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疗足浴治病大全-常见疾病的足部按摩疗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呼吸系统疾病的足部按摩疗法

    感冒

    1.病症概述

    感冒是四季常见的外感疾病,尤以冬、春两季为多见。临床上以头痛、咽痛、鼻塞、流涕、恶风、发热等为特征。感冒主要分为风寒型和风热型两种。

    (1)风寒型: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吐痰清稀,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型: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涨痛,咳嗽,痰稠黄,咽痛,口干,舌苔薄黄,脉浮数。

    感冒加重时,会引起喉炎,使喉咙十分不适,咳嗽。更严重时,将会导致支气管炎或肺炎。感冒虽是小病,但决不能小视。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鼻、肺及支气管、胸部淋巴腺、喉等(见图4-1)。图4-1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足部肾和肾上腺反射区各2分钟,向足跟方向点按,微微酸痛为宜,每日2次。

    (2)推按足部输尿管反射区1分钟,由足趾向足跟推按,用力要均匀,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力量不要太大,以自觉酸胀为佳,每日2次。

    (4)由足外侧向足内侧推按肺、支气管反射区1分钟,要领同(2)。

    (5)点按足部胸部淋巴腺反射区1分钟,酸胀为宜。

    (6)推按足部喉反射区半分钟。由足尖向足跟方向推按,要领同(2)。

    (7)重复(1)、(2),时间减半。

    3.注意事项

    (1)当气候突变,寒温失调,过度劳累或身体虚弱时,都易导致发病。因此,应注意随天气变化勤换衣服,平时不要过度劳累。

    (2)流行性感冒主要由病毒引起。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晒被褥,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

    (3)在流行季节应每日或隔日消毒1次,连续3次。可用食醋按每立方米2~10毫升的量加水10倍,置于金属锅内开盖加热熏蒸,熏蒸时要关闭门窗。

    4.辅助疗法

    (1)用烟灼法烟灼足窍阴、内至阴穴,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2)用拳头轻敲足底,每次5分钟,每日2次。

    咳嗽

    1.病症概述

    咳嗽是肺系疾病症候之一,也是急慢性支气管炎体征之一。咳嗽应有区别,一般认为有声无痰叫咳,有痰无声叫嗽,有痰有声叫咳嗽。

    引起咳嗽的主要原因是风、寒、暑、湿、燥、火。主要病机在肺、脾、肾。肺主皮毛,司开阖,主呼吸。外感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之邪,均由皮毛而侵入于肺,或自呼吸道感染而入肺,肺失其清肃、宣降之职,肺气上逆而咳嗽。

    咳嗽的主要症状是口干,咽喉有燥疼感,恶心,想呕吐,常伴有咳吐白、黄色黏痰,严重时痰中带血。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甲状旁腺、喉和气管、肺及支气管、上身淋巴腺、扁桃腺、脾等反射区(见图4-2)。

    基本按摩手法:

    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甲状旁腺等反射区每个区按半分钟;喉及气管、肺及支气管、上淋巴腺、扁桃体腺反射区每个区按1分钟;肺及支气管、喉及气管、上身淋巴腺反射区按1分钟以上,每日2次。

    3.注意事项

    (1)足部按摩10天为1疗程。2个疗程以后,时间可以减半。

    (2)足中趾按摩时的方向,一定向足趾尖。

    (3)足趾和足背、喉及气管两处的皮肤较薄,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防止皮肤破损。

    4.辅助疗法

    (1)服用止咳药。

    (2)按涌泉可以增强抵抗力,可以化痰。

    (3)如伴有胸闷气急者,可取坐位,双手分别从剑突开始,沿肋间隙向两侧顺推,操作30次后,半握拳,轻轻叩击前胸部约半分钟。

    支气管炎

    1.病症概述

    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统称为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急性支气管炎起病较急,常先有鼻塞、流涕、咽痛、头痛、畏寒、发热、声嘶、肌肉酸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则出现咳嗽,开始为干咳,胸骨下有刺痒而闷痛的感觉,过1~2天后,有痰,初为黏液,以后为黏液脓痰,可伴有血丝。如支气管发生痉挛,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气促,伴胸骨后发紧感。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发热,体温38℃左右,多于3~5日内降至正常。咳嗽和咳痰有时可延续2~3周才消失,如迁延不愈,日久可演变为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严重时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甚则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支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尤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男性较女性为多。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肺及支气管、喉、上颌、下颌、甲状旁腺、肾上腺、淋巴等反射区(见图4-3)。

    基本按摩手法:

    揉压足部肺和支气管、喉、上颌、下颌反射区各5~8分钟,按压足部甲状旁腺、肾上腺、淋巴(盆腔、腹部、胸部)反射区各3分钟,每日1~2次。

    3.注意事项

    (1)足部疗法对于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急性支气管炎治疗要彻底,以防转为慢性支气管炎。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要坚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2)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3)戒烟,忌食生冷辛辣腥发之品。并增强体质,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4.辅助疗法

    (1)取坐位或仰卧位,掌心向里,整个手掌紧贴胸骨柄,上下来回擦动,约2分钟。

    (2)本方法需他人协助。取俯卧位,自然呼吸,放松背部肌肉。他人捏紧背部皮肤,由腰部开始,一紧一松至大椎穴处,反复操作7~8次,以所捏皮肤发红为宜。

    哮喘

    1.病症概述

    哮喘是由呼吸困难,张口抬肩,喉中痰鸣而言。哮喘有别,哮以声响而言,即发作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喘以气息而言,即发作时,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在临床上往往哮兼有喘,喘兼有哮,故称“哮喘”。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肺及支气管、喉及气管、甲状腺、甲状旁腺、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等(见图4-4)。

    基本按摩手法:

