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国大王秦王政终于兼并了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了秦王朝。于是,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上书:“从前的五帝,地方不过千里,下面的诸侯,多数也不怎么听话。现在陛下指挥义兵,把那些坏的国君都给杀了,平定了天下,以海内为郡县,这是比五帝还大的功绩啊。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您就叫泰皇吧。”
秦王政说:“泰字不要,换上上古的帝字,就叫皇帝吧。”于是,自称为始皇帝,后代就按自然数数,从二世三世一直到万世,传之无穷。
同年,丞相王绾又来提合理化建议:“现在刚刚攻破诸侯,燕齐楚这三个地方远,不设个王填在那里,不好镇住,请皇上立自己的儿子们去那里当王吧。”意思是在局部地区搞分封。
群臣听了这个建议,都觉得好。唯独廷尉李斯出班陈奏,说:“不好。从前周武王所封的同姓诸侯甚多,最后血脉越来越疏远,就互相跟仇敌一样打起来了。周天子都管不了了。如今海内都是郡县后,天下没有二心,这是安宁的办法啊。”
秦始皇说:“有道理哦。天下互相苦于战斗不休,就是因为有王侯。现在天下初定,再立封国,那不是又要闹战争吗?廷尉说的好。”
其实,秦朝当时刚刚兼并得到天下,一些远方地区的人还不服,以当时较低的信息调查反馈流动速度、命令执行能力和落后的物质技术,位于陕西的中央对这些遥远地区的控制难免力不从心,不如派一些封王过去就近统治,通过直接管理,不至于闹出大事。
有人说,派官员过去不一样可以控制地方吗?未必。地方官在当地是外地人,而且要有升迁调换,在地方不会树大根深,如果他是个郡守,他下面的各县县令,都是中央任命的,不是他任命的,不会死活效忠于他,而隔壁郡的郡守,打仗也好,办事也好,更不听他的了。而派一个皇子过去,作为诸侯王,对当地民众的心理震慑作用和实际控制能力,是远大于郡守的。
但是,这些诸侯王,无论如何,也确实会有秦始皇和李斯所担心的,未来互相之间掐架。秦始皇和李斯因为这一点,就不愿意再搞诸侯分封。
于是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设置郡守、郡尉,彻底结束了分封制。
秦始皇把天下的兵器都聚到咸阳,都熔化了,铸造了铜人十二,每个都重上千石,放在皇宫中。统一度量衡(以便加强对地方征税等),车同轨,书同文字。有把天下的有钱人(富豪、豪强)选了十二万户,都移到了咸阳。这样,避免在地方上形成离心力量。同时,仿照诸侯的宫殿,在咸阳北面的长坂上,建造大量宫殿,从雍门向东直迤逦到泾水,这些宫殿之间都有复道(就是凌空的通道,类似上飞机的廊桥)相连。从诸侯那里得来的美人宝器,都被放在这些宫室之中。
这些宫室是给谁用的呢?应当也不仅是供老秦一个人享乐的,被迁徙来的六国贵族,以及十二万家六国豪富,也许会用一些吧。另外,秦始皇既然决定不搞分封制,而搞郡县制,这对自己的子孙也是个牺牲。那就要他们极大的富贵,包括宫室。此外还有大量的功臣,不封王侯,但为了避免他们闹,那就也要厚加赏赐,也就得有宫室珍宝。
就这样,通过这些土木修造以及移民,当时咸阳成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
下一年,秦始皇二十七年,他去甘肃方向巡回了一次,并开始修治驰道。这种以咸阳为中心修出四通八达的驰道,供马车奔驰,相当于今日所谓高速公路。其规格是路宽70米,路面用夯土砸得很实,下雨也不起泥,两边每隔七米种树,向西最远到甘肃,东到海滨,北到内蒙古,南到湖南、安徽、浙江等地。
