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易经系辞传-制器尚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通德类情

    本章首段先明作八卦的原由,等于是交代《易经》的缘起,而后顺势由伏羲谈起,经神农、黄帝、尧舜,而至所谓的后世圣人。历数中华文明的发展,及重大民生器制的发明,是很有意思的一篇传文,宜活看,而不宜拘执。

    《系辞上传》第十章,论易有圣人之道四,其三为“以制器者尚其象”,本章即是制器尚象的例证。从离至夬,共一十三个卦,涵盖了民生器制的基本层面,其创造发明的巧思,均暗合于卦象易理。上传十一章称:“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象在形前,为制器所资,设计得好,可供民生日用,而发挥神妙的功效。象无定形,仅是个活泼的创作意念;器则有定形,使用得循其规范。

    包牺氏即伏羲氏,传说中的中华人文之祖,易学开山的大宗师。甘肃天水有伏羲故里、河南淮阳有太昊陵,据称距今约六千五百年。此说自然难有确证,但历代相传总有渊源,伏羲肯定代表华夏文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仰观天象,上探宇宙星云的运转规律;俯观地理,研究山河大地的构造法则。天曰象,地称法,法有水平矫直之义。系传首章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上传十一章亦称:“法象莫大乎天地。”

    鸟兽之文,指动物行经地面所留下的足迹。累积观察经验,可由行迹推知何种动物经过,这种技能对渔猎时代的先民非常重要。地之宜即土产,各方水土不同,所适合生产的百果草木亦异。扩大来说,连居住人民的风俗、才性皆有不同。这些都得深入观察研究,是以观卦《大象传》有云:“风行地上,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先秦古典中,《尚书.禹贡》及《管子.水地篇》,于此多有发挥。

    宇宙为一大天地,人身为一小天地,具体而微,充满了生命长期演化的奥秘。佛经说人身难得,不知历百千万劫才修成,确应珍重此身。伏羲除观察自然界的天象地理、鸟兽虫鱼之外,更深研身体这内在空间的机制,以及身外所有事物的变化规律,依此而创作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这套精致的认知系统确立之后,先民即可藉此通悟自然及人生的奥秘,并了解万事万物的情实。

    神明之德,实即自然造化的大能,系传中多处言及。神是道体起用、变幻莫测的力量,能肇始天地,形塑万物。故而系上传第五章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说卦传》则云:“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明则是继承神之用,终而复始、生生不息的现象。神不可见,明则历历昭著,尤以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文明为最。乾彖传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离《大象传》云:“明两作,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皆揭明此义。系上传末章:“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更简洁明快,昭示人在自然界中继往开来的关键地位。通神明之德,实即明天人之际,与天地参。

    既与天地参,人就有化育万物的责任,就得分门别类,精研万物之情。系上传第四章所云:“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正为此义。而该章之首即称:“易与天地准…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完全和本章的说法相合。

    类万物之情的类字,是中华学术相当重视的基本功夫。分门别类、触类旁通、类型、类推、模拟、类似、类同…懂得了类,才能充分圆融地认知这个世界。《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及爻变所成的四千零九十六种变化类型,描绘宇宙人生,细腻至极。《系辞上传》首章先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第九章续云:“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彖传及象传,亦有多处言及类字。同人通天下之志,欲图世界大同,得先处理好各民族文化岐异的问题。《大象传》称:“君子以类族辨物。”颐卦六二,上下求养,前遇重阴。小象传云:“六二征凶,行失类也。”中孚六四,摆脱初九民意的拥戴,上承九五,表态以避嫌。小象传云:“马匹亡,绝类上也。”类字似乎皆指阴阳相合而言。

    睽卦彖传有云:“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是乖违反目,事同、志通、事类,却又有相反相成之义。引天地男女为证,所谓触类旁通,确实应指异性而言。错卦又称旁通卦,六爻全变,卦性澈底对反。所谓犬牙交错,藉他山之石以攻错,正因为阴阳大不同,密切结合起来,才有生机。

    坤卦彖传以“至哉坤元”起首,竭力发挥乾坤配合无间之义。“牝马地类,行地无疆。”依《说卦传》,乾为马(良马、老马、瘠马、驳马),坤为牛(子母牛),而坤卦却以牝马取象,正彰显牝牡交合,并驾其驱。天马行空固然理念高远,牝马行地,更见落实功夫,故以类字形容。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后天八卦方位,从东南至正西皆属阴卦。坤卦若安份守己,待在西南半壁,不与乾卦争锋,自然刚柔互济,和乾卦所代表的阳刚势力友善相处,且能协力共进。若不此之图,还强侵入东北半壁,必然造成对立紧张,丧失原可结为善类的朋友,而激发阴阳大战。此即上六爻辞的惨烈情境:“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文言传》释云:“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龙是乾阳的意象,血是阴阳相杂所生。嫌于无阳,实际阴中有阳,未离其类,阴极尚可转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合才成类。人类、物类、事类,皆不例外。是故乾文言九五有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正因为类字有阴阳合之义,类万物之情,才抓得住万事万物阴阳互动的情实。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由体致用,一切有情世界,皆由阴阳互动而生。天命之谓性,性发之谓情,情对于现实世界的影响,至深且巨。《易经》所有卦爻辞,皆扣情而发。