    按摩足部反射区,各按半分钟至1分钟,每日1~2次。

    3.注意事项

    (1)一般每天按摩1次,10天为1疗程。见效快者1个疗程就可基本治愈。

    (2)冬天防寒,治疗期间不注意防寒则效果差,疗程会延长。

    (3)对过敏引起的哮喘,应防止与过敏源接触。

    (4)根据患者心身状态,应做适当的运动,以增强体质。

    (5)不贪食生冷,戒除烟酒嗜好,少食辛辣肥甘食品,断绝痰热之源。

    (6)加强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4.辅助疗法

    (1)拇指、食指两指按揉双脚大拇趾和第4趾各5~10分钟,再用食指单勾法按压足心5~10分钟,每日2次。

    (2)左右脚相互对搓,每次15分钟,每日3~4次。

    (3)在哮喘急性发作时,用力紧按双脚第2趾、3趾之间处5分钟,并且按揉横膈膜反射区3~5分钟。

    肺炎

    1.病症概述

    肺炎是肺炎球菌引起的肺泡性炎症。临床上以突发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咯铁锈色痰为主要症状。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人,冬、春季病发率较高,一般治疗方法是选用有效抗生素抗菌治疗。如配合相应的足部按摩,对减轻患者症状,加快疾病治愈有重要意义。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腹腔神经丛、肾、输尿管、膀胱、肾上腺、肺及支气管、甲状旁腺、心脏、平衡器官、喉及气管、各淋巴腺反射区(见图4-5)。

    基本按摩手法:

    按摩足部肾、膀胱、输尿管反射区各半分钟,肺及支气管、喉及气管、甲状旁腺、上身淋巴腺反射区各1分钟,特别应加强各淋巴腺的按摩。

    3.注意事项图4-5

    (1)开始2~3天,最好每天按摩2~3次,基本退热后,每日按摩1次,1周为1疗程。

    (2)足部疗法对于本病的早期,症状典型者有一定的疗效,临床上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迅速收效,若合并中毒性、休克性肺炎要及时抢救治疗。

    (3)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受凉,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4.辅助治疗

    (1)给予抗生素。

    (2)板蓝根、大青叶等治疗。

    (3)刮痧疗法:风门、大椎、肺腧、心腧、至阳、天突、膻中、尺泽、曲池、孔最、丰隆等。

    急性扁桃体炎

    1.病症概述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是常见病,多为细菌感染引起,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当受到寒冷、潮湿、疲劳、烟酒刺激等影响时或风寒感冒、身体抵抗力下降,就会引发细菌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可通过唾沫或直接接触而传播。

    发病之初,患者往往有咽喉干燥的感觉,接着开始咽痛,吞咽、讲话或咳嗽时疼痛加剧,并伴有耳痛耳鸣等并发症。下颌部可以触摸到肿大的淋巴结并有压痛感,并可反射至耳部,引起耳痛,伴流涎、口臭,痛剧时可出现吞咽困难。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方法

    相关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扁桃腺、颈、耳、上身淋巴腺等反射区(见图4-6)。图4-6

    基本按摩手法:

    (1)按揉两足肾脏、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各3分钟,重压扁桃腺、颈、耳反射区各5~8分钟,掐捏上身淋巴腺反射区1~3分钟,每日2次,

    (2)揉搓足小趾、第4趾的趾腹各3~5分钟,推擦足拇趾2分钟,按压第2趾趾根处5分钟,每日2次。

    3.注意事项

    (1)足部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见效快,治疗慢性扁桃体炎要坚持久行才有良效,对反复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特别是已有并发症者,应待炎症消退后2周行扁桃体摘除术。

    (2)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3)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中,并注意口腔、咽喉部卫生。

    (4)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食品。

    4.辅助疗法

    (1)踩踏按摩板10~15分钟,每日1~2次。

    (2)取热盐水一盆,将与咽喉疼痛一侧相反的脚,泡在盆内约5分钟。

    (3)按压然谷穴5~8分钟后,可用烟灼法灼束骨、通谷穴各3~5分钟,每日1次。

    慢性咽炎

    1.病症概述

    咽炎是咽部黏膜和淋巴组织的炎症,临床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两类。两者都是中年人常见病,在秋冬及冬春之交,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很多。

    慢性咽炎多数为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而致,少数则因鼻炎而用口呼吸,干燥空气长期刺激咽部,或因烟酒、粉尘刺激等因素致病。

    急性咽炎的主要症状是咽痛,其特点是咽唾液时疼痛很明显,饮水及进食吞咽时疼痛反而轻一些,同时有咽干灼热感、异物感等咽部不适的感觉。有轻度发热或周身不适,或伴有咳嗽咯痰等症状。检查咽部可见黏膜充血,色鲜红,腭弓、悬雍垂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和咽侧索亦红肿。若为细菌感染,则在淋巴滤泡上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颌下可摸及肿大的淋巴结,有轻度触痛。

    慢性咽炎的特点是咽部干燥或发痒、灼热、微痛,或有异图4-7物感。检查咽部黏膜充血呈暗红色,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侧亦充血肥厚。慢性咽炎症状不严重,但持续时间较长,不易治愈,有些患者往往因病程太长而担心是否患了“癌症”,因而会加重思想顾虑。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扁桃腺、喉、输尿管、膀胱、肺、鼻、上颌、下颌、心、肝、脾、胃等反射区(见图4-7)。

    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肾、扁桃腺、喉、膀胱各2分钟,按摩力度以局部胀痛为宜。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2分钟,推按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2分钟,要求同(2)。

    (4)点按鼻、下颌、上颌、口腔、心、肝、脾、胃各1分钟,要求同(1)。

    3.注意事项

    (1)足部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应长时间按摩方可收效。症状基本消失后,仍需继续治疗一段时间。

    (2)患者忌食辛辣,应戒绝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3)起居要有规律,选择习练太极拳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感冒。

    (4)出门可戴口罩以避灰尘。

    4.辅助疗法

    (1)用胖大海泡开水当茶服。

    (2)可配合适当药物治疗,如草珊瑚含片等,以提高疗效。

    (3)取坐位或仰卧位,先找到喉夹穴(喉结旁开15寸两条线,自喉结旁结至胸骨上凹陷止)用一手拇指、食指自下至上揉捻,以局部发红为官,约5分钟,每日2次。

    骨骼系统疾病的足部按摩疗法

    腰痛

    1.病症慨述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

    腰为肾之府,故腰痛与肾的关系密切。无论肾脏虚还是寒湿凝带经脉,湿热下注阻遏经脉都可引起腰痛,过度劳损也是引起腰痛原因之一。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膀胱、输尿管、尾骨(内、外侧)、骶骨、腰椎、胸椎、颈椎等反射区(见图4-8)。

