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传说-第四十二回 先帝驾崩鞑靼寇少主进攻 正德帝结伴公孙吃遍西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四十二回

    先帝驾崩鞑靼寇少主进攻

    正德帝结伴公孙吃遍西京

    怎么一下就成大明正德元年了!

    惊闻弘治皇帝驾崩,永兴王朱诚澜犹如晴天霹雳,当场昏厥。

    被家丁围绕唤醒时,朱诚澜仰天长啸,老泪纵横。

    上次一别,竟是永别,有生之年再也见不到皇上了!弘治帝如今已有了庙号——明孝宗。

    呜呼哀哉!大明自“仁宣之治”后,历经英宗、宪宗、孝宗三代,唯独孝宗皇帝以身作则,励精图治,怎奈天不假年,竟然只活了三十五岁,叫孤白发人送黑发人……

    五年前的北京,君臣双手紧握的谈话言犹在耳,叔侄间说了许多心里话,皇上还在皇叔面前流泪了……如今,等着嗣封的朱惟焯怎么办?这样一来大明秦王之位不又是虚位以待了吗?临潼王朱惟焯再不嗣爵,朱诚澜自己就成秦藩的老大了,这种现状得落下多少人的话柄,说本王欺负一个七岁小孩。

    先帝曾在紫禁城秘会朱诚澜,道明生前最不放心的三件事——秦藩爵、九龙变、朱厚照。

    如今先帝驾崩,一件事还没有完成,身为皇叔,自己能完成一件是一件,都是先帝的遗愿。先把新秦王朱惟焯嗣爵这件事给办了吧,以慰孝宗皇帝在天之灵。于是他立即写了折子,好酒好菜招待了前来宣谕的公公,将奏折交给公公,劳烦他转交给新皇上。

    公公当场就给了回话:新皇上不在宫中。

    那么新皇上是谁?就是当年在宫后苑的钓鱼高手正德皇帝啊!他不办公?他去哪儿了?

    皇上留下纸条,给内阁请了假,出门儿打仗去了。

    啥?王爷没听清,什么叫请假去打仗了?

    也就是说,皇上把宫内的事情抛给内阁,自己潇洒地提兵宫外平乱去了。

    一登基就出兵干架,他才十五岁啊!

    王爷一头雾水,先帝新逝,尸骨未寒,皇上怎么能出门儿打仗呢?太胡闹了!

    是啊,皇上也是这么说啊,先帝新逝,尸骨未寒,鞑靼小王子竟敢犯朕边疆,毁朕城池,夺朕财物,欺朕子民,是可忍孰不可忍!鞑靼欺我大明无人!正德皇帝拍案而起,认为这是天意!是时候御驾亲征了。他要在人民群众面前当英雄,要让小王子骑着进来,爬着出去,杀他个片甲不留。以前他多次要求御驾亲征,都被先帝婉言拒绝了,如今他是皇上了,谁还能劝得住他?就连先帝的托孤老臣刘健、谢迁、李东阳也望尘莫及了,皇上的脑子比他们三个臭皮匠加起来都转得快,而且完全和他们不在一个频道上。如果交流思想就是一场打仗的话,皇上的脑子属于抄小路疯狂进攻,让你意料之外,又出奇制胜的。

    可是,皇上到底在哪儿打仗呢?

    就在灵州、固原啊。前一阵还诈败到大散关设埋伏,打了大胜仗,据说还抓住了很多大人物呢!

    大散关!西安周围的四关之一,武关、萧关、潼关、大散关。皇上在关中?大散关那不就是秦藩吗!皇上跑陕西打仗来了?不行,孤王要去助皇上一臂之力,历史再也不能发生明英宗“土木堡之变”的震惊事件了。