秦始皇二十八年,他开始第一次向东巡行,来到邹地的峄山,和鲁国的儒生商议了礼仪,立下了石碑歌颂秦朝的德行。然后上了泰山,进行封禅,下山的时候,突然下了暴雨,他在一颗树下休息,随后为了感谢这树,封它为五大夫(官爵级别)。
于是又向东到了渤海,登上琅琊山,作为黄土地上长大的人,这是他第一次看见大海,大海这么大的东西让他非常惊异和快乐,于是就在山上住了三个月,天天看海。并且立了石碑,歌颂秦的功德。这时候,从前战国时代的齐国人徐福,听说秦始皇在琅琊山上,就上山来上书,说这东海里边有三个神山,分别叫蓬莱、方丈、瀛洲,是仙人们居住的地方,我可以带着童男童女,去这神山上找仙人,以童男童男为交换,仙人会给我不死药。于是秦始皇就给了徐福数千童男童女,入海去跟仙人做这人口和药材的贸易。
秦始皇回来的路上,又去南方到了湖山,渡过长江,来到湘山的湘君神祠。这次渡江,却遇上了大风,几乎翻船没能渡过去。秦始皇就在这湘山神祠里问身边的博士(属于儒生),说这湘君是个什么来历的神仙。博士说:“从前,尧帝有女儿,嫁给了舜,舜死后,他女儿就成了这湘君了。”秦始皇心想,是不是这湘君故意使坏,差点在江里把我淹死啊。于是秦始皇大怒,派出三千刑徒(劳改犯)把湘山上的树都砍了,露出了地上赭红色的土(那里红壤多),当时的犯人都是穿着赭色的衣服的,这就表示把湘山给治罪了。表示对湘君的惩罚。作为一个皇帝,神仙欺负了他,也不可以,也是犯罪。随即秦始皇回到都城咸阳。
次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再次东游,经过中原阳武县的博狼沙时,被盗贼给伏击了一次(张良干的),然后抓刺客,却没抓着,于是在天下大规模排查了十天,还是没有结果。秦始皇继续去东游,来到烟台,刻下石碑。
秦始皇三十二年,他又出去巡行,来到东海畔的碣石,并且派自己身边的方术士卢生,去寻找仙人和不死药。又派韩终、侯公、石生也去找仙人和不死药。随后秦始皇从北方边境巡视了一圈,回到咸阳。
这次从北方边境巡视,大约秦始皇了解到了一些匈奴的情况。他回来以后,卢生也回来了,卢生照旧没有能够找到神仙,不过他带来了一些鬼神的图书,里边说的都是鬼话。卢生把这些书献给秦始皇。秦始皇认真地看了,发现其中有一句“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觉得,这话意思就是将来会灭亡我们秦朝的,是匈奴人。于是,当年,他就派将军蒙恬征发大军三十万向北攻击匈奴,夺去了河套地区的土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他又征发亡人(就是曾经逃避税役而脱离户籍出走但是被抓回来的人)、赘婿(就是倒插门的女婿,但在当时是没地位的穷人干的,接近去去当奴仆)、商人,去向南攻打广东、广西和越南地区,之所以只派这种人,大约是为了避免影响正常的纯农夫吧。这帮人有五十万之众,攻占了这些地方,秦始皇把它设为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同年,蒙恬在北方开始修筑长城。
这南北的战争和工程实在巨大,不可避免地耗费了民力,同时也动摇了秦王朝的社会稳定。秦朝的百姓们为了君王的“大欲”和流芳历史的“功业”(长城什么的),在官吏们的驱赶下,转徙奔波,疲于奔命,直到榨干身上最后一滴汗,耗尽家中最后一点财,终于弱者野死于沟壑喂乌鸦,而强者逃聚于山林为盗贼。而这成就的,不外乎就是几个大工程,和从南北无利可图的大漠野岭上,夺得了并不稳定的若干土地。