    咸卦少男追求少女,慕少艾之情,人皆有之。彖传称:“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恒卦长女追随长男,白首偕老,历久弥新。彖传称:“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萃卦相遇而后聚,精挑细选,以期出类拔萃。彖传称:“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三大情卦皆集于下经,亦可见人事人情之复杂难理。乾文言:“利贞者,性情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情须贞正,方与性合。情之所至,千诡万变,必须用尽触类旁通的工夫,才得以知悉掌握。

    身体空间

    伏羲画卦近取诸身,对人身体的奥秘多有探讨,确非空言。阴阳爻的基本符号取象男女的生殖器,已近乎易学共识。《说卦传》述八卦取象,有专章论及身体:“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以卦形想象,颇为贴切,也确实影响了卦爻中从身体取象的部分。

    今本《易经》初爻以趾为象者,有噬嗑、贲、大壮、夬等卦。以臀为象者,有夬九四、姤九三的“臀无肤”,及困初六的“臀困于株木”。以股肱为象者,有明夷六二的“夷于左股”、丰九三的“折其右肱”。其它如噬嗑六二“灭鼻”、上九“灭耳”、贲六二“贲其须”、剥六四“剥床以肤”、明夷六四“入于左腹”、解九四“解而拇”、夬九三“壮于頄”等等,以寓意说理,皆极精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咸、艮二卦,六爻全以身体取象,堪称为大易的一对肉身卦。咸为无心之感,谈身体各部位的自然感应、感受及情欲。艮为止欲修持,针对咸的感应,下克治功夫。依卦序,咸居重人事的下经之首,开启身体奥秘的探索。艮居第五十二卦,从咸至艮,已累积了许多体验的知识。人情感之不当,伤害甚深。咸六二小象称“顺不害”、九四云“未感害”,皆透露其中讯息。咸卦旁通的错卦为损,损《大象传》称:“惩忿窒欲。”其目的即在远离感情嗜欲的伤害。故系下传第七章论忧患九卦,有云:“损以远害。”

    咸初六“咸其拇”,艮初六“艮其趾”,其间连带关系为何?拇为大脚趾,五个脚趾的感应都不一样,称咸其拇,不称咸其趾,可见其细腻敏感的程度。小象云:“志在外也。”初六和九四相应与,九四为心动之象,心动导致行动。初六爻变成革卦,表示一旦行动即有剧烈变化。至于变好或变坏,爻辞未言吉凶,全视个人修养和智慧而定。咸其拇为自然反应,艮其趾为修行克治,只用一套功夫约束五个脚趾的行动。爻辞续云:“无咎,利永贞。”再三叮嘱,看来人一旦想动时,要止得住还真不容易。

    咸六二“咸其腓”,小腿肚受感应。爻辞续云:“凶,居吉。”本身已作了一动不如一静的判断。艮六二“艮其腓”,却又称:“不拯其随,其心不快。”六二上承九三,受连带牵引,想止也止不住。身的不由自主,触发了心的不痛快。

    咸九三爻辞云:“咸其股,执其随,往吝。”大腿有感应,已很接近生理冲动的危险区。此爻过刚不中,又当下卦艮的主爻,受上卦兑之主爻上六强烈影响,少男少女情投意合,再难把持。艮九三爻辞云:“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限为上下体分界处,即腰部,夤为背脊肉。腰受抑制,僵硬难以旋转,会引发脊肉痛楚,好像要裂开似地,如烈火烧心般难受。九三爻变成剥卦,千刀万剐,不利有攸往。此爻牵动身心部位既深且广,堪称止欲修行历程中最大的难关。

    咸九四爻辞云:“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心神不定,意乱情迷,本爻变为蹇,有难行之象。憧为童心,小孩识世未深,对未来充满不切实际的憧憬幻想,注意力也欠集中,经常会为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所吸引。所以想归想,很难真正成事。针对此弊,爻辞先言“贞吉悔亡”,必下正心诚意之功,方能免害。

    人体身心的交互作用,见于艮六二及九三。心不快、厉熏心,随着感觉情欲的深化,心灵的痛苦也愈剧烈。艮六四爻辞云:“艮其身,无咎。”小象称:“止诸躬也。”反躬自省,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可获无咎。

