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做个内心强大的女人-做坚强的自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积攒正能量,活出女人的尊严

    卡耐基说:“当大难临头时,我不会一味地劝你要乖乖地承受,因为人生并非命定,你要在可以期望的范围之内起来奋斗。当受到打击无所适从时,你要保留健全的精神,不要烦躁,也不要做无望的期待。”女人同样没有理由向命运屈服,只有让自己在奋斗中变得坚强,女人才能保持高贵的尊严,才能获得生活的丰厚回报。

    你没有理由不坚强

    面对灾难,除了接受现实,我们无路可走。一个人是否真正幸福,不在于那些温和而客气的祝福,而是在于他是否勇敢地接受他所面临的苦难与不幸。

    密西西比州杰克森市的内莉·科威顿夫人就用这种明智的行为化解了失去亲人的痛苦。

    一直以来,科威顿太太都在照顾她三个病重的孩子。可孩子们好了之后,家庭医生又对她说,她丈夫有很严重的心脏病,随时都有可能出事。

    “我担心得要命!”科威顿太太在写给我的信里说,“我彻夜难眠,体重很快就下降了15磅,再这样下去,我会精神崩溃的。在一个失眠的夜里,我问自己:这样担心对事情有什么好处呢?快要天亮时,我开始计划自己应该怎么做。

    “我丈夫的手很巧,会做家具。于是,我跟他说我想让他做一个床头柜。他说只要我设计得出来,他就做得出来。第二天,我给他看了我的设计图纸,好几个下午,他都在为这个床头柜而忙碌。我留意到,在干活的时候,他十分开心。后来,几个朋友看到我的小床头柜后都非常喜欢,他们求我丈夫帮他们也做几个。

    “那时,我还和丈夫一起在小菜园里种了些蔬菜和花。我们总是一起到园子里摘点新鲜的蔬菜,然后用篮子装好送给亲朋好友,我们尽量去帮助别人。

    实在无事可做时,我们就花上几个小时讨论怎样设计我们梦想中的果园。“一个下午的一点钟,我丈夫突然去世了。那时,我才明白,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年就是和我丈夫一起梦想的这一年,幸好我没有让自己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面对不幸,我做到了我所能做的一切。”

    面对亲人随时可能离去的不幸,科威顿太太用非同常人的勇气使她的丈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活得幸福而有意义。他们共同经历了那难忘的一年,他们之间的爱也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帮助别人、升华自己是化解伤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一个住在威斯康星州的妇女,她是大家的榜样,她不但从自己的痛苦中走了出来,还去安慰那些和她一样痛苦的人们。她的儿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飞行员,23岁时,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光荣殉国了。作为母亲,她痛苦得不能自拔,但她说,她并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她说:“我认识很多母亲,她们从不知道什么叫幸福。她们的儿子不是患有脑瘫病,就是患有精神病,身体残疾,不能报效祖国。还有许多女人盼望自己能有一个儿子,可就是盼不到。我的儿子非常出色,23年来,我和他一起度过了这些幸福而快乐的日子。在我接下来的人生中,对他的美好回忆将永远伴随着我。现在,我所能做的就是让那些在军中服役的儿子们不必担心他们的母亲。”

    她正是这样做的。她不懈地工作着,慰问军人的家属或者去看望那些战士。作为一个拥有成熟人格的母亲,她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帮助别人的事情中去。她如此忙碌,以至于没有更多时间去品尝自己的痛苦。

    生命并非总是一段快乐的、充满幸福的旅程,没有什么快乐可以永远地持续下去。生命的历程有时一片光明,有时会陷入黑暗;有时处于人生的巅峰,有时又会跌入低谷;有时阳光灿烂,有时阴云密布。如果我们在遇到挫折时不敢勇于面对,那么,挫折并不会因为你的逃避就不存在。挫折是人生的旅途中必经的一站,真正成长起来的人会勇敢地接受生活的考验,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生活中无论是你,是我,还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在人生的旅途中面临着这样的考验。不管是君主还是乞丐,诗人还是农民,当人生的磨难降临在他们头上的时候,他们所承受的痛苦是一样的。年轻人,或者拒绝长大的人会对此感到痛不欲生,对磨难恨之入骨,因为他们不明白,磨难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和出生、死亡、纳税一样寻常。只有学会坚强,我们才能笑着走下去。