    王爷莫急,这次不一样,“土木堡之变”那是当年英宗皇帝纵容王振穷兵黩武的无知,场面玩大了收不回来,这次咱大明占有主动权,战略上高人一等,属于严阵以待型的,不是主动挑事的。大军行动很低调,朝廷上下都在保密,连上朝都说是皇上抱恙,直到现在,皇宫里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皇上出宫了。这仗三个月前就开打了,大明已经赢了好几场,准确地说垓心应是在关外。然而,这种游击战兼备埋伏战,谁知道他们躲在哪儿给鞑子下套。我只知道皇上这次没有玩他爱炫耀的碾轧式进攻,就是那种敌人出兵三百,他出兵十万,以压倒性的气势,上去一顿大砍大杀,全体歼灭。由于皇上身边有高人相助,此人复姓公孙,名向东,字皇佐,他让皇上明白明英宗当年的百万大军机动性差的原因,所以皇上这次模仿的是他的偶像——昔日的明太宗朱棣,带的都是自己一手培养的宣府亲兵和各种武林高手,王爷尽管放心。皇上身边猛将如云,层出不穷,加之他又乐于吸纳人才,什么九州豪杰,江湖异人,现在各种武林高手都被他收编成和自己没上没下,同吃同睡的哥们儿弟兄了!皇上他自己也颇具武艺,机敏过人,一般人还真伤不了他,他在大散关学于谦当年诱敌深入的埋伏战,把鞑靼大军切成好几块对付,各个击破,很是威风呢!说不定此时,皇上正骑着他的宝马,大喊大叫追杀鞑靼兵呢。

    印绶监不愧是“大明十二监”里最老到的部门,行走天下,宣谕圣旨,消息灵通。皇上确实打了大胜仗,得到“西宫白虎”公孙皇佐的相助,连战连捷,大破鞑靼,不只威名远扬,还获得了一员鞑靼虎将,号称“北宫玄武”的呼延真。

    老太师王恕的“四象克九龙”之说正要开始应验,有这些出自东南西北的少年环绕在皇上身边,正如众星拱月,光芒万丈,将扫除一切残缺布局。东宫青龙属木,西宫白虎属金,南宫朱雀属火,北宫玄武属水,皇上定鼎中原,属土,故中原又叫中土,是因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法治的时代,“要”就是严刑峻法,人治的时代,“要”就是贤能之人,国家栋梁。

    正德皇帝提倡人治,不太讲规矩、律法,不按套路出牌,这也是内阁老头子集团最头疼的地方。皇上承认,自己本身就是个率性、耿直、潇洒的人,以镇国公自居,恣肆任侠,奔放疏狂,是立志要当大明的最高守护神,诸神之神。

    皇上赶走鞑靼之后,让特封的“五军提督”呼延真带兵归朝,用鞑靼的方式操练,养精蓄锐,以后鞑靼要来咱接着干。自己决定和国师公孙向东好好在陕西逛一逛,陕西是国师先祖的家乡,太祖二皇子的封地,出了老太师王恕、成山伯王镛、克乱之才雍泰、封关猛虎曹雄、西北活长城杨瑾、长安飞将军周尚文等辈,八百里秦川沃野,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是大明西北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是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奠基的地方,一定有很多民俗与传统,好吃好玩的地方,不经历一下历代帝王级别的小吃名胜,怎么能称当今帝王?所以,无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现在朕登基了,他们有过的,朕也要有,他们住过的地方,朕也要住着玩一玩。

    皇上来到了大学习巷,觉得这个名字怎么这样奇怪,巷子不就是北京的胡同吗?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公孙向东道,自己身为畏兀儿人,自己的祖先,在唐朝时期,名为回纥,公元788年改称回鹘。昔日唐太宗与回鹘灭突厥诸部,联姻结盟,回鹘从此归顺大唐。大唐为了汉化回鹘宗亲,令一部分后人,共计三万,在此处学习汉语,故有大学习巷,小学习巷,汉化之后的大唐回鹘宗亲,居住的地方,就称回坊。到了唐中宗、唐玄宗时期,皇帝还为当时的皇叔皇嫂兄弟姐妹们在附近建造了诸多清真寺,以供信仰真主的宗亲礼拜、为大唐的安定繁荣祈福。由于唐朝本是混血王朝,唐太宗的母亲窦太后就是鲜卑人,所以唐朝时期,国家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要比以往朝代旺盛得多,以汉族为主的大唐帝国空前团结,唐太宗更是被突厥人称为“天可汗”,突厥小王子阿史那杜尔,为大唐南征北战,夜夜执戟,给唐太宗守帐,视太宗为自己的亲人,不许别人打扰他酣睡。后来,大唐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就将他和太宗皇帝埋在一起了。

    听到这,正德皇帝感叹:“哎,要是鞑靼小王子也能为朕守帐就好了……看看人家阿史那杜尔,他怎么就不学好呢!一对比历史,朕就想揍他!”

    走进大学习巷,各种商贩小吃,映入眼帘,周游回坊,令正德皇帝充满好奇——

    “这是什么?”