    图4-8基本按摩手法:

    (1)用力按压足后跟10~15分钟,每日1~2次。

    (2)重点揉按足腰椎、肾脏反射区各3~5分钟,加按输尿管、膀胱、颈椎、胸椎、骶骨、尾骨(内、外侧)反射区各2~3分钟,每日1~2次。3.注意事项

    (1)人站立时是用腰支撑上半身,所以容易腰酸,特别是弯腰搬重物时,更容易造成腰痛,严重时须求医治疗。

    (2)穴道的指压,只要轻微刺激就容易感到疼痛。因此,特别在骨头的部位,不要过于用力。

    (3)腰痛往往与天气有关,常在阴雨寒冷时加重,所以要注意在严冬天气下对腰部的保暖。

    4.辅助疗法

    (1)烟灼隐白、大敦穴各5分钟,每日2次。

    (2)夜晚临睡或晨起时,挺直脊背,抱膝而坐,两脚拇趾相互重叠2-3分钟。

    (3)双脚自然站立,把脚后跟抬起立定,时间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增加,或先用右脚尖直立1~2分钟,休息1~2分钟后,再换左脚尖,每日2~3次。

    (4)向后退步走,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

    (5)用电吹风机的温风对准脚心吹,直到脚部产生灼热感时移开。待灼热感渐消时,再吹第2遍,如此反复进行5~10分钟,每日2次。

    (6)取坐位,两脚伸平,足5趾朝上,以双手5指抚摩足5趾。

    急性腰扭伤

    1.病症概述

    急性腰扭伤在劳动者中发病率最高,俗称“闪腰”。腰在身体的正中段,为身体的重要支架,承担人体60%左右的重力,又是重力传导的枢纽,承受的曲折和重力最大。因扭伤或过度的磨损劳累而致伤。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转动困难,动则甚痛,甚至不能站立及行走。腰部肌肉痉挛,可为单侧或双侧,有明显固定的压痛点。按摩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肝、肾上腺、输尿管、膀胱、肺、腰椎、骶骨等反射区(见图4-9)。

    基本按摩手法:

    (1)点按足部肾、膀胱反射区各1分钟,按摩力度以胀痛为宜。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1分钟,推按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反射区1分钟,按摩力度以胀痛为宜。

    (4)向足跟方向推按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反射区各2分钟,按摩力度以胀痛为宜。

    (5)点按甲状旁腺反射区1分钟,按摩力度以胀痛为宜。

    3.注意事项

    (1)足部按摩每天1~2次,一般病人经过3~5天的治疗,症状就会大为减轻,继续按摩3~5次,以巩固疗效。

    (2)疼痛剧烈时,可随时点按委中、承山等经穴,以缓解疼痛。

    (3)损伤24小时内,腰部禁忌热敷,以免局部淤血加重。损伤24小时后,患部可做热敷,每天1次,每次10分钟。注意水温,以防烫伤。

    (4)急性腰扭伤要积极治疗,要卧硬板休息,做骨盆牵引可减轻肌肉痉挛和疼痛。疼痛严重时要打痛点封闭针,服用活血止痛的中成药有一定的疗效。

    4.辅助疗效

    (1)患者取俯卧位,先后在腰、臀部用揉法,放松腰背及臀部肌肉,再以滚法或一指推法反复数遍,重点在两侧腰肌,配合按压肾腧、大肠腧及压痛点2~3分钟,然后用擦法,擦热腰背部。

    (2)患者侧卧,家人一手抓住脚踝部进行对抗牵拉,并做摇抖腰部,也可配合局部的烤电等理疗方法。

    落枕

    1.病症概述

    在我国,睡觉扭了脖子称为“落枕”。

    落枕一般是由于劳累过度后,卧枕姿势不良或枕头高低不适,以及在一个姿势下睡眠太久,致使一侧肌肉在伸展状态下过久而疲劳,气血凝滞,再受风寒侵袭而发病,亦有因突然扭转等外伤而致病者。本病的主要表现为患侧胸锁乳突肌或其他肌肉痉挛僵硬而疼痛,有时微肿,重者可波及菱形肌与斜方肌。头向患侧倾斜,上肢转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动则疼痛加剧,甚至牵扯上背部及上臂疼痛,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应区:肾、输尿管、膀胱、颈项、颈椎、胸椎、斜方肌等反射区(见图4-10)。

    基本按摩法:

    以中等力度按摩肾、输尿管、膀胱、斜方肌、头部、肩胛骨、胸椎等反射区半分钟至1分钟,颈项、颈椎、肩等反射区半分钟至1分钟,每天2~3次。

    3.注意事项

    (1)睡眠时枕头的高度要适当。

    (2)颈部避免吹风受凉。

    (3)有颈性高血压者,还要按摩心、肺,以及胃、肠、肾上腺等反射区。

    4.辅助疗法

    (1)以热毛巾热敷疼痛一侧之耳后的颈上与喉咙之间的部位。

    (2)躺下将脚尖尽量往身体方向翘起,直到力气用尽,再反方向往前尽量伸展脚部,或是曲膝左右运动也很有用,再者就是穴道治疗,当然是要搭配呼气同时进行,先双手张开撑着下巴和头,往不痛的一方尽量施力,直到产生力气用尽的感觉,如此反复几次,便可缓和疼痛。

    (3)按摩颈后天柱到肩部的肩井,与天柱到曲垣之间的部位,也都能加速治疗的效果。

    (4)双手手指交叉,掌根抱住颈部,双掌根相对用力,夹挤颈部,并向后上提起,反复10次。再用手掌在患部使用掌擦法操作20次。

    肩关节周围炎

    1.病症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是指肩关节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病变,关节周围软组织广泛粘连,使肩关节活动受限。此病以50岁左右者多见,故有“五十肩”之称。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筋骨疼痛,又称“肩痛”。

    肩周炎为多单侧发病,也有极少数患者双侧同时发病,肩部疼痛,活动不便,有时夜间痛醒,后期则表现为肩关节粘连,活动功能明显受限。患者常不能做背手、梳头、系腰带、穿衣等动作。肩部肌肉有僵硬、紧张或肌肉萎缩现象,同时肩关节周围有明显压痛。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颈项、斜方肌、心、肩胛骨、肩等反射区(见图4-11)。