    不要执着于生命的10%

    《时代杂志》曾刊登这样一篇报道,一名战士受伤了,他被碎弹片击中了喉部,已经输过七次血了。他给医生写了一张小纸条,问:“我还能活吗?”医生说:“能。”他又写了一张小纸条:“我还能说话吗?”医生又说:“能。”听完医生的回答,他在小纸条上写道:“那我还担心什么!”

    为什么你不立即停下来扪心自问:“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你会发现,自己担心的所有事情,跟其他人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生活中大约有90%的事情是对的,只有10%可能错了。我们想要得到快乐,就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那90%正确的事情上,而不去理会那10%的错误。

    我们每时每刻都享受着“快乐医生”的免费服务。只要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我们所拥有的那么多财富上,这些超过阿里巴巴珍宝的财富上——你愿意用一双眼睛换取一亿美金吗?你认为你的双腿卖多少钱合适?还有你的双手,你的听觉,你的家庭……这所有财产加在一起,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富有,哪怕洛克菲勒、福特和摩根三个家族所有的黄金都给你,你也不愿意交换。

    有多少人又能真正理解这些?很少。正如叔本华所说:“我们很少想到自己所拥有的,却时刻想着自己所没有的。”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它带给人的痛苦,也许比历史上所有战争和疾病还要痛苦。

    正是这一点,几乎毁了约翰·柏马的家庭,差一点使他“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脾气恶劣的老家伙”。下面就是他讲述的自己的故事。他说:“我退役后,开始做生意。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终于使一切进展顺利。但很快我就发现问题了,我没有渠道买需要的零件和原料,这可能迫使我不得不放弃初具雏形的事业。因此,我心里充满了担忧,脾气越来越古怪,情况越来越糟,几乎要毁掉我幸福的家庭。直到一天,曾是我下属的一个年轻士兵说:‘约翰,你应该愧疚,这样子好像全世界只有你才烦恼一样。即使放弃了你的事业又怎样呢?等一切正常后你还可以重新来过。你本来有更多值得感激的事,可你却在不停地抱怨。上帝!我真希望我就是你。你看看我,只剩一只胳膊,还烧伤了半边脸,可我从来不抱怨什么。要是你继续这样子的话,不但会失去自己的事业,可能还要失去家庭、健康、朋友。’”

    “一席话惊醒梦中人,我发现自己正走向不归路。于是我决心改变自己,要找回原来那个我。好在现在我已经做到了。”

    我的另一位朋友露西莉·布莱克,在明白这个道理之前,几乎也快要崩溃了。我们是多年的朋友了,曾一起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选修短篇小说写作。九年前她住在亚利桑那州的杜森城时,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来听听她的故事:

    “我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一边到亚利桑那大学学风琴,一边在城里经营一所语言学校,同时还到沙漠柳牧场教音乐欣赏课,除此之外,我还要参加各种宴会、舞会,在星空下骑马。有天早上,我突然心脏病发作,整个人都垮了。医生除了留下一句‘你必须躺在床上静养一年’,没说任何鼓励我的话,而我不知自己能否完全康复。

