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智慧书-出色的理财能手——犹太人的理财智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犹太人认为,会挣钱,不如会管钱,这里的管钱就是理财,中国有句话:“吃不穷,喝不穷,不会算计一辈子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犹太人一生都在与钱打交道,当然在理财上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时至今日,犹太人的理财方法和理论仍然通行。由此可见,不管是普通家庭,还是小企业老板,更甚至是上千万元的大企业家,都应像犹太人一样,善于理财、精于理财。

    1.发挥金钱的最大价值

    花一块钱,就要发挥一块钱的100%的功效。

    ——犹太格言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说法:“犹太人是吝啬鬼”,也就是说犹太人花钱的时候极为小气。一般人听到别人这样评价自己一定十分生气,犹太人则不然,他们却为自己的吝啬感到高兴。作为商人,对金钱分分毫毫的计算是商人职业的本能反映,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无疑是对他们精明投资的一种褒扬。

    “紧紧地看好你的钱包,不要把里面的金钱随意地花掉,别在乎别人说你吝啬。当一分钱能有两分利润的时候,才可以花出去。”

    犹太人始终坚持钱不能随便用的原则,坚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他们之所以坚持这种原则有一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清楚“支出”和“欲望”二者之间的关系。

    犹太人从不把支出和各种欲望混为一谈。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欲望,而这些欲望又不能依靠自己的收入来满足,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收入浪费在不能满足的欲望之上,因为有些欲望是永远都满足不了的。

    所以人常为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而烦闷。不要以为亿万富翁有那么多的金钱,就一定可以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亿万富翁的时间和精力也极为有限,他能到达的地方受到限制,他吃的食物受到限制,甚至他的享乐范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犹太人认为农田里的野草,只要留有空地,它就会生根滋长,繁殖下去。欲望也是如此,如果你心里存满各种欲望,它也会生根繁殖。

    欲望是无休无止的,你能满足一个却满足不了两个。所以必须仔细研讨自己的生活习惯,有些是必要的支出,仔细计算可以把支出减少,有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可以把它取消。

    在企业经营上或是家庭的开支上,犹太人注重开支的预算,他们要根据预算的90%支出、10%储蓄的原则,慎重使用收入开支,把不必要的东西一笔勾销,因为它是无穷欲望的一部分,绝不可容纳。

    在犹太人的观念中,由于他们的背景和所处的职业地位等不同,对金钱有如下的看法:

    “赚钱容易,用钱难。”

    “金钱不是慈善的主人,同时也不是能干的仆人。”

    “金钱虽不尽善尽美,但也不是腐败不堪。”

    “贫穷人并不一定什么都不对,富人也不一定什么都对。”

    “有时金钱和衣服所产生的结果相同。”

    “赞美富户的人,并不是赞美人,是赞美钱。”

    这些犹太格言,反映出犹太人对金钱的观念。说到底,犹太人自始至终把金钱视为工具。因此,不管别人怎么评论他们,犹太人惟一要做的事是:两耳不闻是非事,一心埋头把钱赚。

    犹太人的做法是正确的,对钱财必须具有特殊的感情,它才会聚集到你身边,你尊重它、珍惜它,它才会心甘情愿地跑进你的口袋。对金钱除了爱之外,更要惜,也就是说,除了想办法挣钱外,还要想办法保护已有的钱财。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要“开源节流”。犹太人的这些金钱观念是很有哲理的,这是犹太人致富理财的一个奥妙。

    犹太富商亚凯德说:“犹太人严格遵守发财的原则,不让自己的支出超过自己的收入,如果支出超过收入便是不正常的现象,更谈不上发财致富了。”

    犹太商人珍惜钱财的事例有许许多多,有不少成为美谈趣话。犹太巨富洛克菲勒是这个信条虔诚的遵守者。

    洛克菲勒早年在一家大石油公司做焊接工,任务是焊接装石油的巨大油桶。要焊接就会有焊条的铁渣掉落,他细心地发现每焊接一个油桶要掉落的铁渣不多不少正好是509滴,他想要焊接那摞得像山一样的油桶要浪费多少焊条呀!

