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不用太较真
世界级画家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的假画,从来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概不追究。有人对此不理解,毕加索说:“我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穷画家混口饭吃不容易,我也不能为难老朋友,还有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况且我也没吃什么亏。”
意大利的诗人、散文家和剧作家阿雷蒂诺说:“人如果太较真,就是不懂如何生活;不较真既是盾,刀枪不入;不较真又是箭,什么盾也挡不住。”如果说官场上的“不较真”能够让自己进退自如的话,那么在与人交往中的“不较真”就能让自己左右逢源了。所以,在不较真的时候,我们就得装模作样、装聋作哑,甚至是装疯卖傻。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现代商业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公司垄断了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在为人处世方面,洛克菲勒很有一套,尤其善于装糊涂。
有一次,洛克菲勒正在工作时,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他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用拳头猛击桌面,大发脾气:“洛克菲勒,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办公室所有的职员都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拿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像傻子一样注视着他,对发生的事似乎毫无知觉,就如同被骂的是另外一个人一样。
那无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怒气渐渐平息下来。他是准备好了来此与洛克菲勒大闹一场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会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去反驳。但是,洛克菲勒不开口,他反倒不知如何是好了。不得已,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猛敲了几下,可是仍然得不到回应,只得索然无趣地离去。再看洛克菲勒,就像根本没发生任何事一样,重新拿起笔,继续他的工作。
懂得装傻的人绝不是傻瓜,而是真正的聪明,就比如洛克菲勒。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斤斤计较、咄咄逼人,看似聪明绝顶但最后往往是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才是真正的傻瓜。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么借酒消愁,要么以牙还牙,这都是错误的做法。怎样才能做到不较真呢?
第一,要学会理智处事,沉不住气时反复提醒自己要以理智的心态来控制感情。
第二,要学会苦中作乐,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发泄郁闷。
第三,遇到难受、挫折、失败的事,不妨找知心朋友聊聊天。
第四,欲望少一点、心胸宽一点,这样更能保持心理平衡,维护身心健康。
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这样的人活着会很累。与其让自己身心疲惫,还不如在现实生活中,用一种“不较真”的思维方式,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该糊涂时就糊涂,这是历来被推崇的高明的处世之道。一个人如果真能如此地“不较真”:淡泊名利、虚怀若谷、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知足常乐……那么这辈子就会过得自在洒脱。
不要跟李嘉诚比财富
明朝有一个叫胡九韶的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他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但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福气。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有福气呢?”胡九韶说:“我们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福气又是什么呢?”
胡九韶的这种想法可不是阿Q精神,他的这番话实实在在地蕴藏着深刻的人生经验,他因此生活得很快乐。有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他们不满足的心态。而心态不满足的原因有两个,要么是好高骛远,月薪1 000元的人希望月薪10 000元;要么是找错了参照物,与李嘉诚相比自己太穷了。
不幸来自于比较,幸福也来自于比较。我们如果以正确的角度来作比较,就会发现自己真的有多么幸运和幸福。
如果你早上起床的时候,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你就比几百万人幸福,因为他们已经看不到升起的太阳了;如果你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可怕,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饥饿的煎熬,那么你已经比5亿人都幸福了;如果你能够随便出入教堂或寺庙,没有任何被威吓、被施暴、被杀害的危险,那么你就比30亿人幸福了;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服,有房住,有床睡,那么你就比世上75%的人都幸福了;如果你在银行有存款,口袋里有钞票,盒子里有零钱,那么你就属于这世上8%的幸福之人。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在《论快乐》中说:“无论是拥有巨额财富,还是荣誉,还是芸芸众生的仰慕,或任何其他导致无穷欲望的身外之物,都无法了结心灵的烦扰,更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凡满足天性者,一点一滴便足以使人富有;而若是填补欲壑,纵然是万贯家财,所带来的也不是富有,而是贫困。”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将伊壁鸠鲁这个观点演变成了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已经得到的/所期望得到的。这就是说,我们已经得到的是分子,希望得到的是分母,两者相除就是幸福的指数。如果我们在没有能力将分子变大的情况下,也就是没法获取更多的东西时,如果能将分母缩小也就是对现状保持满足的心态,那么幸福的感觉不会比任何人少。
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说:“拥有亿万财富的喜悦,与农民种红薯获得丰收时候的喜悦,在内心的感受上是一样的。”刘永好的意思是说,亿万财富与一大堆红薯,会给予人们相同的快乐。当我们没有能力挣亿万财富的时候,那就去收获那堆红薯吧,你同样会很快乐。
据说英国一个专门研究快乐来源的国际组织,曾对4 000名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是——低收入的人比年薪超过10万美元的高薪阶层的人更容易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享受感到快乐,高收入的人很难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在国内,也有类似的说法,就是月薪1 500元的人幸福指数是最高的。
这两个结论看似有些违背常理,因为很多人认为钱越多就会越幸福。实际上,钱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恰到好处。比如月薪500元的人,他们的收入大体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也就是可以做到饿了有饭吃,冷了有衣穿。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去炒股或者投资,也就不会因为亏损而担惊受怕。他们的工作往往也比较稳定,有比较充足的业余时间,这不是幸福又是什么呢?
