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才看这本就够了-一句话打动人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赞美之言帮你敲开人脉大门

    有的人总是分辩说:“没有那么多值得我去赞美的事情,我哪有心情天天唱赞歌。”实际上,值得我们赞美的事情随处可见。从另一个角度看,赞美不单是对一件事情结果的肯定,更可以作为改变一件事情结果的手段。从现在开始,把赞美之词挂在嘴巴上,你会发现自己可以拥有一个如此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赞美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还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精彩的赞辞可以代替我十天的口粮。”

    赞美别人,其实是一种智慧、一种策略,是人际关系至高无上的“润滑剂”。而且这种美丽的言词又是免费供应,如此“于人有利、于己无损而有利”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赞美他人是一种博取好感和维系好感最有效的方法。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时候,就曾应用赞美的方法:有人发布了威尔逊多年以前所写的一封信,在那封信里,他表示要将某议员打得一塌糊涂。在信件发布不久以后,在华盛顿的某一场宴会中,那位议员也在座,威尔逊在他的演说辞里,对那位议员的品格和他之所以博得名誉的缘由赞誉备致。过了不久,威尔逊又和该议员碰面了,那位议员与原来判若两人,对威尔逊十分热情、客气,并在竞选中支持了威尔逊。

    可以说赞美他人是博得他人好感、获得他人赞同的一把金钥匙。把赞扬送给别人,就像把食物施给饥饿的乞丐。在许多时候,它就像维生素,是一种最有效果的食物。

    无论如何,人总是喜欢别人奉承的。有时,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赞美,这既是一种至高的说话技巧,也是增进人们之间情感的重要桥梁,把赞语挂在嘴边你会发现,你的身边不再有敌人。

    赞美别人是交际高手的杀手锏,会在无形之中给人一种飘飘然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会让人们在无形中认为对方是一个值得自己信任的人,并且乐意与对方交往,乐意和对方说心里话,这就是赞美的力量。其实“赞美”并不是交际高手的独门绝技,而是一门处世艺术,谁都可以学,并且只要用心,谁都可以学得很快、做得很好的。

    在人际交往中,赞美不仅仅表示对对方的认同和好感,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的体现。其方式可以通过语言表现,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来表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表达出对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的肯定和喜爱。虽然人们对这种处世艺术并不陌生,可是真正善于赞美别人的行家毕竟是少数,因此还是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完成。

    有这样一个故事:报纸上刊登了一家公司招聘员工的信息,有一个人前去应聘。他事先打听到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一些过去的情况,一见面就对那位总经理说:“我十分荣幸能在这里工作,我更愿意追随您左右!因为我知道在十几年前,这个办公室里只有一台打字机和一个职员,经过您的艰苦奋斗和努力经营,才能成就今天这样伟大的事业,这多么令人敬佩啊!”

    那位经理本来对应聘的人大都瞧不上眼,所以应聘的人虽然络绎不绝,结果都扫兴而归。可是他这么一说,正中那位经理的下怀,引起了他很大兴趣,于是就向他大讲自己的奋斗历史。那经理一谈起自己的成功史,就兴高采烈、眉飞色舞,那个人只是在旁边侧耳恭听,满是敬佩。谈了半晌,那经理也没有问他的学历、技能,就对坐在旁边的副经理说:“我看这位小伙子很不错,我们就定下要他吧。”这个应聘岗位,就在他倾听了经理的成功史后,稳稳地拿到了手!

    兵家有一句话说得比较好,“兵在精而不在多!”其实人际交往中说话也是如此,不在于你说多少,而在于你能说得恰如其分。能做到这样,就说明你掌握了人的一个心理:人们都喜欢说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所以也就喜欢说自己好话的那个人。不喜欢那些夸夸其谈,甚至是“老王卖瓜”式自卖自夸的人。

    法国大哲学家洛士佛科说:“与人谈话,如果自己说得比对方好,便会化友为敌;反之,如果让对方说得比自己好,那就可以化敌为友了!”这句话真是说得一针见血,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如果我们总是夸自己的长处,并陶醉其中,让别人觉得你像个伟人,那么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反感,也会相继失去继续交往的先机。这个时候,你不妨多谦逊一下,并且不忘赞美对方一番。这样一来,自然很容易获得对方的同情与好感。因为对一般人来说,大都有一种“嫉强怜弱”的心理。

    《红楼梦》中讲到香菱(薛蟠之妾)随薛姨妈进入大观园后,很是羡慕宝钗、黛玉、探春等姊妹的吟诗才能,于是找了一个机会拜黛玉为师,开始跟着她们学诗作画。刚开始香菱有些胆怯,很需要别人给她一点勇气,黛玉便开导香菱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后,果然大受鼓舞,回去后便开始废寝忘食地学诗。不久便做了一首诗拿给黛玉看。这诗其实写的不怎么好,可是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因此黛玉还是给了她不少的肯定:“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它缚住了,把这首诗丢开,再做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做。”说实话,香菱能遇到黛玉这样的老师很幸运,不仅能给她指导诗文,更能给她自信心,让她越来越喜欢诗文的创作,即便是面对宝钗的嘲讽“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她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她也没有退缩,只是苦笑着说:“好姑娘,别混我。”她并没有往心里去,反而越发用功,后来终于做了首好诗给黛玉看。黛玉称赞道:“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

    赞美犹如鲜花,但一个人的赞美仅仅是一朵鲜花,点缀不了太多的地方,因此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赞美。有了更多的赞美,这个世界也就变得更加美丽了,因为赞美是最好的认同,是最好的和谐的象征,更是最好的交际法!