    于是,他改进了焊接的工艺和焊接的方法,让每次滴落的铁渣正好是508滴。这样这家大石油公司全年节约的资金是5.7亿!而洛克菲勒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一次很好的晋升机会,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洛克菲勒成为亿万富翁以后,他的经营管理也是以精于节约为特点的。他给部下的要求是提炼一加仑原油的成本要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3位。每天早上他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门将一份有关成本和利润的报表送上来。多年的商业经验让他熟稔了经理们报上来的成本开支、销售以及损失等各项数字,他常常能从中发现问题,并且以此指标考核每个部门的工作。

    1879年的一天,他质问一个炼油厂的经理:“为什么你们提炼一加仑原油要花19.8492美元,而东部的一个炼油厂干同样的工作只要19.849美元?”这正如后人对他的评价,洛克菲勒是统计分析、成本会计和单位计价的一名先驱,是今天大企业的“一块拱顶石”。

    到了老年,有一天,他向秘书借了5美分,当洛克菲勒给秘书还钱的时候,秘书不好意思要,洛克菲勒当即大怒:“记住,5美分是1美元1年的利息!”由此可见他对于金钱的节俭和计算真是精明。

    很多犹太老板,对任何的开支都精打细算,为的就是尽量地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他们总是说:“要把一块钱当作两块钱来使用。如果在一个地方错用了一块钱,并不就是损失一块钱,而是花了两块钱。”

    犹太人的用钱原则就是这样,只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他们认为不该用的地方,是一块钱也不会花出去的。

    犹太人特别是犹太商人不管多么富有,绝不会随意挥霍钱财。在宴请宾客时,以吃饱吃好为尚,不会讲排场乱开支。在生活中,以积蓄钱财为尚,不会用光吃光,手头空空的。

    犹太人测算过,依照世界的标准利率来算,如果一个人每天储蓄1美元,88年后可以得到100万美元。这88年时间虽然长了一点,但每天储蓄2美元,大都在实行了10年、20年后,很容易就可以到达100万美元,因为这种有耐性的积蓄,会得到利用,也由此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赚钱机会。

    犹太人经商致富的秘诀不单是精于做生意,还与他们善于节俭,不乱挥霍钱财相关。犹太人的用钱观念总结起来可以这么说:努力挣钱是开源的行动,设法省钱是节流的反映。巨大的财富需要努力追求,同时也需要杜绝漏洞,这正如古人说过的“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世界上有许多犹太人成为大富豪,这是因为犹太人有可贵的用钱精神。他们成为屈指可数的大富豪后,仍坚持节俭,保持着犹太人特有的爱惜金钱的精神。

    2.做一名出色的账房先生

    金钱虽非尽善尽美,但也不致使事物腐败。

    ——犹太智语

    中国有句俗话: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辈子穷。

    当然,这里的“算计”指的是计划,一种理财的观念。不管是有钱还是没钱,人活在现实的社会里,都应该有一个经济计划。

    美国财政预算专家爱尔茜·史塔普里顿夫人说过:“让很多人感到烦恼的并不是他们手中没有钱,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支配这些钱!”

    犹太人认为,虽然金钱散落于世,但是我们必须学会用它。据调查显示,人们很多的烦恼都来自于金钱。

    当你支配这些金钱时,你就等于是为自己经营事业。你如何处理支配这些金钱,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就要求你成为一个好的账房先生!