秦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内摆酒和群臣宴饮,有七十多个博士跟着大臣们也都一起祝酒。其中博士仆射周青臣的敬酒祝词说的很好,他说:“从前,咱们秦国地方不过千里,靠着陛下神圣,平定海内,打跑了蛮夷,日月所照的地方,无不宾服我们大秦。陛下以诸侯改为郡县,百姓人人自安乐,不会有诸侯引发的战争之苦,把这种模式传之万世。自从上古以来,没有人有如陛下这样的威德啊。”
这就总结了秦始皇的两大功绩,一是发动北驱匈奴,南平南越的打蛮夷军事项目,使得地球上的人都服气于我们了。二是在政治上,搞了郡县制的模式,于是不会有诸侯内战,人民都跟着享福了,而且这个模式,还可以传给一万代去照着用。
不过,这两大功绩,在六国之人看来,正是秦始皇的两大罪状,一是灭了六国社稷,断了六国王嗣,一是南北打仗,征兵征夫和税敛太多,民不聊生。呵呵。
因为周青臣总结的非常好,于是秦始皇把酒一喝,大悦。
其他博士也都称颂。
众人都谄谀到了这个地步,博士齐国人淳于越生气了,出来说到:“臣也有一句话。臣听说从前的商周天子,都把王族子弟分封出去,让他们的封国像树枝一样扶助着中央。现在陛下的儿孙却都是匹夫,没有分封为诸侯。一旦国家出点乱子,比如出现田常、晋六卿那样的权臣,将来谁当树枝来支着您呢?治理国家不学古代而能长久的,我是没听说过啊。周青臣等人当面奉承,以加重您的过错(认为搞郡县制是过错),这不是忠臣啊。
秦始皇一听,于是命令群臣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发言。
于是丞相李斯说到:“过去的五帝,每帝的治国手法都不相重复,三代(夏商周)的模式也都互不相袭成,最后各自都获得了大治,说明不需要非得跟从前一样。现在陛下开创大业,建万世之功,这些东西,固然不是愚儒所能理解的。况且,淳于越说的是三代之事,那哪值得取法呢?那时候诸侯并争,所以厚金招徕游士,如今则是天下已定,法令都从中央一个地方出来,百姓在家就应该努力从事农工,士人就学习法令以避免犯法。可是如今诸生却不师今而学古,以古非今,惑乱黔首。”
散了酒会之后,李斯觉得自己的意思还没说完全明白,就又给秦始皇写了个奏章,说道:“丞相臣斯昧死言:古代天下散乱,没有人能统一它,所以诸侯都起来了,人说话也是都喜欢以古害今,装饰虚言以害真理,人人都觉得自己家的私学好,来非议上面所建立的。如今皇上已经并有天下,区别了黑白而定下了一尊(大约指定下了法家吧)。可是这些私学却一起非议法教(以法家的法令来教化和管理民众),每当他们听到法令下来了,就各自用自己的私学去非议它。入则心非(在家里时就在肚子里否定),出则巷议(在街上就大鸣大放),各自以指摘人主来邀名,跟上面不一样才算自己高,于是都带着自己的一帮人来造谤。如果这种局面不禁止,那么人主的地位就要下降,下面的人就要结党。所以还是禁止比较好。我建议,各种史书里边,不是秦国的史书的,都要烧掉。如果不是博士官所收藏的,天下有敢藏《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之书的,都上缴到郡守那里烧掉。此外,有敢聚众谈论《诗经》《尚书》的,就杀头,以古非今的,就灭族。官吏见到了而不举报,罪过与之等同。令下三十天还不烧的,就脸上刺字去做劳改犯。所不烧的书,有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另外,人们若要学法令,一定要以官吏做老师(不能跟私学家学,他们故意使坏,胡乱讲解乃至抨击法令,官吏不会乱教)。”
