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小”皇帝赵祯照例陪着他的母后刘娥走上了大殿。帘幕在他面前垂下,母后在右,他在左,先后落座。
很平常的一天,只是不知道他昨夜是否心神惊悸,夜不能眠。
这时他已经二十三岁了。
和平年代里,早朝很无聊,正要解散回家,突然首相吕夷简走了上来,此人像是问了一句很琐碎、很无聊的话:
“太后,听说昨天宫里有位嫔妃死了?”
刘娥突然间站了起来,如临大敌:“宰相,你要管宫中之事吗?”
不等吕夷简回答,立即拉起了赵祯,走进内宫。那一天,赵祯一定满腹不解,但是他已经习惯了无条件、不询问地顺从。他被匆匆带回内宫,然后他的母后又匆匆离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不知道,更不敢问。
刘娥急速回到前殿,吕夷简仍然原地没动。四目相对,心知肚明,刘娥直接发问:“你为何要离间我母子?”
吕夷简也只回答了一句:“太后,以后你不想再保全你的家族了吗?”
大逆不道,当殿无礼!竟然敢威胁当朝太后的家族安危。可诡异的是,一生强势的刘娥却沉默了,她细细地思量,最后的结果竟然是“意稍解”。她消气了,并且有些理解了吕夷简的用意。
当天就这样散了。
上面吕夷简和刘太后共四句话的对白根本前不知头、后不知尾,但涉及面极广,那与绵延了二十三年之久的宋廷最大内幕有关。简单地说,刘娥是有福的,这位“宫中嫔妃”远比她年轻,却死在了她的前面,这让她少了天大的麻烦。但吕夷简所提醒她的关于她的家族的安危的话也绝不是危言耸听,所以她才会“意稍解”。
这是第一个回合。似乎吕夷简赢了,刘太后会按照他的暗示去办事。
第二天宫里传出了消息。那位“宫中嫔妃”的灵车要从皇宫的城墙小门运出去,所谓的丧礼更是被简化到接近零操办,跟没有差不多。官方给出的解释是礼部的官员查出来了该嫔妃死的时辰不对,大办丧事对国家不利。
诡异的是吕大宰相火了,他再次去找刘太后,这次不是问她在不在乎秋后算账,而是直接要求在皇仪殿治丧,太后和皇帝都要举哀成服。
这简直是帝国中最隆重的丧事礼节了!
刘娥不见,不给吕夷简说话的机会。吕夷简大怒,他强烈要求觐见,我们面谈!刘娥的反应是再次拒绝,她派出了一位相当有震撼力的大太监,是那位把曹利用赶尽杀绝的罗崇勋。要他去问,你吕夷简到底想干什么。
吕夷简的要求很简单,灵车一定要走西华门,除此之外,概不答应。
刘娥很失望,这就是她亲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她派罗崇勋再去传话:“想不到你也这样!”
吕夷简无动于衷,他回答:“臣位宰相,朝廷大事,理当廷争。太后不许,臣终不退。”
吕夷简倔,刘娥更狠,你不退,我更不答应。罗大太监来回跑了三趟,宋朝顶尖的两位大佬就是谈不拢。这时吕夷简面临抉择,还要怎么办?再僵下去会不会立即吃眼前亏?可是突然间软了,还不如当初沉默!
要做就做到底,人生才会有自己的标签。他决定扔出那个最重大的秘密,一切都挑明了说,咱们谁都别再藏着掖着!
“宸妃诞育圣躬,而丧不成礼,异日必有受其罪者,莫谓夷简今日不言也!”
“诞育圣躬”,说的是生了皇帝;“宸妃”,就是死的这位“宫中嫔妃”。连起来读,就是她是现任皇帝赵祯的亲妈!
这涉及了二十三年前的一段隐事,也就是在野史中盛传的“狸猫换太子”,具体情节就不多说了,相信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说的是正史版。
话说当时赵恒努力了好多年,生出来的不是公主,就是长不大的皇子。尤其是最宠爱的刘贵妃,到了四十多岁肚子还是不争气。帝国没有接班人,怎么办?
信神终得救,一个不起眼的小侍女成全了赵恒以及刘娥。她姓李,是刘娥的贴身侍女,生性沉默寡言,赵恒某天冲动了一下,结果她就怀孕了!
生下的竟然是宋氏皇廷盼望了N年的皇子。她的儿子马上被主人刘娥抱走,之后彻底隔离,永不相见。此前二十三年的生命里,这位李氏夫人不仅没法走近儿子半步,而且在赵恒死后,她还被刘娥赶出宫去,去给赵恒守坟。
至于她的名位,直到死之前,仍然只是“顺容”,与嫔妃差了十万八千里。这个“宸妃”的名号,说白了就像是男人们死了之后的庙号、谥号那样,算是临别礼物。
威逼有时就是比利诱管用,罗崇勋火速赶回宫里,这回时间不长,太后懿旨传出。
——一切都按宰相的意思办。
吕夷简长出了口气,嘘——终于搞定了。看来男人和女人之间就是不好沟通,得需要一个超级优秀的半导体才成!
之后的事情就变成了皇家出殡演示流程。李氏以皇太后服色入殓,棺内注满水银,灵车由西华门出,宫中从三月一日起发哀成服,皇帝和刘太后一体服丧。宫外辍朝三日,普天同祭。到了四日,追封李氏三代。十四日入葬时,再辍朝三日。直到这时,一切才算告一段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