    借用第三者的口吻表达赞美是一种很好的与人沟通的方式,既不会让对方感觉到阿谀而产生反感,而且能得到他人的赞美是一种很好的感觉。特别是对那些有身份的人,借用第三者表达的赞美,使他们无法拒之门外,因为这种赞美显得是那么的公正。所以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可以运用这种方式,使对方心软,从而达成我们的交谈目的。

    2.说赏识的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如果不认真对待对方的自尊,那个受伤的灵魂就会变成锋利的刀。不给人面子带来的后果有时很严重的。

    某电器公司的总经理如是说:“我一直是一位技术至上的信奉者,并且为自己的技术力量深感自信,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的朋友越来越少时,我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自尊如果受到伤害,那么他只有万不得已才买你的商品,并且在心里盼着你倒霉。我就是这样学会尊重别人和赞美别人的。”理论上的言论我们不必引用很多,但尊重别人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生存的学问,即使你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老板,你也要学。如果遇到一位不合作的人,首先要冷静,不要让自己也成为一个不能合作的人。当时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不妨把事情搁一搁,认真考虑之后,或许大家能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相互之间有了不同的看法,最好以商量的口气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语言得体是十分重要的。

    应该尽量避免用“你从来也不怎么样……”“你总是弄不好……”“你根本不懂”这类绝对否定别人的措辞。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必然会引起对方反感。即使是对错误的意见或事情提出看法,也切忌嘲笑。

    领导和职员有级别之分,但都没有贵贱之分,领导绝对不可以说出伤害他人自尊的话,比如:“你真笨!”“我要开除你!”“简直长了一个猪脑袋”等等。话一出口,覆水难收,后悔也就晚了,再想恢复到原有的相互对等的关系便十分困难,甚至会引起职员强烈的反感、记恨和辞职。如果再戏剧化一点,如果若干年以后,你在生意场上遇见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对方几乎要把你置于死地,一点生存的机会都不给你,大家想不通,你也想不通。直到有一天你见了幕后的主使者,你才恍然大悟,他就是你曾经骂过的“猪”。

    同职员谈话时,口气非常重要,同是一种意思,同是一个出发点,表达得过于激烈,就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领导如果经常有意无意地伤害到职员的自尊心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比如不得人心,连带着产生沟通的障碍,影响公司的业务进展,甚至影响领导本人工作上的进展。

    作为领导,尊重了员工,也便尊重了你自己,也便能为自己赢得尊重。如果忘记了尊重职员,职员便可能意志消沉,甚至于“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失去了职员的支持和配合,一个“光杆司令”怎么能作战呢?无论于公于私,无论于人于己,都要切记“尊重”二字。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内心的理想家,都把自己看得很高尚,都喜欢给自己的行为动机赋予一种良好的解释。因此,与人相处时要改变一个人的意志,就要激发他高尚的动机。

    银行家培庞·摩根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人会做一件事,都有两种理由存在。一种是看起来很好,一种是的确很好。

    人们会时常想到那个真实的理由,而我们都是自己内心的理想家,较喜欢有高尚的动机。所以,要改变一个人的意志,需要激发他高尚的动机。

    汉密尔顿的法瑞有一个很挑剔的房客,扬言要搬离他的公寓。但这房客的租约,尚有4个月才期满,每个月的租金是55元,可是他却声称立即就要搬,不管租约那回事。

    这个房客,已在法瑞这里住了一个冬季。如果搬走的话,在这个秋季前这房子是不容易租出去的。眼看220元就要从口袋里飞走了,法瑞实在是着急。如在以前,法瑞一定找那个房客,要他把租约重念一遍,并向他指出,如果现在搬走,那4个月的租金仍须全部付清。

    可是,这次法瑞只是向他这样说:“先生,听说你准备搬家,可是我不相信那是真的。我从多方面的经验来推断,我看出你是一位说话有信用的人,而且我可以跟自己打赌,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房客静静地听着,没有作任何表示,接着法瑞提了个建议,让房客将他所决定的事,先暂时搁在一边,不妨再考虑一下。并给了他充裕的时间,如果到时候还是决定要搬的话,法瑞说他将会接受他的要求。

    最后,法瑞一再强调他相信对方是个讲信用的人,会遵守自己的租约。

    事情果然不出法瑞所料,到了下个月,这位先生自己来见他,并且付了房租。他还说,这件事已经跟他太太商量过,他们都认为至少应该住到期满。

    柯狄斯本来是梅恩州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后来成为《星期六晚报》和《妇女家庭杂志》的负责人,赚了几百万元。他创业之初,不能像别家的报纸、杂志一样,付出高价买稿子。他没有能力聘请国内第一流作家替他执笔撰稿,可是,他运用了人们高尚的动机。

    例如,他会请《小妇人》的作家奥尔克特为他撰写稿子,并且当时是她声望最高的时候。柯狄斯所使用的方法很特殊,他签了一张100元的支票,他不是把支票给奥尔克特,而是捐助给她最喜欢的一个慈善机构。

    或许有人会怀疑说:“以这种手法,用在洛史克力夫、约翰·洛克菲勒和富于情感的小说家身上,或许会有效。可是,朋友,你这种方法,如果用在那些难缠的人身上,是不是一样有效?”