    韬光养晦

    咸九五爻辞称:“咸其脢,无悔。”小象云:“志末也。”末指上六,正值上卦兑的感情宣泄口,爱说爱表现。九五与之相邻,阴乘阳、柔乘刚,为欲望蒙蔽理智之象,必须竭力克制,才能无悔。脢同艮九三之夤,为背脊肉。介乎心口之间,居咸卦君位,为全身所有感应的主控中枢,感应力量强大。正因如此,不得随意宣泄,以免伤人害己。心中所想,口中未必宜言。《说卦传》云:“兑为口舌,为毁折。”最高领导者必须深藏不露,谨言慎行,学会控制自己感情,练就一身铜皮铁骨,以任大事。所谓“政心无情”,即为咸九五之义。

    脢字的偏旁为每,依《说文解字》,为“草盛上出”之意。表示物事很多,非仅一端。人体背肉肥厚,多处筋脉相连,乃万感交集之处。人君位当辐凑,日理万机,为反应决策的中枢。海、毓、晦、悔、敏、诲、侮等字,皆以每为偏旁,亦和咸其脢的意蕴相通。人君深沉如海,难测机深,对民众有养育教诲之责,不宜轻举妄动以致侮或招悔。虽然对周遭形势变动极度敏感,仍韬光养晦。明夷卦《大象传》云:“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就是这个道理。咸九五爻变,成小过,其卦辞称:“可小事,不可大事…不宜上,宜下,大吉。”为了大局着想,必须谨小慎微。

    咸九四“贞吉悔亡”,本宜有悔,治心得当,而使悔恨消亡。九五“无悔”,修为更上一层,哀乐不入,根本不会有悔。由悔亡至无悔的精进功夫,易卦中多见。例如未济九四、六五,大壮九四、六五,涣九二、六三等皆是。

    咸九五的深藏不露,亦可于兑九五的表现证知。兑卦本为热情洋溢之卦,心有所感,自然表现于外在的言行。情之所至,忘劳忘死,也无怨尤。但九五处君位却不宜如此,爻辞独不言兑,反称:“孚于剥,有厉。”拱默不言,情深难测,竭力克制上六“引兑”的诱惑,游移于天人交战之际,相当辛苦。

    咸上六爻辞云:“咸其辅颊舌。”小象称:“滕口说也。”意义很明白。其实,兑卦上三爻的情境,和咸卦上三爻极似。除九五、上六关系相近外,九四也根柢相通:“商兑未宁”和“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皆为心乱之象。“介疾有喜”,就是“贞吉悔亡”。

    人的饶舌冲动太强,易败坏人君大业,故而艮六五对症下药。其爻辞云:“艮其辅,言有序,悔亡。”并非完全不言,而是言必有中,出言前须经审慎思维。

    综合以上讨论,可知咸、艮二卦间,确有千丝万缕的对应关系。艮其趾对咸其拇,艮其腓对咸其腓,艮其辅对咸其辅颊舌,列其夤对咸其脢。其心不快、厉熏心、艮其身,又和憧憧往来有关。咸六爻的自然反应,经艮五爻的节欲修持,累日积行,便成艮上九“敦艮吉”的圆融境界。

    归根复命

    近取诸身,并不限于爻辞有明言的部分,而是已普遍深入各卦卦象的结构。人体直立时的六大关节,踝、膝、胯、腰、椎、颈,可以一卦六爻来代表,其间连动的关系,似已在节卦中说明。节卦卦辞云:“亨,苦节不可贞。”人体的关节最易藏污纳垢,若不适度运动以调护,其僵痛有难以言喻者。彖传称:“刚柔分而刚得中。”初九立足宜稳,九二膝盖适度回旋,六三、六四腰胯宜柔,九五背脊坚实中正。而六四安承九五之亨,更点出腰背的连动关系。前述艮九三爻辞:“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其中道理,于此可得反证。

    节下卦全变,成蹇。蹇为寒足,风湿痛、关节炎等症即为此象。节上卦全变,成睽,上下体各行其是,难以协调。睽、蹇相错旁通,皆由失节所致。欲免身心遭此痛苦,可运用综卦的原理以整治之。涣、节一体相综,涣卦诸爻爻辞,如涣奔、涣其躬、涣汗其大号、涣其血,都是借着适度运动,以散其郁积,活络气血。遂获节卦爻辞中之“安节亨”、“甘节吉”。

