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易经系辞传-通志成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心向往之

    本章论易之用,先以辞变象占分述,继而推崇至精、至变、至神,最后归结于极深研几,通志成务。行文流畅优美,令人神往。

    圣人作易,君子习易;言圣人之道,即表示作易者的构思和用心。《易经》的文辞精练深刻,尤其爻辞更是达意的杰作,可作为表述思想,铺陈理论的模板。《易经》卦爻间的变化错综复杂,息息相关,可作为戮力行动时的参考。《易经》的卦象摹拟自然而生,蕴含许多创造发明的原理。易占精准神妙,可助人预测未来。

    制器尚象,详细的内容及例证见系下传第二章。人类文明史上的许多创造发明,与《易经》、易象暗合,深悟易象,可以激发制作的创意和巧思。尚字须活看,指的是师其意,而非师其法。尚其辞、尚其变、尚其象、尚其占,皆非拘泥定式,而是融会贯通后的活学活用。

    尚字也是《易经》经传的常用字,《说文解字》释为:“庶几也”。见贤思齐,心向往之。老子云:“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希圣希贤,表示成圣成贤者毕竟是少数,可以发愿追求,未必能至。尚字从八从向,八象气之分散,人各有所尚,各有所求。人生因梦想而伟大,得偿所愿是既济,愿欲未偿为未济。一个尚字,真是触人衷肠,微妙已极。

    周易尚什么呢?泰卦九二“尚于中行”、蛊卦上九“高尚其事”、坎卦“维心亨,行有尚”、丰卦初九“往有尚”、节卦九五“往有尚”。讼卦彖传“尚中正”、小畜彖传“尚往”、大畜彖传“尚贤”、丰卦彖传“尚大”、剥卦彖传“尚消息盈虚”。观卦六四小象“尚宾”、大壮九四小象“尚往”、损卦初九小象“尚合志”。

    辞、变、象、占的四分法,亦见于系上传第二章:“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精研思想理论,以创造发明,悉心预测,以决策行动。君子习易,一观一玩,正是尚的精神表现。

    受命如向

    谈完四尚后,接着讲三至。尚是心向往之,至是真至做到。至字依《说文解字》,本义为“鸟飞从高下至地。”代表坤卦涵藏众生、落实理念的精神,有配合无间之义。坤彖传云:“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文言云:“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初六爻辞称:“履霜坚冰至。”六五文言称:“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全部与至字有关。

    不仅坤卦言至,乾卦九三文言亦云至:“知至至之,可与几也。”九三为人之正位,终日乾乾以行天道,就是为了落实理念。爻变成履卦,脚踏实地,意义更为显豁。系下传第七章论忧患九卦,以履为首,称“和而至。”人生天地间,诸般履历试炼,总期待以和平的方式而达到目的。

    四尚中,卜筮尚占居最后,大有“善易者不占”之意。但往下讲的至精、至变、至神,似乎又针对占筮而发。是以二字,承上启下。辞变象占既为圣人之道,君子习易,自然灵活运用,将有所作为和行动之前,敬慎问占,以谋定夺。受命如向,是说意之所往,都能充分反映在卦象中。如即佛经所云如法、不如法之如。易占的作用,在吸收信息,反映真实,并提出解答,就像一尘不染的明镜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决不会有半丝扭曲。受命,指接受占者的问题,好像承受上级的指令一样。

    如向也有解释成如对面相向之意,易占就像个贴心的好友,懂得倾听占者的疑难和心事,让你无所畏怯,无所保留。教堂里对神父的告解,心理谘商时,躺在卧榻上的任情陈述,都提供了困顿人生一个纾解的空间。当然,有问就有答。易占所作出的回应,灵巧细腻,高明透顶,譬如撞钟,大扣则大鸣,小扣则小鸣。因此,又有人以“如响斯应”来解释如向。

    总之,易占的机制颇似计算机数据库,输入什么指令,经检索计算后,即输出相应的答案。输入基本上是以意念控制,故而愈专注,输出即愈精确。占者若负面情绪干扰过甚,以致心神耗弱不定,理论上是有可能得出不佳的答案。蒙卦卦辞所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正是深中肯綮的说明。计算机操作上所谓的"garbagein,garbageout!"完全符合“受命如向”的易占原理。

    无有远近幽深,不受时空距离、观点立场,及内蕴情怀的种种影响。遂知来物,就可以充分预知未来发展的形势。不是天下至精密的学问,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人皆难免有主观成见及感情包袱,而易占的操作,却能将之降至最低。只要占者练习放空自己,虚心承教,了解未来绝对是有可能的。

    佛言诸法无我,庄子云嗜欲浅天机深,易主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皆为无有远近幽深之义。《金刚经》说的更洒脱自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参伍错综

    系传第四章曾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物若至精,操作恰当即能生至变。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正是说的筮法,在前章论大衍之数时已讲过。参伍一辞,屡见于先秦之书,为思想方法上的重要术语。如《荀子.议兵》:“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韩非子.备内》:“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八经>:“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扬权>:“参伍比物,事之形也;参之以比物,伍之以合虚。”参伍究竟是什么意思?