    不错,没有一样东西能在任何情形下产生同样的效果;没有一样东西,能在所有人身上都发生效力。如果你满意你现在所得到的结果,那又何必再改变呢?假如你认为不满意的话,那就不妨试验一下。

    信别人就是信自己,这是推己及人的道理,信任不值得信任的人,会改变这个人,使他值得信任;信任值得信任的人,会使这个人更加值得信任。

    万物皆有灵也都需要鼓励,花草树木因为赞赏而越发美丽茁壮,宠物们会因为赞赏而跟主人越发亲近。就像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一样,得到别人赏识也是令人心情愉快的事情,任何人都不会嫌弃对方对自己赏识过多。所以,在与人交往时,一定不要吝啬你的赞赏之词。

    3.精炼词句才可提高“语商”

    词语是人说话的基本元素,我们从小学时就学习用词造句,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用词造句。一个人词汇量丰富并善于运用,自然可以使自己的表达更加顺畅和有效。人们成年后往往忽视遣词造句方面的学习,就是因为看不到说话对一个人是何等重要。认为用词、造句都是学生们考试用的小把戏,从而造成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努力想改变事情的结果,有的甚至也了解说话对于改变结果的意义,另一方面又不愿下工夫解决自己词汇贫乏的问题。

    用对了字眼不仅能打动人心,同时更能带出行动,而行动的结果便是展现出另一种人生。马克·吐温说:“恰当地用字极具威力,每当我们用对了字眼……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会有很大的转变。”

    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就是因为善于运用字眼的力量,大大地激励了当时的人们。当帕特里克·亨利站在十三州代表之前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么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激发了几代美国人的决心,发誓推翻长久以来压在他们头上的苛政,结果造成燎原之火,美利坚合众国于此诞生。

    美国一位伟人演讲道:“当我们今天得以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时,不要忘了独立宣言,虽然那没有几句话,却是二百多年来所给予我们每个人的保障。同样地,当我们这些年致力于种族平等时,不要忘了那也是因为某些字眼的组合而激发出来的行动所致,请问谁能忘记美国马丁·路德金博士打动人心的那一次演讲。他说道:‘我有一个梦,期望有一天这个国家能真的站立起来,信守它立国的原则和精神……’”

    当然,话语的影响力并不只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有一个人的话激起了英国全民抵抗纳粹的决心,结果他们以无比的勇气挺过了最艰苦的时刻,打破了希特勒部队所向无敌的神话,这个人就是丘吉尔。

    许多人都知道人类的历史就是由那些具有威力的话所写成的,然而却鲜有人知道那些伟人所拥有的语言力量却也能够在我们的身上找到。这能改变我们的情绪、振奋意志,乃至于有胆量敢于面对一切挑战,使人生丰富多彩。

    我们在跟别人说话时用词常常十分谨慎,然而却不留意自己习惯用的字眼,殊不知我们所用的字眼会深深影响我们的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好好掌握怎样用词,如果我们随着以往的习惯继续不加选择地用词,很可能就会扭曲事实。譬如说当你要形容一件很了不起的成就时,用的字眼是“不错的成就”,那对你的情绪就很难造成兴奋的感觉,这全是因为你用了具有局限性的字眼所致。一个人若是只拥有有限的词汇,那么他就只能体验有限的情绪。反之若是他拥有丰富的词汇,那就有如手中握着一个可以调出多种颜色的调色盘,可以尽情来挥洒你的人生经验,不仅为别人,更可以为自己。

    一个人说话颠三倒四或辞不达意是“语商”低下的表现,但还不至于造成大的危害,其另一种表现是总在不恰当的场合说出不恰当的话,就会对其个人以及他所做的事造成很坏的后果。

    有一位专家型的部门经理,从他的业务能力来看可以干更大的事,但当他在评价和安排员工的工作时,却经常让人不知所云。他要么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要么喋喋不休,因此失去了晋升机会。还有一类人是对自己所干的事和所说的话不敢承担责任,因而失去了上司和员工的信任。

    还有一家制造公司的部门经理,当他把事情弄糟以后,老板批评道:“这到底怎么回事?你把事情全弄糟了。”这位中层经理听了老板的批评后非常生气,立即辩解道:“一定是手下的员工误解了我的意图和要求,他们应该对这一后果承担主要责任。如果您对这一结果不大满意,也不应追究到我的头上。”这一回答显然让他的上司难以容忍。他的老板说道:“他承受不了责备,也不能保持冷静。不管是谁的错,他都应该去努力解决问题,但他的回答中丝毫看不出这一点。”因此这位经理后来被免除了职务。

    显然这些人都是因为自己语商较低,在试图证明自己具有很强的思考、评价和解释能力时,自断前程。他们给自己的上司、下属、合作伙伴和同事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在谈话中显示自己成功的自信,这并不是什么不好的行为,而且你也必须如此。但良好的言辞智商同自吹自擂有很大区别,关键在于你是否能以恰当的方式和技巧来表现。

