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稿讲话 即兴发言-做你自己——即兴发言如何增强感染力和冲击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也许,你记不住奥巴马演讲的长篇大论,但是哪怕你只听过他的一次演讲,你也会对“YES WE CAN”记忆颇深,而且很难忘记。在大选中,虽然奥巴马的竞选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是,口号“YES WE CAN”功不可没。你的个性在哪里?你最想向公众推销自己什么地方?你自己的口号是什么?从今天开始,做你自己,打造你个人的独一无二!

    即兴发言如何抖包袱

    在相声艺术里有抖包袱一说,意思是提前埋下伏笔,最后揭开,让听众恍然大悟,开怀大笑。在即兴发言中,包袱就是自己要说的真正话题。那么包袱要怎么说,怎么安排,才能吸引观众呢?下面来看看高手怎么说吧。

    新东方的总裁俞敏洪,上台开场很是幽默。在说到正题之前,他总会拿别人来调侃一下,而被他调侃的两个人常常是徐晓平和陈向东。

    有一次,在上海演讲时,他是这么说的:“我在新东方算是长得比较难看的,但是,自从陈向东老师来到新东方以后,我就比较自信了。我在新东方讲英语也算讲得最差的,但是,自从陈向东老师来了,我也有自信了。我相信,这次他从哈佛回来,他的英语口语到今天依然排在我后面。当然我和陈向东老师两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陈向东老师更加保持了乡村的淳朴风味。我想说的是,其实外表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知识、技能,生活经验,工作经验,判断力,以及最后把所有这一切加起来,上升成你这个人的智慧。”

    显然,后面这段才是俞敏洪要说的真正主题,而前面的调侃不过是铺垫。但是,没有铺垫,上台直接生硬地说出重点,恐怕听演讲的人都要准备抬屁股走人了。

    相反,如果发言没有重点和观念,那么说再多的笑话和幽默,演讲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因为没有重点,演讲也就不会有深度,最后就流为插科打诨的笑料。相应的,观众也不会觉得演讲者有内涵,所以,在一个话题中,铺垫和重点一个也不能少。

    一般的时候,即兴演讲5分钟就会完成一个话题。如果你的发言时间是10分钟,那么你就要准备两个话题,以此类推。如果时间很长,是一个半小时,那么你就要根据情况准备18个话题。

    当话题一多,就涉及到话题排序的问题。这个时候,你就要根据现场听众和演讲的主题,考虑要用哪些话题,怎么安排话题。有时候,可能你已经准备好腹稿了,但是,现场情况发生了变化。比如,突然来了一些领导;有些听众已经昏昏欲睡了;来的不是你预想中的年轻人,而是年纪大一些的人。

    这时候怎么办?毫无疑问,你的话题就要及时调整。比如,看到人要睡了,把你认为比较幽默的话题提前;领导比较多,一些管理的话题就要提前,而员工待遇的就要往后排;年纪大的人来了,一些时髦的词就PASS掉。甚至如果出现一些意外,有些话题你就要直接舍掉,从你的包袱库里找新的话题,根据现场及时调换。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你要为你的发言,准备话题B、话题C、话题D、话题E,在诸多的话题中选择最适合的那个。也许你会说,在即兴发言中,怎么可能会有“替补”,难道不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吗?当然不是!如果这样发言,你会发现,你要说的话可能被别人说了,你说出的话,根本不对场景,让人笑话,甚至你可能会在突发情况下,变得哑口无言。所以,不管你的发言是长是短,你都需要为“它”准备替补,你需要为它做“腹稿”。

    所以,在我们的大脑中那些看上去没有出现的话题,才是最重要的,它们可以支撑你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发抖。当然,这些话题需要你重新加工成生动有趣的包袱才能使用,不能生搬硬套。只有将准备好的话题变成包袱,才能更好地调动听众情绪,感染更多的人。

    2005年李敖回国,在北大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开场不久他说了这样两段话:

    “前天晚上我编了一个故事,北京大学一个女孩子进了一个小房间,忽然看到一个男的在一个小房间里嘴巴里面念念有词,来回走动,这个女孩子就问他,你在干吗?他说我在背讲演稿。她问你在哪儿讲演?他说我要在北京大学讲演。女孩子说,你紧张吗?他说我不紧张。女孩子说,如果你不紧张,你到女厕所里来干什么(笑声)。这个人就是连战。”

