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修建大观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有消息传来说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得了重病,写信来让女儿回去,贾母听了心中不免有些忧虑,本来她是很不愿意让黛玉走的,但是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贾母也只好打发黛玉赶紧动身。贾宝玉当然舍不得让林黛玉走了,当他听说黛玉要走,心里非常不自在,但是碍于父女之情,也不好阻拦。贾母不放心黛玉,让孙子贾琏护送黛玉回家。船在江上行驶了没几天就到了扬州。林如海父女终于见面,林如海没过多长时间就去世了。黛玉和贾琏决定把黛玉父亲的灵柩送往苏州,一时半会儿还回不来。宝玉整天低头不语,闷闷不乐。

    这一天正好是贾宝玉父亲贾政的生日。宁荣两府的人都聚齐了庆贺贾政的生日。场面非常热闹,这时候,家中一仆人跑来说:“皇帝的圣旨就要到了。”贾政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赶紧让唱戏的停止唱戏,然后又叫人把酒席撤下,把香案供上,到了中门跪倒在地,迎接圣旨。太监往那一站,大声地念:“今奉皇上旨意:主上召贾政入朝,在临敬殿见面。”话一说完,连茶都没喝一口,就骑马而去。

    贾政等人跪在那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圣旨既下,就得执行,于是急急忙忙回去换衣服又上朝,贾府上下人心惶惶,以为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不停地派人骑马来回奔跑探听消息。过了大约有两个钟头,忽然就见管家赖大过来说:“奴才开始只在皇宫的外房伺候着,里边的信息一概不知,后来便有夏太监出来报喜说,说咱大小姐(贾元春)被皇帝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为贤德妃,再后来老爷出来也这样吩咐,现如今老爷又去东宫回话去了,就请老太太率领太太等进宫向皇上谢恩。”贾母等听了才放下心来,一时便喜形于色。

    宁荣两府的所有人都兴高采烈。贾宝玉对姐姐元春受封之事好像没当一回事,毫不介意。一日贾琏和黛玉回来,黛玉以前的老师贾雨村也一同进京觐进皇上。宝玉听说黛玉已回来,心中十分高兴。宝玉仔细端详黛玉,比以前更加潇洒飘逸,更具脱尘之气了,她从家中带来许许多多书籍,她将笔墨纸砚等物分别送给宝钗、迎春、宝玉等人。黛玉回去看父亲的时候,北静王曾经送宝玉一串珍珠。宝玉非常珍惜,特意把这串珍珠取出来送给黛玉,黛玉说:“臭男人拿过的东西我是不要的。”宝玉只好把东西收回。

    贾琏回到家中见过众人,然后又回房中同凤姐说话。凤姐笑着说:“恭喜国舅老爷,国舅老爷一路奔波辛苦!今天我准备了一杯水酒,不知国舅大人肯不肯赏脸?”贾琏笑着说:

    “岂敢,岂敢,同喜,同喜!”贾琏又说:“我走了之后,秦氏就去世,听说丧事是你操办的,办得非常好。”凤姐说:“我哪能管得了这些闲事,我见识浅,嘴又笨,心又直,人家送个棒槌,我就把它当针。脸又软,搁不住人家说两句好话儿。况且又没经过事,胆子又小,太太稍微有点不舒服,我就吓得睡不着。我苦苦推辞过好几回,太太就是不允许,反倒说我不肯学习,哪里知道我是捏着把汗呢!一句话都不敢多说,一步都不敢多迈。你是知道的,咱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哪一个都不好惹,错一点她们就冷嘲热讽;偏一点儿她们就指桑骂槐;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推倒了油瓶不扶,都是一身的本事;况且我又年轻,压不住人,怪不得她们不把我放在眼中……”正在说话的时候,贾琏小时候的奶妈赵氏从远处走来,贾琏、凤姐连忙把赵氏请进来喝酒。

    凤姐又问贾琏:“老爷刚才叫你去干什么了?”贾琏说:“商量贵妃娘娘回家探亲。”

    凤姐连忙问:“皇上同意探亲的事了?”

