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古典音乐的40堂课-游子吟的《大学庆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游子吟》也是一首来自西欧的古典音乐名曲。

    多年前,我在台北爱乐电台“什么是音乐”节目中介绍这首曲子时指出,这是19世纪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所写的管弦乐作品《大学庆典序曲》,其中一段当时学生的校园歌曲引起了不小的震撼。因为许多人一直以为这是属于台湾的曲子。

    其实,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许多音乐都是外来的,甚至还是间接传来的。例如,电影《海角七号》中茂伯用月琴伴唱的曲调,看似来自日本(因为片中以日文演唱),其实是奥地利作曲家“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所写的《野玫瑰》。这些外来歌曲经过时间的洗礼,已成为台湾社会记忆的一部分,这是件好事。

    《游子吟》是选自勃拉姆斯这首序曲中的第一首学生歌曲,名为《我们建造了巍峨的学院》,其他三首分别是《大地之主庄严颂歌》《什么从天而降》与《共享人生乐趣》,是当时德国大学校园学生的流行歌曲,有的歌曲的历史甚至可追溯至中世纪,像《共享人生乐趣》。这些学生歌曲可以是在大学新生入学典礼时演唱,像《什么从天而降》,或是毕业典礼时演唱,像《共享人生乐趣》,但有时候更是学生在啤酒馆喝酒时助兴的饮酒歌。

    勃拉姆斯创作这首序曲时,曾经提到要创作一种“非常嘻嘻哈哈的、混杂的学生晚餐饮酒歌”。这是他音乐创作上的幽默感,也是西方文化性格上的一种特质——面对严肃的场合时(例如毕业典礼)以轻松幽默的态度来看待。

    勃拉姆斯于1880年夏天创作了这首序曲,并于1881年1月4日在大学为此特别举行的集会中亲自指挥大学管弦乐团首演此曲。自此,《大学庆典序曲》成为勃拉姆斯最受欢迎的曲子之一。

    这四首学生歌曲依序最先出现的是,由铜管声部演奏的《我们建造了巍峨的学院》(游子吟)。整个曲调就像一段庄严神圣的圣咏,让人对大学这“巍峨”的学术殿堂肃然起敬。想想看,“我们建造了巍峨的学院”这段歌词是何等的气魄,让人看见那时德国大学生高度的理想性。接着是弦乐声部演奏优美柔和的《大地之主庄严颂歌》。

    《什么从天而降》是最有趣的一段曲调,它的第一段歌词是说:“从这高度来的是什么?”勃拉姆斯先采用低音管来吹奏这段歌曲,然后是整个乐团。曲调节奏轻松逗趣,是这首序曲的笑点。最后,全曲结束在狂欢一般的《共享人生乐趣》。这首歌曲的歌词源自1287年的拉丁文手抄本,原开头是“在短暂的人生”,之后才是“让我们欢乐庆祝”,是18世纪初以来,欧美许多国家大学毕业典礼时唱的歌曲。歌曲的主要精神在告诉人们:把握当下,享受人生。

    《共享人生乐趣》的歌词非常有意思。它的源头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斯多亚学派的哲学家塞内卡写给他的朋友保林努斯的一篇文章,内容在探讨人生本质的意义。塞内卡认为,人浪费太多时间在追求无意义的事情上,生命本身已经给人足够的时间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每个人必须适当地分配它。这看似非常严肃的话题,到了18世纪有了新的诠释。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下面的歌词:

    音乐小故事

    第一流严肃音乐作曲家写的饮酒歌

    1879年时,仍属德国的布勒斯劳大学决定授予勃拉姆斯荣誉哲学博士学位,他创作了这首《大学庆典序曲》表示感谢。

    有趣的是,勃拉姆斯竟将如此“嘻哈”的学生饮酒歌曲调应用在如此庄严的学术仪式!这可能是因为在布勒斯劳大学颁赠给勃拉姆斯的学位证书上,用了一段夸大的拉丁文字,描述勃拉姆斯是“当今德国第一流的严肃音乐作曲家”,惹得勃拉姆斯心里不悦,就用当时最流行的四首学生饮酒歌,作为“严肃的”《大学庆典序曲》的主要素材吧。

    当我们年轻时,因此,让我们欢乐庆祝。一个愉悦年轻时光之后,一个年老困顿晚年之后,地球会收纳我们……学院万岁!教授万岁!每个学生万岁!所有的兄弟会(学生会)万岁……

    有机会上网查一下整首歌词,可能会改变我们对学生生活的原有态度。当我们能完全掌握这些学生歌曲歌词背后的涵义,再回过头来欣赏勃拉姆斯这首《大学庆典序曲》,会发现这些在啤酒馆用来喝酒助兴的饮酒歌,其实有它们非常神圣高尚的目的。虽然人生短暂,但只要有热情去说自己的故事,实现自己的梦想,人生可以非常精彩有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