    基本按摩手法:

    (1)拇指指腹揉压两足颈、肩、斜方肌、肩胛骨反射区各5~8分钟,每日2次。

    (2)搓揉足拇趾、第4趾及小趾各5分钟,点揉足心脏、颈反射区各3~5分钟,每日2次。

    (3)左右旋转足踝,用手抓住脚掌,向上扭转,尽量使足心朝上,然后,如此反复向下转,以使足踝呈车轮状旋转。每次5~8分钟,每日2次。

    3.注意事项

    (1)注意休息和肩部保暖,防止感受风寒使症状加重。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

    (2)肩周炎的推拿治疗,初期以疏筋活血止痛为主,手法宜轻;后期以松解粘连为主,手法可适当加重,并加强肩关节的被动运动。

    (3)肩周炎后期强调肩关节功能锻炼,可做蝎子爬墙,体后拉肩,手拉滑轮,吊单杠以及肩关节内收、前屈、外展、上举及后伸等各个方向的活动。

    4.辅助疗法

    (1)电吹风机对准足心,用温风吹,直到足部产生灼热感时移开,待灼热感渐消后,再吹第2次。如此反复进行10分钟,每日2次。

    (2)每天坚持走路30分钟。

    (3)按摩足部经穴配以按摩阳陵泉、阴陵泉、悬钟、足三里等穴位。

    颈椎病

    1.病症概述

    颈椎病主要是指因颈椎间盘的变形引起颈椎失稳、颈椎骨质增生和压迫邻近组织(如颈椎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椎旁交感神经)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者。主要症状是颈肩痛,可放射到头部或上肢,亦可有眩晕,少数有猝倒,或一侧面部发热,出汗异常。严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于四肢瘫痪。颈椎病是中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

    颈椎病的分型较多,因受累的部位不同,受累的组织有异,受累的范围及程度不一,其临床表现往往有较大差别,根据受累组织的不同,目前比较通行的分类法将颈椎病分为五种类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各型之间可相互兼杂。其中颈型及神经根型较为多见,其余各型比较少见。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颈椎、颈项、大脑、肾、输尿管、膀胱、肺、肩、斜方肌、肩胛骨、胸椎、腰椎、骶骨、尾骨、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等(见图4-12)。

    图4-12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足部肾、膀胱反射区各1分钟,按摩力度以局部胀痛为宜。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反射区1分钟,推按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反射区1分钟,要求同(2)。

    (4)点按颈椎、颈项、大脑各2分钟,要求同(1)。

    (5)点按足部肩、斜方肌、甲状旁腺、肾上腺各1分钟,要求同(1)。

    (6)向足跟方向依序推按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外侧反射区1分钟,各反射区连接起来推按1次为1遍,要求同(2)。

    (7)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推按甲状腺反射区1分钟,要求同(2)。

    (8)重复(1)、(2)、(3),时间减半。

    3.注意事项

    (1)足部按摩每天1次,每次1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配合适当的颈部功能锻炼,如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前伸、右前伸及环转等运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钟,患者可自用双手拿捏颈肩部的肌肉,以消除酸痛和紧张。

    (2)患者不宜低头工作太久,也要避免不正常的体位,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等,避免头顶或手持重物。睡枕不宜过高,过低,过硬,并注意局部保暖。

    (3)颈椎牵引和颈托对颈椎病的治疗有一定帮助,可在医生指导下运用。

    (4)反复落枕,即为颈椎病的先兆,故落枕的治疗与颈椎病的治疗大同小异。

    4.辅助疗法

    (1)首先在肩颈上肢部使用滚法,重点是肩背部,约10分钟,并用推法,推颈部的两侧,左拇指推右侧,右拇指推左侧,约5分钟。

    (2)患者取坐位,在拔伸的基础上做颈部前屈后仰,左右旋转或侧屈。注意手法要柔和,勿用暴力,以感到舒适为度。

    (3)患者站位,双手叉腰,头向左侧屈,再向右侧屈,不加旋转动作,共做30次。

    (4)辅以按摩阳陵泉、悬钟、足三里等穴位。

    类风湿性关节炎

    1.病症概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晚期可引起关节的强直、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中年患者多见于病程的中、晚期,由于病程较长,故肢体功能障碍往往比较明显。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01%~03%,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3。本病预后欠佳,致残率高达60%~70%,其中,10%的患者在数年内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危害广大中年人的身体健康。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缓慢,病初可先有疲倦无力、体重减轻、食欲减退、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驱症状。随后发生关节疼痛、肿胀、近端指关节(即靠近手掌的指关节)肿可使手指呈梭形肿胀、关节僵硬,以晨间为着,活动后减轻(此种现象称为晨僵),受累关节以两手小关节(尤其是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腕、膝、足关节为主,肘、肩、髋、踝关节也可受累。病初可能是一两个关节受累,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病变晚期关节僵硬、畸形、功能受限,关节附近肌肉萎缩。部分患者可在关节附近出现皮下小结,少数患者在疾病活动期有淋巴结及脾肿大,眼部可有巩膜炎、角膜结膜炎。此外,还可发生皮肤慢性溃疡、神经病变、心肌炎、心包炎、心瓣膜病、胸膜炎、肉芽肿性肺炎或广泛肺间质性纤维化等。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甲状旁腺、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腰椎、骶骨、尾骨内侧等反射区(见图4-13)。

    图4-13基本按摩手法:

    揉按足甲状旁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等反射区等各3~5分钟,推按足腰椎、骶骨、内尾骨反射区各5分钟,每日1次。

    3.注意事项

    (1)足部疗法治疗本病有一定的疗效,早期治疗很重要。

    (2)注意休息,坚持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3)不宜过度疲劳,平时要注意保暖,不宜食寒性食物。

    4.辅助疗法

    (1)压揉足底心,足第3趾各10分钟,每日2~3次。

    (2)用热毛巾热敷和按摩患部。

    (3)以滚法自臀部至小腿反复操作,边操作边使髋关节做过伸、内收、外展、膝关节屈曲等活动。

    (4)揉摆上臂、前臂,先前侧,次内侧,后外侧,自上而下反复操作,每侧上肢2~3分钟。

    足跟痛

    1.病症概述

    足跟痛是中老人的常见病。足跟疼痛的部位有三:

    一是足跟下疼痛,二是足心疼痛,足底有紧张感,三是足跟后上方跟腱痛。一是为跟骨骨质增生,二为跖筋膜劳损,三为跟腱劳损所致。跟骨结节退化钙化,骨刺形成,伴有纤维脂肪垫炎、跟下滑囊炎,形成的足跟痛为典型足跟痛。

    引起足跟痛的原因很多,如跟腱周围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骨刺、跟骨下脂肪垫损伤、跖腱膜炎、跟骨骨膜炎等。临床应仔细检查,加以辨别。中医认为本病与肾虚有关。

    图4-14临床主要表现为行走即痛,遇劳更甚,得热则舒,遇寒痛增。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如针灸、热敷、理疗等,如能配以按摩,效果会更加满意。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肾上腺、甲状旁腺、甲状腺、膀胱、输尿管等反射区(见图4-14)。

    基本按摩手法:

    (1)用中等力度按揉肾、肾上腺、甲状旁腺、甲状腺、输尿管、膀胱等反射区各1分钟左右,每日2次。

    (2)患者俯卧并屈膝90°,医者立于患侧,并用拇指按揉足跟处压痛点上(压力不宜过大)2分钟左右,每日2次。

    (3)患者仰卧位,医者以拇指从足跟部沿跖筋膜按揉3~5遍,再配合弹拨跖筋膜,重点在其跟骨附着点周围及然谷穴,最后顺跖筋膜方向用掌擦法,以透热为度,每日1次。

    3.注意事项

    (1)宜穿软底鞋或在患足鞋内放置海绵垫。

    (2)急性期宜休息,以减少承重所致的疼痛,症状缓解后应减少站立和步行,体重过重者,应减轻体重,以减少足跟的承重。

    (3)同时防止风寒湿邪的侵袭,减少本病的发生。

    4.辅助疗法

    (1)进行局部封闭。

    (2)在小腿内侧下1/3胫骨下跟腱之间处,首先使用一指禅推法,约5分钟,然后使用拿推法,重点拿推跟腱处,操作3~5分钟。

    (3)在足跟下部找出痛点,用拇指在压痛点上点揉,点推3分钟后,再从压痛点向足心方向用拇指平推法,约推10~20次。

    退行性膝关节炎

    1.病症概述

    退行性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病变。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营养、机械力、酶的改变及遗传因素等诸多因素有关,造成软骨退行性变和关节韧带附着处骨质增生,形成骨赘所致。中医认为,此病属“骨痹”范畴,其发病不外乎外感风寒湿邪,内伤于肝肾不足,气血失和,或有跌打损伤,均可使气血运行不畅,络脉阻滞不通,病久则肝肾两亏,筋软骨萎,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膝关节酸痛、僵硬感,开始多发于晨起或久坐后立起时,于活动后缓解,但活动过多又疼痛。病情严重时,休息也感疼痛,甚至影响睡眠。寒冷和潮湿使疼痛和僵硬加重。患者非常痛苦,采用足部按摩疗法常可奏效。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肾上腺、甲状旁腺、甲状腺等反射区(见图4-15)。

    图4-15基本按摩手法:

    点按两足肾上腺反射区5分钟,揉按两足肾脏、输尿管、膀胱、甲状腺、甲状旁腺反射区各3~5分钟,每日1次。

    3.注意事项

    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暖,避免肢体关节过于劳累,可做适当的功能锻炼。配合治疗,每天要做蹲起运动,疼痛消失应坚持该运动,每天10~20次以上。

    4.辅助疗法

    (1)用手拇指用力按压委中(腘窝横纹中央,俯卧屈膝取穴)、承山(直立,足尖着地,足跟用力上提,小、腿肚正中“人”字缝尖凹陷处)两穴,至疼痛消失。

    (2)揉搓足部经穴配以揉搓三阴交5分钟,每日1次。

    (3)洗澡时盘腿抱膝坐澡盆中,以温水浸泡与擦拭,有助于消除膝部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1.病症概述

    “腰突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是由于腰部急性损伤、慢性劳损或受寒凉刺激等原因,促使已发生退行性改变的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所致,亦有暴力直接撞击腰部而致本病者。本症多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体力劳动者。临床以腰4、腰5、骶1椎间盘突出为多见,属中医的“痹症”、“腰腿痛”、“闪腰岔气”等范畴。多数患者反复发作,延续多年。主图4-16要表现为腰痛和典型坐骨神经痛,腰椎侧弯,腰部功能明显受限。咳嗽、打喷嚏、大便等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均能加重神经根的压迫,从而使疼痛加剧,或同时有触电样放射痛。按摩治疗和自我练功,对本病有较好的效果,如果配合腰部的牵引,效果会更好。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腰椎、髋关节、骶骨、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肩等反射区(见图4-16)。

    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足部肾、膀胱反射区各100次,按摩力度以胀痛为宜。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反射区2分钟,推按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反射区1分钟,要求同(2)。

    (4)点按腰椎、骶骨反射区各2分钟,要求同(1)。

    (5)点按髋关节、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肩反射区各1分钟,要求同(1)。

    (6)重复(5)、(1)、(2)、(3),时间减半。

    3.注意事项

    (1)足部按摩每天1次,30次为1个疗程,多数病人需要治疗1~3个疗程。

    (2)足部疗法对于本病可缓解其疼痛症状,对于严重者应配合推拿牵引或手术治疗。

    (3)卧硬板床休息,恢复期患者起床活动,可用护腰保护腰部。

    (4)注意保暖,避风寒。

    (5)提物时注意姿势,避免扭伤腰部。

    (6)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有脊髓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如鞍区麻痹,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不宜足部按摩,应考虑手术或其他疗法。

    4.辅助疗法

    (1)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其患侧,先用掌根揉腰背部患侧下肢肌肉,使其肌肉放松。

