年幼,才十一岁,楚军一时不可能出动。楚国不能帮助鲁国了,鲁国惶恐。

    东门襄仲一直是鲁国的执政官,这时已经死了,他的儿子东门归父也一直受鲁宣公宠爱。最近几年,三桓家族(季孙、叔孙、孟孙)日渐兴起,在鲁国朝堂上越发有势力。东门归父打算除掉三桓,从而恢复国君的权威。于是他跟鲁宣公商议,鲁宣公赞同。东门归父就出使晋国,游说晋国人,想借助晋国之力,把三桓除掉。

    然而到了冬天,鲁宣公却去世了。

    季文子(季友的儿子,季孙氏的掌门人,卿,是三桓家族势力最强的一家)于是在朝堂上宣言:“当初,国君本是庶弟,应该是嫡子恶继位,可是东门襄仲偏杀了嫡子恶,而立了国君,导致国家失去齐国的大援,都是他搞的!”言下之意,要除掉东门归父。

    葬宣叔(藏文仲的儿子)大怒,说:“当时,他这么干,你也没制止啊。他儿子有什么罪过。你非要除掉他,那我同意,把他驱逐好了。”他也扭不过季文子,不过是点明季文子这么说,明着是为公,实际是为私,而失去齐国之援,不是继位的问题导致的,而是最近断道之会导致的,这里东门不过是硬找借口罢了。

    于是,把东门氏驱逐。

    东门归父这时候还在晋国出使呢,本来想联络晋国人除掉三桓,结果国君死了,三桓却趁机把自己的东门家族驱逐了。

    东门归父无奈,从晋国出使回来,回到鲁国,在鲁宣公的灵堂哭泣一番,出奔去了齐国。

    东门归父得知本家族被驱逐,本来可以不回鲁国,直接出奔它国。但是他是受命出使,所以还是冒着危险回到鲁国,在鲁宣公的棺材前做出使的述职报告,然后哭吊一番,这才出奔。这是只得称赞的。

    于是,季文子执政,鲁国开始了漫长了三桓当权的时代。季孙氏连续五代执鲁国之政,鲁国君变得形同虚设。东门氏被逐走,自然三桓开始独揽大权了。

    鲁宣公年幼的儿子鲁成公继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