    卡内基也总结过他在贫苦中是怎样计划用钱的。

    他说:“我也有过我的财政困难,我曾在密苏里的玉米田和谷仓做过每天10小时的劳动工作。我辛勤地工作,直至腰酸背痛。”

    “我当时所做的那些苦工,并不是1小时1美金的工资,也不是5毛钱,也不是10分钱。”

    “我那时所拿的是每小时5分钱,每天工作10小时。我知道一直20年住在一间没有浴室、没有自来水的房子里是什么滋味;我知道睡在一间零下15℃的卧室中是什么滋味;我知道徒步数里远,为节省一毛钱,以至于鞋底穿洞、裤子打补丁是什么滋味;我也尝试过在餐厅里点最便宜的菜,以及把裤子压在床垫下的滋味,因为我没钱将它们交给洗衣店。”

    “然而,在那段时间里,我设法从收入中省下几个铜板,因为如果我不那样做,心里就不安。”

    “这就须要我们必须拟定一个花钱的计划,然后根据那项计划来花钱。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这样做。”

    现在流行超前消费,有些年轻人不管自己的经济状况如何,贷款买房、贷款买车,一下子就使自己的经济陷入困境。

    平静安宁的生活被打乱了,烦恼接踵而来。

    那么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钱财,这其中就有学问了。

    犹太商人管理金钱的原则是什么呢?犹太商人怎样开展预算计划呢?

    第一,把支出登记在册。

    亚诺·班尼特很多年以前到伦敦,立志成为一名小说家,当时他很穷,生活压力大。所以他把每一项支出都记录下来。难道他想知道钱是怎么花掉的吗?不是的。

    因为他十分欣赏这个方法,不停地做着这一类记录,甚至在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作家、富翁、拥有一艘私人游艇之后,也还保持这样的记录习惯。

    约翰·洛克菲勒也有这种记账的习惯。他每天晚上祷告之后,总要把每便士的钱花到哪儿去了弄个一清二楚,然后才上床睡觉。

    这些犹太人的方法的确不错,我们不妨也去弄个本子来,开始记录自己的每一项支出。

    记录一辈子?不需要。预算专家建议我们,至少在最初一个月要把我们所花的每一分钱做准确的记录——如果可能的话,可做三个月的记录。

    这只是提供给我们一个正确的记录,使我们知道钱花到哪儿去了,然后可依此做一预算。

    第二,找出一个适合你的钱财预算。

    预算的真正价值在于给我们的物质安全免于忧虑。并不会把我们所有的乐趣从生活中抹杀。

    史塔普里顿夫人说:“依据预算来生活的人比较快乐。假设有两个家庭比邻而居,住同样的房子,同样的郊区,家里的人口数量一样,收入也一样,然而,他们的预算需要却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人们的性格各不相同。预算必须按照各人需要来拟定。但你怎么进行呢?”

    “首先,你必须把所有的开支列在一张纸上,然后要求指导。你可以写信到华盛顿的美国农业部,索取这一类的小册子;在一些大城市——主要的银行都有专家顾问,他们非常高兴和你讨论这类的问题,并帮你拟定一项预算。”

    第三,不要为收入而烦恼。

    有些人常常为自己的收入烦恼。有人因为收入低,有人因为花费高,还有人因为收入提高了随之欲望也提高了。

    史塔普里顿夫人说:“最不妙的事就是被请去为年薪50000美元的家庭拟定预算。因为每年收入50000美元,似乎是很多美国家庭的目标。他们可能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才达到这一目标。然后,当他们的收入达到50000美元时,他们认为已经成功了,就开始大把的花钱。在郊区买栋房子,只不过和租房子花一样多的钱而已;买部车子,买许多新家具,以及买许多新衣服。等他们发觉时,经济已经十分紧张了。他们实际上比以前更痛苦,因为他们把增加的收入花得太凶了。”

    按预算花钱,收入多可以多支出,收入少就要少支出。超前消费,你背上债务,生活就没有快乐了。

    第四,有钱可以购买医疗以及意外灾害的保险。

    对于各种意外、不幸,及可意料的紧急事件,都有小额的保险可以购买。

    这并不是建议你生活中每件小事都投上保险,但要郑重建议你不妨为自己投保一些主要的意外险。不然,万一出事,不但花钱,也很令人烦恼。而这些保险的费用都很便宜。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有位妇人去年在医院里待了十天,出院之后,收到账单——只有八美金。怎么回事?她有医疗保险。

