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也是纣王的亲戚。纣王一开始弄了一个象牙筷子,箕子就叹气说:“他现在弄一个象牙筷子,将来就必须用玉杯子,有了玉杯勺,那就必须找来远方稀奇珍怪之物来配套用。这样,车马宫室也渐渐要讲究起来,那就没治了。”--这也是看一下女人的脚,就会犯强奸罪的理论吧。
纣干各种淫逸的事,箕子进谏,纣王不听。别人对他说:“你也可以离开了,走吧。”箕子说:“作为人臣,进谏但是君主不听,于是就离开而去,那是昭显君主的错误而让自己讨好于民众啊,我不忍这样干。”--这话,可正作为对微子这个“贤人”的批判。
于是,箕子就被发详狂--装疯,去当了奴隶。
还有一个王子比干,也是纣王的亲戚,见箕子进谏而纣王不听,于是他就说:“国君有过错,自己不以死相争,那百姓就要受苦,百姓何辜啊。”--他觉得像箕子那样装疯,也是对百姓不负责任的。(这里说的百姓,是各种有姓的人,在当时全是贵家族,不是现在的百姓的意思。)于是就直言去进谏纣王。因为是照着死的标准,说直话来进谏的,于是纣王果然也就怒了,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确实是有吗?”于是就杀了比干,剖开他的心看。
等到周武王伐纣,战败了商王朝,微子就拿着商朝的祭器跑到周军的军门,脱光了,自己把自己捆起来,左手牵着羊,右手拿着茅草,膝行向前陈说。于是,周武王就解开他的绳索,让他官复旧位。
于是周武王又去访问箕子,箕子就给他讲了很多为政的道理,周武王很高兴,就把封到了朝鲜(但这事不可信)。
箕子在朝鲜,有时候还要去镐京朝拜周王,路过殷虚的时候,看见宫室毁坏,都长了禾黍--这也说明周军的仁义之师,把原本商的国都地区,迅速变成了废墟。箕子很伤心,要哭又不能,于是就做了“麦秀之诗”来歌咏表达自己这情绪,这诗是:“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就是纣王啊。意思就是,纣王这个家伙,就是不肯用我,不肯听我的。商王畿的百姓听了,都为之流泪。
这些商王畿的百姓,都是封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由武庚继续领导。虽然商纣王虽然不是好人,商代的商汤等列祖列宗却是好人,对社会恩德很大,不能因为出了纣王这么一个坏人,就把他们给绝了后,所以,商朝遗民交给武庚领导。同时,周武王派了管叔、蔡叔两个弟弟来做武庚的相国,监督和辅导他。
周武王随后胜利次年就死了,儿子周成王继位,周成王年少,周公旦(周武王的四弟)代行摄政当国。管叔和蔡叔疑心周公是要废掉周成王自己当王,就和武庚一起作乱。周公于是出兵剿灭了他们,杀了武庚,杀了管叔,流放了蔡叔。这样,商王朝的遗民,就没有人来管理了(所谓遗民,也只是指王畿地区的,所谓商,不过是直辖几百公里方圆的一个宗主诸侯),于是就命微子启来领导这些商民。微子领着他们,去到河南商丘,被封建为了宋国。
所以宋国是周王朝的一个诸侯封国(犹如鲁国),但却是商朝人的遗民聚集地。
微子启死后,弟弟接班,是为微仲,随后儿子宋公稽继位,然后又是宋丁公申、宋湣公、宋炀公、宋厉公、宋釐公、宋惠公、宋哀公、宋戴公。
宋戴公二十九年,周幽王被犬戎杀害,周平王东迁到洛阳定都,东周时代开始。东周时代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所以这时,也是春秋时代开始。
宋戴公死后,儿子宋武公继位,十八年后儿子宋宣公继位。