    当你表露自己的成功时,你所希望表达的信息不过是让他人知道你有多棒。但是你一定要注意:在传递这种信息时,必须坦率简洁。例如,如果你成功地为公司举办的一次新闻发布会写了一份报告,得到与会者的好评。你的喜悦与成就感也会溢于言表。这时,你大可不必说:“瞧,我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相反,当上司称赞你时,你倒应显得更加沉稳:“这是公司分配给我的工作,也是我应该完成的。”

    一个人的“语商”与他的情商有很大的关系,情商高的人大半能说会道,或者至少能把话说到点子上,说的话能让人感觉舒服。所以“语商”的提高不是片面地学怎样说话,而是要从有意识地提高情商入手。

    4.打动人心要从尊重做起

    人类行为有一条重要的法则,如果你遵循它,就会为你带来快乐;如果你违反了它,就会陷入无止境的挫折中,这条法则就是:“尊重他人,满足对方的自我成就感。”就如杜威教授曾说的:人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受到重视。也正是这股力量促使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文化。

    几千年来,许多哲学家曾就这个问题深刻思量过,而他们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这一法则并不新颖,可以说和历史一样陈旧了。2500年前,索罗亚斯特在波斯用这个原则教导门徒;2400年前,中国的孔子也这么谆谆劝导他的门生;2500年前,道教的始祖老子在函谷关也这么说过;基督降生的前500年,佛陀已在神圣的恒河边教诲众生,甚至印度教的经典也这么记载着……这大概是世上最重要的法则:“你要别人怎么对待你,就得先怎样对待别人。”

    你希望得到朋友的认同,需要别人知道你的价值;你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世界里有种深具重要性的感觉。你不喜欢廉价、言不由衷的恭维,而热望出自真诚的赞美。你喜欢朋友正像查理·夏布所说:“真诚、慷慨地赞美他人。”我们都喜欢那样。

    所以,让我们衷心地遵循这一永恒的定律——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那你就应该怎么去对待别人。

    可以说,谁都重视自己,喜欢谈论自己,即使是你的好朋友,他们也不愿意你在那里自吹自擂,一有机会,每个人都要满足一下自己的表现欲。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会出现交际障碍,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或者忘记了一个重要原则——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他们喜欢自我表现,夸大吹嘘自己,一旦事情成功,他们首先表现出的就是自己有多大的功劳,作出了多大贡献。这样不就是向他人表明:你们确实不太重要。无形之中,他们伤害了别人,当然最终也不利于自己。

    法国一位哲学家说:“如果你想树立一个敌人,那很好办,你拼命地超越他,挤压他就行了。但是,如果你想赢得一些朋友,必须得做出点小小的牺牲,那就是让朋友超越你,在你的前面。”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当重要人物的感觉,一旦别人帮助他实现了或让他体验了这种感觉,他当然会对这个人感激不尽的。当别人超过我们,优于我们时,可以给他一种超越感。但是当我们凌驾于他们之上时,他们内心便感到愤愤不平,有的产生自卑,有的却嫉恨在心。所以,让我们都谦虚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鼓励别人畅谈他们的成绩,自己不要喋喋不休地自夸自擂。每个人都有相同的需求,都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关心自己,为什么不肯牺牲一点点,让别人得到愉快的体验呢?

    史密斯是专门为一家设计花样的画室推销草图的推销员,对象是服装设计师和纺织品制造商。一连两年,他每个周末都去拜访纽约一位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他从来不会拒绝我,每次接见我他都很热情。”他说,“但是他也从来不买我推销的那些图纸;他总是很有礼貌地跟我谈话,还很仔细地看我带去的东西。可到了最后总是那句话,‘史密斯,我看我们是做不成这笔生意的’。”

    他们每次一见面史密斯就拿出自己的图纸,滔滔不绝地讲它的构思、创意,新奇在何处,该用到什么地方,服装设计师每次都听得烦了,是出于礼貌让他说完的。

    史密斯百思不得其解,过了不久,他了解到那位服装设计师比较自负,别人设计的东西他大多看不上眼。他拿起几张尚未完成的设计草图来到设计师的办公室。“先生,如果你愿意的话,能否帮我一个小忙?”他对服装设计师说,“这里有几张我们尚未完成的草图,能否请你告诉我,我们应该如何把它们完成,才能对你有所用处呢?”设计师仔细地看了看图纸,发现设计人的初衷很有创意,就说:“你把这些图纸留在这里让我看看吧。”

    一周以后,史密斯再次来到办公室,服装设计师对那几张图纸提出了一些建议,史密斯用笔记下来,然后回去按照他的意思很快就把草图完成了。结果服装设计师非常满意,将草图全部买下。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长处,承认对方的重要性,并表达由衷的赞美,就能够化解许多冲突与紧张。

    曾统治过大英帝国的狄斯莱特说道:“同人们谈谈他们自己,他们会愿意听上好几个小时。”那么,如果你希望赢得他人的欢心,请记住,一定要尊重别人,让对方认为自己是个重要的人物,满足他的成就感。

    如果你能巧妙地引导人们谈论他们自己,他们就会非常喜欢你。你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听众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因此,当你与别人谈话时,请谈论对方,并且巧妙地引导对方谈论他们自己,这样你就可以成为一名很受欢迎的谈话伙伴。这一技巧是极为实用有效的,是我们打动别人并与别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

