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孤城-尾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黎明时分,带有浓烈腥味的海风中还夹带丝丝寒意,天边,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将蔚蓝色的天空映衬得格外美丽,给偌大的东方都会镀上了一层金黄色的朝霞。大上海像一卷宏伟的画卷在他的眼底壮阔展开。

    站在礼查饭店24楼的阳台上,拉贝正极目远眺,同时伸开双臂,做了个深呼吸。

    拉贝回头看看仍在酣睡中的妻子,她那安静的、娇嫩的脸庞上还挂着泪珠,他又扭过头,贪婪地俯瞰着大上海那壮丽的市景。

    有人在轻声敲门,拉贝拉开门,原来是服务生,他手里拿着一份报纸,还推着一个装满早餐食品的小推车。

    “先生,请用早餐。”

    “好,我自己来。谢谢。”拉贝接过推车,打开申报的头版。一行黑体大字跃入眼帘:向约翰·拉贝先生致敬。

    下面是报纸的全文,拉贝仔细地阅读起来:

    当日本的部队在11月底以极快的速度向中国首都南京挺进时,在外国人的私人圈子里产生了建立一个安全区的想法,使外国侨民和中国的平民在预期发生的战斗时可以找到一个避难的地方。国际委员会由此诞生了。它把不同国家的公民(其中有9个德国人,还有许多美国人、英国人等)联合了起来。西门子洋行南京办事处代表约翰·拉贝先生在他的全体委员们的信任下,被任命为委员会的主席。

    战斗爆发时,安全区已经组织完毕。委员会的成员们本来可以到停泊在扬子江上的轮船上去避难的,这并不困难。可是,拉贝先生和他的委员们放弃了自己到安全地方去的机会,决心将承担的使命进行到底。由于他们不怕自我牺牲的行动,在中国部队撤退和日本人占领南京后那些困难日子里,使数十万人得以免受饥饿和寒冷,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保护他们免受可怕的遭遇。

    安全委员会的主席承担着最大的工作压力,工作的成绩主要应归功于他。约翰拉贝先生在南京困难的日子里,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他的献身精神,给“德意志”这3个字和他的祖国带来了荣誉。

    …………

    拉贝随手把报纸一扔,心里说:“别再吹我了,我都有些飘飘然了。”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拉贝在上海总商会和西门子上海办事处的安排下,进行了几场活动:招待会、座谈会、介绍会、酒会。为了避免受到日本人可能的追缉,活动都是秘密进行的,他的住处也几经变更。尽管如此,他受到在上海的全体德国同胞的热烈欢迎。

    二月底的一天下午,天上下着冻雨,拉贝接到通知,独自乘黄包车来到太古码头,远远地走过来三个男人,都穿着灰西装,手里提着行李。

    原来他们是崔际胜、马如龙和曾沧海。三人一见拉贝,都上前和他拥抱告别。

    拉贝望着曾沧海,拍着马如龙的后背,动情地说:“马先生,曾先生,你们二位的所作所为,让我见识了,什么叫战斗到最后一分钟,最后一个人,最后一颗子弹。中国有你们这样的战士,我相信,中国不会亡国!”

    马如龙和曾沧海谦逊的笑笑说:“我们不算什么,只是尽了军人的本份。而您拯救了20多万中国人的生命,这才叫奇迹,这才叫伟大,您的这种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的精神让我们感动不已,铭记终生。”

    拉贝流着激动的泪水,说:“怎么,朋友们,你们要走了吗?”

    马如龙指指曾沧海说:“我们明天才上船,今天是来送他的。”

    曾沧海脸上露出坚毅的神色,“是的,我要返回新四军部队,继续和鬼子战斗。”

    拉贝动情地说:“曾,我会想你的。”

    崔际胜把一个大提包交给曾沧海道:“好兄弟,该上船了,一路保重。”

    马如龙上前和曾沧海紧紧拥抱,二人盯着对方的脸,目光中满是惜别之情。

    马如龙说:“老弟,咱俩是不打不相识,这场战斗,我们两杆狙击枪,打出了中国人的国威,打出了中国人的军魂,给了小鬼子最为惨痛的教训。但愿我们两党今后不再打内战,掉转枪口,一致对外,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曾沧海道:“老哥,你说得对,我会记住你的话,把子弹都留给小鬼子!”