显然,李斯很反对当下人们这种根据自己的私学(私家传承的学派)来非议当前的政令的形势,并且这些私学多是基于古代典籍的。如果烧了这些古书,人们的各家私学,也就没了存在和发展的凭依。
《诗经》、《尚书》并不是文学书,而是饱含了古代传统政治思想。
秦始皇看了这个奏章,就圈了个圈,写道:“可。”
于是,书就烧起来了。
次年,秦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修筑了从陕西向北通到河套地区的直道,堑山填谷,工程甚大,这也是个军事工程,一旦边境有警,可以迅速动员军队和物资北上。秦始皇随后又在咸阳城外渭水以南修建新的皇宫,先修皇宫的前殿,叫阿房宫,这个宫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边可以坐一万人,宫内可以树五丈高的旗子。有徒刑(劳改犯)七十多万人,分成两部,一半在修这阿房宫,一半在修骊山的秦始皇陵。
总得来讲,关中(即函谷关以西的陕西秦本土)有宫院总计三百座,关外(函谷关以东的中原等六国地区)有四百多座。这些宫殿迤逦到了东海,在东海上朐立了石碑,说是“秦东门”。
同年,秦始皇还忙着在找不死药呢,虽然他的皇陵已经开始修起来了。
那个方术士卢生,于是又跑来向他报告:“这些年来,我们给您找不死药和仙人,总是遇不到,原因是有些恶鬼会妨碍他们。如果你去哪儿,旁人知道,恶鬼就也会知道,仙人们就不敢来了。所以,您要在哪个宫里住着,都不能让人知道,这样恶鬼找不到您,仙人就来了。咱就可以跟仙人要不死药了。”
看来,仙人是很腼腆的物种,怕见生人,怕见恶鬼。
于是,秦始皇就把咸阳内外二百多座宫殿,全用复道连接起来,就是架设在空中的类似飞机廊桥的东西,这样,他从这个宫走去那个宫,谁也不知道,谁也看不见了。秦始皇下令,谁敢泄露我的行踪,处死。于是,他去了哪里,在哪个宫,谁也不知道,恶鬼固然也不知道。这样,仙人就会带着不死药谈判来了。
秦始皇呆在这个二百多个宫殿连起来的迷宫里,等着仙人。有一天,秦始皇正在迷宫里玩鬼撞墙,突然看见丞相的车骑从远处过来了。丞相的车骑非常煊赫,秦始皇不太高兴,觉得他用车超标,于是嘟囔了几句。
当时秦朝的丞相设左右两名,一个是李斯,一个是冯去疾。这个超标的不知是其中哪个。但不管怎么样,该丞相听到秦始皇身边的太监转告后,立刻减损车马,不敢摆阔。秦始皇知道了,大怒,心想一定是身边某个人泄露了我抱怨丞相的话。“我不是说好了吗,不许泄露我在迷宫里的行动和举止。不然神仙不敢来了!我都已经下法令了。你泄露了我抱怨丞相的话,等于也泄露了我的位置!”于是案问当天在场的身边值勤太监和众侍者,是谁泄露的。大家都不肯自承认,于是秦始皇把他们统统全宰了。
可是,尽管秦始皇这么虔诚,仙人们还是没有带着不死药过来谈销售的事情,秦始皇也着急啊。那卢生已经骗到了很多钱了,这时候,看自己总也拉不来神仙,于是就在骗局即将被揭穿前,逃跑了。逃跑的时候,他还对另一个方术士侯生说:“始皇帝这人,刚戾自用,本来是个诸侯,占了天下,就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谁也不如他。他专门信用狱吏,七十个博士都摆着不用(不用儒家用法家)。丞相和大臣都是按他的决策办,一切都他说了算。他喜欢靠刑杀来建立自己的权威,下面人都畏罪不敢提建议。他听不到自己的过错日益骄傲,下面的大臣哆哆嗦嗦欺谄以求自保。天下之事不论小大皆决於皇上,他没天没夜地看奏章,贪于权势至此,这样的人,不适合当神仙。”
当神仙,需要清静逍遥。
说完,俩人就跑了。
秦始皇从迷宫里出来,发现卢生侯生跑了,临走还骂了自己。秦始皇的愤怒可想而知。