    “要在床上躺一年,像个废人一样,而且可能还会死去——这个情景吓坏了我。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要遭此不幸?我做了什么要受这样的报应?我哭闹着抱怨命运对我的不公,心中充满怨恨。但不管怎么样,我只能听医生的话,躺在床上接受命运的宣判。我有个艺术家邻居,叫鲁道夫。他对我说:‘可能你觉得这样在床上躺一年太痛苦了,实际上也不完全是。你可以用这段时间好好认识自己。我相信你的思想会有很大的提高,可能比你之前半辈子学到的东西更多。’听了他的话,我心里安静多了,我让自己尝试着学习新的价值观,阅读一些有用的书。每天一早,我就让自己想一些积极向上的事情,我不痛苦,我的女儿很可爱,我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收音机里正放着优美的音乐,我有足够的时间看书学习,我胃口很好,睡眠也不差,我还有很多要好的朋友,这使我的医生不得不挂一个‘每次只许接待一个客人’的牌子,而且限定时间……我应该为所有这一切感到高兴。

    “事情已经过去九年了,现在我的生活丰富生动。我很感激这一年的经历,那是我在亚利桑那州度过的最有价值,也最快乐的一年。至今我还保持着当时的习惯,每天早上想想自己有多少得意的事,这是我今生最宝贵的财富。有时候我真的很惭愧,因为我怕到死还不了解自己生活的真谛。”

    亲爱的露西莉·布莱克,也许你还不知道,你所明白的正是萨缪尔·约翰逊博士在二百多年前就发现的道理:“养成观察事物积极面的习惯,比一年赚一千镑还要重要。”那些执着于10%的消极事物的人,往往生活得一塌糊涂,找不到生命的意义。

    我想提醒各位女士的是,这句话并非出自一个乐天派的人之口。说这话的人,曾经历过20年的痛苦,缺衣少食,终成为一代名作家和历史上最有名的演说家之一。

    学会悦纳自己

    现实生活中很少人有标新立异的勇气,很少人知道自己能代表什么。整个社会和经济群体支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使得我们必须和周围的人有着相似的生活和思想,否则的话就患得患失,周身不舒服,甚至茫然,不再喜欢自己。

    我们的一个女学员在几年前就曾经有类似的困惑。她的丈夫是位律师,野心勃勃,是个积极进取、独断专行的人,他们的社交圈子是那些社会地位很高的名流人士。这位太太看上去文静、谦虚,然而她生活圈子里的人并不欣赏她所具有的优点。为此她开始变得忧郁,慢慢地失去了自信,她觉得压抑、卑微,总觉得自己达不到别人的要求,因此也越来越不喜欢自己了。

    其实,她根本没有必要为此而苦恼,她应该愉快地接受自己,而不是努力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她应该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她应该明白人应当按着自己的性格做事,而不是照搬别人。

    虽然我马上判断出这位女士的问题并不是不能适应环境,而是不能适应自己,但当时我并没有给这位女士明确的答复。不是我不想帮她,而是因为当时我自己也没有认识到喜欢自己的重要性。后来,为了帮这位女士解决问题,我特意去了趟曼哈顿,拜访我的老朋友司麦理·布勒敦医师,希望他能给我一点建议。

    布勒敦听完我的叙述后对我说:“戴尔,这位女士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勇敢地、快乐地接受自己。在她心里,始终期望自己能够变成另外一个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人。”

    我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但我更想知道如何帮助她。”布勒敦想了想,说:“她现在最需要明白的是,任何一个人都有一定的社会作用,而且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不过,这种作用并不是通过依靠别人或模仿别人表现出来的,必须是通过自己的个性来表现。我相信,只要能够明白这一点,她就一定会变得自信而快乐。”

    布勒敦接着说:“你必须承认,喜欢自己是每个人获得健康成熟的必要条件。但在拥有这个条件之前,首先要明白的是,这种自爱并不是指那种自私的想法。它不过是一种自我接受,是一种既清醒又实际的接受自我的做法,是人性尊严和自重的体现。对自己表示适当的自爱,这对我们每一个正常人来说都是健康的。不管是为了从事工作还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这种自爱都是必要的。”

    我终于完全理解了布勒敦的话,也从内心体会到了喜欢自己的重要性。那位女士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她评判自我的第一步就已经走错了。因为她把别人的标准当成了自己的评判标准。后来,我把这些话告诉了那位女士,让她无论如何要给自己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观点,然后再把这些当成自己的生活依据。最后,这位女士真的成功了,也变得成熟了,因为她再也没有苦恼过。