    贾琏说:“虽然不太准确,也有八九分了。”凤姐笑着说:“这可是皇上的恩典啊!从前听书听戏,从古也没听过这种探亲的事。”赵氏接口说:“可不是嘛,我也老糊涂了!只听上上下下吵嚷了这些日子,什么省亲不省亲,我也听不明白,如今又说省亲的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贾琏忙对赵奶妈解释说:“皇上体贴民众的心,孝乃世上最大事,父母儿女之情,都是一样,天下都是一样。皇宫中有那么多宫女妃子远离父母多年,自然要思念家乡,皇上开恩,特准每月的二六两日,允许后妃眷属入宫看望自己的女儿。太上皇、皇太后对皇上的孝敬亲人、爱护他人深为赞许,因此两位老圣人又下谕说:眷属入宫,不免有伤国家体制之常规,母女之间也不一定能够说得痛快。所以大开方便之门,除了二六日可以入宫之外,有重室别院之家庭,也可以让她们按时回去,以尽骨肉之情,并享天伦之乐。圣旨一下,有哪个不高兴的。”

    赵奶妈说:“阿弥陀佛,原来是这样。这样一说,咱们家也准备接大姑奶奶了?”贾琏说:“这还用说吗?不为接贵妃娘娘,我这会儿瞎忙是为什么?”凤姐说:“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也可以见见大世面了。”

    正说话之时,王夫人又派人来问凤姐吃饭没有。凤姐就知道有事等着她。忙得只吃了半碗饭,漱完口就要走,正好二门上两个小奴仆过来说:“东府里蓉、蔷二位哥儿来了。”贾琏连忙漱了口,平儿捧着盆洗手,见他二人来了,便问:“什么话?快说。”凤姐听到此事便停下步来,听他二人回些什么。贾蓉先说:“我父亲打发我来告诉叔叔:老爷们已经议定了,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共丈量了三里多的地方,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早已经传人去画图样去了,明天就可以画好。叔叔才回来,肯定很疲倦了,今天不用到我们那边了,有什么话明天一大早再请过去商量。”

    贾琏听了后说:“多谢大爷费心体谅,我就遵命不过去了。在这里盖造省亲别院合适,如果选择别的地方,就更加费事,而且不成体统。明天一大早,我就给大爷请安去,然后再商量。”贾蓉连忙说:“是。”

    贾蔷又走到前面来说:“珍大爷派我到外面寻找唱戏的女孩儿,置办乐器及戏班人马,所以前来见过叔叔。”贾琏听了,将贾蔷上下打量了一番说:“你能行吗?这事虽然不大,但里边却有很多名堂。”王熙凤接过来说:“你也太操心了,难道大爷不会用人吗?偏偏你就担心他不行啦。难道有谁生下来就什么都会干吗?孩子们也都这么大了,没有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贾蔷又问贾琏:“叔叔需要什么东西尽管说,我顺便买回来孝敬您。”贾琏笑着说:“你年纪不大,刚学会办事,就先学会了请客送礼这一套把戏,我需要什么,少不得写信告诉你。”说完,打发贾蓉、贾蔷走了。

    第二天早晨贾琏起床,见过贾赦、贾政,就前往宁国府,和一些管事的一起察看两府地方,规划省亲殿宇。从那以后,全面动工,各行的工匠都齐备了,金银铜锡和土木砖瓦之类的东西,不停地搬运移送。

    开始是把宁国府会芳园的墙垣楼阁拆掉了,直接接入荣国府的东大院内。荣国府东边所有佣人住过的一排旧房子全部拆掉。当时宁荣二府中间有条小巷隔着,这小巷也是私地,不是官道,可以圈起来使用。会芳园本来从北墙角下引来一股活水,今天不需要再引活水。木料石头不够用的话,就把贾赦住的荣国府旧园里的竹木山石挪过来使用。这样两处凑成一处,可以省掉许多财力,就是花多少钱都没关系,又不是自家的,也不过是拿着老百姓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

    贾政很不擅长料理琐碎事务,只让贾赦、贾珍、贾琏等人张罗操办。挖坑堆石,盖楼起阁,栽花种草,还专门请了山子野筹划。他最常做的一件事是有时间到工地上走走看看,如果有要紧事就和贾赦商量一下。

    在各路人马的齐心协力下,一年时间下来,省亲别院竣工了。

    省亲别院完工后,贾珍去见贾政,他对贾政说:“工程已基本完成,大老爷已经看过了,行不行,就看老爷您一句话了,如果老爷觉得满意,那咱就立刻收工,如有不合适的地方,再进行改造,到时候题匾额写对联还得老爷您动笔。”贾政听了,低头沉思一会说:“这匾额对联不是说写就写的。还是请贵妃赐题最好。但是如果贵妃不亲自看景色,也很难拟题。”