当时云集咸阳的文学方术士甚众,这些家伙都是去年焚书以后从天下招来的,他们有分工,其中文学士是“兴太平”,具体意思含糊不清,大约是歌颂太平,或者是提些好的建议来致国家于太平,方术士则是炼不死药的。
秦始皇曾经派人在这帮文学方术士中探访,听到其中有些人发了一些“妖言”。
于是秦始皇下令,在这帮文学士和方术士中排查,看谁放过妖言或者诽谤的话。于是就查出了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就把他们全坑了(坑埋了),以惩戒他人不要再干欺骗和诽谤我的事。
这件事不能当作秦始皇要灭绝儒家看,不过是把异见分子和言论捣乱分子给坑了,并不是谁是儒家坑谁。
其实,秦始皇并没有在自己身边的博士及其弟子们(这些是纯儒家)中间排查,而这些博士随后照旧一直跟着秦始皇(乃至后来还跟着秦二世),也不是所有学儒的就惩罚,而是排查文学方术士中的乱言妖言分子。实际上,司马迁管这件事叫“坑术士”,而不叫“坑儒”。那个骂秦始皇的卢生,就是方术士人。妖言也不等于政治上的反对意见,而是一些煽动性的歌谣,比如当时有童谣:“阿房,阿房,始皇亡。”这就是妖言。类似现在的谣言,但带有迷信性质。
坑这些人之前,长子扶苏跑来向秦始皇求情,说:“这些人都是诵法孔子的,陛下用重法处理他们,恐怕天下会不安吧。”
言下之意,诵法孔子的是好的,应该饶了。可见扶苏和秦始皇有一个意见共识,就是学孔子的人是好的,可见秦始皇本不是因为这些人是儒家,所以杀之。
但是,秦始皇没有接受扶苏的建议,还是把他们坑了。因为扶苏总是在一些事情上劝谏自己,跟自己意见不合,所以秦始皇很不高兴,就把扶苏撵到了北方边境,让他给蒙恬当监军(政委),帮着打匈奴去了。
次年,秦始皇三十六年,秦始皇的使者从关东(函谷关以东)回关中来,进了函谷关,半夜走到华阴道上,就又有人假装山鬼拦住他,向他献上一块璧,说:“您是周武王的使者吧,替我把这个璧送给周武王吧,告诉他:今年祖龙死!”周武王是周朝的开国之王,秦始皇从前革了大周朝的命,言下之意,现在秦始皇要死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阴间的周武王吧。使者糊里糊涂地,问他什么意思,“山鬼”却已经跑了不见了,只留下了玉璧。
使者于是到了咸阳把玉璧献给秦始皇,又转述了这些话。秦始皇看了玉璧,发现是自己从前一边巡游一边祭祀时沉到长江里的(可见搞到这块玉璧的也不是普通人,是自己身边的高级人物)。秦始皇默然良久,心想,我要死了。于是秦始皇很忧愁,就叫人占卜,看看怎么避免这些坏事。占卜专家分析了自己的蓍草,就是把蓍草来回分堆儿,看各自的数目,构成八卦,然后查了查书,说:出去旅游能避免灾病。
于是在下一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了他最后一次出巡。他一路又来到山东海边,住在琅琊台上,想着自己也许就要死了,夜里就糊里糊涂地做起了恶梦,梦见自己跟一个形状如人的海神搏斗。
从前,方术士徐福这帮人入海求不死药,数年也搞不来,徐福这帮人还曾经解释呢:“本来就要到了蓬莱岛拿到不死药了,但是海中的大鱼拦着,我们过不去!您得想办法干掉大鱼。”这固然是方术士们给自己找借口。
秦始皇次日赶紧把梦告诉随行的博士,让他占梦。博士说:“这个海神是恶神,它妨碍了腼腆的神仙们的光临。海神咱是看不见的,但是他身边总有大鱼做他的斥候(侦察员),应该把大鱼除去,海神就瞎了,神仙们就来了。”
可见,这博士是在给从前的方术士圆谎。秦始皇在排查咸阳文学方术士的时候,把文学士和方术士一起排查,是有道理的。二者似乎有联盟,当时卢生抱怨秦始皇的话里,也说秦始皇放着博士们都不用,替博士叫屈。博士属于儒生。