    身心难以分离,健身还得养心,身心运作的基本规则全在复卦。其卦辞云:“亨,出入无疾。”太极拳中和缓松柔的肢体动作,以及反复旋转的螺形曲线,甚至生命基因DNA的组合方式,都在体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奥义。乾坤取象天地,为父母卦,复则为具体而微的小父母卦,实在阐扬人体造化的奇迹。乾九三居人之正位,精进不懈,《小象传》称:“反复道也。”坤初六脚踏实地,爻变即成复。大天地与小天地交融互摄,难怪复卦彖传赞叹:“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其它诸多卦爻,皆含有复卦的影响。履卦的字义为“主于复”,故其实践的终极境界,为上九“其旋元吉”。小畜卦密云不雨,僵局难耐,初九强调“复自道”。泰卦澈底通畅,九三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解卦完全放松,心念形体皆无所系,足以化解其综卦蹇的壅塞,其卦辞有云:“其来复吉。”睽卦初九居睽之始,其爻辞亦云:“丧马勿逐,自复。”

    老子对复卦的境界,亦有如下描述:“致虚极,守静笃,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归根复命是生命的常道,由致虚守静而来。修习太极拳始终强调和柔虚静,待松透之后,内劲乃源源而生,对天地万物的感知,亦呈高度灵敏的状态。这种身心自觉,《系辞下传》第七章称为:“复以自知…复,小而辨于物。”

    依《易经》卦序,复之后为无妄,起心动念,举手投足,一切真实不虚。无妄九五爻辞云:“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内在真气充实,一些身体的毛病,均可不药而愈。无妄之后为大畜,其《大象传》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心灵作用已大为彰显,能涵摄一切世间知识,以为己用。孟子称此境为:“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大畜之后,为全面论述养生之道的颐卦。颐内卦震有主,旋动甚深,外卦艮沉稳,不动如山,正是上乘的练功境界。而中间四柔爻,包在二刚爻之内,又呈现所有卦象中最大的内在空间。从颐卦再往深广处修练,有可能突破大过、坎的生死玄关,达到身、心、灵合一的离卦境界。离居上经之末,为自然演化之极境。其《大象传》称:“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薪尽火传,永垂不朽。

    网际人生

    制器尚象十三卦,首先登场的是离卦。离外实中虚,孔目相连,有纵横交织的网罟之象。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可谓唯妙唯肖。人类懂得结绳后,便进入渔猎时代,以绳网捕获生存所需物资。尔后社会愈发展愈复杂,形成息息相关的组织网络,通讯连系,互利共生。网愈织愈密,固然促进文明的繁荣发展,却也加速了灾难的传播。金融风暴、生态污染、黑客入侵、核子战争,已成人类挥之不去的梦魇。

    离依《说卦传》,为附丽,两头鹿相依相偎,伉俪情深,本为聚合之意。但分离、离散、离开,又恰恰与之相反。这种正反两义涵于一字的现象,仍可以网罟之象说明。渔网的孔目太宽,漏网之鱼必多;孔目太细,大多留在网上。目标物是离是合,决于孔目设计的尺寸。一旦网破,原来依附相合的也会分离。就生态维护的观点,孔目不宜太密,一网打尽,未来无鱼可捕。孟子说:“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组织网络、人际网络的规画布建,亦复如是。必须订出规格,设立门坎,不宜大小通吃。更往大处想,人类文明的发展应知所节制,否则物极必反,会引发生态的浩劫。

    离卦《大象传》云:“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很明显,离字有永续的涵意。六二“黄离”、九三“日昃之离”、六五小象称“离王公”,各从不同时位,敷演离合之旨。否卦九四“畴离祉”,时当景气复苏之点,一些指标性的主力产业,会带动上下游的关系产业上升,而形成可观的群聚效应。渐卦九三小象云:“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孤雁离群,脱离了应固守的网络关系,躁进致凶。小过上六“飞鸟离之”,尝试奋飞脱离引力圈,终究力竭,坠入天罗地网。《序卦传》及《杂卦传》皆称:“涣者,离也。”系出同源,渐行渐远,但仍有千丝万缕斩不断的关系。故涣卦后,又有适可而止、仍受节制的节卦。《文言传》乾九四称:“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关心人群社会,不受上下台任职退职的影响。坤上六称:“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阴阳合为类,彼此互动以和为贵,切勿踰越了该谨守的分寸。

    佃字即田猎之田,以罗网取兽。《易经》经文中的田字,可说全是田猎之意,而非种田。师卦六五“田有禽”,打仗须师出有名,为何而战,为谁而战,有明确的作战目标。恒卦九四“田无禽”,盲目打猎,一无所获。一开始即定位错误,虚耗再久,也是白搭。解卦九二“田获三狐”,洞悉敌情,仍按兵不动,以待最佳时机。巽卦六四“田获三品”,长期默默经营,上下通吃,获利丰富。乾九二“见龙在田”,与其说田地上出现了龙,不如说龙现于田野,准备角逐大位,一朝飞龙在天。以狩猎比喻人生的种种追求,结网布局,弯弓搭箭,确实贴切,是以爻辞中行猎的意象特多。