    参即参观比较,把不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平行思考,看看能不能得到些启发;伍则是同样的东西,尝试变换观点,以期面面俱到。其实这正是错综的观念:一卦六爻全变为相错,若能触类旁通,相反不碍相成。一卦六爻对立反视为相综,一体两面,同时俱生。明儒王船山说的好:“参者,异而相入;伍者,同而相偶。”参即错,横向并列思考;伍即综,纵向豁然贯通。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在筮法上是指成卦之后,有关爻变、卦变的复杂考虑;在人事的做法上,则为引伸触类、圆融无碍的周到处理。

    通其变,将参伍的原则用到极致,就能搞通一切变动的现象,成就天地间的丰功伟业。极其数,将错综的数理深度发挥,就能决定事变的最后结果。不是天下最通达的学问,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刚柔交错为文,经纬天地为文。贲卦有文饰之义,据彖传所称,又有天文及人文的意涵。离卦为网罟之象,综横交错,息息相关,象征人类光辉灿烂的文明。乾坤两卦有《文言传》,阐述刚柔迭用的人事奋斗之理。小畜卦《大象传》称称“懿文德”,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贵在以和平手段化解矛盾。通其变,以成天地之文,充分显现了人理解自然、运用自然的成就。

    《系辞传》第五章有云:“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依传解传,所谓遂成天地之文,应指人事而言,而遂定天下之象,又与占法预测有关。大衍之法,十八变后所得出之卦,还未必是最后结果,必须极其错综之数,才能确定事变的发展方向。“阴阳不测之谓神。”知来、通变之后,继续深探推高,则入神妙不测的境界。系传第四章继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之后,亦称:“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所以本章在至精、至变之后,又论至神。

    感而遂通

    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和前面所述“无有远近幽深”相似,功夫却更精纯。相对于“君子将有为,将有行”的执念,呈现澈底的清明虚静。真如《般若心经》所言:“无罣碍,故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荀子.解蔽》有云:“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管子.内业》则称:“人能正静…鉴于大清,视于大明。静慎无忒,日新其德,徧知天下,穷于四极。”精神心志愈清明,反应愈灵敏,能如感斯应,于瞬间徧知天下事故之所以然。不是天下最神妙的学问,怎么会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这种神妙的感应作用,《易经》居下经之首的咸卦颇有阐明。咸卦上泽下山、外悦内止,所谓山泽通气,二气感应以相与。对外开口,以吸纳一切讯息,在内却精神内守,不动如山。《大象传》云:“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山上之泽如天池,波平如镜,不受污染,天光云影尽映其中,一片祥和静谧之貌。彖传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则是对天地间无所不在的感通作用,发抒最大的礼赞。

    天下之故的故,既表示已存在的事实,又为所以然的原因。温故而知新,鉴往能知来。知故是一切思维的起点,也是豁然贯通的终点。《杂卦传》以故字诠解三卦:“随,无故也…革,去故也…丰,多故也。”不论如何面对故,首先都得知故。系传第四章云:“知幽明之故。”重视内在深层机制之探索。本章通天下之故,则涵括万有,强调全面的感知。

    谈完三至之后,本章对易之用下了结论:“极深研几,通志成务。”下最深切的工夫,去研究事理人心的机微,以沟通天下众人的心志,群策群力,完成伟大的事业。

    志是人心之所主,天下之大,品类之众,可谓人各有志,通天下之志真是谈何容易?同人卦彖传称:“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如何通呢?《大象传》提示入手处:“君子以类族辨物。”澈底分析清楚各个族群的差异,尊重其文化特色与生活方式,谋求族群的和谐。然后存异求同,往人性深处去发掘共识。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虚心深求,一定可以找到。

    通天下之志,才能成天下之务。政治家了解愈多的民意,愈能合理施政。企业家了解愈多消费者的想法,愈能开拓广大的市场。宗教家了解人心深处的渴盼,愈能引领众生,离苦得乐…。

    几即机,是整部《易经》思想的重大关键:易论变,而知机方能应变。机是所有事变发生前的朕兆,隐微不显,难以辨识,但却能决定往后的事态发展。所谓当机立断、见机而作、洞烛先机、抢占先机,人生的真知和力行,都得扣住机来运作。机稍纵即逝,在第一时间处理好,危机可成转机。做生意讲商机,行军作战有兵机,修道重天机。机事不密则害成;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庄子称:“万物皆出于机,入于机。”《黄帝阴符经》且云:“人心,机也…其盗,机也…动其机,万化安。”一言以蔽之:

    "Timing is everything!"

    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易象易占之神妙,确确不可思议。《杂卦传》称:“咸,速也。”如感斯应,快到几乎没有任何落差。疾本也有快的意思,但与速不同,而是求快出了毛病。行事像箭一样直,想一发中的,忽略了迂回顺势的重要。复卦一阳来复,见天地之心,呈螺旋形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即有“出入无疾”的断语。损卦惩忿窒欲,六四爻辞云:“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遄即速,速有喜和损其疾相对,不疾能速,又快又准,且无毛病。

    三唯中,唯神与至神呼应,唯深和至精相关,唯几通至变,本章的结论其实仍一气相承。四尚、三至、三唯,反复论证,以明大易之用。末尾再言:“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以终结全章,并注明为孔子所言。

    值得注意的是:三至虽似针对易占而发,实可不限于卜筮。易理、易象、易变、易辞,一旦发挥作用,均有至精、至变、至神之效。所以三唯论通志成务,已摆脱了占卦的色彩,而适用于“辞变象占”全部圣人之道。荀子称:“善易者不占。”子曰:“不卜而已矣!”确为的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