于是秦始皇就驾帆出海,往北航行了七百里找大鱼,一路上他都端着连弩瞅着海面,终于找到了,于是就用连弩射杀了一只巨大的鱼。这种连弩可以连续发射弩箭,是战国晚期的发明。
抓到这条大鱼后,秦始皇终于被折腾得闹病了,在往回走的路上,他就病倒了。
车队西行到了沙丘--这也是从前纣王找人裸奔的地方,秦始皇实在走不了,住了下来。
沙丘野外的离宫皆建在平台上,平台高高地。从平台上的宫廷大门进去,是空旷的庭,庭很高(因为是在平台上)。庭上,左右点着柴燎的火光。这就是庭燎。站在庭上,凭着火光向远眺望,落寞的大地夜凉星稀。
秦始皇躺在廷所通向的堂上的病榻上,叫来了中书令赵高与丞相李斯等人,口述了遗嘱:“叫长子扶苏从北方边境回来,到咸阳把我葬了。”然后,他就呜呼驾崩了。
秦始皇临终已经意识到了帝国目前存在着动荡和不安,于是决定传位给与他政见不合的长子扶苏。扶苏素来与秦始皇政见不一。秦始皇坚持自己的政见,要大兴事功,要加强皇权,所以他在位的时候不用扶苏,但他希望在下一届政府里,行扶苏之政。自己作为老爹,已经把一些最惹人,最不落好名声,给社会动手术,但是在他看来又是历史变化进步中不可躲避的事情,替儿子干完了。儿子要做的,是一些调养、守成的“好事”了。
赵高拿着这封遗嘱,却没有把它立刻发给扶苏,而是去找秦始皇的最小的儿子胡亥,俩人研究了一下,就把遗嘱改了,改成扶苏有罪,令赐死。然而他们又去找李斯,说服了李斯。于是,就给北方的扶苏下了这样的假诏书。
扶苏接到诏书以后,只好遵命自杀,秦王朝失去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后机会。而李斯、赵高等人保着秦始皇的遗体,驾车继续西行。结果秦始皇的遗体在车上不断散发出不正常的气味,百官们闻到了都露出奇怪的神色。李斯和赵高觉得这个大事还不能说出去,于是就令随原员拉了一车鲍鱼(咸鱼)跟在后面,以乱秦始皇散发出的不合宜的气味。
这时正是夏天,一行人到了咸鱼,方才发布秦始皇的死讯,同时根据伪造的遗嘱,胡亥继位了。是为二世皇帝,简称秦二世。秦二世这年二十一岁,以郎中令赵高做自己的国事主办,问赵高说:“现在大臣都不服我,而且,我的哥哥们都会跟我争位子,怎么办啊?”
赵高说:“现在我的出身也不怎么高,当了执政的高官,管着大臣们,大臣们其实也不服我啊。不如你出去巡行一下,到了各地郡县,把那些有罪的大臣给处罚一下,趁机就杀了那些您觉得不合适的人。您赶紧下手,趁他们还来不及谋划对付您。然后您再提拔一些素贱的人,这些人对您感恩戴德,就好了。”
于是秦二世就出去巡行了一圈,一边走一边诛杀大臣,同时杀了很多自己的弟兄皇室公子,整个过程秦二世显得非常决绝和迅猛。当然,为了避免有人铤而走险、狗急跳墙,谋杀秦二世,秦二世把皇宫警卫队的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中郎、外郎、散郎)都给逮起来,撤换了。秦始皇的儿子里边,有个六个公子都被杀死,公子将闾兄弟三人则仰天大哭而自杀。于是,宗室吓得无不振恐,而群臣也战战兢兢。
四月份的时候,秦二世巡行回来了,命令继续修筑阿房宫。如果不修了,等于是说先帝的这个决策是错了,那怎么能行,所以继续修。
到了七月,戍卒陈胜等人在楚地造反,号为“张楚”,陈胜自立为楚王,定在陈城(河南睢阳),山东(崤山函谷关以东)各个郡县少年受过秦朝官吏法令制裁过的,都杀了他们的郡守县令,举城响应陈胜。使者从东方跑来,汇报说:“陛下,远东的原楚国地区和其他六国地区已经大乱。”
秦二世听了之后,说:“胡说,纯粹是危言耸听!给我拖出去查查他!”