    过了一会儿,李敖引用罗马教皇的话说:“演讲的时候不能用稿子,用稿子就表示你记不住。如果你自己都记不住,你怎么样让听众记得住呢?”接着他证明自己,特地掀开西装上衣,说道:“大家看,没有稿子(掌声),也没有小抄。”台下笑声、掌声连片。

    虽然李敖说演讲不用稿子,但是这个话题和包袱,他早就准备好了。甚至编的笑话还和郭德纲相声里《我要幸福》中间环节的一个包袱极其神似。

    郭德纲:我是一个很有自尊的人呐。站起来,奔洗手间,站在大镜子这,拿水把脸喷湿了。

    于谦:落一落。

    郭德纲:你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于谦:跟镜子说。

    郭德纲:郭德纲,我佩服你!凭着你奋发图强的精神,一定会打出一片春天的!

    于谦:唱喜歌吧!

    郭德纲:你会成功的,你会成功。祝你幸福,你一定会幸福的。对!转身出来,站在洗手间门口,(叹一口气)心平静很多,打对过洗手间出来一个男的。

    同样是一个男的在女厕所表示自己很镇定。但是,不管是郭德纲的相声,还是李敖的演讲,都达到了不错的效果,都很对当时的场景。这个话题,郭德纲用在了相声的中间部分,表示自己很幸福,而李敖用在了演讲开始,意思是演讲不能带稿子,不然紧张得都会走错厕所。所以,一个话题包袱要怎么抖,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目的以及现场来调整的。

    总结来说,正因为有了诸多的变化,你的包袱库里才要时时准备充足的话题,不断舍弃陈旧话题,换上新的话题。这样,你的即兴发言才会常常爆棚。

    多用口头语,让你的即兴发言接地气

    即兴发言就是没有彩排的现场直播,不可能倒带。发言的人在这个现场里只能说一次,而听众在这个场合也只能听一次。所以,想要一遍就说到人心里,说出来的话就必须直来直去,没有太多弯弯绕,让别人一听就懂。在即兴发言里,那些文绉绉的、官腔的、拗口的、酸腐的,听不明白的话必须统统丢掉,相反,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家常话、大白话就要搬出来,只有说这些通俗易懂的话,才能让人一听就懂。对方听明白了,才可能喜欢听,你的人气才有可能爆棚。

    来看看闻一多先生在《最后一次演讲》中的两段话: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成什么话?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这次演讲之后,闻一多在回家的路上就被特务暗杀了。这次演讲也就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演讲。演讲中,闻一多先生的话并不高深莫测,都是朴实无华的口头语、大白话,任何人都能听得懂,更能听得进去。演讲中,闻一多质问特务,“是好汉就站出来!”“凭什么杀死李先生?”这种及其贴近生活和现场感的话,更是增强了演讲的吸引力、感染力。而一系列类似的小短句更像连珠的炮弹一样,把自己的愤怒情绪淋漓尽致地怒吼出来,将特务的恶劣行径批判得体无完肤。现场中,只要稍有爱国心的人都会愤怒,会感动,甚至会有所行动,去像李公朴那样牺牲自己,争取民主和平。

    想要让对方听你说话,那就要说对方习惯听的话。生活中,我们习惯听,习惯说什么样的语言,那你的即兴演讲就说什么语言,这样你的即兴演讲才会有土生土长的地气味儿,别人也才能听得清,听得懂,把你当成自己人,没有距离感。

    现在,我们来说说,哪些方法能让你的即兴发言口语化、接地气。

    第一,尽量多用双音节词和白话词。把你发言中的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比如,如果你原来说“此时”,口语化表述就要用“这个时候”。

    在即兴发言中,你希望给人以才高八斗很有文化修养的形象,于是,就在演讲中总是用一些文言词,很不幸,观众非但不觉得你的水平高,反而会觉得你在装腔作势,一段讲话,满屋子的酸腐味儿,让人倒胃口。所以,如果不是古文老师在给学生上课,就赶紧把满口文言词变成白话词吧。

    在发言中,你想给人以前卫的形象,就讲些“时髦词”,但是,这些词仅仅是从报纸杂志网络上摘下来的,拼在一起的,那么,你就会发现你的演讲说起来似乎是很“爽”,但是,对于这种类似于“屠龙术”一样的词汇,大多数人只是听听而已,一笑了之,因为你的内容是干瘪、空洞的,并不能真正触动他们。说怎么屠龙,远不如怎么打狗更吸引人。