    第五,不要让保险公司以现金形式将你的人寿保险付给你的受益人。

    假如你投保人寿是为了在你去世后能照顾家人,这当然是件好事,但绝不可让保险公司一次性将大批现钞付给你的受益人。

    “拥有许多新钞票的新寡妇”将会怎么办?纽约市人寿保险研究所妇女组主任马利翁·艾伯利夫人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马利翁·艾伯利夫人在美国各地的妇女俱乐部演讲时,指出不让寡妇领取人寿保险金,而改为领取终生收入的好处。

    她例举了三个这样的例子足以说明问题:

    一位收到二万美元人寿保险现金的寡妇,将钱借给儿子开创汽车零件事业。结果儿子的事业失败了,她现在穷困潦倒,三餐难以维持。她提到另外一位寡妇,受一位油腔滑调的房地产经纪人诱惑,把她的大部分人寿保险金拿来购买一些“保证在一年之内升值”的空地。三年之后,她把土地卖掉,却只拿回最初投资的十分之一。还有一位寡妇,在领取了一万五千美元人寿保险金的十二个月以后,就必须向儿童福利协会申请补助款抚养她的儿子。

    像这样的例子,数以千计,不胜枚举。

    《纽约时报》经济编辑施维业·波特在《妇女家庭》月刊上所发表的文章中提道:“二万五千美元在妇女手中,平均不到七年就全部花光。”

    多年以前,《星期六晚报》在其社论中说:“众人皆知,由于妇女多半未受商业训练,又无银行替她拿主意,因此她很可能在第一个狡猾的说客向她进行游说之后,就贸然把她丈夫的人寿保险金拿去购买不稳定的股票。”

    任何一位律师或银行家都可举出许多这类例子:节俭的丈夫多年省吃俭用的终生存款,只因为他的寡妇或孤儿相信某位靠骗取女人或孩子为生的骗子,而将之全部花光。

    如果你想在死后保障妻子儿女的生活,何不向J·P·摩根学习?他是当代最伟大的金融专家之一。他把遗产分赠给十六位受益人,其中十二位都是妇人。他留给这些妇女的是现金吗?不。他留给她们的是有价证券,使这些妇女每月都可得到固定收入。

    第六,如果无法改善自己的经济情况,不要苛求自己。

    犹太商人在不可能改善自己的经济情况时会主动改进心理态度。记住,别人也因为财务问题而经常烦恼。他可能因为比琼斯家经济状况差而烦恼;但琼斯家也可能因为自家没有李兹家的经济状况好而烦恼;而李兹家又因为与范德无法攀比而懊恼。

    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照样也有钱财的烦恼。林肯和华盛顿只有借贷,才能前往首都就任总统。要是犹太商人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就不会让忧虑和悔恨来打犹他们的生活。

    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认为:哲学的精华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

    罗马政治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认为:“如果你一直不满于现状,那么即使你可以支配整个世界,也会觉得委屈。”

    财富是没有止境的,拥有多少也不够花。保持一个平常心态,过平常人的生活,你才能享受生活的快乐。不要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够吃够用就应该满足了。

    3.让“死”钱变成“活”钱

    只有爱钱,财富才会逐日增加——钱怎么会餐在不爱钱的人的手中呢?

    ——犹太格言

    富人之所以富,穷人之所以穷,其中主要原因是穷人没有富人的理财意识,富人在不断寻找理财知识和致富的途径。穷人为政府和自己工作,富人是钱和社会为他工作。

    犹太人认为,大多数人所从事的简单劳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能解决问题,并产生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智慧和主意。在这个资本主义社会里,好的主意和资本永远是最重要的。

    世界上穷人的比例大于富人的比例,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穷是可以改变的,要想改变贫穷的境况,需要了解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区别。比较一下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因为穷人和富人不是简单的钱和资产的悬殊,而是观念的悬殊,思维方式和性格上的悬殊。穷人思想封闭,害怕风险,比较感性;富人思想开放,勇敢而富有理性。

    著名的美国通用汽车制造公司的高级专家赫特,曾这样说:“在私人公司里,不应该把追求利润放在第一位,重要的是把手中的钱如何用活。”