    那一大帮子清客在旁边笑着说:“老爷所说的的确很对。现在我们倒有个主意,就是各处各地的匾额对联等到了最后再定,咱们先按景致题了,等贵妃娘娘来之后,再决定,这简直就是两全其美。”贾政听了说:“这个想法倒不错。今天我们边看边题,如果题得合适就用。如果题得不合适就不用,到时候再改了也不碍事。”众人说:“大家一块看,一起题,举各自之所长,好的留下来,坏的淘汰掉。”贾政说:“这个法子好,况且今天天气晴朗,大伙一块出去逛一逛吧!”说完,站起身带领众人向前走去,贾珍已先去阁中准备去了。

    近日来,贾宝玉因秦钟去世而痛苦不已,贾母为了安慰他,常叫人带他到新盖的园子里边玩耍。此刻刚进园,就见贾珍来了,笑着对他说:“你还不赶紧出去,过一会儿老爷就要来了。”宝玉听了,赶忙跑出园子。刚刚转过弯,就见父亲带领众人来了。宝玉此时躲避已经来不及了,只好在一边站住,贾政平时听宝玉老师贾代儒说他擅长对对子,虽然不喜欢读书,但也有些歪才,所以便命令宝玉跟着入园,想看看宝玉的才华。宝玉根本不知道父亲有这个意思,只好前行随往。

    在贾珍的带领下,宝玉跟着贾政,率领众人在园内四处观看。到了一个去处。抬头就看见山上有一块镜面白石,正是题字的地方。贾政回过头来笑着说:“诸位先生看看,该为这块石头题个什么名字为最妙?”众人一听说让题名字,有说该题“叠翠”的,有说该题“小终南”的,各种各样的名称不下几十个。众人早就猜出贾政要试试儿子才华,所以只说一些平庸的,宝玉何等机灵之人,自然也看出了。

    贾政听了众人的意见,就回过头来叫宝玉题,宝玉略一思索,便说:“古人说偏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里并不是主山正景,只不过是看景的一个阶梯罢了,不如写古人曲径通幽四字,倒也大方得很。”众人听了无不称赞。贾政却说:“他这不过是误打误撞罢了。”

    说完,大伙来到一座桥上,桥上有景,景致极美。贾政便与各位来到亭内坐下,问:“大伙看这里到底题什么为好呢?”众人说:“当年欧阳公《醉翁亭记》中有一句有亭翼然,就题个翼然二字吧。”贾政笑说:“翼然虽好,但是此亭下面有流水,不偏离水题为最好,依我的看法,欧阳公有一句泻泻于两峰之间,泻字用在此处最恰当。”此时马上就有一个人接过来说:“太妙了,太妙了,就用泻字为最妙。”贾政理理胡子,叫宝玉也拟一个来。

    宝玉说:“老爷刚才所说的已很多了,但是如果仔细推敲便觉泻字有些不恰当,况且这是贵妃娘娘省亲别墅,用了这个字,就有些粗陋不雅,应该再含蓄些。”贾政笑着说:

    “刚才大家要偏新,你却说偏新不如述旧,而今大家述古,你又说粗陋不雅,你说说看该题什么?”宝玉说:“用沁芳最恰当,难道这不新雅吗?”贾政只是点头不说话,那帮子拍马屁的清客忙着迎合,纷纷夸赞宝玉才华出众,非凡不俗。

    贾政说:“这匾额好题,你且给我做一首七言对联来。”宝玉四周一看,计上心来,于是大声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又称赞逢迎了一番。出亭过池,大家欣赏着那山山石石,花花草草,心旷神怡。说着,到了一个非常适合读书的地方,贾政笑着说:“这个地方不错,如果能在有月亮的夜晚到这里读书,也不白活一生。”说完用眼睛看宝玉,吓得贾宝玉赶紧把头低下。大伙赶紧用闲话岔开,此时就有一个人说:“这里适合题写四个字。”贾政说:“哪四个字?”一个人说:“淇水遗风

    。”贾政说:“俗。”又一个人说:“题睢园雅迹。”贾政说:“也俗。”贾珍在一边挑逗宝玉说:“还是宝兄弟题一个吧!”