    第二,把抽象的词语具象起来。法国哲学家阿兰说:“语句抽象总是糟糕的。你的句子里应放满石头、金属、桌子、椅子、动物、男人、女人。”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些贴近生活的具象词汇才更有人气,听众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东西“融入”自己心里。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也说过类似的话:“我们应该避免这样的句子:‘如果一个民族的行为、习性和情趣粗鲁而野蛮,那么他们的刑法规定就很严厉。’而用这样的表达取代它:‘如果某个国家里的人们喜欢战争、斗牛和格斗,他们就会用绞刑、火刑和五马分尸来作为刑罚。’”

    所以,你应该尽量让你的词语贴近生活,具体、形象生动起来。另外,如果你要讲一些乏味的理论,不妨先以生活中常见的事件举例子,而不只是告诉你的听众,这个词语的权威机构的解释是什么。

    不管你的即兴演讲怎么说大白话、口语化,最根本的一点,让自己成为一个接地气的人,只有人接地气了,话才能真正接地气。一个平时不做实事高高在上浮夸的人,不管即兴发言中用了多少口头语,都不会有好效果。就像中国历史上那个昏庸皇帝说的“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一样,虽然是大白话,但说出来只会让人笑话而已。

    将自己的思想与想法归纳为格言

    如果大脑是衣橱,而即兴说话则是在短时间内用衣橱内衣服装扮出的自己,而且你的装扮要适合你参加的场合。如果你的衣橱里没有衣服,或者里面的衣服乱作一团,可想而知,你肯定会手足无措,哑口无言。无论你多么高明,没有任何精彩的即兴发言,是不经过大脑丰富储备和精心整理的。

    如果有时间,你需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就像整理你的衣物一样。尤其当你涉猎庞杂、接纳大量信息时,更需要将它们归纳整理、提炼点化,否则,即使拥有再好的衣服,如果搭配不合适,也不会让你出彩。如果你把大脑里的想法归纳整理得有条有理,等你需要它们的时候,就像你知道你的衬衫在衣橱哪里一样,必然会游刃有余地找到它。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要怎么做呢?

    第一,把你的思想浓缩成一句自己的格言。如果你看哲学书,会发现很多哲学家的长篇大论,最终只是一句话。比如,尼采的“我是太阳”,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你的思想就是闲散凌乱的大部分,而你要做的就是将他们归纳浓缩为一句话。

    这句话不要太长,不要太难理解,否则,你自己也很难记住。有了这一句话,当有人让你讲什么,先抛出这句话,就可以镇镇场子。当你说出了这句话,接下来你就会发现即兴发言就会变得顺畅起来。有了这个基调,你就不会慌张了,是三五句的思想提炼,还是长篇的大论调,你都可以根据时间现场发挥。

    看看李敖是怎么将自我欣赏归纳为格言的。

    1当我要找我崇拜的人时,我就照镜子。

    2我生平有两大遗憾:一是,我无法找到李敖这样精彩的人做我的朋友;二是,我无法坐在台下听李敖精彩的演说。

    3每人都有缺点,我的缺点是爱说真话,我的优点是,愈来愈欣赏我的缺点。

    4任何人有我李敖博览群书的十分之一,就变成书呆子。我是一边看书,一边防它,然后才有今天,思想活泼,书读得特别棒,可是不中书毒。

    李敖有很多自我欣赏的经典论断。一句话可以说好,两句话可以表达不错,三句话或者长篇大论也能精彩纷呈。所以,把你认为最重要的思想和想法整理出来,然后修饰它们,让它们变得精彩起来。值得注意的是,你的格言一定是你思想的“核心”。

    第二,善于整合引用别人的话。你不一定是个文学家,才能做个不错的即兴发言,如果你是个不错的编辑也可以。原创的格言警句自然不错,如果你原创力实在不好,用其他人的格言代替也不错。当然,这个前提下,你需要养成多听多看多编的习惯。有句话说得好,“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听什么?

    听演讲,听新闻,听别人说话。听是说的基础,想要会说,先要会听。当你从生活中听到足够多的信息时,稍稍提炼一下,你就会发现这是个不错的话题。

    看什么?

    一看电影、电视、书报、网络,二看生活。一些言语交谈的节目和生活生动的事件,会让你在感悟生活中获得自己的思想。而一些经典的影视节目的对话,会给你提供不错的说话范例。

    怎么编?