    5.动情的体谅话百句不嫌多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说话过于随便,不分场合地口若悬河说个不停,可对有些该说的话却惜语如金。就拿朋友交往来说吧,在一起时间长了,彼此之间常会互相帮忙,完事之后,一句体谅话适时递上:“张哥,昨天那事你受累啦,咱哥俩儿这关系感谢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大李,孩子这么大了,你还给他买玩具干吗?他喜欢得不得了,可以后你这当叔叔的也别太惯着他,哪天来我家尝尝你嫂子包的荠菜馅饺子。”这时候帮你忙的人感觉到自己的好意被你领受了,心里自也受用。

    其实,朋友也好、亲戚也好,帮个忙、送点礼是常有的事,人们做这些事的时候跟求人办事不同,并不是想从你这里得到些什么好处,甚至于因为关系铁会很乐意帮忙,他所要求的也并不是等额的回报。这时候,如果你总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一句表示的话,人家怎么知道自己的好意是不是已被你接受?要知道,再要好的关系,既然受了别人的施予,就要做出及时、明确的表示,当然,一句恰到好处的体谅话也就足够了。

    陈溪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当公务员,妻子是北京人,结婚的时候他们曾到妻子的叔叔家作客,叔叔婶婶对这个一表人才的侄女婿很是欣赏。叔叔是一家国企的老总,两人坐到一起很能谈得来,一来二去,夫妻俩去岳父岳母家去得少,反倒去叔叔家去得勤。

    可是最近陈溪发现叔叔婶婶的态度有了很大变化,对他们越来越冷淡,有时候他们说要去看二老甚至遭到拒绝,二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还是岳母替他们解开了这个谜结,叔叔家经济条件较好,有别人送的好烟好酒以及单位里发的一些东西常让他们带回家。前段时间陈溪曾提到想调到一个更有前途的部门,也是叔叔通过关系帮他办成了。但是,就妻子这一边来说,可能觉得是自己的叔叔这么亲的关系,就陈溪这边来说,可能觉得这些对他们不过是举手之劳,因此,事前事后始终没说什么人情话。婶婶有意无意地跟岳母提起,叔叔为此很是生气,说他们是白眼狼,不值得别人帮忙。二人一听连忙上府谢罪,才算挽回一点。

    在这里,陈溪夫妻就是犯了不重视体谅话的错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心里的感激人家一定知道。所谓话不说不明,即使人家知道,天长日久,帮完了忙总也听不到你一句人情话,心里也会疙疙瘩瘩的。

    鉴于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刻意培养自己多说体谅话的好习惯。

    在有些时候,我们很难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衡量某一事情。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当一个人面对严重的难题时,如果他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事情,多体谅一下别人的心情,原本疑惑不解的问题可能就变得豁然开朗,他的说话方式自然也会改变。

    纽约州汉普斯特市的山姆·道格拉斯,过去经常抱怨太太把过多的时间都用在修理草坪上了:他太太一周至少去草坪拔草、施肥和剪草两次。而道格拉斯却认为草坪和四年前刚搬来时一样,并未变好。当他把这话说给太太听时,自然就破坏了他们的夫妻感情。

    后来道格拉斯认识到了自己的愚蠢。他试着从太太的角度考虑:她确实喜欢草坪,是因为她从中找到了乐趣。于是道格拉斯决心改变自己。

    一天晚饭后,太太又去修理草坪,道格拉斯也跟了出去,帮助太太一起除草、施肥,他们边干活,边愉快地谈话,他的太太非常高兴。

    从此他经常帮助太太修理草坪,并称赞她干得好,草坪比以前好看多了。于是,夫妻间的感情日益加深。

    肯尼迪·古迪的《怎样让人们变成黄金》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停下来,用数秒的时间比较一下,你是如何关心自己的事情和关心他人的事情的,就会理解,别人也和你一样。而一旦你掌握了这个诀窍,你就会像罗斯福和林肯一样,拥有了做任何事的坚实基础。总之,和别人相处的关系怎样,完全取决于你在多大程度上替别人着想。”

    多年来,罗克常到离家不远的公园中散步和骑马,以此作为消遣。罗克非常喜欢橡树,所以每当看到公园里一些树被烧掉时,他就十分痛心。这些火差不多都是由到园中野炊的孩子们造成的。有时火势很凶,必须叫来消防队才能扑灭。

    公园的角落里有一块牌子,警告人们不要在公园里玩火,违者罚款。但由于牌子在角落里,很少有人看见它。公园里有警察,负责骑马巡逻,但他对自己的工作不太认真,火灾仍然时常发生。

    有一次,罗克又看到公园失火,就急忙跑去告诉警察快叫消防队,可没想到他却说那不是他的事。罗克非常失望,于是以后罗克再到公园里散步的时候,就担负起了保护公园的义务。当他看见树下起火时就非常不快,急忙上前警告那些野炊的孩子们,用威严的辞令命令他们把火扑灭。如果他们不听,就会恐吓他们要把他们交给警察。就这样,罗克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感,全然没有考虑孩子们的感觉。