    “此乃镜糕,昔日杨贵妃沐浴时望着自己的铜镜,突发奇想,要是有一种小吃能这样灵巧,倒是很讨喜的,御厨就发明了镜糕。”

    “来两个!”

    “这又是什么?”

    “此乃锅盔,昔日秦兵作战时携带的军粮——脱水、耐饥、防腐、携带方便、干爽酥脆。”

    “嗓子干,不想吃。”

    “这个是什么?”

    “这个皇上没有尝过吧?明太宗最爱喝的茶汤,三保太监郑和巡抚陕西时,到大学习巷清真寺做礼拜,传给当地的老百姓,流传至今。”

    “来一碗!”

    “这是什么?”

    “龙须酥,又名一合酥,你不是最爱看《三国演义》了吗?里面有记载,魏武帝曹操的点心。”

    “对对!曹植和杨修他们偷吃了,一人一口酥,就是这个啊?尝尝……”

    “这个色泽金黄,好漂亮,是什么?”

    “此乃馓子,古称寒具,雅称缠臂金,春秋时期的小吃,在西北一带很出名的,畏兀儿人经常吃。是春秋时期的老百姓为了纪念晋国介子推和楚国屈原的小吃,宋朝苏轼还为此物题过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

    “缠臂金,好名字,吃吃看……”

    “这一碗黏糊糊的是什么?”

    “麻花油茶。西汉司马迁、司马相如家乡韩城的小吃,传入长安城之后,风靡大街小巷。”

    “虽然不好看!但是味道很好!搅一搅……有许多豆……还有花生粉、芝麻末、杏仁……好香!好好吃!”

    “这一碟红红绿绿的是什么?”

    “此乃细沙炒八宝,周代小吃,学名周八士,诨名火化殷纣王,是周武王和姜子牙为了纪念武王伐纣的八位名士发明出来的庆功宴大餐。”

    “竟能如此古老,周代距离我大明多少年?”

    “两千五百年。”

    “哇——尝一尝!尝一尝!酸甜可口,齿颊留香……”

    “这一盘用牙签吃的是什么?”

    “玫瑰蜂蜜凉粽子,唐中宗《烧尾宴》里面的名菜,官名蜜淋。”

    “唐中宗,就是那个被媳妇韦皇后和老娘武则天管着的爱上吊的皇帝啊?史称——六位帝皇丸。”

    公孙向东一怔:“唐中宗并无此称啊?什么六位帝皇丸?”

    “嗨!他老娘是皇帝,老爹是皇帝,自己是皇帝,儿子是皇帝,弟弟是皇帝,侄子是皇帝,所以史称——六位帝皇丸。”

    公孙向东豁然开朗,大笑道:“朱公子真会下定义,被你如此一说,还真是那样。”

    “可不是嘛!呃……这长条的煎饼是什么?”

    “并非煎饼,此乃锅贴。宋哲宗时期开封府有名的小吃,由工部郎中吕大忠传来的,宋朝治学,儒家关学大成者,有‘蓝田四吕’,名闻天下。吕大忠乃四吕之首,负责修建西安碑林,将开封的许多小吃都传过来了,例如寇准水晶饼、苏轼炒凉粉、徐州蜜三刀、宋哲宗花生糕、陆游甑糕……”

    “本公子最喜欢吃的牛羊肉泡馍,西安哪家正宗一些?”

    “最好的,都在小巷子里。”

    “为什么会在小巷子里?”

    “酒香不怕巷子深啊,只卖当地人,和一些老顾客。”

    “有这种事?本公子偏要去吃吃看!”

    正德皇帝与公孙来到小学习巷的一家名叫“天赐楼”的清真馆子,店里的伙计一看二位气宇轩昂,仪表不凡,连忙吆喝招呼,上了两杯酸梅汤,两个老碗,各塞两个馍。正德皇帝掰着馍,与伙计聊天道:“伙计,为啥你家的泡馍馆子在巷子里卖?”

    “二位公子一看就是外地人?有所不知,大街上房租贵,咱租不起啊。再说了,咱家是正宗的清真泡馍馆,不凑那个热闹。”

    “哦?正宗从何而来?愿闻其详!”

    伙计把毛巾往肩上一搭,双手背后,昂首道:“想当年,太祖来我家吃泡馍的时候……”

    “啥?太祖在你家吃泡馍了?我怎么没听说?”