    除狩猎外,捕鱼的活动也很盛。姤卦九二“包有鱼”、九四“包无鱼”,显示渔获的独占性,生存竞争须掌握恰当时机。剥卦六五“贯鱼”,善于顺势整合串连,可扭转众阴剥阳的不利杀机。井卦九二“井谷射鲋”,资源贫乏,水浅难养大鱼。井水中放小鱼,可能是测试毒性,保障饮用安全。中孚“信及豚鱼”,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能孚众望,必可利涉大川。

    《易经》经文,渔猎、畜牧生活的经验居多。农耕活动绝少,仅见于无妄六二:“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可见经文传承甚古。农耕生活较偏静态,难以徧喻人生的多采多姿,千变万化。

    食货政治

    接着离卦之后,便是有农耕之象的益卦,这个时代以伏羲氏后的神农氏为代表。耒耜为农具,即耕田的犁,耜为削锐的犁头,耒为弯曲的耜柄。益卦下震阳木,深动入土,上巽阴木,腾挪操控,正是犁田而有收益之象。由渔猎而农耕,人群生活渐趋安定,粮食生产也有了较稳妥的保障,商业遂应运而生,使部落与部落间能互通有无,交换生存资源。

    噬嗑上卦离,为日照,下卦震,为众人交易的动态,有日中为市之象。噬嗑本是为吃而合,有严酷的生存斗争之理,必须制定明确的互动规范,以约束商场秩序。卦辞称:“利用狱。”《大象传》云:“明罚饬法”。

    农业、商业的基本体制确立,社会即进入政治组织时期,以经营管理日趋复杂的生产和分配活动。《尚书.洪范》阐明为政大钢,次三曰农用八政,前二项即为食与货。制民之产,通其有无,永远是国计民生的基础。

    乾为君,坤为民众,二卦间的互动,显示领导统御及顺势配合之理。黄帝、尧、舜为上古时期的名君,政绩卓著,遂作为政治文明的代表。政事经纬万端,与时俱进,必须通权达变,才能解决不断新生的问题,拘泥死守僵硬的意识型态,必遭人民厌弃。“使民不倦”只是政权永续的最低标准,伟大的政治家尚须进一步,积极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以吸引民众追随,这就需要出神入化的政治智慧。随卦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周朝发迹的故事,堪称典范。泰卦《大象传》:“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亦明白揭示,当政者“使民宜之”的责任。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久了若穷再变,这是历史演化循环的大法则。为政若通晓此理,即可畅行天下,若蒙天佑。“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为大有上九爻辞,在系传中一再出现,可见极受重视。垂衣裳而天下治,有无为而治、以简御繁之效。易传中言“天下治”仅三处:蛊卦彖传“蛊元亨而天下治也”;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以及此处的垂衣裳而天下治。天下治非泛语,实即天下为公,群龙无首,为大同世的最高政治理想。

    乾九五“飞龙在天”,为雄才大略的强势领导,若无九二“见龙在田”的积极配合,难成大业,甚至刚愎自用,走上专断独裁的“亢龙有悔”之路。坤六五“黄裳元吉”,上衣下裳,实寓民贵君轻、人民做主的共和理想,至少也是虚怀待下、合理授权的柔性管理,实际绩效比飞龙在天好得多。六十四卦的君位,九五、六五各半,总括来说,六五的领导方式绩效均较佳。临卦自由开放,全民共和,六五爻辞称:“知临,大君之宜,吉。”鼎卦共和新政,《大象传》云:“正位凝命。”坤六五文言称:“正位居体,畅于四肢,发于事业。”二爻皆谈正位,理念完全相同。

    群龙无首的最高理想,非一蹴可几,飞龙在天的寡头格局,又存在致命的弱点。那么改善方案何在?乾卦彖传末,提出了解答:“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元首须从众人之中选出,知民间疾苦,具民意基础,且接受民意监督,可兴可废,有任期限制。如此,最高权力的来源合理化,天下万国不必再动刀兵,以攘夺大位,自然太平可期。

    乾坤两卦以垂衣裳为象,除了政治组织之外,也有衣冠文物,为天下楷模之意。所谓上国衣冠,有别于夷狄,被发左衽,不能登大雅之堂。黄帝尧舜氏在华夏民族的发展史上,有其特殊地位。