于是这秉真汇报的人就给交司法部门问罪了。
后来,再有使者来,秦二世就问使者:“有什么消息吗?”
“一度很不好,”使者垂着肩,“不过现在已经控制住了。即便有一小撮捣乱份子,也都是贪心不足的群盗,不带任何政治目的,到处而已。经过各地一番严打,都被派处所逮得一干二净,不足为忧了。”
使者们都说现在国内形势一派大好了,秦二世高兴了。很快,武臣在赵地自立为赵王,魏咎立为魏王,田儋为齐王,刘邦也在沛县起义,项梁在会稽郡起义。很快到了当年冬天,陈胜派遣的周文等将官攻入函谷关来,到了戏地,有兵数十万之众。秦二世一直跟鸵鸟一样,对于函谷关以东六国地区已经大乱的局势充耳不闻,于是毫无防备。秦二世大惊,询问群臣如何应对。少府章邯说:“现在,盗贼已经来了,人又多,兵又强,现在调发附近县的军队,已经来不及了。现在骊山修皇陵的人,还有七十万,可以赦免了他们,授给他兵器来迎敌。”
秦二世于是大赦天下,派章邯为将,去迎战周文,将周文击败,一直追到曹阳,杀掉了周文。秦二世又派遣长史司马欣、董翳带领军队(应当是秦地征发的正规军队了)帮着章邯赶赴中原作战,杀死了陈胜,战败了项梁于定陶,灭掉了魏咎于临济。楚国地区的明星强盗都死了,章邯于是就北上渡河,去攻击巨鹿的赵王歇。
秦二世三年,章邯等将官开始围攻巨鹿,楚国上将军项羽率领楚卒前去营救。战斗打到次年夏天,章邯发生数次败退,秦二世派人去责怪章邯。章邯害怕了,怕被问罪,就派长史司马欣回咸阳解释。司马欣回来,丞相赵高不见,表示出了对司马欣的怀疑。司马欣害怕,跑回前敌,见到章邯,说:“现在朝中赵高说了算,将军你就是有功也会被诛杀,无功也会被诛杀。”这时候,项羽又进兵急攻秦军,章邯于是干脆以秦兵投降项羽。
到了八月,赵高打算作乱,怕群臣不听自己的,就在后宫给秦二世献鹿,说:“给您献条好马。”秦二世笑说说:“丞相错了,这是鹿阿”。赵高硬说是马。于是秦二世就问左右的侍臣和宦官,这到底是什么,这些人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有的不发言。赵高就把那些说是鹿的侍臣,都事后找借口法办了。于是侍臣们随后都怕赵高,赵高觉得可以刺杀秦二世了。
赵高从前总是说“关东的群盗没什么了不得的”,现在章邯已经战败投降,刘邦的数万人也已经杀入武关(陕西东南大门),赵高生怕秦二世怪罪自己,就打算杀了秦二世。刚好,秦二世做了个恶梦,梦见有老虎咬了自己马车上的左马,咬死了这马,秦二世醒来心中不乐,就让占梦的给解释。占梦的说有泾水的河神作祟。于是秦二世就出了咸阳,住在望夷宫里,准备祭祀泾水。赵高于是找来自己的女婿咸阳市市长阎乐说:“皇上从前不听我规劝,现在形势已经不好了,他要归罪于我的头上,不如杀了他。我们换公子婴当皇上,公子婴这人是个老好人,他当皇上合适。”
于是,阎乐带着一千多兵冲到望夷宫殿门,把看门的一把杀了,冲了进去。里边的宦官们大惊,有的跑,有的战斗,死了好几十个。阎乐冲到殿里,朝着秦二世正坐着的帷幄就射,秦二世大怒,立刻喊左右人上去格杀。但是左右都不敢。秦二世跑入内室,一个宦官跟着他,秦二世问:“赵高要作乱,你们不怎么早告诉我?”这宦官说:“我就是因为不敢说话,才保全到今天还活着啊。要是敢说,早就被杀了。”--是啊,当时指鹿为马的时候,那些敢说真话的侍臣和宦官,就被杀了。
这时候,阎乐追进来,数落秦二世道:“你素来骄恣,乱杀无辜,天下人都造你的反了。你好好想想怎么办吧?”