    编是用别人的精华充实自己的最好方式。当你拥有了足够的资料,找到了足够适合自己的信息,你又有了足够的心理感悟,编写就会容易很多。当然,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良好的记忆力,你需要把对你影响较深的东西背下来。现代信息量太大,如果记得不牢靠,很可能会闹出“关公战秦琼”的笑话。

    值得注意的是,编写不能替代原创的格言总结。毕竟,引用虽然好,但是却没有自己认真思考的话语更能打动人心。

    找个让人一听就记住的“属于自己的口号”

    在一般人的头脑里,口号大约属于政治、宗教或企业机构。事实上,普通的大多数人才是最应该为自己准备口号的。因为默默无名,所以更需要强有力的口号刻入他人的记忆。在即兴发言中,一个好的口号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口号可以体现一个人理念、价值、文化内涵、生活主张等等。听众只要听到这句话,就可以管中窥豹,一观对方全局。

    2008年,美国大选,奥巴马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并且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在他竞选期间,他的顾问团队提出了“CHANGE(改变)”主题,这个主题下打造了著名的口号——“YES WE CAN”。很快,随着日益激励的大选,这个口号被奥巴马演讲中反复使用,随着奥巴马登上总统宝座,“YES WE CAN””风靡了整个美利坚,甚至全世界。

    来看看,在芝加哥,奥巴马借一位106岁老妇人的视角来看美国,以及演讲结尾时,这个口号散发的巨大魅力!

    安妮经历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农田荒芜,绝望笼罩着美国大地。她看到了美国以新政、新的就业机会及崭新的共同追求战胜了恐慌。是的,我们能。

    二战时期,炸弹袭击我们的海港,全世界受到独裁专制威胁,安妮见证了一代美国人的英雄本色,他们捍卫了民主。是的,我们能。

    安妮经历了蒙哥马利公交车事件、伯明翰黑人暴动事件、塞尔马血醒周末事件。来自亚特兰大的一位牧师告诉人们:我们终将胜利。是的,我们能。

    人类登上了月球、柏林墙倒下了,科学和想像把世界连在一块。今年,在这次选举中,安妮的手指轻触电子屏幕,投下自己的一票。她在美国生活了106年,其间有最美好的时光,也有最黑暗的时刻,她知道美国能够变革。是的,我们能。

    ……

    现在,我们获得了回答这个问题的机会。这是我们的时刻,我们的时代。让我们的人民重新就业,为我们的孩子打开机会的大门;恢复繁荣,促进和平;让美国梦重放光芒,再证这一根本性真理,那就是: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一息尚存,希望就在;倘若有人嘲讽和怀疑,说我们不能,我们就以这一永恒信条回应,因为它凝聚了整个民族的精神——是的,我们能!

    也许,你记不住奥巴马演讲的长篇大论,但是哪怕你只听过他的一次演讲,你也会对“YES WE CAN”记忆颇深,而且很难忘记,可见口号的记忆植入性之强。在大选中,虽然奥巴马的竞选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是,口号“YES WE CAN”更是功不可没。

    这个充满朝气和希望的口号,一扫经济危机的阴霾,让选民感到奥巴马可以改变问题颇多的美利坚,甚至暗示着,每个美国公民都可以像他们的未来总统一样可以改变美国。尤其对于年轻一代,这个口号,带着浓重的励志和自我奋斗的感情色彩,显然深深地打动了他们,不由自主的就为奥巴马贡献了颇丰的选票。除了选票的悸动和媒体的热议外,甚至商家对此也很是追捧,美国西南航空甚至直接使用“Yes We Can”进行促销。

    这就是口号的巨大魔力,虽然简短,但是在反复重复间,就可以彰显一个人演讲的全部精华,唤起听众的共鸣。在即兴发言中,如果你有一个不错的口号,只要适时讲出来,顺便用其他几句话滋润一下,就会是一场不错的即时演讲。

    那么,具有强大魅力的个人口号要怎么设定呢?

