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术语是围棋的专业语言。我们现时能了解到的术语就有四百多个,我们这里只讲一些简单的常用术语。
一、长与立
“长”是紧靠着自己在棋盘上已有的棋子继续向前延伸行棋。
黑1就是“长”。
“立”主要是指向紧靠着自己原有的在棋盘上的棋子方向向下或向边线方向的行棋。
紧靠上边的黑棋,向下、向边线方向行棋,被称为“立”。
二、关
“关”是指与自己在棋盘上的原有棋子隔一路行棋。
对于黑方原有的一子来说,黑1就叫“关”。
同样,对于左边上的白方原有一子来说,白2也叫“关”。
三、冲
“冲”是指紧靠着自己在棋盘上原有的棋子向对方的“关”形中间的空交叉点处行棋。。
四、跳
跳的形状与“关”形是相同的,都是在与原有棋子隔一路的位置上行棋。
五、尖
在己方原有棋子的斜上或斜下一路处行棋称为“尖”。
对于图7中原有的白一子来说,无论白是在A、B、C、D的哪处行棋,都可叫做“尖”。由于尖的步调较小,人们也习惯地称它为“小尖”。
六、飞
飞也叫“小飞”,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日”字形的对角交叉点处行棋。
相对于图中原有的白一子来说,无论白方在A、B、C、D、E、F、G、H这些字母所代表的位置的任何一处行棋,都可以称其为“飞”。飞的形式还有“大飞”。它是指在原有棋子呈“目”字形的对角交叉点处行棋。
白▲就叫白原有一子的“大飞”。
七、镇
镇是一方的棋子行在另一方向中腹关起的位置,这手棋叫“镇”。
白▲一子对黑一子叫做镇。
八、挂
“挂”也称挂角,是布局常用的行棋方法。
挂就是在布局时,一方已有一子占角的情况下,另一方在其附近相差一、二路的位置上行棋。
对黑原有角上一子,白▲一子叫“一间低挂”,也可以叫“小飞挂”。
对黑星位原有的一子,白▲一子可称“大飞挂”,也可称“二间低挂”。
九、夹
“夹”是对局的一方用两子将另一方的棋子夹在中间的行棋方法。
十、断
“断”也可称“切断”,是直接切开对方棋与棋之间连络,使对方的棋分散开的行棋方法。
黑△一子将白◎和白角上的二子分断成两片棋,使对方的棋子失去联络。
十一、跨
跨是对局的一方在有周围棋子援助的情况下,将己方的棋插到对方小飞的棋形中。
白▲一子就是对黑方的“跨”。
十二、虎
“虎”是在原来棋盘上呈尖形二子白▲点的基础上,再下一着,使之构成“品”字形状。
虎口就是虎形的三子由三面围拢中的那个空交叉点。
十三、刺
“刺”的意思就是下一着棋,直接针对对方的断点或相当薄弱的环节,促使对方必应。刺含有先手的意味,显得很有紧迫感。
十四、托
“托”的基本意思也就是指在边角上于对方棋子的下边落子。
十五、退
“退”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其基本意思是在棋盘上双方棋子相互接触时,将被对方棋子挡住的己方棋子向己方原来的方向退回一步。
黑◎一子挡住了白方的白▲一子,所以白1向后,也就是向原方向退了一着。
十六、碰
碰的意思是在棋盘上紧挨着对方棋子的地方单独下一子,以试探对方怎样应付和追求变化的意义。有时与术语“靠”通用,不同的是“碰”习惯于单独一子深入。
十七、压
“压”顾名思义也就是在对方的棋子上面紧挨着下子;多数是将对方棋子压在低位的着法。
十八、爬
爬的意思是指一方的棋子在对方的压迫下,沿着边上低位也就是一线或二线的位置上长。
十九、接
“接”就是指将可能被对方分开、切断的棋子连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也就是说,自己下一着棋能护住自己棋子的断点的着法就叫做接。
二十、并
“并”就是在棋盘上原有的棋子旁边的同一线路上紧贴着下子。
“并”一般都用于加强自己和连接时。
二十一、扳
当棋盘上双方棋子并排紧贴在一起时,在对方的棋子的头上着子,就叫做扳。
二十二、挡
“挡”的意思也就是直接阻挡对方侵入自己的地域或防止对方棋子冲出包围时,用己方棋子紧靠住对方的棋子的行棋方法。
二十三、双