    农耕取诸益,商业取诸噬嗑,已明显为六画卦的观念。前文所称伏羲作八卦,应以六十四卦来理解。重卦的完成,一定早之又早,决不可能延宕至周文王时才完成。

    交通国防

    政治组织发达后,自然促进水陆交通的拓展。国际交往一旦失和,也会面临战争的威胁,而须有所布署。

    涣卦上巽下坎,巽为风也为木,有乘风使帆、舟行水上之象。彖传称:“利涉大川,乘木有功。”刳是剖而使空,剡是斩削使锐,舟楫既备,便可顺利通航。涣彖传:“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涣卦的结构组成与否卦有关,否卦九四来居下卦二位、六二往居上卦四位,即成涣。否卦内外不通,调整成涣后,变为畅通。散其积郁,由近及远,故称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随卦顺性自然,因物制宜。牛性耐劳,使之拉车负重,马性矫健,使之行远。随有络绎不绝的陆运之象,爻辞多言交、系、维。上六为随卦的极境:“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善用物力民心,共效驱驰,必成兴盛大业。水陆运皆强调作牛作马,致远以利天下,交通建设实为一切民生经济之本。孙中山当年上书李鸿章,主张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民国成立后,又想自任交通建设之职,确为宏识。泰卦卦辞云:“小往大来,吉亨。”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必赖于所有资源运转的畅通无阻。初九拔茅征吉,实即基础建设的系统规画。交通网络发达后,遂有九二的通联效果:“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无论多遥远荒僻的地方,皆可纳入市场经营。

    豫卦雷出地奋,利建侯行师,为战备之象。古代城防有外郭、中城、内城好几道防线,一旦外城失守,还有退保余地。除了固定的防御设施外,另设制机动巡行的预警人员,一旦发现强敌入侵,击柝示警,以照应防线可能出现的死角。柝即木制或金属制的梆子,军中传讯之用。《木兰辞》有吟:“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兵法守者为主军,攻者为客军,故称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防御作战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古人以杵臼捣榖,以备食用,算是粮食加工过程。《周礼.地官》中设有舂人一职。小过卦上震动、下艮止,震为木。二阳积聚在内、四阴包夹在外,又有大坎甚陷之象。断木掘地,舂榖以供万民之用。

    一昧防御非兵法善策,两国相争也得主动出击。弧矢即弓箭,亦犹今日之导弹,为威慑敌人之利器。睽卦猜疑相争,反目成仇。上九为睽极之爻,即云:“先张之弧,后脱之弧。”

    耒耨之利、舟楫之利、臼杵之利、弧矢之利,农用八政以食货始,以军事作战的师为终(八曰师)。政治组织各部门的功能划分,皆为解决民生问题。

    安居乐业

    往下是居住问题:上古穴居野处,冲冒雨雪霜露,生活环境恶劣,后世营建屋宇,安逸舒适。大壮四阳在下,稳固厚实,以承在上二阴,有宫室之象。屯卦象征草昧之时,初九爻称:“盘桓,利居贞。”盘为坚石,可为地基,桓为耐久之木,宜作栋梁。盘桓实即营建屋室,以利居处。《杂卦传》云:“屯,见而不失其居。”新生生命首要之务,即在寻求适当居处。

    屋室之内还得有人,作息与共,温情洋溢,一旦人去楼空,反而倍增萧索。困卦六三:“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内外交困,众叛亲离,真是人生惨酷之境。丰卦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丰盛过了头,财大气粗,断了跟人群正常的联系。正应了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的俗谚,走上丰极转旅,“穷大者必失其居”的路途。旅卦失时、失势、失位,寄人篱下,爻辞所言次、处、巢等,仅容暂时栖身,还朝不保夕,和自有居室的安乐稳定,真是天差地远。

    有鉴于此,居上位者必不可苛刻待下、剥削基层。剥卦《大象传》遂云:“上以厚下安宅。”既然人人向往安居乐业,真正的王道思想必须以此为鹄的,号召天下,勉力达成。孟子称大丈夫,应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涣卦九五则云:“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小象补注:“正位也。”

    穴居野处虽然落后,善用之仍可自保无咎,或进而创发大业。龙战于野,固然惨烈,乾为君、坤为民,实寓有人民揭竿起义之旨。无论胜负,皆有促进社会日趋进化之机。坤卦之后为屯,草创新生,动乎险中大亨贞。尤其初九《小象传》,透露新机:“虽盘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民为贵,君为轻,这样的清新社会才有希望,才充满了创造力。临卦主张全民政治,自由开放,初九小象亦云:“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龙战于野,是以战争建立民治政体,难免两败俱伤。同人于野,则以和平手段,群策群力推翻否局,缔造均富大同的社会。礼失求诸野,质胜文则野,野之时用大矣哉!