    第一,打造你个人的独一无二。你的个性在哪里?你最想向公众推销自己什么地方?这是你的口号中尤其重要的部分。只有这样,你的口号才会新颖独特,吸引更多人的目光。来看看这些人的口号:

    乔布斯说:“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蒙牛创始人牛根生说:“别人从零起步,而我从负数起步。”京东集团CEO刘强东说:“地球村只需一间商店。”80后汽车之家总裁李想说:“在高速上保持预见性,把自己变成导演。”股神巴菲特说:“永远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签。

    当然对于普通民众的我们,还不是大腕,不妨直接说出自己的特性,这样会让人更好地记住你。比如,如果你想宣传的是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公司又很有名气,那么,把你的公司口号,改成个人口号也不错。

    第二,口号要精悍有力,便于记忆。为了便于记忆,口号一般都是小短句。所以,口号的每个字词,你需要再三斟酌。你的口号最好是朗朗上口的,冲击力较强的,别人听到之后可以震撼心灵,记忆犹新。另外,在口号中尽量不用使用别人口号中的“词语”,这会让你的口号独特性丧失得一无所有。当然,更不能照搬别人的口号,当然我们可以从大企业的“口号”里,习得一二技巧。

    要有“××就是××”的论断式语言

    当看说明文和理科的著作,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格式:“××就是××”,以此来给要表达的东西下定义,让人一目了然明白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在即兴发言中,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表明自己,让观众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价值观是什么,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或者对某件事的看法。这时,我们就可以对此做一个下定义式的表达,直接论断自己的想法。

    你的发言就以这样的论断格式开场——

    “对我来说,××就是××。”

    有了这个论断,你就牵住了牛鼻子,下面的发言也就有了主心骨。而在发言中,很多人说话都是模糊的,似是而非的,或者天南地北到处跑的,这样的论断式表达就很有力量感,很容易吸引人,听众会有这样的反应:“为什么这么说呢?”“什么意思,听听……”“真精辟,就是这个样子!”

    来看看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第一次就职演说,开场不久他就以有力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直言总结美国现状,让美国民众镇定下来。

    这是一个民族献身的日子。值此我就职之际,我确信同胞们期待着我能以我国当前情势所迫切要求的坦率和果决来发表演说。现在尤其有必要坦白而果敢地讲真话,全部的真实情况。我们不必畏缩,不必躲闪而不敢正视今天的现实。这个伟大的国家将会像从前那样经受住考验,它将复兴起来,繁荣下去。

    因此,让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感到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这种难以名状、失去理智和毫无道理的恐惧,麻痹人的意志,使人们不去进行必要的努力,它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

    1933年的美国,正是经济大萧条席卷之际。这个时期,到处是倒闭、失业、破产,经济的衰退,造成四分之一的美国民众失业。恐惧、绝望、恐慌,是整个美国的基调。

    而罗斯福的前任胡佛政府,对这次危机竟然束手无策。这让美国民众开始质疑政府和现行的社会制度。所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直言现状:“我们唯一感到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此时,任何夸夸其谈或者隐瞒问题,都比不上直言问题更有效果,民众需要的是实打实的行动。而在就职演说中,最切实的行动就是认识现状。

    这之后,罗斯福又进行了“炉边谈话”,抛弃了政治家的高高在上的自信和歇斯底里的呐喊,罗斯福以父亲、朋友、邻居的的态度,发表了演说,虽然说的是专业话题,但是几乎小学生都能听懂。在结尾时,他又做了论断式的表达:

    “归根结底,在我们调整金融体制时,有一个因素比货币更重要,比黄金更金贵,这就是人民的信心……我们团结起来就不会失败!”

    而与演讲并行的,是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大刀阔斧地在诸多行业中进行改革,后来迎来了美国的新生,而这些改革这就是享誉中外的“罗斯福新政”。

    论断式表达可以在你发言中的最前面,也可以是你发言的总结语。

    如果在发言最初用这个表达,就要做到“开门见山,一针见血”,迅速把表达最关键的点用这个方式提出来,做到精辟、简练,这样才能让你的观念直击听者。

    1946年,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说道:“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纸老虎的论断,提纲挈领,为后面发言的展开做了总结,而这样的强有力的论断将当时那些质疑的、动摇的、模糊的声音全部打消掉,极大地激起了军民抗战的自信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果在发言中,将论断式语言用在最后总结上,最好有所升华,这才能激起听众的激情。值得注意的是,最好不要把论断式语言频繁用在不重要的内容上,这会让人觉得讲话中心不明。

    冲击力原来是这么回事

    在即兴发言中,怎样说才能更有力度、更有冲击力、更有气势?怎样说才能以最快速度攻入人心,让人印象深刻,终身不忘?