    结果呢,那些儿童怀着一种反感的情绪暂时遵从了。转过身去的时候,他们又生起了火堆,并恨不得把整个公园烧尽。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克逐渐懂得了与人相处的道理,知道了怎样使用技巧,更懂得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于是他不再发布命令,甚至恐吓,而是说:“孩子们,玩得高兴吗?你们在做什么晚餐?我小时候,也很喜欢生火,直到现在我仍然很喜欢,但你们知道在公园里生火是很危险的吗?我知道你们几个会很小心,但别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来了也会学着你们生火,回家的时候却又不把火扑灭,这样就会烧掉公园里的所有树木。如果我们再不谨慎的话,我们就不会再看到这里的树木了。因为在这里生火,还有可能被警察抓起来。我不干涉你们的兴致,我很愿意看到你们开开心心的,但我想请你们在离开时,把火用土埋起来,并把火堆旁边的干枯树叶拨开,好吗?你们下次来公园玩时,可不可以到山丘的那一边,就在那沙坑里取火,那样就不会有任何危险了。多谢了,孩子们,祝你们玩得快乐。”

    这样的说法,产生的效果可好多了!孩子们听了之后都非常听话,而且很愿意接受和合作。他们没有被强制服从命令。罗克为他们保全了面子,双方的感觉都很好,因为罗克在处理这件事时,完全是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考虑的。

    生活中有时会发生这样的事:有时即使某人真的错了,也不一定承认。在这种情况下,责备他是没有用的,甚至会起相反的作用。你应该了解并体谅他,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对方为何会这样,其中一定自有他的道理。探寻出其中隐藏的原因来,你便了解了他,了解了他的个性。

    6.委婉的批评也能让人动心

    得当地对别人进行批评是一门艺术。批评别人而要使其口服心服,就要讲究窍门。指出别人错误的时候要用委婉含蓄的方式,不要太直接了。含蓄委婉地指出他人的过错,必能激发起他人的羞愧之心并使之心存感激,从而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加兢兢业业,能积极努力地去纠正自己的过失,从而使境况大为改观。

    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他人。要学会用委婉的语言提醒某人的错误,使他人感到我们并不认为他们不聪明或无知,决不要伤及人的自我价值感。

    面对他人的错误时,最好的办法是以有效的方法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宽容他人——但绝不是纵容。委婉或间接地提出你的看法,对方更容易接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孰能无过。生活中,我们和他人沟通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他人身上的缺点和过错。一般说来,人都有自知之明。人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后,会对过失的性质、危害、根源等进行一些反思。但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己的反思再深刻,总是没有旁观者看得清楚。因此,当我们发现他人的过失时,予以及时的指正和批评,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说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这话是十分有道理的。在沟通中,真诚的赞美是必不可少的,但中肯的批评也是必要的。

    很多人认为,批评都是得罪人的事。其实不然,不是有“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说法吗?的确如此。但是,之所以如此,恐怕主要还是与我们批评别人的技巧与原因有莫大的关系吧。医学发展至今,很多良药已经包上糖衣,早已不苦口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研究一下批评他人的技巧,把忠言变成顺耳的呢?

    批评他人的技巧,到目前来说还是鲜为人知。说到批评这个词,人们就很容易想到损人、让人丢面子、颐指气使等等。然而,在沟通中,假如想要让自己的人际关系保持融洽,在批评他人时绝不应有上述情况。要知道,我们批评人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把对方整垮,而是要对他有所帮助。因此,真正的批评,一定不能直接批评他人,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而是要在维护对方自尊心的基础上,帮助他认识所犯过失的性质、危害、根源等,让对方更加正确地行事,也使自己拥有一个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得当地对别人进行批评也是一门艺术。批评别人而要使其口服心服,就要讲究窍门。

    指出别人错误的时候要以委婉含蓄的方式,不要太直接。含蓄委婉地指出他人的过错,必能激发起他人的羞愧之心并使之心存感激,从而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加兢兢业业,能积极努力地去纠正自己的过失,从而使境况大为改观。

    委婉是说话时的一种修辞方法,即在讲话时不直接诉述其本意,而是用委婉的方法加以烘托或暗示,让他人通过自己的思想得出结果,从中揣摩出深刻的道理。

    我们要想劝阻一件事,就要记住永远避开正面的批评与指责。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不妨用委婉的语言方式去暗示对方。对人正面的批评与指责,会毁损了他的自重,剥夺了他人的自尊心。如果用委婉的语言提醒某人的错误,使对方知道你的用心良苦,他不但会接受你的意见,而且还会从心底里感激你。

    在与人交往中,有的人虽然态度谦恭,却由于不注意语言表达的委婉、平和,常常在不经意间冒犯了他人。

    在一定程度上,言语冒犯带来的恶劣后果要大于“盛气凌人”。言语冒犯有轻有重,轻者,惹人不高兴;重者,则可能伤及别人的面子、自尊,让人产生报复心理。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因言语冒犯引发的不愉快是经常发生的。有的人说话随意,不考虑对方的反应,不考虑说出的话会导致什么后果,因而常常会给自己惹麻烦,以至于影响了人际关系。

    而言语谨慎的人哪怕面对的是一个十足的无赖,也会化险为夷,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并且树立良好形象,轻松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和人交谈一定要注意语言委婉,忌直来直去,更不可恶语冒犯,致人不快和痛苦。国外有人说:“眼睛可以容纳一个美丽的世界,而嘴巴则能描绘一个精彩的世界。”委婉的语言常常可以平息矛盾与纠纷,化干戈为玉帛。