    (2)患者用自己双手搓动腰部患处、骶部两侧。

    (3)按摩足部经穴宜配以按摩足三里、委中、阳陵泉、悬钟、承山等穴位。

    神经系统疾病的足部按摩疗法

    三叉神经痛

    1.病症概述

    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病患,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或老年人,其特点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疼痛发生急骤、剧烈,间歇期长短不定,短者仅数秒,长者数小时。大多数情况下活动时易发作,如咀嚼、刷牙、说话、打喷嚏、进食、转头都可以引发。多为单侧面痛。

    本病中医称为“面痛”。由于阳明经络受外感风寒、风毒传入而凝滞不行,故引发面痛,或由于情感内伤,肝火通达,郁而化火,上扰所致。气血淤滞,阻塞经络,不通则痛,临床以肝胆风火和阳明燥热者多见。

    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主要是与肝、胆、脾、胃有关。由于肝郁化火,引起肝风,或过食炙炸辛辣,引起胃火熏蒸,上攻头面,或风寒外侵,气血淤滞而引发。

    图4-17三叉神经痛很少有自愈的,常会反复发作。西医常用药物为止痛剂,严重时手术治疗,中医常用辨症汤剂。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三叉神经、大脑、脑干、肾、输尿管、膀胱、肺、鼻、眼、耳、口等反射区(见图4-17)。

    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三叉神经、大脑、脑干各反射区2分钟,肾、膀胱反射区各1分钟,按摩力度以胀痛为宜。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反射区1分钟,推按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反射区1分钟,要求同(2)。

    (4)点按鼻、眼、耳、口各反射区半分钟,要求同(1)。

    (5)重复(1)、(2)、(3)。

    3.注意事项

    (1)足部按摩每天2次,10天为1个疗程,持续几个疗程后,如症状明显减轻,可改为每天1次,直至痊愈。

    (2)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查明原因再进行治疗。

    (3)患者要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精神紧张。

    (4)不食刺激性食物及海鲜等食物,忌烟酒。

    (5)适当运动,但要避免过度疲劳。

    4.辅助疗法

    (1)配合按摩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各半分钟。

    (2)取坐位,自眼下始到下颌角上,先用拇指掐法进行操作约1分钟,然后用拇指按摩约1分钟。

    坐骨神经痛

    1.病症概述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神经,它上起腰骶部,下至足背,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走向产生疼痛,是一种症状而非病理性改变。可分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两种,原发性的原因多为坐骨神经的间质神经炎症。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占绝大多数,是由于坐骨神经干损伤和间接使坐骨神经受到挤压。如椎间盘突出、肿瘤、结核性感染等。

    中医认为,坐骨神经痛是由于外感风寒湿邪、脉络受损、血淤气滞而产生疼痛。

    坐骨神经痛常发病于中青年人,一般并无外伤损害,偶感风寒即有可能发病。疼痛往往自腰部开始,向下蔓延,可突发疼痛,也可渐发或持续疼痛。疼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坐时患侧臀部不敢着椅,臀部的环跳穴有明显的压痛,并可沿坐骨神经走向放射至足部。长期而致慢性则会产生肌肉萎缩。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肾上腺、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外侧、膝关节、下腹部等反射区(见图4-18)。

    图4-18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肾、膀胱、肾上腺反射区各2分钟,按摩力度以胀痛为宜。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反射区2分钟,推按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反射区1分钟,要求同(2)。

    (4)由足跟方向依次序连起来推按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内尾骨外侧反射区1分钟,要求同(2)。

    (5)点按膝关节、下腹部反射区各半分钟,要求同(1)。

    (6)重复(1)、(2)、(3)。

    3.注意事项

    (1)足部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多数病人需要治疗3~4个疗程。

    (2)足部疗法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治疗效果更佳,继发性坐骨神经应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可提高疗效。

    (3)注意保暖,避风寒。急性期要卧床休息,卧硬板床,配合患肢的按摩效果更佳。

    4.辅助疗法

    (1)在臀部、下肢后侧使用滚法或按法,约10分钟。在臀部和大腿后侧亦可用拳顶法2遍,再用拇指弹拨小腿外侧。

    (2)在臀部及下肢后,外侧用平掌推法,约3~5次,并用双掌搓揉大腿两侧,最后双手握住踝部,抖动5次。

    (3)每天用空拳自行叩打臀部,大腿后侧及小腿后外侧。

    (4)揉按委中、足三里、阳陵泉、承山、承筋等穴位各半分钟。

    神经衰弱

    1.病症概述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有头痛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神经衰弱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未有一致的见解。鉴于许多患者发病时有明显的精神因素,和强烈的情感体验,病前个性常有某种缺陷,所以,本病可能是精神因素和易感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神经衰弱多见于中年人,以脑力劳动者居多,多数患者体质瘦弱,身体瘦长,骨骼细薄,肌肉软弱无力,心脏较小,植物神经易兴奋,血管运动功能不稳定,血压常偏低,性格多不开朗,有胆怯、自卑、敏感、多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等特点。国内资料表明,与本症发病有关的精神因素,包括工作和学图4-19习过度紧张,忙乱,休息和睡眠长期无规律,思想矛盾持久不能解决,以及伴随这些因素的思想负担和不愉快情绪。躯体有消耗性疾患时也有助于神经衰弱发生的倾向。因此,个性有缺陷,有慢性躯体疾病者,在外界的某些不良因素影响下容易发生神经衰弱。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头、胃、膀胱、输尿管、小肠、直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十二指肠、甲状腺、甲状旁腺等反射区(见图4-19)。

    基本按摩手法:

    揉按两足头、甲状腺、甲状旁腺、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各5分钟,加按压胃、十二指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小肠、直肠等反射区各3分钟,每日1~2次。

    3.注意事项

    (1)治疗神经衰弱最重要的是解决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咨询是必要的,而且神经衰弱者应坚持长期足部按摩。

    (2)要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3)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学习和工作过于紧张,做到劳逸结合。

    (4)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

    (5)饮食方面,要保持适当的营养,如一定量的蛋白质,足够的热量,经常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4.辅助疗法