    如果想做一个追求自我的人,那我们就不能以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而要在生活中建立自己的价值观,然后学会独立,少做自我批评。不喜欢自己的人往往喜欢挑自己身上的毛病。虽然说适度地检讨自己能使身心健康,而且能够提升自我,但决不能让它成为一种强制性的观念,否则的话那只能打击我们的积极性,阻碍我们的行动。

    女士们,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待喜欢自己这件事?是不是依然把它当成一种没道理的、自私的做法?我必须提醒各位女士,学会喜欢自己是有很大的好处的,这会让你有尊严地快乐生活。

    每天都是一个新人生

    罗勃·史蒂文生写道:“从现在一直到我们上床,不论任务有多重,我们每个人都能支持到夜晚的降临,不论工作多么艰苦,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当天的工作,都能很开心、很纯洁、很有爱心地活到日落西山,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他的话很有道理,生命对我们的要求就像他描述的那样。但是,住在密歇根州沙支那城的薛尔德太太,在不知道“只要生活到上床为止”之前,确实精神极度颓废、崩溃,差点自杀。

    薛尔德太太对我说:“1937年我的丈夫死了,我几乎身无分文,这令我十分恐慌。我给以前的老板奥罗区先生写信,请求他能让我做回我以前的工作。我必须告诉你的是,以前我的工作是推销《世界百科全书》之类的书籍。两年前,我丈夫病了,我卖了汽车。现在,我勉强凑足了分期付款的钱买了一辆旧车,打算重操旧业,靠卖书为生。

    “本来我以为,繁忙的工作会抵消我的颓废和不安。可丈夫毕竟不在了,我要一个人驾车,一个人做饭吃,一个人生活,这所有的一切令我无法忍受。况且,有些地方根本就卖不出去书,哪里还有什么业绩。虽然分期付款买车的钱数并不多,但我却很难付清。

    “1938年的春天,我开车来到密苏里州的维沙里市。这里的路很不好走,学校又都很穷,业绩更少了。我一个人在那里孤零零的,十分沮丧。我觉得生活没什么希望,根本看不到成功的出路。每天早上还要面临分期付款的车钱、房租、食物,万一有个病啊灾啊什么的,那更无异于天塌下来了。我绝望得差点自杀。之所以最终没有自杀,那是因为担心我的姐姐会难过,而且她又没有钱再支付我的丧葬费。

    “有一天,我读到一篇文章,就是这篇文章让我有勇气活了下来。这句话我永远感激:‘对一个聪明人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人生。’这句话足以令我精神振奋,我把这句话打印出来,贴在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上,为的是我开车的时候能随时看见它。我发现,每次只活一天一点都不难,忘记过去,不想将来。每天早上起床时,我都对自己说:‘今天又是一个新的人生。’”

    “就这样,我很快摆脱了孤寂和恐慌。现在我很快乐,也算得上成功,对生命充满热情和关爱。我知道,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我都不会再害怕。因为,每次我只要活一天,而‘对一个聪明人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人生’。”

    你能看出来下面这几句很现代的诗是谁写的吗?这个人很快乐,也只有他快乐,因为他能把今天看成是自己的一天;他在今天里能感到安全,能够说:“不管明天有多么糟糕,我已经度过了今天。”这几句充满现代精神的话语,却是基督降生的30年前,古罗马诗人何瑞斯所说。人性最可悲的地方在于,人人都不去生活,却梦想着天边奇幻的玫瑰园,而无视窗口的玫瑰在悄悄绽放。

    把负变成正的能力

    伟大的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安德尔通过深入研究人类行为和人类潜能后说:“人类的一个最奇妙特征,就是具有把负变正的能力。”我经常在全国各地旅行,有幸见到很多具有“把负变正的能力”的人。下面这个故事是关于瑟玛·汤普森的,她是我认识的一个人,她的经历既有情趣又有意义。