    委婉的言语是蜜,即使你回绝了对方,客客气气的言语让人听了心里也舒服;直来直去的言语则是一把刀,能够刺得人心里流血。前者会使人对你心生好感,后者则会让人对你痛恨不已,甚至心生报复。

    因此,如果你想让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与人沟通时,切忌直来直去,要注意语气委婉。因为同样的内容,用委婉的语言表达往往比直言更易于让人接受。“舌头、金钱、电脑”在欧美国家并列为三大法宝。

    尽可能地少直言指出他人处事的不当或纠正他人性格上的弱点。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堡垒,一个很脆弱的“自我”缩藏在里面,你的直言直语恰好能够把他的堡垒攻破,把那个脆弱的他从堡垒里揪出来,他当然会不高兴。因此,能不讲就不要讲,要讲就委婉地讲,点到为止,不要大张旗鼓。

    7.与人打交道,称呼要得体

    有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忽见一位老汉从旁边路过,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汉回答:“五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气跑了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话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拨转马头往回赶。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走过去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这是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它通俗而明白地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讲究礼貌的重要性。“人而无礼,不知其可”,粗俗的言行与得体的礼貌将产生截然不同的交际效果。

    和别人打交道,总是以称呼开头,它好像是一个见面礼,又好像是进入社交大门的通行证。称呼得体,可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基础。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愠怒,双方陷入尴尬境地,致使交往梗阻甚至中断。那么,怎样称呼才算得体呢?

    (1)考虑对方的年龄特征

    见到长者,一定要呼尊称,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比如:“老爷爷”、“老奶奶”、“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师傅”、“您老”等,不能随便喊:“喂”、“嗨”、“骑车的”、“放牛的”、“干活的”等,否则,会使人讨厌,甚至发生不愉快的口角。另外,还需注意,看年龄称呼人,要力求准确,否则会闹笑话。比如,看到一位二十多岁的妇女就称“大嫂”,可实际上人家还没结婚,这就会使人家不高兴,不如称她“大姐”合适。

    (2)考虑对方的职业特征

    我们在社会上看到一些青年人,不管遇到什么人都口称“师傅”,难免使人反感。可见在称呼上还必须区分不同的职业。对工人、司机、理发师、厨师等称“师傅”,当然是合情合理的,而对农民、军人、医生、售货员、教师,统统称“师傅”就有些不伦不类,让人听着不舒服。对不同职业的人,应该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对农民,应称“大爷”、“大娘”、“老乡”;对医生应称“大夫”;对教师应称“老师”;对国家干部和公职人员、对解放军和民警,最好称“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改革和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渐频繁和复杂,人们相互之间的称呼也就越来越多样化,既不能都叫“师傅”,也不能统称“同志”。比如,对外企的经理,对外商,就不能称“同志”,而应称“先生”、“小姐”、“夫人”等。对刚从海外归来的港台同胞、外籍华人,若用“同志”称呼,有可能使他们感到不习惯,而用“先生”、“太太”、“小姐”称呼倒会使人们感到自然亲切。

    (3)考虑对方的身份

    有位大学生一次到老师家里请教问题,不巧老师不在家,他的爱人开门迎接,当时不知称呼什么为好,脱口说了声“师母”。老师的爱人感到很难为情,这位学生也意识到似乎有些不妥,因为她也就比这位学生大10多岁左右。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称呼呢?按身份,老师的爱人,当然应称呼“师母”,人家因年龄关系可能不愿接受。最好的办法就是称呼“老师”,不管她是什么职业(或者不知道她从事什么职业)。称呼别人老师含有尊敬对方和谦逊的意思。

    (4)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的亲疏关系

    在称呼别人的时候,还要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比如,和你的兄弟姐妹、同窗好友、同一车间班组的伙伴见面时,还是直呼其名更显得亲密无间,欢快自然,无拘无束,否则,见面后一本正经地冠以“同志”、“班长”、“小姐”之类的称呼,反倒显得外道、疏远了。当然,为了打趣故作“正经”,开个玩笑,也是可以的。

    在与多人同时打招呼时,更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一般来说以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疏后亲为宜。在外交场合,宴请外宾时,这种称呼先后有序更为重要。1972年周总理在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招待会上这样称呼:“总统先生,尼克松夫人,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这种称谓客气、周到而又出言有序的外交家的风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5)考虑说话的场合

    称呼上级和领导要区别不同的场合。在日常交往中,对领导、对上级最好不称官衔,以“老张”、“老李”相称,使人感到平等、亲切,也显得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明智的领导会欢迎这样的称呼的。但是,如果在正式场合,如开会、与外单位接洽、谈工作时,称领导为“王经理”、“张厂长”、“赵校长”、“孙局长”等,常常是必要的,因为这能体现工作的严肃性、领导的权威性,是顺利开展工作所必需的。

    (6)考虑对方的语言习惯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方言、习俗各异。在重视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各地的语言习惯。违背了当地的语言习惯,就可能碰钉子。

    中国是礼仪之邦,办事能否顺利达到目的,说话会圆场面有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谁都愿听顺耳话,何况是在被人求的时候,明白了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就应该知道怎么做了。

    和别人打交道时使用恰当的称呼会让人觉得你在尊重他,这样别人往往会放低姿态与你交流,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就容易被你打动。前面提到的使用得体称谓的技巧应当烂熟于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随机应变收发自如,否则很可能一时疏忽得罪了他人。