宣公自己有个儿子叫“与夷”。宋宣公十九年的时候,宋宣公病了,把君位让给了自己的弟弟,他说:“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是天下的通义啊。我死了,弟弟你继承吧。”(这兄终弟及,就是哥哥死了,弟弟继位,其实是商朝的习惯,而宋又是商的遗民。)他弟弟谦让三次也就接受了,于是,是为宋穆公。
宋穆公九年的时候,他也病得要死了,找来自己的大司马孔父嘉说:“从前我哥哥把君位让给了我,我不敢忘他的恩德啊。我死以后,我想叫他的儿子与夷继位。”孔父嘉说:“可是,群臣都希望您立您自己的儿子公子冯。”宋穆公曰:“不能立公子冯,我不能负我哥哥。这样,让公子冯出去住在郑国去吧。”于是,把自己的儿子公子冯派住到郑国去生活去了,以免抢大哥的儿子与夷的位子。郑国这时候正是郑庄公当政。
随后,哥哥的儿子与夷继位,是为宋殇公。
宋殇公元年,卫国公子州吁杀了自己的大哥继位,怕诸侯讨伐他,于是就来讨好宋国,对宋殇公说:“公子冯(你的堂弟,上任国君的儿子)现在呆在郑国,迟早难免借助郑国力量打回来跟你抢位子,不如我帮着你,一起去打他和郑国。”宋殇公觉得这主意好,于是联手卫国去打中原最中部的郑国(宋在中原东,卫在中原北),把郑国东门围了五天,然后才罢休。
次年,郑庄公来打宋国,以报复东门之役,随后由此牵连出来,郑国联合其他诸侯,数次又来打宋国。宋国也主动去打郑。总计来讲,十年之中应战或者出征,总计了十一次。这样频繁的兴兵,给百姓带来的负担很大。宋国的老百姓都很不满意,而大司马孔父嘉作为执政官,固然也算是外出打仗的推波助澜者。
宋殇公十年,孔父嘉又带兵去打郑国,以报复去年挨郑国打的怨恨,结果这次盟国蔡国不够配合,宋军又是一场大败。孔父嘉带着败兵从郑国战场上败回来了,宋国的老百姓脾气大极了,看见败兵回来,就想找他为战死的父兄们偿命。
当时国家的地盘都小,人们因此脾气就大,对上边的一点事儿看不惯,就敢于闹。而地盘越大,对于不道德的专制试图反动作的可能性就越小,因为不知道大地盘中的别人会不会响应和赞同他,别人的态度会是怎样,所以不敢轻易挑头闹。总之,当时的民众挺有政治发言权的。他们对孔父嘉非常不满。刚好孔父嘉的媳妇有倾城之貌,出外游玩,衣袂如飞,目如流水,被路过的宋国太宰华督看上了,华督就煽动民众的不满情绪,鼓舞民众去杀孔父嘉。于是华督带头,领着老百姓,冲进孔家,把孔父嘉杀了,自己抢了孔父嘉的媳妇,娶到了自己家里。孔父嘉的儿子,则在家人保护下,跑去了鲁国,然后往下又生孩子,生了六代,就是孔子--所以孔子算是商朝遗民的后代。
宋殇公听说华督把自己心爱的执政官杀了,于是大怒,就要杀华督,华督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杀了宋殇公,然后把公子冯(上任弟弟国君的儿子)从郑国郑庄公那里接回来,立为新的国君,是为宋庄公。
宋郑之间这也就才不打了。臣下杀上,父子相疑,兄弟火拼,这种事在春秋时代真是满多的,所以最好定清楚接班的原则,而宋宣公、宋穆公不按父传嫡长子的原则办,虽然仁义,却给民众闹出这么多痛苦,连孔子的六世祖都跟着倒了霉。
宋庄公元年,以华督为相国。十九年,宋庄公(公子冯)死掉,儿子宋湣公继位。
宋湣公七年,齐桓公即位。
宋湣公十一年,去世,儿子宋桓公继位。
宋桓公三年,齐桓公开始成为霸主。
宋桓公三十一年,宋桓公死了,太子兹甫即位,是为宋襄公。
宋襄公七年,宋国下了流星雨,而且有六只鸟退着飞,因为风太大了。(这都是要倒霉的征兆。)
宋襄公八年,霸主齐桓公死去,宋襄公想召集诸侯盟会,自己成为霸主。宋襄公十二年,宋襄公召集诸侯在鹿上会盟,怕诸侯不肯来,就请让楚成王来召集,但是,到时候让自己当盟主。楚成王佯为答应。相国子鱼说:“咱作为小国,没这个实力,非要争当盟主,是祸事啊。”宋襄公不听。
该年秋天,盟会开始,楚成王突然变卦,令旗一挥,随行人员都露出皮甲和武器,冲上了,就把宋襄公五花大绑捆了起来,宋襄公赶紧对旁边的子鱼说:“你赶紧回去守卫国家,不要管我。”子鱼趁乱跑掉。