秦二世说:“我能跟丞相(赵高)谈一下吗?”
阎乐说:“不能。”
秦二世说:“那我愿意当一个郡的王而已,可以吗?”阎乐说:“不行。”“那当个万户侯呢?”(注意不是万元户)。阎乐也不答应。秦二世急了,说:“我愿意跟我老婆孩子,就当个黔首百姓,可以吗?”
阎乐说:“我已经受命于丞相,替天下诛杀你。你就是话再多,我也没法替你转告了。”于是,挥兵前进。秦二世只好自杀了。
赵高于是以百姓的标准,埋葬了秦二世。然后让公子婴斋戒,准备接班。公子婴于是和俩儿子商议:“赵高只是假装立了我,其实他是想当皇帝,未来迟早要害我。不如我称病不出,不去斋戒,他必亲自来请我,你们就趁机杀了他。”
赵高果然派人来叫公子婴去斋戒的庙里,子婴就是不去,赵高只好自己来请了,来了以后,子婴的儿子女婿一起上,当即砍杀了赵高。随后把赵高灭了三族,徇示于咸阳。
但是这些事已经太晚了,四十六天之后,刘邦将军就已经杀到了咸阳城外的霸上。秦王子婴出来投降。于是刘邦进入咸阳。一个月以后,项羽带着诸侯联军,也来了,杀了子婴及所有秦国公子宗族。然后屠了咸阳,烧了所有宫室,收了无数珍宝,给诸侯联军分了。
随后项羽自命西楚霸王,分天下以王各个功臣,秦朝竟然灭掉矣。五年之后,天下定于汉。
太史公曰:秦人的祖先伯益,曾经在尧舜时期有功,被封给了土地和赐给了嬴性。到了夏朝的时候,变得衰微,但是到了周朝后期,秦人作为他的后裔,则兴发起来。从秦穆公以后,稍稍开始蚕食诸侯,最后竟成就了秦始皇。秦始皇自以为功劳盖过五帝,地盘大于三王(夏禹商汤周武王),于是羞于与他们为伍,而称皇帝。贾谊先生对他成败的分析,很好啊。
笔者案:鄙人曾经去看过骊山秦皇陵,上面草木青葱,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人工堆成的--简直就是个山嘛。据说三国时候该丘尚高达120多米(比胡夫金字塔低二十米),底部周长两公里多,是中国版图上最庞大的人工建筑物,整个是个大山。如今这个山经过历史力量的剥削,尚高65米,底边长一里,里边据说有人鱼膏做的蜡烛,长明不息,还有水银和黄金这种搞起来很费力的物件,外围戍以世界第八奇迹(又一个!)的兵马俑,总之消耗民力和财费(人鱼膏可能是鲸鱼油,每立方米的鲸鱼脑油可燃13年)。
其实秦始皇修陵也不算太大的罪恶,刘邦的陵也在不远处,如今高32米,吕雉的陵高也是32米,汉武帝的陵高47米。修这些陵都是皇权时代免不了的项目,就像它们免不了要被盗一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