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往事:“第一”解读-第一个公社——河南嵖岈山人民公社诞生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娄本耀

    1958年4月中旬小麦变黄的时候,河南信阳地区专员张树藩到遂平县参加遂平县嵖岈山下宋水库竣工大会。当时遂平县委领导大都下乡了,虽然就我一个人在家,也只好陪同张专员赶往下宋水库施工现场。我们晌午时分走到玉山,在玉山吃了一顿“凉面条”,休息一会儿,下午赶到水库时天已经快黑了。

    下宋水库建设指挥部设在水库下面的几所老房子里,整个水库建设由副县长时法周负责。时法周请张专员和我讲话,我说:“让张专员讲讲就行啦,我不讲了。”晚上召开大会,电影队先放了一场电影,然后由时法周主持大会,张专员讲了话,表彰先进,发发奖。当时,我没到会上去,我是负责抓“农林水”的,陈丙寅是遂平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在鲍庄驻队,我想了解农业生产的情况,就让鲍庄乡的党委书记于慎江将陈找来,询问农业生产、分配、计工分等。我俩正在屋里说话,张专员从大会上回来了,于是借这个机会就向张专员汇报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情况。

    陈丙寅一下子汇报了农村在发展林业、水利、畜牧业、开发矿产、搞好多种经营、共同发展等六个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在这六个矛盾中,我最关心搞水利遇到的矛盾。这些矛盾乍一听一大堆,我猛然想起在此之前遂平县委传达学习的中央成都会议精神。会议上有个文件叫《关于把小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认为:“中国农业正在迅速地实现农田水利化,并将在几年内逐步实现耕作机械化。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合作社如果规模过小,在生产的组织和发展方面势将发生许多不便。为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这份文件还分析了农田水利建设等对于扩大合作社规模的需要,提出了把小型农业社合并成一乡几社规模的大型合作社的意见。另外,毛主席也曾经指出过:“小社人少、地少、资金少,不能使用机械,可以一乡为一社,也可以几乡为一社。”联想到嵖岈山附近的土山乡、杨店乡、鲍庄乡、槐树乡都属于遂平县第三区,恰是人少、地少、资金少,于是我对张树藩说:“张专员,土山、杨店、鲍庄、槐树这四个乡恰好是原来的老三区,在老三区上建一个大社,要是一合成大社,这六个矛盾不就解决了?大家都合到一起了,统一分配,不就没有矛盾了?”张树藩说:“有道理。”我说:“四个乡合成一个大社,高级社变大队,乡变成区,原来的组织不动,生产形式上统一计划,统一管理,这样有利于生产。”张树藩说:“天晚了,明天再细研究吧。”

    第二天,陈丙寅把四个乡的书记、乡长通知来,大家一块讨论并大社的事。一些得知消息的群众也来要求成立大社。我和陈丙寅把所讨论的情况向张树藩作了汇报,要他表个态。张树藩说,需要请示地委。我当即就拨通了地委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地委副秘书长雷玉简。我说:“我找地委路书记,张专员有急事汇报。”随后,张专员向路宪文书记汇报了六个矛盾和酝酿成立大队的情况。路书记说:“群众有要求,就按上级文件办吧。”

    4月18日晚上,杨店的很多群众又来要求成立大社,张树藩于是向群众宣布地委已经同意成立大社,至于组织形式当时没有定。我和陈丙寅商量:“一个大社几万人,吃、住、行都得考虑哇,是不是就按中央有啥咱有啥,设立政权组织形式,设立公安、民兵、农业、司法、多种经营等一些部?”陈丙寅是县委农工部副部长,是不是就当大社的党委书记?钟清德是个劳动模范,是不是就由他当大社的社长?四个乡的党委书记当大社的副书记,乡长当大社的副社长,原来的乡变成管理区,原来的高级社变成大队?这一系列问题当时并无定论。县委书记蔡中田、地委秘书长兼遂平县委副书记赵光从常庄赶到杨店后,大家就在一块讨论组织机构问题,决定:大社的名字就叫“嵖岈山大社”;陈丙寅任大社的党委书记,钟清德任社长;成立农业部、工业部、交通部、财经部、内政部、林牧部、劳动福利部、文教卫生部等八个部;四个乡的书记、乡长任大社的副书记、副社长……4月20日在杨店召开大会,由赵光宣布了大社的组织机构。

    大社算是正式成立了。后来,有人提出“嵖岈山大社”这个名字还不够好,是不是改一改?由于当时强调向苏联老大哥学习,苏联有集体农庄,咱是不是也叫集体农庄?1957年苏联曾经发射卫星成功,有人就提出是不是再加上“卫星”两字?这样,经过大家讨论,决定把嵖岈山大社改为卫星集体农庄。

    1958年农历五月下旬,省委突然通知我去郑州向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谭震林汇报建大社的情况。当时参加汇报的还有豫北的史来贺,他是去汇报棉花生产情况的。

    我向谭书记汇报了建大社的过程,他听完后说:“你们成立八个部是政社合一呀!巴黎公社也是政社合一,你们和巴黎公社差不多呀!”我说:“俺想的是叫卫星集体农庄。”谭书记说:“你们不像集体农庄,苏联是叫集体农庄,但你们不是。苏联的只是经济,不包括政权,你们像公社的形式,公社才是政社合一,苏联的集体农庄不是政社合一。”我说:“那俺也叫公社不就行啦。”于是我连夜给县委办公室主任高运坦打电话,让他通知把卫星集体农庄改成卫星公社,同时让全县其他几个农庄也改为公社。

    第二天,当史来贺根据谭震林的建议来遂平参观学习时,我们已经换上了“卫星公社”的牌子。再后来,《红旗》杂志社副总编李友九到遂平搞调查研究,在他建议下,经过讨论,定名为嵖岈山人民公社。嵖岈山人民公社就是这样诞生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