    公孙向东纠正道:“人家说的是宋太祖,不是明太祖,明太祖那个时候的社会风气坏,店家给太祖的是刷锅水……”

    正德皇帝一拍大腿:“对啊!这个本公子也听人说了,所以元朝黑暗,我大明才推翻他们的啊!”

    伙计咳嗽了两声,继续说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苏东坡的诗?看二位公子像是读书人,你们也许学过苏东坡的诗词,但我要说的是——苏学士也是大宋数一数二的美食家,妥妥当当的吃货。他风流潇洒,儒雅豁达,饕餮大江南北,自然不会放过陕西。正所谓——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啊。”

    正德皇帝一听,刮目相看:“西安不愧是我大明西北最文明昌盛的都市,一个店家,竟也能出口成章,口吐莲花,把饮食说得头头是道,简直和国师不相上下啊。”

    伙计抱拳:“过奖过奖,这才起了个头,咱们做生意,平时都背熟了……”

    正德皇帝哈哈大笑,伙计继续说:“昔日宋太祖未得志之时,沦落长安,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当年西北气候干燥,太祖无法下咽,向店家恳求一碗羊肉汤,店家见他可怜,就给他把馍掰碎了,浇上了一勺滚烫的羊肉汤,太祖吃后,体力大振,饥寒全消。后来太祖称帝,国号大宋,珍馐百味,仍不忘旧恩,回想着当年落魄时,西安小巷里那浓郁的羊肉汤香味,便微服私访,来到当年的店家,要来一碗羊肉汤泡馍!店家喜出望外,受宠若惊,只是他家只卖羊肉汤,不卖馍,怎么办?就连忙嘱咐自己的娘子赶紧烙几个馍,馍烙好了,一看是未发酵的死面,太祖吃了拉肚子怎么办?就把馍掰得很碎,把肉汤煮得鼎沸,往上一浇,馍就全熟透了,再放上几大片羊肉。太祖吃毕,大加赞赏,赐银百两,叙旧之后,心满意足而去。此事在当时不胫而走,风靡长安,一时间门庭若市,人人都问太祖吃了你们家什么好吃的?我家就从一个卖羊肉汤的,变成卖泡馍的……当时看着满堂的生意,觉得哭笑不得,怎么变成了这样?如今看来,这泡馍还真成了小吃……”

    公孙向东道:“这就是所谓的上行下效。一国之君,百姓都只闻其名,一旦目睹,在坊间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正德皇帝联想着自己的影响力,就说:“那本公子喜欢吃粉丝,能不能泡馍里加些粉丝尝尝?”

    伙计笑道:“这位公子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红光满面的,第一次来陕西吧?能行,能行,只要您吃得惯,小小粉丝咱还是有的,龙肝凤髓就没有了,哈哈。”

    正德皇帝盘腿道:“可是,如今这么多泡馍馆,再不寻大一点的铺子,你就不怕你们家生意萧条啊?”

    伙计摇头道:“小本生意,养家糊口罢了,不和他们胡乱竞争。老百姓要的是实惠——价格便宜才是王道,东西他们都是随便吃的,哪家都一样,不会在意的。”

    公孙向东羽扇轻摇:“店家,我有一个疑问,泡馍怎样才算是正宗?”

    伙计身板一直:“这位公子问的问题很深刻——首先,泡馍的汤一定要是自家祖传的高汤,这是泡馍最重要的一点!可是如今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煮肉汤,只是从别的地方提来的肉汤去做,有专门煮汤的,所以大家做的东西都一个味道了,没有任何祖传技术。纵观现在这世道,商人急功近利,从简从快,看到什么东西有钱赚,就抛弃了自己原有的东西,开始做赚钱的东西,最终这个世道里,没有任何东西是专业的、正宗的,因为没有人坚持自己的原则,都随波逐流,自己打算做什么,就看别人干什么来钱快,自己就干什么。我也曾当过客人,去品尝一些商业街的美食,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卖羊肉串的,看到有人卖包子挣钱了,卖羊肉串的马上把自己改成卖包子的,卖包子的又看到有人卖酸梅汤挣钱了,马上改头换面卖酸梅汤,而卖酸梅汤的看到卖羊肉串的生意开始红火了,就掉过头卖羊肉串。二位公子你们出身高贵,可能平时不出门,你们是不知道,现在这世道乱啊!这样二把刀的氛围,能留下什么正宗?还有几个像我们家这样养家糊口、踏踏实实经营的传统小店?都是不懂行的外行,一窝蜂砸钱涌进来,胡乱抄袭,胡乱模仿,还卖得便宜,硬把你正宗的打压下去了,那些如今所谓的大老板,都是三教九流市井之徒硬挤出来的大老板,他会告诉你,他是如何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成为大老板的。你会发现,他卖过羊肉串、卖过包子、卖过酸梅汤,但他卖的什么都不好吃,可为什么会成长得如此之快,成为大老板呢?因为便宜。便宜就吃得人多,人家挣了钱就可以和你传统小吃慢慢磨,用算账的方法耗死你的小本生意。你要说,人家也是真枪实弹混出来的,一步一个脚印,实践出真知嘛。只是,人家的混法,不是专门磨炼自我技能的技法,而是磨炼如何混的混法。这就叫——剑走偏锋,与众不同,投机倒把,百无一能,有钱还横,你不服都不行……”