微信朋友圈流行一个段子:
事业无需惊天动地,有成就行;
人生无需长命百岁,健康就行;
金钱无需取之不尽,够用就行;
感情无需死去活来,温馨就行;
朋友无需推杯换盏,理解就行;
思念无需望眼欲穿,想着就行。
不管你是家财万贯,还是一贫如洗,其实平静下来想一想,人的一生如此短暂,与其为了追逐名利而身心疲惫,还不如在竞争激烈、物欲横流、诱惑无处不在的现实社会中,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以不生气、宁静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一切,不困于名缰,不缚于利锁,这样心灵才会自由,人生才会快乐。
计较越少,幸福感越强
只要稍微留意,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当今中国,物质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拥有幸福感的人群却日益减少。压力、抑郁、野心、烦恼等,像泛滥的洪水一般肆意地充斥着人们的神经。于是,他们在内心深处大声质问:“为什么幸福的人不是我?”“我幸福起来为什么如此难?”
在校生说自己不幸福,工薪族也说自己不幸福;有的人在缺钱时郁郁寡欢,“穷”得只剩下钱时也悲从中来;有的人为进不了名利场而失落,从商为政的又会因公务缠身变得寝食难安;茕茕孑立者为未来迷茫彷徨,有伴侣者却感叹走入围城,难觅到幸福……在日常生活中,快乐、幸福对很多人而言,宛如成为了一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事情。他们沉溺于对自我、对生活的质疑的泥潭之中,就好比遇见一道难度系数极高的数学题,百思却不得其解。
为什么人们的幸福感如此缺乏?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太过于注重物质,忽视了精神生活的跟进;有一部分人则是计较之心过重。事实上,那些自我感觉幸福的人,往往都不是因为他们原本拥有的很多,而是由于他们计较的很少。
一个夏日的下午,15岁的少年杨帆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杨帆皱着眉头问智者:“我如何才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变得笑容满面呢?”
智者笑着说:“孩子啊,你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觉悟,实在难得。”
接下来,智者送给杨帆下面四句话——第一句:把自己看成别人;第二句:把别人看成自己;第三句:把别人看成别人;第四句:把自己看成自己。
杨帆说出了自己对前三句意思的理解,很令智者满意。
“把自己看成别人”,意思说的是,在有痛苦感袭来之际,你不妨将自己视作别人,如此一来,痛苦指数自然会降低。当你喜笑颜开之时,同样将自己视作别人,没有谁会无缘无故为旁人的喜悦之事而手舞足蹈,因此,你就会变得淡定从容。当你修炼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不再计较得失荣辱,内心就能获得安宁。就算是好事临身,也能泰然处之。保持平和心态,生活就会充满乐趣。
“把别人看成自己”,意思说的是,自己要怀一颗同情之心,心甘情愿地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意图和初衷。当别人做出让自己感觉不舒服的举止或行为时,不妨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这样,你可能会发现,其实对方的所作所为并非恶意,而是有一定苦衷的。倘若条件许可,你还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别人伸出援助之手。
“把别人看成别人”,意思说的是,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无论什么场合,或者什么状况之下,都不要对别人的核心领地进行侵犯。就算是夫妻,也不要想当然地以为互相之间必须百分百透明,毫无隐瞒,因为互相尊重、理解和信任,才是婚姻当中最为重要的事项。
对于第四句话,杨帆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便向智者请教。
智者意味深长地说:“这句话需要倾尽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去推敲和理解,当你将这四句话统一起来,贯穿始终,融合在意念里,付诸实践中,你就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其实,智者说这番话的初衷是想让杨帆真正地做回自己。在这四句话中,第四句话的分量最重,指的是只有凡事不斤斤计较,坦诚生活,宽容大度,幸福才能成为生活中的主导。
情绪掌控术 抵达幸福深处的九个台阶