“双”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术语,就是由两个单关挨在一起,所以又叫双关。也可以说成是两个并列的关。
双的作用大都在为防止对方分断自己的棋时采用。
二十四、挤
“挤”是从原来就有的己方棋子出发,继续向敌子集中的地方插进去,使对方原本连结的棋形出现断点或别的毛病,也就是促使对方补棋,有先手的意思。
二十五、封
“封”是指封锁敌方棋子向外部发展的着法。
封在对局中的作用很大,有利于形成自己的势力,可以用于攻击、吃棋、阻止对方发展。
第二节围棋的气与劫
一、什么是“气”
在围棋对局中,棋子在棋盘上是依赖“气”来生存的,若想学会吃子,就必须先了解“气”。“气”是围棋基本术语之一,是指在棋盘上与棋子紧紧相邻的空交叉点。
图中角上的一子与它紧紧相邻的有两个交叉点,所以它有两气。边上的一子,与它紧紧相邻的有三个空交叉点,所以它有三气。中腹的一子,与它紧紧相邻的空交叉点有四个,所以它有四气。棋盘上单独一个棋子的气数不可能超过四气,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连的棋子则不同了。
角上的二子,有三气,边上的两子有四气,中腹的两子有六气。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棋子的气数要受棋子在棋盘上位置的影响。位于中腹的棋子气数较多,边上和角上的棋子气数相对减少。由于“气”是棋子赖以生存的条件,所以气数少的棋子在将来双方交战中一旦受到包围,就容易处于被动。
在棋盘上相连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棋子,它们的气数取决于棋子排列的形式和棋子所处的位置。图中上方中腹的四子有八气,接下来方形排列的四个子是八气,下面中腹的五个子是十气,下边上的五个子是六气。
那么,下面中腹五子边上的A点为什么不算是棋子的气数呢?这是因为对于五个棋子来说:A点并没有与它们紧紧相邻,所以不能算成气数。
围棋毕竟是两个人的对局,在行棋过程中双方所下的棋子并不是距离很远,彼此留出空交叉点给对方作“气”,而是相互接触,彼此围攻,这样一来“气”数的计算就变得复杂了。那么,被对方包围的棋子怎样算“气”呢?
图4:图中上面的黑三子周围只有两个与它们紧紧相邻的空交叉点,所以只有两气。
图中间的黑四子周围有六个与它们紧紧相邻的空交叉点,所以它们有六气。
再看图中下面的五个白子,与它们紧紧相邻的交叉点几乎全被黑方占有,只留有一个空位算成它们的“气”数,这样,白五子的“气”数为一“气”。
在对棋子的“气”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就可以学习如何“吃子”了。
“吃子”作为围棋术语,也可称“提子”。在实战对局中,一方将另一方的一个或多个棋子紧紧包围,使其所有的气数被全部堵住(即其所有紧紧相邻的交叉点全部被占有),随后将无气的棋子从棋盘上拿掉,就叫“吃子”。
没有“气”的棋子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允许在棋盘上存在,一旦棋盘上的棋子处于无气状态,即可提掉。
图5:图中的黑子不论是位于中腹、下边、还是左下角,它们都是没有“气”的子,都必须立即“提”出棋盘外。参考图就是棋子被提后所呈现的棋形。
没有“气”的棋子叫“死子”,也就是说,只有无“气”的“死子”才可以被提,棋盘上任何一个棋子,只要它还有一口“气”数,那它就依然可以放置在棋盘上。
图6:当白1走过之后,黑一子仅余一口“气”,这时是不能将黑棋拿掉的,但白1却为提掉黑棋作了准备,只要白方下一着棋落在A位,那么黑一子即可被“提”。
在围棋中,我们把像白1这样的着子,即下子后把对方一子或若干棋子包围成仅剩一口“气”的状态(如对方置之不理,再下一着即可将被围的棋子提取),称为“打”。通常也称为“打吃”。
二、什么是“劫”
据统计,每十盘棋中有七盘棋离不开“打劫”,而初学者大多喜欢激烈的攻防战斗,几乎是盘盘有“打劫”。那么,什么是“劫”呢?
