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瓦尔第的全名是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7世纪后半叶的意大利作曲家。他因为和父亲一样,生来满头红发,且自幼就被送到教堂接受修士的训练,所以大家称他为“红发修士”。
维瓦尔第的父亲是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小提琴手。在家中九个孩子中排行老大的维瓦尔第,很自然承接了父亲在音乐方面的事业,学习小提琴。稍微年长时,有时甚至暂代父亲小提琴演奏的职务。
在当时,因家境清寒而将孩子送去教堂、修道院接受神职人员训练,以缓解家中经济压力,是常见的现象。维瓦尔第自幼在教堂学习音乐与宗教仪式,对他日后的创作有直接的影响。但他从小体弱多病,1703年被任命神职后不久,就放弃了在教堂弥撒的工作,成为单纯从事音乐创作的修士。
威尼斯是个由火珊瑚岛打桩建造起来的水上之都,自中世纪开始慢慢发展,成为以贸易为主的强大城邦。威尼斯地处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是东西方文化交会的国际港口,终年都有各国商人、旅客、水手络绎不绝的造访。这也造成威尼斯的一些社会问题。
威尼斯非婚生子的情形很严重,教堂门口经常可看到被遗弃的孩子。威尼斯市政府为了处理这个问题,成立了四所教养院,专门收容被遗弃的孩子。其中,琵耶塔教养院(Pio Ospedale della Pieta)专门培养具有音乐才能的女孩。1703年9月,这所教养院的理事聘请维瓦尔第担任小提琴教师,1716年担任音乐总监。
维瓦尔第的职责主要是教学、训练乐团与音乐创作。他与琵耶塔教养院的工作关系经历多次中断,却能持续到1740年。显然,维瓦尔第无论在教学、演奏还是创作上均非常成功。他创作的500多首协奏曲(包括著名的《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大部分都是写给琵耶塔教养院的女孩们演奏。由于市场反响太好,光是协奏曲,维瓦尔第就写了超过500首。
维瓦尔第带领这些女孩表演的场所非常特别。逢周末和法定假日时,安排在教养院礼拜堂楼顶的长廊内,由铁窗隔开,不让下面的人看清楚她们的面貌。她们的演出与演唱出奇地好,声名远播,成为威尼斯当时重要的观光景点之一。
除了协奏曲,维瓦尔第还创作了16首交响乐、64首独奏奏鸣曲、27首三重奏奏鸣曲、38首清唱剧与大约60首宗教歌曲。
歌剧也是维瓦尔第那个时代非常盛行的演出形式。维瓦尔第一生共写作了49出歌剧,大部分是威尼斯人的委托创作,其他则为佛罗伦萨、维罗纳、罗马、维也纳等地方所委托。维瓦尔第创作高峰期的音乐与演出,为他个人与教养院获得大笔的收益,对教养院的各种开销与福利帮助很大。
1737年是维瓦尔第事业开始走下坡路的一年。他在威尼斯受欢迎的程度下降,因而积极地向外地发展,寻找新的委托创作,例如1738年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740年到维也纳。此时的维瓦尔第年老多病,不再受到世人关注。1741年7月28日,维瓦尔第病逝于维也纳,葬礼弥撒在维也纳的圣史蒂芬大教堂举行,共有六个男童唱诗班(其中包括年幼的“交响乐之父”海顿)唱着安魂曲追悼他。
推荐聆赏曲目
《四季》小提琴协奏曲
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3 NO.6
双小提琴协奏曲
四把小提琴协奏曲
合唱曲《荣耀颂》(Gloria)RV589
当时的威尼斯编史家如此记载维瓦尔第的一生:“人称‘红发修士’的优秀小提琴家和协奏曲作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修士,虽曾赚进五万个ducats(当时币值),却由于过度挥霍,最后贫病交迫,死于维也纳。”
维瓦尔第的作品深深影响了后来的作曲家,“音乐之父”巴赫就曾将维瓦尔第的一些作品改编成键盘乐器来演奏。当20世纪中叶,意大利一个新成立的弦乐团I Musici专门以演奏维瓦尔第的《四季》而出名时,维瓦尔第的音乐与他这个人,又重新被世人认识。也因为他的创作,让我们领略到17—18世纪威尼斯华丽绚烂的时代精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