    这是理财管钱的理论,许多善于理财的小公司老板都非常清楚,但却不能真正地利用到实际中。往往公司稍有盈余,他们便会生出胆怯想法。不敢再像以前创业时那样敢做敢说,总怕手中仅有的钱因投资失败又化为乌有,于是赶快存到银行,以备应急之用,似乎这样做才是最安全的。这种想法人人都有,但是在当今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经济形势下,钱应该用来扩大投资,使死钱变成“活”钱,去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

    可以用这些钱来购置房产、铺面,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固定资产,等到十几年以后回头再看这些钱的价值,你会感觉到比存银行要增很多利,你也就看到“活”钱的威力了。

    这需要有冒险精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并敢干的。愿意去冒风险创业的人毕竟是少数,一般的人只看到眼前利益看不到自己企业的美好前景,不敢冒险,也就是没有进取心。

    谁都知道,银行存款是有利息的,只要有存款,便能获得一部分利息收入。但现金,是不生息的,手持现款是多少,经过若干年后,仍旧是原来的价值,并不增多。

    如此看来,银行存款比手持现款更有吸引力。那么为什么犹太人还这么“笨”,宁可守住一大堆现款,而不愿把它放在银行,让它“繁殖生钱”呢?其实,有这样想法的人大错特错了,犹太人并不笨,而是太精明了。天生有数学头脑的犹太人,早已把这笔账算好了。

    他们算完这笔账后,就有充分的理由:银行存款,的确可以获得一大笔利息,但是物价在存款生息期间不断上涨,货币价值随之下降,尤其是存款本人死亡时,尚须向国家缴纳继承税。这是事实,几乎世界各国都是如此。所以,无论多么巨大的财产,存放在银行,相传三代,都是不合算的。

    4.“钱生钱”的游戏

    金钱容易引发意外,任何人对待金钱都要谨慎。

    ——犹太格言

    犹太人认为,想成为富翁的惟一方法就是用钱去赚钱,不然只有替人打工,用自己的体力,在生活的路上苦苦挣扎。当然,谁都有改变这一切的机会,用市场倍增法去赚钱,美国就有20%的百万富翁靠此发家,别人为什么不能。

    有这样一个观点:人两脚,钱四脚。由两脚与四脚的倍数关系,可以说明累计财富的不易。所谓:“赚钱的速度永远比不上受诱惑的速度”,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人消费理财的窘境。

    年轻人也应该学会如何去看待财富;如何让自己的钱具有运动的生命;如何使自己的生活不至于陷入窘境;如何使自己永远快乐幸福的过日子。犹太人认为这些美好愿望的实现都离不开“钱生钱”的理财观。

    人刚进入社会时,一切都从零开始。为了进一步累积财富资源,甚至是为了自己以后也能够当老板,都需要一笔可观的资金,而这笔资金通常都是靠着我们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所以,在这个阶段的理财战略是:一方面靠着兼差方式,尽量提高每月的固定收入;一方面则运用现金流量表、家庭日记账等简单方式,降低生活费用,以求在最短时间内,累积一笔可观的资金。

    有些人,刚从学校毕业就急于从事期货、股票等高风险的投资活动,甚至不惜向亲友借贷大笔现金,这是很危险的行为。由于经验不足,有血本无归的可能,如果这样就得比别人再多奋斗好几年,更恐怕会因此丧失冲劲,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等到你手中的钱超过一定数量以后,就可以进入投资理财的第二个阶段了。此时你已在社会上工作四五年以上,银行存折的数字愈来愈多。而可供你借贷的地方也会愈来愈多,自然你也会有愈来愈多的机会可以用钱赚钱。抓住这个机会,你算是踏入人生理财的转折点了。

    如果你喜欢冒险,风险愈大你愈快乐,就有可能抓住每一个投资机会,不管是创业、买股票、从事期货,样样不放过,运气好的话,你可能很快地就可以达到五十万年薪的目标。

    有些人,既不是喜欢刺激的冒险家,也不是特别的保守主义者,因此,不妨多找几个篮子,把鸡蛋分开来放。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学会安排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