图1:双方战斗十分激烈,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黑白双方都把对方的棋子围住,这种局面如果轮白下,可以在A位吃掉一个黑子;如果轮黑下,可以在B位吃掉白子,此时此刻轮到白棋下子。
图2:白方在上图A位处吃了黑子,解除了黑方的手段,但是,黑似乎也可以在本图B位,再吃回白子,白又可以吃黑,双方如果这样轮流下去,棋局便无法进行了……怎么办呢?
围棋规则对打劫是这样规定的,在对局的某一方刚刚提过对方一子,而对方又可以提回一子的情况下,对方不能马上回提,要在别处也下一着,使对方跟着在别处也下一着,然后才能回提。
图3:这是最简单的“劫”,也叫“单片劫”,其价值比较小。
图四同图三的形式都是打劫,双方都在争夺A点,但两图的内容却不一样。图4中的A处关系太大了,若黑“劫”胜了。可在B处吃白两子,如白胜了,可在B处吃黑一子,来回的出入是惊人的。
图5:“劫”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此图中A位也能产生“劫”。
图6中A位的争夺,关系到死活,A点对于白棋,事关重大。
图7:白棋的两个子已经死了,白方如果在A位跑,无疑黑要下在B位,那样白方损失更大,但是在打劫的时候却有所借用。根据规则规定“提”一子后,对方在可以回提的情况下不能马上回提,要先在别处下一着,待对方应一手之后再回“提”。那么在别处打劫的时候,图七中的“C”和“D”便是绝好的“劫材”顾名思义“劫材”就是“打劫”的材料。
在“打劫”的过程中白方走了图7的C位,则变成了图八的形状,图8中的黑方如果在B处提掉白方两子,白方可在“劫”的地方“提劫”,黑方如果消“劫”,白方可在A位提黑两子,以此来作为补偿。
图9中的A位也是“劫材”。这便是打劫的全过程。伴随着“劫”的产生,“寻劫”、“打劫”“消劫”,可以使一盘棋有顺序地完成,以免中断。
图10:这场劫争相当激烈,黑方1位提掉了白子,白三子四分五裂,处于危险状态。白走在2位“寻劫”,黑方怎么办呢?如在A位“消劫”,白方8位打吃,黑右边损失是很大的。因此,黑棋走3位,白方走4位又提回“劫”,黑5位“断”,要吃右边的棋,白6并不同意这种交换,黑7又提回“劫”,白8打吃二子,黑9“拐”下来,白10位“提劫”,黑11又“寻劫”,白12打吃黑两子,黑13提回劫,白14吃提5、11两个黑子,黑方15位“消劫”。
初学者一般对打劫敬而远之,但是学不会打劫,或打劫技术不高,就学不好围棋,若熟练地掌握好各种打劫的本领,就会觉得打劫是非常有趣的事。围棋之所以吸引了好些爱好者,“打劫”是一个重要原因吧!