    需卦健行遇险,耐心摸索涉大川,过程中可能躁进出问题。六四爻辞云:“需于血,出自穴。”爻变成夬,阴阳决战一触即发。上六爻辞云:“入于穴…敬之终吉。”爻变小畜,以小事大,以大事小,终获和平解决。穴为藏阴之所,阴势弱难以敌阳,出自穴硬碰硬,实属不智,入于穴才可能有较佳结果。

    需讼一体相综,讼九二自下讼上,理势不敌,采取低调回旋的策略,转入地下长期抗争,以保其基层实力不受折损。小象云:“不克讼,归逋窜也。”窜字为鼠在穴中,活力十足,四处流动,不仅自保无虞,还可神出鬼没,相机出击。九二居下坎之中,以险敌刚,宜有此象。卦辞所谓“有孚,窒惕中吉”即指此爻。窒字为至于穴,在令人窒息的环境中,忍饥耐渴,以游击战骚扰强敌,不是没有获胜的机会。明末的流寇、清末的捻乱,让官军疲于奔命。越战美军铩羽、阿富汗俄军撤归,乃至宾拉登的恐怖活动,让全世界草木皆兵,正是这个道理。

    公元二零零一年,因纽约九一一事件而发动的反恐战争,优势的美军是打赢了,但祸首宾拉登却逮不到,此亦穴居野处之效。小过六五居上卦震中,发动雷霆万钧的攻势;六二静处下卦艮中,隐伏不出,安然无恙,正为此象。六五爻辞云:“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前半段同小畜卦辞,明示为强弱悬殊的不对称战争;而六二只要隐伏在穴,仍可苟延残喘,继续缠斗。俗云狡兔三窟,窟字为屈于穴,只要肯屈,窟窟相连的坑道系统,必让穴外的强敌头痛不已。

    信息永存

    大壮卦后,接着来的是大过卦,连续四阳往上提升一格,整个漂浮起来。大过阳全陷于阴中,有棺椁之象,真切中象理。大过为人人忌讳的死卦,凶象昭著,难以负荷。《大象传》称“泽灭木”,上六爻辞云:“过涉灭顶”。面对肉身必然的陨灭,智者将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大壮居室,有上栋下宇之象,身强体健,壮志凌云。大过棺椁入土,卦爻辞却称栋桡,不可以有辅,阳寿已尽,任谁也爱莫能助。由阳宅到阴宅,多惊悚的意象转换?生死如幻,往事霸图如梦,性灵当何所依?

    不封不树,不封土为坟,不种树或立碑以表身份。丧期无数,更没有一定的守丧日数和繁复的礼法。后世有地位的人讲究厚葬,棺木好几重,既封既树,希望肉身防腐,永志不忘。固然养生送死无憾,实亦颠倒梦想,人生真正的不朽何在于是?

    大过与颐相错,谈的是生死大事,其后为坎离,由身心进入永存的灵的世界。坎是性灵的终极沉沦,孟子所称“所恶有甚于死者”。离是向上提升,精神文明的薪尽火传,孟子云“所欲有甚于生者”。大过欲获永生,得舍坎就离,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在所不惜。卦辞继栋桡之后,仍称“利有攸往,亨。”大象则云:“独立不惧,遯世无闷。”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三不朽。

    制器尚象的最后一卦夬,即寓此义。书契就是文字,书写契刻于绢帛竹简之上,将前人活动的经验知识传之永久,省却后人从新摸索的时间。百官以治,万民以察,一切都有依据和规范。许慎的《说文解字?叙》引用此段,且称:“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文字未发明之前,结绳而治,这个说法相当耐人寻味。结绳记事,以备遗忘,可能是符号思维的起源。《易经》的卦、爻二字,也许和此相关。爻字造形,就像大小两个绳结,象征事物的变动。卦字应与悬挂之挂通,心中有悬而未决的疑难,挂绳于日常出入之处,朝夕凝视苦思,若得出解答,则将绳解下,另挂上新的问题。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体系,就在不断的问题与求解历程中,逐步建立。制器尚象十三卦,以离卦结绳作网始,以夬卦结绳进化为文字终,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不脱纵横交织的网罟之象。

    大过之后为夬,亦见于重人文理想的《杂卦传》的编次。大过为第五十七卦,夬为最后一卦,中间六卦为姤、渐、颐、既济、归妹、未济,错综关系完全打乱,其中必有深意。大过为颠,自此之后一切反常。夬为决,刚决柔,君子道长,小人道忧,存天理、去人欲之后,又回复为天道流行的乾卦。

    继往开来

    本章叙述,涣、随、豫、小过、睽有关国防交通的五卦,未明言时代,似乎仍系属于黄帝尧舜氏。最后大壮、大过及夬三卦,改称后世圣人,应该也离其时代不远,反正皆在“穷变通久”的大原则统摄下。当然,十三卦皆言“盖取诸”,并非所有重大发明由卦象悟知,而只是暗合于易,印证“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已。