    这一个阶段的投资理财策略,可从第一阶段的只看不做,提升为多看少做。

    多看少做,尽量不要从事孤注一掷式的搏命投资,因为来日方长,一旦时机成熟,本身资金也累积到了一定数目,用“钱滚钱”的理财最高境界自然会水到渠成,所以不要拼命。

    如果你发现自己收入颇丰,支出不大,未来会颇有积蓄,那么不妨用一部分钱大胆地从事“以钱滚钱”的游戏,因此,所谓的投资组合式,这时正好派上用场。

    在投资组合中,你可以把资金分成两部分去管理投资,一部分仍放在定存、活存及公债中;这部分每年会有固定的利息收入,本金并无亏损的风险,且能马上提取现金,可供不时之需。另一部分,不妨把资金放在股票、黄金、共同基金,甚至高风险高报酬的外币及期货投资上,这种投资风险高、利润大。

    但不管怎么投资,你都必须有血本无归的心理准备,如果血本无归,也必须保证不会影响你的基本日常生活开支,否则就犯了投资过度、风险过高的兵家大忌。

    如果你有房子、车子,也结了婚、有了孩子,那么,保险是你理财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正所谓“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因此,火险、车险、寿险等保险规划,都是必要的。

    俗语说:“有钱不置半年闲”,这是一句相当富有哲理的生意经。如何用好自己手中的钱,是关系到金钱的一个大问题,也是你能不能获得滚滚财富的大问题。

    犹太人告诉我们:要成为富翁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用好自己手中的钱,让它生出更多的钱。

    5.积少成多有学问

    如果你不一分一分地攒钱,你就永远也不会有一无钱。

    ——犹太智语

    在犹太人的理财经验中,有条鲜为人知的黄金法则——“即使是1美元也要赚。”这是一种心态,与挣多挣少没有关系,只要挣钱就有满足感。犹太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也是他们赚钱的一种技巧吗?

    “即使是1美元也要赚”的挣钱观念表明:犹太人对于“避实就虚,化整为零,积少成多”的战略了解的透彻而且应用自如。

    左右世界金融市场的年轻富翁戈德曼,少小磨难,10岁时就自己赚钱。在暑假期间,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把烤面包片和晨报分送到各家。这样,每个星期下来都能挣上几十美元。只要有挣钱的机会他就从不放过,哪怕只挣一美分。这为他长大后积累财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些人一开始就摆出一副要赚大钱的架势,小钱不去赚,结果常常什么也没赚到。

    其实,有很多大企业家、大富翁,都是从挣小钱起家的。从挣小钱开始,可以培养你的自信。因为,小钱容易挣到,每当挣到第一笔钱后,你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你就会相信自己也能把事情做大,甚至成为大富翁。

    挣小钱不需要太大的本钱,不用承受太大的风险。

    挣小钱为挣大钱积累经验。

    挣小钱可以培养自己踏踏实实做事的态度。

    有时候小钱也是不好挣的,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代价。

    有这样一个例子:

    在建筑业巨子中,美国的比达·吉威特名列榜首,被称为土木建筑大王,20世纪60年代,资产就已达2亿美元。但他的经营方法仍然是“哪怕是1美元也要赚”,所以,终有所成。

    吉威特名声大振后,许多人对他的发迹有些不解,吉威特对提问者往往这样回答:“即使公司已经出名,它所承建的工程也不见得就能相对地增加。有关本公司的经营内容及方法,无可奉告。”

    现在,这位65岁的土木建筑大王,不仅称霸于建筑业界,同时在煤矿、畜牧、保险、出版、电视公司甚至新闻界,都有很好的业绩,这是各界人士共知并予以承认的。

    吉威特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那独特的经营哲学,也就是他常说的:“倘若可以多赚1美元,我就绝对不放弃。”

    在“即使是1美元也要赚”的经营哲学下,吉威特始终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总是以顾客为重。这种情况,并不影响赚钱,应该赚的钱还是赚了,难怪现在美国的土木建筑业界认为吉威特的经营规则,对他们真正地具有震撼力。