    8.掌握结束语,打动人心不能虎头蛇尾

    说好了第一句话,就等于开了一个好头;说好最后的结束语,就等于给双方的谈话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结束语也就是告别的话,一般来说,在结束和他人的交谈时,人们经常会说“再见”、“再会”等,但这样的结束语过于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很难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你有必要好好斟酌一下你的结束语。

    当初次交谈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使用以下几种结束语:

    (1)道谢式结束语

    在交谈艺术中具有较强的礼节性,它的基本特征是用讲“客气话”作为交谈的结束语。道谢适用的场景和对象是最为广泛的,无论是上下级、同事、亲朋,还是熟人、邻舍以及初交者之间都是适宜的。

    假如有一次同志式的思想启迪性交谈即将结束,从谈者可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对我学习上的帮助与生活上的关怀,我感激不已”等语句结束。下面的结束句就很值得效仿:

    “唐先生,在您的悉心指导下,我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我一定按您的指教去做。谢谢您了,再见!”

    (2)关照式结束语

    这种结束语方式,是交谈双方说完了自己的思想、意见或流露了某些内心的意向之后,觉得谈话中有些话和问题带有对象性、范围性、保密性和重点性,当交谈即将结束时,就关照对方不要将其中的某些话张扬出去。

    比如:“刚才我讲的一些话,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我觉得不必让他人知道,请你不要传出去,以免引起麻烦……”

    “小陈,我要讲的都讲了,全是心里话。有关小王的事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不然会闹出大乱子来的。”

    这种关照式的结束语,有一种提起注意、防患于未然和强调重点的作用,能使交谈的对方增进了解并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3)征询式结束语

    交谈完毕,主谈者根据自己的交谈目的与交谈后的吻合情况向对方征求意见、说明、要求或建设性的忠告、劝诫等,这就是征询式的结束语。

    比如:“王先生,随着我们接触的增多和了解的深入,你一定察觉到我有不少缺点,你觉得我最糟糕的‘毛病’是什么?希望你下次能开诚布公地提出来。”

    “李小姐,我不懂得‘恋爱艺术’,我只想对你说一句话,在你面前的这个人,他愿意爱你一辈子,不知你的想法怎样?”

    当你与下属交谈工作结束时,你应该说:“你还有其他的什么要求和意见吗?”

    “你生活上还有困难和要求吗?只要有可能,我将全力帮你解决……”下属也应同样征询对方:“除了工作之外,你对我还有其他意见和看法吗?如果现在想不起来,日后尽管提,我是不会计较他人向我提意见的……”

    在交谈的艺术中,征询式的结束语往往会给人以谦逊大度、仔细周到和稳重老成的印象。运用征询式的收尾,对方听了便会产生一种心悦诚服、倍感亲切、心心相印的感觉,从而取得融洽的关系、有利于事业进展的良好效果。

    (4)邀请式结束语

    这种结束语的基本特征是运用社交手段向对方发出礼节性邀请或正式邀请。前者体现了“客套式”所需的礼仪;后者则表现了友谊的生命力。

    ①“客套式”的邀请:“如果您下次途经北京,请到我们家来做客。再见!”

    ②正式邀请:“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吧,星期三晚上6点钟请你到我家吃顿便饭,那时我们再长谈吧。再见!”

    以上这两种邀请式结束语,在社交场合与他人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客套式”邀请也是一种礼节,正式邀请更是一种友好和友谊的表示。运用这种结束语,肯定会赢得他人最大的赞同。

    (5)祝愿式结束语

    这种结束语方式的特点是,不仅具有较强的礼节性和情趣性,并且还具有极大的鼓动力。如果再加上适当的口语修辞,它的效果一定会十分显著。

    如:“再见吧,路上保重。祝你一帆风顺!”“一个伟大的男子就应该具有不凡的气概。只有经得起磨难,才能砥砺出刚强的锋芒……让我们都成为这样的男子吧!再见!”“时间不等人,生活就是拼搏,抓紧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我祝愿你是这样一个人,再见!”

    (6)归纳式结束语

    通常在陌生人之间的非形式性交谈中使用,或同志间、亲朋间工作性交谈中使用。

    比如,主谈者:“小王,我今天谈的主要问题,一是咱们团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何做出正确的估计和怎样引导、转化;二是关于共青团发展工作的经验,我们得好好总结一下。这是局团委要求我们马上做的,这两件事,我事先向你打个招呼,我们都好好考虑一下……”“小刘,听了你的情况介绍后,我觉得问题的关键是第一点,我们是做他人思想工作的,如能统一人心,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亲朋之间则可以这样进行:“表兄,我刚才谈的三件事,你一定得一件件去落实,我等待着你成功的喜讯……再见。”

    归纳式结束语,由于条理清晰,中心突出,重点再现,这样双方交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思想和意见就能清楚交流,收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明朗爽快的效果。

    事实上,结束语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和交谈对象,来选择最恰当得体的告别方式,这样才能使人回味无穷,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结束语对于一次谈话来说其重要性丝毫不次于开篇时的问候。当你即将结束谈话与对方分别时,给别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往往就是你的结束语。如果谈话较长,对方有时会记不清你先前所讲的某些内容而只会记住和你的最后一面。所以对于结束谈话万万不可马虎大意,否则可能前面所有努力都功亏一篑,到时免不了追悔莫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