楚庄王把宋襄公数落一顿,然后押着宋襄公去进攻宋都商丘,子鱼带领军民抵抗,楚军攻不上去,只好撤去,同时也放了宋襄公。
宋襄公十三年,郑国见楚国势大,而目前北方霸主齐桓公也死了,于是,就跑到南边楚国那里,与楚国结盟,当楚国的小弟,宋襄公大怒,遂举兵伐郑,打算把郑国打回来。楚成王于是就去攻打宋国,以此解救郑国。
宋襄公在都城外的泓水,和楚军展开决战。一开始,楚人还在河对岸,正渡河而来,而宋军已经列好阵势,子鱼说:“敌人比我们人多,趁着他们渡河,秩序混乱,我们冲上去打他们。”宋襄公说:“不可。”
等敌人都过河过来了,开始列阵,但还没有列完,子鱼又说:“现在趁着敌人阵形没列好,赶紧打他们吧。”
打仗靠的是组织和秩序,趁着敌人军阵未列完,尚乱,这时就打他,可以占便宜,特别是自已人少的时候。
宋襄公又不同意。最后,楚人列好阵了,双方开打,宋国人被打得大败,宋襄公大腿也受了伤,近卫军几乎覆灭。
回来之后,宋国人都抱怨宋襄公。宋襄公却说:“君子打仗的时候,对于受伤的敌人,不再动手给他凿上去新伤。遇上头发有两种颜色的人(即头发花白的),也不要去抓(‘不擒二毛’,不抓头发有黑白两色的老年敌兵)。古代使用军队,不靠着险隘的地形占便宜地打敌人(意思是不借着河流的光打敌人)。寡人就是眼瞅着要亡国,但也不击鼓进攻尚未列阵完毕的敌人。”
同年,晋国公子重耳经过宋国,宋襄公因为败给了楚国,希望未来能得到晋国的帮助,所以厚待重耳,赠给他二十辆马车。
次年,宋襄公因为箭伤而死。
宋襄公的思想虽然有点迂腐,但是比较可爱,他不认为战争是无节制的行为,恪守“战争受道德约束”的信念。但是遗憾的是,后来的历史,越发走向了战争诈谋化,无所不用其极,以战胜作为最高原则,从后来的城濮之战起,打仗就不讲规矩了,到春秋末期,《孙子兵法》对这类战争所体现的用诈进行总结,形成“诡道”一篇,更从理论上确认和推广了这种作法。于是,用诈也就名正言顺,其实是导致世风浇漓,宋襄公“不擒二毛”的精神再也没有了。
其实,不是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对于用诈应该尽量采取节制的作法,因为它的弊毕竟是大于利的。但中国人似乎是对于诈谋最津津乐道的,这是令人遗憾的。
宋襄公死后,儿子宋成公继位。宋成公四年,楚成王又来伐宋,宋国向晋国告急,这时候重耳已经回国成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重耳带领晋军南下救宋,大败楚军于城濮,解救了宋围。重耳也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春秋第二位霸主。
宋成公九年,晋文公死。
宋成公十七年,宋成公死,小儿子宋昭公继位。
宋昭公七年,楚庄王即位。
宋昭公九年,因为宋昭公比较无道,国人都不亲附他。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则礼贤下士,而且长得是个美男子,他的奶奶--宋襄公的夫人,非想跟他通奸,他不肯,宋老太太就花钱帮着人向民众搞施舍,给他造人气,以此讨好他。宋昭公这一天出猎,宋老太太干脆派人在路上暗杀了宋昭公。这样,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就被大家扶上君位,是为宋文公。送文公出于感谢,也跟奶奶--宋老太太好上了。
宋文公元年,晋国执政官赵盾派荀林父为将,带领诸侯军队伐宋,以讨伐宋的弑君之罪。宋文公赶紧贿赂晋国和诸侯联军,联军遂退回。
宋文公二年,宋昭公的儿子和宋国武、缪、戴、庄、桓几个家族联合作乱,宋文公把他们都杀了。