    “战争年代,我丈夫驻守在加州莫嘉佛沙漠附近的陆军训练营里。为了离他近一点儿,我也搬过去了。我很不喜欢那里的环境,甚至可以说深恶痛绝。尤其是我丈夫出差的时候,我一个人住在破屋里,感到前所未有的苦恼。更让人受不了的是沙漠里的天气,哪怕在非常大的仙人掌阴影里,也有125华氏度的气温。除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之外,我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但即便是这些人,也不会说英语。那里整天刮风,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气,都是令人讨厌的沙子。哦,沙子!

    “曾经,我的生活也因烦恼而变得糟糕。我写信告诉父母,我再也无法忍受了,我想回家,马上回家,一分钟也不想待了。父亲的回信只有短短两行字,但它们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我的人生因此而改变。这两行字是:‘两个人透过监狱的铁栏,一个人看见烂泥,另一个人看见星星。’”

    “这两行字我反复念了几遍,心中充满愧疚。我暗暗下决心,一定努力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好,我也要去看星星。

    “我开始尝试着跟当地人交朋友,他们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友善和好客。我刚一表示出对他们编织的布匹和制作的陶器有兴趣,他们马上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了我,甚至不肯卖给观光客。再看见仙人掌和丝兰的时候,我发现它们的形态如此令人着迷。我还学习了很多有关土拨鼠的事情。我还踏着沙漠上的余晖寻找贝壳——因为这里300万年前是沧海。

    “让我产生变化的是什么力量呢?莫嘉佛沙漠没有变,印第安人没有变,是我在变,我的心态变了。现在的心态,让以前在我看来令人沮丧的境遇变成了现在的刺激和冒险。这个全新的世界让我感动、兴奋。这次经历,被我写成小说《光明的城堡》……从监狱的铁栏往外看,我找到了星星。”

    瑟玛·汤普森不仅找到了自己天空里的星星,还找到了耶稣基督降生前500年希腊人中流行的真理:“最好的,即最难得的。”

    《十二个以人力胜天的人》的作者,已故的威廉·波里索,他曾说过:“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将收入当作资本,傻子都会这样做的。重要的是从损失中获益,这可是需要聪明的才智,也正是智者和傻瓜的区别。”

    他说这段话的时候,刚经历了一次火车事故,失去了一条腿。我还认识一个断了两条腿的人,也把负变成了正,他就是本·福特森。我走进佐治亚州大西洋城一家旅馆的电梯,看见他坐在电梯一角的一张轮椅上。电梯停到了他要去的那层时,他问我能否让一下让他转动轮椅,他说:“真抱歉,真是太麻烦你了。”说话的时候,他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

    回到我的房间,我满脑子都是这个开心的残疾人。于是我就去拜访他,希望他给我讲讲他的故事。

    他告诉我:“1929年,我砍了一大堆准备用来做菜园里支架的胡桃木、树枝装在福特车上,我往回走。忽然一根树枝滑到车下,被引擎卡住了,车子一个急转弯就冲出了公路,我被甩到一棵树上,脊椎严重受伤,双腿也麻痹了。

    “当时我才24岁,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站起来。”人生才过去24个年头,却被判终身坐在轮椅上,他怎样接受这个事实的呢?的确,刚开始他内心也充满了愤懑,痛苦不已,整天埋怨上天的不公。时光流逝,他发现愤怒除了让自己脾气更糟之外,没有一点用处。“我终于意识到,大家对我一如既往地好,也很关心我,我理当有所回报。”

    我问他,经此一劫,他是否还觉得当年的遭遇是可怕的、不幸的。他马上回答说:“不,有时我甚至庆幸有这样的经历。”他说,走过最初的震惊和悔恨,他开始了新的人生。他不停地读书,对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14年里,他至少阅读了1400多本书。书带他走进新的境界,他的生活也因此丰富起来。他也开始听优美的音乐,那些在他以前听来非常烦闷的交响曲,现在却令他十分感动。最大的改变是,现在他有了足够的时间思考。他说:“我第一次发现,我能仔细地打量世界了,也有了真正的价值观。我懂得了,以前我追求的很多东西,大部分都是没有价值的。”