    贾政说:“他是个没礼貌的孩子,自己没题,就先议论别人的好坏。”众清客连忙说:

    “议论的好,也没关系的。”贾政连忙说:“万万不能放纵了他。”又回头对宝玉说:“刚才众人说的有没有可用的?”宝玉如实答道:“好像都不太妥当。”贾政冷笑道:“怎么个不妥法?”宝玉说:“这是第一个被贵妃看到的地方,必须歌颂圣上的德行才行。如果用四字匾,又有古人原有的话语,有什么必要再题。”贾政说:“难道淇水和睢园不是古人的吗?”宝玉说:“这些太呆板些,不如有凤来仪四字恰当。”众清客都拍手叫绝。贾政却点点头说:“畜生,畜生,你可真是太浅薄了。”然后宝玉在父亲的要求下又念了一副对联,宝玉念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贾政听了说:“也不见得比别人强。”说完带着大伙走出来。他们边说边走,忽然看见有青山在前面阻隔,刚转过山角,隐隐约约露出一条黄泥墙,墙上都插着稻草杆做掩护,还有好几百枝杏花。贾政问:“这里有些意思,该题什么字为好?”众人都说:“刚才宝玉说偏新不如述旧,此处用古人的杏花村为最妙。”贾政又对众人说道:“杏花村虽然好,只是犯了正村名,起个别的名称才好。”众人都迎合他说:“老爷说的好,但是起个什么名字为好呢?”

    大家正在故做沉思的样子,宝玉却早已沉不住气了,还没等父亲说话,宝玉便说:“古诗上说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就写上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说:“好一个在望,且暗含有杏花村之意。”宝玉冷笑道:“村名如果用杏花二字,便是俗气的很。唐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柴门临水稻花香,为什么不用稻香村呢?”众清客听了,都异口同声喊道:“妙!妙!妙!”贾政大怒,一声断喝:“无知的畜生,你读过几本古书,识得几个古人,背出几首古诗,便自不量力在老先生们面前胡乱摆弄,刚才让你试试,逗逗乐而已,你就给鼻子就上脸了。”

    说完,贾政带领众人走入茆堂,只见里面窗户用白纸糊,担榻用红木板,一派富贵气象。贾政心中当然非常欢喜,就只用眼睛看着宝玉说:“这个地方怎么样?”众清客暗示宝玉,让他迎合老爷的意思说好。哪知宝玉根本不听,只说:“这里不如有凤来仪。”贾政回头训斥他:“这个无知的蠢货,你根本不知道此处的清幽气象,根本原因是书读得太少了啊!”宝玉连忙说:“老爷教训得固然有道理,但是古人天然二字,不知是什么意思?”

    大家见宝玉如此固执,都害怕他自讨没趣,所以赶紧说:“哥儿什么都明白,为何天然二字反而不明白?天然的意思是,上天自然而成,绝非人力所能够做成的。”宝玉说道:“如果这么说,在此地安置一个田庄,明显是人力所为,远无邻村,近不靠城,即不靠山,又不临水,没有古寺高塔,也无闹市的繁华,孤零零的,并不是常人喜欢的,哪里比得上前几处有自然之理,自然之气呢?虽然种竹引泉,也用不着穿山凿洞。古人说天然图画四字,并不是那种人为地培土造山,虽然百般精巧,始终不能相合适……”宝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还没说完,贾政在一旁破口大骂:“快给我赶出去!”才走出去,又喝道:

    “回来!再题一联,如果不通,一块打嘴巴!”宝玉吓得战战兢兢,抖抖嗦嗦,只好念:“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贾政带领众人四处观览了一些地方,每到一处,宝玉都出口不凡,人人夸赞,贾政虽然口中喝骂不绝,心里还是挺高兴。

    贾政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对宝玉说:“你还不赶快回去,看老太太是不是惦记着你,难道你还没玩够?”宝玉赶紧退了出来。刚到院外,就有跟贾政的一帮小佣人把宝玉抱住说:“今天多亏了老爷高兴,刚才老太太派人来叫了好几遍,我们都说老爷喜欢,否则的话,老太太就不叫你进去了,就露不了这手啦!人人都说你刚才题的那些诗比众人都强,今天大出了风头,应该赏我们了吧!”宝玉连忙说:“每人一吊。”众人都说:“有哪个没见过一吊钱!把你身上戴的这荷包赏给我们!”说完,一个个都围上来解荷包,不由分说就把宝玉所带的物件一一拿去,然后大家簇拥着宝玉,把他送到贾母门前。