第三节围棋的死与活
一、活棋
我们知道,棋子的“气”是棋子在棋盘上赖以生存的条件,一个子只要有气,就可以不被提去。一块棋假若有两个“眼”,就能够永远在棋盘中生存、发展,属于这块棋的所有棋子都将作为“活子”对待。
什么是“眼”呢?“眼”是围棋术语之一,也称“真眼”、“整眼”,是指由多个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空交叉点。
角上的三颗棋子围住的空交叉点就是“眼”,左边上五个子围住的空交叉点和中腹七个子围住的空叉点都是“眼”。
被围住的一个空交叉点都是“眼”,被围住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交叉点也叫“眼”。“眼”有大小之分,被围住的多个交叉点被称为“大眼”。
角上四子围成的两个空交叉点称为“一个眼”,上方中腹被围住的两个空交叉点和下边多个子围住的三个空交叉点都应该称为一个“眼”。
在认识“眼”的过程中,有一点需要注意:有一种被围住的空交叉点形状很像“眼”,却不是“真眼”,如果仔细区分就可以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角上的两个黑子围住的空交叉点看上去似“眼”,但却不能真正起到眼的作用,当白方行在A位“打吃”之后,黑方将要被吃也是这个道理。这样,空交叉点也就不复存在了。在图中的另一个例子中,A、B两点均没有黑子,那么,当白方将A、B两点完全占有时,C就不能称为“眼”了。
黑方眼形被白方占据要害之处后,“眼”便消失了。我们把这种像“眼”而又不是“眼”的形状叫做“假眼”。
“假眼”是迟早将消失的“眼”形。
由多个棋子连接组合在一起的一块棋,假若有了两个眼,就可称做“活棋”,“活棋”是永远不可能被提掉的棋。
角上黑六个子围成A,B两眼,那么这黑六个子就是一块活棋,上方中腹十个子围成A,B两个眼,这块棋也是活棋。
在角上,仅需六个子就可以围成两个眼,在边上最少需八个子,而在中腹则最少需十个子才能做到两眼。
所以,一般情况下,在角上做眼所需子数量少,最易活棋,其次是边上,再次是中腹。我们既然明白了两个“眼”以上的棋是活棋,那么在实际对局中,应该怎样应用呢?
被黑子围住的中间有三个相连的空交叉点。这是一个大眼。单纯地讲,这块棋的现状还不能说成是“活棋”,若想使它变成活棋,必须做成两个眼,或两个以上的眼。但是,怎样才能做成两个眼呢?
黑方必须在三个空交叉点的中间一点放一子使一个大眼变成两个眼,所放一子即黑1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空交叉点组成的大眼一般可以做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眼。
看上去,这是一个由七个空交叉点组成的大眼,假若黑方在A位下一子,这块棋变成了两个眼,假若按着在B位下一子,这块棋就成三个眼,假若再接着在C位下一子,这块棋则变成了四个眼。
在实战中,一定要注意做“眼”,把棋做成活棋,防止对方攻击,当然一块棋虽然“眼”多没有坏处,但仅做两个眼也就已经够了。
二、死棋
所谓死棋,就是在对局过程中,一方的一块棋被对方的棋子包围住,被围的棋没有两个眼以供作活,也就是说,棋盘上任何一块棋到最后迟早总是要被对方提掉或终局时拿掉的棋子,称之为死棋。
被白方包围的六个黑子没有两个以供活棋的“眼”位,所以是死棋。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死棋形式:
一、棋子在对方包围中没有活力,也就是没有气的棋子。而这些棋子在对局中已被对方提掉了。被白包围的三个黑子周围没有气,被对方提掉了,所以黑三子是死棋。
二、虽然棋子在棋盘上还有活力,还有气,却被对方的棋子全部包围住,在对方的包围圈内无法做成活棋,也就是说做不出两个眼。这样也是死棋的一种形式。