    任何人都无法决定明天或后天或几年内将发生的事,但是我们可以设定最后将会回到我们身上的正面能量。当有人在一泓池水中央丢下一颗石子,产生的涟漪会一圈一圈地向外扩张直到池边,然后涟漪会以复杂的交叉水流开始回流向池中央。同样的道理,我们给予世界的祝福也将回到我们身上,如同要怎么收获就怎么栽种,乃是因果的原则。当我们投射强烈的和有信心的善行给陌生人,就像一个祷告飞向神那里,而祷告者也会即时获得启示的报偿。

    女士们,我们必须面对自己,知道自己是谁,发现自身的价值,根据这价值而行动。如果我们跟随这自我认识的道路走向满足,而不是只想逃开,朝向放逐式的放松,我们的正面能量会将它自身的能量传送到未来。每次当我们到达未来时,我们将发现它在沿路等我们——依我们过去所想、所说、所做的一切来迎接我们。

    精进自己爱的能力

    家庭关系的一个悲剧,就是我们总是不经意地用爱为借口造成对他人的伤害。父母对孩子的苛求总是灌以“为了孩子好”,宠溺的父母则说他们做什么都是以孩子的“幸福”为前提。

    俄亥俄州哥伦布的艾伦太太,就这方面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数年前,与丈夫离异的艾伦太太不得不担起独自照顾自己和两个孩子的责任。当时这种责任把她压得喘不过来气,而且她还认为要培养好孩子,就必须对他们严格管教。

    艾伦太太说:“我当时就定下规矩,规定他们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而且我从不听他们解释,也不与他们商量任何问题,更不听他们的意见。对我定下的这些规矩,他们必须服从。

    “慢慢地我发现我们的家庭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孩子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躲避我,甚至躲避我对他们表示出的爱。我知道他们这是怕我这个母亲!

    “于是,我不由得坐下来反省自己,我惊讶地发现我这么做并不是为孩子们着想,我只是把自己因离婚产生的压抑情绪发泄到孩子们身上,不经意地让孩子承担了我个人过错造成的苦难。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就想尽快解除孩子们身上的这种无形的压力。于是,我努力地尝试从新的角度来看待孩子。首先,我不再把他们当作是责任或是负担,我把他们作为人看待。我减少一些做家务的时间,挤时间与孩子们相处,和他们一起玩游戏或去有趣的地方。慢慢地我学会了怎样指导他们,而不只是简单地下命令。

    “我放松心情,就这样,爱、温情和快乐又回到了我和孩子们的身边。我们的关系逐渐恢复,并且在不断地增强。在这样的氛围中,任何问题都变得好处理多了。”

    艾伦太太学到的不仅是爱,还有怎样用爱去治疗家庭生活的创伤。爱的能力既决定着我们与家人亲密关系的程度,也决定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对家庭所付出和接受的爱决定着我们对朋友、工作、家乡以及世界的态度。

    “如果一个孩子能接受爱的教育,那么他就能从爱自己和爱他的亲人,发展到敞开心胸真诚地去爱所有的人。”心理学家米尔顿·格林布拉特曾这样说道。

    各位女士,那种把爱只留给家人或亲近朋友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敞开心扉去爱别人,因为我们越是爱别人,我们就越容易获得爱的能力。爱充盈在我们整个人格之中,爱是给一切活动散布光辉的重大能源。有爱心的人健康、长寿,她们对工作、生命和同胞总是充满热情,她们的人生如骄阳一般炫目。

    热忱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热忱是一种意识状态,能够鼓舞及激励一个人对手中的工作采取行动。而且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感染性,不只对其他热心人士产生重大影响,所有和它有过接触的人也将受到影响。

    一个浓雾之夜,一个年轻人和母亲从新泽西乘船渡江到纽约的时候,母亲欢叫道:“这是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情景啊!”