心理学家们通过对“主观幸福”进行研究后提出新发现:幸福感跟男女性别、年龄大小的关系并不紧密。依照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克塞克的说法,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的状态中。他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堪称是抵达幸福深处的九个台阶。这些建议或许能帮我们激发动力,获得灵魂内在的幸福。
1. 换一种别样的心情对待生活
将孩子的笑容视作珍宝,在对朋友伸出援助之手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还可以跟好书中的人物一起欢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时常计较生活无滋无味的人,往往是因为没有一双发现快乐的眼睛。俯下身,低下头,跟周围的孩子打声招呼吧,他们天真无邪的表情一定会将你心中的美妙感受勾起的。
2. 挤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一些事情
我们时常听见不少人抱怨自己“没时间”。其实,倘若每天早晨能够早起床30分钟,或者晚上提前30分钟将电视(或电脑)关掉,一年下来,就会多出365个小时。这么算下来,我们怎么会没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只要好好利用这些时间,定会让你的生活每日都在惊喜中度过。
3. 善待周边的人
我们要学会善待周边的人,比如优待朋友、配偶等。调查显示,可以一下列举出5个亲密朋友的人,比列举不出任何朋友的人,幸福指数更高。
4. 脸上时常洋溢出幸福感
实践表明,脸上时常洋溢出幸福感的人会感到更幸福。这是因为时常欢笑可以在大脑中激发出幸福的感觉。有研究显示,那些遭逢小偷、骗子的人,通常是一脸愁容、失魂落魄的人,因为此种状态中的人心智最弱,最易成为坏人的盯梢对象。所以,平日里就算遇到困难,也要打起精神,嘴角扬起自信的笑容。你会发现,你的微笑更容易换来别人的微笑与援手。
5. 让自己有事可做
不要将自己困在电视机(或电脑)前,而应该沉浸于能用你的技巧和能力做的事情里。再有,等车、等人、看电视等广告的空当时间,也不妨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比如聊天、讲笑话等。如此一来,生活就会少一些烦躁枯燥,多一些愉悦与幸福。
6. 积极参加室外活动
一个人在阴沉的暗室中待的时间过长的话,情绪也会变得沉重压抑。这个时候,不妨换上一件颜色亮丽的衣服,走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鸟语花香,在温煦的阳光里小跑,都有助于我们消除压力与烦恼,迎来幸福的感觉。
7. 保证休息时间
通常情况下,幸福者总是有着充沛的精力,因为他们明白,留出时间享受每日的睡眠。这是净化心灵的时间,也是获取幸福的充电器。
8. 努力消除消极情绪,并试着将“微幸福”积攒于心积极情绪总是催人奋进,幸福者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努力消除消极情绪的过程。一个人是否愉悦地度过每一天,关键并不在于他身上有什么大的乐事发生,而在于许许多多琐碎的小乐趣。如果你想走进幸福深处,不妨试着将一些“微幸福”积攒于心。
在英国,有一家名叫“三桶白兰地”的机构,为了寻找那些发生在我们生活中最为普通却让人幸福感油然而生的小事,该机构发起了一项针对3 000名英国人的小调查。在调查中,研究人员罗列了50个不同的选项,让受访者一一做出选择。其中,“在旧牛仔裤的口袋中发现10英镑”成为了最让英国人有幸福感的一件事。再有,“躺在刚刚清洗干净的被窝中”和“看见一对老年人一起牵着手散步”也让受访者大感幸福。事实上,在跟受访者沟通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单单对这些幸福的小事进行阅读就已经令人产生幸福感了。因为当人们在阅读它们的时候,就已经踏上了一条快乐之路。
下面是研究人员调查出的30件最幸福的小事:
在旧牛仔裤的口袋中发现10英镑;外出游玩;躺在刚刚清洗干净的被窝中;在大海中畅游;阳光好的时候出门散步;坐着晒太阳(坐在哪儿都行);意外收到礼物或鲜花;收到一条来自爱人的温馨短消息;(和我爱的人,或爱我的人)拥抱;有人送自己一张感谢卡;看见一对老年人一起牵着手散步;风和日丽之际开车去兜风;买彩票中了点小钱;规划好一个假期;听到自己喜爱的音乐;买到了物美价廉的物品;与长期未见的老朋友邂逅;在公园中野餐;获得升迁;(跟爱人一起)度过浪漫的一晚;聆听一首能让人回忆往昔的歌曲;回翻老照片;结识新朋友;可以一个人静静独处;在乡野之间随意行走;听到婴孩的笑声;跟友人一起出门约会;清晨醒来,猛然意识到是休息日;吃到巧克力;吃到甜点。
9. 有精神信仰的人,幸福指数更高
人类的身体对物质需求并不高,倘若消耗过多的精力去追求,到头来只会让心灵一片空虚。不妨多寻找一些精神享受,比如救助流浪小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等。有无精神信仰与幸福感的调查显示,有精神信仰者的幸福指数更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