    通篇观之,皇帝尧舜氏所取的乾坤两卦,实居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地位。乾坤一定,后面的分化发展便自然衍生。所谓垂衣裳而天下治,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穷变通久的大纲领,确为因时制宜、文明进展的不二法门。

    最后三卦三称后世圣人,殷殷致意,用心深远无量。《春秋经》以拨乱反正、渐致太平为宗旨,经文至“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为终。《公羊传》阐发微言大义,有云:“其诸君子乐道尧舜之道与?末不亦乐乎?尧舜之知君子也。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以君子之为,亦有乐乎此也。”仲尼祖述尧舜,盛称天下为公之道,在东周当时,不可能行此变革大事,遂制春秋义法,以等待后世圣人来完成。本章所称天下治,即《春秋》太平世的理想,黄帝尧舜氏垂范于前,千秋万世奉行于后,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与此相关,《大象传》中君子、先王、后的区别,必有深意,值得玩索。六十四卦中,称“君子以”的有五十三则,称“先王以”的有七则,称“后以”有二则,另外则是剥卦的“上以”和离卦的“大人以”。

    先王概念的提出,首见于比卦《大象传》:“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先王藉由师卦的战功,及比卦的合纵连横,统一天下,分封诸侯。师卦上六爻辞所谓:“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大君意同先王,为创建王朝的第一代,奠定国际和平秩序的中央领导者。受封的各地诸侯即后,《孟子》书中称群后,往下代代相传,即为后王。《说文解字》释后为:“继体君。”先王后王,有政统接续的意义,也有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战国时代,孟、荀学派有“法先王”和“法后王”之争,而周易《大象传》对此的处理,似乎更圆融而深邃。

    后前缀见于泰卦《大象传》:“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泰、否相错复相综,此地之泰可能造成彼处之否,二卦皆有城隍壁垒森严之象。后既为地区性的领导者,自应重视理财,做好基础建设,以创造民生经济的繁荣。至于全天下的均富大业,则得突破地域的限制,往同人、大有二卦所昭示之世界大同理想迈进。同人卦辞云:“利君子贞。”彖传称:“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同人、大有之《大象传》皆称君子以,又寓有《春秋》太平世“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的最高理想。

    富而后教,继同人、大有之后,为谦以制礼,豫以作乐。礼乐教化,正是“法先王”主张的核心。豫卦《大象传》有云:“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临、观二卦敷演政教关系。临卦六五称“大君之宜”,义同先王。观卦《大象传》则云:“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治国必重法纪,以纠奸罚恶。噬嗑《大象传》称:“先王以明罚饬法。”

    剥卦民心失守,政权岌岌可危。《大象传》云:“上以厚下安宅。”居民上者必须改弦更张,速谋补救。复卦重生再造,归真反本。《大象传》中,先王与后并见:“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剥极而复,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之象,无论先王后王,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复之后为无妄,无妄即诚。《中庸》称:“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无妄正为民胞物与、天人合一之象,其《大象传》云:“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继续发展至上经最后一卦离,成就光辉灿烂的大人境界,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其《大象传》改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由无妄至离,又合了《中庸》所谓“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率性以修道”的说法。

    复的错卦为姤,五阳下一阴生,为私欲滋长之象。后王继先王之业,须防公道沉沦,故其《大象传》云:“后以施命诰四方。”人生不期而遇的危机甚多,当机立断,第一时间做好危机管理工作,还能化危机为转机。后作为地方经营的领导者,责无旁贷,也无暇上报中央。

    涣卦风行水上,艰险无比,较风行地上的观卦尤具挑战性。《大象传》云:“先王以享于帝立庙。”卦辞则称:“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先王长期经营、垂训立教的精神文化,已卓然树立,远播四方。九五爻辞所谓:“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小象称:“正位也。”已充分体现孟子“大丈夫”之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六十四卦《大象传》中,攸关先王的论述,亦至此作结。

    涣卦利涉大川为既济,先王的盛德大业,固然登峰造极,可为万世法。世变无穷,既济之后又为未济,尚须后王斟酌损益,因时因地制宜之处必多。《庄子.齐物论》有云:“春秋经世,先王之志。”经世致用,其实永远都得俟后圣。《易经》终于未济,《春秋》绝笔获麟。本章阐述文明发展之理,以后世圣人作结,其道可称一以贯之。

    又,本章所述十三卦,涉及国计民生各个层面,深研制器尚象之理,可运用于政府组织之设计。除交通、国防外,农林渔牧、工商教育,皆可从中获得启示。组织纵的分工,还得注重横的联系。屯卦利建侯,《大象传》即称:“君子以经纶。”《春秋经》明政治大义,立新王之法。而《周礼》一书,即有完整官制之设计,期间均衡联系之理,大有可观,值得有志者深入探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