    曾沧海转头望着崔际胜说:“老崔,老马肯定要回部队,那你呢?”

    “我?嘿嘿,”崔际胜抹了把脸,无比骄傲地说:“我这么大一英雄,回去肯定官升一级,坐上处长宝座啦,搞不好还能得一枚三等云麾勋章呢。”

    马如龙嘴一撇,鄙薄地一笑道:“他呀,升官倒是小事,这回他的战争财可发大发啦,这就叫‘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嘛。”

    听了这话,几人都开心地笑了。

    “兄弟们,就此别过。”曾沧海接过提包,毅然转身,走上舰桥。

    望着曾沧海远去的背影,四个男人都向他挥手告别,人人眼中都饱含着泪花。

    1938年3月16日,拉贝和妻子乘坐孔特·比安卡·马诺号邮轮返回家乡。

    抵达香港时,已先期到达那里的潘机长带着他的家人到码头上来迎接他们。

    潘机长以令人感动的方式接待了他们3天。德国侨民在香港的德国俱乐部为拉贝举行了招待会,拉贝在会上报告了他的部分经历。

    几天后,以法尔肯豪森夫人为首的几乎全体德国人都到船上和拉贝及其妻子告别。

    他们乘坐豪华意大利邮轮经过马尼拉和孟买,于1938年4月12日抵达热那亚。

    他们于4月15日到达柏林。

    在柏林,拉贝处处都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国务秘书、大区党部领导人柏勒授予了拉贝一枚红十字功勋勋章。在斯图加特,拉贝被授予了国外德侨功勋银质奖章。中国政府授予了拉贝蓝白红绶带玉石勋章。

    5月2日拉贝在柏林的西门子舒克尔特厂办公大楼电影院大厅作了报告;5月6日在外交政策局,5月12日在远东协会,5月19日在西门子城,5月25日在蒂尔此茨河畔的国防部也分别作了报告。国防部的人其实只是对拍摄的影片感兴趣。

    拉贝内心期盼大区党部领导人柏勒能带他去见元首,但这个希望没有实现。拉贝便不假思索地在6月8日将他的报告寄给了元首。

    报告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元首:

    我在中国的大多数朋友都认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份完整的有关南京真实情况的报告面呈给您。

    在此附上的是我所作报告的文稿,其目的不是为了公开发表,而是为了履行我对身在中国的朋友们许下的诺言,即向您通报南京的中国平民所遭受的苦难。

    如果您能让我知晓,此份文稿已面呈给您,我的使命也就此完成。

    在此期间,我已被告知,不得再作此类报告以及展示相关的照片。我将谨遵此项规定,因为我并无意和德国的政策以及德国当局唱反调。

    我保证坚定地追随并忠实于您。

    约翰·拉贝

    1938年6月8日

    然后发生了意料不到的事情,几天后拉贝被盖世太保逮捕了。他本人连同他的6本日记被两名官员用汽车带走。到了位于阿尔布雷希特街的警察总局,拉贝在那里被审问了四个小时,后来他们责成拉贝要保持缄默以后,又恭敬地把他释放了。

    从此以后,政府不允许拉贝再作报告,不准他出书,尤其是不许再放映马丁在南京拍摄的有关日本士兵暴行的影片。

    他们取走了拉贝的日记和影片。1938年10月拉贝收回了他的日记,影片却被警方扣留了。

    与此同时,帝国经济部通知他,说他的报告已被最高层阅过,但德国的外交政策不会改变。

    听了这话,拉贝淡然一笑,他觉得自己从今以后再也不怕妖魔鬼怪和跳梁小丑了,再也不用理会甜言蜜语和威逼利诱,可以坦然面对同事、家人和国家,因为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