    发财不求暴富,实实在在从小钱挣起,一点一点积累,在挣钱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滋味,才有成功的感觉,才有创造的快乐。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想闯一闯,都想发财。对一般人来说,没有大笔的资金就难以创业,没有大的背景也就难以成事。很多人是扼腕空叹,不知所为。“即使是1美元也要赚”,与犹太人的另一个生意经息息相通:“生意从不嫌小,收费从不嫌高。”

    生活从脚下开始,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能开多大的花就开多大的花,能挣多少钱就挣多少钱,靠自己去创业,光明磊落,才是现代社会上真正的英雄。

    6.随身携带的“贴身算盘”

    赚钱吧,吃面包吧,喝酒吧,和心爱的女人共浴爱河吧,你的行为得到上帝的恩准。

    ——《塔木德》

    犹太人认为,每天给自己算账,是经商中的一件重要事情,这样可以避免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引起的心理恐慌,会影响人的投资举措。

    一位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说:“处理家庭的收入是个简单问题,有钱的时候就多花,没有钱的时候就少花一些。”他的理论很简单,但是这种做法,等于没有好好处理一个人的收入。他的话里有一种毫不在乎的意味,如果静下心来想想他话里的含义,才发觉有点不对劲。

    毫无计划地花费,就等于让每个人,包括肉贩、面包商等等都来分享你的收入。有计划的或是有预算的花费,可以保证你和你的家人能够从收入里得到公平的分享。

    预算并不是一件束缚行动的紧身衣,也不是毫无目的地把花掉的每一分钱都做个记录。预算是一张蓝图、一个经过计划的方法,用以帮助你从自己的收入中得到更大的好处。正确的预算方式,将会告诉你如何达成目标。预算开销将会告诉你如何删减那些比较不重要的项目,去填补你想要做的大花费。

    如何才能使你成为家庭财务的专家?这里有个好消息:假如你家附近的银行可能有一种预算或咨询服务,他们将会告诉你如何做好预算计划,以适应你特殊的需要和收入。

    犹太商人也想出以下这些办法,可以帮助你完成自己的家庭预算计划:

    首先,记录每一笔开销,对于支出情形有个清楚的了解。

    除非你知道错在哪里,否则你就无法改进任何情况。如果你不知道在何处删减,为什么要删减,以及删减什么,节约就毫无意义。所以,人们应该在一段示范期间,记录下所有的家庭开销。

    亚尔诺德·白尼特和约翰·D·洛克菲勒都是精于计算的记账专家。你也是这样,虽然你都以开支票的方式付款,你仍然喜欢按月把你的花费记录成一张整齐的单子。

    每年一次,你把这些每月花费加起来。结果呢?就能够很精确地告诉你,在某某年你花了多少燃料费、水电费、娱乐费等等。你还可以使用这些记录,查出家庭生活费增加的情况。一旦你知道你的钱花到哪里去了以后,就不必再做这种记录了。但是,应该在手边保留这些资料。例如,如果你怀疑花太多钱买衣服了,只要瞥一眼你的记录就知道真相了。

    其次,至少要把每年收入的10%储蓄起来。

    规定你自己(你的家庭)有一个固定开销。至少要把十分之一的收入储蓄起来或拿去投资。也许你还可以想办法建立一笔额外资金,拿来做特殊用途,譬如,买房子或汽车。

    财务专家说过,如果你能节省你收入的1/10,虽然物价高昂,不到几年你也可以获得经济上的舒适。

    再次,根据家庭的特殊需要,设计出自己的预算。

    把你这一年里固定的开销列出来——房租、食物预算、利息、水电费、保险金。然后再计划其他的必要开销——服装费、医药费、教育费、交通费、交际费等等。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拟定计划需要决心、家庭合作,有时候还需要严谨的自制力。我们不能买下每一件东西,但是我们可以决定什么东西对我们最重要,而牺牲掉最不重要的东西。你愿意为拥有一个舒适的家而放弃买昂贵的衣服吗?你宁愿自己做衣服,将节省下来的钱买一台电视机吗?显然,这些决定必须由你和你的家人自己来做——印制好的预算表都列上了固定的百分比,对于你个人的需要是很有帮助的。

