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是19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派作曲家之一。所谓“民族乐派”,指的是意大利的古典音乐在欧洲各地“本土化”的一种现象。简单地说,就是欧洲各地区国家的作曲家在写作音乐时,加入了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元素。例如使用自己的文字语言,采用自己的神话故事当作音乐的剧情,或是撷取本民族传统的民歌与舞曲作为音乐创作的主要素材,等等,都是“民族乐派”的音乐特征。
德沃夏克是接受完整德奥学院派训练出来的捷克作曲家。他的器乐写作手法深受德国音乐家勃拉姆斯的影响,但一生以创作具有捷克文化特色的音乐为职业理想。1874年,德沃夏克以15首不同类型的作品,参加了为协助年轻、清寒、有才能的作曲家所举办的奥地利国家作曲奖助学比赛。德沃夏克获得四百金币的奖金,勃拉姆斯是评审之一。在勃拉姆斯的帮助之下,德沃夏克开始崭露头角,迈向国际舞台。
1891年,德沃夏克应美国纽约国家音乐院创办人瑟伯夫人的邀请,担任院长一职。瑟伯夫人希望德沃夏克能建立一个美国的作曲学校,同时借由他的名望为学院招收优秀的学生。德沃夏克在此任教到1895年年中。他在美国这四年间,创作了许多受欢迎的曲子,例如《美国》弦乐四重奏、《新世界》交响曲与大提琴协奏曲。第九号交响曲《新世界》是德沃夏克接任音乐院院长所创作的第一首主要作品,也是他最常被演出的一首交响曲。虽名为《新世界》,但德沃夏克特别强调这个标题的意思是“来自新世界的印象与祝福”。
德沃夏克在美国期间创作所使用的音乐素材,曾引起许多讨论。有些人认为,虽然有些作品标题名称和美国有关,但他终究是一位捷克作曲家。不过,德沃夏克对于美国黑人灵歌与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音乐,抱有高度的兴趣。他曾邀请一位有天赋的黑人灵歌手唱给他听,这位歌手是哈利·伯列,是国家音乐院的一位学生。
身为19世纪欧洲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德沃夏克在美期间时常被问到如何创作美国的国家音乐(美国的音乐)。这在19世纪末,是美国艺术文化界最关注的议题之一。因为美国是个以移民为主的新兴国家,其人口中,来自欧洲大陆各国与早期被贩卖到美洲大陆的所谓“黑奴”,占了很大比例。1776年美国独立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美国人意识到必须建立属于自己国家的文化特色。当时在古典音乐界有两派不同的主张:一派认为应延续传承欧洲的古典音乐传统,另一派则认为应该要融入美国本土多元文化的元素创新发展。
就在这两派意见争执不下之际,德沃夏克这位对此议题有深刻体会的欧洲作曲大师到美国任教,他的看法显然举足轻重。1895年2月,就在德沃夏克返回欧洲的几个月前,他为美国一本杂志写了一篇名为《音乐在美国》的文章,提出许多现在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真知灼见。他建议:“要启发真正的(美国)国民(家)的音乐,也许应从黑人的旋律与印第安人的赞美诗而来。”他的观点来自黑人在农场等地唱的歌曲对他所产生的冲击与感动,但这些音乐尚未被大部分的美国人认识。
他认为,所有的种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歌曲,这个国家最好的音乐种子,毫无疑问隐藏在所有种族里。德沃夏克也举了欧洲斯拉夫民族音乐的例子。他说,数年前,斯拉夫民族的音乐并不为其他种族所知晓。但在肖邦、葛令卡、史麦塔纳、鲁宾斯坦与柴可夫斯基等人的创作之下,开创出斯拉夫音乐乐派。肖邦代表的是斯拉夫民族在波兰的音乐,史麦塔纳代表的是波西米亚的音乐。要成就这些需要的是“一双敏锐的耳朵,一个好的记忆力以及将之前时代片段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和谐整体的能力”。
上述这段话,是一位说到做到的人所写的。在《新世界》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念故乡),德沃夏克创作出一种融合自己波西米亚与异乡美国的乡愁风格,无论是他自己的乡亲还是新大陆的移民,听到这个乐章都深受感动。1893年12月16日,这首交响曲在刚落成的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世界首演时,全场观众激动地起立鼓掌,要求再演奏一次第二乐章。
音乐小故事
史麦塔纳的《莫尔道河》
《莫尔道河》是捷克音乐家史麦塔纳的交响诗《我的祖国》中,最为大家所熟悉与喜爱的部分。史麦塔纳于1874—1879年间完成的这部交响诗分为六大部分,气势磅礡、感情细腻,充满了对故乡家园的热爱,是历史上第一首以这种形式描写国家的音乐巨作。《莫尔道河》是第二部分,时常成为演奏会上单独演出的乐曲。
这就是德沃夏克所说的音乐启迪人心之处。当英国管吹奏起第一主题的旋律(念故乡)时,那带有思念亲人想念家乡的声音,不知勾起了多少人对自己先人的怀念与感触。你也许会感兴趣,想知道这段动人旋律的灵感从何而来?是德沃夏克家乡波西米亚的歌谣,还是哈利·伯列所唱的黑人灵歌?或是印第安人的赞美诗?也许以上皆是,不过这都不重要,因为德沃夏克融合的是人类心中对“家”的感情,而写出了这动人的乐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