    贾母正站在那儿等着呢,见宝玉回来,就知道他父亲没有难为他,心里当然很高兴。

    不一会,回到降云轩,袭人过来倒了茶,看到宝玉身上所佩之物,一件都没有了,就说:“肯定是那帮没脸的东西解了去了!”黛玉听到,赶紧走过去一看,果然是一件没有,就对宝玉说:“我为你做的那个荷包呢,也给了别人?你再想要我的东西,别想!”说完,生气地回到自己房中,将先前宝玉嘱咐她做的还没做完的香袋,拿起剪刀就剪,宝玉见她生气,便走过来,可惜香袋早被剪破,宝玉也确实有些生气,把自己的衣领解开,从里面衣襟上把所系的荷包解了下来,递给黛玉:“你看看,这是什么东西?我什么时候把你给我的东西给过别人?”

    黛玉看见宝玉这么珍视自己送他的东西,因此很后悔自己莽撞剪了香袋,低下头来一句话不说。宝玉说:“你也用不着剪,我明白你根本不愿意送我东西,我这荷包也还给你。”

    说完,就将荷包扔到她怀中。黛玉越发气得哭了,拿起剪刀就剪那荷包,宝玉连忙回过身抱住,赔笑说:“好妹妹啊,你饶了我吧!”黛玉把剪子一摔,擦泪说:“你也不用假惺惺和我好一阵,坏一阵,干脆分手算了。”说完生气回到床上,面向里悄悄抹眼泪,宝玉坐在黛玉后面妹妹长妹妹短的一个劲赔不是。

    贾母喊宝玉过去,众人说:“他在林姑娘房里。”贾母说:“太好了,就让他姐妹多玩一会儿吧,刚才他老子拘了他半天,就让他宽松一会儿吧,最好是不要让他们拌嘴。”众人都答应。

    黛玉耐不住宝玉的纠缠,只好起床就往外走,宝玉笑着跟在后边说:“你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一面仍旧把荷包带在身上。黛玉伸手拉住说:“你说不要,偏偏又要带上,我也替你害臊。”说完“嗤”地一声笑了。

    省亲别院竣工之后,贾政才奏明皇上,请求恩准贵妃省亲。一天,皇上下旨:“于明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贵妃省亲。”贾府奉接圣旨,忙得不可开交,连春节都没过好。

    一转眼,元宵节就到了,到了正月初八就有太监前来察看地形,四处巡逻保卫工作,并教贾府的人,从什么地方进,从什么地方出,如何行礼等,到了十四日,才安排停当。这一晚,贾府上上下下,一晚上都没睡觉。

    十五日一大早,贾赦带领全族子弟在荣宁街的西街门外,贾母带领全族女眷在荣府大门外迎接。只见一队队人马过完了,后面才是八个太监抬着一乘金顶鹅黄绣凤的大轿慢慢走过来。

    贾母等连忙跪下,早就有太监过来,把贾母扶起。贾元春在轿内看了园内外光景,摇头叹了口气说:“花费太多了!”

    贾元春在没入宫之前,从小就在贾母身边教养。到后来添了宝玉,元春是长姐,宝玉是小弟,都在贾母身边,一刻都不相离,情同手足,那宝玉还没有入学之前三四岁,元春就口传了他几本书,认了有几千字,虽然是姐弟,但情况如同母子,自从元春入宫以后,经常带出信来给父亲说:“千万要好好抚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了又恐怕生病,让祖母担忧。”挂念的心情,自然流露。

    贾政在贵妃面前说:“园中所有亭台轩馆,都是宝玉所题,如果有一两个可以用的,请立即赐名为好。”贾元春听到这些都是宝玉题的,当然很高兴,就说:“果然是长进了。”

    贾政退出。元妃问:“宝玉为何不见?”贾母说:“没礼貌的男儿不敢擅入。”元春忙命快快引出来,小太监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贾元春叫他走近,拉住手揽在怀中,摸着宝玉的头笑着说:“比以前可大有长进了。”话没说完,泪如雨下。

    在省亲院内,贵妃让人拿来笔砚。她挥笔为省亲别院提名“大观园”,正殿匾额题为“顾恩思义”,对联为: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又将“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