    (1)把一圆球或小木棍放在脚心下,来回搓动,每脚约2分钟,每日1~2次。

    (2)足后跟踩踏脚趾,先用右足后跟依次从左拇趾踩到小趾,用力踏5~6次,然后换脚用相同的方法踩右脚趾,如此重复做10分钟,每日2次。

    (3)先用温风对准足心直到足部产生灼热感时拿开,待灼热感渐渐消失,接着第2次,如此反复进行,一般进行10~15分钟,每日1~2次。

    (4)盘腿坐或坐在椅子上,把一只脚放在膝盖上,用拳头不断地敲捶脚掌,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只脚敲捶次数最好在100次左右。

    (5)先将两脚伸直,然后开始两脚前后摆动,且与地面摩擦,摆动次数至脚感觉发热为止。

    面瘫

    1.病症概述

    面瘫,又称面神经痹症。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急性发作的单侧面神经周围性麻痹,常在清晨洗脸、漱口时发现脸眼歪斜,面肌麻痹病侧面部的表情肌运动丧失,额纹丧失,眼裂增大,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口歪向脸侧,病侧不能皱眉,瞪闭眼,露齿,吹鼓腮的动作,上下眼睑不能闭合,病侧常流泪,流涎,食物滞留于牙龈。属中医“面瘫”的范畴,部分人发病前有同侧耳内、乳突区、面部疼痛而不引起注意。

    面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以20~40岁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身体内气血不足,外感风邪,邪客面部阳明络脉,气血运行失常,脉络失荣,或恼怒气逆,肝阳化风上窜,伤及阳明脉络,或精神抑郁,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阳明脉络不和,和气血亏虚,气血不能上荣阳明,面肌失养,或素体气虚,伏有痰饮,复受风寒,风扰痰动,流窜经络,阳明脉络壅滞不利而为病。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大脑、颈项、上颌、下颌、鼻、眼、耳等反射区(见图4-20)。

    图4-20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肾、膀胱反射区各1分钟,按摩力度以胀痛为宜。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反射区1分钟,推按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反射区1分钟,要求同(2)。

    (4)点按大脑、颈项、上颌、下颌、鼻、眼、耳反射区各2分钟,要求同(1)。

    (5)重复(1)、(2)、(3)。

    3.注意事项

    (1)足部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4个疗程。

    (2)注意避风寒,慎起居及局部保暖。

    (3)防止眼部感染,可配合滴眼药水或涂眼膏。

    4.辅助疗法

    (1)按揉足三里、阳陵泉各1分钟,每日2次。

    (2)患者每天可用自己的双手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次5~10分钟,每天4次左右。

    (3)用热毛巾热敷面肌局部,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4)患者在恢复期进行皱眉、皱鼻、露齿、煞额等表情锻炼。

    眩晕

    1.病症概述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轻则闭目即止,重则睁眼时有周围景物旋转,上下晃动或左右移动的错觉,在闭目时则有自身旋转或晃动的错觉。临床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甚则昏厥等症状,常见颅内血管病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脑病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低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血液病、贫血、糖尿病、低血糖、内分泌代谢障碍、颈椎病、肝胆疾病、神经衰弱等也可引起眩晕,一般来讲,眩晕是自觉的平衡感障碍或自身定向的感觉障碍。这些障碍,主要是机体接受的感觉刺激传入前庭神经和小脑所产生的反射,而外界的感觉刺激主要通过内耳迷路的半规管及耳石、视网膜和眼肌的感受器、头颈、下肢肌肉、关节感受器传入小脑和皮层下中枢、前庭核、后长束、红核等而产生不经意识的协调反应。中医认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是引起眩晕的4个原因,而以肝上亢,气血亏虚多见。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头、颈项、眼、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胸椎等反射区(见图4-21)。

    图4-21基本按摩手法:

    (1)按揉两足肾脏、输尿管、膀胱、肾上腺反射区各3~5分钟,揉压头(脑)、脑干、耳、眼反射区各5分钟,每日1次。

    (2)揉按整个足拇指5分钟,轻揉颈项、眼、胸椎、肾、平衡器反射区各3~5分钟,美尼尔综合征的患者,尤其应对平衡器官反射区多加刺激。最后,要揉压足第4趾5分钟,每日1~2次。

    3.注意事项

    (1)生活要有规律,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疲劳,保持情绪稳定。

    (2)忌烟酒及肥甘辣味,慎行房事。

    (3)眩晕发作时,宜平卧闭目,需要保持环境安静。

    (4)眩晕经常发作者,不宜高空作业或水上作业。

    (5)适当增加体力劳动,锻炼身体。

    4.辅助疗法

    (1)有耳鸣症状者,可用发夹钝头,或牙签圆头强压刺激至阴穴。按压时一旦刺到皮肤上,在头顶就会立即产生一股嗖嗖的痛感,当疼痛感逐渐减弱时,再压刺第2次,如此保持5~10分钟。

    (2)用烟灼法灼隐白、大敦、足窍阴、涌泉、第2大敦穴,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

    (3)先用右脚尖直立1~2分钟,休息1~2分钟后,在用左脚尖直立,如此反复10分钟,每日2次。

    癫痫

    1.病症概述

    癫痫是一种复发性脑异常放电所致的精神障碍,可表现为意识、感觉、运动、行为和植物精神等不同障碍,癫痫与遗传、饮食、七情六欲、跌打损伤,特别是惊恐所致有关,本病在临床上常有肢体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癫痫大脑内无器质性的病变,继发性癫痫则有相应的脑部病变和损伤。

    中医认为,癫痫主责心、肝、脾、肾脏。心主血脉,由于用脑过度而伤心血,心血不足易使神不守舍;肾虚则肝失所养,肝血不足;脾虚则运化失调,精微不布,痰涎内结,或由于情志失调,惊恐过度,或由于饮食失节,劳累过度而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一旦肝气失和,阳升、风动,触及积痰,肝风挟痰上拢,阻塞清窍,则可突发为癫痫。而儿童发病则多是先天遗传所致。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肾上腺、脑垂体、大脑、额窦、心、脾、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甲状旁腺等反射区(见图4-22)。

    图4-22基本按摩手法:

    (1)用拇指和食指、中指逐趾捏揉,并对大脑、额窦反射区进行中等力度的按摩,每次每趾捏揉2~3分钟,每日按摩2次。

    (2)点按心、脾、甲状旁腺、脑垂体等反射区各1~2分钟,每日按摩2次。

    (3)用拇指和食、中指两侧捏住脚踝骨前内外侧凹处,向上推按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反射区5分钟,每日2次。