    答案是:三个排比词。

    排比是写作的修辞方式。如果稍微留意就会发现,著名演讲家的演讲词中都少不了排比的身影。不管是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还是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再或者是职业演说家的演讲稿,排比都占据其稿件中的重要一席。

    排比内容大多都是以递进方式表达的,这样就会营造出雷霆万钧的气势,演讲起来的话,排比内容是均衡的、整齐的、有节奏和旋律的,如果排比末尾押韵的话,更会带给人耳目一新的听觉享受。在这样的听觉盛宴下,观众的注意力瞬间就会被吸引住。当然,我们在即兴演讲中,排比内容不必要像写作那样长篇大段,仅仅几个词或短语即可达到不错的效果。

    聚会上,一个年轻的销售员刚到公司不久,突然被经理点名要求说上两句。说什么好呢?资历不高,经历和经验不足,小伙子决定带头干杯。于是,他说道:“我是新人,那就带头干杯吧!希望大家都喝得尽情、尽兴、尽力!干杯,干杯!”

    “嗯,小伙子,挺会说话,有前途!”经理说。

    “就是,咱们部门又来一干将!”另一人附和道。

    职场新人用“尽情、尽兴、尽力”开场,三个排比词一出,就带动整个场合的氛围,言简意赅,毫不拖泥带水。这样的一番话自然会得到赞扬一片。在如此场合下,长篇大论反而不如这样的精短总结更好,毕竟大家的注意力还有另一部分——吃喝。所以,越是这样简短的即兴发言排比就越要去除铺陈,不要任何的过程,直插主题,这样才会给人爽快、利落的感觉。否则,来场说教式的长篇大排比,会很让人觉得扫兴。

    当然,如果没有时间限制,你也可以用稍长一些的排比句,以加强自己的语言攻势。

    西安事变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陈毅负责接洽抗日合作事宜。1937年9月12日,在彭育英的陪同下,陈毅抵达了赣州,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代表、江西省抗日义勇军编练处副主任熊滨以及江西省第4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马葆珩谈判。

    在谈判中,国民党第46师的一个代表竞摇头晃脑、大言不惭地说什么“无所谓国共合作,这种说法英美不习惯”。

    陈毅当即质问他:“你代表谁?代表英美吗?”

    那人一听就慌了手脚,答道:“对不起, 这不是兄弟的意思,我们中央党部的文件指示我们这样讲的。”

    陈毅听到这个说辞更是愤怒地站了起来,说道:“你要代表英美,就没有资格和我谈判。我们的队伍要下山,你挡不住! 进赣州,你挡不住;中国有共产党,英美也挡不住!形势变了,你的脑袋也得变!”

    那人听到陈毅这番话,赶紧表示歉意说:“是,是,很对,很对。”

    陈毅的一席排比,三个“挡不住”,言辞锋利,如匕首投掷,立刻就把对方说得慌了神,可见排比的攻击力之强。

    在演讲中,排比之所以能达到这样强烈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排比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运用相似的词句,从多个侧面来论证、铺陈、反复、强调,就像万花筒一样展开,唤起听众的注意。

    一系列的排比,在重复中不断突出主题,或并列或递进的关系,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将演讲者的观点树立的更加立体形象。如此集中、鲜明的表现形式,在即兴发言中,很容易激发听众的情绪,让人深受震动。

    当然,想要在即兴发言中,使用排比大发神威,平时功课不能少。

    具体来说,你要怎么做呢?

    第一,举一反三。在不同场合下,抓住一切机会,多多关注、总结和运用排比词。如果这个场合用这个词可以表达,那么用另外的词怎么表达呢?你需要最少找到三个词,才能完成一个排比句式,也才能让排比具有冲击力。如果你的习惯养成,就可以信口拈来。

    第二,他山之石。从名人或身边社交红人的发言中学习,并总结归纳出经典的排比句式。的确,很多排比都是有句式的,看多了,听多了,你也就会张口说出让人吃惊的精辟言论。

    如果你在即兴发言中深入运用,就会发现排比词句的力量。排比词句的类型各种各样,比如判断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等等,每一种类型都给你提供一种尽情发挥的模板。但是,我们这里所提供的也只能是一个思路和方式,真正能让你成为排比应用高手的还要靠你在工作生活中的实践训练。最后,有一个简单的提醒,那就是当你在即兴发言中运用排比时,要注意字数最好不要太多,同时要尽量有新鲜的变化,这样才能达到跌宕起伏的效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