    ;“蘅芷清芬”赐名“蘅芜院”;“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正楼为“大观园”。又命旧有匾额不必摘去,于是先题一首绝句: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贵妃写完,笑着对姐妹们说:“我一向缺少才华,而且不擅于吟诗,这是姐妹们都很了解的,我的意思是各位妹妹也各写一匾一诗,随意发挥,不要太受拘限。得知宝玉弟弟竟能题咏,更是欢喜,此大观园中潇湘馆和蘅芜院我最喜欢了,其次还有怡红院,浣葛山庄。这四个地方,必须要另外有诗为妙,宝玉前次所题对联虽然好,现在要当场各赋五言律诗一首,我当面试过,才不辜负我从小对你教授的一片苦心。”宝玉答应了,下来构思。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薛宝钗、林黛玉都遵命作诗。

    贾迎春:旷性怡情园成景物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景,游来宁不畅神思。

    贾探春:万象争辉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贾惜春:文章造化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薛宝钗:凝晖钟瑞芳园筑成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着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林黛玉:世外仙源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这时宝玉还没有作完,只刚作了“潇湘馆”与“蘅芜院”两首。正要作“怡红院”时,在他的草稿起句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提醒他说元妃不喜“红香绿玉”所以才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难道不是有意和她争执吗?贾宝玉听了头上急出汗来,于是宝钗建议改为“绿蜡”。此时林黛玉正因不能施展才华抱负,心里不痛快,她见到贾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精神,就想替宝玉代作。于是她走到宝玉案旁,悄声问:“可都有了?”宝玉说:“才只有三首,只少了杏帘在望一首了。”黛玉说:“既然如此,你只抄录前两首吧,等你写完前两首,第三首我也做出来了。”说完,低头一想,早就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一个团子,抛到他跟前,宝玉打开一看,只觉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真是喜出望外,于是连忙恭敬呈上,元妃看到是:

    有凤来仪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蘅芷清芬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怡红快绿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车风里,主人应解怜。

    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贾妃看了以后,喜在眉梢,说:“果然大有进步!”又指着“杏帘”一首为三首之冠,于是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又让探春用彩笔誊抄一遍,一共十多首诗。贾政等人看了,也都称颂不已。贾政又进呈《归省颂》。贾妃又用美味珠宝等物,赐与宝玉并贾兰,当时贾兰还小,不懂诸事,只不过随母依叔行礼,所以没有传唤她。贾环从年内开始染病一直没好,到清闲的地方调养去了。

    贾蔷带领十二个唱戏的,在楼下正等得不耐烦,只见一个小太监飞跑而来说:“作完诗了,快拿脚本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里边有十二人花名单子,一会儿太监出来了,点了四出戏:第一《家晏》,第二《乞巧》,第三《仙缘》,第四《离魂》。贾蔷忙让她们化妆扮演起来。一个个嗓音极具穿透力,舞蹈也如仙人飘飘。虽是演的是故事,却作尽悲欢之状。

    刚演完了,一太监拿一金盘糕点之类的东西进来,问道:“谁是龄官?”贾蔷知道是赐龄官的东西,喜得赶紧接过来,命令龄官叩头。太监又说:“贵妃有谕,说龄官很好,再演两出,随便再演两出就行了。”贾蔷答应了,因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两出。龄官执意要作《相约》、《相骂》两出,贾蔷扭不过她,只得依她作了。贾妃甚喜,命“不可为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多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然后撤筵,没有到过的地方,重新又游玩。忽见群山环抱中有一座寺庙,忙洗手进去焚香拜佛,又题一匾云:“苦海慈航”,对佛寺中的一班尼姑分别给予奖赏。

    一会儿,太监跪禀:“赐物俱齐,请验。”于是呈上赐物。贾妃从头看了,都很妥当,所以立即命令照此遵行,太监听了,下来一一发放,贾府上下一一接了。

    众人谢恩完毕,执事太监喊道:“现在是夜里2点45分啦,请妃子回殿。”贾妃听了,不由得满眼又滚下泪来,无奈又勉强堆笑,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也不松开,再三叮咛:

    “不要牵挂,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如今天恩浩荡,一月左右能让家人进宫见一次,见面的机会多的很,不必伤心。倘若明年皇上仍允许回来的话,万万不可如此奢华浪费了!”贾母等早都哭得说不出话来了。贾妃虽不想离开,无奈皇宫法规严明,违反不得,只得上轿去了,这里众人好容易将贾母、王夫人安慰解劝,搀扶出园去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