    “有什么出奇的事情呢?”年轻人很奇怪。母亲依旧充满热情,“你看呀,那浓雾,那四周若隐若现的光,还有消失在雾中的船带走了令人迷惑的灯光,那么令人不可思议。”或许是被母亲的热情所感染,年轻人竟然也感受到厚厚的白色雾中那种隐藏着的神秘、虚无及点点的迷惑。那真是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时,母亲注视着年轻人,“我从没有放弃过给你忠告。无论以前的忠告你接受不接受,但这一刻的忠告你一定得听,而且要永远牢记。那就是:“世界从来就有美丽和兴奋的存在,她本身就是如此动人、如此令人神往,所以,你自己必须要对她敏感,永远不要让自己感觉迟钝、嗅觉不灵,永远不要让自己失去那份应有的热情。”

    后来,年轻人一直没有忘记母亲的话,而且也试着去做:让自己保持那颗热忱的心,有那份热情。这个年轻人就是拿破仑·希尔。

    爱默生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事实上,这不是一段单纯而美丽的话语,而是迈向成功之路的路标。若你能保有一颗热忱之心,那是会给你带来奇迹的。

    我的办公桌上挂着一块牌子,我家的镜子上也吊了同样一块牌子,巧的是麦克阿瑟将军在南太平洋指挥盟军的时候,办公室墙上也挂着一块牌子,上面都写着同样的座右铭:

    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

    这是对热忱最好的赞词。培养并发挥热忱的特性,我们就可以对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加上火花和趣味。

    把热忱和你的工作混合在一起,那么,你的工作将不会显得很辛苦或单调。热忱会使你的整个身体充满活力,使你只须在睡眠时间不到平时一半的情况下,工作量达到平时的2倍或3倍,而且不会觉得疲倦。

    多年来,我的写作大都在晚上进行。有一天晚上,当我正专注地敲打打字机时,偶尔从书房窗户望出去——看到了似乎是最怪异的月亮倒影,反射在大都会高塔上。那是一种银灰色的影子,那是我从来没见过的。再仔细观察一遍,我才发现,那是清晨太阳的倒影,而不是月亮的影子。原来已经天亮了。

    我工作了一整夜,但太专心于自己的工作,使得一夜仿佛只是1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之后,我又继续工作了一天一夜,除了其间停下来吃点清淡食物以外,未曾停下来休息。如果不是对手中工作充满热忱,而使身体获得了充分的精力,我是绝不可能连续工作一天两夜,而丝毫不觉得疲倦。

    热忱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它是一种重要的力量,你可以予以利用,使自己获得好处。没有了它,你就像一个已经没有电的电池。热忱是股伟大的力量,你可以利用它来补充你身体的精力,并发展出一种坚强的个性。缺乏资金以及其他许多种你无法当即予以克服的环境因素,可能迫使你从事你所不喜欢的工作,但没有人能够阻止你在自己的脑海中决定你一生中明确的目标,也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你将这个目标变成事实,更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你把热忱注入到你的计划之中。

    要是你没有能力,却有热情,你还是可以使有才能的人聚集到你身边来。假如你没有资金或是设备,若你有热情说服别人,还是有人会回应你的梦想的。

    热情就是成功和成就的泉源,你的意志力、追求成功的热忧和热情越强,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十分钱连锁商店”的创办人查尔斯·华尔渥滋也说过:“只有对工作毫无热忱的人才会到处碰壁。”查尔斯·史考伯则说:“对任何事都热忱的人,做任何事都会成功。”

    当然,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譬如一个对音乐毫无才气的人,不论如何热忱和努力,都不可能变成一位音乐界的名家。但凡是具有必需的才气,有着可能实现的目标,并且具有极大热忱的人,做任何事都会有所收获,不论物质上或精神上都是一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