三、还有一种被围棋子有活力有气,也有一个眼位,但不能做出可以活棋的第二个眼,也是死棋的一种常见形式。
还有一种形式,似乎有两个眼位,但实际上只有真实的一个眼或连一个真实的眼都没有。
被包围的黑棋只有一个真实的眼(A点),而另一只看似眼位却不是一个真实的眼位(B点)。所以这块被围的黑棋是死棋。
被包围的黑棋看似有两个眼位(A),但实际上A点中可以下子,待B点的气都被白棋占后,A点就可以被白棋下子提去,黑死棋。
前面所讲的死棋的多种形式中还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一块棋包围住了两个交叉点,但只是一个眼位,所以也是死棋。
第四节围棋的胜与负
棋至终局后,怎样判定谁输谁赢呢?简单地说,围棋中的胜负可以概括为谁围的地域大谁就是胜者;反之,就是败者。
围棋盘上共有361个交叉点,一盘棋的胜负就是由对局双方所占据的交叉点的多少所决定的。更精确地说,就是由双方活棋所占据的地域的大小来决定的。一个交叉点为一子,每方以1801/2子为归本数,超过此数者为胜,不足此数者为负。根据对局方式的不同,围棋的胜负计算又分三种情况。
一、分先
指双方棋艺水平旗鼓相当,由双方轮流执黑先走。按我国现行的围棋规则规定,由于黑棋先走,有一定的先手威力,应由执黑的一方贴出33/4子。所以黑所占的地域必须超过1841/4子(1801/2+33/4)才能取胜。比如黑棋数出来有185个子,即黑棋胜3/4子。而白方的地域只要超过1763/4子(1801/2-33/4)即可获胜。在国际与国内的各种正规化比赛中,都采用分先规则。
二、让先
指水平略低的一方执黑先走,终局计算时不贴子。即各占1801/2子为和棋,哪一方超过1801/2即可取胜。非正式比赛或民间对局也采用此规则。让先规则运用于双方棋艺水平有一定差距的棋手之间的对局。
三、让子
让子是棋艺水平有较大差距的对局双方所采用的对局形式之一,为了取得棋力的相互平衡,由水平低的一方执黑在棋盘的指定位置上连续放置若干黑子(水平差距大的子数增多,差距小的子数相对减少)。不同的让子数有不同的放子规定。让子棋中,黑方贴还白方的子数等于所授子数的1/2,如让二子则贴还一子;让三子则贴还11/2子。贴还后,以超过1801/2子者为胜。
下面以具体例子详细介绍终局时数棋的方法。
这是日本著名棋手桥本昌二九段执黑对坂田荣男九段执白的一局棋。图1是这盘棋终局的图形,棋盘上所有的交叉点已被双方各自占有。怎样来计算胜负呢?
首先把双方的死子拿掉,死子即在双方各自的包围中没有活力的棋子。如果做黑棋,就把黑势力中画有△点的白死子拿出去,因为这些子已经没有价值了。
其次,把一方(其实可以任选一方)的地域用棋子填满,只要数一数,便知胜负了。
为了简明起见,一般是把小块填满,把大块的地域做成整数,这样就不必把整个棋子都填到棋盘上了,这种整块做棋的方法,较为实用。民间对局和比赛中都采用这种方法,围棋规则中规定:在361个交叉点中,谁如果所占的地域超过了1801/2子以上谁就算胜利,现代比赛有黑贴目的规定,所以黑地域须超过1841/4子才算获胜。而少于这个数字就算失败。所谓黑胜几子、白胜几子就是根据这个规则来确定的。
图2中的形状,是为了便于“做棋”而把散落的图形整齐化,右侧做了四十个子,上方做了二十个子,左下方又做子二十个子,加起来共八十个子。那么除去白棋围空中的黑死子外,盘面剩下的黑子加上八十个做完的“空”,就是黑子的总数,这种方法,就是实战后或比赛后所采用的计算胜负的方法。一般的民间对弈也采用这种方法计算胜负。
当然,初学者还不能掌握各种比赛规则所采用的计算胜负的方法,因为在比赛中(分先对局),各种方法对黑方先行的效率都要往回贴目,而这种贴目的形式各有不同。比如中国围棋协会的规则和日本规则、台湾应氏规则都有不同之处,很大的分歧点是黑方先行后贴目的具体数字不同,这些都比较复杂,不便在此说明,读者只要大概明白就可以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