    公孙向东与正德皇帝面面相觑,皇上对公孙向东竖起大拇指,意思就是,人家说得有道理啊……

    伙计摇摇头,眼中含泪道:“说起来,我们子孙后代,把生意做成这样,真对不起先祖……泡馍是先祖传下来的清真小吃,现在抢饭碗的人多了,我们实在无法招架,就躲在这小巷子里,期待着三三两两的回头客吧!”

    正德皇帝探问:“清真小吃和别的有什么不同?”

    伙计庄重道:“清真用的是唐朝大食人传下的手艺做出来的馍,名叫饦饦,是在鏊上烙出来的,这个如今大部分人都学会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一般人不知道的,因为,伊斯兰文化里,不直接吃动物的血,宰牛羊的时候,都由阿訇操刀,阿訇就是清真寺里的方丈,念着祭祀的经文,把牛羊血放干净了,然后吹气,剥皮。放过血的牛羊肉,煮出来的肉质会比不放血的更烂,味更香。”

    “是这样的吗?”正德皇帝转而问公孙向东,公孙向东默然点头。

    当两碗热气腾腾的泡馍和一句“慢用”迎上来的时候,酸梅汤已经喝光了,正德皇帝开始展开好汉作风,狼吞虎咽,大快朵颐,风卷残云。公孙向东却道了一句“太斯米”,吃得斯斯文文,正德皇帝问:“你们这些畏兀儿人真麻烦,吃个饭还要祷告?”

    公孙向东道:“不是祷告,是太斯米,也就是感恩词,感谢大自然赐予我们食物。倭寇在唐朝的时候,学习大唐的礼仪,发明了吃饭前的いただきます,总之,保持一点礼节总比胡作非为好吧。”

    “那句伊斯兰感恩词怎么说?”正德皇帝问,公孙向东道了一句,正德皇帝学了一句,然后哈哈大笑:“有趣有趣!本公子回家要多学几门语言!这样才能和邻居方便沟通啊。”公孙向东深以为然。

    饭饱之后,正德皇帝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为店家题了八个大字:鼓肚而歌,回味无穷。落款,大明正德元年——天赐楼留念。并赏赐店家一锭雪花银,店家道:“二位公子,不对不对,这顿饭要不了这么多啊。”

    “收下吧,东西这么好吃,租间大房子卖。”说罢正德皇帝与公孙向东扬长而去,目标——秦王府。

    掌勺的厨子望着二人的背影,对他跑堂的弟弟说:“弟弟,你信不信,根据哥的阅人经验,这两个人的身份一定不简单,搞不好,他给你题的字,比你手上的银子还值钱。”

    后来,伙计把字拿去文玩市场一问,那老板见了上面的印章,大惊失色地道出两个字:

    “皇上!”

    “啥?啥皇上?”

    “你个文盲!你这纸上的章子是皇上的!你看!这上面刻着——正德行玺!正德不就是当今皇上的年号吗?那人还给你银子了?拿出来看看!”

    伙计赶紧掏出银子,只见银子底部印着四个大字——宣府钱局。

    文玩老板一屁股坐在地上,望着伙计:“兄弟……这幅字你要卖吗?开个价!”

    伙计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立即收起来,道:“那我不卖了,不卖了。”

    “哎?哎?别走啊?过来咱谝谝闲传啊?说说你到底经历了什么啊?皇上吃了你们家什么好吃的啊?天赐楼在哪儿啊?哎?”

    kfYV3CVOqu5RygoNDVhFXYgR7MVO7+MK1n+KdMT6Vtc9XpQgYuCWHP5REKg40ddUbIZxKO3XZlXwIziPYIz09g==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