    第四,要考虑人寿保险的问题。

    玛莉昂·艾巴利是人寿保险协会妇女部的主任。对全国的女士来说,她所说的话就是人寿保险专家的看法,具有独特的权威性。

    当人们询问到有关问题时,她建议当妻子的人应该自问以下这些问题:你可知道,经过人寿保险,你的家庭能够得到什么基本需要?你可知道,一次付款和分期付款有何不同——而且各有什么好处?你可知道,关于付款的方法有多少不同的选择?你可知道,现代人寿保险具有双重目的?

    如果一个男人太早去世了,人寿保险就可以保护这个人的家庭;如果他活着要享受余年,人寿保险就可以供给他独立的基金。这些问题,以及其他许多相似的问题,对于你的家庭非常重要。只让你的丈夫知道所有的答案,这还不够,你也应该知道这些答案。有关人寿保险的知识,可以解除你的困难和忧虑。

    学会每天给自己一个明晰的账目,你就会走到财富的门口,你就会如犹太人一样从理财中明白财富的积极用处及其他智慧。

    7.能赚钱不如会省钱

    如果店主算不清账,他的账就会找他算账。

    ——犹太格言

    犹太人认为,能挣钱,不如会管钱!保住家底的最好方法就是管钱。对自己的家底不知晓,就无法用钱办好事。知道家底,能很快拿出对策,以免造成投资失误。所以,不管你是普通家庭主妇,还是小店的掌柜,甚至是公司老板,都要像账房先生一样随时盘算你的家底,做到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

    对金钱有敏锐的感觉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企业管理者既要抓住机会赚钱,又要对公司原有的金钱严格把关。公司的金钱不仅限于现金,还有原材料、商品、设备等。

    如果在公司资金筹措紧迫时,企业负责人却每天将1000至2000美元扔在酒馆里。还一边说至少还差二三百万,一边却将公司的钱如打水漂般抛撒。的确,对于100万美元来说,1000美元算不得什么。但如果仔细想想,就不会是这么简单的事了。俗话说,一分钱憋死英雄汉,不会珍惜小钱的人干不了事业。不是说要人吝啬,也不是说要人对金钱总是做精细打算。对自己囊中的金钱稍微大方一点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对公司的金钱一分也不能浪费。

    一分也不能浪费并不仅限于现金。还有商品、原材料、燃料、劳动力这些都不能浪费。它们虽然不是金钱的面孔,但是却与金钱息息相关。对金钱以外的东西,很多人都难以具备用金钱的眼光去看待它们。因此,不少人看重金钱,却在不断地浪费商品和原材料,这些人对金钱只能属于感觉薄弱型。

    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假设一个店主借给了邻居1万美元,到了约定的日子邻居却没有还,店主很不高兴,可是又过了很长时间,邻居仍旧没还,于是店主非常生气,“就直接向邻居索回了借款,从此不再理那邻居了”。

    换个角度看,如果邻居向店主赊了1万美元的商品。店主便没当回事,觉得什么时候付钱都可以,不久就把这事给淡忘了。邻居不久也忘记了,到决算的时候才想起。但是,已经是好长时间的事了,碍于面子只好再等等,等来等去只好不了了之。

    前者对现金得不到偿还非常生气,后者却因为不是现金是商品而变得慷慨大方。这实际是感觉问题。实际上两次都遭受1万美元的损失。后者由于是商品而不是钱,没有感到那么心痛。有可能店主在计算损失时,不是1万美元,而是进价的6000美元吧!从金钱感觉来说,太过于迟钝。

    犹太人则不然,他们对金钱有着敏锐的感觉。他们把商品标注的价格看作数目相同的现金,绝不会浪费掉一件商品。其实不浪费商品,也就是不浪费现金,换句话说就是节省了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