宋文公四年,郑国受楚国命令来攻打宋国,宋国执政官华元迎战,结果战败被抓了俘虏。这次战斗前,华元先杀羊犒赏战士,但是没分给他战车的驾驶员羊羹(羊肉汤),结果这驾驶员就怨恨了,这次开打的时候,他就驾着车,直接开入郑军,把车上的华元直接交给郑军,当了俘虏了。史书上的君子们把这驾驶员大骂了一通。真是县官不如现管啊。宋国只好以兵车一百乘文马四百匹来赎华元。这些赎品交了一部分还没全交上,华元越狱跑回了宋国。
宋文公十七年,楚亲自来打宋国,楚庄王为了争霸,想打败宋国(位于河南省东部)以及其他中原诸侯,从而成为中原的霸主。楚庄王这次围攻宋国达五个月之久,宋都城中没有粮食了,于是,华元就夜里偷着缒城而出,潜入楚军军营,见到楚司马子反,对子反说:“我们已经没有粮食了,已经析骸而炊,易子而食了。”就是拿死人的骨头当柴烧,交换着儿子煮了吃。因为没粮了。
楚司马子反听了,说:“我们楚军也就剩七天粮食了。”
华元说:“我们可以投降,但是你们必须退出三十里,使得咱们像是结盟似的。”子反许诺。华元如释重负地喘出一口长气,又反身潜出营寨。
次日,子反把情况报告楚庄王,楚庄王问:“他们城中怎样了?”子反说:“他告诉我,城中已经析骨而炊,易子而食了。我告诉他我们也就剩七天粮食了。”楚庄王惊怒:“你怎么告诉他这个?”子反说:“区区宋国,还有不欺人的臣子,我们大楚怎么能没有呢?”于是楚庄王想了想,说:“诚哉斯言!”于是,以华元诚实的原因,于是接受讲和(其实是投降),随后楚军退去,宋又纳入了楚国阵营。
华元应该是从前宋太宰华督的后代。
宋文公二十二年,宋文公死了,儿子宋共公继位。
宋共公十年,华元跟楚国楚共王(楚庄王的儿子)的臣子令尹子重关系好,跟晋国的执政官栾书的关系也好,于是,在华元的说合下,晋楚两国宣布和好,不再南北争霸,宋国也免去了受这个夹板气。
宋共公十三年,宋共公死,儿子宋平公继位。
宋平公三年,晋楚在短暂和平后,又撕毁和平协议,再次南北争霸,宋国因为亲晋,楚共王北上拔取宋国的彭城(今徐州),封国宋国的卿族左师鱼石,建立了宋国的反政府武装,以牵制宋国。宋平公四年,晋悼公率领诸侯复夺了彭城,诛杀了鱼石。
宋平公四十四年,宋平公死,儿子宋元公继位。
宋元公十年,因为宋平公不讲信用,大夫华氏、向氏作乱。
宋元公十五年,鲁国的鲁昭公因为遭受三桓的攻击,逃往出国。宋元公赴鲁国,帮忙说合叫鲁昭公归国复位,结果半道病死。儿子宋景公继位。
宋景公二十五年,孔子周游列国经过宋国,宋国司马桓魋厌恶孔子,要杀孔子,孔子化妆逃跑。
宋景公三十年,宋国吞灭曹国。
宋景公六十四年,宋景公薨(这是最长寿的国君了),宋昭公继位。随后是宋悼公、宋休公、宋辟公、宋君剔成、宋君偃。
宋君偃十一年,自立为王,即宋王偃。宋王偃向东战败齐国,攻取五城,向南战败楚国,得地三百里,而与齐、魏为敌国。他把一袋子血挂在高处,用箭射去,血就哗哗地流下他,他管这叫“射天”。同时淫乱于美酒和妇人。群臣有进谏的,他就拿箭射他。拿这个箭,对那个谏。诸侯都把他和夏桀相比,称他为“桀宋”。
宋王偃四十七年的时候,齐湣王与魏、楚联合伐宋,杀宋王偃,遂灭掉宋国而三分其地。这时已是战国中期了。
太史公曰:孔子对微子、箕子、比干这三个人,都赞为仁人。宋襄公的时候,修行仁义,想做盟主。宋国大夫正考父于是做了《商颂》在赞美当时的宋政。宋襄公在泓水战败,但是君子还是有赞美他的,这是因为伤感于中国没有礼仪,而褒奖宋襄公能有礼让。
笔者案:宋国的历史,确实平淡,除了一个宋襄公,几乎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但是宋襄公在功利主义者眼里,固然就是傻瓜了。然而,人需要理想主义和原则主义,不讲原则的社会,是无法长久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