    3.注意事项

    (1)癫痫的预防在于防止各类致病因素,如颅脑外伤、颅脑感染等,婴幼儿高烧不退,惊厥抽搐要及时采取措施。

    (2)对于有癫痫病的患者来说,要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便秘和情绪激动,睡眠不足。

    (3)吃清淡的食物,戒除烟酒。

    (4)适当限制攀高、游泳、驾车、炉火旁等较危险的作业。

    (5)避免精神负担,乐观对待人生,都有利于癫痫发作的控制。

    4.辅助疗法

    (1)平时可摩推手掌、手背,擦足心,捻摇手足指趾,特别是大趾,可掐按。

    (2)发作时亦可点按头部反射区及定痫穴等穴位,手法要迅速有力。

    头痛

    1.病症概述

    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病症,可因多种原因引起。凡因颅内、外组织发生病理性变化所引起的,称器质性头痛或神经性头痛;而无病理变化基础的头痛,称为非器质性头痛或官能性头痛。

    所谓器质性病变,是指如颅内肿瘤、血肿、脓肿、脑寄生虫病、脑血管意外出血、动脉硬化、脑外伤等。器质性头痛疼痛加剧时还可导致呕吐、复视、大小便失禁、视力减退、神志不清、瘫痪。另外,屈光不正、青光眼、副鼻窦炎等引起的头痛也属器质性头痛。

    官能性头痛是由精神过度兴奋、抑制失调、情志不畅、郁怒引起。这类头痛无固定部位,常伴有失眠、记忆力减退、遗精等神经衰弱症状。

    图4-23此外,中毒和体内代谢障碍也可导致头痛。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三叉神经、额窦、脑干、鼻、脑垂体、头、肾、输尿管、膀胱等反射区(见图4-23)。

    基本按摩手法:

    用拇指揉压双脚的大拇指指腹,即头(脑)、额窦、脑干、脑垂体、三叉神经、鼻,每脚约10分钟,严重者可加按压肾、膀胱、输尿管反射区10分钟,每日1~2次。

    3.注意事项

    (1)头痛者应忌烟、酒、咖啡、巧克力、辛辣等热性、兴奋性食物,饮食宜清淡,多食水果、蔬菜。

    (2)孕妇、高血压、冠心病者要慎用止痛药。

    (3)避孕药丸有引发和加重头痛的作用,头痛时应停服之,以观察头痛病情的变化。

    (4)突然出现剧烈痛,兼有手足冰凉,呕吐常常是脑血管意外的先兆表现,应马上去医院就诊检查。

    (5)长期慢性头痛,治疗前应先排除器质性疾病,如脑肿瘤等病症。

    4.辅助疗法

    (1)用拳头轻轻敲打足底,每次5分钟,每日2次。

    (2)用烟灼法烟灼足窍阴、内至阴穴10分钟,每日2次。

    (3)通过踏板刺激足部10分钟,重点为公孙、涌泉,每次10~20分钟,每日3次。

    (4)扭转脚踝,用手抓住脚掌,向上扭转,尽量使脚心朝上,然后向下转,如此反复,以使脚踝呈车轮状,并且像骑自行车一样,分别以每个脚踝为“轴”交替扭转,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

    焦虑症

    1.病症概述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患焦虑症的人越来越多。焦虑症,以原因不明、无固定对象的焦虑、紧张不安为主要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激怒,严重者似有大祸临头之感。同时伴有坐立不安、无所适从及心悸、出汗、躯体不适现象。焦虑症可以是持续性,亦可呈发作性。属于一种神经症状。

    中医认为,神经症的发病多由情志因素或体质衰弱所致。两者均可导致脏腑亏虚,使五脏所藏之神不安而见本病诸症。五脏亏损,阴阳失调,故本病常延搁时日,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胃、十二指肠、胰、心、大脑、额窦等反射区(见图4-24)。

    基本按摩手法:

    (1)用大拇指连续推按肾、输尿管、膀胱等3个反射区,即用大拇指从肾反射区推按至膀胱等反射区。每次每脚每三穴推按5~10分钟,每日2次。

    图4-24(2)用大拇指从胃反射区经十二指肠反射区推按至胰反射区,要求同(1)。

    (3)用拇指,中指遂趾捏揉额窦反射区,每趾捏揉2~3分钟,每日2次。

    (4)按揉大脑和心脏反射区,每次每反射区1~2分钟,每日2次。

    3.注意事项

    (1)避免用脑过度,进行适量运动,保持神经功能的平衡。

    (2)保持乐观情绪,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调整和适应,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

    (3)病情严重时,应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

    4.辅助治疗

    (1)双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置于前额正中央,紧贴皮肤,分别向两侧捻至太阳穴,反复操作5分钟。

    (2)用手掌心着力,紧贴膝关节周围的皮肤上,进行自上而下,自内侧而外侧连续不断的往返摩擦,要有一定的透力和节律。均以膝部温热感为度,两侧交替进行。

    癔病

    1.病症概述

    癔病是神经官能症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发病诱因常为精神创伤。另外,颅脑外伤、躯体疾病、月经期、疲劳、健康状况不良等均易促发本病。发病症状为痉挛抽搐,偏瘫截瘫,或狂叫乱呼,捶胸顿足,或纵声高歌,尽情说笑,不管地点场合时间,或装神扮鬼,矫柔造作,无尊无幼等。

    图4-25本病愈后一般良好,但易反复发病,癔病患者都具有强烈多变的情感,高度暗示性和自我显示性,特别富于幻想。

    2.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相关反射区:腹腔神经丛、肾、输尿管、膀胱、肾上腺、大脑、额窦、小脑及脑干等反射区(见图4-25)。

    基本按摩手法:

    (1)由上而下揉按腹腔神经丛、小脑及脑干、大脑等反射区,每次每脚反射区1~2分钟,每日2次。

    (2)对位于双足五趾靠前端的额窦反射区,拇趾尖自里向外方向刮压3次,其余各足趾各点按1分钟左每日2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